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0-湖北省沙市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时间:150分钟分值:150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家国天下是中华文化无论走向何方都割舍不了的道德前提和伦理情结。它指涉三种伦理实体:家是本源而干脆的伦理实体,是最小的共同体;天下是普遍而抽象的伦理实体,是最大的共同体;国作为现实的伦理实体,既是家的扩展,又关联着天下之想象。家国天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诠释的中心,它使中国人在不同的实践境域中,无论是作为家人、国人还是作为天下人,都与其所在的世界结成唇齿相依的关联。中华文化中各种共同体的道德前提离不开家国天下的伦理情结。以此观家、观国、观天下,就是用一种关联性思维把个体与整体相贯穿的家国天下的伦理观。用这种伦理观看待家国天下,则一切共同体都是相互关联的命运共同体。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的内在延展看,中华文化作为世界文明体系的一部分,内蕴着一种走向世界的伦理情结,并由此预设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精神轨迹。共同体的想象是中华文化礼治德治之本和文明教化之根。它从历史深处走来,构成了中华文化将个人命运与共同体整体命运相融贯的伦理型文化特质。中华文化的根脉深植于共同体之中。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节选自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材料二: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指向“天下情怀”。在谈到“天下”的时候,中国古代总是将它和“公”与“太平”联系在一起,表现出特别珍贵的同等、友爱、和平理念。《老子》说:“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认为只有以天下为怀,其德才能称得上“普”。《管子》云:“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他的意思是,处理不同的事,要有不同的胸怀,处理到天下事,要有天下胸怀。《礼记》引录孔子的话——“天下为公”。“公”可以理解为公正、公允、合理,强调人与人之间、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诸侯国与中心政权之间的相处,要友爱,要互利,要公允。宋代大儒张载则提出“为万世开太平”。天下太平是天下公允基础上的提升。太平有两义:一是人与自然之间和谐,这中间含有生态平衡之义;二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由于“太平”概念视界阔大,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主要指国与国之间的友好相处,这种友好相处就是没有斗争。张载提出的“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最重要意义不在于提出了“太平”的理念,而在于这一理念认为,这种太平不能只是一时的,而应是“万世”的。换句话说,张载要的是永久的太平。这万世的太平、永久的太平如何来?张载提出“开”这一重要理念。既然是“开”就不能靠等,靠赏赐,事实是太同等不来,也没有谁能赏赐。“开”,就是开拓、开发、开创。它须要最大的努力、最高的才智,必要时也会有最大的牺牲。家国情怀以及家国情怀的放大版——天下情怀,是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核。这一精神在范仲淹的名文《岳阳楼记》里得到彰显。在同一个时期,张载倡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曾让张载师事之的范仲淹则高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由于种种缘由,张载、范仲淹的愿望也都只能体现在有限的实践中,而绝大部分只是作为一种幻想而存在。然而,在今日,时代不同了。中华民族遇到了从来没有过的历史机遇。振兴中华不再只是梦,而是正在真正化为现实。在举国上下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中国梦砥砺奋斗的今日,我们的诗人、作家、艺术家、美学家是不是应当有不负时代的新作为新创建呢?回答无疑是确定的。