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中学2025届高考全国统考预测密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中学2025届高考全国统考预测密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中学2025届高考全国统考预测密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中学2025届高考全国统考预测密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中学2025届高考全国统考预测密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中学2025届高考全国统考预测密卷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2世纪,富庶的南方省份福建主要进口稻米,而在当地专门种植荔枝、柑橘和甘蔗,在北方市场上高价出售。以至于政府要求福建人种植稻米以减少对进口稻米的依赖,尽管此举收效甚微。材料反映了()A.区域间长途贩运较发达 B.市场为导向的农业发展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趋势 D.粮食供给危机日益显现2.西周青铜器“卫盉”铭文记载了裘卫家族第三代随葬物品享用‘五鼎八簋’,这种规格违背了A.禅让制 B.内外服制 C.礼制 D.内外朝制3.明清时期通俗小说的读者有两类:直接读者和间接读者。下图描述了这两类读者与通俗小说传播方式的关系。从该图中可以得出()A.间接阅读是小说传播的主要方式 B.社会上层阅读小说侧重于版籍传播C.通俗小说为明清时期的主流文学 D.明清通俗小说传播途径呈现多样化4.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说:“德者何?谓著书者之心术也。……盖欲为良史者,当慎辨于天人之际,尽其天而不益以人也。尽其天而不益以人,虽未能至,苟允知之,亦足以称著书者之心术矣”。这反映了章学诚主张的史学家之“德”应A.尊重史实,客观求是B.追求成为“良史者”C.立足建立天人间联系D.描述历史事件的全貌5.下表是以棉纺织业为先导的工业革命时期各主要国家棉纺锭总量(单位:千枚)。表中现象表明1834年1852年1861年1867年英国10000180003100034000美国14005500115008000法国2500450055006800德国62690022352000瑞士58090013501000A.英国在世界经济中占绝对优势B.英国棉纺工业呈持续发展状态C.各国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业D.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6.这部宪法是在一片冷漠中通过的,议员们既无热情,又无掌声。在温和的君主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是“较小的坏事”;而在温和共和派眼里,这是一个与其设想的宪政计划想去甚远的“妥协的共和国”,它还需要大力改造。下列表述属于这部宪法且论述正确的是A.把五个黑人折合为三个人来计算,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B.规定议会采用两院制,众议院有权否定参议院通过的法律C.规定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两部分组成D.总统有权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涉等7.明初结束了实行了1600多年的宰相制度。此后,六部的运行方式是A.直接对皇帝负责B.听命于殿阁大学士C.隶属于军机大臣D.六部长官拥有相权8.为了增强说服力,雅典公民在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上演说的时候,常常借鉴和模仿戏剧表演中的肢体动作和情感手段,将听众引向“愤怒”、“嫉妒”和“怜悯”。据此推论,这一独特的演说方式A.彰显了城邦民主特色 B.丰富了公民文化生活C.增加了城邦决策风险 D.塑造了公民理性精神9.下表为1950一1952年江西省国家粮食采购量占产量及上市量比重(单位:万公斤)A.“一五”计划得到了有效推进 B.政府对粮食市场的影响力加强C.城乡体化逐步实现 D.合作化运动逢勃开展10.罗斯福新政首先从整顿银行着手,考虑的不仅是因为危机由此发端,更重视银行作为经济“神经中枢”的作用。可见,“首先从整顿银行着手”的用意在于A.紧缩银根,平抑市场B.调整机构,打击投机C.稳定金融,增强信心D.创新制度,活跃经济11.“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但历史上满朝贵族纷纷改姓,该历史时期是A.秦朝 B.北魏 C.唐朝 D.元朝12.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一再提醒光绪帝对国会、议院等不可操之过急。至1901年,流亡海外的康有为屡批清政府新政未抓住“行立宪法、开设议院”的“本原”,并不断呼吁立宪。促使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B.维新思想成为主流思想C.清王朝的统治危机加深 D.清末新政重心开始转移13.罗斯福曾打比喻说:“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他不会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A.新政遭到资产阶级的激烈反对B.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C.新政牺牲了资产阶级的部分利益D.新政加剧了美国社会的矛盾14.法国大革命期间,被认为是“法兰西民族的化身”的国民议会既有权制定国家法律,也有权制定政府法规。