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成考(专升本)之教育理论(专升本)考试仿真模拟题(附答案)x - 成考复习资料与方法_第1页
2024年全国成考(专升本)之教育理论(专升本)考试仿真模拟题(附答案)x - 成考复习资料与方法_第2页
2024年全国成考(专升本)之教育理论(专升本)考试仿真模拟题(附答案)x - 成考复习资料与方法_第3页
2024年全国成考(专升本)之教育理论(专升本)考试仿真模拟题(附答案)x - 成考复习资料与方法_第4页
2024年全国成考(专升本)之教育理论(专升本)考试仿真模拟题(附答案)x - 成考复习资料与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编号:_________________地区:_________________省市: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编号:_________________地区:_________________省市: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全国成考(专升本)考试重点试题精编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参考答案和详细解析均在试卷末尾)一、选择题

1、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称之为()A.激情B.心境C.应激D.热情

2、下列不属于知觉的基本属性的是()A.知觉的选择性B.知觉的规律性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恒常性

3、技能水平随联系而提高的一般趋势是()A.随练习次数而提高B.随练习次数而降低C.初期进步快,以后渐慢D.初期进步慢,以后渐快

4、在对学校隐性课程的分类中,一般把教师无意识的言行对学生所产生影响而构成的课程称为()A.物质性隐性课程B.制度性隐性课程C.心理性隐性课程D.活动性隐性课程

5、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感染、熏陶的德育方法是()A.榜样示范法B.陶冶教育法C.实际锻炼法D.指导自我教育法

6、青少年社会化的主要途径是()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自我教育

7、人们对所感知的对象形成清晰的映象,而对周围其他的事物只是当作陪衬和背景,这是知觉的哪一种特性()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

8、动作技能的特点是()A.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B.观念性、内隐性、简缩性C.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D.观念性、内隐性、展开性

9、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A.心理过程B.思考过程C.学习过程D.认识过程

10、智力是下列哪种能力的综合()A.思维能力B.观察、记忆力C.特殊能力D.一般能力

11、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是()A.真实坦诚B.自然C.留有余地D.克服羞怯

12、一个叫苏珊的美国小孩,患癌症化疗后头发几乎掉光了。为了遮住秃头,出院后回到教室时,她戴上了帽子。可是,令她感到意外的是,每个同学和她一样都戴着一顶帽子……原来,老师知道苏珊将重返校园,就提前对班上的同学郑重宣布:“从下周一开始,我们要学习认识各种帽子,大家都要戴自己喜欢的帽子上学。”老师的意图是()A.统一班上同学的仪表B.组织开展对帽子的研究C.通过戴帽子了解学生审美差异D.保护学生自尊心免其受到伤害

13、提出“两条腿走路”办学方针的学制改革颁布时间是()A.1951年B.1958年C.1985年D.1993年

14、当人们认识物体时,物体所处的条件可能发生改变,但人们仍然能把它认出来,这是知觉的()A.理解性B.恒常性C.整体性D.选择性

15、班主任要做好个别教育工作。所谓个别教育是指()A.班集体中优秀生的个别教育B.班集体中后进生的转化教育C.既包括优秀生的个别教育,也包括后进生的转化教育D.全班学生的教育

16、《教学与发展》的作者是()A.凯洛夫B.赞科夫C.加里宁D.马卡连科

17、学生年龄特征包括的两方面特征是()A.认识和情感特征B.认识和个性特征C.个性和性格特征D.生理和心理特征

18、下列选项中被看作个体活动积极性的内在源泉的是()。A.理想B.信念C.兴趣D.需要

19、提出成败归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耶克斯和多德森B.马斯洛C.韦纳D.多伊奇

20、教师是通过自身的知识、智慧、才能以及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的。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A.创造性和复杂性B.连续性和广域性C.主体性和示范性D.间接性和直接性

21、人们看书时,用红笔圈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了知觉的()A.整体性B.选择性C.恒常性D.理解性

22、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是()A.机器大工业B.社会主义制度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市场经济

23、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这种现象称为()A.社会惰化B.社会促进C.社会干扰D.群体规范

24、在教育史上,存在着不同身份和地位的人享有不同的受教育机会和权利的现象。这说明学制具有()A.永恒性B.继承性C.阶级性D.相对独立性

25、明确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是()A.《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B.《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D.《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

26、智力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是原型定向、原型操作与()A.原型内化B.原型应用C.原型启发D.原型反馈

27、规定不准男女同校,轻视女子教育,体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特点的现代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28、如果一个儿童的智力年龄是10岁,实际年龄是8岁,他的智商应该是()A.110B.115C.120D.125

