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天立学校2024届高三高考冲刺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神州天立学校2024届高三高考冲刺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神州天立学校2024届高三高考冲刺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神州天立学校2024届高三高考冲刺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神州天立学校2024届高三高考冲刺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神州天立学校2024届高三高考冲刺考试语文试题(含

答案)

雅安天立高2021级2023——2024学年度下期高考冲刺

语文试题(三)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用0.5毫米黑

色签字笔填写清楚,同时用2B铅笔将考号准确填涂在“准考证号"

栏目内。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

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在中国,自殷周之际的巫史传统确立以后,天文历法知识与权力

逐渐发生了密切关联。历代王朝出于统治需要,大都致力于编纂和修

订天文历法,设置专门机构,配备天文学家和历法计算人员,进行天

文观测和历法编制。这些机构和人员所承担的,既是天文学研究任务,

也是为王朝提供符合天象的历法,以维护王朝统治的合法性。天文历

法知识被纳入官方知识体系,成为王朝统治的重要工具。

天文历法知识在官方知识体系中的确立,使得中国古代天文学具

有突出的政治功能和社会功能。首先,天文观测和政治活动密切相关。

古代王朝通常通过观测天象来预测人事吉凶和政治命运,以制定相应

的施政措施。其次,天文历法也是调整王朝统治秩序的重要手段。通

过颁行历

法,可以宣示王朝的正朔和年号,强化王朝统治的合法性。同时,

天文历法知识也为王朝制定礼仪制度提供了重要依据。例如,历代王

朝在祭祀天地、宗庙、社稷等神祇时,都要根据天文历法知识来确定

祭祀的日期和仪式,以彰显王朝对天地神灵的敬畏和尊重。

天文历法知识在官方知识体系中的确立,还促进了中国古代天文

学的发展。历代王朝都重视天文观测和历法编制,积累了丰富的天文

资料。这些资料不仅为后来的天文学家提供了宝贵的研究素材,也推

动了天文学理论的发展。同时,官方对天文历法知识的垄断和控制,

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民间天文学研究的热情。一些民间天文学家通

过自学和实践,不断探索和创新,为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

要贡献。

然而,天文历法知识在官方知识体系中的确立,也带来了一些负

面影响。一方面,官方对天文历法知识的垄断和控制,限制了天文学

研究的自由和发展。民间天文学家往往难以获得官方资料和支持,其

研究成果难以得到广泛认可和推广。另一方面,天文历法知识被过度

政治化和社会化,导致天文学研究偏离了科学轨道。一些王朝出于政

治需要,对天文观测结果进行篡改或歪曲,使得天文学研究失去了科

学性和客观性。

综上所述,天文历法知识在官方知识体系中的确立,既促进了中

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在认识到天

文历法知识重要性的同时,也要关注其可能带来的问题,以促进天文

学研究的健康发展。

(摘编自《天文历法知识与权力: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政治与社会

功能》)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殷周之际,天文历法知识与权力发生了密切关联,成为了王

朝统治的重要工具。

B.历代王朝大都设置专门机构,配备专门人员,观测天文、编

制符合天象的历法。

C.一些王朝将天文历法知识过度政治化,导致天文学研究失去

了科学性和客观性。

D.民间天文学家难以获得官方资料和支持,其研究成果难以得

到广泛认可和推广。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天文历法知识与权力的关系入手,分析中国古代天文

学的功用及研究情况。

B.文章通过对比民间天文学研究和官方天文学研究,突出了官

方天文学研究的优势。

C.文章主要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运用具体的例子来论证天

文历法知识的重要性。

D.文章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指出了天文历法知识在官方知识体

系中的确立利大于弊。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文历法知识被纳入官方知识体系后,成为王朝统治的重要

工具,是制定施政措施、礼仪制度的重要依据。

B,通过颁行历法,可宣示王朝的正朔和年号,强化王朝统治的

合法性。这体现了天文历法知识的政治功能。

C.中国古代,历代王朝对天文历法知识的垄断和控制,积累了

丰富的天文资料,推动了天文学理论的发展。

D.既充分肯定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的成绩,又不忽视它的一些

负面影响,才能促进天文学研究的健康发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小题。

材料一:

美国科学家莫里纳(Molina)和罗兰德(Rowland)提出:人工

合成的一些含氯和含湿的物质是造成臭氧层破坏的元凶,最典型的是

氯氟煌类化合物和含澳化合物哈龙,氯氟烧类化合物和含澳化合物哈

龙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总是要泄漏的,泄漏后首先进入大气的对流层

中。而这些物质在对流层中是化学惰性的,即它们在对流层中十分稳

定,可以存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不发生变化。但这些物质不可能总是

存在于对流层中,通过极地的大气环流以及赤道地。带的热气流上升,

最终使这些物质进入平流层6—如氯氟烧类化合物进入平流层后,在

强烈的紫外线辐射下,释放出一个氯原子(C1),这个氯原子在数月

时间里通过催化反应,就可以使10万个臭氧分子消失。首先,氯与

臭氧(0)反应,生成氧化氯自由基(C10)和稳定的氧分子(0),

氧化氯自由基(C10)非常活泼,与同样活泼的氧原子(0)反应,生

成氯和稳定的氧分子。释放出的氯原子又和臭氧产生反应,因此,氯

原子一方面不断消耗臭氧,另一方面却又能在反应中不断再生,形成

催化反应。

(摘编自《臭氧层破坏的原因》,有删改)

材料二:

2023年1月9日,联合国专家组在美国气象学会2023年会议上

表示,臭氧层有望在40年内得到修复。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首

次确定氯氟浸正在消耗大气中的臭氧层。到80年代中期,研究人员

发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空洞,引发国际社会开展紧急修复行动。自

1989年《蒙特利尔议定书》生效以来,超过100种消耗臭氧层的化

合物最终遭到禁止并被逐步淘汰,其中氯氟烧的使用量减少了99%o

氯氟煌通常存在于冰箱、气溶胶和溶剂中。2000年以来,南极臭氧

空洞的面积和深度一直在缓慢改善,如果维持当前政策不变,预计南

极上空、北极上空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臭氧层将分别于2066年2045

年、2040年恢复到1980臭氧空洞显现之前的水平。《自然》杂志2021

年的一项研究表明,消耗臭氧层的气体同时也是强效温室气体,如果

不禁止使用消耗臭氧层的化学品,全球温度可额外升高1℃。科学家

警告,应将升温限制在1.52以内,以防止气候危机造成最严重后果,

包括极端干旱、野火、洪水和粮食短缺的风险。

(摘编自《联合国鸟臭氧层开始缓慢“愈合”,有望在四十年内

修复》,有删改)