(节选自陈望衡《中国美学的“家国情怀”》)材料三:家族观念基于血缘的原初信任关系,安土重迁的中国农耕文明进一步充溢了家族的机能。人伦情感亦因血缘而来,在情感依托的层面上,家的意义超越任何经济的“成本—收益”分析。现代社会主见的公共精神与家庭伦理的建设并不冲突。正如搬用熟人社会的伦理原则到生疏人社会是不合理的,反过来将生疏人社会的规则搬用到家庭也是不合理的。关键是如何能够在不同的关系当中正准确换。在现代化生产和协作上依照公共理性、法制精神;在家庭与私人领域,弘扬孝悌之道,忠恕相待,爱敬相与。这要求对家庭伦理和孝道进行理性的阐发和合理的引导,使得家庭伦理与公共理性彼此呼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家与国的根本利益是一样的。家是社会的细胞,国是维护家的外部屏障,家国的良性互动与发展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协调。儒家家国天下的教化传统历史地塑造了中国人的内在人格与精神世界,《中庸》的“修齐治平”深化到一代代中国人的内心世界,内化为酷爱祖国与家园的担当精神。在今日,心怀家国天下便是个体对国家和人民的酷爱与忧患意识,是主动追求民族统一、国富民强的精神,也是国家认同感和责随意识的来源。(节选自金香花《“家国天下”观念的历史形成及其现代意义》)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国”是将“家”和“天下”串联起来的现实的伦理实体,它使中国人在不同的实践境域中都与其所在的世界,结成唇齿相依的关联。B.中华文化的礼治德治和文明教化植根于历史悠久的共同体想象,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成为中国人价值观中的伦理自觉。C.“为万世开太平”“先天下之忧而忧”尽管境界不凡,但因为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些愿望本质上还是空想,不行践行。D.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改变,引导人们在意识形态上从家庭伦理渐渐向公共精神转变,是我们的当务之急。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二,张载“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是孔子“天下为公”思想的发展提升,“开”字体现了一种主动人世、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B.材料二,引用《老子》《管子《礼记》中的话,强调了中国古代谈及“天下”时总是将它和“公”“太平”相联系的观点。C.材料三,基于中国国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完全沿用熟人社会的伦理原则,或照搬现代社会的公共理性、法制精神,都是有局限的。D.材料三,儒家“家国天下”的教化传统塑造了中国人的内在人格与精神世界,造就了中国人共同的爱国情怀.责随意识和担当精神。3.下列说法中,与材料三观点不一样的一项是(3分)A.“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B.“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论语》C.“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孟子》D."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礼记》4.试简要说明材料二是如何对“天下情怀”绽开论证的。(4分)我们今日应当如何践行“家国天下"观?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父亲和我的时代(节选)杨遥①有一天,父亲突然打来电话,让我加他的微信,帮他在微信挚友圈里转发一下视频。我欣喜父亲最终有改变了,连忙加上他的微信,打开发来的视频。父亲在施肥,他穿着脏兮兮的蓝色中山装,头上脸上都是土,不多的头发被风扬起,上面沾着碎草屑。他施的肥黑乎乎的,父亲捧着一捧,用我们老家的方言说;“这是纯自然的羊粪,我们的农产品不用化肥、不打农药,是真正的绿色食品。”视频中的父亲样子很仔细,像背课文的小学生。因为他的仔细,方言听起来特殊生硬、难听。②原来父亲让我转发这样的内容。看架势,他要卖啥农产品了。③现在父亲竟要做微商了,我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想起微信圈里被我屏蔽掉的那些卖东西的挚友,做微商确定很难,怎样能让别人信任你,买你的东西?我们镇坐落在山西中北部,一半盆地,一半山丘。