29、马克思主义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旧的社会分工B.生产力水平低下C.资本主义制度D.阶级剥削

30、“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这说明人格具有()A.稳定性B.功能性C.独特性D.整体性

31、智力是下列哪种能力的综合()A.思维能力B.观察、记忆力C.特殊能力D.一般能力

32、下列不属于知觉的基本特性的是()A.恒常性B.规律性C.理解性D.选择性

33、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相比更有利()A.发展学生个性B.促进温故知新C.加强“教学相长”D.坚持“循序渐进”

34、中小学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认识世界,主要以学习哪种经验为主?()A.直接经验B.间接经验C.生活经验D.生产经验

35、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A.尊师爱生、团结互助、双边互动B.师生合作、长善救失、教学相长C.尊师爱生、长善救失、双边合作D.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

36、“一题多解,演绎推理”是()A.再现思维B.求同思维C.辐合思维D.发散思维

37、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明确提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D.做好工作计划和总结

39、反映对立统一规律的德育原则是()A.知行统一的原则B.现实性与方向性原则C.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40、“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段话讲的是()A.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B.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C.直观性的教学原则D.启发性的教学原则

41、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是A.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B.课外与校外活动C.共青团与少先队活动D.生产劳动与其他社会实践

42、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为()A.气质B.性格C.意志D.情绪

43、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A.衣着整洁B.言行一致C.举止端庄D.谈吐文雅

44、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A.学科开设顺序B.教学时数C.课程设置D.学年编制

45、某人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能够产生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观念和事物。他的这种能力属于()。A.概括能力B.创造能力C.观察能力D.模仿能力

46、小学阶段设置课程的特点是()A.分科课程为主B.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C.综合课程为主D.活动和理论相结合的课程

47、人格特质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卡特尔B.班杜拉C.斯金纳D.弗洛伊德

48、教师的主要任务是()A.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B.关心学生生活C.关怀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D.搞好教学

49、《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并把其责任交给()A.社会B.地方C.学校D.家庭

50、保持时间为0.25~1.2s即消失的记忆为()A.瞬时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无意识记二、多选题

51、小学阶段设置课程的特点是()A.分科课程为主B.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C.综合课程为主D.活动和理论相结合的课程

52、某人认为自己有什么样的言行与需要,别人也一定有什么样的言行与需要。这种现象所体现的是A.刻板印象B.首因效应C.晕轮效应D.投射倾向

53、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是()A.确立了班集体的奋斗目标B.选择和培养了得力的班干部C.有无正确的集体舆论D.教育活动的多样性

54、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A.学科开设顺序B.教学时数C.课程设置D.学年编制

55、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称为()A.定势B.能力C.习惯D.技能

56、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是()A.教学指导书B.教学参考书C.教材D.教案

57、教学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A.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B.促进教师教的过程C.形成操作技能的过程D.学习直接经验的过程

58、《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洛克D.杜威

59、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主要是()A.六艺B.三科C.四学D.七艺

60、推孟第一次将智商(IQ)的概念引入智力测验,其公式表达为()A.智商=实际年龄/智力年龄×100B.智商=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C.智商=实际年龄/智力年龄+100D.智商=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61、陶行知先生倡导“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所体现的课程类型是()A.学科课程B.综合课程C.隐性课程D.活动课程

62、魏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运用学具,通过拨动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来认识时间。魏老师的教学体现了哪一教学原则?A.启发性B.直观性C.巩固性D.循序渐进

63、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方法是指()。A.教师教的方法B.学生学的方法C.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方法D.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

64、小学阶段设置课程的特点是()A.分科课程为主B.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C.综合课程为主D.活动和理论相结合的课程

65、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明确提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66、《教学与发展》的作者是()A.凯洛夫B.赞科夫C.加里宁D.马卡连科

67、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中,特别把美育提出来,将体、智、德、美四育并列的人是()A.毛泽东B.蔡元培C.周恩来D.朱自清

68、通过中考、高考以及研究生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方式属于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发展性评价

69、在智力技能形成的过程中,依据智力技能的实践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的阶段是()A.原型定向B.动作定向C.原型操作D.原型内化

70、心理学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A.实验心理学B.普通心理学C.发展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

7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叫()A.原型B.原型启发C.问题情境D.问题对象

72、我国古代教育家提出的“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教育原则,对于当今教育仍然适用,它并未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而改变。这说明教育具有A.历史性B.社会性C.个体差异性D.相对独立性

73、王老师在小学语文课上,结合课文内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给学生描绘了深秋层林尽染、色彩斑斓的山林风光。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启发性原则C.直观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

74、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学制改革在()A.1949年B.1950年C.1951年D.1952年