国王手下的大臣必须对议会负责,国王没有解散议会的权力,司法机构不能对议会的立法提出异议。这表明当时法国A.建立起民主共和体制B.践行孟德斯鸠主张C.出现议会专制的倾向D.民族国家最终形成15.下表是关于印度铁路的简况.这主要反映出A.铁路线的差异源于需求的多样化 B.殖民统治成就印度工业化C.英国的殖民需求影响印度的发展 D.英印生产力水平差距较大16.《通考》载:“太祖受命,以宰相专主文事,参知政事佐之,枢密使专主武事,副使佐之。”文中的“太祖”是指A.汉太祖刘邦 B.宋太祖赵匡胤 C.元太祖铁木真 D.明太祖朱元璋17.苏格拉底认为选举是一项技能,不是随意的直觉,就像其他任何技能一样,需要人们系统地学习,让没有学习过的人去选举,就像让他们在暴风雨中操纵航向萨摩斯岛的三层划桨战船一样不负责任。材料反映了苏格拉底A.否定公民大会的作用 B.意识到雅典民主的局限性C.支持实行代议制民主 D.反对精英政治和贵族政治18.20世纪中期美国总统在一次讲话中提到:“……将极权主义政权强加给自由国家人民,都破坏了国际和平的基础,从而也破坏了美国的安全”“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这段讲话体现了美国A.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B.控制西欧的经济策略C.“制约与平衡”的外交理念 D.维护国际和平与正义的决心19.1830年,法国作家司汤达的长篇小说《红与黑》问世,真实地再现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法国社会的状况,标志着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诞生。小说中的“红”代表了A.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时代 B.贵族复辟势力及教会组织C.欧洲蓬勃兴起的工人运动 D.新兴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20.1870—1905年,德国大学(综合大学和工程技术类大学)概况表对如表解读正确的是A.德国高等教育体系不断发展完善B.科研已成为德国大学教育的工作重心C.大学教育推动科技进步作用凸显D.德国率先开始并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21.北宋名臣李沆曾当着使者的面把真宗皇帝的手诏烧掉,并让使者回话“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另一名臣韩琦曾对神宗皇帝说:“先帝,臣所立;陛下,先帝儿子,做得好,臣便面阔;做得不好,臣亦负惭愧。”上述现象说明宋代A.君主权力受到了威胁 B.士大夫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C.士大夫参与政治决策 D.重文轻武的国策被严格执行22.1951年4月,西欧六国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其作用是①加强了成员国的经济和政治联系②推动了法国和联邦德国的和解③奠定了欧洲进一步联合的基础④防范了军国主义的复活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3.“春秋决狱”是指西汉在审理案件时不适用已有的法律条文,而是用儒家经义(即儒家所宣扬的伦理通德),特别是孔子修订的《春秋》一书中的“微言大义”,附会汉朝法律,作为审判的依据,据此可知A.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相统一 B.司法判决遭到了严重的破坏C.伦理纲常成为立法基本原则 D.基本上维护了法律的权威性24.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防止资产阶级腐蚀,反对突出个人的六条措施:不给党的领导祝寿;不送礼;少敬酒;少拍掌;不用党的领导者的名字作地名、街名和企业的名字;不要把中国同志和马、恩列、斯平列。这些措施的提出主要是因为A.资产阶级要夺取政权 B.中共的腐败问题突出C.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 D.当时个人崇拜很严重25.下图为《迁出欧洲的移民,1850-1940年》,对此图的解读,正确的有①美国是欧洲移民的最大流入地②移民潮加速了欧洲文明向外传播③交通方式的进步推动了欧洲向外移民④人才外流导致西欧丧失世界中心地位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26.1921年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A.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和逐步战胜资本主义B.是苏联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长期方针C.恢复了自由贸易和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D.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成熟的表现27.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指出:“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制度,在人民民主革命胜利以后,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必须强化。”据此可知,七届二中全会A.对新型政权性质作出重要论断 B.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C.开创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D.得到各政党和团体的广泛拥护28.