材料三:

臭氧有“两张面孔"。特殊环境、特殊区域的“臭氧”不但不是

破坏者,还是保护伞。比如雷雨之后,空气会变得清新,这是因为少

部分氧气在遭雷击后转变为臭氧,而臭氧具有很强的消毒及灭菌功能。

位于平流层内的臭氧层集中了全球大气90%的臭氧,这里的臭氧对人

类是有利的。它们吸收掉了太阳放射出的大量有害的紫外线辐射,成

为地球的重要屏障。臭氧中的“坏分子"主要集中在人们生活的地表

及对流层,这里尽管只有地球表面臭氧量的10%,却有着显著的负面

影响。高浓度持续性的臭氧污染可能导致流泪、头痛,甚至影响到呼

吸道、心血管系统。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其在植物表面通过气孔扩

散入里,会导致植物叶片枯黄,影响光合作用。此外,如果一个区域

经常出现高浓度臭氧,在强氧化剂作用下,有些材料会提前老化、报

废,带来经济损失。

与雾霾一样,臭氧也是近地面层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不同的是,

雾霾来自直接颗粒物排放,并与其他气态物转化为气溶胶,既有一次

污染也有二次污染;而臭氧污染是光化学反应产物,属于二次污染。

污染源排入大气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和氮氧化物等一次污染物,在强

烈的阳光紫外线照射下,吸收太阳光的能量,使原有化学链遭到破坏,

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过氧乙酰硝酸酯等二次污染物。从“天

时”而言,降雨有利于清除臭氧等污染物,因而我国臭氧污染日出现

规律与雨带移动位置有关:雨带移走,臭氧浓度就会上升。从“人事

"来讲,人类不能呼风唤雨,但可以控制形成臭氧的“帮凶”,即氨氧

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这些物质大部分来自人类排放。如果每个人能

身体力行,努力减排,就能为减少臭氧污染贡献力量。但臭氧的形成

机理十分复杂,控制难度大。我国已经部署了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

出台了相关治理政策标准,针对当前的突出问题开展排查整治。

(摘编自《臭氧:拥有双重“面孔"的人类伙伴》,有删改)

4.下列图解,最符合材料一中氯破坏臭氧层原理的一项是()

(3分)

AB.

C.D.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根据联合国专家组的预测,如果维持当前政策不变,全球臭

氧层有望在2066年完全恢复到1980年之前的水平。

B.臭氧是一种强效温室气体,如果不禁止使用消耗臭氧层的化

学品,全球温度可能会额外升高1℃。

C.臭氧既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影响,其在雷雨之后的消毒及灭

菌功能和在平流层中对紫外线的吸收都属于正面作用。

D.与雾霾相比,臭氧污染具有不同的形成机制,但同样会对人

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6.结合材料,分析臭氧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并提出减少臭氧污

染的有效措施。(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

黄土的儿子

王安忆

①去陕北是我难忘的经历。那是在1990年的初春,陕西电视台

正在播放根据路遥长篇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平凡的世界》。我们

走到哪里都能听见人们在议论《平凡的世界》。对于他们来说,全世

界的作家只有一个,那就是路遥。

②像我们这些城市里生长的人,我们生活在一个再造的世界,我

们与自然已经很隔膜。我们特别善于从理论上去了解生活和对待生活,

我们把生活也看成是书本那样的再造的自然。我们的头脑还不错,心

却渐渐麻木。当我们闻说陕北的贫困闭塞之时,就对路遥提出这样一

个科学大胆的建议:为什么不把人们从黄土高坡迁徙出去?这话其实

是刺伤了路遥的心,他呈现短暂的一怔,然后脸上露出温和宽容的微

笑,他说:这怎么可以?我们对这土地是很有感情的啊!初春的时候,

走在山里,满目黄土,忽然峰回路转,崖上立了一枝粉红色的桃花,

这时候,眼泪就流了下来。

③后来我们亲眼目睹了崖上的桃花,它总是孤零零的一棵,枝条

疏朗,那点点粉红几乎要被汹涌澎湃的黄土颜色淹没。黄土上的天空

是格外的蓝,似乎专为了照耀这黄土,使这荒凉更加触目惊心。我不

明白在这样荒凉苍茫的土地上,为何能迸发出如此娇嫩的粉红桃花。

它好像是抽空了生命中所有纯洁如处子的情感,用尽全力,开放了花

朵。如果没有路遥的提示,我们不会注意到它,它从黄土与蓝天的浓

郁背景上只是轻描淡写的一笔,而它是路遥眼中永远伤及心肺的景色。

④我们去到陕西的日子,还是作协里兴起“算命”热潮的日子。

我们的算命方式带有洋务派的面目。据称来自弗洛依德,其实是一种

心理测验。我们让被测算的对方迅速报出一只动物,然后报出由此动

物所想起的形容词,报完一只动物,再报一只,一直报三只为止。我

们说第一只动物的形容词是你对自己的描绘;第二只的则是别人对你

的描绘;第三只却是实际上的你自己。我们看出路遥接受这测试是出

于不使我们扫兴带有捧场的意思。他脸上带着温和宽容的微笑,像一

个听话的好学生,一一回答我们的提问,然后耐心地等待我们破译。

当我们说到第三个动物的形容词其实意味着实际上的自己的时候,路

遥不由“哦"了一声,脸上的笑容消失,眼神变得严肃了。我记得路

遥第三个想到的动物是牛,他形容牛用了沉重、辛劳一类的字眼。这

游戏中还有一个问题,涉及到对死亡的态度,我已经忘了路遥的回答。

这时候,我们谁也不曾想到,这个问题会真的降临到我们面前。

⑤我们临走的那天晚上,路遥发火了。那是在西影厂食堂里,莫

伸请客,也算为我们辞行的意思。饭桌上,不知怎么说起某些前辈经

历一生沉浮,到末了却还放不下名与利这两件东西,为他们深表遗憾。

说到此时,桌上有一位朋友,指着路遥、莫伸和我这些所谓青年作家

说道,你们先别说这些话,到时候你们也会变成这样,这是自然规律,

谁也过不去。我和莫伸听了这话,虽有异议却还能保持沉着应对的态

度,不料路遥却陡地站了起来,说道:不,你说的不对,人和人不一

样!那位朋友却坚执不移,连声说:就是这样的!路遥再一次对他说:

