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课题1.《观潮》教学设计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5个词语。

教学目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

难点:是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课件

生:预习课文,观察雷电的现象或了解雷电发生的顺序。

课时安排两课时

一、调动感官,激趣导入

1.师:一走进咱班,就发现了咱班的孩子都坐得端端正

正,书本摆放整齐,各个精神抖擞,为新学期开了个好头。

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请你们欣赏一种声音。(播放潮声1)听出

是什么声音了吗?

2.师:是的,这是潮涌的声音,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是江

水涨潮最厉害的时候,人们就有观潮的习惯,你们知道哪儿

的潮是最壮观最有名的吗?(钱塘江)

二、结合资料了解钱塘江

L师相机出示钱塘江的资料,指名读。

师相机补充:钱塘江又名“浙江”“折江”“之江”,

咱们从中可看出浙江省的得名与钱塘江有关。

师:钱塘江大潮又称“天下第一潮”,然天下第一大江

是长江,第二是黄河,好像怎么都排不到钱塘江,为什么钱

塘江大潮却能成为“天下第一大潮”呢?

2.引导学生看“课后资料袋”

师:请看看地图,再读读文字,看能否找到原因?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钱塘江观潮(出示并板方

课题)

“观”是什么意思?(看),到了钱塘江,你最想看什么?

预设:想看涌起的波浪、想听涨潮的声音、想感受现场

的氛围..…

2.师:你们想看的都在课文里,请打开书,自由朗读

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自读要求)

3.指名读段落,相机正音。

尤其注意学生在朗读这些生字时的读音

薄(bdo)雾闷(men)雷滚动涨(zhdng)了

大堤(dT)镇(Zhen)海古塔颤动(chan)

适时出示几个多音字,加以辨别读音»

4.出示词语,巩固认读

(屹立、大堤、薄雾、昂首东望、闷雷滚动、顿时、人声

鼎沸、踮脚、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逐渐、浩浩荡荡、

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霎时、余波、震得

颤动)

5、看你们字词学得这么好,奖励你们欣赏一下图片吧,

不过你们是否能找到文中合适的词来形容一下这些景象呢?

师出示图片(屹立、昂首东望、闷雷滚动、人声鼎沸、

风平浪静、水天相接、若隐若现、人山人海、横贯江面、齐

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漫天卷地、飞奔而来)

6、出示词语及对应意思,学生速记。

7、再打乱顺序,指名根据对应意思找词语。

8、出示填空题,指名完成填空。

四、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小声地再读一读课文,读完了课文,请你说说:你

从文中知道了什么?

生交流,师相机引导梳理主要信息并加分:

*八月十八——最佳的观潮日

b、盐官镇—最好的地方

C、观潮人——最多

d、响声-最大

e、浪潮—最壮观

于、人的情绪—最高涨

2.你能把这六方面的内容连在一起吗?可以说一句话,可

以说两句话……也可以是一段话,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预设:•主要描写了人们在农历八月十八来到盐官镇观潮,

钱塘江大潮来前,江面风平浪静,人们焦急盼望;潮来时景象

雄伟壮观、惊心动魄,人们情绪高涨;,最后潮过后余波奔涌。

3.通过你们的学习,已经把课文读成了几句话,由厚读薄

了。能不能把这篇课文读得更薄一些,把整篇课文读成一句

话?(提示:交代清楚人物、时间、地点、干什么、怎么样)

预设:人们在农历八月十八来到盐官镇看钱塘江大潮,

潮水汹涌澎湃,景象十分壮观。

4.看出来了吗?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快速浏览课文,找找答案。

明确: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

(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

5.师生共朗读课文,教师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生读2-5

段。

五、书写生字

1、课文中还有一些生字是需要我们能掌握写法的辿

示生字),开火车读一读。

2.请你们帮它找到文中的好朋友,用笔划记出词语来。

3.读一读词语,然后端端正正地写在练习本上。

师提醒学生牢记书写规则:一看结构,二看高矮胖瘦,

三看关键笔画(长短、平斜、变形)

4.巡视检查,相机指导书写正误、美丑。

5.有时间可投影展示,生生点评,老师汇总。

六、小结:

今天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积累了一些描绘潮水的词语,

流利地朗读课文,也了解了作者的写作顺序,收获不小呀,

今天回家请再次好好读读课文,像助文字的描述,想象一下

当时的情景。下节课我们再来好好交流一下你脑海里的电影

院都播出了什么画面,好吗?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1.昨天我们已跟着作者的脚步走上了海塘大堤,话说,你们

见过钱塘江大潮吗?想看一看吗?(播放涨潮的片段2)

2.刚领略了钱塘江的盛景,能用一句话告诉我,你的感受

吗?

