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云南省玉溪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云南省玉溪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云南省玉溪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云南省玉溪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玉溪一中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末检测(特长级部)高二年级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正当防卫是一种“特殊情形”,在民事纠纷、刑事犯罪案件中,可以免于承担不利责任。正当防卫制度有其规范价值。法律基于道德和正义的准则而建立,在现代社会,人权和公民的安全是法律保护的重要对象。当公民的人身、财产等权益受到他人侵犯时,法律赋予公民正当防卫的权利,使公民能够在合法范围内保护自身安全和权益。此外,社会秩序的维护需要法律的支持和保障,而正当防卫则是法律赋予公民维护社会秩序的一种方式。但正当防卫具有一定限制和条件,需要在合法范围内行使,不能超过必要限度。在处理正当防卫案件时,需要考虑不法侵害的性质、手段、强度、危害程度等,综合社会公众的一般认知作出判断。实践中正当防卫认定面临诸多困难。司法工作人员需要根据法律规定的条件,包括防卫起因、防卫对象、防卫时间和防卫限度来认定。首先,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存在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但司法实践中,许多不法侵害并非真正的不法侵害,而是由挑衅、误判、误解等行为引起,防卫人在进行自卫时往往难以判断对方行为是否构成不法侵害。其次,正当防卫对象必须是不法侵害者。但司法实践中,不法侵害者范围相对模糊,可能包括直接侵害者与间接侵害者。司法理论和实务相关研究均认为,正当防卫只能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即便能够达到制止不法侵害的效果,也不可对无关的第三者进行相关行为。再次,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是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但在一些情况下,如长期遭受不法侵害,当事人可能会因为长期的心理压力而失去判断力,甚至在不法侵害已经结束后仍然做出自卫行为。此时被认定为防卫过当,则易引起社会的质疑和争议。最后,正当防卫的限度,是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但在一些情况下,如当事人在受到威胁时,可能会因为保护自身安全而采取过激措施,进而构成防卫过当。因此,优化正当防卫规范实施十分必要。正当防卫的法律困境主要表现在对其认定标准的把握上,涉及伦理、法律和宣传教育三个方面的综合性问题。在尊重伦理原则的基础上,完善法律制度,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法律素养,助力正当防卫制度的实施运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第一,适用中注入伦理考量。司法实践中正当防卫的认定标准属于较难把握的法律课题,需要从伦理层面进行分析。第二,规范上注重清晰明确。司法实践中,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的理解和界定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充分吸纳和尊重学术界与正当防卫条件相关的观点和研究成果,进一步明确了正当防卫的具体适用和性质,对正当防卫的各个条件在理论与实践中的分歧与彷徨进行了明确回应,使正当防卫的认定界限更清晰、标准更统一,鼓励公民积极捍卫自身权利,与违法犯罪作斗争。同时,相关部门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正当防卫认定程序。第三,实施时重视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让公众了解正当防卫的法律规定和法律价值,增强其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增强其自我保护能力。