人和人不一样。可他不听路遥说,路遥便去扯他的袖子,一定要他听,

他说:人和人不一样,我小时候没穿过裤子,这怎么一样?那朋友就

是不听路遥的,只是说:走着瞧吧!这一回路遥是真的动怒了,他恨

不能立刻就证明自己,可是语言显得那么乏力。这是我唯一一次听路

遥大声说话,我不能理解的是,这一句类似戏言的假设为什么会伤了

路遥的心,他竟会如此激动,而他那句“我小时候没穿过裤子”的似

乎有些辞不达意的辩白却叫我一直痛心着。在后来的日子,我情不自

禁地想到:路遥无法向人们证明这一点了。路遥无法从容走完人生,

向人们证明这一点了。他还来不及老。便走了。

⑥据说路遥在病重时节流过泪,表示出不甘心的意思,这真是叫

人痛断肠了。他是在四十不惑的日子里辞世,远没抵达知天命的年岁。

不惑其实是最叫人痛惜的,一切都已明澈如水,什么都骗不了他。是

他智慧最清明的时候,是他生命力最富理性的时候,他正走向通达最

深哲理的路途中,走过去,便是真谛。而他却中途夭折,这带有一种

强夺的意味,一种生剥活扯的意味。

⑦我永远忘不了我们行走在黄土沟壑,就像行走在地的裂缝,崖

上的桃花在遥远的天空映下疏淡的花枝,路遥的心是如何地被激荡了。

我想他其实从来不是在稿纸的格子里写字,而是在黄土上,用他的心

血。我想用文学这两个字去命名他的劳动是太过轻佻了,那其实是如

同“人生"一样艰辛的跋涉。其实这世界原是由荒瘠的黄土凝成,绿

地只是表面的装饰。这个世界上装饰是越来越多,将真相深深掩盖。

其实,破开绿地,底下是黄土;风刮起黄土,底下还是黄土,路遥,

我们都是黄土的孩子。

(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通过侧面描写,表明路遥的创作深受当地人的欢迎,

路遥本人成为当地人的骄傲,自然引出下文,为后面刻画路遥作铺垫。

B.第⑤段末尾运用反复手法,以平实的语言表达出作者对于路

遥早逝的悲痛和惋惜,读之令人肃然动容。

C.在饭桌上面对朋友的论断,我和莫伸的反应与路遥的反应形

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路遥对这件事的执着,也表现了我和莫伸对

此事的逃避。

D.文章结尾发出呼唤,既是追念路遥,也是自觉的担当,照应

了题目,升华了主题。

8.王安忆的作品被人评价为“善于从细节处窥见笔下人物的心

灵,并抒发自己的情感”,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9.有人说画线的句子极富遐想和意蕴,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景公藉重而狱多,拘者满圄,怨者满朝。晏子谏,公不听。公谓

晏子曰:“夫狱,国之重官也,愿托之夫子。"晏子对曰:“君将使婴

就其功①乎?则婴有一妾能书,足以治之矣;君将使婴嗽;其意乎?夫

民无欲残其家室之生,以奉暴上之僻者,则君使吏比而焚之而已矣。”

景公不说,曰:“勒其功,则使一妾;勉其意,则比而焚。如是,夫

子无所谓能治国乎!"晏子曰:“婴闻与君异。今夫胡貉戎狄之蓄狗也,

多者十有余,寡者五六,然不相害伤。今束鸡豚妄投之,其折骨决皮,

可立见也。且夫上正其治,下审其论,则贵贱不相逾越。今君举千钟

爵禄而妄投之于左右,左右争之甚于胡狗,而公不知也。寸之管无当

②,天下不能足之以粟。今齐国丈夫耕,女子织,夜以接日,不足以

奉上,而君侧皆雕文刻镂之观,此无当之管也,而君终不知。且夫饰

③民之欲,禁其心,圣人所难也。而况夺其财而饥之,劳其力而疲之

常致其苦而严听其狱痛诛其罪非婴所知也。”

(选自《晏子春秋》,有删减)

材料二

景公过晏子,曰:“子宫小,近市,请徙子家豫章之圃。"晏子再

拜而辞曰:“且婴家贫,待市食,而朝暮趋之,不可以远。”景公笑日:

“子家习市,识贵贱乎?"是时景公繁于开%晏子对曰:“踊贵而屐贱。”

景公曰:“何故?"对曰:“刑多也。”景公造然变色曰:“寡人其暴乎!

”于是损刑五。

或曰:晏子之贵踊,非其诚也,欲便辞以止多刑也。此不察治之

患也。夫刑当无多,不当无少。无以不当闻,而以太多说,无术之患。

败军之诛以千百数,犹且不止;即治乱之刑如恐不胜,而奸尚不尽。

今晏子不察其当否,而以太多为说,不亦妄乎?夫惜草茅者耗禾穗,

惠盗贼者伤良民。今缓刑罚,行宽惠,是利奸邪而害善人也,此非所

以为治也。

(选自《韩非子难二》)

【注】①功,事务,指狱事。②当,器物的底。③饰,通“饬”,

整治。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

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

分。(3分)

劳其力A而疲之B常致其苦C而严听D其狱E痛诛F其罪G非婴

H所知也。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藉,通“籍”,指赋税,与《鸿门宴》“籍吏民,封府库”中

“籍”的意义相同

B.残,毁坏,破坏,与《报任安书》“顾自以为身残处秽”中“残

"的意义不同。

C.胡貉,古代对北方各民族的泛称;戎狄,古代民族名,西方

曰戎,北方曰狄。

D.闻,报告上级,与《出师表》“不求闻达于诸侯”中“闻”的

用法和意义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齐景公时赋税很重而狱讼很多,以致监狱人满为患,晏子为

此进谏,而齐景公没有听从他的劝谏。

B.齐景公想让晏婴来管理讼事,而晏婴却认为这件事过于简单

而不屑于接受,这令景公很不满意。

C.晏婴对“踊贵而屐贱”的解释,让齐景公幡然醒悟,认识到

了自己的残暴,并减去了五种刑罚。

D.韩非对晏婴拿刑罚太多来劝说景公的做法并不认同,他认为

减轻刑罚,会便利奸邪而伤害好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束鸡豚妄投之,其折骨决皮,可立见也。(4分)

夫惜草茅者耗禾穗,惠盗贼者伤良民。(4分)

14.晏子和韩非的言论,对当今后世国家治理提供了哪些借鉴?

