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大学生自我意识_第1页
第四章 大学生自我意识_第2页
第四章 大学生自我意识_第3页
第四章 大学生自我意识_第4页
第四章 大学生自我意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自我意识概述

第二节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

第三节自我教育与自我成长第一节自我意识概述一、自我意识的含义(一)自我的定义自我是心理学的重要内容。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提出了人格的“三我”结构,即本我、自我和超我,从人格的3个维度上研究自我的发展。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意识既是心理学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与意识相对应的是“潜意识”,弗洛伊德曾用冰山来比喻它:意识只是冰山浮出水面的尖峰,而潜意识则是潜藏于海底的冰体,蕴藏深厚,但不被看到。在他的理论中强调了潜意识对人发展的重要性。(二)自我意识的定义自我意识是个体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即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与特征,自己与他人、周围世界的关系的意识。它是人格结构的核心部分,是人的意识的本质特征,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早在古希腊时期,哲学家苏格拉底就提出了“认识你自己”的口号,这标志着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人类开始关注现实人生,开始将目光从神的光彩投向人类自身。人类对自我意识的真正研究始于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者针对中世纪神学对人性的扼杀、对个性自我的否定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并喊出了“我是凡人,我有凡人的要求”的人性解放之声。此后,法国哲学家笛卡儿最先使用了“自我意识”这一概念,提出了“用心灵的眼睛去注意自身”的精辟论断,揭示了对自我意识的发现的途径。笛卡儿之后,有关自我的研究开始得到空前的发展。二、自我意识的内容自我意识是意识的核心部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与外部世界相互关系状况的认识体验,就是对自我的认知或者说是自己对自己的认识。自我意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即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三个方面,如表4-1所示。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自我意识是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一个人如果还不能认识自己,也无法把自己与周围相区分时,他就不可能认识外界客观事物。其次,自我意识是人的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对自我教育有推动作用。人只有在意识到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的时候,才会自觉自律地去行动。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就有助于他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取得自我教育积极的效果。再次,自我意识是改造自身主观因素的途径,它使人能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修养、自我完善。(一)知、情、意的自我意识1.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是主观自我对客观自我的评价,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印象、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等。自我认知解决“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自我认知层面上还包含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冲突,特别是大学生,他们的理想自我一般都比较完美,高于现实自我,在实际中就会出现对现实自我的不满意,表现出自卑甚至自弃。大学生的自我认知以真实自我为轴心上下摆动,当大学生取得一点成绩时,便显示出自负的一面;而当遇到挫折时,大学生便表现出自卑的否定性评价。这都是在大学生自我认知中客观存在的。进行客观、正确的自我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人的自我发展也是一个连续的终生的过程,对自我的认识将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认识你自己”也将是一个终生的课题。2.自我体验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方面的表现。自尊心、自信心是自我体验的具体内容。自尊心是指个体在社会比较过程中所获得的有关自我价值的积极的评价与体验。自信心是对自己的能力是否适合所承担的任务而产生的自我体验。自信心与自尊心都是和自我评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自我体验是主观自我对客观自我产生的情绪体验,是在自我认知基础之上产生的。自我认知决定自我体验,而自我体验又强化着自我认知,主要集中在“能否悦纳自己”“对自我是否满意”等方面。