普法是走出正当防卫误区的重要环节。(摘编自汤华至《正当防卫背后的法律困境与伦理思考》)材料二:刑法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认定防卫过当应当同时具备‘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和‘造成重大损害’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刑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了正当防卫的一般成立要件,第二款规定了防卫过当的限度条件,是第一款的补充规定。因此,适用第二款的前提是防卫行为已经符合第一款的规定,第二款不具有独立适用的空间。对第二款“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理解,应当确立正当防卫的边界限度和防卫过当的可罚限度这两种限度,前者为必要限度的判断,后者为防卫过当可罚性的判断,二者构成了统摄性的防卫限度。具体而言,防卫行为的判断可区分为递进的两个阶层:第一阶层是必要限度的质的判断,第二阶层是可罚限度的量的判断;第一阶层是第二阶层的前提。所有符合刑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的防卫行为,都要进行第一阶层的必要限度判断。如果防卫行为在必要限度内,则成立正当防卫。如果防卫行为超过必要限度,则成立一般的防卫过当。根据刑法第二十条第二款的规定,一般的防卫过当要具备刑事可罚性,还要进行第二阶层的整体性的可罚性判断。所谓整体性判断,即把“明显超过”和“造成重大损害”作为成立可罚的防卫过当的整体性可罚要素,二者的判断都在第一阶层的判断之后进行。在第一阶层,根据保障权利行使的规范目的对防卫必要性进行判断,是违法性有无的判断,这属于质的判断;在第二阶层,根据处罚必要性的规范目的,对超过必要限度的一般防卫过当进行可罚程度判断,这属于量的判断。(摘编自高巍《防卫过当的阶层式判断规则》)材料三:年初,影片《第二十条》引起广泛热议。该片片名取自刑法“第二十条”,讲述的是关于“正当防卫”法条背后的公理人情。2月11日,最高检发布影评《推卸与担当》。文章称,我国1979年刑法就规定了正当防卫制度,提出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正当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为了鼓励公民积极与犯罪分子作斗争,有效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有利于震慑犯罪分子,维护社会稳定,1997年,我国刑法对正当防卫制度进行了修改完善,放宽了防卫限度的条件,即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是防卫过当,规定了无限防卫,即针对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可以采取无限度的防卫,即使造成了不法侵害者伤亡后果的也不负刑事责任。一个个案件是沉重的,似也颇具无奈。司法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失守,失去的可能就是民心。庆幸的是,正因为有韩明、吕玲玲等一批检察官、警官坚守初心,最终使得正义得以伸张,恶行得到惩处,使得我们在沉重和无奈中感受到了希望。2月12日,最高检又发布影评《法律不是冰冷的逻辑》。文章作者刘哲称,看了《第二十条》,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第二十条,这个条款是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内容大致都是知道的,但是我们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它的本质含义,以及那沉甸甸的分量。它砸在人头上,就是一个人的命运,甚至是一个家庭的命运,以及名誉、尊严、自由这些最可宝贵的东西。它会影响一个人的是非观和正义感。我们习惯性机械化地套用法条,法律就成了冰冷的逻辑。感觉形式上构成,有结果、有行为、有意图,割裂开来在一个静态的特定的画面下,似乎就符合刑法的规定。但是,我们有没有认真地思考一下犯罪的原因,一个老实巴交的人为什么要打人,要杀人?