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湿封市铁路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河南湿封市铁路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河南湿封市铁路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河南湿封市铁路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河南湿封市铁路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2河南省开封市铁路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一.单项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答题卡内,每小题2分,共70分。1.下图为山东出土的东汉耕耱画像石(局部),前为一农夫驱一牛一马耕地,后为一农夫驱一牛耱地(粉碎、平整已耕翻的土地)。这反映出当时()A.传统耕犁构造定型 B.耕作技术日趋完善C.土地私有制起先出现 D.铁犁牛耕推广到南方2.日本史学界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革命的时代,因为北宋时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7%,中国人均GDP为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人均GDP427美元。依据所学,可以推断宋代时中国(

)A.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出现了国强民富的繁盛局面C.封建经济发展到较高程度 D.成为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国家3.手工业,曾经是古代中国取得了辉煌成就的诸多领域之一。下列现象在中国纺织业中出现的先后依次是()①用麻做纺织原料②私营纺织作坊兴起③用丝做纺织原料④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地区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①③②④ D.①③④②4.《汉代时市的长官称“市令”或“市长”,南北朝时设有“草市尉”,唐代州县设市日益普遍,唐宣宗七年(853年),“废州县市印”,五代以后市司机构再也没有复原。对上述史实解读正确的是()A.从汉代起先起政府对市进行了干脆管理B.南北朝时政府对“草市”实行行政管理C.“废州县市印”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政府最终放弃对市的管理是在五代之后5.“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留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以下可以印证《全球通史》中这一观点的史实是()A.“庶人食力,工商食官”B.“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C.“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D.“京师五方所聚,其乡各有会馆6.唐朝时期长安城“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而扬州城则“夜市千灯照碧云”(唐代王建《夜看扬州城》)。从两个城市的对比可以看出()A.唐朝政府放弃抑商政策B.唐朝城市取消市坊制度C.南方商业性城市的发展D.北方政治性城市的衰落7.明清时期,北京出现了大量的地域性会馆,集客馆、试馆与商馆于一身。其中广东会馆的数量约有45所,绝大部分是由广州府和潮州府等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县所建立。明清时期推动会馆文化出现的主要缘由是()A.北京是商业中心B.繁忙的海外商运C.交通运输的便捷D.区域商帮的出现8.徽商兴盛于明代,清乾隆末年境况愈来愈困难,鸦片斗争后加速衰败。徽商的经营理念是“贾道儒行,以人为本”,该理念反映了()A.传统商业和近代侵略势力的结合 B.传统文化与近代侵略势力的结合C.传统商业与中国封建势力的结合 D.传统文化和中国封建势力的结合9.“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照此观点来说明“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A.重农抑商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B.重农抑商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C.重农抑商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定选择D.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部中国古代史10.“从中国经济史来看,左右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因素,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限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得巨额财宝……”下列制度与材料中“干预”的观点相符合的是()A.闭关锁国B.朝贡贸易C.市坊制度D.官营专卖11.古代曾有人认为:“夫明王治国之政,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以寡趣本务而趋末作。”据此可知,该人的观点是()A.实行法治,避开中心集权弱化B.解决流民问题以增加国力C.重新安排土地,缓和兼并现象D.打击商贾以加强农业生产12.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指出:“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需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也不能随意出游。”这表明清政府()A.实行闭关锁国政策B.重视维护外商利益C.严格限制对外交往D.禁止外国商人来华13.余英时认为,中国“16世纪以后商人确已逐步发展了一个相对‘自足’的世界。这个世界立足于市场经济,但不断向其他领域扩张……变更的最少的是政治,最多的是社会与文化”。在此,他认为明清时期()A.中国市场经济体系已经形成B.商品经济起先冲击专制统治C.经济文化领域出现了转型前兆D.商品经济发展难以动摇封建统治14.“唐朝时在广州设置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清朝时则在广州设置‘十三行’,统一经管对外贸易。”从中可以得出的最恰当信息是()A.中国古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B.中国古代政府完全垄断了对外贸易C.清朝时期中国对外贸易不断萎缩D.