预设回答及师评

生:我觉得钱塘江大潮太神奇了。(看来你用心感受了)

生:我觉得钱塘江大潮太壮观了。(你有欣赏美的眼光)

生:我觉得钱塘江大潮不愧为天下奇观。

师:(你很懂得用词,这个词用的非常贴切。)你和作者的

感受一样。(出示预设的第一节)(相机板书:天下奇观)

3.这儿也有一个“观”字,还是看的意思吗?老师查了字典,

观有三种解释,看看哪种解释更合适(出示不同意思)。奇

观呢!我们可以用组词的方法来理解,奇就是(奇妙),奇观就

是(奇特的景象)

4.师:它究竟奇在哪?作者是怎样描述这奇特的景象呢?让

我们走进文本去寻找答案。

二.借助媒体,品读文本

(一)回顾写作顺序

1.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钱塘江大潮的全过程?

自由朗读课文约三分钟,找答案。

明确:2—5自然段

2.作者是用什么顺序记录的?(时间顺序)

分别体现在哪几个自然段?相机出示课件明确分段情况,

简要板书:

潮来前(2)

潮来时(3—4)

潮退后(5)

(二)对话文字,感受大潮到来前的朦胧之美

1.师:现在,让我们走进一年一度的观潮日-农历八月十

八,来到最佳观潮地点-海宁市的盐官镇,随着观潮的人群,

登上海塘大堤吧!来观潮的人可真多呀!(出示人山人海的图

片)

2.大潮到来之前,钱塘江是怎样一番景象?读一读,描写大

潮到来前钱塘江景色的句子。(出示句子)

3.品味“横卧”。(出示水平如镜、宽阔的钱塘江图)

4.作者在潮来前还抓住了哪些景物?突出了它们什么特点?

5.镇海古塔、中山亭、观潮台是多么的高耸,多么的稳固,

它们屹立在宽阔的钱塘江江边,远处还有几座小山。你觉得

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出示句子与图片)(朦胧、美丽、和

谐、壮观……)

6.师(模拟记者采访):请问,你是第一次来这儿观潮吗?

就要见到大潮了,你的心情如何?请你带着这种感情读读屏幕

上的这句话。(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

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师: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你急于想观潮,还有哪些同

学也想去?

(三)感受潮来时的雷霆万钧

1、读中品

师:究竟是什么奇特景象使人如此焦急期待呢?请同学们

马上找到潮来时的三四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

子,待会向大家展示你的朗读水平。

师:听着你们朗朗的读书声,真是一种享受。哪位同学

愿意把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预设回答,相机出示课件: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象闷雷滚动。

a.生:我喜欢“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

象闷雷滚动。”这潮水还未出现,就能听见闷雷般的巨响,可

见它的气势有多大了。

师:你真会读书,作者是用哪个词形容这潮声的呢?(闷雷

滚动)闷雷滚动是什么样的呢?

生:隆隆的响声(你思考得真快)(点击橙色喇叭,闷雷声

音3)

师:一起来学学看。(轰隆隆)

b.师:再听听潮水声(点击蓝色喇叭),你又发现了什么呢?

生:这潮水隆隆的响声多像闷雷滚动的情景啊!

师:你听得真仔细,很会欣赏美。试试看,能否读出大

潮未见奇景,先闻其声的雄伟气势。

指名读。

C.师: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仿佛听到了潮声,心情也随

之激动起来了。我好像看见了人们面对江面有的喊,有的叫,

有的跳,有的挥舞手臂!大堤上如一锅煮开的沸水。这真

是....

生齐说——人声鼎沸。

师:还有喜欢不同句子的吗?(点击返回图标回到主页)

(2)(相机点击词语“出现白线”)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

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a.生:我喜欢“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

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这句话

写出了大潮声音变化,样子变化,人群的变化。

师:是的,这句话让我们仿佛听到了潮水的声音-(越来

越大),仿佛看到了-(一条白线)。同学们,知道这白线是什么

吗?(浪潮)在哪出线的?(水天相接)哦!是离我们很远很远的地

方。

b.当人们看到这激动人心的一幕时,都怎么样了?(又沸

腾起来)为什么说又沸腾了?

预设回答:因为在刚开始听到潮声时,人们就已经沸腾了;

现在不仅听到了潮声,还看到了如白线般的潮头,不由自主

地又激动得沸腾起来了。

C.师:你分析得很有道理,也就是第二次沸腾。人群怎样

沸腾,咱们演一演,怎么样?

提示:人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现在我们就读出这种沸腾的气势来。

指名读。(听了你的读,我感觉人群有一点点沸腾,大家

再一起来读,相信会更有氛围。)

齐读。

d.师:谁还想告诉我你喜欢的句子?(点击返回图标回到主

页)

(3)“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

江面。”

a.生:我喜欢“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

变粗,横贯江面。”

师:读得不错,这句话让我们感觉到浪潮移动的速度(非

常快),气势也(越来越大)。随之,你的心情也会(越来越激动)。

b.师:让我们把江面出现白线和白线横贯江面的句子连起

来读读,让我感受感受你们这种激动的心情,好吗?

(出示两句话)

C、师:还有喜欢的句子吗?

(4)“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a.生:我喜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

高的水墙。”作者把白浪比作了水墙。

师:你们看两丈多高有多高?(播放图片)从中,你体会到?

水墙让你想到了什么?从中你又体会到?

生:浪潮坚不可摧,势不可挡,蕴含着无穷的力量。

b.师:让我们再次一起领略一下大潮力量的风采吧!(搔放

翻滚形成水墙片段4.)