案子办多了,我们还有没有耐心去倾听犯罪的理由,查清犯罪的原因,去体会当事人的不得意之处,存一份了解之同情。(摘编自澎湃新闻《最高检连发两篇<第二十条>影评,罗翔:这件事真的和每个人息息相关》)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正当防卫是公民的自身安全和权益遭受不法侵犯时依法实施自我保护的权利手段。B.长期遭受不法侵害的当事人受心理压力影响做出的一些自卫行为在认定上有争议。C.尊重伦理原则、增强法律规范、重视宣传教育等有助于走出正当防卫的法律困境。D.《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能使公民完全避免陷入防卫过当的误区。2.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图示,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 B.C. D.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正在遭受不法侵害时,若公民不采取正当防卫手段,必然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B.正当防卫鼓励民众与不法侵害作斗争,因此遭受严重威胁时可以采取过激措施。C.依照刑法,只有结果和行为双过当才属防卫过当,故不能对正当防卫求全责备。D.高巍提出了防卫过当的阶层式判断规则,可见他认为法律同条不同款的关联弱。4.根据材料内容,判断如下案例是否构成正当防卫的判定上会存在争议?争议点在哪里?(4分)开轿车男子刘某与骑电动车男子朱某在路口发生争执,刘某从车中拿出长刀向被告人朱某连砍数刀后长刀掉落,朱某捡起刀还击将刘某杀害。5.当下对于“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法律界定更加完善与清晰,有哪些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嘉鱼①马伯庸船灶呼呼地冒着火光,灶上搁着一尊盛满水的三足铜鬲,蒸汽向上翻涌着,把鬲上架着的一具陶笼罩在云雾之中。唐蒙和黄同并肩蹲下,死死盯着不断被蒸汽掀动的盖子。守在灶前的两人偶尔会对视一眼,眼神里尽是恼怒。之前他们俩刚一进厨房时,气氛还算和谐。黄同建议说七月嘉鱼不够肥,煎之不美,不如清蒸,唐蒙从善如流。可一到杀鱼的环节,两人却发生了严重的分歧。因为唐蒙发现,黄同杀第一条鱼时,居然没有刮鳞。他大为愤怒,说杀鱼怎么可以不刮鳞?黄同坚持说岭南从来都是这种做法,还语出讥讽:“今天在番禺城门前受辱,都没见大使你这么激动……”唐蒙实在无法容忍,抢过另外一条嘉鱼,说别糟践东西了,撸起袖子亲自处理。一刮之下他才发现,这嘉鱼的鳞片居然是在鱼皮下面,看来是岭南人手笨不会处理,只好带鳞吃下。他在番阳县做县丞好多年,那里背靠彭蠡大泽,鱼类甚多,杀鱼经验很是丰富。只见唐蒙手里小刀上下翻飞,把鱼鳞一片片挑出来,然后开膛、挖腮,去净肚内黑衣,动作一气呵成。然后他还削了几小根甘蔗,搁在鱼身下方。黄同忍不住:“好好的嘉鱼,怎么要用甘蔗铺底?”唐蒙眼皮一翻:“我们番阳从来都是如此。”黄同没吭声,但呼吸明显变得急促,显然无法接受。“在大庾岭前被俘时,都没见黄左将你这么委屈。”唐蒙不失时机地嘲讽了一句。好在两个人的其他厨序都差不多,无非是放些葱白、姜丝,再淋入一点稻米酒。一俟铜里的水开,便把两条嘉鱼放入陶瓶开蒸。随着水声咕嘟,厨里陷入一种微妙的安静,只听得到滚水的声音。黄同不动声色地将左手大拇指按在右腕上,而唐蒙则偷偷瞄着窗外的光线角度。两个人用不同的方式,计量着时辰,因为这对蒸鱼来说至关重要。水面上一只白鸟振翅飞过,迅速掠过船边。两个人几乎同时身形一动,齐声说差不多了。黄同快了一步,顾不得蒸汽烫,迫不及待地掀开盖子。只见瓶内两条嘉鱼并排躺在陶盘里,俱是通体白嫩,软玉横陈。一股蒸鱼特有的清香,缭绕在四周,令人食指大动。唐蒙拿起一双竹筷,先伸向黄同那一条。他本以为鱼身没有刮鳞,口感必然欠佳,可谁知一入口,那鳞质变得微脆,与鱼肉相得益彰,味道意外地奇妙且带层次。唐蒙细琢磨了一下,大概是因为嘉鱼腹部自带膏脂,一蒸之下,油花层层渗出,等于先在瓶里把鱼鳞煎熬一遍,自带风味。那边黄同的惊讶,也不输于唐蒙。他的筷子一触到鱼身,鱼肉竟自溃散开来,只见肉色如白璧无瑕,看不到半点血丝或杂质,只在表面浮动着一层浅浅的油光。他夹起一块送入嘴里,几乎是迎齿而溃,立时散为浓浓鲜气,充盈于唇齿之内。他之前愤怒,是担心甘蔗的甜腻会破坏鱼鲜,没想到蔗浆蒸开之后,甜味几乎消失,反而有了提鲜的妙用。两人把两条鱼都品尝了之后,不约而同地陷入沉默。良久唐蒙方开口道:“看来阁下不去鱼鳞,是‘因鱼制宜’,颇有道理啊……”“我们南越盛产甘蔗,居然没人想到,这东西也可以烹鱼。”