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阳市2025届高三历史9月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辽宁省辽阳市2025届高三历史9月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辽宁省辽阳市2025届高三历史9月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辽宁省辽阳市2025届高三历史9月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辽宁省辽阳市2025届高三历史9月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辽宁省辽阳市2025届高三历史9月联考试卷(含解析)考生留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岳麓版必修一、必修二前一单元、必修三+选修1、3。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先秦时期,青铜器、铁器等生产工具的制造和改进,制陶、制酒等工艺的完善,建筑的进步及其材料的改进等,许多是工匠们阅历的结晶。由此可见,先秦时期A.生产技术的革新源自劳动人民的实践 B.中国手工技术已经领先于世界C.青铜农具代表了农耕技术的最高水平 D.手工生产依靠于科学技术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许多是工匠们阅历的结晶”可以看出许多独创都源自平常的生产阅历的积累,故A正确;没有比较不能得出B的结论,解除B;C项不符合史实,青铜农具运用有限,解除C;材料没有体现科学技术与手工生产间的关系,解除D。2.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卫盂”铭文记载:矩伯庶人在裘卫那里取了朝觐用的玉璋,价值贝八十朋,可以付给“十田”;矩伯又取了一些皮货、衣物,共值贝二十朋,可以付给“三田”。这说明当时A.土地私有化现象严峻 B.贝是商品交换的媒介C.工商业管理较为严格 D.官营手工业特别发达【答案】B【解析】【详解】西周中期的青铜器铭文记载,矩伯用土地换取价值“贝八十朋”的玉璋、价值“贝二十朋”的皮货、衣物,说明当时贝是商品交换的媒介,B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西周中期“土地私有化现象严峻”,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工商业管理”状况,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当时官营手工业“特别发达”,D项错误。3.战国时期,墨子基于“一人一义,十人十义,百人百义”,提出“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可见,墨子的这一主见A.融合了儒家与法家思想精髓 B.突破了宗法制下的人才制度C.蕴含君主专制中心集权思想 D.反映了小生产者的利益要求【答案】C【解析】【详解】墨子主见从天下的贤良圣贤中选择一位当天子,这体现的是君主专制中心集权思想,要集权于一个人身上,以行天下之义,故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儒家的精髓,解除A;材料与宗法无关,也不是人才制度的体现,解除B;从材料中无法看出小生产者的诉求,解除D。4.下表为学术界对西汉时期大地产经营代表性的探讨成果。据此可知,西汉时期的大地产经营A.有助于缓解土地兼并 B.凸显租佃经济的特点C.冲击了重农抑商政策 D.与经济环境变更有关【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表格“西汉中期以后,大土地经营起先向田庄式经营发展”“武地主致力于土地经营,综合性的自然经济体系形成”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前期到中期,随着国家厉行重农抑商政策,封建土地全部制的发展、农业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需求,大土地全部者所经营的种类增多。所以表格信息与当时经济环境的变更有关,故D正确;西汉时期的大地产经营简单加剧土地兼并,豪强地主利用自身优势,占有大量土地,故A错误;表格凸显的是西汉时期土地越来越集中,向庄园经济发展的特点,而非租佃经济,故B错误;西汉坚持重农抑商政策,大地产经营实质上也是重农抑商带来的结果,故C错误。5.下图为北魏时期的一幅射箭图,描绘了北魏时期举办射箭运动会的情景。该作品折射出北魏时期A.盛行“武文化” B.文人画渐渐成熟C.民族文化多元 D.封建化进程缓慢【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北魏时期举办射箭运动会,反映北魏盛行“武文化”,故选A;文人画强调意境,不符合题意,解除B;图片信息无法体现民族文化多元、封建化进程缓慢,解除CD【点睛】6.唐朝进土科考试中实行别头试,即凡是省试主考官州郡发解官和地方长官子弟、亲戚、门生故旧等参与科举考试,都应另派考官,别院应试。别头试的实行A.杜绝了科举考试的舞弊现象 B.旨在扩大朝廷的官吏来源C.有利于保障人才选拔的公允 D.