C.从画面录像中,你想到了什么?

d.男同学,请你们把男子汉的力量展示出来,美美地读

读这句吧!

e、师:还有谁来说说你喜欢的句子?

(5)“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

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

动起来。”(相机点词出示句子)

a.生:我喜欢“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

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

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句写出了浪潮的样子。

b.师:不仅写了它的样子,还描绘了它的声音。喜欢这句

的请举手!(生举手)

师:再加上我一个,我也特别喜欢。多精彩的语句呀!不

过要读好它还真不容易。你们在下边准备一下,待会我们来

比赛,看谁能把这种气势读出来。(指名读)

C.师:你为何把山崩地裂读得那么重呢?

生:因为这体现了潮声很大。

师:适时出示下划线声如山崩地裂,形如白色战马。还

有哪位同学也想读?(指名读)

d.师:让我们一起感受这壮观的景象吧!(生齐读)

e.师:你们入情入境的朗读让我仿佛(出示图片)看见了这

白浪翻滚飞奔而来的情景,听见了这千军万马奔腾的声音(搔

放声音5.)。

那一浪推一浪的样子,让你想到了什么?(那气势活像千

军万马发动进攻时,马不停蹄、势不可挡、排山倒海的情景。)

f.师:你和作者想到一块儿去了。这里有俩句话,想一

想哪句更好?

(课件出示句子)

明确:第一句更好,更形象地写出了大潮声音和样子的

气势,真是雄伟壮观!

2、品中悟(完成品读,点击第33张幻灯片右上角跳转

过来)

师:刚才大家品读了自己喜欢的句子,把观潮的顺序打

乱了。其实作者是按一定顺序写的。看谁聪明,能把书中合

适的词填进括号里。出示填空题。(生读)

师:发现了吗?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呢?(生答,;W声:

远-近1

师:潮水的声音是怎样变化的呢?(生答,出示课件)

师:潮水的样子是怎样变化的呢?(生答,出示课件)

师(小结):作者就是如此由远而近地观察,抓住了潮水的

声音,形态变化特点,运用生动贴切的比喻,描绘了这壮观

景象,使我们心潮澎湃。

师板书:声音形态

3.悟中比

出示课后题三

师: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都以文字描绘了钱塘江大

潮,如刘禹锡写了《浪淘沙》,请读读这首诗,从课文找出

与诗内容相关的句子。

4.比后记〜

师:让我们再次好好地描绘这潮来时的景象吧!(播课件音

维师引读,生跟背)

5.记中练

师:作者准确的用词,生动的描绘,把大潮的气势描绘

得淋漓尽致。能象作者那样,说说雷电时的景象吗?先在小组

里讨论讨论。(出示图片)

(四)欣赏潮退时的余波淼淼

1.齐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出示要求)

潮去时是什么样子的?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一句讲了什么?

2.想看看退潮后的钱塘江吗?(出示图片)

三、拓展延伸(出示要求)

1.你还知道哪些“天下奇观”?

2.请选择一处你最喜欢的自然景观图片,配上解说词。

3.当当小导游,向同学和家人介绍介绍。

第一课时

观潮

板书设计八月十八——最佳的观潮日

盐官镇——最好的地方

观潮人——最多

响声——最大

浪潮——最壮观

人的情绪——最高涨

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

第二课时

观潮

「潮来前

天下奇观一潮来时声音形态

L潮退后

课后反思

教学课题《2.走月亮》教学设计

1.品词析句,感悟走月亮的景美和情美。

教学目标2.积累语句,背诵课文,体味小韵文的韵味。

3.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习惯。

4.培养孩子运用语言表达生活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品词析句,感悟走月亮的景美和情美。

难点:培养孩子运用语言表达生活的能力。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课件

生: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播放音乐、创设情境。

1.播放班德瑞的《月光》

师:听完后,你有什么感觉?(生各抒己见)

预设:宁静舒缓、唯美轻柔,从中听到了一种想念..…

2.师:这首曲子将我们带入到了月光如水、静谧祥和的夜

晚。今天我们恰好要学习一篇有关月夜的文章一《走月亮》。

(用多媒体出示课题)现在我们就来穿越时光隧道走进那个

美好的夜晚!(师板书课题)。

3.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走月亮”是什么意思?(相机出

示课件)

(走月亮是我国南方特有的风俗。也指中秋时吴地的一种

风俗。吴地有走月亮、走三桥之俗。就是在月光下出游,走

过至少三座桥。)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喜欢在月光下散步吗?你们喜欢,老师也挺喜欢,请打开课

本,带上我们的耳朵、眼睛、鼻子和心,到书本中去走月亮

吧。(出示自读提示)

(1)分段朗读课文,相机正音、板书在黑板一侧,帮助学生

加深印象。

师可相机出示预设的课件进行补充:

鹅卵石(lufln):相机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出示田字格中的两字)顺势指导两个字的写法:

“鹅”左右结构,左右相等。

“卵”字的书写笔顺要注意。师可落写在准备好的田字格板

贴上,学生一起书空加深印象。

生在练习本上练写一遍。

运载(zai)(相机强调这是多音字,装载之意,以区别“zai

zai的意思主要是:①年,一年半载。②刊登,连载小说

泼剌(la):区别形近字“刺”