黄同也感慨道。适才那点“血海深仇”,就此烟消云散。唐蒙看看盘中两条残缺的嘉鱼:“都动过筷子了,这样的菜端给两位贵人不太合适,还剩一条,另外烹过吧。”黄同立刻点头:“对,对,咱们再烹一条便是,不去鳞,铺上甘蔗……啊?你怎么知道?”唐蒙起身从水缸里捞出最后一条嘉鱼,笑嘻嘻道:“那老渔民的手背白白嫩嫩的,哪里是常年在江上风吹日晒的模样,身份必然不凡。你适才跟在他后头,嗓门都不敢放开,还不说明问题吗?”唐蒙把嘉鱼“啪”地甩在案板上:“时辰不早,尽快上灶吧。”他正要侍开,黄同伸手拦住,正色道:“适才大使烹鱼,是不是还浇了点稻米酒?”唐蒙一点头:“不错,这是用来驱腥的。”黄同道:“我们南越日常烹鱼,也用酒来驱腥。不过我家贵人别有一种驱腥之法,待我唤来,给大使品鉴一下。”他对唐蒙的态度,有了一丝微妙的变化。先前还只是公事陪同,如今却更像是迫不及待与同好分享心得。唐蒙对此自然是乐于听从。黄同示意稍候。过不多时,船外传来一个清脆的女子叫卖声:“卖酱咧,上好的肉酱鱼酱米酱芥末酱咧,吃完回家找阿姆咧。”那声音清澈干脆,字字咬得清楚,一口气报出一长串名字连气都不喘,如一粒粒蚌珠落在铜鼎之上。声音由远及近,过不多时,一个黄毛丫头来到了甲板上。这小姑娘看面相十六七岁,四肢瘦得似竹竿一样,皮肤黝黑,头上却插着一朵素白色的栀子花,两只大眼睛忽闪忽闪。她背着一个半人高的大竹篓,整个人晃晃悠悠,感觉随时会掉下水似的。小姑娘熟练地跳上甲板,把大竹篓卸下来打开。只见竹篓里面分成十几个小草袋,每个草袋里都塞着一个人头大小的陶罐。“贵人想要什么酱?”小姑娘问。黄同朝篓子瞥了一眼:“你这里可还有枸酱?”小姑娘迟疑了一下:“还有一点,三文钱一贝。”黄同道:“我们不是吃,是烹鱼要用。”“那也要三文钱一贝。”黄同“啧”了一声,这酱仔真是认死理,也不看看跟她讲话的是谁。他懒得计较,说那就三文吧。小姑娘转身从最下面的草袋里掏出一个小罐子,罐体偏白。看得出,她对这个小罐颇为珍惜,外面还裹了一圈用麻草编的套子,怕它无意中摔碎。(有删改)【注】①本文节选自《食南之徒》,马伯庸长篇小说,集历史、文化、美食于一体。小说写喜好美食的大汉使者唐蒙,来到食材丰富的南越之国,他所要面对的不止是美食,还有美食背后的种种。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品尝了用甘蔗烹制的嘉鱼后,黄同感慨南越盛产甘蔗却未想到可用以烹鱼,流露出悔恨之意。B.黄同坚持岭南人的传统做法,即杀鱼时不刮鳞。唐蒙对此表示不满,并亲自处理另外一条嘉鱼。C.小说开篇描写船灶的火光、浓浓的蒸汽、不同的厨具等,营造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厨环境。D.唐蒙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分析,推断出老渔民的真实身份,这展现出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写小姑娘卖酱的情节,巧妙地连接了故事的前面部分,也展示了岭南普通百姓的生活场景。B.在争执时,唐蒙与黄同的语言充满了火药味,而在和解之时,两人的语言则变得温和而亲切。C.“插着一朵素白色的栀子花”,使小姑娘具有清新的气息,体现其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D.小说与鲁迅的《祝福》一样,采用故事套故事的结构,使叙事更为复杂,文化意蕴更为丰厚。8.黄同对唐蒙态度发生转变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说明。(4分)9.小说围绕“烹饪嘉鱼”展开,产生了诸多独特的艺术效果,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魏王泰有宠于上,或言三品以上多轻魏王。上怒,引三品以上,作色让之曰:“隋文帝时,一品以下皆为诸王所颠踬,彼岂非天子儿邪!朕但不听诸子纵横耳,闻三品以上皆轻之,我若纵之,岂不能折辱公辈乎!”房玄龄等皆惶惧流汗拜谢。魏征独正色曰:“臣窃计当今群臣,必无敢轻魏王者。在礼,臣、子一也。三品以上皆公卿,陛下所尊礼。若纪纲大坏,固所不论;圣明在上,魏王必无顿辱群臣之理。隋文帝骄其诸子,使多行无礼,卒皆夷灭,又足法乎?”上悦曰:“理到之语,不得不服。朕以私爱忘公义,向者之忿,自谓不疑,及闻征言,方知理屈。”上闻州刺史程名振善用兵,召问方略,嘉其才敏,劳勉之,曰:“卿有将相之器,朕方将任使。”名振失不拜谢,上试责怒,以观其所为,曰:“山东鄙夫,得一刺史,以为富贵极邪!敢于天子之侧,言语粗疏;又复不拜!”名振谢曰:“臣疏野之人未尝亲奉圣问适方心思所对故忘拜耳。”