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①

姜夔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②。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③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注]①丙辰岁不尽五日,意为丙辰年还有五日就结束了。此词为

姜夔从无锡乘船归杭州家中过年的途中所作。吴松,今上海一带,距

词人的家已近。②恶:猛烈,很。禁持:摆布。③亚:接近。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上重云密布,大雁都心情紧张,不敢啼叫,此处运用了拟

人的修辞手法。

B.词人乘坐雕画着美丽图案的船经过石塘西,心中的愁苦更加

浓重了。

C.渐生的新绿和船头的恶浪,两处景象对比,意在表现生命力

的顽强。

D.这首词虚实结合,词人想到了“灯火”,借“灯火”来表达自

己的心意。

16.本词情随景变,上阕和下阕写了词人归家时的不同心情,请

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题,每空1分,共6分)

17.(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表现秦人对从六国掠夺的珍宝毫

不珍惜的对偶句是“,

(2)《赤壁赋》中苏轼通过侧面描写表现洞箫声凄切婉转的两句

是:“,。”

(3)《观刈麦》侧面描写农民繁忙辛苦,丰收时全家齐动员的句

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8——19小题。

偏见和利欲是智慧的大敌。偏见使人满足于一知半解,在自满自

足中过日子,看不到自己的无知。利欲使人顾虑重重,盲从社会上流

行的意见,看不到事物真相。

这正是许多大人的可悲之处。不过,一个人如果能保持住一颗童

心,同时善于思考,就能避免这种可悲的结局,在成长过程中把单纯

的慧心转变为一种成熟的智慧。由此可见,智慧与童心有着密切的联

系,它实际上是一种达于成熟因而不会轻易失去的童心。帕斯卡尔说:

“智慧把我们带回到童年。”孟子也说:“大人先生者不失赤子之心。

"说的都是这个意思。

童年是灵魂生长的源头。我甚至要说,灵魂无非就是一颗成熟了

的童心,因为成熟而不会再失去。圣埃克苏佩里创作的童话中的小王

子说得好:”使沙漠显得美丽的,是它在什么地方藏着一口水井。”始

终携带着童年走人生之路的人是幸福的,由于心中藏着永不枯竭的爱

的源泉,最荒凉的沙漠也化作了美丽的风景。

18.下列选项中的句子,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老子说:“含德之厚,比于赤子(道德涵养厚的人,就像是婴

儿)。"

B.李贵说:“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C.乔布斯说:“成功源于童心,清新的童心可以带来亮丽的人生。

If

D.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

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

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始终携带着童年走人生之

路的人是幸福的,他的人生也是美好的“,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

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n(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20----22小题。

晕动病,在生活中通常被称为晕车、晕机或晕船,是一种平衡感

失调的综合征。任何移动的环境①。这通常并不代表你生病了,

相反,晕动病是你的神经系统根据你有生以来积累的经验,试图以最

佳方式起作用的结果。

在处理感官信息和生成运动指令时,大脑会不断监控和调整其输

入和输出信号,从而高效地执行生活中的各种任务。例如,为了在转

头时看得更清楚,你的大脑会让你的眼睛移动到与头部运动相反且相

等的位置。它是根据你内耳中专注于平衡的感应器官的反馈来执行这

些动作的。你的大脑会不断监控这种反射行为,不断进行调整,以确

保②。内耳中主管头部平衡运动的前庭系统的效率基于体验和

结果。在成长过程中,它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协调动作和保持平衡。

所以,如果你出现晕车或晕船,其实是你的神经系统在一种独特

的、充满挑战和不那么理想的环境中展现其熟练且经过优化的机能的

过程。

通常,婴幼儿不会出现晕动病。大一点的孩子则非常容易出现晕

动病,这一时期是他们学习不同感官之间典型关系的时期。随着人们

长大成年,晕动病的发病率③,这大概是因为他们已经能把自

己过去的体验与现实情境相适应。

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晕,文中词性为动词,指对移动的物体有种发晕的感觉。

B.你,这里是虚指,泛指任何人,包括说话人自己在内。

C.相反,用在下文句中或句首,与上文所说的意思对立。

D.所以,因此的意思,表因果关系,其后句子表示由因及果。

21.请结合文段内容,给“晕动病”下一个定义。要求,语意流

畅,不超过45字。(3分)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请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材料一:

悲悯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心存悲悯情怀。

古罗马诗人尤维纳说:“心地的温情,是大自然把眼泪给予人类的

同时,赠予人类的礼物。"

材料二:

中国一位导演说:“不能因为整个国家在跑步前进就忽略了那些

被撞倒的人。”

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雅安天立高2021级2023—2024学年度下期高考冲刺

语文(三)答案

【答案】1.A2.A3.C

【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原文中说的是“自殷周之际的巫史传统"确立以后,天文历法

知识与权力逐渐发生了密切关联,少了限制语“逐渐”,原文表明的

是一个过程,不是直接就有了联系。故选A。

【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文章通过对比民间天文学研究和官方天文学研究,突出了官

方天文学研究的优势"错,原文"官方对天文历法知识的垄断和控制,

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民间天文学研究的热情”“天文历法知识在官

方知识体系中的确立,既促进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也带来了一

些负面影响”,并没有通过对比民间天文学研究与官方天文学研究来

突出官方知识体系的优势;