75、评定学生成绩的方法除百分制记分法外,还有一类是()A.文字记分法B.等级制记分法C.数字记分法D.五分制记分法

76、下列不属于家庭教育的特点的是()A.教育内容的生活化B.教育方式的情感化C.教育方法的多样化D.教育过程的程序化

77、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中体现的教育理论派别属于()A.实验教育学B.实用主义教育学C.文化教育学D.批判教育学

78、基本的情绪分类可以将情绪分为四种,下列哪一个不属于基本的情绪分类()A.快乐B.悲哀C.愤怒D.嫉妒

79、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感染、熏陶的德育方法是()A.榜样示范法B.陶冶教育法C.实际锻炼法D.指导自我教育法

80、个体对某态度对象的卷入水平属于态度的()A.深刻维度B.强度维度C.中性维度D.外显维度

81、思维着的知觉”指的是A.观察B.判断C.推理D.表象

82、班主任李老师引导学生依据个人的奋斗目标选出有针对性的格言作为座右铭用于反思和励志,从而使他们获得教益。这种德育方法是()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环境陶冶法D.自我教育法

83、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三维”课程目标是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B.知识与技能、理念与实践、理想信念与价值观C.知识与技能、创新与实践、情感态度与科学观D.知识与技能、理解与运用、人生观与价值观

84、工人操作机器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并用,是下列哪种注意品质()A.注意的转移B.注意的广度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分散

85、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诊断病情属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A.直接性B.间接性C.广阔性D.创造性

86、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是A.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B.课外与校外活动C.共青团与少先队活动D.生产劳动与其他社会实践

87、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是()A.《论语》B.《大学》C.《礼记·学记》D.《理想国》

88、考试并没有采取传统的纸笔测验,而采取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例如展览会、文艺演出等,这体现了课外校外教育的什么特点?()A.自愿性B.实践性C.独立性D.灵活性

89、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是哪一种情绪状态()A.激情B.心境C.应激D.热情

90、通过实验提出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的心理学家是()A.斯皮尔曼B.艾宾浩斯C.斯腾伯格D.麦克里兰

91、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为()A.统计分析B.社会规范C.主观感受D.人际关系协调

92、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A.学生个体和集体两个方面B.学生品德和学习两个方面C.学生校内和校外表现两个方面D.学生家庭环境和社会关系两个方面

93、根据需要的对象,可以把需要分为()A.生理与社会需要B.物质与精神需要C.爱与隶属需要D.成就与交往需要

94、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A.课程计划B.学科课程标准C.教材D.教参

95、意志行动的基础是()A.克服困难B.随意运动C.兴趣爱好D.意志自由

96、在当代教学理论的发展中,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提出了()A.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理论B.范例方式教学理论C.结构主义教学理论D.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

97、了解智力活动的动作结构,明确活动的方向是智力技能形成哪一阶段的特点()A.原型定向B.操作定向C.原型内化D.原型启发

98、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是()A.真实坦诚B.自然C.留有余地D.克服羞怯

99、指向未来、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且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实现可能的想象是()。A.理想B.回想C.幻想D.联想

100、智力认知理论的提出者是()A.加德纳B.吉尔福特C.斯腾伯格D.卡特尔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C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情绪的分类。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当遇到突然出现的事件或意外发生危险时,人们为了应付这类瞬息万变的紧急情境,就得果断地采取决定,迅速地做出反应。而应激正是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的内心体验。

2、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答案:C本题解析:考点:本题考查课程的类型。应试解难:隐性课程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和态度的非正式课程。隐性课程分为三类:一是物质性隐性课程,如校园环境的特征等;二是制度性隐性课程,如人际关系准则;三是心理性隐性课程,如师生特有的心态、行为方式等。

5、答案:B本题解析:陶冶教育法是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感染、熏陶的方法。陶冶教育法直观具体,形象生动,情理交融。它的影响方法带有愉悦性、非强制性、无意识性等特点,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

6、答案:B本题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青少年社会化的主要途径。【应试指导】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按照一定的目的,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利用集中的时间,有计划、有系统地对青少年和儿童进行各方面的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故应选B。

7、答案:B本题解析:人的知觉具有这样一种特性,即对优先知觉的事物形成清晰的映象,而对其周围环境的事物,只是当成陪衬和背景,形成模糊的感觉。这种把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区分出来的特性叫知觉的选择性。

8、答案:A本题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动作技能的特点。应试解难:动作技能是指以肌肉骨骼的运动实现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的外显动作方式。换言之,它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舍乎法则的动作活动方式。动作技能的特点包括:动作对象的物质性、动作进行的外显形、动作结构的展开性。