在1958年夏天,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提出把蛋白质人工合成作为重点研究项目,在上海和北京的几次科技展览会上,党中央和上海市委希望他们加速实现该项目,在研究所内部,青年同志也要求项目提前并确定具体合成对象(1965年最终合成)。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冒进的风气助推了科技发展B.科学大跃进在全国掀起高潮C.新中国的科研力量主要是青年D.大跃进时政府加大了科研投入29.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际上出现了东南亚国家联盟、海湾国家委员会、西非经济共同体、中美洲共同市场、加勒比共同体等经济组织。这些经济组织的出现反映了A.全球治理体系日新月异 B.国际直接投资的日益增长C.经济的民族化与区域化 D.发展中国家融入世界体系30.唐宋至明清,受对外贸易的推动,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明后期更是达到空前水平。据估计,17世纪的前三十多年中,每年流入中国的白银总量约达25—26.5万公斤。导致17世纪白银大幅流入国内的原因是A.海禁政策已经废除 B.农产品商品化刺激C.世界市场已现雏形 D.重农抑商政策松弛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大陆由于连续3年遭受自然灾害以及“大跃进”和反右倾斗争的失误,加上苏联“老大哥”的背信弃义和中印边境冲突,使国民经济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蒋介石仿佛看到了“光复大陆”的星星之火。美国总统约翰逊执政后,蒋介石借助越南战争,向美国施压,要求约翰逊政府对“中华民国的未来”表示支持。但美国极力想避免与中国在越南战场上公开交战。尽管如此,蒋介石仍继续向白宫施压,1965年,他派蒋经国前往美国,提出了美蒋协同反攻大陆的计划——GT-5号计划。1966年1月,美国国务院向美国“驻台大使馆”发出电报,以书面形式拒绝了蒋介石反攻西南五省的GT-5号计划。——摘编自张治宇《蒋介石反攻大陆的GT-5号计划》(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蒋介石制定GT-5号计划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GT-5号计划的结局及其影响。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西方的自由主义绝大贡献正在这一点,只有民主的政治方才能够保障人民的基本自由,所以自由主义的政治意义是强调的拥护民主。近代代议制度是英国人的贡献,成文而可以修改的宪法是英美人的创制,无记名投票是澳洲人的发明,这就是政治的自由主义应该包含的意义。现代的自由主义,还含有“和平改革”的意思。在近代民主国家里,容忍反对党,保障少数人的权利,是和平的政治社会改革的基础,已成了当然的政治作风。反对党的对立,严格的批评监督,使人民可以有选择的机会,使国家可以用法定的和平方式来转移政权,是现代民主国家做到和平革新的大路。——摘编自胡适《自由主义》材料二五四宪法在“序言”部分写到:“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五四宪法总结建国5年来的实践经验,经过民主程序最终完成了国家建构的过程。1954年宪法的里程碑作用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制度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法治制度,是共产党执政的国家长治久安,坚持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完善,蓬勃发展的重要保证。马克思指出:“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和需要的表现,而不是单个的个人恣意横行。”新中国后来的宪法及其宪法修正案是对1954年宪法的继承和发展,在国体、政体和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及外交等各项基本制度方面是一脉相承。——整理自杨晓青《五四宪法是党探索民主法治建设规律的里程碑》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特点,并分析其积极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54年宪法制定的背景,并分析其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西方近现代“民主政治和自由主义”的关系。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德国和日本的新领导人决意修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领土和约,并有办法、有决心这样做。他们大规模重整军备的计划和惊人的侵略行径急剧地改变了势力均街。较弱的意大利不再是徒劳无益地企图向现状挑战的唯一的修正主义国家:第三帝国和日本帝国也给修正主又运动增添了力量,导致了一个全新的力量布局,由于英国、法国及其欧洲大陆盟国坚持维护现状,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努力要求改变现状,因五年计划而变得强大的苏联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一种三足鼎立的局面发展起来了。这三方力量的相互影响解释了20世纪30年代一再发生的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爆发的原因。——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二十年代欧洲形势发生的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

