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大学生学习心理_第1页
第五章 大学生学习心理_第2页
第五章 大学生学习心理_第3页
第五章 大学生学习心理_第4页
第五章 大学生学习心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学习心理概述

第二节大学生学习的特点及策略

第三节大学生学习中的心理困扰及调适第一节学习心理概述学习其实是一个含义非常广泛的概念,它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最复杂的适应性活动,包括知识、技能的学习。这种学习包括思维方法、学习方法、理念、策略、创新、实践、行为、人际关系等活动的方法掌握的过程。学习能够促进智力的发展和潜力的开发。人生来就有各方面的发展潜能,而这些潜能必须通过学习来实现。一定的智力水平是心理健康的基础,而潜能开发的状况则反映了心理健康的状况。一、认识学习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的过程。动物的等级越高,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能力就越高,所以学习对我们的生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事情。按照内容可以将学习划分为:知识的学习,包括学习知识的感知和理解;技能的学习,包括运动和动作的技能和熟练度,心智的学习和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什么是学习?心理学家对此曾有过争论。不同流派的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观点和立场出发,对学习现象进行了理论上的阐述,形成了颇具代表性的学习理论,对学习实质的认识经历了从联结观到认知观,到自我实现观,再到建构观的过程,这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深化的过程。各流派对学习实质认识的差异,具体体现在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方式、学习的内容、学习的结果等方面。(一)行为主义流派早期行为主义者桑代克在联想论的基础上以动物为实验对象,提出了学习的联结观,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S)与反应(R)之间的联结,即S-R联结。这种联结是直接的、无中介的,是靠尝试错误而建立起来的,经由奖励或惩罚等外在控制而实现,并且用环境中的事件来解释学习过程。它强调学习的结果能获得直接的经验,表现为外部可见的“行为或行为倾向的改变”,因此忽视了学习的内部过程。早期行为主义者桑代克、巴甫洛夫、华生等都持这种观点,直到后来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得以发扬光大。联结论最初较适合于解释动物的学习和人类的低层次学习的现象,经斯金纳发展之后,也用来解释人的情感的学习。20世纪50年代以前,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心理学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二)认知主义流派20世纪50年代之后认知心理学兴起,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实质并非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在于形成或改变认知结构,但不同心理学家对认知结构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布鲁纳认为所谓认知结构是指个体过去对外界事物进行感知、概括的一般方式或经验所组成的观念结构,其主要成分是“一套感知的类别”,学习结果是形成与发展认知结构,即形成各学科领域的类别编码系统。奥苏伯尔所言的认知结构是指个体头脑中已形成的、按层次组织起来的、能使新知识获得意义的概念系统。通过学习者亲自发现或者接受的方式获得新知识,并将新知识与头脑中已有的认知结构进行积极的相互作用,使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已有的认知结构得到扩充或改变。认知理论主要关注课堂情境中知识技能的获得、概念的形成和问题的解决等内容的学习。认知理论承认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存在着中介心理过程(O),因此把学习看作S-O-R过程,能看到学习者的能动性,适合于解释人类较为高级的认知学习现象。(三)折中主义流派折中主义学习理论兼具行为学派与认知学派的特点,因此也被称为联结-认知理论。早期的折中主义的代表托尔曼在学习理论由联结论向认知论过渡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他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认知地图”。在折中主义理论中,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最为著名,他认为学习的发生除了从自身的行动结果获得之外,另一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而产生的替代学习。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可获得榜样行为的符号表征,并可引导观察者以后做出与榜样相似的行为,但观察并不能保证每个人一定具备表现这些行为的能力,它只具备信息功能和动机功能,影响学习和行为表现的因素有学习者身心发展的状况、榜样的威望和能力、榜样行为的替代结果、目标、结果期待和自我效能感。在班杜拉看来,人类的机能活动是个体因素、行为和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所以社会认知理论主张人们从社会环境中获得学习。(四)人本主义流派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尊重人的尊严与价值,主张发挥人的潜能,促进人的自我实现。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是人格的发展,是自我的发展。他反对行为主义对学习实质的看法,认为学习不是刺激与反应间的机械联结,而是一个有意义的心理过程,学习的实质在于意义学习。