人们在盆地种些玉米、高梁等大田作物,山坡上种谷子、荞麦、胡麦、豆类等小杂粮,没啥特殊的东西,谁买呢?而且想到父亲邋遢的样子,假如被挚友们看到……我便没有帮他转发,想过段时间,父亲或许会知难而退。他不适合干这个。④没想到到了晚上,父亲在微信里问我:“怎么没有看到你转发的视频?”我不知道该怎样回答父亲,便爽性装作没望见他的信息。侥幸地想,父亲刚用微信,或许不太熟识它的功能,能糊弄过去;或者,他能揣测到我的想法,不再问。但是其次天一早。刚打开手机,就窜出父亲的微信。他还是问怎么没有看到我转发的视频。没方法搪塞了,想到父亲的执拗,便不情愿地转发了。⑤到了傍晚,父亲的微信又来了,这么多年,我们从来没有这么频繁地联系过。这次他是来指责我的,他说挚友圈要互动,你不回复别人的留言,人家就不会给你点赞、留言了。⑥过了几天,父亲又给我打来电话,很仔细地说须要帮他一个忙。我对父亲的电话已经有些头疼了,我情愿他问我要一些东西,哪怕贵些也不怕。现在他这样仔细和我说话,我预感不大好。果真,父亲说:“你在外面工作,相识的人多,拉我进你的几个微信挚友群。那里面确定有很多人须要绿色食品。”我一听头大了,怎么能把父亲拉进我的微信挚友群呢?便回绝道:“拉不进来,进这些群都要群主审核。”父亲不死心地问:“你和他们说一下不行吗?”我说:“人家都是搞文艺的。”父亲叹口气,挂了电话。拒绝了父亲,我心里有些担忧,想父亲这样焦急是不是缺钱?便给他微信转账发去个大红包。父亲打都没有打开,回复说他不缺钱,这些年挣的钱连他死后打发也够用了,只是想让我多帮他做宣扬,多帮他加一些微信好友。⑦芒种过后十多天,父亲又发来他的视频。他在锄草。这次他脱下长衫了,却换了件穿过很多年的湖蓝色半袖衫,当时那鲜亮的湖蓝早已褪去,变得发灰,像湖水被大面积污染了。⑧父亲满脸的胡子和头发连在一起,像从草堆里长出来的一棵最高的草。我生气给父亲买了那么多件新衣服他不穿,总是让我转发他邋里邋遢的视频,便爽性关掉挚友圈。⑨一日有同学问,乡下可有绿色农产品?突然想到有次父亲似乎谈到在种什么“羊粪小米”,给他打电话。父亲的手机意外地占线,等了好长时间,才把电话打进去。我问父亲能不能买好小米。父亲或许没有想到我问小米,有些意外,立刻回答:“新米刚下来。今年咱家种的是羊粪小米,完全没污染,口感特殊好。”我找到父亲的微信挚友圈,让同学们看视频,但没有告知他们这是我的父亲。⑩父亲记日记一样,在微信挚友圈里记录着谷子成长的过程。几天过去,谷子已经冒出一截儿。然后父亲锄草、施肥,施的是羊粪肥。长出谷穗了,刚起先手指头肚那么大,渐渐变成狗尾巴那么大。突然长出虫子了,父亲对着镜头说:“我们不打农药。”他每天用小刷子蘸着烟蒂泡的水刷谷穗,好半天才刷完一只。刷谷穗的时候,父亲的脸舍命往上凑。我知道他眼神不好,看不清那些小虫子。他抬起头来的时候,脸上沾着黑一道、绿一道的植物汁液。谷子地一眼望不到终点。同学们没有把视频看完,就敲定了买父亲的小米,五斤、十斤下了订单。那天帮父亲卖了五十斤小米。其次天父亲告知我已经快递发货了。他对我说:“你相识的人不一样,以后有机会多给我介绍啊!”⑪没几天,一位西藏的挚友给我打来电话。我有些惊诧,他这么快就和我联系?没想到他开口就说:“你介绍的米贵,熬上不好喝。”我心里咯噔一下,连忙说给他问一下。我给父亲打电话,父亲听完后说:“放心,我还能让你丢脸?”几天后,西藏的挚友又打来电话,他说:“我错怪你介绍的那位卖米的大爷了,是我们这儿的水有问题。以后我就吃他家的小米。”我不清晰父亲怎样处理的,忙去问。父亲说“咱的米能有啥问题,我自己种的还不知道?确定是他的水出了问题。我给他又寄了三斤小米,同时寄了三瓶矿泉水。我告知他说你熬的米不好喝,可能是水的问题,这次你用矿泉水熬上,不要拿你们的水,要是不好喝就是我的米有问题。”父亲笑了一下:“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水土,他们那儿和咱们的水土不一样。一用矿泉水熬上,他就告知我好喝。”我心里叹服父亲能想到这么个点子。说以后有挚友要小米,我就给介绍。父亲说:“我不光卖小米,还有核桃、蜂蜜、酸枣、荞麦、胡油、土鸡蛋。须要啥有啥,质量确定没问题。”(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父亲要“我”加他微信,帮他加一些微信好友,帮他宣扬农产品,这些情节示意父亲有改变了,懂得了用新媒体卖农产品的便利好处。 B.“我便没有帮他转发,想过段时间,父亲或许会知难而退”,没转发的主要缘由是“我”推想父亲推销的农产品没有销路,转发也没用。 C.“像从草堆里长出来的一棵最高的草”,这既写出了父亲田间劳作时的“邋里邋遢”形象,也示意了“我”对父亲有一种看不起的心情。 D.文章写的虽是父亲推销农产品的小事,但微信挚友圈、视频转发、快递发货等新事物的出现,却构成了社会大背景,反映了农村的新改变。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他不适合干这个”到“说以后有挚友要小米,我就给介绍”,形成叙事转折。