光伏设备公司企业风险管理手册_第1页
光伏设备公司企业风险管理手册_第2页
光伏设备公司企业风险管理手册_第3页
光伏设备公司企业风险管理手册_第4页
光伏设备公司企业风险管理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光伏设备公司

企业风险管理手册

XX有限公司

目录

一、项目简介.......................................................4

二、危机管理.......................................................7

三、应急计划.......................................................9

四、风险分散的模糊综合评判基础...................................11

五、风险分散与模糊决策............................................12

六、法人治理结构..................................................13

七、员工筛选......................................................19

八、业务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的组织结构及职责设计...................21

九、风险管理及审计部门的组织结构及职责设计.......................22

十、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和企业目标的关系.............................23

十一、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标准........................................24

十二、风险管理职能部门............................................25

十三、总经理(风险管理总监).....................................26

十四、投资与投资风险..............................................28

十五、投资风险的识别和评估........................................31

十六、财务风险的来源..............................................34

十七、财务风险的识别和评估........................................36

十八、流动性风险及其产生原因.....................................45

十九、流动性风险的识别和评估.....................................48

二十、产业环境分析................................................50

二十一、海上漂浮光优电站的降本曲线分析...........................51

二十二、必要性分析................................................52

二十三、公司简介..................................................53

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54

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54

二十四、SWOT分析说明............................................54

二十五、法人治理..................................................62

二十六、发展规划分析..............................................73

一、项目简介

(一)项目单位

项目单位:XX有限公司

(二)项目建设地点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占地面积约86.00

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

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

(三)建设规模

该项目总占地面积57333.00(折合约86.00亩),预计场区规

划总建筑面积113103.48nf。其中:主体工程70433.59itf,仓储工程

26186.85m2,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9176.01nf,公共工程

2

7307.03m0

(四)项目建设进度

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xx有限公司将项目工程的建设

周期确定为24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勘察与设

计、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

(五)项目提出的理由

1、长期的技术积累为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公司已具备产品大批量生产的技术条件,并已获得了下游

客户的普遍认可,为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国家政策支持国内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规范产业发展。在国

家政策的助推下,本产业已成为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

产业,伴随着提质增效等长效机制政策的引导,本产业将进入持续健

康发展的快车道,项目产品亦随之快速升级发展。

接地系统是对埋在地下的多个金属接地极和导体连接组成的网状

结构的接地体的总称,分为光伏阵列接地系统和电气设备接地系统,

总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值不可大于4欧米伽。水面漂浮电站接地非常重

要,要根据不同的水面情况和组件选型等因素综合确定,其接地引下

线应设置适应水位变化的措施及预留冗余,选取合理的接地装置。

(六)建设投资估算

1、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

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42046.31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2361.42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6.97%;建设期利息664.00万元,占项目总投

资的1.58%;流动资金9020.8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1.45%。

2、建设投资构成

本期项目建设投资32361.42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

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27576.12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4031.26万元,预备费754.04万元。

(七)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财务效益分析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91400.00万元,综

合总成本费用74440.72万元,纳税总额8173.33万元,净利润

12394.68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1.39%,财务净现值15928.96万元,

全部投资回收期5.94年。

2、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

1占地面积m257333.00约86.00亩

1.1总建筑面积m2113103.48容积率1.97

1.2基底面积m236119.79建筑系数63.00%

1.3投资强度万元/亩357.12

2总投资万元42046.31

2.1建设投资万元32361.42

2.1.1工程费用万元27576.12

2.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4031.26

2.1.3预备费万元754.04

2.2建设期利息万元664.00

2.3流动资金万元9020.89

3资金筹措万元42046.31

3.1自筹资金万元28495.35

3.2银行贷款万元13550.96

4营业收入万元91400.00正常运营年份

ir”

5总成本费用万元74440.72

irt)

6利润总额万元16526.24

ir”

7净利浜万元12394.68

irti

8所得税万元4131.56

irn

9增值税万元3608.73

ir”

10税金及附加万元433.04

ir”

11纳税总额万元8173.33

”n

12工业增加值万元27438.11

13盈亏平衡点万元36183.04产值

14回收期年5.94含建设期24个月

15财务内部收益率21.39%所得税后

16财务净现值万元15928.96所得税后

二、危机管理

由于有些重大损失事件是难以预料、难以控制的,或者预测和防

范的成本过高,而必须求助于危机管理,即在危机发生后,如何解决

危机并从中吸取教训。危机管理不能替代应急计划,而只能视为应急

计划的后续措施之一。

简单地讲,企业危机管理是为了尽可能减少企业和其利益相关者

的损失而对企业危机进行预防和处理的过程。完整地讲,企业危机管

理是危机管理者通过危机信息分析,危机应对计划、组织、控制、领

导等职能管理过程来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和其各个利益相关者可能遭

受的各种损害,最终保障企业整体安全、健康和持久运行的动态过程。

从危机形成的诱因分类,主要结合企业内外环境及是否人为,有

以下4种类型的危机。

(1)企业内部人为危机是由于企业内部人为而造成的,是企业通

过加强有效的危机管理基本可以避免的。又可分为企业公共关系危机、

企业营销危机、企业人力资源危机、企业信用与财务危机、企业发展

和战略危机等。

(2)企业内部非人为危机主要是由于企业内部工业意外、灾害事

故所引发的危机。例如,环境污染、爆炸塌方、有毒有害化学物品泄

漏等所引起的非常事件而对企业造成的巨大人财物损害危机。对这类

危机的策略是定期对企业重大设备检查,对主要污染物质、可能发生

的重大事故的原材料、能源进行专人专库保管,对事故隐患一经发现,

应该立即处理。

(3)企业外部人为危机主要是由企业外部人为因素造成的对企业

不利的事件,如有人恶意在产品中下毒、恐怖袭击、严重的产品仿制

及造谣中伤等。对这类危机事件的基础应对策略是启动危机应对计划

和反应机制,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做好企业与社会各类公众、利益相

关者的日常沟通基础工作。

(4)企业外部非人为危机是指企业外部环境中重大自然灾害、战

争、行业或经济危机等不可抗因素造成的直接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活动的严重事件。这种危机是非人力所能及的,所以危害性较大。对