表明科举取土的流程规范【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凡是省试主考官州郡发解官和地方长官的子弟、亲戚、门生故旧等参与科举考试,都应另派考官,别院应试”可知,别头试回避省试主考官州郡发解官和地方长官的子弟、亲戚、门生,防范省试主考官州郡发解官和地方长官徇私舞弊,有利于保障人才选拔的公允,故选C;A项“杜绝了”表述太肯定,错误;科举制扩大朝廷的官吏来源,并非别头试,解除B;材料无法体现科举取士的流程,解除D。【点睛】7.王安石变法中将公使钱(用为宴请及馈送过往官员费用)由原来的中心追拨付或预留系省钱改为由系省钱与不系省钱合并支付,“谓如本州额定公使钱一千贯,则先计其州元收坊场.园池等项课利钱若干,却以不系省钱贴足额数”。这一变法举措利于A.根除官场贪腐之风 B.缓解中心财政压力C.扩大地方财权空间 D.强化公使钱的管理【答案】B【解析】【详解】对公使钱经费的改革有利于收地方财权归中心,增加国家的财政限制实力,从而缓解中心财政压力,故B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王安石变法中对公使钱的改革和贪腐整治无必定关联,并且“根除”过于肯定,故A错误;依据材料“公使钱……由原来的中心追拨付或预留系省钱,改为由系省钱与不系省钱合并支付”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北宋前期,地方赋税除了定额上供外,大量财物留于地方,地方有较大支用权;王安石变法措施中,通过对公使库钱物支用的严格限制,进一步收地方财权归中心,缩小了地方财政权力空间,故C错误。材料信息是公使钱拨付制度的变更,没有涉及公使钱的管理,D错误。8.宋代话本是描写市民生活的现实之作,其中描写了大量的市井婚俗。从媒人到婚姻礼仪,从厚嫁成风到妇女离婚、再嫁问题,话本皆有表现。由此可见,宋代A.妇女的社会地位提高 B.话本具有民俗探讨价值C.封建等级制遭到破坏 D.市民特性自由得到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宋代话本表现市民生活,描写了大量的市井婚俗,说明宋代话本具有民俗探讨价值,B项正确;宋代妇女的社会地位并未得到提高,A项错误;宋代话本描写的大量市井婚俗,不能说明封建等级制遭到破坏,C项错误;宋代话本中描写的婚俗不能说明市民特性自由得到发展,D项错误。9.元代的政书《经世大典》记载境内驿站1496处,藏区大驿站28处,小站7~8处。故“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述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梯航毕达,海宇会同,元之天下视前代所以为极盛也”。这表明元代驿站A.打破了闭关锁国局面 B.强化了政府经济职能C.冲击了政府抑商政策 D.助推了社会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梯航毕达,海宇会同,元之天下视前代所以为极盛也”可知,元代驿站促进了元朝社会经济发展,故选D;元朝没有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解除A;材料强调元代驿站促进元朝经济发展,B不符合材料主旨,解除;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解除。【点睛】10.下表是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的政府收入构成状况(单位:两)。表中现象印证了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被摒弃 B.政治统治较为清明C.税收对象以土地主 D.海禁抑制商业发展【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照亩加派,亩征一分”可知,当时政府征税以土地为主,故选C;明朝仍旧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解除A;BD表格信息无法体现,解除。【点睛】11.道光年间,内阁中书龚自珍在《上高校士书》中指出:“内阁何以反为外廷乎?军机处为谕之政府,内阁为旨之政府;军机处为奏之政府,内阁为题之政府。今日,奏多于题,谕多于绝非雍正故事。”此番言论意在A.批判君主极权政治 B.谋求远大的政治仕途C.净化官场政治生态 D.复原军机处运行旧制【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依据“今日,奏多于题,谕多于绝非雍正故事”可知,军机处权力超过了内阁,结合所学可知,军机处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记,材料意在批判君主专制极权,故选A;B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解除;材料说明道光年间军机处的权力超过了雍正时期,D不符合材料主旨,解除。【点睛】12.鸦片斗争后,在列强要求下,清朝的自称不再是奉天承运的“天朝”,而改为了“大清国”,“19世纪,列强把外部的‘国’(概念)强行塞进了中国,一些中国人的思想因此被搅乱了”。这说明A.中国传统观念受到冲击 B.清朝主动顺应世界潮流C.中西方文化的逐步融合 D.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答案】A【解析】【详解】列强的侵略和冲击使清政府放下了“天朝上国”的观念,并且“国”的概念的传入是部分国人思想产生混乱,由此说明中国传统观念受到冲击,故选A;清朝是被迫卷入世界潮流,解除B;材料反映了外来文化的影响,没有体现中西文化的融合,解除C;题意没有涉及救亡图存的内容,不能说明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解除D。故选A。13.