这改变的背后,显示出“我”对父亲做微商的认可。 B.父亲发来的前两段视频,都是呈现了他在忙活农活儿的情景,但文章描写侧重点的选取有所不同,收到了“同中有异”的表达效果。 C.先写西藏的挚友怪“羊粪小米”不好喝,再写认可父亲的小米好喝,最终通过父亲叙述交代背后原委,这种插叙有利于凸显父亲形象。D.文章接受第一人称叙事,“我”既是文章中的叙述人,起到串联情节作用;又是文章中的重要人物,对父亲形象起到重要衬托作用。8.本文第十段细致描写了父亲在微信挚友圈里记录谷子成长及料理过程的情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9.有人评论说本文中“父亲与传统农夫相比,具有新时代特色”,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杨鼎,字宗器,陕西咸宁人。家贫力学,举乡会试第一。正统四年,殿试其次。授编修。久之,简入东阁以修业,居侍从,雅欲以功名见。尝建言修饬戎备、通漕三边二事。同辈诮其迂,鼎益自信。也先将寇京师,诏行监察御史事,募兵兖州。景泰三年进侍讲兼中允。五年超擢户部右侍郎。天顺初转左。陈汝言谮之。帝不听。三年冬以陪祀陵寝不谨下狱,赎杖还职。帝尝命中官牛玉谕旨欲取江南折粮银实内帑而以他税物充武臣俸鼎不行马牛鱼乏议征什二又以民艰力沮皆报罢。七年,尚书年富有疾,诏鼎掌部事。成化四年,代马昂为户部尚书,而以翁世资为侍郎。六年,鼎疏言:“陕西外患四寇,内患流民。然寇害止边塞,流民则疾在腹心。汉中僻居万山,襟喉川蜀,四方流民数万,急之生变,置之有后忧。请暂设监司一人,专领其事。其愿附籍者听之,不愿者资遣。兼与守臣练士马,修城池,庶可弭他日患。”诏从之,湖广频岁饥,发廪已尽,及是有秋,用鼎言,发库贮银布,易米备灾。淮、徐、临、德四仓,旧积粮百余万石,后饷乏民饥,辄请移用,粟且匮。鼎议上赎罪、中盐、折钞、征逋六事行之。由是诸仓有储蓄。寻加太子少保。鼎居户部,持廉,然性颇拘滞。十五年秋,给事御史劾鼎非经国才。鼎再疏求去。赐敕驰驿归,命有司月给米二石,岁给役四人,终其身。大臣致仕有给赐,自鼎始也。卒,赠太子太保,谥庄敏。子时旸,进士,累官侍讲学士。多识典故,有用世才。时敷,举人,庐墓被旌,官兵部司务。(节选自《明史》,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帝尝命中官牛玉谕旨/欲取江南折粮银实/内帑而以他税物充武臣俸/鼎不行/马牛刍乏/议征什二/又以民艰力沮皆报/罢B.帝尝命中官牛玉/谕旨欲取江南折粮银实内帑/而以他税物充武臣俸/鼎不行/马牛刍乏/议征什二/又以民艰力沮/皆报罢C.帝尝命中官牛玉/谕旨欲取江南折粮银实/内帑而以他税物充武臣俸/鼎不行/马牛刍乏/议征什二/又以民艰力沮皆报/罢D.帝尝命中官牛玉谕旨/欲取江南折粮银实内帑/而以他税物充武臣俸/鼎不行/马牛刍乏/议征什二/又以民艰力沮/皆报罢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会试”又称“春闱”“礼闱”,在明清时期科举分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B.“户部”为六部之一,在明代掌全国土地、户籍、赋税、军需、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C.“致仕”即官员交还官职,辞官或正常退休,与“致事”“下车”“乞骸骨”意思类似。D.“庐墓”,古人在为父母或师长服丧期间为守护坟墓在墓旁造屋,如子贡为孔子守墓。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杨鼎家贫好学,科考成果优异。他家境贫困,但发愤学习,在多次考试中都名列前茅,被朝廷授予编修的官职。B.杨鼎多次建言,却受人讥谗。他建议修整武备、疏通、漕运三边,受到同僚的讥讽;任左侍郎时遭到陈汝言的诬陷,但皇帝并未听信。C.杨鼎性格呆板,但为官清廉。他虽性格拘泥,但因代理监察御史到兖州招募士兵,而从侍讲提为右侍郎,又转任左侍郎。D.杨鼎爱护民情,虑事周全。他劝告皇帝疼惜民力,不仅给数万流民选择的权利,还给他们供应物质资助,以安定汉中。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久之,简人东阁以修业,居侍从,雅欲以功名见。(4分)(2)兼与守臣练士马,修城池,庶可弭他日患。(4分)14.从文本中看,作为户部尚书的杨鼎向皇帝提出了哪些切实可行的建议,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诗,完成15-16题。临江仙·惠州改前韵宋·苏轼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我与使君①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佳人斜倚合江楼②,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注]①使君:时任惠州知州詹范。