这些危机的基本应对策略是立即与企业内部员工沟通,启动危机应对

计划和反应机制,配合政府行动,保护好企业人员和财产的安全,在

危机过后尽快恢复生产经营活动,力争将损失补回来。

在危机处理过程中,必须确保危机处理小组成员的必要权限,能

够及时获得客户信息,办公设备、通信设施等关键的企业资源,并分

配到最为紧要的环节。危机之后,企业要总结经验教训,提升风险管

理水平。

三、应急计划

应急计划是针对可能造成企业经营中断的小概率事件,事先进行

安排,确保企业在事故发生后、恢复正常运作前保持生产的连续性,

从而降低中断营业、客户关系、商誉等方面的损失。当然,应急计划

对腿风、洪水等大范围的巨灾事故,通常也是无能为力的。

应急计划与上文的风险回避、因子管理、损失预防等风险应对技

术都有关,一般可分为识别重大的意外事件、描述和分析意外事件的

演进过程、针对意外事件设计修复和管理方案、建立危机管理中心、

测试和更新应急计划、估计事故损失、事后明确责任归属等一系列活

动。

识别重大意外事件类似于风险识别,所不同的是前者主要关注可

能使企业营业中断、带来重大损失的事件,而后者旨在衡量风险本身。

制定应急计划,通常从企业整体出发,分析和确定少数几个关键的环

节或资源。比如,涉及电子交易的金融企业必须时刻跟上金融市场的

节奏,不容片刻的差错或故障,因此,系统稳定性就是最关键的因素,

而有些财务报告就显得次要一些了,有时因特殊情况推迟几周也影响

不大。多数重大意外事件是不可控的、损失巨大的,而且往往会导致

商誉损失。比如,可以将可能在未来40年内发生或在过去一年内本行

业有一个以上的企业发生的损失事件视为重大意外事件。《应急计划

与管理》(1996,5)刊登了一篇题为“财富1000家与危机管理”的

文章,列示了关于高级经理对不同风险因素的重要性排序的调查报告。

调查发现,各类风险按被调查者关注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股价下跌、

企业丑闻、恶意接管、企业兼并、规模缩减、基本设施停业、工会纠

纷、产品积压、侵犯产权和专利权、洗钱交易、伪造、谣言、媒体危

机等。

描述和分析意外事件的演进过程旨在明确特定意外事件在不同时

间对企业的影响,以及时间敏感性的程序和资源的恢复周期等,有时

还要进一步显示可能导致意外事件的原因,作为高级管理层制定风险

管理和应急计划的决策依据。

应急计划所需考虑的意外事件比较难以预测,与人相关的意外事

件可能起因于设计不合理、粗心、偷盗、纵火、恐怖活动、绑架、间

谍活动等,与基础设施相关的意外事件包括建筑问题、水电供应、燃

料短缺、电缆线中断等。应急计划必须包括一个危机管理中心,事先

指定特定的员工组成危机管理小组,根据各种可能事件的严重程度分

别设计修复和管理方案,并进行定期监测和更新。应急计划的另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是估计意外事件的应急资金,类似于损失准备金,以便