C.“运用具体的例子来论证天文历法知识的重要性”错,文章的

举例论证并不全是在论证天文学知识的重要性,如“一些王朝出于政

治需要,对天文观测结果进行篡改或歪曲,使得天文学研究失去了科

学性和客观性”,此处例子就是为了论证“天文历法知识被过度政治

化和社会化,导致天文学研究偏离了科学轨道二

D.原文“天文历法知识在官方知识体系中的确立,既促进了中国

古代天文学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文章最后一段并没有

明确指出天文历法知识在官方知识体系中的确立是利大于弊的,而是

指出它既有积极影响也有负面影响。故选A。

【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原文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

C.“历代王朝对天文历法知识的垄断和控制……推动了天文学理

论的发展”错,推动天文学理论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历代王朝重视天文

观测和历法编制,而不是对天文历法知识的垄断和控制。

【答案】4.D5.C

6.(1)影响:臭氧对人类社会的正面影响主要体现在消毒及灭

菌功能和吸收紫外线辐射保护地球生物方面。然而,臭氧也有负面影

响,高浓度的臭氧污染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让有些

材料提前老化、报废,带来经济损失。(2)措施:①控制氮氧化物和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②健全相关政策和标准,并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

力度。

【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图表的能力。

从材料一“首先,氯与臭氧(0)反应,生成氧化氯自由基(C10)

和稳定的氧分子(0),氧化氯自由基(C10)非常活泼,与同样活泼

的氧原子(0)反应,生成氯和稳定的氧分子。释放出的氯原子又和

臭氧产生反应,因此,氯原子一方面不断消耗臭氧,另一方面却又能

在反应中不断再生"可知,A、B、C三项对氯破坏臭氧层原理的图解

都不完整,只有D项图示完整地图解了氯破坏臭氧层原理。故选D。

【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

A.“全球臭氧层有望在2066年完全恢复到1980年之前的水平”

错误,材料一原文是“预计南极上空、北极上空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

臭氧层将分别于2066年、2045年、2040年恢复到1980臭氧空洞显

现之前的水平”,选项扩大了范围。

B.“臭氧是一种强效温室气体”错误,材料一原文是“消耗臭氧

层的气体同时也是强效温室气体”,选项张冠李戴。

D.“同样会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错误,材料三

原文是“高浓度持续性的臭氧污染可能导致流泪、头痛,甚至影响到

呼吸道、心血管系统。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其在植物表面通过气孔

扩散入里,会导致植物叶片枯黄,影响光合作用。此外,如果一个区

域经常出现高浓度臭氧,在强氧化剂作用下,有些材料会提前老化、

报废,带来经济损失”,选项扩大了范围。故选C。

[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

概括能力。

影响:根据材料三“雷雨之后,空气会变得清新,这是因为少部

分氧气在遭雷击后转变为臭氧,而臭氧具有很强的消毒及灭菌功能”

“它们吸收掉了太阳放射出的大量有害的紫外线辐射,成为地球的重

要屏障"我们可以总结出臭氧的正面影响主要体现在消毒及灭菌功能

和吸收紫外线辐射保护地球生物方面。结合“高浓度持续性的臭氧污

染可能导致流泪、头痛,甚至影响到呼吸道、心血管系统。臭氧是一

种强氧化剂,其在植物表面通过气孔扩散入里,会导致植物叶片枯黄,

影响光合作用。此外,如果一个区域经常出现高浓度臭氧,在强氧化

剂作用下,有些材料会提前老化、报废,带来经济损失”可知,臭氧

的负面影响则表现为高浓度的臭氧污染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

造成危害,让有些材料提前老化、报废,带来经济损失。措施:根据

“如果每个人能身体力行,努力减排,就能为减少臭氧污染贡献力量。

但臭氧的形成机理十分复杂,控制难度大。我国已经部署了PM2.5和

臭氧协同控制,出台了相关治理政策标准,针对当前的突出问题开展

排查整治"可知,为了减少臭氧污染,我们可以从控制氮氧化物和挥

发性有机物的排放以及健全相关政策和标准,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力

度等方面入手。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臭氧的形成,从而保护人类健康

和生态环境,减少经济损失。

7.C“也表现了我和莫伸对此事的逃避”说法错误,原文为“我

和莫伸听了这话,虽有异议却还能保持沉着应对的态度“,并不是逃

避,而是“保持沉着应对的态度二

8.①面对我们把人们从黄土高坡迁徙出去的提议,路遥“短暂

地一怔,然后脸上露出温和宽容的微笑”,写出了路遥对“我”的建

议感到一种意外,但并没有呈现出一种不满,而是一种“露出温和宽

容的微笑”,极其鲜明展现出路遥内心的宽容,友善。“眼泪就流了下

来”表现了路遥对自然、黄土的感情。

②作者提及因为路遥的提醒而观赏到悬崖上的桃花,表现了对路

遥对黄土深挚而灼热的爱的理解与赞美。

③作者回忆路遥配合我们做心理测试,但当测试结果与自己相符

合时“变得严肃”,突出了路遥的心事沉重。

④描写路遥的一次发火的经历,表现了他的纯真与坚守,作者痛

心于路遥英年早逝,抱憾而终。(意思对即可)

9.①悬崖上的花在荒凉苍茫的土地上拼尽全力开放,作者觉得

它纯洁如处子。

②使人联想到路遥就是黄土地的优秀儿子,表达了他对那片土地

的坚守和挚爱。(意思对即可)

③作者以此表达对路遥及其精神的理解与赞美(意思对即可,结

合文本有个性化解读可以给分。如对性格的纯朴、顽强、执着具体解

读也可)

(解析:“意思”和“意蕴"不同,意蕴要分析深层次的含义。这

几句充满了褒赞之情的形象议论。业已将“物”和“人"和谐的融为

一体,以花喻人,极富促人遐想的象征意蕴。作者深入地对这种罕见

的生命现象进行了哲学层面的诠释------更是人与理性生活后的悲

壮之美,崇高之美。)

10.BEG(原文标点为:劳其力而疲之,常致其苦而严听其狱,

痛诛其罪,非婴所知也。)

11.A("籍吏民,封府库”中的“籍"是登记的意思)

12.B("而晏婴却认为这件事过于简单而不屑于接受”错。从原

文来看,晏婴认为加强讼事管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3.(1)如今绑个小鸡、小猪随便丢过去,众狗咬得骨断皮绽,

这是马上就能看到的。(4分。“束"决”"立见"各1分,句意通顺1

分)