②合江楼:作者被贬初至惠州时所居之所,在惠州东门,因东西二江汇合于此得名。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的上片“三分春色一分愁”化用了叶道卿《贺圣词》词:“三分春色,二分愁闷,一分风雨”而言春暮人愁。B.“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两句中,“翻”“转”用得奇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暮春季节,榆荚被雨打得零落,柳絮被风吹散的画面。C.下片“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山水被给予人的动作和情感,使词更富有感染力。D.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整首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风格含蓄隽永,宛转缠绵,是豪放派诗人苏轼少有的婉约诗作。16.有诗评说,全词覆盖着“一愁究竟”的灰蒙蒙的意味。诗人的愁从何而来?请结合全词做简要赏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归去来兮辞》中,表现农人对陶渊明恳切热忱的句子是“,”。(2)《滕王阁序》中,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3)《陈情表》中作者以乌鸟反哺作比表达孝道的句子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古镇这棵名叫“龙爪”的大榕树,已有八百多年的寿数,其高、其宽、其粗、其壮、其繁茂、其绵绵瓜瓞之状……简直不再是一棵树,而已经是一座城堡。此时此刻,大群大群的镇民被搂抱在它的浓荫里,妇女、老人、孩子,闲坐着闲聊、打牌、择菜、游戏……龙爪榕对他们而言,也已不是一棵树,而是乡村,是家园,是父母双亲,是丈夫妻子,是儿子闺女,是厨房的灶火,是锅里的食物,是阳光雨露,是水和空气,还是远祖的气息……古镇的古树还有不少,然而,全镇子内内外外,哪一棵都没有“龙爪榕”这么煌煌赫赫,它的“爪”大约已繁衍出十万个了吧?多个“大爪”已熬成古树级别,稳稳站立在属于它们的家族祖庙里。更多的“中爪”如霹雳连发,威威猛猛地伸向四面八方。难以计数的“小爪”则像滚滚而过的流云,从高天、半空和低处向你压过来,扩散着。于是乎,你的眼睛里已全部是龙子、龙孙、龙孙孙们的刀枪剑戟,或曰手臂连着手臂,气概顶着气概,山连着山。俯身向地下看,“龙爪榕”的布局也是一个合纵连横的大战场,数个大根凸起,在地面上盘起让人不解其意的各种图形。更多的中根、小根乃至小小根,则始终延长过来,生长到深不行测、宽不行测、远不行测的未知——或许整个古镇的地下,都是它的根系在维系和支撑着吧?18.下列各句中的问号,和文段最终一句的问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怎样阅读《红楼梦》这样的长篇小说呢?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 B.莫非闹钟没有响?他从床上明明是望见闹钟定在四点的,它确定响过。 C.祥林嫂,你们的阿毛假如还在,不是也就有这么大了么? D.可是问题却在于: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望见用“树叶”呢?19.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的修辞格,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拟人修辞进行分析。(4分)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难以计数的“小爪’则像压过来的滚滚而过的扩散着的流云。”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精确流畅。(4分)①近年来,我国不少城市控烟力度加大,公共场所吸烟现象得到有效遏制。②依据调查数据显示,北京公共场所违法吸烟现象的比率由34.4%下降到4.9%。③不过,各地监督违法吸烟仍主要依靠公共场所工作人员和公众。④为了弥补传统控烟手段的不足,⑤近日,深圳启动“电子眼”控烟试点。⑥深圳市控烟办选取禁烟区域测试点安装控烟环境监测器,24小时监控公共场所吸烟行为。⑦从某种程度上说,控烟环境监测器是一种“控烟神器”,可以有效防止烟民在禁烟区域内不准吸烟。