在事故发生后,应付发生的直接损失及间接损失。

一般地,可以从三方面去评价应急计划,首先是可靠性,即该计

划对重大意外事件的保障程度;其次是可行性,通常考虑企业恢复正

常经营所需的时间;最后是成本与效益分析,即企业资源和程序改变

后该计划的成本和适应性,这一点在许多情况下是最为关键的。

四、风险分散的模糊综合评判基础

模糊综合评判决策又称为模糊综合决策或模糊多元决策,是对多

种因素影响的事物作出全面评价的一种十分有效的多因素决策方法。

在对可供选择的产品、项目或市场领域进行评价时,企业通常根

据以下4种检验标准进行决策。①吸引力检验。即选择要进入的行业

必须有足够的吸引力,以使投资得到持久的良好回报。②市场进入、

退出成本检验。即进入和退出目标市场的成本不应太高,以不至于侵

蚀获利的潜力。③对相关行业的熟悉程度检验。即企业对拟进入的新

业务应有一定熟悉程度并具备相应的设计开发能力、创新能力和管理

能力。④增长潜力检验。即企业拟投资的项目应具有足够的经济增长

潜力才具备投资价值。

五、风险分散与模糊决策

拟投资的各目标具有不同的优先程度,企业应选择隶属度较高的

目标进行投资。为避免风险资金的过度分散,投资组合程度不宜过高。

收益的实现常常伴随着遭受风险损失的可能,并且投资目标的收益和

风险是随着风险的推移不断变化的,因而体现出决策的模糊性。理性

的投资者总是期望投资收益尽可能大,风险损失尽可能小。

风险中性者的决策:风险利润的中性者是对风险利润持中性的态

度,对他们而言,每一分的风险收益和风险损失,其效用的增减都是

相当的,因此他们不会过分地追逐风险收益,也不会过分地回避风险

损失。

风险喜好者的决策:风险利益的喜好者对风险增益的反应比较敏

感,对他们而言,风险增益的边际效用始终是递增的,即他们对每获

得的一分风险增益都会看作比前一次获得的那一分更有效用,因此他

们始终一贯地保持对风险利益的追逐;他们对风险损失的反应就比较

迟钝,随着风险损失的增加,他们的效用的递减程度相对比较慢。

风险厌恶者的决策:风险利益的厌恶者对风险损失反应比较敏感,

他们的效用曲线表明,随着风险增益的增加,其边际效用尽管始终为

正值,但当他们的风险增益增加时,对他们而言,其真实的效用却递

减了,并且当风险损失出现时,其效用的递减更加迅速。

由上可以得出,基于相同的风险分散目的,具有不同的风险偏好

的企业的投资组合决策和最终的风险收益是不同的,并且相差很大。

六、法人治理结构

20世纪90年代发生了一系列重大风险管理失误事件,其中巴林银

行、德国金属企业和日本住友银行造成的损失超过10亿美元。21世纪

初发生了更严重的企业欺诈,使安然、世通、阿德菲亚等多家企业损

失了数百亿美元的股值,股票市场蒙受了极大的耻辱。

这些灾难对企业的权益人造成的后果是毁灭性的,无论是投资者、

雇员、客户,还是商业伙伴。有些事件甚至威胁到整个市场的稳定。

例如,无赖交易员尼克,里森在期货市场造成的巨大的损失,使巴林

银行崩溃,并严重地威胁到期货市场的稳定。住友银行的滨中泰男竟

然通过交易成为全球铜市场5%的拥有者,臭名昭著。安然企业的崩溃

严重地损害了能源交易市场。

对每一起事件的调查及反思,昭示了在这些机构的麻烦背后的一

个共同的问题: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缺乏董事会对企业运营的监督。

问题的严重程度促使监管者、股票交易所和投资者重新开始强调企业

要符合企业法人治理的最佳行为准则。2002年美国通过了《萨班斯一

奥克斯利法案》,对企业法人治理实践建立了清楚的规则,例如,要

求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签名确认企业的财务报表,保证审计者及

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

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企业运转的核心,也是防范企业投资风险的

重要工具。因此,在企业的营运过程中,必须依照公司法的规定,股

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分别行使各自的权利和职能,把企业

的投资活动纳入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严格监督和管理范围之内,从而

防止因经营者个人的独断专行和决策失误而引发企业投资风险。

(1)企业应发挥股东大会的作用。股东大会是企业的权力机构,

对于企业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非由职工代表担任的董事监事、董

事会报告和监事会报告、财务预决算方案、利润分配方案、增资和减

资方案、企业债券发行方案、企业合并分立解散清算方案等有决议权。

因此,股东应借股东大会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对不以股东利益为重

或损害企业利益的董事监事应通过股东大会或临时股东大会决议更换,

对影响企业利益的各重大方案应严格把关,尽量降低风险。

(2)企业应强化董事会的作用,董事会是企业的决策机构。COSO

报告中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员工实施,为运营

的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实现而提供

合理保证的过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得以有效运行的基础和保证在于

企业的董事会,企业应该关注董事会成员的合理构成,提高他们的工

作质量,使其充分发挥决策和监督作用。具体表现为在选出合适的董

事会成员后,要建立健全董事会的工作机制,明确董事会的内部分工,

设立专门的委员会,包括风险委员会、审计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

投资委员会等,并由专门的董事负责,使其在内部审计、预算控制和

投资决策等方面发挥监督作用,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控制,从而提高企

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保证投资者和所有

者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此外在董事会中由于董事长与董事会成员

权力行使的不平衡状态,企业还应该强调和突出权力结构中董事会的

独立性和有效的监督,发展二者之间的一种新型合作和互动关系。企

业还应该对董事的任职资格、来源及其所承担的监督义务作出明文规

定。针对董事长权力制衡的问题,董事会应利用建立对董事长的问责

机制来制约董事长的一些特权,并且常规性地对董事长是否按照这些

标准执行业务作出评估和审核,最终达到对董事长进行监督的目的,

使董事会的整体发挥更大效用。

(3)企业应强化监事会的监督作用,监事会是企业的监督机构。

我国《公司法》规定监事会是企业内部治理中代表股东对董事会、经

理承担监督职责的法定机构。目前我国企业监事会形式化,主要是由

于监事会人员的资质不明确并缺乏有效的知情权。监事会成员主要来

源于职代会和股东提名,职工代表由于工作报酬等掌握在管理者手中,

很难实现监督职能,而股东方面的监事则缺少必要的渠道,对企业的

实际情况并不了解。监事会仅有监督权而无处罚权,无法实现有效监

督。因此强化监事会的作用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①监事会的构成。

由于监事会成员的构成代表其监督时的利益趋向,所以应选派具有法

律、财务、会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并具有与股东及相关

利益者进行交流能力的专家进入监事会,这些专家可以在自身良好声

誉的约束下客观公正地监督检查企业的经营行为。另外监事会还应建

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提名制度,股东监事应由股东大会选举产

生,职工监事应通过工会或企业主管部门选举产生。同时为了防止内

部监事被内部人收买操纵,企业应从外部引入一定数量的独立监事,

从而使监事会的人员构成更加合理。②监事会的职责。企业应扩大监

事会的职权,从传统的对企业财务状况的检查权,扩展到有对企业业

务状况的调查权。监事会应享有极大的信息拥有权和审查权,监事会

需要了解董事会制订的或意向中的政策,了解企业的收益情况、支付

能力及销售情况,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企业政策远期方面的信息及近期

计划和任务,使其能够做到事前监控和随时监督。不仅如此,监事会

还必须对会计师作出的业务报告和年度报告等最终审核并发表意见。

在制度中如果能保障监事会的知情权和审查权,这就是有效监督的基

础。另外当企业的董事会成员有重大违规和损害企业利益行为时,企

业还应赋予监事会特别任免权,使其监督具有权威性。③建立对监事

责任的追究制度。若监事会没有及时有效执行检查权使企业受到损害

时,有关监事应该承担责任。

(4)企业应有效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公司法》第一百二十三

条规定,公司设立独立董事,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中国证监会发

布的《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也要求上市公

司应该引入独立董事制度,这是对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维护

中小股东权益的积极探索。针对目前我国企业中独立董事制度不完善

和独立董事缺乏知情权的现状,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应从以下几个方

面加以改进。①应改善独立董事的提名制度。独立性是独立董事制度

的关键,在独立董事的提名上,企业应通过完善严格的选任程序来保

证独立董事的独立性,进而保证独立董事发挥应有的作用。尽管无法

从根本上杜绝独立董事和企业特定组织间的联系,但从国外企业治理

实践中看,独立董事的选任一般是由董事会提名,经股东大会批准的。

所以在独立董事的选任上要保证相对独立性,并且要经过股东大会认

可。②赋予独立董事实际的权力。如董事会下的审计、薪酬和提名委

员会必须由独立董事组成。除了在实权的岗位任职之外,独立董事最

重要的权力应该是对企业各项信息的知情权。对于独立董事本身而言,

他们就是社会公众利益的代表,表现在督促企业遵守法律法规上,凡

有违规之举,无论这种举措代表哪些股东的利益,独立董事必须坚决

反对,若董事会一意孤行,独立董事则应本着诚信的原则,有责任将

信息披露。所以企业应保证独立董事获取信息的完整性和正确性,使

独立董事履行诚实的义务,并将他们可能获得的企业有关的所有重大

信息进行披露。只有在独立董事能够有效获得各项信息,公允地对各

项信息进行评价,对董事会进行严格监督时,才能从源头上控制企业

内部人控制现象。③独立董事在获取大量信息的情况下,还应作出对

企业经营层的业绩评估。通过对企业大量报表的解释,可以使广大投

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充分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如果企业将这些独立