当然这种意义学习与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不同,它包含了价值、情绪的色彩,涉及的不仅仅是认知成分的参与,而是整个的人,是认知与情感的合二为一,强调学习过程中个体的积极参与和投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结果是使学生成为一个完善的、有用的、整体人格得到发展的人。(五)建构主义流派建构主义是继认知主义之后学习理论的又一场变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在皮亚杰、维果茨基、布鲁纳、奥苏伯尔的学习主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认为学习的实质是自己组织的认知结构的改变,是个体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它更加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每个人进行的信息加工活动都是独特的,是与他人不同的。学习的结果是围绕关键概念而建构起自己的网络结构知识。二、学习的特点(一)社会性人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人除了以直接方式取得个体经验外,还要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借助语言的中介作用,通过学习以间接的方式去获取人类长期积累的社会历史经验,从而充实个体经验。这种社会历史经验有助于人去适应、改善和发展社会生活,使社会生活日益美好。可见,人的学习不像动物那样,只局限于满足个体的生理需要,更主要的在于满足其社会生活的要求,这种社会性需要就成为激发人的学习动机的基本动力。所以,无论从学习的形式与内容来看,还是从学习的动力与作用来看,人的学习的社会性这一特点是极为明显的。(二)意识性人是有意识的,而意识使人的活动能够自觉而有目的地进行。这就赋予了人的学习以自觉性、目的性的特点,同时也赋予了积极主动性的特点。三、学生学习的特点(1)学生的学习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学生的学习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学校教育的特有功能就是向年轻一代传递前人和当代的社会经验,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一定规格的人才。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就是去掌握这些他人经验,通过教师的系统传授和学生的主动接受使之成为学生自身的精神财富。由于这些精神财富并非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所获取的直接经验,而是以教师的传授为中介所掌握的他人经验或社会经验,所以说,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掌握间接经验。学生也需要通过亲身经历去获得一定的直接经验,为掌握间接经验奠定必要的基础。(2)学生的学习要求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学生的学习要求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这一特点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培养目标所决定的。为了适应教育方针的要求,学校教育应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几个部分,以使学生通过学习在身心两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有用的人才。(3)学生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师是受过专门培训的专职教育工作者,他们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要求,按照一定的计划,有系统、有组织地进行教育。这样就会使学生的学习比日常生活中的学习有效得多。教师的传授和指导可以使学生的学习避免走弯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效果。(4)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形成和激发学习需要及动机的过程,学生学习的成效受学生学习策略、动机、兴趣、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制约,也受学生的年龄特征、个别差异和群体差异的影响。四、学习的意义如果有哪句话可以高度地概括学习的意义,那就是学习与生命并存。(一)学习与发展:终身学习学习是人的生命本性的需要。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是在不断的自身发展过程中去适应不断变化的现实的,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获得新的发展,才能满足生产和生活对新知识的需要。不学习,是对生命根本的自我否定和浪费。(二)学习与教育:终身教育教育是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决定了教育应是终身的。终身教育可以将人生各个阶段的学习活动视为一个整体,把社会所有的教育活动都整合在一个统一的和相互衔接的教育体系中。五、学习与心理健康的相互影响(一)学习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学习是现代人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学习是促进人全面发展和素质得以提高的根本途径。学生以学习为本,学习是学生的第一任务,学习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这种积极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能发展智力,开发潜能。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智力和潜能,但是这些潜能必须通过后天的学习才能被挖掘出来,并进一步得到开发,一个人的智力也是在学习中不断发展提高的。大学生应该利用大学的有利条件,勤奋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开发、利用、提高自己的智力和潜能。