现代新儒家开山者梁漱溟尖锐地指出,康有为“数十年来冒孔子之名,而将孔子精神丢失干净”。这一论述旨在强调康有为A.对传统儒学的改造彻底 B.援引西学发展传统文化C.借助孔子削减变法阻力 D.对儒学的现代建构有限【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数十年来冒孔子之名,而将孔子精神丢失干净”可知梁漱溟认为康有为借助孔子的名望为他进行维新变法削减阻力,但是康有为只是借用了孔子的名声,没有将孔子的精神发展为现代儒学,没有把儒学传播发扬,即对儒学的现代建构有限,故选D,解除C;改造彻底说法肯定化,A错误;B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解除。14.武昌起义后,革命派探讨共和政权的组织形式,孙中山认为应采纳总统制,而宋教仁则希望采纳内阁制.结果宋教仁的提议被南京17省代表会议推翻。这反映出A.革命派对政体模式的探究 B.革命派内部的权力争夺激烈C.民主宪政的目标初步确立 D.革命派对帝制复辟缺乏警惕【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可知,革命派内部对共和政体还是内阁制进行了探讨,这反映出革命派在民主革命进程中对政体模式的探究,A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不是权力的争斗,解除B;确立用什么政体并不代表民主宪政的目标初步确立,解除C;二者政体都是民主政体,并不存在缺乏警惕的说法,解除D。15.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时,,提出了“驱除贴虏、复原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土张,而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孙中山提出“五族共和“五族同等”的说法。孙中山民族思想的变更A.表明民族革命的任务已经完成 B.反映出其巩固新生政权的努力C.说明临时政府有广泛群众基础 D.体现了其对帝国主义相识深化【答案】B【解析】【详解】由“驱除贴虏、复原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到“五族共和“五族同等”,这反映出孙中山希望通过团结各民族来巩固政权,故B正确;民族还没有实现独立,任务还没有完成,解除A;C项与主旨无关,解除C;材料没有体现对帝国主相识的变更,解除D。16.1942年1月,边区政府制定了《陕甘宁边区三十一年度(民国)经济建设安排大纲》,提出“贯彻以农业为主,广泛发展私人经济的政策”,同时还“应主动欢迎海外华侨来边区投资,颁布优待华侨投资方法,帮助在延华侨兴办工商实业”。该“大纲”的制定主要是为了A.打破国民党经济封锁 B.转移边区的工作重心C.重构边区的阶级结构 D.争取抗日斗争的成功【答案】D【解析】【详解】1942年,中共制定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安排大纲》,明确以农业为主,广泛发展私人经济的政策,并实行措施吸取海外华侨到边区投资、兴办工商实业,主要是为了发展、壮大抗日力气,争取抗日斗争的成功,D项正确;抗战时期,民族冲突是主要冲突,发展边区经济的主要目的不是针对国民党经济封锁,A项错误;1942年前后边区工作重心没有变更,B项错误;抗战时期,“重构边区的阶级结构”不是陕甘宁边区发展经济的主要目的,C项错误。17.1971年7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在电视上宣布将于次年2月访向中国后,“世界各地纷纷发来贺电,新闻界几乎是片赞扬声。也有一些尖酸苛刻的……但是这一抓住全世界心灵的大事务把那些声音沉没了”。这说明A.中美关系缓和符合国际时势须要 B.中国已获得较好国际声誉C.尼克松政府很擅长进行舆论宣扬 D.公共舆论确定了中美关系【答案】A【解析】【详解】1971年,尼克松总统公布即将访华的确定后,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贺电,新闻界对此赞扬多于指责,说明中美关系缓和符合国际时势须要,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中国已获得较好国际声誉,B项错误;尼克松政府擅长舆论宣扬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公共舆论不能确定中美关系,D项错误。18.1953年到1954年,《人民教化》刊登了多篇关于劳动教化的文章,阐述劳动教化对于个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意义,动员大中小学毕业生参与农业生产劳动,“在生产实践中接着学习”,并多次介绍动员工作和劳动教化的方法。《人民教化》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加快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完善全国中小学教化体制C.构建与国家相符的价值观 D.促进国民经济的较快复原【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50年头我国正在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因此《人民教化》刊登了多篇关于劳动教化的文章,与国家主动建设的时代主旨是相符合的,故C正确;材料并没有特指三大改造,解除A;B项不是主要目的,解除B;国民经济复原工作已经完成,解除D。