董事作出的评估结果披露出来,既可以有效地约束企业管理层,又可

以督促独立董事尽职尽责,从而更有效地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

七、员工筛选

对员工的任用和晋升进行有效的筛选是管理企业的绩效表现差、

员工流失、员工欺诈等重要风险的关键。

许多企业通常根据经理人员的大量面试结果来挑选员工或实施内

部晋升,而经理人员的意见往往受直觉或判断失误左右。面试的不可

靠性早已臭名昭著,有几项研究甚至认为,面试在预测求职者未来绩

效方面毫无价值,并可能偏离对求职者智力水平、个性和态度的客观

评价。

用工的合适程度主要取决于员工特点和工作特点的匹配程度。对

员工的任用和晋升进行有效的筛选,首先必须对求职者所需完成的工

作任务进行彻底分析,而不是求职者以往的职位要求完成的工作。这

就需要充分理解以往胜任此项工作的人员的相关特性,并将其作为预

测求职者潜力的能力倾向测试基础。这些能力倾向测试从业务活动要

求的深入分析入手,设计与该项工作相关的测试项目,并需要得到已

掌握这些技能的老员工认可。能力倾向测试与智力水平测试、成就因

素测试、个性指标等一样,在不同的员工筛选中具有各自的重要作用,

但必须慎重使用;否则,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甚至构成歧视或非法

行为。

糟糕的人力资源管理必将导致很高的员工流失率,这是影响企业

中高薪员工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员工的替代成本很高,尤其是高级

管理人员,其成本大致为管理人员年薪的80%。岗前培训和适应新的工

作环境通常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而且是差错多发阶段。此外,高流动

率可能鼓励在职员工寻求其他职位,在年度流失率的基础上加重了季

节性流失率。企业还必须重视不同经验层次的流失率。对于多数企业,

非熟练员工的流失率高于熟练员工,女性员工高于男性员工,年轻的

员工高于年长的员工。基层职位的流失率对企业的影响低于高级管理

层或技术性职位的流失率。如果所有业务领域和不同层次员工的流失

率长时间居高不下,则很可能在报酬、录用、培训和晋升等人力资源

政策方面出现了重要的问题。某些特定领域或特定类型的高流失率表

明,这类工种是企业的关键因子。

证据表明,大量白领阶层的犯罪是屡犯。系统地检验相关的员工,

有助于抓住这些惯犯。进行背景检查、日期和资格审查、寻找伪造证

件、夸大事实的证据是企业安全的必要组成部分。企业应该制定系统

的、正式的用人准则,以避免被求职者作为起诉歧视行为的依据。

八、业务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的组织结构及职责设计

在风险管理方面,上述各部门的职责如下。

1、执行总裁

(1)对董事会制定的风险管理策略的执行情况负最终的责任。

(2)对处理各种具体风险的执委会进行责任分配。

(3)定期听取风险总监的工作汇报,确保及时了解风险管理出现

的问题及其对策。

2、行政管理执委会

(1)监管并控制企业整体性风险,确保运营过程中的风险策略与

董事会对风险的取向相一致。

(2)审阅资产负债及资本分配执委会提议的政策、程序,制定企

业整体的资产负债策略。

3、资产负债及资本分配委员会

(1)主要专注于研究提出资本在各个业务中的分配,研究提出企

业整体的资产负债策略,提交行政管理执委会审核。

(2)由专注于市场风险管理的财资管理执委会提供协助。

4、业务部门

(1)在风险管理政策及程序规范下执行日常运营活动。

(2)确保风险信息传递给相关的风险管理部门及经理。

(3)参与对风险管理政策及程序的定期检讨(包括对支持系统的

适当性,对风险管理的测定方法,汇报渠道,信息科技和人力资源提

出意见)。

5、一般的职能部门

(1)基本责任是向营业单位的经营运作提供支援。

(2)有责任就它们在处理风险管理方面遇到的情况向风险管理单

位定期汇报。

九、风险管理及审计部门的组织结构及职责设计

风险管理体系中风险管理及审计部门的组织结构各部门的职责如

下。

1、风险管理委员会

(1)由董事会正式授权监管风险活动,并须确保行政总裁的风险

责任作适当履行。

(2)主要职责包括制定符合企业风险容忍度的风险管理策略,批

准风险管理政策及程序。

2、风险管理职能部门

(1)风险管理职能部门是风险管理委员会的全职执行机构,通过

对逐单交易及风险组合资料的审查及预先/事后批准来确保风险管理政

策和程序得到遵守。

(2)通过风险管理经理在营运单位的日常工作及风险管理总监等

参与行政管理执委会并对重大事故向行政总裁作出汇报等渠道建立与

管理部门(行政总裁/行政管理执委会/营运单位)的汇报机制。

3、审计委员会

(1)由董事会正式授权对财务报告和内控框架的效率和成效进行

独立评核。

(2)审阅财务报告/资料以确保法律法规得到遵守。

4、内部审计部门

(1)内部审计部门是审计委员会的全职执行机构,通过周期/临

时审查业务部门和职能单位的具体运作来监察它们对营运的政策及程

序的遵守情况。

(2)通过与市场及信贷风险主管保持紧密联系,了解确保风险管

理政策及程序得以遵守的具体运作过程和相关文件,以便设计适当的

审计步骤和执行方法。

(3)与风险管理总监、信贷风险主管、市场风险主管及营运风险

主管等讨论分析不遵守风险政策的事件及其产生的风险影响及必要的

纠正措施等。

十、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和企业目标的关系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的目的无疑是要保证企业风险管理

目标的实现,保证企业在可承受的风险水平下运行,从而保证企业战

略目标的实现。各个企业的风险管理目标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如

战略定位和发展阶段,会有所不同。但一般企业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

包括生存和使风险管理成本最小化。生存是企业的基本保障,只有生

存下去了才能去实现企业的其他目标。风险管理就是以最小的代价降

低企业风险,所以,风险管理成本最小化也是风险管理目标的一部分。

除了上述两个主要目标,企业风险管理一般还包括保证资源在损失后

的充足性,满足法律与合同的义务,等等。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就是为

了实现企业的这些风险管理目标所设计的,企业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为

企业完善风险管理提供了基础。

十一、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标准

各个企业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都有适合自己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的设计更像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人们仍然