镀亮(du):区别于形近字“渡”。

闪烁(shfinshud):注意都是翘舌音。

齐声朗读板书的词语,加深印象。

(2)依次出示配图的词语,开小火车读,借助图片理解词

义。

(3)集中出示生字词,男女生读,齐读。

(4)出示“看拼音写词语”,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巩

固对要求默写的生字的掌握。

同时提醒学生不仅注意书写的正确,还应注意生字结构

的匀称和美观。

2.接下来,请再带着以下要求,快速浏览课文,

出示思考要求:

①“我”和阿妈走过了哪些地方?并用“△A”标记出来。

②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一个句子,用“-------”标记下

来。出现了几次?

③在你读课文时,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请同学们来汇

报。

3.先行让学生汇报他们不太理解的地方,做加办在黑阪一网

预设:

▲“洱海”是个海吗?它在哪?

▲文中的小姑娘和阿妈是哪个少数民族?

▲月亮为什么有时圆,有时是月牙呢?

▲课文中为什么多次写,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针对这些问题,有的是知识性的,可以由学生互答或老

师告知。如果有的问题与课文内容关系不大,可以放一放,

以后再解决。有的是关于理解课文的重要问题,要在学习课

文的过程中解决。)

明确:

▲关于洱海

可由学生根据预习内容进行回答(生:洱海,它是一个形状

像耳朵的淡水湖。在云南省大理市内,西面有点苍山,东面

有玉案山,气候温和湿润,是一个景色迷人的风景区。)

如无学生回答,师可出示预设的课件

师:通过查资料我们解决了第一个问题。

简介白族

师相机出示资料介绍白族

▲诸如此类与课文不大可稍后解决。

▲这是一个重要问题。随文解决。

4.理清文章大致顺序。(出示问题)

(1)那么文中写了几次“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呢?“,对,是

四次。

(2)每一次我和阿妈是在哪走月亮?(出示答案)

第一次,是在小路上走月亮。

第二次,是在小溪边。

第三次,是在村道上。

第四次,只是静静地走着。走过了许多地方。

(3)“我和阿妈走月亮”在课文反复出现,共出现了4次,把

“我”和阿妈到过的地方巧妙地串联起来,使文章自然地分成

了四个部分。请大家用“〃”给课文分段

相机板书;

(1-3)走在小路上。

(4-5)走在小溪边。

(6-7)走在村道上。

(8-9)静静地走过许多地方。

5.小结:“啊,我和阿妈走月亮”这句话将我和阿妈走过的这

些地方很自然串连在一起,使这篇文章结构清晰、自然。那

么,我每到一个地方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又有怎样的

感受呢?下节课我们再继续探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看到小作者和他的阿妈在月光下散步,月

光很美,连生字词都在月光里捉迷藏呢,咱们和这些生字词

打打招呼吧。(出示词语)

2、还记得她俩走过了哪些地方吗?

板书:小路——小溪——村道上——许多地方

3、这节课我们跟着作者和他的阿妈在洒满月光的路上走

一走月亮吧。

师:下面老师先来读一遍课文,你们闭上眼睛静静听,

边听边想:你听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带给你什么感受?(师

配乐朗读)

一生畅所欲言谈听后感受。

二、细读品味,理解感悟。

师:好,下面带着你的感受自己小声的读一遍课文,边读边

想,你最喜欢文章哪个地方?为什么?可以用笔画出来多读

几遍,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可根据学生发言,相机出示相关文段,对于重点文段,

即算学生未讲到,应巧妙地自行引出来。

预设:

(一)学生讲到第二自然段

相机出示:“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

照亮了・••・•・照亮了.••••.”

1、师:为什么喜欢这?带给你什么感觉?(觉得在月光中,

“我”的家乡格外幽静与美丽。)

2、师:在生活中还有什么也能照亮其他事物?(手电筒、太

阳、灯塔)

师:那月光和这些光有什么区别?(更柔和,更浪漫)

师:好的,孩子,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指名该生读)

3、师:太柔和了,这月光一下把作者带回了故乡,月光照亮

了远处高高的点苍山,近了,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更近了,

也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4、师:大家注意观察这是一个什么句式?(排比)

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选取了明月、点苍山、大青

树、乡间的路等自然景物,生动形象的描绘出了一副山村月

夜图。

5、同学们,你们说这月光还会照亮哪些地方呢?

预设:有可能照亮荷塘;有可能照亮小溪;有可能照亮草

地……

出示仿写,指名完成。

6、师:在月光照亮下的作者家乡变得(板书:更美丽,更宁

静)月亮圆圆的发出柔和的光,把一切事物照得特别美丽,

这么祥和的山村月夜应该怎样读呢?(温柔点,小声点)

7、师出示句子:谁试着读一读。(指名读句)

8、师:真美,这么美的景色,咱们一起读一读!

9、师:好,还有哪些景色你觉得很美,你很喜欢?

(二)生找到第四自然段:

1、品读“流着”

师:这一段里你觉得哪些景色你最喜欢?