自我体验的内容十分丰富,可以包括义务感、责任感、优越感、荣誉感、羞耻感等。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对自我体验的重视与强化不够。事实上,自我体验对成长着的个体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有时,同样的事件,他人的体验与自身的体验截然不同,很多从体验中获得的自我远远高于从理性获得的体验。3.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自我控制主要表现为个人对自己的行为、活动和态度的调控,它包括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监控等。自我检查是对自己的活动结果与活动目的加以比较、对照的过程。自我监督是个体以其行为准则对自己的言行实行监督的过程。自我监控是主体对自身心理与行为的、主动的掌握。自我控制是对自己行为、思想、言语的控制,以达到自我期望的目标,包括自我激励、自我暗示、自强自律,核心内容是“我将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结构中最高阶段,人们经常讲的“自制力”其实就是自我控制的能力。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自我控制与大脑额叶的发展紧密相关。当人们生理正常时,自我认知与自我体验决定了自我控制。大学生通过主观能动性,选择认知角度,转变认知观念,调整自我认知评价体系,感受积极自我。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的关键环节,“知”与“行”之间有很长的路,大学生常常“心动而不行动”。事实上心动是一件容易的事,而真正历练意志则需要更多的自我控制。(二)生理、心理、社会的自我意识从自我意识的活动内容来看,自我意识又可分为生理自我、心理自我与社会自我。生理自我是个体对自己身体、生理状态的认识和体验,它是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通过学习而逐渐形成的,它使一个人把自我和非我区别开来,意识到自己的生存是依托于自己的躯体的。自我的生理状态是与生俱来的,人们只能接受它而不能改变它。随着自我意识的成长,人们逐渐对生理自我有了一个明晰的看法与正确的认识,但由于青年时期的不确定性,有的大学生对生理自我产生了较高的心理关注。心理自我是个体对自己的心理活动、个性特点、心理品质的认识、体验和愿望,包括对自己的感知、记忆、思维、智力、能力、性格、气质、爱好、兴趣等的认识和体验。心理自我也伴随着生理自我成长着,大学生的情感、智力、能力、兴趣、情绪等都与日俱增,大学生学会了评价心理自我、体验心理自我,如初恋与失恋的体验、成功与失败的体验等。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个体的社会角色渐渐浮出水面并占据重要的位置,与此相应的责任感、义务感、角色感都在增长着。社会自我是个体对自身与外界客观事物关系的认识、体验和愿望,包括个人对自己在客观环境及各种社会关系中的角色、地位、权利、义务、责任、力量等的意识。大学生常用“我已经长大了”来表达自己的社会自我,期望社会给予其积极的肯定与认可。第二节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特点(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大学生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成熟阶段,这一阶段是个体心理自我充分发展并产生巨大变化的时期。自我意识表现为自我形象、自我评价和自我理想的辩证统一。自我的形成要经过整个青少年期的分化、整合过程之后才得以最终完成。正如埃里克森指出的,建立自我同一性,防止自我意识混乱,对青少年来说至关重要。自我同一性就是一个人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才能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系列的想法。自我意识的混乱是指个体无法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适宜的自我态度,以致不能达到自我同一性的确立而无法获得安定、平衡的心理状态。大学时期是个体真正认识自我的时期,由于大学生活与以往学习生活方式的巨大差异,加之青年期的来临所带来的生理成熟,大学生开始越来越注意内省,注重探求自己微妙的内心世界,力图理解自己情感、心理的变化,自觉地从各方面了解自己,塑造自己的形象,设计自我发展的模式。这一时期的个体怀着复杂的心情探索着自己的内心世界,喜欢自我分析、自我对话、自我评价并产生很多丰富多彩的自我想象;对理想自我充满憧憬、期待与恐慌。有的人由于过分关注自己的思想而导致重新出现儿童阶段才有的社会认知——自我中心状态,往往只从本位或自我欲望去看事和行事。由于不能从他人或社会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在进行某种社会行为时,也就不能或无法了解他人对此的真正态度,不能意识到或了解社会规范对此行为的评价。能否进行自我调控、自我教育是个体能否最终成熟发展和顺利走入社会的重要标准。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二)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自我意识从个体童年期就开始产生并逐步发展,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发展最快的时期。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社会要求高、家长期望高、个人成才欲望强烈,但心理发展仍处于尚未成熟的阶段,缺乏社会经验。进入大学后,大学校园这种特殊的环境与以往中学的管理模式有很大差别,是十分强调独立、注重自我确立的地方,许多大学生在较大的程度上按照自己的方式安排自己的生活,有一种宽松自由的氛围。