(2)爱惜茅草便会损害庄稼,对盗贼仁慈就会伤害良民。(4分。

“惜”“耗"惠”各1分,句意通顺1分)

14.①坚持以民为本,体察百姓疾苦,关心、爱护百姓。②坚持

以法为本,依法治国,惩治邪恶,保护良民。(3分。答出一点给1

分,答出两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材料一:

齐景公时赋税很重而狱讼很多,拘禁的人充满了监狱,抱怨的人

充满了朝廷。晏子进谏,景公不听。景公对晏子说:“管理讼事和监

狱,是国家重要的官职,我想把它托付给夫子。"晏子回答道:“国君

打算要我来办理讼事吗?我的一个小妾会写字,足以办理这事;国君

想着要我整治人们的思想吗?百姓没有愿意毁坏自己的家庭生活,拿

财物去满足暴君的邪欲的,那么国君派一个官员把狱案集中起来烧掉

就完了。”景公听了不高兴,说道:“让你办理狱事,你说使一个小妾;

让你整治思想,你说集中起来烧掉。这样看来,夫子不是所说的善于

治理国家的人哩!"晏子说道:“我知道的情况和国君不同。现今胡貉

戎狄之人是养狗的,多的十几条,少的五六条,它们平时不相伤害。

如今绑个小鸡小猪随便丢过去,众狗咬得骨断皮绽,这是马上就能看

见的。君上能够堂堂正正地治国理政,臣下能够明白治国的道理,那

么贵者贱者都不会越礼违法,当今国君拿出千钟之赐的高爵厚禄而随

意地把它投给臣下,左右争夺爵禄比胡狗更甚,这些是国君不了解的。

寸把长的竹管没有底,那么拿普天下的谷子也装不满它。现在齐国男

子耕田,女子纺织,夜以继日,还不够供奉君上,而国君身边到处都

是彩画文饰和刻木镂金的美观华贵的器物,这就是没底的竹管,可是

国君始终不明白。况且压抑人们的欲望,禁锢他们的思想,就是圣人

也难办到的。更何况掠夺他们的财物使他们挨饿,役使民力使他们疲

困,不断地给百姓造成苦难而严酷地审判他们的案子,无情地惩罚他

们的罪过,这些都不是晏婴我能理解的。”

材料二:齐景公走访晏子,说:“您的住宅太小,又靠近集市,

请把您家搬到豫章的园地去。"晏子拜了两拜推辞说:“我家穷,靠上

集市买东西吃,早晚都要赶集,不能离得远。”景公笑着说:“您家人

熟悉市场行情,知道什么贵什么便宜吗?"这时景公刑罚繁多。晏子

回答说:“断脚人穿的踊贵,常人穿的鞋便宜。”景公说:“什么缘故?

"晏子回答说:“刑罚太多。”景公惊讶得脸色大变,说:“我大概太残

暴了吧!"于是减去五种刑罚。

有人说:晏子说踊贵,不是他的真心话,是想借此来劝说景公不

要多用刑罚。这是他不懂治国之道的过错。刑罚恰当不嫌多,刑罚不

当不在少。晏子不以刑罚不当告诉景公,而以用刑太多劝说景公,这

是不懂法术的过错。打败仗的军队被杀掉的人虽以千百计算,还是败

逃不止;即使治理祸乱的刑罚用得唯恐不够,奸邪还是不能除尽。现

在晏子不去考察景公的刑罚是否用得恰当,却拿刑罚太多劝说景公,

不是很荒唐吗?爱惜茅草便会损害庄稼,对盗贼仁慈就会伤害良民。

现在减轻刑罚,实行宽惠,就是便利奸邪而伤害好人,这不是用来治

国的办法。

答案15.C16.①上阕描述了归家路上的景象,重云密布,

风急浪大,写出了词人因路途艰难、归家受阻而感到不安。②下阕描

述了春天到来,小草泛绿,梅树长成,这一番美好、蓬勃的景象,表

达了词人归家的急切、喜悦和温暖之情。以热闹的景象正面突出情感,

以淡笔写浓情。(也可从修辞手法等其他角度来分析。比如,上阕写

大雁穿过重云,飞向温暖的南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大雁的

“归家”表现作者归家的情景。下阕揣想此时的家中,门前小梅新枝

生长,几乎高与门齐,灯火也在催着自己赶快回家,运用想象等手法,

表现家人盼归之殷切与词人归家之心切)

【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意在表现生命力的顽强"错误,水浦中渐生的小草呈现出一

番绿意,它引发了词人即将归家的喜悦之情;词人从这绿色的小草上,

想到自己家的梅树应该长及门楣之处,以此来表达内心的激动。故选

Co

【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雁怯重

云不肯啼。”起笔写向空中,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作者归家的情景。此

一画面,恰成词人归心似箭的写照。“画船愁过石塘西”,次句写出自

己,句中著一愁字,便似乎此一画船,是载了满船清愁而行。作者既

然归家但是描写的却都是惨淡景象,“打头风浪恶禁持”,作者巧妙的

写出了实情,大风阻挡词人归路,人间有风浪猛打船头。天上有重云

遮拦鸟道,对于思家心切的作者忧愁更深一步,写出了词人因路途艰

难、归家受阻而感到不安。

“春浦渐生迎棹绿”,过片仍写水面,意境却已焕然一新。从狂

风恶浪过变而为春波荡漾,从风浪打头紧接便是春波迎桨,画境转变

之大,笔力几于回天。时犹腊月,词人眼中之河水已俨然是一片春色,

则此时词人之心中,自是一片温暖。“小梅应长亚门枝”,离家已久之

词人,揣想此时之家中,门前小梅,新枝生长,几乎高与门齐了。小

草泛绿,梅树长成,此一意境,何其馨逸,又何其温柔,词人心情变

得喜悦。

(1)鼎铛玉石,金块珠砾(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整妇(3)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18.A19.①原文引用圣埃克苏佩里创作的童话中的小王子

的话,童话与童心吻合,更彰显童心的美好,增添文章的意蕴。②原

文把爱比作源泉,体现了爱的永不枯竭;将人生因带有童心的变化比

作“最荒凉的沙漠也化作了美丽的风景”,生动形象地表明童心对于

人生的作用。

【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根据“智慧与童心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实际上是一种达于成熟因