需要适宜的决策机构,来破除许多企业中风险管理责任空缺和重叠的

僵局。关键是要在现有的管理结构的基础上发展,并把企业的经营模

式、目标、文化和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纳入考虑的范围。在较小的企

业中,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可以像执行委员会那样简单,通过行使管理

特权来识别风险、排定风险和轻重缓急顺序、任命风险责任人、分析

缺陷、批准行动计划和监督执行结果。但是,在规模较大且复杂的企

业中,则需要设立风险管理总监和独立的风险管理委员会。

十二、风险管理职能部门

企业应设立专职部门或确定相关职能部门履行全面风险管理的职

责。该部门对总经理或其委托的高级管理人员负责。风险管理部对包

括生产、销售、财务、人力资源、研发等在内的各业务和职能部门运

营流程中的各环节进行监控,检查其遵守公司规章制度的情况,并针

对各项检查结果,向总经理和风险管理委员会汇报。具体而言,风险

管理部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1)研究提出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报告。

(2)研究提出跨职能部门的重大决策、重大风险、重大事件和重

要业务流程的判断标准或判断机制。

(3)研究提出跨职能部门的重大决策风险评估报告。

(4)研究提出风险管理策略和跨职能部门的重大风险管理解决方

案,并负责该方案的组织实施和对该风险的日常监控。

(5)负责对全面风险管理有效性评估,研究提出全面风险管理的

改进方案。

(6)负责组织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7)负责组织协调全面风险管理的日常工作。

(8)负责指导、监督有关职能部门、各业务单位,以及全资、控

股子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

(9)负责风险管理其他有关工作。

需要明确的是,虽然风险管理部门涉及不同的部门,但是绝不能

说风险管理部门可以控制不同部门的风险。实际上,多数企业风险都

是在风险管理部门和各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得到控制并有效管理的。

在风险管理部门内部,也会设立不同的专业团队或组织,重点控制和

管理某一方面的风险。

十三、总经理(风险管理总监)

COSO《企业风险管理一一整合框架》指出,企业总经理(首席执

行官)对企业风险管理的执行,”承担最根本的职责,并应当负有主

体责任”。总经理对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向董事会负责,

为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确定基调。总经理或总经理委托的高级管理人

员,负责主持全面风险管理的日常工作,并负责拟订企业风险管理组

织机构设置及其职责方案。总经理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主要职责有以

下几点。

(1)组建并管理企业风险管理职能部门,任命风险管理总监(风

险经理或首席风险官)。

(2)安排业务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并制定风险汇报和审批机制。

(3)负责设计、操作及监督风险管理系统。

(4)审批非重大决策的评估报告。

(5)落实董事会有关风险决策和方案。

(6)组织日常风险监督和改进工作。

(7)就风险管理工作计划和结果向董事会汇报。

随着企业面临的风险日益扩大,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与日俱

增。总经理往往需要委任一名风险管理总监(风险经理或首席风险官)