生:我喜欢“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

光。・・・・・•都抱着一个月亮!

师:嗯,真是,这香味怎么还会流呢?(可能花瓣落到了水

里,水就有香味了,因为溪水在流,所以香味也就随着溪水

在流动。)(板书:流香流光)

2、品析“抱”,体味景中带情,情寄予景的写作手法。

师:太美了,这条细细的小溪里有花香,有月光,还有

什么?(有水塘、还有月亮。)

师:每个小水塘里都“抱”着一个月亮(圈出“抱”字,

并板书:水塘抱月),为什么说“抱”呢(是因为许多鹅卵石

中间,有一些水,是个圆圆的小水塘,水面上映着月亮倒影,

就像环抱着月亮一样。)

师:这是什么修辞方法?对,拟人。用了拟人的修辞手

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鹅卵石间的无数个可爱的小水塘倒映着

圆圆的月亮,月亮随着微波轻轻摇晃的情景。

无数的小水塘,像妈妈一样紧紧地抱着无数的小月亮,

多温馨,多可爱。一起读读这些句子吧。

3.此时此刻,文中的“我”是想到了什么?(想起白天在这里玩

耍的情景)

师:作者看到小水塘和月亮也马上想到了他的妈妈,想

到了他和妈妈白天(板书:洗衣做船)谁喜欢这,给我们读

读(出示句子),带给你什么感觉?(很美,很快乐)

4.师:孩子们,看来和妈妈在一起总是那么快乐,你有和妈妈

在一起特别快乐的事吗?(结合生活经验感悟)

5.小结:是呀!其实,只要我们和阿妈在一起,不管做什么游

戏,都会感到快乐!都会感到幸福!

6.指导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悟文本。

师:这篇课文是作者长大以后回忆他的妈妈时写的,当时

他已经十几年没有回过家乡,十几年没有见过他的妈妈,孩

子们,如果让你一年不回家,见不到妈妈,你什么感觉?脑

子里天天都在(想妈妈)。那对于十多年没有回过家没有见

过妈妈的作者来说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他心里在想什么呢?

那你们再读一读这四段。你看看作者写到这,心里还充满了

对家乡,对妈妈的(思念、怀念)

(出示第四段)谁来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

师:读得真好,这小溪边,小水塘里,花瓣,小船、其实

都运载了妈妈对我的(爱),也运载了我对妈妈的(思念)。

7.虽为散文,却带有韵脚,指导学生读出韵文的味道,便于背

诵。

师:同学们,刚刚你们读的时候,我在这一段里还发现一

个小秘密,你们看这些字(圈出几个句尾的字)。你发现了

什么?(都带韵母ang)

师:每句话末尾的字读起来感觉像读一首诗歌,朗朗上口,

很押韵,不仅写的很美,还很好记。我们一起再读一遍,把

它记在心里。

8.1师指着板书)可以根据这一段的写作条理,尝试背一背

吗?

生尝试自由背诵,待会儿指名背诵。

此时背不下来可课后继续。

(三)生找到第六自然段

L我和阿妈沿着小溪走啊走,来到村道上,我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又闻到了什么?(出示问题)

听到:秋虫唱歌,夜鸟拍打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沟水汩汩。

看到:沉甸甸的稻穗,像银毯的稻田。

闻到:果子的甜香。

2.小练笔:

用心倾听、观察、感受,可以享受这样一个美丽的月夜!

那你还记得月下的某个情景吗?能否也调动你的五官,为我

们描给一个让人难忘的月夜呢?现在动笔写一写吧。无需太

长,写一个段落即可。

生练写。师可巡视指导。

选取几个同学的读一读,生生点评,师生点评。

3.这鱼儿的欢跃,果子的甜香,沉甸甸的稻穗,都向我们在

报告着一个令人振奋的喜讯——丰收,这是多么令人激动啊,

我们读时应该读出什么语气呢?

对,读出丰收的高兴、喜悦(板书:丰收的喜悦),让

我们随着音乐来读读这部分。(配乐朗读第六段)

(四)学生讲到第八自然段

1.当走过了村道,走过了溪边,走过了小路,接着又一

一生接读(相机出示: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

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

2.还会走过哪呢?你能模仿这个句式说说么?

预设:走过月色浓浓的小树林,走过小山坡。走过凉风

习习的小河边,走过石拱桥。……

3.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

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

师:月亮带着星星走就像——生:阿妈和我走月亮

3.我和阿妈静静地走着,拉妈妈温暖的手,闻着妈妈身上的

气息,此时此刻我有什么感觉呢?啊,多么温馨甜蜜,多么

富有靖描画意啊。我们来读一读(配乐朗读第八、九自然段)

5.小结:是呀,我和阿妈走在这样柔和的月光下,伴着虫

鸣、鸟飞以及果园那边飘来的果香,边走边聊,多么甜美、

多么幸福呀!即使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只是静静地走,

温情也始终互相感染着,多美的意境呀!

6.课文为什么反复出现我和阿妈走月亮?