⑧从提升城市文明、捍卫法制公信、爱护公众健康等角度来说,各地都应接受“电子眼”控烟措施。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5分)2024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简称《民法典》)。《民法典》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很多人很怀疑,为啥《民法典》要叫“法典”?因为它很牛,只有高度集中化、系统化,组合搭配成体系的法律,才配叫“典”。从前维权打官司,靠的都是一部部“散装”的民法,而《民法典》自1954年起先起草,到2024年通过,花了整整66年的时间,把我们之前一部部“散装”民法强势整合成一部完整的法律。《民法典》几乎可以说指导了我们人生的每一步,从胎儿诞生,到物业费收缴、遗体捐赠、离婚纠纷,再到签合同、开公司、借贷负债等等,每个行为都能在里面找到相应措施,360°无死角罩着百姓的生活。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要求写作。2024年五四青年节之际,某视频网站发布了一个“献给新一代的演讲”——《后浪》,如同给青年们的一封信,激荡起青春之声。“全部的学问、见识、才智和艺术,像是特地为你们打算的礼物”“从小你们就在自由探究自己的爱好”“年轻的身体,容得下更多元的文化、审美和价值观”……这是最好的时代,这也是最好的青春。时代的馈赠、个人的探究,汇聚成青春的蓬勃、生命的丰富。一次与青年的对话,让人深思青春的价值、成长的意义。青春何谓?青年何为?这是每个时代的发问,每位青年都矢志追求着答案。作为新一代青年,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索?请写一篇文章。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800字。 语文答案1.B(A主语“它”指的应是“家国天下”;C“本质上还是空想,不行践行”错,原文为“只能体现在有限的实践中”;D不合文意,“现代社会主见的公共精神”与“家庭伦理的建设”并行不悖,“关键是如何能够在不同的关系当中正准确换”)2.B(引用《老子》《管子》《礼记》中的话,侧重强调证明的是将“天下”和“公”联系在一起,尚未谈及“太平”)3.A(“治大国若烹小鲜”是比方的说法,只是强调了“治国”这一方面,不能用来说明“家”“国”二者之间的关系)4.①层层深化,逻辑清晰。首先指明“天下情怀”在古代呈现“天下为公”和“天下太平”两种理念形态,然后进一步阐发“天下情怀”是中华美学精神的核心,指出其现实意义,提出时代要求。②运用多种论证手法。材料二引用《老子》《管子》《礼记》中的语句以及张载的名言,用丰富的例证证明“天下情怀”呈现出的两种理念形态;最终一段通过古今对比,指出“天下情怀”在今日的重要意义。5.①继承并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家国天下”的价值观念,主动投身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实践;②厚植家国情怀,追求“天下为公”“天下太平”,抓住机遇,努力创建,为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气;③将传统的家庭伦理原则和现代社会的公共理性、法制精神有机结合起来,爱国爱家,勇于担当。(共6分,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C项“也示意了‘我'对父亲有一种看不起的心情”表述不正确,依据“我生气给父亲买了那么多件新衣服他不穿”可知作者要表达的是“我”对父亲邋里邋遢不顾形象的不满。7.C项“这种插叙有利于凸显父亲形象”表述不正确,此处先写西藏挚友怪米不好喝,然后写认可,最终写父亲的叙述,从叙述时间来看是顺叙,而不是插叙。8.①父亲在微信挚友圈里记录谷子成长及料理过程,既是对上文中父亲微信挚友圈的视频的具体介绍,又为下文绽开“卖小米”的故事做好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②突出父亲种谷子时的仔细细致,真实自然,不辞辛苦,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更具有典型性。9.①“父亲”具有新时代农夫先进的意识和发展的理念。“父亲”种“羊粪小米”,卖各种地方农产品,特色显明。②“父亲”擅长学习,接受新事物,运用新科技。“父亲”能够娴熟运用微信,展示小米的种植和优点,让“我”帮忙宣扬,这都是主动学习的成果。③“父亲"更具有经营才智,重视经营服务。“父亲"用三瓶矿泉水解决了西藏挚友的“米不好喝”的问题,售后服务到位。10.D(“帝尝命中官牛玉”接宾语才句意完整,所以解除B、C、两项。“民艰力沮”为缘由,“报罢”是结果,所以解除A.C两项。)