全面负责企业风险管理日常工作,如我国的股份制银行一般设有首席

风险官。风险管理总监(风险经理或首席风险官)在国外企业中由来

已久,是现代企业管理中重要的高级管理人员,是公司重要的战略决

策制定和执行者之一。他们的工作将根据董事会、股东大会的要求,

对总经理或总经理授权的副总经理负责,并根据其职责协助总经理开

展工作。其职责是负责组织制定并具体执行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政策和

控制措施,负责建立涵盖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

和法律风险等在内的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同时,风险管理总监

(风险经理或首席风险官)将作为牵头人参加风险决策的评估和审批

工作,确保企业按照风险控制流程进行风险管理,确保各项经营业务

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要求等。风险管理总监(风险经理或首

席风险官)的主要职责有以下几点。

(1)确立和传达企业的风险管理愿景。

(2)确定和实施适宜的企业风险管理基础设施(包括风险政策、

度量指标、汇报和监督渠道)。

(3)建立、沟通和促进适宜的企业了解风险管理方法、工具和技

术的运用。

(4)推动全企业的风险评估,监督企业主要风险管理能力。

(5)向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和总经理等高级管

理层进行适宜的风险汇报。

十四、投资与投资风险

投资可分为实物投资和金融资产投资。实物投资在企业内部为扩

大再生产奠定基础,即支付资金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其他非流

动性资产,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取得一定利润。金融资产投资是指对外

股权、债权支付的资金,间接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投资风险是指企

业在上述投资活动中,由于受到各种难以预计或难以控制因素的影响

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致使投资收益率达不到预期目标而

产生的风险。

企业投资风险主要表现在:一是投资项目不能按期投产,不能盈

利,或虽已投产,但出现亏损,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

二是投资项目的盈利水平低于预期水平。

没有投资就没有发展,投资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始终:新建项目的

投资、扩建项目的投资、技术改造的投资、参股控股的投资等。导致

投资风险的不确定因素有很多,主要介绍以下几个因素。

(一)外在性因素

企业所处的外在环境,包括国家政治、经济、市场环境等对企业

投资有重要影响。

1、产业政策环境

例如,国家产业政策方向的调整、支持政策、优惠政策直接影响

企业投资的成败。如果盲目追求政策机会,则有可能最终投资失败。

较多依赖于政策支持的投资项目,在遭遇政策调整的时候,如果不能

及时考虑好撤退、转向或是减少对政策的依赖,将面临十分困难的处

境。除了政策的行业审批限制、政策的变化包括城市规划调整给投资

者带来的风险外,政策执行的时间差、空间差以及执行力度差别都存

在着投资风险。要规避此类风险,重要的是不要过分依赖政策,保证

及时获得更准确的政策信息,并根据自己的实力进行投资。

2、财政、信贷、投资政策

若国家放权让利,放松银根,降低利率,鼓励投资,则投资处于

有利地位,风险相对较小。反之,国家紧缩财政,紧缩银根,控制拨

贷款,抑制投资规模,限定某方面投资,就会使某些方面的投资处于

不利地位,投资风险相对加大。

3、市场竞争

市场竞争态势,竞争激烈程度,是企业投资前需要考虑的重要因

素。如果一个行业的进入门槛较低,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的投资可能

会受到严峻的考验;而进入一个垄断性的行业,则需要考虑进入及退

出成本的高低。在进入一个不熟悉的市场前,更需要充分考虑市场环

境的影响。

4、市场需求

技术进步和消费观念的改变,不断地改变着原有市场占有率、产

品结构、产品种类和供给、需求数量,如果不能对市场需求及其变化

作充分的预测,投资决策方案失误则在所难免。

(二)内在性因素

企业管理能力、经营能力、拥有的技术及人力资源状况等是产生

投资风险的内在性因素。

在作投资决策之前,企业应成立专门的投资可行性研究小组对投

资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可行性分析,对投资时机、投资对象、投资规

模投资合作伙伴、投资市场需求、投资的资金供应能力等进行充分的

市场调研,对其风险和收益进行合理的评价与预测,充分进行定性和

定量的可行性分析,并应聘请独立专家进行评估,据此进行投资决策,

降低投资风险。而在投资之后,对投资项目的管理、后续监控也是投

资管理必不可缺的关键环节。

其中,是否拥有足够的技术和胜任的人力资源是影响企业投资成

败的重要因素。企业在投资中需要考虑技术、人力资源因素,培养优

势和核心竞争力。

十五、投资风险的识别和评估

识别和评估投资风险的方法有很多。典型的包括财务指标分析法、

盈亏平衡分析法、敏感性分析法、概率度量法等。

(一)财务指标分析法

对可用于识别和评估投资风险的主要财务指标示例如下。

1、资产结构

资产结构包括非流动资产与流动资产的比率、非流动资产内部结

构、流动资产内部结构。按其比例构成,可分为稳健型资产结构策略、

适度型资产结构策略和激进型资产结构策略。通常认为,融资能力强、

技术先进、盈利能力强的企业,非流动资产的比例可保持较高水平;

相反则应降低该比例,否则,投资风险可能较高。

2、现金盈利值和现金增加值

此两项指标是以现金收付制作为评价基础。CEV是以现金表示的企

业净利润,CAV是以现金表示的企业留存收益。

3、投资回收期

投资回收期越短,表示投资回收迅速,风险越低。

4、净现值法

净现值法将投资的现金流出和流入,按一定的折现率折算为同一

时点的现值,净现值越高,投资风险越低。

5、资本回报率

该指标说明每投入一元资金(含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所取得的

利润(含所得税和利息),结果应为正值,越高效果越好。正值的高

低,需参照所处的行业和企业基准回报率而评判。若为负值,则意味

着亏损。

6、资产周转率

该指标说明投入一元资金(含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所能创造的

收入。结果应为正值,越高效果越好。临界点应大于1(“1”意味着

所投入资金在一年内所创造价值与投资额相同)。

7、投资内涵报酬率

投资内涵报酬率也称投资收益率、内部收益率等,是指在项目寿

命周期内实际可望达到的收益率,它是使投资净现值等于零的折现率。

计算内涵报酬率的一般方法是逐次测试法。当投产后的净现金流

量表现为普通年金的形式时,可以直接利用年金现值系数计算内涵报

酬率。

8、经营利润率

该指标采用权责发生制评估投资风险。说明每一元营业收入可获

得的营业利润。营业利润也称毛利,是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后的余

额。经营利润率越高,投资风险越低。

9、每股收益

该指标说明全部自有资本每股取得的净利润。每股收益越高,投

资风险越低。进一步的,还可计算“稀释每股收益”。

运用上述财务指标评估投资风险的基本办法是指将预测值与原来

确定的基准值及风险容忍度进行比较。如果达到预警值时,应及时予

以重视,并启动应对措施。

(二)盈亏平衡分析法

利用盈亏平衡分析方法衡量投资风险时,先计算盈亏平衡点。

其中,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产量范围内,不随产量增加而增加的

成本费用,如管理人员的工资、房屋的租金、设备的折旧费等;变动

成本是指随着产销量增加而成正比例增加的成本,如单位产品耗用的

原材料成本、计件工资成本等;边际贡献是指单位产品销售额减去该

产品单位变动成本。

上述计算中,隐含着生产量和销售量相等的假设。将计算出的盈

亏平衡点与拟投资设备的设计生产能力或与未来预计的销售进行比较,

后者超出前者越多,投资风险越小。

(三)敏感性分析

它是考察与投资项目有关的一个或多个因素发生变化时,各因素

对投资风险的影响程度,从而能为评估投资风险提供依据。

(四)概率度量法

概率度量法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估计不同概率下投资发生损失

的量值,作为评价其风险大小的基础。典型的概率度量法包括决策树

法、期望值法等。

十六、财务风险的来源

(一)财务风险管理的外部环境

财务风险管理的外部环境涉及范围很广,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

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虽然存在

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状况仍有重大影响。外部环境具有复杂性

和多变性,它们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某种威

胁。财务风险管理重在关注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

例如,持续的通货膨胀,可能使企业资金供给持续发生短缺,货

币性资金持续贬值,实物性资金相对升值,资金成本持续升高;原材

料价格上涨,例如,世界原油价格上涨导致成品油价格上涨,可能使

企业增加运营成本,减少利润,无法实现预期的收益等。如果财务风

险管理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带来困难。

(二)财务风险管理本身

财务风险管理涉及众多事项,遍布于公司活动的全过程,如筹资

中的自有资金与借款资金的比例及相关的负债经营问题、投资中的多

元化投资问题与资金流动性相关的利润分配中的比例问题、应收账款

管理等问题。企业规模越大,财务风险管理活动越复杂。

财务风险管理过程需要系统化和科学化,如果仅依赖于个人经验

或主观判断,则财务风险难以避免。例如,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

中,如果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使决策所

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或决策者缺乏足够的决策能力等原

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决策失误的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收益,投