广州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15.下表为鸦片斗争初期中国的茶、丝出口量,反映了()时间战前年平均1845年1851年1853年茶(万磅)50008019991910122丝(包)5000132202304062896A.对外贸易稳居出超地位B.国内税收政策渐渐宽松C.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D.传统手工业制品质量高且成本低16.李淘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斗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旁边地区。鸦片斗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确定程度的发展。”下列各项属于鸦片斗争后中国“商业性农业”发展缘由的是()A.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主体地位未变更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夹缝中日益萎缩D.清政府对“商业性农业”发展的重视17.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更,自然经济起先解体。下列现象最能说明自然经济起先解体的是()A.农夫丢失土地的现象严峻B.洋纱、洋布畅销,手工棉纺织业衰败C.五口通商后关税大幅降低D.洋务派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18.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写道:“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见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A.瓦解着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C.在确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19.林增平的《近代中国资产阶级论略》一文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过于微弱,鸦片斗争后因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大多凋零,生还者绝少……中国新兴的近代企业绝大部分是从无到有,把西方已有的企业成套地移植过来的。作者的观点是()A.近代民族工业主要由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而产生B.近代民族工业主要由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C.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对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同样重要D.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略无关20.中国通商银行创办于1897年,是中国第一家新式银行。总行第一任大班是曾在汇丰银行任职数十年的英国人美德伦。该行创办时的主要投资者多是封建地主官僚、买办和商人。该银行的创办和经营()A.有利于洋务企业的转型和发展 B.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C.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便利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1.1902年荣德生说:“民以食为天。机制面粉质细色白,必定会代替土粉。……外国人以‘洋人食用’为借口……朝廷对面粉是不抽税的,开粉厂有利可图。”他还忘不了在香港码头上看到轮船上装的多是面粉,那面粉是从英国、美国运来的。下列不能反映荣氏兄弟打算投资办厂的缘由是()A.受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B.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C.欧洲列强短暂放松对华经济侵略D.外商企业获利的刺激22.《中华实业界》评价:“民国政府厉行爱护嘉奖之策,公布商业注册条例、公司注册条例,凡公司、商店、工厂之注册者,均妥为爱护,许各专利,一时工商界踊跃欢忭,咸谓振兴实业在此一举,不几年大公司、大工厂接踵而起。”这表明,民国初年工商业发展的主因是()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B.列强一战时放松经济侵略C.北洋政府实行的经济政策正确D.工商界实业救国运动的推动23.“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从19世纪70年头起先到1911年四十多年,投资万元以上的厂矿约700多个,资本总额仅1.3亿元左右,而1912年至1919年八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9500万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八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下列各项中对“八年快速发展”局面理解正确的是()A.列强侵略致使自然经济起先解体为快速发展创建了条件B.快速发展的重要影响是民族资产阶级起先登上政治舞台C.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为经济快速发绽开拓了国内市场D.南京国民政府嘉奖发展实业政策是快速发展的重要缘由24.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经验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下图是其发展示意图,F1是它发展的动力,F2是它发展的阻力。下列哪一史实客观削减了F2()A.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B.欧洲列强忙于一战C.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D.官僚资本主义的形成25.据初步统计,1913年至1921年,我国面粉工业23.5%集中在上海,22.7%集中在哈尔滨,原料主要产地河南、河北、山东却极少。1922年全国共有150万枚纱锭,41.8%集中在上海,37.9%在天津、武汉、无锡、南通、青岛。材料主要表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A.原料供应不足B.发展速度迅猛C.资本明显短缺D.地区分布失衡26.抗战爆发后,南京国民政府组织大批东南沿海厂矿迁移至西南大后方。这在当时所起的主要作用是()A.平衡了东西部经济发展格局B.便利了官僚资本限制经济C.奠定了中国长久抗战的基础D.推动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27.