心理卫生学认为,一定的智力水平是心理健康的基础,而智力的发展程度也反映了心理健康的水平。(2)学习能带来满足和愉快。善于学习的人,总是把学习当作自己的所爱,能从中体味到幸福和快乐。通过努力学习,取得一定的成绩,得到学校老师和同学的认可,获得一定的荣誉,就会发现自己的价值和尊严,就会收获到喜悦和满足。而当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如果埋头学习,忘掉不快,并从学习成果中得到安慰,以学习为乐,有助于健康心理的发展。(3)学习使心理健康的水平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活动能逐渐纠正错误的认知观念,形成正确的认知观念,学会合理的认知方式。通过学习活动,尤其是文学、艺术方面的学习,有助于发展健康的情绪和丰富的情感。在集体中学习,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各取所长,既有利于培养健全的人格,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还有助于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进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不断地去学习,去实践,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二)学习对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学习活动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要通过学习去认识世界,就必须遵循学习活动的心理规律。大学生的学习是一项艰苦而复杂的脑力劳动,如果不遵循学习活动的心理规律,则学习也会给心理健康带来消极影响。例如,有的同学对学习的期望值超过自己的能力承受水平,造成心理压力过大,从而产生过度紧张和焦虑;有的同学学习方式不当,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因而丧失学习的积极性;有的同学学习不健康的内容,则会造成心理污染,甚至误入歧途;还有的同学不懂得劳逸结合,忽视了必要的休息、娱乐活动,则会产生过度疲劳等。以上这些情况,都会对自身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应当注意学会调节。(三)心理健康对学习的影响现在的大学生都是经过严格选拔进入大学的,智力的个体差异不是很大,但是在学习成绩方面,有的同学突出,而有的则较差。对于具备一定智商基础的大学生来讲,学习动机、兴趣、情绪、态度、意志等心理因素对学习更具有影响作用。因此,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像正常的智力、良好的情绪、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个性、适当的自我意识、和谐的人际关系、较强的适应能力等,是大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重要保障;反之,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甚至发展成心理疾病,则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影响小者,考试不及格;影响大者,甚至无法学习,以致被迫休学、退学。六、学习活动中的心理因素人类所进行的任何一种智慧活动,包括学习在内,都需要多种心理因素参与。这些心理因素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智力因素;二是非智力因素。(一)智力因素1.智力因素的含义智力因素即指在智慧活动中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和处理各种内外信息等具体操作的认知性心理机能,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创造力等能力。其中,思维能力为核心,创造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智力因素具有较强的整体性。在学习活动中,组成智力因素的诸多因素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来共同发挥作用的。2.智力发展的趋势大学生正值智力发展的高峰期,所以要抓住有利时机,充分挖掘自身的智力潜能。也就是说,发展集中的注意力,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敏捷而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使智力因素得到良好发展将会有助于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提高。3.智力因素与学业成就的关系智力因素是进行学习活动的基础。一般来说,智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许多研究都证实智力与学业成就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既有先天的遗传因素,也有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开发的因素。先天的因素决定一个人的智力潜能有多大,而后天的因素决定一个人能否充分开发自己的智力潜能。(二)非智力因素1.非智力因素的含义一般而言,非智力因素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广义的理解是指除智力以外的一切对学习有影响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等;狭义的理解则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个性等,其中个性是核心。心理学中所讲的非智力因素多指狭义的非智力因素。2.非智力因素与学业成就的关系在学习活动中,非智力因素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功能的发挥有促进、激发作用,不良的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功能的发挥有抑制作用。现实生活中,一个对学习不感兴趣,又缺少刻苦、勤奋学习精神的人,智力水平再高,学习也不会取得好成绩。