同时,大学生处于独特的社会层次并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其思想、观点和社会上的一般人有许多差异。但大学生的实际生活阅历有限,社会实践能力不强,缺乏独立能力与情绪调节训练,心理比较脆弱,适应能力差,情绪不稳定,常常发生心理失衡。所有这些因素使得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存在着自己的特点与规律。1.大学生自我认识的发展特点1)自我认识的全面性2)自我认识的独立性3)自我认识的矛盾性2.大学生自我体验的发展特点1)自我体验的丰富性2)自我体验的深刻性3)自我体验的波动性4)自我体验的情绪化3.大学生自我调控的发展特点1)自我调控的主动性2)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3)自我调节的中心化二、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大学阶段是自我意识稳步发展的特殊时期和关键时期。处于青年阶段的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到了新的阶段,经历了一个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逐渐协调一致的过程。研究表明,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基本规律表现为分化—矛盾—统一。(一)自我意识的分化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从明显的自我分化开始的,表现为以往那种笼统的、完整的“我”被打倒,出现了两个“我”——主观的“我”和客观的“我”、“理想中的我”和“现实中的我”,其中主观的“我”处于观察者的角度,而客观的“我”则处于被观察者的角度。自我意识分化是自我意识走向成熟的标志。随着自我意识的明显分化,大学生开始主动、迅速地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行为,对生理的我、心理的我、社会的我每一角色的变化产生新的认识和体验,自我反省能力增强,自我形象的再认识更加丰富、完整和深刻,由此而来的种种激动、焦虑、喜悦增加,自我体验更加丰富多彩,自我思考增多,自己应该怎么做、能怎么做、不应怎么做、不能怎么做等成为经常思考的问题,开始要求有属于自己的一片世界,渴望被关注。(二)自我意识的矛盾“我有时是乐观的,有时是忧郁的;有时是慷慨的,有时是吝啬的;有时是内向的,有时是外向的;有时是骄傲的,有时是自卑的;有时是上进的,有时是消沉的。”这是大学生自我意识矛盾的生动写照。自我意识的分化,使大学生开始注意到自己以往不曾留意的许多方面,同时也意味着自我矛盾冲突加剧,即主观我与客观我的矛盾冲突、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加剧。由自我意识的分化带来的矛盾是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过程的正常现象,但自我冲突加剧、自我概念不能形成、自我不能统一等都会给大学生带来明显的内心冲突,甚至引起内心的痛苦与不安、疑惑与困扰。大学生对自我的评价常常是矛盾的,对自我的态度常常是波动的,对自我的控制常常是不自觉的、不果断的。他们时而能较客观地评价自己,时而又不能这样做;时而肯定自己,时而又否定自己;时而感到自己什么都行,时而又感到自己特别幼稚;时而步入憧憬世界而对自己的现实缺乏意识,时而又厌恶自己长大而津津乐道那令人留恋的童年;时而对自己充满自信,时而又感到自己无能。这些都可能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发展。(三)自我意识的统一自我意识的统一有多种形式,既有积极的、和谐的、有利于心理健康发展的统一,也有消极的、不协调的、不利于心理健康发展的统一。自我意识统一的过程也是自我统一性的过程,即主观我与客观我的统一,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统一,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的统一。这种统一是在自我评价、评价他人和他人(包括群体)评价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通常有三种途径:第一种途径是坚持理想的自我标准,努力改进现实中的自我,使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相一致;第二种途径是对理想的自我标准进行修正,同时努力改进现实的自我,使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相一致;第三种途径是放弃理想的自我标准,自暴自弃、得过且过,现实自我是怎样就怎样。由于每个大学生的生活经验、成长环境、心智发展水平以及追求目标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其自我意识分化、矛盾、统一的途径会有所不同,结果也会有所不同。三、大学生常见的自我意识偏差(一)自我贬损型由于总是遭受失败与挫折,有些大学生就会对自己的评价过低,时常伴有无价值感,缺乏信心、自我排斥、自我否定。拥有这种心理的人,遇事总会胆怯、心虚、逃避、退缩,他们不但不接纳自己,甚至自我拒绝、自我放弃,表现为没有朝气、随波逐流,其结果就是让自己陷入更加自卑的恶性循环之中从而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大学生过低评价自己会导致对自己各种能力的怀疑,限制自己对未来事业及美好生活的憧憬,从而引起严重的情感创伤和内心冲突。大学生形成自卑心理后,往往会从怀疑自己的能力转变为不能表现自己的能力,从怯于与人交往转变为自我封闭,本来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也会因为“我不行”的想法而放弃。(二)自我夸大型随着社会的进步,自信被看作大学生的优秀品质,当代大学生看问题具有自己的独特视角,不唯书、不唯上,大多对自己的才华比较有信心,并对自己的未来充满自信。自信是好事,可是有些大学生则自信过度而变成自负。