(因为我和妈妈每到一个地方,感觉那里的景色太美了,

感觉很愉快,所以反复的说“啊,我和阿妈走月亮”,这句

话表达了我和阿妈很幸福与快乐。课文反反复出现我和阿妈

走月亮,充分表达了我和阿妈在月光下散步时的幸福和喜悦之

情.反复句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充沛,文章更有感染力了。

三、整体回顾

《走月亮》这篇文章用优美的文字,领我们走过了小路、

溪边、村道、走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欣赏了一幅幅诗情画

意般的美景,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温馨、快

乐、甜美、幸福。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全文,用心

和阿妈一■起走月凫!…

四、拓展

师:这篇文章读起来字字皆美,这么美的一篇文章还被

入选了“全球经典美文之一”,有记者采访吴然,问他是否还

记得当初怎么写出这篇文章的呢?

吴然说,把小时候与妈妈一起月下散步的情景一口气写

在了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

师:看来我们不光要留心生活,热爱生活,还要养成好

的写作习惯。

2.走月亮

第一课时

板书设计(1-3)走在小路上。

(4-5)走在小溪边。

(6-7)走在村道上。

(8-9)静静地走过许多地方。

第二课时

小路更美丽,更宁静

溪边流香流光水塘抱月洗衣做船

村道上丰收的喜悦

许多地方温馨甜蜜诗情画意

课后反思

教学课题《3.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

1.认识“巢、苇、罗”等6个生字。

教学目标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

美好的愿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重点难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

和美好的愿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课件

生: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由"诗”导入:

1.(版/“特”字).同学们,喜欢读诗吗?

2.谁来给咱们背诵一下古诗?指名几生依次背。

3.过渡:古诗语言简练、合仄押韵,读来朗朗上口。

今天呀,咱们要来学习两首现代诗歌,感受诗歌的另一种魅

力!

4.补充课题,齐读课题。

二、掀开现代诗的面纱

1.师:什么是现代诗呢?你们猜!

预设学生的回答:

①区别于古代诗歌,写于现代的诗。(是的,写于现当

代的诗歌)

②语言更直白易懂的诗歌(这是你的感受)

③不拘泥于格式和韵律、表达更自由的诗。(这是你的

理解)

2.师:那到底现代诗是不是像你们猜测的这样呢?让咱

们来看一看。(出示课件)

喜爱读现代诗吗?让我们走进课文,来欣赏两首特别有

趣的现代诗吧。

三、感受现代诗的魅力

1.师:看,这是刘大白的一首儿童诗《秋晚的江上》,同学们

一起读读这首诗,看看它能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出示诗歌)

检查朗读情况:指名读,相机正音。(出示生字)齐读

交流: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板书:表达感受)

预设回答及评语:

生1:写得很美!(评:看来这首诗深深地吸引了你!)

生2:我觉得很有趣,芦苇都被妆成红色了。(评:很美的一

幅画面展现在你的眼前了!/你很善于抓住细节呢!)

生3:我觉得语言很生动。(评:你的感受很细腻)

2.师:看来你们都觉得这首诗写得很美!那同学们再细细读读

这首诗,品一品作者是如何表达出这种美的呢?

预设:

①.写芦苇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妆”“红颜”把芦苇人格

师:这样写,有何好处?(给诗文平添一丝情趣、一丝

生气。)

②用字非常形象,比如''驮"字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

方面,鸟儿翻飞,飞进夕阳的红色背景里。远远看去,就好

像太阳落在鸟背上一样。。

③“鸟翻双翅,抖落斜阳”还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出江

面斜阳余晖洒满江面、一片红色的美丽景象。鸟儿翻飞,渐

渐飞离出太阳的背景。远远看着,就仿佛太阳从鸟儿的背上

滑落下来。

师:对!作者就是运用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秋天

傍晚时分江面上的美!把秋天写活了!刚才同学们品的都是这

首诗的语言(板龙••晶妹静身

3.那作者通过这首诗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感情呢?(灰声.•雄会倩

感)

预设:

生1: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

生2:对秋天的向往

师:对!秋晚如此绚丽、确实值得赞美一番。体会得不错!

还有其他的体会吗?(师可结合背景,相机点拨)

师:此诗写于1923年,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是怎样的社会?

(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人民无自由、幸福可言。)

师: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人们的心情多是压抑愁苦的。

而看到一幅如此美的江晚图,作者不免----

生答:忘情山水,高兴之感瞬间流露出来。

4.作者通过这么美的语言,这样的情感,会让我们看到怎样的画

面呢?来!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美丽的秋

天!(师配乐范读)

师:睁开眼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预设:

生1:倦鸟归巢,在斜阳余晖的照耀中,仿佛披上了一层红色

的轻纱。(你的语言就像诗一样美!)

生2::秋天的傍晚真像是一幅画了,那夕阳淡淡地映照着湖面,

泛出隐隐的红光,带着慵懒的气息。(多么悠然自得的秋天呀!)

生3:鸟儿成群飞过,只有芦苇还在轻轻摇晃。(余音袅袅,

很有意境)

师小结:看!只要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就能看到一幅幅鲜活

生动的画面!(板书:想象画面)

5.师:那我们能通过朗读表达出这种美吗?自己先练一练(练

读)

师:谁来试一试?(评: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已经走进了秋

天!)