稻米是粮食作物,茘枝、柑橘和甘蔗等是经济作物,而茘枝等经济作物的价格要比稻米高,所以福建人选择种植经济作物,即使政府提倡种植粮食也收效甚微,这说明农业的种植受市场的影响,也就是市场为导向的农业发展,故选B;材料没有体现区域间长途贩运发达,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经济重心南移,C错误;南方虽然粮食作物种植少了,但是靠进口稻米,不能说粮食供给危机,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的特点。侧重点考查的是福建地区选择种植茘枝、柑桔而进口稻米的原因。2、C【解析】

“鼎”、“簋”的数量显示的是所处的阶层和地位,是西周礼制的体现,享用“五鼎八簋”违背的是礼制,故选C项;禅让制是古代君主权力的传承制度,内外服制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内外朝制是西汉时期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制度,都与题意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3、D【解析】

图中小说读者和传播方式均为两类,但从阅读的方式来看,有购买文本、转借文本、听书、看戏等方式,这说明时人阅读通俗小说的途径有多种,故D项正确;图示只能呈现两种阅读方式,无法反映这两种传播方式所占的比重,故A项错误;直接阅读者需要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但这些读者也并非是社会上层人士且从图示中不能直接得出,故B项错误;图文材料只涉猎明清通俗小说,没有提及其他文学类型,不具有可比性,故C项错误。4、A【解析】

材料“尽其天而不益以人,虽未能至,苟允知之”强调的是历史研究应该实事求是,尊重客观历史,而不是主观臆断,A选项符合题意;追求成为“良史者”是史学研究的目标,B选项排除;立足建立天人间联系的说法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对历史事件全貌的描述,D选项排除。5、B【解析】

从表中数据可知,英国棉纺锭总量在1834—1867年间一直呈上升状态,且均领先于其他国家,这表明英国当时棉纺工业持续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仅反映出英国棉纺工业在欧洲棉纺织业中占优势,无法反映出英国在当时世界经济中占绝对优势,故A项排除;表格信息中无法得出各国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业,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故D项排除6、D【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这一宪法是君主派和共和派妥协的结果,这符合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这一宪法规定总统有权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等,选项D正确;选项A是美国1787年宪法,排除;选项B表述错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参议院可以否决众议院的法律,排除;选项C是德意志帝国的宪法,排除。7、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历史基本知识的掌握,依据教材知识即可。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历史上丞相专权乱政的现象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故本题答案选A项。B项不是正式的官职机构;C项军机处是清朝时设立的机构;D项表述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制度·废丞相8、C【解析】

为了增强说服力,雅典公民在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上演说的时候,借鉴和模仿戏剧表演中的肢体动作和情感手段,以赢得公民的支持,这反映了直接民主的弊端,直接民主增加了城邦决策风险,故选C;A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中的演说方式容易使公民失去理性,作出感性决策,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借鉴和模仿戏剧表演中的肢体动作和情感手段”,联系所学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分析解答。9、B【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国家粮食采购量从1950年的20398.5万公斤到1952年的70146.5万公斤,采购数量翻了一番多,占上市比重由24.6%上升到85%,可见政府对粮食市场的影响力大大加强,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一五计划是1953年-1957年,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国家的粮食采购,没有提到城乡的发展,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合作化是通过各种互助合作的形式,把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农业经济改造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农业合作经济的过程,材料涉及的是政府的粮食采购,没有提到合作化运动,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该时期在农业方面开展土地革命,劳动互助合作,允许农民自主经营,兴修水利等,促进了国家粮食产量的提高,巩固了新生的政权,考生需要了解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和一五计划在时间上的区别。10、C【解析】

结合材料“考虑的不仅是因为危机由此发端,更重视银行作为经济‘神经中枢’的作用”可知整顿出发点在于稳定金融,增强信心,选项C正确;根据所学知识,罗斯福新政放弃金本位,美元贬值,实行通货膨胀,选项A排除;材料未体现出机构调整,选项B排除;根据材料可知罗斯福首先整顿银行,而未体现出创新制度,选项D错误。11、B【解析】

结合所学,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汉化政策,如改汉姓,故B符合题意;秦朝、唐朝和元朝属于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没有大规模要求少数民族改汉姓的措施,故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2、C【解析】