下表是民国时期各种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对此表分析正确的是()资本类型1913年1920年1936年中国民族资本182459中国官僚资本26258在华外商资本565133A.民国时期外资长期在中国占主体地位B.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逐步发展C.抗战之前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最终形成D.世界局势确定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28.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经验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下列各项中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在短暂春天时期,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旧超过民族资本B.1935~1936年间,工商业产值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C.抗日斗争时期,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布局发生重大变更D.欧美列强的经济侵略,是抗战后民族工业陷入逆境的主因29.1953年中共中心通过的一份决议指出:领导农夫在自愿的基础上“由低级到高级,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点到面;就能够引导农夫群众——在起先是一部分,随着将是大部分,而最终将是全部——跟着我们走向社会主义。”此决议目的是()A.动员农夫打土豪分田地B.推动农业合作化运动C.激励农夫加入人民公社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0.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历史学家评论说:“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第一个‘五年安排’(1953~1957年)是一个令人惊讶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3.8%和18.7%。”这表明()A.经济增长方式变革B.国民经济均衡发展C.国家优先发展工业D.工农比例脱离国情31.20世纪50年头至1978年,我国物价水平总体稳定,若干工农业产品实行全省一价,粮食由政府统购统销,二十几年价格几乎没变。出现上述状况的根本缘由是()A.农轻重比例失调B.安排经济体制C.人民消费水平低D.人民公社体制32.“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全部的以外,属于集体全部;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全部……这种土地制度并没有从根本上变更土地的集体全部的性质,只是将土地的全部权、经营权分开了”。这里描述的是()A.建国初期土地改革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3.1978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习仲勋提出,要解决广东长期存在的“偷渡外逃”难题,需中心给政策,让广东“先行一步”。这个建议得到了中心同意。当时“先行一步”的政策是()A.设立经济特区B.试点家庭联产承包C.实行市场经济D.扩大企业经营权限34.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记性的分水岭。“假如说此前中国始终在隧道中探究,1992年应当说人们最终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推断的主要依据是()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C.确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35.“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探讨。从经济角度分析,其本质内涵是()A.实行改革开放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应对国际竞争 D.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二.非选择题:(共30分)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经济发展的早期,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有其优势,特殊是在推动基础设施和大规模制造业的发展方面,政府弥补了私人部门弱小的不足。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私人部门渐渐壮大,而基础设施也基本完善,同时,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公共产品的需求也日益提高,这时,就要求政府转变职能,从生产领域中逐步退出,而将更多的财政支出用于供应公共产品。……在经济发展和市场发育的过程中,必需通过弱化地方政府干预和法制化、民主化进程来保证民众的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得以实现。——陆铭等著《中国的大国经济发展道路》料二社会经济形态与欲望形态的转型对比表欲望形态社会经济模式节俭主义传统社会安排经济消费主义工业社会市场经济——王宁《从节俭主义到消费主义转型的文化逻辑》材料三我国现在还是一个农业国家,能够出口的主要物品是农产品。假如在国内消费方面,不能节约出农产品去出口,那么,我们就不行能进口机器装备来进行工业建设。因此,全国人民应当自觉地节约凡属可以节约的消费品,以便供应出口。削减消费,当然是一件不舒适的事情,但是我们必需在两者中间选择一个:或者是短暂削减可以削减的消费,以便完成国家工业化,由此来建立我国能够进一步地发展农业和轻工业的基础,使我们有可能在将来快速地增加各种消费品的产量;或者是尽其全部在国内消费掉,因而不能建设工业,使我国经济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全国人民自然应当选择前者,不应当选择后者。——《陈云文选》1954年“关于安排收购和安排供应”材料四“一五”安排的基本任务是:(1)集中力气进行苏联帮助设计的以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从而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2)发展集体全部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3)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请回答:(1)结合所学学问,用新中国初期的史实证明材料一中“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有其优势”。