总之,智力因素决定一个人能不能学,非智力因素决定着他肯不肯学。在学习活动中,与智力因素不同,非智力因素的诸多基本因素各自发挥其作用,某一个别因素的高低不一定影响其他因素的水平,而且只要其中某一种或几种基本因素有突出发展,就可以在智慧活动中取得较大的成功。另外,智力因素受遗传的影响较大,而非智力因素则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所以,优化非智力因素主要在于后天的培养。第二节大学生学习的特点及策略一、大学生学习的特点(一)专业与广博并存的学习每个大学生进校时就已经分好了系和专业,不同的专业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安排以及培养目标上存在很大差异,学习的内容就是某一专门领域的知识、技能。大学生的学习是在确定了基本的专业方向后进行的,因此其学习的职业定向性较为明确,即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适应社会需要所进行的学习。专业与学科群的划分也将大学学习与未来职业生涯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专业学习要求大学生既要了解本专业的前沿知识与经典理论,又要掌握与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与专业基础。虽然大学生学习的专业性很强,但是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对复合人才的需求,每个大学生还必须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提升综合素质,开阔专业视野,激发创造性思维,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还要学习很多适应社会的能力,如人际交往的能力和情绪处理能力等。所以大学的学习内容丰富,学习范围更广。(二)自主性和探索性的学习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后,无论是学习内容、学习时间,还是学习方式都更加强调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承担角色,主要强调学习的自觉性与能动性,即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学生对学习内容具有较大的选择性,大学的课程安排既有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还有辅修课程及大量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爱好、兴趣自由选择。大学生选择课程内容主要应考虑以下几方面:学科内容与职业的契合性、学科的实用性、自己的兴趣、将来的职业生涯选择以及对自身素质的拓展等。大学学习的自主支配时间比中学时要多,除了课堂学习外大学生有相当多的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而且任课老师和辅导员不会过多限制和规定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内容安排,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点自主安排,并且自由选择教室、阅览室、寝室等学习场所。自学能力已经成为衡量大学生学业拓展能力的重要指标。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知识活化能力,即知识应用能力。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都体现着知识的运用能力,也充分体现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程学习中,大学生还会发现学习内容相对高中更多、信息量更大,要想在有限的课时中全部掌握是不太可能的,这就需要在课外进行独立自学。有些学科内容还有高层次性和探索性的特点,学生的思维也不是局限于死记硬背,而是要发展知识应用的能力,以及确立个人见解进行评论的能力,所以大学的学习更多的是要形成一种学习思维,对学习要求更高。大学生学习已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即对书本之外的新观点、新理论进行深入的钻研与探索。大学学习不仅仅在于掌握知识,更在于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与科学的研究方法,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思路。目前,高等学校普遍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课程安排、课程衔接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创新,加大学生实践环节的培养,旨在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二、大学学习的阶段划分普通大学本科设置的学习年限通常是四年,这四年的学习设置是有明确的阶段划分的。(一)第一年:基础课程学习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是学习公共课程和与专业学科有关的基础课程。这些学习科目和教学方法与中学差别很大,所以很多大学一年级学生容易产生对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不适应。自学是大学学习的主要学习方法,它要求时间安排要有较强的计划性,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控制。(二)第二年:专业基础课程学习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同时在学习上要求有自主创新性。随着学习的深入,大学生可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跨学科跨专业选择其他课程,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容易因对专业内容不熟悉而产生不适应。(三)第三年:专业课程学习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主要是专业技术应用等实际知识运用的学习,但容易产生知识不能与实践相结合的不适应。