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本章主要讲述问题一物质世界和实践——世界是什么二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世界怎么样三主观规律性与客观能动性的统一——如何改造世界考点讲解一、物质世界和实践
1.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⑴世界观与方法论
⑵哲学基本问题
⑶哲学两个基本派别
⑷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⑸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2.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l)物质范畴的定义及其理论意义❶物质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❷唯物主义三大形态;❸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2)意识的起源和本质❶概念含义: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❷三个阶段;决定性因素;❸本质: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原著理解“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3)物质和运动及其存在形式❶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❷运动: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❸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❹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❺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❻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4)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❶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❷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
❸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是物质的活动;❹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5)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3.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1)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❶含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❷基本特征: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❸基本形式: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
⑵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❶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❷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❸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3)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与统一(4)人与自然的关系❶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途径:劳动实践❷实践的规律与人类不断自觉遵循物质世界的规律的一致性(5)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❶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❷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体现: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真题讲解[2008年单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2003年单选]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1994年单选]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2001年单选]人类创造的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A.是人类的主观意识B.既非物质也非意识C.是人类意识的物质外壳D.是意识的客观内容[2000年单选]中国古代哲学家苟子说:“心不在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A.客观性B.能动性C.对象性D.任意性[2005年单选]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2007年单选]“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2005年单选]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C.实践高于认识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2007年多选]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A.观念的东西是移人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2008年多选]右边这幅漫画对于我们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警示义在于()A.人类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将受到自然的报复
B.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来自于不当的人类实践方式
C.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对立的D.人类依附于自然是摆脱自身困境的根本出路二、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1.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l)事物的普遍联系❶联系的概念: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❷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❸方法论运用: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事物的永恒发展
⑴发展的概念
⑵发展的实质
⑶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❶新的结构和功能;
❷是对旧事物的扬弃
⑷过程论思想❶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❷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中的一切现象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的;❸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❹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❺方法论意义:要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把一切事物如实地看做是变化、发展的过程,既要了解它们的过去、观察它们的现在,又要预见它们的未来。
2.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❶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❷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❸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❹否承认对立统一学说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❶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❷概念:矛盾——是指事物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❸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❹各自含义: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❺相互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❻方法论意义: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❶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着的对立面又斗争、又同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❷各自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同一性的作用: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矛盾双方可以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
斗争性的作用:斗争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造成事物的量变;斗争促使矛盾双方地位或性质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❸方法论意义:它说明事物的发展不仅表现为“相反相成”,而且表现为“相辅相成”。❹内因与外因
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因。内因即内部矛盾是事物存在的基础,
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本质,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外因——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它能够加速或延缓甚至暂时改变事物发展的进程。(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❶各自含义
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即所谓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特殊性: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❷矛盾特殊性体现: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❸根本矛盾与主要矛盾;❹矛盾解决的形式;
❺矛盾特殊性的意义;科学地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正确地解决矛盾的关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❻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5)矛盾分析方法
❶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❷“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抓关键、看主流的方法,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等,都是矛盾分析法的具体体现。中国古代的“尚和去同”、“执两用中”、“举一反三”、“洞悉症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笔“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里的“和”是主张有差别的矛盾的同一,是具体的同一,而“同”则是抽象的形而上学的同一,是抽象的同一。3.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肯定和否定(1)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❶质、量、度、量变、质变的各自含义;❷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❸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❹方法论意义: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分析社会发展形式的基本理论工具;从事一切实践活动的重要思想原则。
(2)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与否定及其相互转化❶肯定因素与否定因素;❷辩证否定观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内容: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方法论意义:对一切事物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要同时看到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不能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❸事物的辩证发展过程: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❹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❺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方法论意义:4.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各自含义;辩证关系;方法论意义)(1)原因和结果
(2)必然性和偶然性
(3)可能性和现实性
(4)现象和本质
(5)内容和形式5.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及其关系❶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❷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❸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唯物辩证法既包括主观辩证法也包括客观辩证法。(2)唯物辩证法的方法与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关系
(3)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4)辩证思维与科学研究的相互关系❶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作为一个巨大的方法群,包括控制方法、信息方法、系统方法、结构一功能方法、模型化方法和理想方法等。❷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❸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及其成果丰富和深化了辩证思维方法。真题讲解[2001年单选]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论所蕴含的哲理是()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B.要把握事物的度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D.要把事物看做一个整体[2001年单选]“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前的情况和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被确定了。”这是()A.唯心主义决定论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C.非决定论的观点D.机械决定论的观点[2007年单选]“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日吾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吾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中的这段话启示我们,做事情时要区可能性与不能性,二者的区别在于()A.人的主观努力程度B.对人是否有利C.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D.现实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2005年多选]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明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6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这表明()A.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B.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C.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D.信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2007年多选]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农民采摘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留一些熟透的柿子。果农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受到的启示是()A.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B.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C.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利用的关系D.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安徽交控集团所属安徽交控石油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城市基础设施寿命延长研究-全面剖析
- 记忆老化与认知障碍-全面剖析
- 职业学校学生餐饮服务管理措施
- 中学德育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 学校建筑工程保修方案及措施
- 公路工程施工用工安排计划
- 快递行业消毒隔离措施指南
- 2025年秋季企业员工安全培训工作计划
- 网络宣传与安全防护心得体会
- GB/T 21567-2008危险品爆炸品撞击感度试验方法
- 《绿色建筑概论》整套教学课件
- 卫生人才培养方案计划
- 产业发展理论-第七章-产业政策课件
- DB64-T 1684-2020 智慧工地建设技术标准-(高清可复制)
- 婚丧嫁娶事宜备案表
- 幼儿园教学课件小班社会《孤独的小熊》课件
- “三级”安全安全教育记录卡
- 风生水起博主的投资周记
- 赛艇赛事活动推广方案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竞赛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