(6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论证材料三观点的合理性。(9分)依据材料四概括我国“一五”安排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学问,如何评价“一五”安排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15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号12345678910答案BCCBCCDCCD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CDDCABAAC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CCCBDCBDBC题号3132333435答案BDABB1.答案B。解析唐代曲辕犁的独创,标记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与题干“东汉”不符,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前为一农夫驱一牛一马耕地,后为一农夫驱一牛耱地”可知东汉时期耕作技术日趋完善,故B项正确;土地私有制起先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与材料“东汉”时间信息不符,且材料也没有涉及土地私有制问题,故C项错误;由材料“山东出土”可知是中国北方地区的耕作技术,故D项错误。2.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北宋时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7%”可分析出北宋时期我国的封建经济发展到较高程度。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A项错误;B、D两项材料中没有体现。3.答案C。解析①用麻做纺织原料是上古时期就驾驭的技艺;②私营纺织作坊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③用丝做纺织原料相传是嫘祖独创的,时间上应当比麻要稍晚一些;④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地区是在明清时期,依据时间排序,选择C项符合题意。4.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内容不能说明政府对市进行了干脆管理理是“从汉代起先”,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中“南北朝时设草市尉”的信息可知与政府的行政管理有关,故B项正确;材料中“废州县市印”说明原有“市”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了,这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是阻碍,故C项错误;宋代的“市”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干脆监管,故D项错误。5.答案C。解析《全球通史》中的这一观点强调宋代商业出现的变革。“工商食官”是商周时期统治者垄断工商业的政策,故A项错误;B项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土地制度的变革调动了劳动者的主动性,故B项错误;C项体现了宋代坊市制度被打破,市的空间分布的变更推动了商业的发展,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故C项正确;会馆是明清商帮聚会和存放货物的场所,故D项错误。6.【答案】C。【解析】由长安限制“市”时间可知唐政府抑制商业,故A项错误;“市”的地点固定,说明坊市制在当时并没有取消,取消坊市制是在宋代,故B项错误;长安在中午成“市”,在“日入前七刻”则散场,而在扬州则出现了“夜市”,这说明南方的商业城市得到进一步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长安的衰落,故D项错误。7.【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住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会馆的出现,与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有关,因此明清时期推动会馆文化出现的主要缘由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区域商帮的出现,故D项正确。8.答案C。解析“贾道儒行”,遵照儒家的处世宗旨走做生意的道路,“以人为本”是指发展应当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而不应当是以物或以经济为本的发展,这种理念是传统的商业和封建势力相结合,故C项正确。9.【答案】C。【解析】材料观点强调的是帝王们制定的政策都是出于现实考虑,任何经济政策都是当时历史条件的产物,符合题意的是C项。重农抑商政策在不同历史时期作用不同,尤其是在封建社会晚期,重农抑商政策成为社会发展的绊脚石,因此A、B两项说法有误。重农抑商政策并非自古就有,故D项说法有误。10.【答案】D。【解析】依据“最大限度地限制国家经济”“获得巨额财宝”可知,A、B两项政策不符合题意,解除;市坊制度是政府管理商业的措施,这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但它不能使国家获得巨额财宝,解除C项;官营专卖的措施既能使国家最大限度地限制经济,又能使政府获得巨额利润,故答案为D。11.【答案】D。【解析】材料意思是:明君治理国家的政策,总是要使工商业者和游手好闲的人尽量削减,而且名位卑下,以免从事农耕的人少而致力于工商业的人多,由此可见,该人的观点是打击商贾以加强农业生产,故D项正确。12【答案】C。【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清朝时期,在广州的外商,只有在夏秋两季商业交易时才能居住在十三行,而到了冬季,由于商业交易停止,法令规定不准他们接着留在广州,而且,即使居住在十三行时,照法令也不能随意出游,这充分反映了清政府对对外交往的严格限制,故C项正确。13.【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信息“这个世界立足于市场经济”,作者只是认为明清时期商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没有显示中国市场经济体系已经形成,故A项错误;“变更得最少的是政治”说明作者认为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难以动摇封建统治,故B项错误,D项正确;依据材料,作者认为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经济文化领域,但没有显示出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前兆,故C项错误。14.【答案】D15.【答案】C。