资无法按期收回,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三)财务风险管理的可控程度

一般地,财务风险发现越早,可控程度越高。例如,通过早期的

风险识别,确认未来某个时间的资金需求,从而及早进行筹资安排,

以避免未来可能的流动性风险。然而,财务风险的可控程度又是有限

的,其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1)外部环境变化可能脱离企业可控制范围。

(2)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大量的主观判断。

(3)财务风险管理所依据的信息不完整或不可靠。进行财务风险

管理所依据的财务报表、财务分析、经营分析、市场分析等信息,都

只可能是尽量接近事实而不可能完全反映事实。

十七、财务风险的识别和评估

用于识别财务风险,以及进一步评估财务风险的方法可分为两大

类: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定性方法主要包括专家意见法、幕景分析

法等;定量方法主要运用财务报表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

1、专家意见法

专家意见法以专家为索取信息的对象,各领域的专家利用专业方

面的理论与丰富的实践经验,找出各种潜在的风险并对其后果作出分

析与估计。专家意见法可进一步分为专家个人意见法、德尔菲法、智

力风暴法等。

以德尔菲法为例,它是指在决策过程中采用集中众人智慧进行科

学预测的风险分析方法。在识别财务风险时,先要组成专家小组,一

般由风险管理经验的专家组成,可采用信函的形式向专家提出要解决

的问题,并提供所需要的资料,专家依据这些资料,提出自己的意见,

得到这些答复后,将回答的各种意见汇总,列成图表,归纳分析,并

匿名再次反馈给有关专家,据以征求其意见,然后再次综合反馈,如

此反复多次,直到得到比较一致的意见为止。逐轮收集专家意见并且

为专家反馈信息是德尔菲法的关键环节,收集意见和信息反馈一般要

经过若干轮次。它的优点主要是简便易行,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实用性,

可以避免传统会议讨论时产生的随声附和,或固执己见等弊病,同时

也可使大家发表的意见较快地集中起来,参与者也容易接受最后的结

论,结论具有一定综合性,得出的意见也比较客观。

2、幕景分析法

这是财务风险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它通过有关的数据、曲线、

图表等对某项事业或组织未来的状况进行描述,找出引起有关风险的

关键因素,然后进行试验,即变换这些因素,看将出现的风险及其后

果,每次变换即产生一个幕景。通过对多个情境的分析,可以发现各

种情况或事态发生变化时的整体发展趋势,进而进行风险识别。

幕景分析法的关键就在于将问题分解,分成若干个幕景进行分析。

企业财务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众多,如果一个个考虑,其工作量将非

常巨大,而且效果也不好。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幕景分析法就较合适,

只需模拟未来状况的若干情景并加以分析,就可能得出较明确和直观

的结果,它可以帮助分析人员较清楚地考虑问题的各种可能性。

3、阶段诊断法

阶段诊断法将财务风险按照不同表征分为若干个阶段,分别进行

风险源的识别和评估。例如,将财务危机区分为4个阶段:潜伏期、

发作期、恶化期、实现期。通过专家意见法或其他方法判断企业财务

状况处于哪一阶段,以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4、财务报表识别法

财务报表识别法是指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等财务报表为依据识别财务风险的方法。分析财务报表时,可采用时

间序列分析法或横截面数据分析法。

(1)时间序列分析是指分析企业整体或其一个业务经营单元在一

段时间内的财务发展趋势。其基本办法是将各期间的财务数据换算成

同一基期的百分比或指数。再计算其他期各项目对基准年度同一项目

的比率。时间序列分析可分为定期分析(或称同比分析)和环比分析

两种。定期分析以前期固定年份为基期作比较分析,环比分析时每次

以分析期的上一期作分析基期。

(2)横截面分析则是指确认某个特定时间的财务结构、财务状况

等信息。

5、指标识别法

指标识别法是指根据企业财务核算、统计核算、业务核算资料和

其他方面提供的数据,如企业信息情报部门收集的、通过市场调查获

得的、从有关政府主管部门得到的数据和信息等,对企业财务风险的

相关指标进行计算、对比和分析,并从分析结果中寻找、辨认和发现

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这一方法可与财务报表识别法同时使用,也可

以单独使用。在分析时,可以选择单项财务指标进行分析,也可以综

合不同的指标,形成一整套指标体系进行考察。此外,分析时还可同

时包括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在内。

1)单项财务指标分析法

即分别采用单一的财务指标来识别和评估企业财务风险。在识别

和评估财务风险时,通常需要对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

力等进行衡量。

(1)偿债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可相对区分为衡量短期偿债能

力和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两大类。其中,衡量短期偿债能力通常运用

以下指标。

①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和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

负债)。不同行业企业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通常有明显差别。营业

周期越短的行业,合理的流动比率通常应当越低。

②现金比率。该比率假设现金资产是可偿债资产,表明1元流动

负债有多少现金资产作为偿还保障。

③现金流量比率(经营现金流量/流动负债)。该指标说明企业通

过经营活动所获得的现金净流量可以用来偿还现时债务的能力。比率

越大,说明企业流动性越大,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衡量长期偿债能力通常运用以下指标。