康有为从“不可操之过急”到不断呼吁立宪,反映出当时清朝的统治岌岌可危,需要通过改革来维护统治,故C正确;社会矛盾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是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排除A项;成为主流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新政的重心变化,排除D项。13、C【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影响的理解与分析。罗斯福把“老绅士”比喻为资本家,因为新政将他们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挽救出来,所以“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罗斯福虽挽救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但他在经济上实行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等一些措施,却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资产阶级的某些利益,因此“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故本题选C。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对资产阶级的影响【详解】14、C【解析】

依据材料中“国民议会既有权制定国家法律,也有权制定政府法规”、“国王手下的大臣必须对议会负责,国王没有解散议会的权力,司法机构不能对议会的立法提出异议”等信息可以看出法国大革命期间的议会集立法与行政于一身,权力凌驾于政府、国王和司法机构之上,带有浓厚的议会专制倾向,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中出现了“国王”,表明不是民主共和体制,结合所学可知,法国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是在1875年;B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议会专制不符合他的主张;D选项错误,虽然国民议会被认为是“法兰西民族的化身”,但并不表明民族国家最终形成。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5、C【解析】

印度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在两次工业革命期间大量兴修铁路,而且连接港口和原料产地的都是运价较低的宽轨铁路,从而方便了英国从印度掠夺原料,说明英国的殖民需求影响了印度的发展,故选C;印度铁路线的差异和英国的殖民需求有关,排除A;殖民统治成就印度工业化的说法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B;表格内容没有体现英国的生产力水平,无法比较其差距,排除D。故选C。16、B【解析】

材料“太祖受命,以宰相专主文事,参知政事佐之,参知政事佐之,枢密使专主武事”表明宰相的权力被参知政事分割,还设置了枢密使掌管军事权力。依据君主专制的加强可知,这符合宋太祖赵匡胤的措施。B正确;汉朝时期没有产生参知政事,A错误;元太祖晚于宋太祖,不符合题意,C错误;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D错误。故选B。17、B【解析】

依据材料“让没有学习过的人去选举,就像让他们在暴风雨中操纵航向萨摩斯岛的三层划桨战船一样不负责任”并结合雅典的民主政治来看,苏格拉底是对雅典这种将国家交给那些缺乏真知灼见的人,实行直接民主的选举方式是不赞同的。B正确;材料只是对选举这种方式的不赞同,不代表苏格拉底否定公民大会,A错误;材料只涉及反对直接民主的选举,未体现苏格拉底支持代议制民主,C错误;材料不涉及苏格拉底对精英政治和贵族政治的态度,D错误。故选B。18、A【解析】

20世纪中期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体现了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A项正确;控制西欧的经济策略是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欧洲复兴计划,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不是“制约与平衡”的外交理念,C项错误;“维护国际和平与正义的决心”没有正确揭示杜鲁门主义的本质,D项错误。19、A【解析】

根据“再现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法国社会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小说中的“红”代表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时期,故A正确;“黑”代表贵族复辟势力及教会组织,排除B;C不符合题意,排除;1870年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法国大革命,解题的关键是“再现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法国社会的状况”。20、C【解析】

据表格内容可知,德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推动了德国数学、化学、生物等近代科技的发展,故C项符合题意;教师数量和学生数量的增加并不能说明德国高等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和科研成为德国大学教育的工作重心,排除AB;表格内容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无关,排除D。故选C。21、B【解析】

通过材料信息“李沆将皇帝的手诏烧掉”“韩琦对宋神宗的谈话”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宋朝时期官员对政治行为的态度,说明士大夫具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B正确;宋代加强了皇权,皇权并未受到威胁,排除A;题干主旨是对官僚对皇权的限制,而非士大夫参与决策,排除C;重文轻武与题无关,排除D。22、D【解析】

煤钢共同体作为区域合作组织,有效推进了成员国经济和政治的联系,①正确;煤钢共同体国家包括法国与德国,因此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和解,②正确;煤钢共同体是欧洲一体化迈出的第一步,③正确;煤钢共同体的国家有德国、意大利,通过经济的合作交流来抑制军国主义的再次复活,④正确;①②③④正确,故选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23、A【解析】