9、答案:D本题解析: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它不仅受一般认识过程普遍规律所制约,而且还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教学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10、答案:D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能力的分类。一般能力和认知活动紧密地联系着,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都是一般能力,一般能力的综合体就是通常说的智力。

11、答案:B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青少年进行正常异性交往时,要把握好“自然”和“适度”两个原则。

12、答案:D本题解析: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包括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教师要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13、答案:B本题解析:1958年9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该指示提出改革“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和“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具体办学原则。

14、答案:B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知觉的基本特性。知觉的恒常性是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人对客观事物的知觉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15、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6、答案:B本题解析:赞科夫于1957年开始,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进行了十多年的教育与发展的实践研究,于1975年出版了作为实践总结性成果的《教学与发展》专著。

17、答案:D本题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年龄特征的概念。应试解难:学生的年龄特征是指青少年学生在一定的教育条件下,不同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特征。

18、答案:D本题解析:需要是个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是个体活动积极性的内在源泉。

19、答案:C本题解析:提出成败归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韦纳。韦纳及其同事关于归因与学习动机的研究表明,个体对成功和失败原因的解释影响着与成就有关的行为,他们通过广泛的调查分析,归纳出个体对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推断(即归因)可以分为两个维度——内外性和稳定性。

20、答案:C本题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教师劳动的特点。【应试指导】教师劳动的主体性体现在,教师直接用自身的知识、智慧、品德影响学生,将自身具备的素质转化为学生的素质,教师所使用的教育、教材也必须为教师自己所掌握,然后向学生传授。故应选C。

21、答案:B本题解析:考点:本题考查知觉的基本特性。应试解难:影响知觉的选择性的客观因素有:(1)刺激的强度;(2)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差别越大,越容易优先选择;(3)对象的活动性;(4)刺激物的新颖性、奇特性。

22、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3、答案:B本题解析:社会促进也称社会助长,是指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行为效率的提高,它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现象。

24、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5、答案:C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学制改革。198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这次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26、答案:A本题解析:智力技能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1)原型定向,即了解心智活动的“原样”,了解原型的动作结构;(2)原型操作,即把学生在头脑中应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3)原型内化,即将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

27、答案:B本题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就中国的学制。应试解难:癸卯学制明文规定教育目的是“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明显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另外,他还规定不许男女同校,轻视女子教育,体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点。

28、答案:D本题解析:考点:本题考查智商。应试解难:智商等于智力年龄除以实际年龄所得的商再乘以100。

29、答案:A本题解析:考点:本题考查马克恩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应试解难: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社会发展史的考察,指出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城市和农村的分离,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30、答案:A本题解析:人格具有稳定性,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点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下来了,要想改变它,是比较困难的事情。所谓“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说的正是人格具有稳定性的特点。

31、答案:D本题解析:考点:本题考查能力的分类。应试解难:一般能力和认知活动紧密地联系着,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都是一般能力,一般能力的综合体就是通常说的智力。

32、答案:B本题解析:知觉的基本特性包括知觉的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不包括知觉的规律性。

33、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4、答案:B本题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教学过程基本规律中的间接经验。【应试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认识世界的过程也就是教学过程,而在教学过程中,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学习间接经验就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故应选B。

35、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6、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7、答案:B本题解析:马克思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38、答案:B本题解析: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班主任工作的目的和结果。

39、答案:C本题解析:对立统一规律体现了矛盾观。事物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德育原则中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正体现了这一点。

40、答案:D本题解析:考点:本题考查教学原则。应试解难:《学记》中提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思想,阐明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激励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强迫或代替学生学。这体现了启发性的教学原列。

41、答案:A本题解析:德育的途径(又称为德育组织形式):校内正式途径1.教学教学是学校的中心环节和主要工作。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2.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及课外活动3.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4.班主任工作

42、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3、答案:B本题解析:考点:本题考查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应试解难:教师要做到身教,最基本的要求是凡是要求学生去做的,教师一定要身体力行,做到言行一致,发挥表率作用。

44、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5、答案:B本题解析:按照特定标准,能力分为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模仿能力是指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活动,再以相同的方式做出反应的能力。创造能力则是指按照预先设定的目标,利用一切已有的信息,创造出新颖、独特、具有个人或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46、答案:C本题解析: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应试解难: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有: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等。

47、答案:A本题解析:人格特质理论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代表人物是奥尔波特、卡特尔,班杜拉和斯金纳是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

48、答案:D本题解析:考点:本题考查教师的任务。应试解难:教好书,即搞好教学,是教师的主要任务。它要求教师明确教育的目的,全面完成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良好品德的任务。