举止自若,应对愈明辩。上乃叹曰:“房玄龄处朕左右二十余年,每见朕谴责余人,颜色无主。名振平生未尝见朕,朕一旦责之,曾无震慑,真奇士也!”即日拜右骁卫将军。(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材料二:贞观十一年,魏征上疏曰:臣数年以来,每奉明旨,深惧群臣莫肯尽言。臣窃思之,自比来人或上书,事有得失,惟见述其短,未有称其长。且所言当理,未必加于宠秩;意或乖忤,将有耻辱随之。莫能尽节,实由于此。欲必使乎致谏,在乎好之而已。故齐桓好服紫,而合境无异色;楚王好细腰,而后宫多饿死。夫以耳目之玩,人犹死而不违,况圣明之君求忠正之士,信不为难。若徒有其言,而内无其实,欲其必至,不可得也。(节选自《贞观政要·公平》)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臣疏野之人A未尝B亲奉C圣问D适方E心思F所对G故H忘拜耳。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善,意为擅长,与《鸿门宴》“素善留侯张良”中的“善”意思不同。B.爱,意为喜爱,与《齐桓晋文之事》“百姓皆以王为爱也”中的“爱”意思不同。C.谢,意为道歉或谢罪,与后文“名振失不拜谢”中的“谢”意思相同。D.短,文中指短处,与《烛之武退秦师》“越国以鄙远”中的“远”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得知三品以上大臣多轻视魏王李泰,太宗召集有关人员严加指责,表示如果自己放纵诸皇子横行霸道,大臣也会受到诸皇子的羞辱。B.齐桓公喜欢紫色服饰,以致举国效仿;楚王喜欢细腰美女,导致很多后宫佳丽因节食而饿死。魏征引述这两则史实以劝谏唐太宗。C.面对太宗假装恼怒的试探观察,程名振举止自如,应答明晰而有条理,太宗大为感叹,当天就任命程名振为右骁卫将军。D.魏征首先判断朝中群臣不会轻视魏王,接着指出太宗能对三品以上的公卿以礼相待,魏王是圣明的人,自然也不会随意羞辱大臣。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隋文帝骄其诸子,使多行无礼,卒皆夷灭,又足法乎?(4分)(2)名振平生未尝见朕,朕一旦责之,曾无震慑,真奇士也!(4分)14.材料二中,群臣“莫肯尽言”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寄陈同甫陈傅良①古来材大难为用,纳纳乾坤着几人?但把鸡豚燕同社,莫将鹅鸭恼比邻。世非文字将安托,身与儿孙竟孰亲。一语解纷②吾岂敢,只应行道亦酸辛。【注】①陈傅良,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为官正直,屡次进谏但多不被采纳。与陈亮(字同甫)在学术主张和政治境遇上相似,并称“二陈”。②一语解纷,取战国时鲁仲连以一番话解除邯郸之围,功成不受赏的典故。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说明有才能的人难以得到任用是自古皆然的道理,满含英雄寂寞之感。B.颔联既表现与“同社”宴饮的欢乐,也体现因鹅鸭之事与邻人所生的烦恼。C.尾句的“行道亦酸辛”与李白“行路难”旨意相近,均指世路坎坷、难行。D.本诗着力写人生况味,风格深沉苍劲,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和劝慰。16.近代文学家陈衍评论此诗说:“经过忧患,乃有此忠告。”请结合这一评价分析诗作。(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李密《陈情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处于缺少亲人帮助孤弱无依,家里无人照应事必躬亲的境地。(2)李白在《蜀道难》中描写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3)《临安春雨初霁》中,陆游化用陆机诗句,安慰自己不必感慨京城的风尘之恶,争取早日回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这一家就住在村边上。虽然家里不宽绰,新卯从小可是娇生惯养,父亲死的早,母亲拧着纺车把他拉扯大,真是要星星不给月亮。现在他已经是二十五岁的人,娶了媳妇,母亲脾气好,媳妇模样好,过的是好日子。媳妇叫浅花,这个女人,好说好笑,说起话来,象小车轴上新抹了油,转的快叫的又好听。这个女人,嘴快脚快手快,织织纺纺全能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