在自我认识上比较自负的大学生听不进别人的教诲,也不听同学、朋友的意见。他们对自我的评价非常高,往往脱离客观实际,常常以理想自我代替现实自我,心理防御意识强,缺乏自知之明,往往高估自己的实力,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不能与人和谐相处。其行为结果要么表现为缺乏理智、情绪冲动,忘记现实自我而沉浸于虚无缥缈的理想自我中;要么自吹自擂、自我陶醉,却不去为实现理想自我而努力。(三)自我冲突型自我冲突型主要表现为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无法协调,无法形成一个和谐统一的自我形象,自我认识或高或低,自我体验或好或坏,自我调控时强时弱,心理发展极不平衡,有时显得自信而成熟,有时又表现得自卑而幼稚,让人捉摸不定。自我冲突的人表现为两种类型:自我矛盾型与自我萎缩型。自我矛盾型的大学生,内心冲突激烈、持续时间长,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不稳定。例如,有的大学生可能既是一个自信的人,也是一个自卑的人;既是一个性格孤僻的人,也是一个善于交际的人。自我冲突型的大学生缺乏理想自我,但又对现实自我深感不满,他们消极放任、自怨自艾,甚至麻木、自卑,以致越来越消沉,对自己丧失信心。因此,自我冲突型的大学生要逐渐调整自己的自我认识,客观地认识自己与他人,正确地看待成功与失败,这样才能使自我意识在良性轨道上循环,才有可能激发出内在力量。(四)自我中心型自我中心型在自我认识方面的偏差比较明显,在现实中,一些大学生把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投向自己,考虑问题喜欢以自己的角度或经验为出发点,而忽视他人独特的个人经历或者客观情况,不能客观、全面地分析他人、分析问题。另外,有较强的自信心、自尊心的大学生也比较容易出现自我中心倾向。从客观方面看,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被父母呵护并被照顾得很周到,这也容易产生一定程度的自我中心倾向。他们以自身需要为出发点,不懂得顾及他人感受。这种自我中心意识的突出表现就是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以个人好恶为动机,这会导致不能得到他人信任、人际关系不和谐、易受挫折等情况。(五)自我迷茫型部分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发现现实的大学生活与自己心中的理想大学生活有很大差距,于是找不到自己生活的方向。对理想自我的渴望与对现实自我的不满是这些大学生自我认知迷茫的来源。如果确立了自我同一性,那么就会根据自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确立自己的理想与价值观念,并对未来自我的发展做出自己的思考;但如果没有获得自我同一性,就有可能形成角色混乱,无法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不能形成清晰的自我同一感,致使自尊心受挫,道德标准的形成受阻,从而迷失自我。第三节自我教育与自我成长一、自我教育自我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人们自我认识、自我改造的过程。在自我教育过程中,人们首先要认识自己,即人们在工作和生活实践中,从观察分析客观环境、认识他人的过程中,逐步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与环境、自己与别人的关系,并用新的标准要求自己、教育自己,使自己的认识和行为更符合社会的需要。正确的自我认识是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但是,因为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正处于迅速发展和确立的阶段,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在当今多元化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冲击下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影响下,如果没有正确的他人引导与自我反省,往往会产生自我认识的偏差,所以学习如何正确认识自我和理解自我是正处于青年时期的大学生的重大发展课题之一。在实际的自我教育活动中,虽不能也不可能事事都实践,但是,没有对自己和环境的准确认识,就不可能有正确的自我教育。大学阶段的教育应在学生接受教育的同时,重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一)正确地认识自我正确地认识自我,就是要客观地评价自己,既不高估,也不贬低。认识自我,就是要认识自己的生理特点,认识自己的理想、价值观、兴趣爱好、能力、性格等心理特点;认识自我,就是要认识自己的优势、劣势,自己的与众不同和发展潜力。大学生要想形成良好的自我教育能力,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正确客观地认识自我,做具有较好自我认识能力的人,脑中要有一个关于自己的积极的、可行的、有效的行为模式。只有对自身有了准确的认识,才能正确设计自我的发展道路,选择适合自己的美好而又充满希望的职业生涯,寻找与自己契合的人生伴侣,积极采取适当有效的措施改造完善自我,最终走向自我的充分协调发展,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达到自我实现的人生最高境界。大学生一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认识自己:1.从与他人比较中看自己2.从自我比较中认识自己(二)客观地对待自我客观地对待自我包括两个方面:积极接纳自我和有效控制自我。接纳自我是发展健康的自我体验的关键和核心。接纳自我就是要对自己的本来面目抱认可、肯定的态度,正视自己。尽管自己有弱点,仍可以从本质上接受而不感到真正忧虑。每个人都有短处和缺陷,其中有的是无法补救的,有的只能做有限的改善。