(四)第四年:实习毕业设计阶段这一阶段是大学学习的最后阶段,主要面对的是如何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困难。这四个方面的不适应或困难,需要大学生有思想准备,积极主动地改变自己,去适应新的环境特点,这样学习才会事半功倍。三、大学生的主要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而采取的具体学习过程或学习步骤。对大学生而言,进行专业的学习,掌握一定的技能,选择一定的学习策略,对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这里重点介绍几种常用而有效的学习策略。(一) MURDER策略MURDER是六种策略的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由丹瑟洛于1985年提出。该学习策略系统包含相互联系的两组:一是基本策略系统,主要用于对学习材料进行直接操作,即直接作用于认知加工过程。该组策略主要包括领会与保持策略、提取与应用策略。二是支持策略系统,主要用于确立恰当的学习目标体系,维持适当的学习心态。该组策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计划与时间安排策略、专心管理策略、监控与诊断策略。可以看到,基本策略与支持策略是相互联系的,二者协同作用完成学习活动。在基本策略中,领会与保持策略主要用于信息的获得和储存;提取与应用策略主要用于信息的恢复和输出。这两组策略虽然在结构和程序上基本相同,但它们分别指向不同的目标、不同的学习阶段,具有不同的作用。在领会与保持策略中,理解(Understand)是指自动地分析所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回忆(Recall)是指不看课本,用自己的言语表达或重新解释所学的内容;消化(Digest)是根据回忆结果来纠正错误,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扩展(Expand)是指通过自我提问的方式对前面所理解的内容进行再次加工,以求融会贯通;复查(Review)是指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全面的复习,并通过测验来加以考查。在提取与应用策略中,理解(Understand)是指在某种具体的情境中,对所面临的问题和任务的理解,形成有关问题的条件、目标、性质等心理表征;回忆(Recall)是指回想问题与解决有关的要点;消化(Digest)是指具体详细的回忆和解释要点;扩展(Expand)是指把提取出来的信息加以整理和组织,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复查(Review)是指对问题解决的适当性进行检查和评价。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到,领会与保持策略、提取与应用策略是相互联系的,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它的深入与提高。因此,丹瑟洛将前者称为第一级策略,后者称为第二级策略。然而仅有基本策略还不足以顺利地完成学习活动,支持策略在学习活动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支持策略,顾名思义,是对基本策略的支持,属于辅助性的策略,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可有可无的。支持策略由三类策略构成:计划与时间安排策略、专心管理策略、监控与诊断策略。计划与时间安排策略主要指确定学习的目标与进程。根据目标的大小、范围等的不同,可以设置一个目标体系,该体系包含了大、中、小、远、中、近等一系列目标。可以根据所设立的目标来安排学习进程,同时也可以根据学习进程适当地调整学习目标。专心管理策略是支持策略的中心,包括心境设置与心境维持两种策略。心境设置(Mood-setting)是指在学习之前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克服并减少消极情绪;心境维持(Mood-maintenance)是指在心境设置的基础上,使积极的情绪状态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得到保持。监控与诊断策略同基本策略系统中的复查策略相似,但它主要是对整个学习策略系统的监控与诊断。支持策略与基本策略是密切联系的,它们共同决定了学习策略的有效执行及学习活动的顺利完成。支持策略和基本策略中的领会与保持策略共同构成了第一级策略,即第一级MURDER。支持策略和基本策略中的提取与应用策略共同构成了第二级策略,即第二级MURDER。(二)复习策略复习策略解决如何对所学内容进行适当的重复学习的问题,主要用于信息的长时记忆与保持。根据遗忘发生的规律,采取适当的复习策略来克服遗忘,即在遗忘尚未产生之前,通过复习来避免遗忘。1.复习的时间学习应该注意及时复习和系统复习。及时复习可以较大程度地控制遗忘,但它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要想长时间保持所学的内容,还必须进行系统的、不断的复习。根据有关研究,最好进行如下有效的复习时间安排。第一次复习:学习结束后的5~10分钟。第二次复习:学习当天的晚上或学习结束后的第二天。第三次复习:一个星期后。第四次复习:一个月后。第五次复习:半年后。对人类记忆的研究发现,人对事件的开始和结尾具有较强的记忆,而对中间的记忆较差。可以将连续的集中复习的时间加以分散,分为几个小的单元时间,中间穿插短暂的休息,这样就能够增加开始和结尾的数量,进而提高记忆效果。至于每一单元的复习时间,可根据学习资料的趣味性与难易程度而定。2.复习的次数学习完某一新内容后,复习多少次最有利于记忆?这涉及过度学习的问题。所谓过度学习,即在恰能背诵某一材料后再进行适当次数的复习。一般而言,过度学习的程度达到150%时效果较好。但要注意,这并不意味着重复次数越多越好,超过150%的过度学习反而会引起疲劳、注意力分散的现象,甚至产生厌烦情绪等不良后果。3.复习方法学习还要注意选择有效的复习方法。研究发现,许多人经常反复地阅读某种材料,以期达到记忆的目的。这种方法虽然也能够使学习者最终记住有关内容,但事实上,它并不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复习方法。较好的方法是尝试背诵法,即阅读与背诵相结合:一边读,一边试着背诵。这样,可以使注意力集中于学习中的薄弱环节,避免平均分配学习时间和精力进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此外,还应尽量地调动起多种感官来共同地进行记忆,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心到,多种形式的编码和多通道的联系可增加信息的储存和提取途径,这样自然就会使记忆的效果得到增强。