【解析】从表格数据分析来看,鸦片斗争后我国丝、茶出口不断增加,说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在鸦片斗争后不断提高,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故C项正确;丝、茶出口量的增加并不能代表整体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故A项错误;题干数据无法反映当时的国内税收政策,故B项错误;丝、茶是农产品,不是传统手工业制品,故D项错误。16.【答案】A。【解析】因为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使得农业的商业性大大发展,故A项正确;B项与商业性农业无关,故解除B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曲折发展也不足以说明商业性农业的发展,故C项错误;清政府始终不重视商业性农业,故D项错误。17.【答案】B。【解析】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起先破产”,故选B。A项在中国古代就有,并不能说明自然经济的解体;C项有利于外国商品的倾销,加速自然经济的解体,但是本身并不是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D项说的是新经济因素。18.【答案】A。【解析】洋务运动本意是维护封建统治,但是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了;培育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推动了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这是洋务派始料未及的,因此选A项。B、C、D三项只是意义,而不是本质含义。19.【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中国新兴的近代企业,绝大部分是从无到有,把西方已有的企业成套地移植过来的”等信息可知本题选A项。近代民族工业主要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而产生。结合材料“中国封建社会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过于微弱,鸦片斗争后因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大多凋零,生还者绝少”说明中国封建社会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并不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缘由,故B项不正确;而C、D两项说法是错误的,不符合史实。20.答案C。解析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符合“1897年,是中国第一家新式银行”,故选C项。21.【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时间1902年,当时实业救国思潮影响民族工业发展,故解除A项;甲午中日斗争之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推动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故解除B项;欧洲列强短暂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是在一战期间(1914~1918年),与题目时间不符,故C项正确;外商企业获利的刺激是促进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故解除D项。22.【答案】C。【解析】辛亥革命的影响在材料中未涉及,故A项错误;材料主语是民国政府的政策,未涉及列强及一战,是内部缘由而非外部缘由,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材料表明由于民国政府厉行爱护嘉奖的政策,工商界活跃,大公司、大工厂接踵而起,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实业救国的相关内容,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23.【答案】C。【解析】“列强侵略致使自然经济起先解体”是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缘由,故A项错误;民族资产阶级起先登上政治舞台是在19世纪末的戊戌变法,故B项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故C项正确;在此期间的政府是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而不是国民政府,故D项错误。24.答案B。解析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时期阻力没有减轻,故A项错误;一战期间,列强忙于一战,短暂放松了对民族工业的压迫,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故B项正确;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日本侵华斗争,民族工业萎缩,故C项错误;解放斗争,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官僚资本主义是压制民族工业的因素之一,故D项错误。25.【答案】D。【解析】题干信息主要涉及民族工业的地域分布状况,它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交通便利的沿海、沿江城市,而河南、河北、山东分布却很少,故选D项。A、B、C三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解除。26.【答案】C。【解析】抗日斗争爆发后,大批东南沿海厂矿的内迁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斗争的进展和时局的转换,在当时起到的最主要作用是为抗战成功奠定了物质基础。A选项为长远意义,B选项与内迁无关,D选项中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间为1935~1937年抗战爆发前,故选C。27.【答案】B。【解析】解读图表,可知1936年时外资企业在中国产业资本中所占比重不是最大,故A项错误;从图表可知民族资本从1913~1936年比重不断增加,故B项正确;官僚资本体系最终形成是在抗战时期,故C项错误;世界局势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有确定影响,但确定不了中国经济发展方向,故D项错误。28.【答案】D。【解析】抗战后,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和官僚资本的压迫是民族工业陷入逆境的主因,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A、B、C三项均符合史实。29.【答案】B。【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