由材料“用儒家经义(即儒家所宣扬的伦理通德),附会汉朝法谭,作为审判的依据”可以得出,汉代审理案件的时候将儒家经义和法律融合,体现了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的统一,故A正确;材料只是涉及审判依据的变化,没有体现司法被破坏,故B不正确;材料只是强调儒家思想对法制的影响,没有涉及汉代立法以儒家为依据,故C不正确;由材料“西汉在审理案件时不适用已有的法律条文”可以得出D不正确。24、C【解析】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防止资产阶级腐蚀,反对突出个人的六条措施。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措施的提出主要是因为新中国即将成立、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故C正确;资产阶级要夺取政权、中共的腐败问题突出、当时个人崇拜很严重不符合史实,故ABD错误。25、D【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是最大的移民流入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大量人口外流得益于交通方式的革新,同时移民本身伴随着欧洲文明的外传,D正确;移民会导致人才外流,但人才外流不是西欧丧失世界中心地位的根源,其根源是战争导致其经济地位不断下降,且在1940年之前,欧洲依然是世界的中心,④错误,排除A、B、C。26、A【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对新经济政策的认识。分析选项,B项错在“长期”二字,斯大林掌权后就逐渐废除这一政策;C项错在恢复资本主义经济秩序;D项与史实不符,新经济政策实际上也是不成熟的。新经济政策通过在一定范围内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进而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经济,最终战胜资本主义,所以应选A。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新经济政策27、A【解析】

通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制度,……而是必须强化”可知,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对即将建立的新政权的性质作出了重要的论断,即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故选A;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时,新中国还没有建立,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成为执政党,排除B;1949年9月召开的新政协会议标志着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建立,排除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七届二中全会得到中国各政党的广泛拥护,排除D。28、A【解析】解题时需要紧扣“1958年”“加速实现该项目”“青年同志也要求项目提前并确定具体合成对象”科学领域存在大跃进的风气,再“结合1965年最终合成”说明了推动了科技的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中仅是涉及到上海、北京,无法说明在全国掀起高潮,故B项排除;材料中仅是阐释青年的要求,并不能说明其是主要的科研力量,故C项排除;材料中无“政府加大投入”的表述,故D项排除。29、C【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东南亚国家联盟、海湾国家委员会等都是同一地区和民族为经济发展组成的经济组织,具有经济民族化、区域化的发展特点,故选C;东南亚国家联盟、海湾国家委员会等都是经济区域合作组织,具有相似性,不能体现日新月异的变化,排除A;材料中的经济组织是同一区域内国家共同组织成立的,它不是国际直接投资的结果,故无法得出B项结论,排除;在这些经济组织成立之前,发展中国家早已被迫或主动地融入到世界体系,排除D。30、C【解析】

依据材料“17世纪”“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明后期更是达到空前水平”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世界各国的联系逐渐加强,而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导致中国处于入超地位。C正确;17世纪前期海禁政策未被废除,A排除;材料指的是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入超地位,与农产品商品化无关,B排除;材料指的是对外贸易,明清时期进行对外贸易的主要是政府领导的,与重农抑商无关,D排除。故选C。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原因:蒋介石败退后,一直梦想“光复大陆”,恢复其独裁统治;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大陆内忧外患、天灾人祸不断,蒋介石认为有机可乘;借GT-5号计划拉拢美国,壮大其反攻中国大陆的力量。(2)结局:被美国拒绝。影响:打击了蒋介石反攻中国大陆的气焰,有利于地区的稳定和亚太地区的和平;避免了中美两国在越南战场上的公开交战,有利于中美关系的缓和及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实现。【解析】

(1)根据材料“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大陆由于连续3年遭受自然灾害以及“大跃进”和反右倾斗争的失误,加上苏联“老大哥”的背信弃义和中印边境冲突,使国民经济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可以得出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这些种种困难,蒋介石认为有可乘之机;根据材料“蒋介石仿佛看到了“光复大陆”的星星之火”,在蒋介石败退后,一直都梦想着“光复大陆”,恢复统治;根据材料“蒋介石借助越南战争,向美国施压,要求约翰逊政府对“中华民国的未来”表示支持”可知蒋介石想要拉拢美国来对抗中国。(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以书面形式拒绝了蒋介石反攻西南五省的GT-5号计划。”可知,美国拒绝了蒋介石的请求。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可知,美国拒绝了蒋介石的请求,既避免了发动战争又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和推动了中美关系正常化。32、(1)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