(三)阅读策略1. SQ3R法(1)浏览(Survey):阅读的第一步就是对阅读内容进行浏览,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脉络,为仔细阅读做准备。(2)提问(Question):把文章的标题及主要内容转化为问题的形式,在问题的提示下深入阅读。(3)阅读(Read):根据问题提示阅读内容并寻找问题答案,主要依赖于学习者的理解。(4)背诵(Recite):经过上面的阅读过程,学习者已经理解了课文中的大部分内容,学习者把课本合上,看看已经记住多少课本内容,还有哪些内容没有透彻理解并记下来,以待进一步加工。(5)复习(Review):阅读过的内容要想在大脑中长期保持,就必须复习。通过复习能够加深对阅读的巩固、理解,并建立有关内容之间的联系。2. PQ4R法PQ4R法是一个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的学习方法,PQ4R分别代表预览(Preview)、设问(Question)、阅读(Read)、反思(Reflect)、背诵(Recite)和回顾(Review),PQ4R程序的进行可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有意义地组织信息、使用其他有效的策略,诸如产生疑问、精细加工、过一段时间后复习等。PQ4R技术的具体操作过程如下:(1)预览。快速浏览材料,对材料的基本组织主题和副主题有一个了解。注意标题和小标题,找出自己要学习的信息。(2)设问。阅读时自己问自己一些问题。根据标题用“谁”“什么”“为什么”“哪儿”“怎样”等疑问词提问。(3)阅读。阅读材料,不要泛泛地做笔记,试图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4)反思。通过以下途径,可以理解信息并使信息有意义:①把信息和已知的事物联系起来;②把课本中的副主题和主要概念、原理联系起来;③将注意力集中在呈现的信息上;④试图用这些材料去解决联想到的类似的问题。(5)背诵。通过大声陈述和一问一答反复练习记住这些信息。可以使用标题、画了线的词和对要点所做的笔记来提问。(6)回顾。这是最后一步,即积极地复习材料,主要是向自己提问,只有当自己答不出来时,才可重新阅读材料。(四)问题解决的IDEAL方法成功地解决问题,既取决于个体所拥有的相关知识,又需要个体的解题策略。解题策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通用的一般思维策略,该类策略不受具体问题的限制,是一般性的方法与技能;另一类是适合于某一学科问题解决的具体思维策略,与具体的学科内容有关。这里仅就一般的解题策略加以介绍。IDEAL是布兰斯福德等于1984年提出的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以该策略所包含的五个步骤的英文首字母命名。这五个步骤如下:(1)识别(Identify):注意并识别出所存在的问题。比如注意到内容中的不一致、不全面之处,或者意识到自己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等。(2)界定(Define):确定问题的性质,对问题产生的过程和产生的原因进行解释。该过程直接影响着以后所确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3)探索(Explore):搜寻解决问题的可能的方法。该过程受到前面的问题界定的影响。(4)实施(Act):将解决问题的方法付诸实施。(5)审查(Look):考察问题解决的成效,搜集有关的反馈信息,以便为进一步改善解决方法、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奠定基础。总之,学习虽然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活动,但其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规律。随着研究的不断发展,对学习规律的探讨也将更加深入和更为准确,从而也更有利于指导人们进行科学而有效的学习。为了自身的成长与完善,更好地适应和改造环境,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大学生了解并充分利用有关的学习规律都是非常必要的。第三节大学生学习中的心理困扰及调适大学生的学习是繁重而紧张的,它需要生理上、心理上的支持与配合,才能帮助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在现实的学习活动中,确实有一部分学生存在时间或长或短、程度或轻或重的学习困难,致使学习效率低,学习效果差,学习任务不能顺利完成。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有:学习动机障碍、学习疲劳、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不良、过度考试焦虑等。一、学习动机障碍学习动机对学习活动起着发动、推进、维持的作用,但是并不等于学习动机的强度越强,学习效果就越好。学习动机对学习活动的影响效果存在一个最佳水平的控制问题。心理学的研究结果显示,动机对学习的作用是以人的专注水平为中介的。动机之所以能促进学习,是因为它能唤起、集中并保持学生的注意,使他们能专注于学习。若动机缺乏,学生不能专注于学习,学习行为也无法进行,更不能维持;若动机过强,不论是个体内在的抱负水平和期望过高,还是外部的奖惩诱因过强,都会使学生专注于自己的抱负和外部的奖惩,而不是专注于学习,从而阻碍了学习。(一)学习动机缺乏1.学习动机缺乏的主要表现学习动机缺乏是指对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学习无压力和动力,从而导致对学习无兴趣,即对学习“没劲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尽力逃避学习。不愿学习,上课无精打采。不愿看书,课后不复习,不做作业,对学习敷衍了事。(2)注意力易分散。兴趣易转移,学习肤浅,易受各种内外因素的干扰,满足于一知半解。(3)缺乏成就感。缺乏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毫无知识需求,不求进取,懒于学习。(4)缺乏正确的学习策略和方法。由于动机缺乏,根本不愿也不积极去学习,更不会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因而常常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2.