①资产负债率。该指标可以衡量企业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

程度。资产负债率越低,企业偿债能力越有保证。它的另外两种表现

形式是产权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和权益乘数(总资产/股东权

益)。这两种是常用的财务杠杆,反映特定情况下资产利润率和权益

利润率之间的倍数关系。

②长期资本负债率。该比率反映企业长期资本结构。

③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利息保障倍数越大,

企业拥有的可用于偿还利息的缓冲资金越多。如果利息保障倍数小于1,

表明企业自身产生的经营收益不能支持现有的债务规模。企业还可计

算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经营现金流量/利息费用)。它比收益基础

的利息保障倍数更可靠,因为实际用以支付利息的是现金,而不是收

益。

④现金流量债务比(经营现金流量/债务总额)。表明企业用经营

现金流量偿付全部债务的能力。比率越高,承担债务总额的能力越强。

(2)盈利能力指标。衡量盈利能力通常运用以下指标。

①销售利润率。该比率越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销售利润率

的变动,通常由利润表的各个项目金额变动引起,一般需要进行进一

步的分解分析。

②资产利润率。虽然股东的报酬由资产利润率和财务杠杆共同决

定,但财务杠杆的提高会同时增加企业风险,且其提高有诸多限制,

因而资产利润率指标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关键。

③权益净利率。它反映企业权益资金投资收益水平。一般情况下

该比率越高,表明权益资金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对企业投资人、债

权人的保障程度越高。

④总资产报酬率。它反映企业资产综合利用效果。该指标越高,

表明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益越好,企业整体盈利能力越强。

⑤资本保值增值率。

(3)营运能力指标。衡量营运能力通常运用以下指标。

①总资产周转率。该指标是用以综合评价全部资产经营质量和利

用效率的重要指标。该指标越高,表明以相同的总资产完成的周转额

越多,总资产的利用效果较好。该指标的另外两种表现形式是总资产

周转天数或总资产与收入比。

②流动资产周转率。该指标反映了企业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该

指标的另外两种表现形式是流动资产周转天数或流动资产与收入比。

更进一步的分析还可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

③非流动资产周转率。该指标反映了企业非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

该指标的另外两种表现形式是非流动资产周转天数或非流动资产与收

入比。分析时主要针对投资预算和项目管理,分析投资与其竞争战略

是否一致,收购和剥离政策是否合理等。

在使用单项财务指标识别财务风险之前,一般需要为有关指标设

定一个临界值,或拟订一个风险警戒线,即某一项指标达到什么样的

水平才对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产生威胁,才能判定为本企业的财

务风险因素。其标准值的确定可以采用目前通行的惯例,如可以采用

企业以前遭受财务风险袭击的临界值,也可以采用同类企业所用的标

准,或用经验判断法或集体评判法等加以确定。

单项指标分析法的特点在于比较简单,但其不足之处在于不同财

务指标的预测方向与能力经常有相当大的差距,有时会产生对于同一

套财务数据使用不同财务指标得出不同结论,甚至互相矛盾的情况,

因而,在实务中,更多采用多项财务指标分析法。

2)多项财务指标分析法

多项财务指标分析法针对单项财务指标分析法的弊端而设计,将

不同财务指标纳入到一个综合的模型体系当中,以得出一个具有内在

一致性的评估结果。由于综合考虑了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多个方面的因

素,多指标比单项指标分析更能全面和准确反映企业财务风险所在。

可用于多项财务指标分析的具体方法有很多,就主要方法介绍如下。

(1)Z分数模型。该模型最早由美国的EdwardAltman于1968年

提出。Z分数模型是采用多元线性函数的模式,最初采用5种财务比率,

进行加权汇总产生总判别值,以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预测。

(2)巴萨利模型。其设计者是亚历山大・巴萨利。该模型适用于

所有行业,且不需要复杂的计算。该模型的最终指数越低或呈现负值

都表明企业前景不妙,财务状况面临着极大的风险。

(3)杜邦财务分析法。在前面的章节中,已提及此方法,它是财

务分析的传统方法之一,尽管后来的研究者对之还在进行不断的修订

和完善。其基本办法是根据各主要财务比率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

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以综合分析企业财务状况。以净资产收益率这一

综合反映公司投资报酬和财务状况的指标作为分析起点,按照贡献因

素分为总资产周转率、销售净利率和权益乘数,分别反映企业的资产

管理状况、盈利能力和负债经营状况。层层分解的结果,是把净资产

收益率指标升降的原因具体化,定量说明企业财务风险所在的领域,

从而得到比单项指标更明确、更有价值的信息。

(4)Logistic回归分析。Logit模型是一种更符合实际的经济情

况的模型,其不要求样本满足多元正态分布,是解决0—1回归问题的

有效方法。但Logit模型对中间区域的判别敏感性较强,可能会导致

判别结果不稳定。其局限性主要体现在:由于模型中对参数的估计将

运用到最大似然估计法,使得计算程序相对复杂;分界点的决定也会

影响到模型的预测能力;计算过程中有很多近似处理,所以预测精度

会有所降低。

(5)主成份分析。该方法最初由Hotelling于1933年提出。主

成份分析就是设法将原来的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互相无关的综合

指标。然后,从中选取几个能够更多反映原来指标信息的综合指标。

综合指标即新的变量,是原来多个变量的线性组合,虽然这些综合变

量不能直接观测,但这些变量彼此互不相关,能反映原来多个变量的

信息。综合指标就叫作原来变量的主成分。

(6)多层次模糊评价模型。多层次模糊评价模型同样适用财务风

险的识别和分析。首先确定需用来分析的指标,如盈利指标、偿债能

力指标、运营指标、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等;其次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取值的方法,并请专家对各指标进行评价,最后获得综合性的结论。

(7)相对流动性指标模型。DRL模型是以预计潜在现金与预计正

常现金支出的比例来评估企业财务风险的。

3)非财务指标与财务指标的结合

传统的财务风险模型在选择自变量时采用可量化的财务指标,在

评价方法上采取数学统计方法,使财务风险信息显示为一些客观和精

确的数据。然而,事实上,财务风险是一个成分复杂的概念,企业管

理者的风险意识高低、财务人员的认识深浅、企业目前的生存环境是

否发生变化等非量化或主观性的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财务

风险的高低。因此,在进行定量分析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到重要的非

财务指标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从而更加全面地判断企业面临的财

务风险。

在理论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开始

意识到上述问题,认为单纯以财务指标来预警财务危机难以让人信服。

为此,一些学者在引入非财务指标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引入一些值得

考虑的非财务指标因素。例如,包括公司治理在内的管理因素,宏观

经济和经济周期方面的考虑,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市场定位以及外

部环境等方面,并形成了诸多有意义的评价指标体系。

十八、流动性风险及其产生原因

流动性风险的产生可分为外生性和内生性两个方面。

(一)外生流动性风险

外生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因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可能出现的流动性

问题。例如,汇率、利率和证券价格等基础金融变量发生非预期的变

化。变动的结果是企业蒙受经济损失,即实际收益少于预期收益或实

际成本超过预期成本。

企业外生流动性风险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

(1)外界环境变动的不确定性。企业生产经营所面临的外界环境

十分复杂。外界的种种变化,如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国内政治局势变

动、自然灾害和其他一些偶发事件等不可抗力都会对企业经营发生影

响,进而影响企业资金的流动性。例如,资金回收的安全性,与国家

宏观经济政策尤其是财政金融政策紧密相关。在财政金融双紧缩时期,

整个市场疲软,企业产品销售困难,三角债务链规模巨大,资金回收

困难;而在相反的情况下,资金回收则相对容易。

(2)不同资产具有不同特征属性,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