而不会轻易失去的童心”“说的都是这个意思"可知,横线处要填写的

句子要体现“智慧”“达于成熟"和“童心”之间的关系。选项中A项

体现了这种关系。BC两项论述的是童心与“人生”之间的关系;D.论

述的是要保护童心。故选A。

【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

原文“圣埃克苏佩里创作的童话中的小王子说得好:'使沙漠显

得美丽的,是它在什么地方藏着一口水井。引用圣埃克苏佩里创作

的童话中的小王子的话,与前文“灵魂无非就是一颗成熟了的童心"

讲述的童心相吻合,增强了说服力,使语言更有意蕴。原文“由于心

中藏着永不枯竭的爱的源泉,最荒凉的沙漠也化作了美丽的风景”把

爱比作源泉,体现了爱的永不枯竭;将人生因带有童心的变化比作“荒

凉的沙漠化作美丽的风景”,生动形象地表明童心对于人生的作用。

改写的句子删去了原文中引用的话语,将原文中的比喻转换为直白的

叙述,所以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20.D21.晕动病是内耳中主管平衡的前庭系统因

不适应环境移动而产生的一种平衡感失调的综合征。

22.①都可能引发晕动病;②眼睛和头部运动完美配合;③通常

会再次降低。

【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D.“所以”后面的“如果”,表示的是一种假设的结果,然后分

析其原因。“所以”用在此处表示由果探因。故选D。

【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下定义的能力。

给概念下定义,首先应找到以陈述对象为主语的句子主干。本题

要下定义的句子主干是“晕动病……是一种平衡感失调的综合征"。

然后将与陈述对象属性有关的成分添加进去,如材料中导致“晕动病”

出现的原因“移动的环境"内耳中主管平衡的前庭系统“。最后润色词

语,组织答案。注意,下定义的句子一般是一个长单句,要注意句式

和字数的要求。

【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①处,"任何移动的环境"表示原因,根据句意,此处应填写环

境移动导致的结果,即出现“晕动病”,应填:都可能引发晕动病。

第②处,根据“你的大脑会让你的眼睛移动到与头部运动相反且相等

的位置”,此处表示大脑不断监控和调整的结果,即让眼睛和大脑相

配合,相适应,应填:眼睛和头部运动完美配合。第③处,根据“能

把自己过去的体验与现实情境相适应”,此处应表达“发病率"下降的

意思,而且是增大之后的下降,所以是“再次降低”,应填:通常会

再次降低。

作文【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复合材料+情景人物的作文题。

材料一先点出“悲悯”的概念内涵一一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我们

每个人都应该心存悲悯情怀。然后引出古罗马诗人尤维纳的名句“心

地的温情,是大自然把眼泪给予人类的同时,赠予人类的礼物“,突出

“悲悯”话题。

材料二主要陈述中国一位导演说的一句话:“不能因为整个国家

在跑步前进就忽略了那些被撞倒的人。”其核心内容仍是“悲悯”。

综合两段材料可知,核心话题就是“悲悯”。

悲悯之心是文学作品中一个古老的话题,是人类情感中弥足珍贵

的一部分。“悲悯之心"是一种博大的情怀,它促使人关注身边的人、

事物,乃至世界,从而关注人生的意义。怀有慈悲之心的人对处于不

幸境况的人会产生同情,心灵会受到触动,会生出扶持与援助的欲望。

具体写作中,考生需要考虑“悲悯之心”是什么,如“悲悯之心

"是温暖人间的薪火,是人类共同传承的良知,也是中华民族优良的

传统;为什么要怀“悲悯之心”,如“悲悯之心"犹如寒夜中的一堆篝

火,温暖了处于困境中的人们,犹如沙漠中的一股甘泉,给予在生活

中拼搏的人希望,犹如一把钥匙,为自己和他人打开一扇通往人间温

情的大门;面对他人、他物的不幸,我们应该怎样做,“悲悯之心”

的意义如何,如“悲悯之心"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

的需要,常怀慈悲之心,可以使人们在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中精神得

到净化,灵魂得到升华。

从另外一个思路来看,考生也可以先结合材料来谈对“悲悯之心”

的理解,也可以联系鲁迅的名言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

关"引出观点,如“在当今这个多元的社会,更需要“悲悯之心”,来

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接着从是什么的角度阐释“悲悯之心”,如“悲

悯之心,就是心系天下苍生的责任与担当"“悲悯之心”是“山川异

域,风月同天'的胸怀”,并列举相关事例进行阐述;最后再引用名

言收束全篇,告诉我们怎么做才能具有“悲悯之心”,以及心怀“悲

悯之心”对自己的影响。

【参考立意】

1.“悲悯之心”是文明之始。2.社会文明需要“悲悯之心"。

3.“悲悯之心”是心系天下的责任与担当。4.“悲悯之心"有利

于社会进步。

5.“悲悯之心”是人的天性。

【作文素材】

1.鲁迅先生在他逝世前的一个月,病中写的《这也是生活》中有

这样一段话:

“街灯的光穿窗而入,屋子里显出微明,我大略一看,熟识的墙

壁,壁端的棱线,熟识的书堆,堆边的未订的画集,外面的进行着的

夜,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此时的鲁迅先生,勉强起来,望向窗外,已经感知将不久于人世

的先生,竟然想到“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这不

就是伟大的悲悯情怀吗?

2.艺术作品的种类是很多的,有小说、戏剧、广播、影视等。其

中,悲剧类作品最易于触发人的悲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著名杂剧

《窦娥冤》就是一出让人心生悲悯的悲剧。主人公"窦娥"三岁丧母、

七岁被卖、十九亡夫、含冤入狱、屈打成招、身首异处。临刑前的三

桩誓愿,感天动地。欣赏了杂剧《窦娥冤》后,我们会不自觉地对主

人公“窦娥”心生悲悯。心中惟愿:“人间不平之事、含冤之人少些

才好!"