师:谁再来试一试?(评:我喜欢你读的最后一句,很有意境!)

师:还有谁想读?(评:此处可以来点掌声)

师:让我们一起用自己的朗读再现这迷人的秋天吧!(齐读全

诗)

6.师小结:经过我们刚才这么一读呀,发现这首现代诗它不

仅语言非常美,还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幅优美的画面,同时

也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让我们感受到了现代诗独特的魅力。

四、继续漫步现代诗的乐园

师:湖上的夜色那么美,就让我们再走进美丽的大草原,去

认识一只淘气的花牛吧。

1.出示自读要求:

大声朗读《花牛歌》,看看从中你能想到哪些画面,再

品品诗歌的语言妙在何处,从中感受到什么?

2.指名分节朗读,相机正音。

出示字词,齐读。

出示图片帮助理解“剪秋萝”:剪秋罗是一种美丽的开花

植物,因为花瓣的形状杂乱尖锐,似乎是被人用剪刀随意裁剪

过似的,又因为开放在秋天,因此得名剪秋罗。

3.交流反馈:

(1)你在诗中看到了哪些画面呢?

明确:花牛在草地里坐,在草地里休息,在草地里走来走去,

在草地里睡大觉。(相机在课件上圈出动词)

(2)你觉得这是一头怎样的大花牛?从哪里看出来的?

预设(相机出示图片):

①花牛走来走去,快活自在得很,尾巴甩得老高老高。(评:

一个“甩”字让你捕捉到了它的逍遥自在)

②花牛很调皮捣蛋,体积那么庞大,却一屁股坐在草地上,

把剪秋萝压得扁扁的。(一个“压扁”让我们见识了它惊人

的破坏力!)

③花牛很贪睡,从白天睡到了太阳落山。(一个“偷渡”

让我们看到了太阳不知不觉地落山了,也让我们见识了花牛

贪睡的功力)

④花牛很惬意舒适,天上白云朵朵,仿佛成了软软的棉被,

让它舒服得只想躺在草地上休息。(从“霸占”这个词我们

看出,天空中白云飘浮,此时白日正盛。)

4.你们读出了作者的心情吗?(生各抒己见)

这首简短的小诗,我们要边读边想象,才能入情入境,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

热爱。

学生练读,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5.领悟写法:

(1)说说这首诗在形式及写法上有哪些特点或值得我们借

鉴的地方?

(2)生谈自己的发现。

(3)师小结:

A.每节第一行均以文字相近的诗句起首一一“花牛在草

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

草地里做梦”,用简单明朗、轻快活泼、一咏三叹的诗句形

式,读起来朗朗上口。(板书:结构一致)

B.用词讲究,动词用得很准确,“压”“霸占”“甩”

“偷渡”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的使用,既准确又形象。我们要

学会用词,同一个意思可用不同的词来表达,这样就不显得

单调和重复。

五、推荐阅读(出示课件)

师:其实,在诗的乐园里还有许许多多优美的儿童诗值得

我们细细欣赏.老师向大家推荐几本书,这个是《中外儿童诗精

选》这个是《感动小学生的100首儿童诗》希望同学们能用

这节课学到的读儿童诗的方法用心读读它们!

最后,让我们在朗读中结束今天的学习一一

3.现代诗二首

板书设计表达感受

品味语言

体会情感

想象画面

结构一致

课后反思

教学课题《4.繁星》教学设计

1.学习、掌握生字生词,扩大识字量,丰富词汇;

教学目标2.学习作者观察繁星的方法,理解作者观察繁星的生活情景和感受;

3.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反映生活的能力;

4.品味语言,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重点难点重点:学习作者观察繁星的方法,理解作者观察繁星的生活情景和感受。

难点:培养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观察的能力。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课件

生: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介绍作者

1、最近,我们去了钱塘江观潮,跟着一对母女去云南走

月亮,还漫步江边赏秋晚的夕阳,甚至去了草原看可爱的花

牛。而今天,咱们要登船去海上观星。

2.(出示星光图)看,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

闪烁着光芒。同学们,你爱看天上的繁星吗?曾经有人讲过,每

个人都有一颗守护自己的星星,当我们快乐、悲伤时,都会在夜

晚的星空中寻找那颗守护我们的星星,每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

色彩的星星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产生了怎样的遐想呢?

3.而著名作家巴金也是一个特别喜欢看天上繁星的人。今

天我们就要跟随巴金先生去海上观星,看看他眼中的星空是

什么样儿。

4.出发前,咱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位爱看星的文学泰斗吧。

(出示课件)

巴金,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成都。现代著名小说

家、散文家,德高望重的文学泰斗,杰出的语言大师。原名李

尧棠,字芾(fGi)甘。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

《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2005

年10月17日离开了我们,享年101岁。

5.背景简介:(出示课件)

深受“五卅”运动的影响,23岁的巴金于1927年1月15日

乘法国轮船“昂热号”离开上海到法国去。此行的目的是为了

“向西方找真理”。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一一(板书:3.繁星)

就是巴金在去法国的途中写的《海上杂记》的一篇节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课文,出示自学要求: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

遍。

(2)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几件事?