学习动机缺乏的原因造成大学生学习动机缺乏的原因归结起来有以下四方面。(1)社会原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趋于完善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良现象,如拜金主义、分配不公、读书无用论、知识贬值、腐败现象等,这些对大学生难免会产生一些影响,导致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减弱或缺乏。(2)学校原因。校园的环境、教学设施、师资水平、校风、校纪、学风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动机。(3)家庭原因。学生家庭的经济条件、父母不恰当的期望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消极的影响。(4)个人原因。学习动机缺乏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但个人因素是导致学习动机缺乏的主要因素。3.学习动机缺乏的调适克服学习动机缺乏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1)培养专业兴趣,增强学习动机。(2)增强成就动机。(二)学习动机过强1.学习动机过强的表现大学生学习动机过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表现。(1)精神紧张。学习动机过强常伴随着严重的焦虑,使大脑一直处于高度紧张、兴奋的状态。长时间的超负荷学习和巨大的精神压力,会导致心理承受力下降,也会使精力易分散、思维迟钝、记忆力减退、学习效率低,甚至还伴随头痛、头晕、失眠多梦、惊慌、胸闷、胃肠不适等症状。(2)过于刻苦勤奋。学习动机过强者,往往是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不怕苦,不怕累,甚至可以做到废寝忘食。这些学生往往认为,学习才是至高无上的,而把时间花在娱乐活动中就是一种浪费。(3)对自我要求过严,容易产生自责。动机过强者追求学习上的高目标,对自己的要求是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一旦失利,就会责备自己并给自己施加更大的压力,久而久之,这样超强度的运转必然导致最终的失败。2.学习动机过强的原因大学生学习动机过强主要有以下原因。(1)成就动机过强。有的同学对自己的能力缺乏正确的认识,自我估计过高,所确立的抱负和期望远远超过自己的实际水平,这样不但不能使自己专注于学习,多半还会由于心理压力过大导致失败,而失败的体验又会挫伤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最终使抱负和期望变得很低。因此,不符合实际的成就动机越强,心理压力就越大,失败的可能性也越大。(2)自尊心过强。例如,过分看重成绩和荣誉等。(3)有一定的补偿心理。有的大学生除学习以外没有其他的爱好和特长,不能在校园里和同学中引人关注,因而希望通过学习上的出类拔萃来得到补偿。3.学习动机过强的调适大学生若学习动机过强,可通过以下几方面来调适自己。(1)客观地认识自己,提出与自己的能力相适应的抱负和期望。(2)制订切实可行的阶段性目标,脚踏实地地去履行。(3)淡化名利得失,把关注点聚集在学习活动中,而不是关注成败后果,从而使学习效率提高,这样更能发挥自身水平,更有利于成功。二、学习方法和习惯问题与中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大学阶段学习的任务要求更高,内容更丰富,学习深度和难度加大,且教师教学的个性化增强,这些方面的变化要求大学生不仅要刻苦学习,更要不断探索和总结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要逐步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有些同学仍沿袭中学阶段的学习方式,虽然刻苦努力,但得不到好成绩的回报,有的就会为此焦虑、自卑甚至自暴自弃。大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应高度自觉地提高自身思维认知,调整在学习活动中的心理状态,学会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策略,学会学习,这样才能让自己始终处于健康高效的学习状态。三、学习疲劳的调适(一)学习疲劳的表现学习疲劳,是指学习时间过长、学习强度过大而造成学习效率逐渐降低并渴望停止学习活动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其具体表现为学习错误增多,学习效率下降,动机行为改变,生理失去平衡等。学习疲劳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生理疲劳的表现有肌肉痉挛、麻木、眼球发疼、腰酸背痛、动作不准确、打瞌睡等。心理疲劳一般是长时间从事心智活动而大脑得不到休息引起的,表现为感觉器官活动机能降低、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忧郁、厌烦、易怒、学习效率下降等。其中,心理疲劳是学习疲劳的主要表现。学习疲劳是一种保护性抑制,经过适当的休息即可得到恢复,这是合乎生理、心理规律的,对大学生的发展不会造成什么不良影响。但如果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勉强让大脑继续保持兴奋,就会导致大脑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失调,严重的会引起神经衰弱,这时学生会对学习产生厌恶和烦躁情绪,学习效率大大降低。(二)学习疲劳的调适学习疲劳是影响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注意对学习疲劳现象的防治,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点。(1)培养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2)遵循人体生物节律。(3)善于科学用脑。(4)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四、考试心理障碍及调适对大学生来说,考试仍然是要面临的重要刺激源之一。其影响虽然不像高考那样严重,但是考试种类多,如期中专业课考试、各种竞赛活动、过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