11.C(C项错误,参见教材中《张衡传》:“衡下车,治威历。”“下车”为到任之意。)12.C(A项正确,出自第一段,概述了杨鼎的学业表现,符合原文意思。B项正确,出自第一段、其次段,概述了杨鼎的行为、影响以及人际关系,表述符合原文意思。C项错误,内容出自第一段、其次段第三段、第四段,“到兖州招募士兵”和“从侍讲提为右侍郎”两者没有干脆的因果关系。D项正确,出自第三段,概述杨鼎忠国爱民的品德,分析符合原文事实。)13.(1)很久以后,(杨鼎)被选拔进入东阁修习课业,居官侍从,很想以功名见称于世。(关键词“简”“雅”“见”各1分,句意通畅1分)(2)并与守臣操练兵马,修整城池,希望可以消退以后的隐患。(关键词“修”“庶”弭”各1分,句意通畅1分)14.①请设特地官员管理陕西流民,且练兵修城备战;②取国库银布换米备灾;③行六事而充溢各地粮仓。[参考译文]杨鼎,字宗器,陕西咸宁人。家贫致力于学业,中乡试、会试第一名。正统四年,殿试其次名。授官编修。很久以后,杨鼎被选拔进入东阁修习课业,居官侍从,很想以功名见称于世。曾建议修整武备、开通漕运三边两件事。同僚讥诮他迂腐,杨鼎更加自信。也先将侵扰北京城,(皇帝)诏令(他)代理监察御史的事务,在兖州招募士兵。景泰三年,升任侍讲兼中允。五年,破格提升为户部右侍郎。天顺初年转任左侍郎。陈汝言诬陷他。皇帝不听信。三年冬,因陪伴祭祀皇陵寝庙不恭谨被关进监狱,交纳钱财后免受杖刑责罚并复原原职。皇帝曾吩咐宦官牛玉告谕帝旨,想取江南折合粮食得来的银子充溢内库,而用其他赋税物品充作武臣的俸禄。杨鼎不同意。马牛缺乏饲料,廷议征税特别之二,(杨鼎)又以民众生活艰难,民力耗尽,都上报停止征收。七年,尚书年富有疾患,诏令杨鼎掌管部内事务。成化四年,(杨鼎)代替马昂为户部尚书,而以翁世资为侍郎。成化六年,杨鼎上疏说:“陕西于外担忧周边敌寇的侵害,于内担忧流亡百姓的侵扰。然而敌寇的侵害只是在边塞,流亡百姓则危害在腹心。汉中偏僻,地处万之中,是川蜀的要害之地,四方流亡的百姓几万,操之过急会生出变乱,束之高阁又有后患。恳求短暂设置监司一人,专管此事。情愿附载于当地户籍的就听凭他们,不情愿(附载)的出资遣送他们回去。并与守臣操练兵马,修整城池,希望可以消退以后的隐患。”皇帝下诏听从他的建议。湖广多次遭遇饥荒,(官府)打开官仓发粮,粮食已经发尽,这年秋天收成较好,(皇帝)接受杨鼎的建议,取出国库贮藏的银和布,换米以备灾难。淮、徐、临、德四座粮仓,以前贮存粮食一百多万石,后来军饷缺乏,民众饥荒,就恳求调用这些粮食,粮食将近用完。杨鼎上奏提议交纳钱财免除罪刑、交纳粮食换盐引、把税粮折合为钱钞、征收拖欠赋税等六件事,一并施行。因此各粮仓有了储蓄。不久,加官太子少保。杨鼎居官户部,保持廉洁,然而性格特别拘泥呆滞。十五年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某三期护坡桩工程施工过程监测与评估合同4篇
- 2025年度生态地板安装与环保认证服务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品牌推广电子商务B2B购销数字资产交易合同4篇
- 2025年度文化创意产业聘用员工劳动合同标准文本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健康食品品牌形象设计与市场推广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生态农场果品出口贸易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家政服务合同中退款条款
- 二零二五年度商业空间面积调整补充合同4篇
- 2025年美发店大数据分析与营销策略合作合同协议书
- 课题申报参考:媒介化加速视域下社交媒体新个体文化的建构与引导研究
- 2025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创议GOLD指南修订解读课件
- 被执行人给法院执行局写申请范本
- 饭店管理基础知识(第三版)中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2023年重庆市中考物理A卷试卷【含答案】
- 【打印版】意大利斜体英文字帖(2022年-2023年)
- 2023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
- 【考试版】苏教版2022-2023学年四年级数学下册开学摸底考试卷(五)含答案与解析
- 《分数的基本性质》数学评课稿10篇
- 第八章 客户关系管理
- 新版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一、选修二词汇表
- 2022年河北邯郸世纪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