2、交流:

(1)指名学生读生字、生词。

半明半昧(m©i)摇摇欲坠(zhui)

眨(zha)眼纳(n衿凉

模(m6)糊静寂(ji)怀里(hu6i)

(2)解释下列词语。

半明半昧:忽亮忽暗,朦朦胧胧。昧:昏暗。

纳凉:乘凉。

密密麻麻:又多又密(多指小的东西)。

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

模糊:不分明;不清楚。

(3)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时间)。具体是什么时间?

相机板书:从前家乡

三年前南京

如今海上

(4)谁能根据板书来概括一下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预设:本文主要写的是巴金先生在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

情景和由此产生的种种感受。

三、品读观星感受

1.请同学们根据作者三次看星星的时间、地点、情景和感受

完成表格。(出示表格,学生研读课文并填空)

时间地点感受

第一次从前七八家乡庭院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

月的夜晚夜晚,我在庭院里纳凉

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

密密麻麻的星星。

第二次三年前南京菜园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

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

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

第三次如今海上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

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

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

它们在对我小声说话。

这时候我忘记了一■切。

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

着,我沉睡着。我觉得

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

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2.交流反馈:

(1)第一次:出示“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我在

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这

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这里表达了作者望星天所产生的甜蜜、温馨之感和依恋

之情。(板书:甜蜜、温馨、依恋)

(2)第二次:出示“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

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这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这几句表达了作者与星星亲密的伙伴之情,也表现了作

者对光明的向往和追求。〈板书:亲密向往光明伙伴之

情)

(3)第三次:出示“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

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对我小声说话。这时

候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

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这又表达

了作者什么情感?

这里写出了无比惬意、信赖,与星星的知心之情(板书:

惬意信赖知心之情)。

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作者的童心、童趣以及对大自然的

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本文通过观察繁星表达了什么感受?

课文反映“我”在家乡、在南京、在海上观看繁星的生活

情景和观看繁星时的甜蜜、温馨、亲密的感受,反映作者对

繁星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4.作者详写了哪一次观星?

学生通过文字的描述可以明确得出答案:第三次,在海上。

5.作者详写的是第三次看繁星,那前两次的作用是什么?

前两次描写起铺垫作用,通过与前两次的对比,更能表

达作者现在的感情。

四、质疑赏析

L作者在观察星空时,常常会有不同的感受,而这种感受

正是作者对生活的追忆和反映,作者是通过什么方式表达这

些感受的?

老师可适当提示:

观察星空、描写星星,写的是眼前景,是实景。

而作者依凭眼前之景想到与生活中相关的人和事,这就

是想象和联想,是虚写。

我们写观察日记时常常需要这种虚实结合的方法。

书:虚实结合)

总结要点:

⑴课文按时间顺序反映生活,反映“我”在不同时间不同

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⑵虚实结合,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来反映生活。不同

时间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是实写,而观察繁星的感受就是联

想和想象。

如课文第三段共八句,前三句反映的是观察繁星时的情

景。从第四句开始,反映的是“我”观察繁星时的种种奇妙感

受:星空越来越低,星星越来越近,它们正对“我”友好的眨

眼,同“我”小声说话。于是,“我”回到了童年,成为一个孩子,

睡在母亲的怀里,微笑着,沉睡着……从中感悟作者对大自

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本文有许多精妙的语言,学生认真读书,并找出自己认

为写得精妙的语言,加以品赏。

老师引导:品味语言就是品味语言怎样巧妙反映生活。

作者在文中大量运用了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通过这些

优美的句子,很好地反映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

受。能结合句子说说感受吗?(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预

设的几句)

⑴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

的周围飞舞。

要点:运用比喻把船在动,星星也在动的美丽情景巧妙

地反映出来。(板书:比喻)

⑵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

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要点:运用拟人把“我”在船上观察繁星的感受巧妙地反

映出来。这是“我”真实的感受,由于长时间的观看繁星,自

然和星星融为一体,亲密无间,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无比

信赖和惬意。(板书:拟人)

⑶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要点:运用排比反映海上之夜的柔美、静寂和奇妙。星

星像萤火虫一样飞舞,当然柔和静寂了。“我”沉醉其中,以

致感觉星星在小声说话,当然是梦幻的。(板书:排比)

3.作者把星星、星空写得仿佛有生命似的,把这样的句

子画出来,大声朗读,再想想为什么在作者心目中星星、星

空会变得像有生命似的?

作者热爱星空,热爱大自然、在他的心目中,繁星是母

亲,是朋友,繁星象征着光明,在星空下,他感觉温馨、亲

切、甜蜜、惬意、所以星星、星空会变得像有生命似的。

五、拓展延伸

1、拓展:(出示课件)

同学们望星空能产生诸多的联想和想像,那么看自然界

其他事物你有怎样的感受呢?现在我们以“看大海(月亮、太阳、

蓝天……)”为题,看谁写得快,写得精彩。(要求:学习巴金描写

事物的方法。)

2作业

积累关于描写星星的词语。

4.繁星

板书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