在这种情况下,不应为此羞愧,应该正视自己,坦然接受这种缺陷,不在别人面前加以掩饰,不采取其他防御行为,平静而又理智地看待自己的短处和欠缺,冷静地对待自己的得与失。只注意自身不足的人,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往往夸大自身的缺点,对自己持悲观态度,甚至否认自我存在的价值,从而极大地阻碍了正确的自我意识的形成。自尊者则对自我充满信心,乐于接受对自我的教育和要求,从而有利于促进正确自我意识的形成。有效控制自我是健全自我意识、完善自我的根本途径。一般来说,大学生要想有效控制自我,就应该建立合乎自我实际情况的抱负水平,确立合适的理想自我,即面对现实确定自己的具体奋斗目标,把远大的理想分解成一个个远近高低不同的具体目标,由近及远、由低到高,逐步加以实现,避免长期遭受失败感的折磨,产生损害自尊甚至身心健康的结果。有效控制自我还要注意发展坚持性和自制力,增强挫折耐受力,使自己能自觉主动地认清目标,从而为实现目标而努力排除干扰、克服困难。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做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给自己确定适合实际情况的理想目标;即使在最困难的条件下,也能理智地对待自我,使自己的心理状态在运动变换中达到平衡。(三)积极地改造自我大学生不断改造自我的过程事实上是其自我意识走向统一的过程。大学生在面对社会发展需要,即将走入社会接受挑战的情况下,要既注重自我又不固守自我,要根据社会要求不断改造自我。在改造自我之前,应当先确定要改造的内容,如自己的缺点,再确定实现改造的程序与方法,找到方向后还需要善始善终。要保证自我改造的经常性,随时随地注意纠正自己的缺点,直到形成良好的习惯或将之内化为自己的价值标准;要注意不良习惯的反复,因为不良习惯非一朝一夕形成,对其的改变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学生必须充分调动自己的意志、情感,坚定不移地贯彻自己的决定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大学生改造自我还需要拒绝外界环境的不良诱惑。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物质、信息资源的不断丰富,大学校园越来越走向开放与多元化,形形色色的价值观充斥其中,要想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自我,大学生必须克服许多不同观念的困扰,才能对自己实现正确而有效的改造,否则就会画虎不成反类犬,不但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反而增添了更多不良因素。事实上,小至时下流行的减肥、健身,大至有关前途的专业学习、考研等都是个体不断自我改造、走向完善的过程,都需要个体发挥顽强的意志品质才能真正实现。(四)激发自信与自尊1.调整自我期望自我期望是自我成功或失败的个人标准,对自己期望过高,甚至脱离现实,会让人们过多地体验到失败,产生自卑心理;而对自己期望过低,轻而易举就能达到,会让人们产生骄傲自负的心理。因此,个人的期望值要符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适当高于自身能达到的水平,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实现,从而产生自信心与自尊心。2.获得有益的经验自信源于成功的经验,成功产生的愉悦感驱使人们积极进取。但失败也并不是一无是处的,要学会从成功与失败中进行正确的归因,获取有益的经验。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在总结原因时都要多方面考虑,不能单纯地把原因归为能力或是运气。只有客观地归纳原因,才能从中获取有益的经验,以促进自我完善。(五)不断地完善自我自我教育的心理实质是个体在认识自我、认可自我的基础上,自觉规划行为目标,主动调节自身行为,积极改造自己的个性,由现实自我走向理想自我,实现自身的完善发展以适应社会要求。自我完善的过程包括三个环节:(1)要确立正确的理想自我。对于大学生来说,来自人际关系、学业、职业选择等各方面的困惑是人生的必经历程,个体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并做出自己的选择,这种选择的过程也是大学生逐渐实现自我统一、走向理想自我的基础。正确的理想自我是在自我认识、自我认可的基础上,按社会需要和个人的特点来确立自我发展的目标。(2)要努力提高现实自我。大学生在确立了基于现实的理想自我的目标后还要为实现理想自我而做出实际的努力,这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自我改造和磨砺的过程,需要完善自我控制机制,包括制订计划、实施监督、自我协调等环节的具体实行;需要意志的坚定、情感的激励和认识上的不断自我反思。(3)要努力实现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和谐统一。在实现二者统一的过程中,要不断反复分析和确认理想自我的正确性和可行性,然后与现实自我相对照,最后有针对性、有计划地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缩小差距,在不断解决矛盾、自我提升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走向完善的自我。自我教育是提高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只有自觉地把客观要求与影响内化成自我需要的人,才能达到自我期望的思想境界。这种思想境界一旦与原有思想水平构成思想矛盾,就会成为自我教育的新内容,成为良好自我形成的内驱力。大学生只有将外在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转变成学生的内在自我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教育时,才能够真正形成良好、成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