3.常怀悲悯,让守望相助的温情在人间凝聚。现实中的悲剧有的

难以避免,有的则突如其来,无论何种悲剧降临,人们的悲悯之心总

能传递温情的力量。惨遭杀害的江歌之死被曝光后,她悲痛欲绝的母

亲在日本街头请求群众为她签名请愿,许多素昧平生的人纷纷施以援

手。这份帮助,正是由于人们心中共同的悲悯情怀而被给予,给遭遇

悲剧的母亲以莫大的支持和鼓舞。而最近发生在中国的东航坠机事件

中,当官方公布全机无一人生还后,人们纷纷在网上表示哀悼,遇难

者的亲属也得到了第一时间的告知和抚慰。正是由于悲悯之心的存在,

让世间伤痛在温情的抚慰下不再让人不敢直视,而是使人有直面的勇

气。

一.名人名百

1、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一一《孟子》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一杜甫

3、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一一鲁迅

4、当悲悯之心能够不只针对人类,而能扩大涵盖一切万物生命

时,才能到达最恢宏深邃的人性光辉一一史怀哲

5、小悲悯只同情好人,大悲悯不但同情好人,而且也同情坏人。

——莫言

6、同情心是人类最大的美德。一一亚里士多德

7、人有了怜悯之心,就会觉得自己已经做了一切切实实可以做、

而且应该做的事情,是的,怜悯之后便心安理得了。一一高尔基

8、仁慈的气息永远是一个人心灵高尚的标记。一一巴尔扎克

9、仇恨是一剂滋补药,它能使人活下去,它唤起复仇的念头;

可是,怜悯却能杀死人,它使我们原来虚弱的身体更为衰弱。一一巴

尔扎克

10、同情是一种伟大的品质,它能够消融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一

—罗曼•罗兰

11、人类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同情心。一一伏尔泰

12、悲悯与同情都是与别人共享痛苦的感觉,但悲悯更多地带有

一种温暖的爱。一一雪莱

13、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是慈心,另一颗是悲心。----

雨果

14、谁对别人没有同情心,他自己也不会得到怜悯。------萨笛

15、心地的温情,是大自然把眼泪给予人类的同时,赠予人类的

礼物。尤维纳

16、人的良知,就像一面无形的镜子,可以反映出们内心的真实

想法和行为。——莎士比亚

三.范文链接

以悲悯之声,奏光明之歌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以悲悯之声,奏光明之歌。”

穆旦曾说:“我愿将感情的热流溢于心田,来温暖这人生寒酷的

冬天。"我想,他心中的涌动那份热流,应该就是人人皆有的那份慈

悲之心吧!

正如孟子所云:“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份与生俱来的慈悲,是

一个人修养的起点,是我们人性之歌在全社会奏响合鸣的前奏。"悲

悯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心存悲悯情怀。”个人正因

拥有这份慈悲,我们的灵魂才能走向光明;只有人人能以此为起点推

己及人,扩而“充之”,世界才能奏响光明之歌。

悲悯是什么?它是东方亚圣笔下的“怵惕恻隐”,也是西方哲人

卢梭口中人人皆有的“怜悯”。我们如果将它时时抱持,在看到流浪

汉时,定会想去帮助他;在听到孩子啼哭时,定会心头一紧;当见到

受伤的猫狗,必会想为其医治;哪怕看见的是饱受战火蹂蹒的异国百

姓,也同样会感同身受,潸然而泪下。是的,悲悯只是上天赐给“人

性"的一束微弱的光芒。如若守之,并发扬光大,可成炬火照亮人生;

可一旦弃之,由善人恶,其成长定会误入歧途而坠入深渊。

钱锤书曾有一位邻居,家中自闭症的弟弟常夜半而歌。邻居认为

钱使书乃一代学者,家中弟弟会影响其创作,可钱锤书却亲自登门拜

访并提供物质帮扶,并直言:“看不得别人家有人生病。”邻居心有温

情,想着不要影响了邻旁的学者;而学者更是心怀大爱,见不得“别

人家"有人正遭受苦难。他们这种将他人境遇感同身受的慈悲,都发

于灵魂,不带任何矫饰,不正是尤也纳所说的“心地的温情”吗?

然而,并非所有的人都万分珍惜上天赐予我们每个人的这份“慈

悲"和“怜悯在世间逐利之心和实用主义的渐染下,总有人“大踏

步"走向了人性的反面。同样来世间一遭,怀有同样的“天生慈悲”,

为什么有人能如袁隆平普惠众生?而有人却甘做“桀纣"而不自省呢?

究其原因,人性的“初善”只不过是我们修身的一个起点,是我们修

身走向光明大道的前提。但只有将人性之善终身践行,并推己及人,

化于天下,方能“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而反之则将背离人性

而南辕北辙。孟子言:“人皆可以为尧舜”,可前提是个体必须走上“修

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沧桑正道,方可修己渡人,引领自己和

世界一起拥抱光明!

如此看来,只有永怀内心的慈悲,方能拥抱成长的光明。所谓修

身立德,正是一个以“不忍人之心"为起点,不断放大内心之善,并

将这种慈悲立己达人、推而广之、惠及天下的漫漫征程。诚如孔子所

言:“仁以为己任,任重而道远!”

我真心希望,每个人都谨记先哲的教诲,如穆旦一样心中永远涌

动着感情的暖流,以慈悲之声,奏光明之歌。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2悲悯是一个人应有的情怀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悲悯是一个人应有的情怀“

悲乃慈悲、悯乃怜悯,悲悯一词意即慈悲怜悯之意,指一个人对

他人或者其他生命所经受的苦难,具有感同身受的情怀。悲悯是一种

高贵而高雅的情怀,它可以使人灵魂净化、思想升华,可以使人从中

滋生出崇高感与神圣感,让人为之感动。古罗马诗人尤维纳说:“心

地的温情,是大自然把眼泪给予人类的同时,赠予人类的礼物。"清乾

隆初年,郑板桥出任山东潍县知县,为一幅墨竹图题了《潍县署中画

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一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对老百姓的那种悲悯情

怀溢于言表。

悲悯情怀是对受难者的同情。在特殊情况下,给受难者一声问候、

一种理解、一份尊重都足以让人感动。在悲悯情怀下,人们可以给予

受难者应有的同情、怜悯、帮助,使人从中感到温暖、得到鼓舞,增

强战胜苦难的信心。这种给予不是居高临下的恩赐,也不是俯身相就

的可怜,而是发自内心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