49、答案:B本题解析:中共中央于1985年颁布了这项决定,在这项决定中,国家把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50、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1、答案:C本题解析: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应试解难: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有: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等。

52、答案:D本题解析:投射倾向指以己度人,把自己的情感、意志、特征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投射倾向对他人的感情、意志往往做出错误的评价。

53、答案:C本题解析:集体舆论是在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大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集体舆论是集体生活和集体成员意愿的反映,以议论、褒贬等形式肯定或否定集体的动向和集体成员的言行。有无正确的集体舆论,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54、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5、答案:D本题解析: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如写字、游泳、阅读技能、写作技能等都是复杂程度不同的技能。

56、答案:C本题解析:考点:本题考查教材的概念。应试解难:教材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知识授受活动中的主要信息媒介,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

57、答案:A本题解析:考点:本题考查教学过程的本质。应试解难:教学过程的本质包括: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58、答案:B本题解析:夸美纽斯著有《大教学论》,赫尔巴特著有《普通教育学》,洛克著有《教育漫话》,杜威著有《民主主义与教育》。

59、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0、答案:B本题解析:考点:本题考查智商。应试解难:推孟第一次将智力商数概念(简称智商IQ)引入了智力测验,以智商表示智力的相对水平。智商等于智力年龄(MA)除以实际年龄(简称CA)所得的商再乘以100。用这种方法求出的智商又叫比率智商。

61、答案:D本题解析: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主要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兴趣和动机为中心组织课程,“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所体现的课程类型正是活动课程。

62、答案:B本题解析:直观性原则5.直观手段的种类(1)实物直观(2)模像直观(3)语言之观6.贯彻此原则的要求(1)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3)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63、答案:D本题解析: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和一整套工作方式,其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64、答案:C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有: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等。

65、答案:B本题解析:马克思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66、答案:B本题解析:赞科夫于1957年开始,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进行了十多年的教育与发展的实践研究,于1975年出版了作为实践总结性成果的《教学与发展》专著。

67、答案:B本题解析:在近现代教育史上,美育也受到重视。民国教育总长蔡元培在1912年提出废除尊孔读经的内容,增加美育,“以美育代宗教”,将体、智、德、美四育并列。

68、答案:C本题解析:教学评价的类型(一)诊断性评价(二)形成性评价(三)终结性评价它是指在教学结束时进行的教学评价。终结性评价应该成为一个新的教学起点。

69、答案:C本题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原型操作的概念。应试解难:所谓原型操作,即依据智力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应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执行。

70、答案:B本题解析:普通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它在心理学中处于基础学科的地位。

71、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2、答案:D本题解析:教育的社会属性7.教育具有永恒性8.教育具有历史性9.教育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73、答案:C本题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我国目前基本的教学原则及其应用。【应试指导】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王老师重视运用语言直观,在教学中用生动的语言进行讲解,能够给学生以感性认识,唤起想象,形成表象。

74、答案:C本题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使教育适应新的需要,政务院于1951年10月1日颁布《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学制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75、答案:B本题解析:评定学生成绩的方法除百分制记分法外,还有等级制记分法。其中等级制记分法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等级记分法,如优、良、中、差等;另一类是数字记分法,如5,4,3,2,1等。

76、答案:D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家庭教育的特点。家庭教育的特点包括教育内容的生活化、教育方式的情感化和教育方法的多样化。

77、答案:B本题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教育学发展中逐渐形成的理记派别。【应试指导】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克伯屈的《设计教育法》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作。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有:第一,教育即生活;第二,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的持续不断的增长;第三,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第四,课程组织以学生经验为中心;第五,师生关系中以儿童为中心;第六,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

78、答案:D本题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基本的情绪分类。应试解难:根据主体与客体之间需求关系的不同,一般可以把情绪划分为“快乐、悲哀、愤怒、恐惧”四种基本形式。

79、答案:B本题解析:陶冶教育法是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感染、熏陶的方法。陶冶教育法直观具体,形象生动,情理交融。它的影响方法带有愉悦性、非强制性、无意识性等特点,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

80、答案:A本题解析:考点:本题考查社会态度的雏度。应试解难:社会态度的雏度包括:指向维度、强度维度、中性维度、外显维度、深刻维度。其中,深刻维度是指个体对某态度对象的卷入水平。

81、答案:A本题解析:观察的概念观察是人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观察比一般的知觉有更深的理解性,思维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82、答案:D本题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自我教育法的概念。【应试指导】自我教育法,又称自我修养法,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调节,使自身品德不断完善的一种方法,包括学习、座右铭、立志和自我批评等。根据题干所述,此处为自我教育法。

83、答案:A本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