19.1982年8月21日,邓小平在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时指出:A.革命性 B.敏捷性 C.务实性 D.恒久性【答案】C【解析】【详解】1982年邓小平对联合国秘书长明确,中国理解自己在联合国的责任,坚持原则,讲话算数,不搞政治、语言嬉戏,不爱好打牌,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外交务实性的特点,C项正确;新时期中国外交不再强调“革命性”,A项错误;“敏捷性”与中国“不搞政治嬉戏,不搞语言嬉戏,在政治上不爱好打牌”不符,B项错误;“恒久性”与材料主旨不符,D项错误。20.“特别岁月里的激情燃烧,时代转折中的人性复苏”取材于某部电影的宣扬海报,该电影凸显了“学问变更人的命运,一代人的命运,一个国家的命运”的深刻主题。这部电影应当是A. B. C. D.【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学问可知,“文革”以后拍摄的电影《高考》,凸显了“学问变更人的命运,一代人的命运,一个国家的命运”的深刻主题,B项正确;电影《智取威虎山》宣扬革命精神,与“学问变更人的命运”的主题无关,A项错误;反映革命青年成长的电影《青春之歌》,主题不是学问变更的命运,C项错误;《五朵金花》是“文革”前的电影,主题与“学问变更一个国家的命运”无关,D项错误。21.在古希腊人眼中,民主只存在于同一城邦的成员之中,在全部希腊人之中,民主是不存在的,至于那些非希腊人,比如波斯人,更是被称为“野蛮人”,自然也就更不在考虑范围之内。材料表明,古希腊民主A.仅是少数居民的民主 B.确立了城邦至上原则C.存在狭隘性和排外性 D.受到城邦制度的制约【答案】C【解析】【详解】古希腊人看来,只有本城邦成员才享有民主,外邦人和非希腊人均不具备民主权利,这体现了民主制的狭隘性和排外性,C正确;民主属于公民而非居民,解除A;B与题无关,解除;题干主旨强调的是民主制度的局限性,而非城邦体制和民主制度之间的关系,解除D。22.在罗马社会早期,特定的形式要求是各种契约得以履行的前提,否则不产生法律效力。后来出现了诺成契约,只要交易双方形成合意就可以成立合同。罗马法中的这一转变A.体现了泛滥的形式主义 B.维护了广阔平民的利益C.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有利于私有财产的转移【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后来出现了诺成契约,只要交易双方形成合意就可以成立合同”可以看出,随着罗马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于商品交易的契约方式没有严格的规定,这适应了罗马商品经济的发展,故C正确;材料与形式主义无关,解除A;罗马法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解除B;商品交易并不是财产的转移,解除D。23.法国闻名史学家皮埃尔.米盖尔在《法国史》中描述到,18世纪法国“沙龙已成为公共舆论的喉舌,其地位堪比现代的报纸”“在18世纪的法国,思想沟通比货物流通快得多’。由此推知,当时法国A.开展民主革命时机成熟 B.交通滞后影响文化传播C.理性主义成为社会共识 D.文化传播推动社会变革【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沙龙已成为公共舆论的喉舌,其地位堪比现代的报纸”说明当时法国文化传播的影响巨大,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启蒙运动促进思想解放,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推动了社会变革,故选D;A依据材料信息无法推知,解除;B是对材料信息的错误会读,解除;C项中“社会共识”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解除。【点睛】24.启蒙运动时期,狄德罗编撰的《百科全书》所介绍的18世纪人们对职业教化的定位中,农业被列为一种“正值的职业”;重农学派更将农业列为最有特点的三种技艺之一。农学家蒙梭主动提倡好用技术教化,希望每个“农业协会”都拥有一个用于技术教化的试验场地。这说明启蒙运动A.推动了重农主义思想形成 B.培育了法国完善的公民C.促进了科学与技术亲密结合 D.扩展了法国教化的内涵【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启蒙运动时期,狄德罗、农学家蒙梭都特别重视农业教化,说明启蒙运动不仅重视思想、科学教化,而且还重视农业教化,扩展了法国教化的内涵,故选D;A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解除;材料反映狄德罗、农学家蒙梭都特别重视农业教化,无法体现培育了法国完善的公民,解除B。【点睛】25.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论及化石时,标题为“不完备的地质记录”。他承认在当时的化石探讨中并未有证据显示有物种间过渡类型的存在,并指出这可能是最易于检验而又具有杀伤力的反进化论的理由。可见,达尔文A.承认进化论缺乏科学依据 B.认为化石对物种进化探讨作用有限C.相识到进化论的不足之处 D.科学预料到进化论对旧观念的冲击【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在当时的化石探讨中并未有证据显示有物种间过渡类型的存在,并指出这可能是最易于检验而又具有杀伤力的反进化论的理由”可知,达尔文认为进化论存在不足之处,故选C;材料反映进化论存在不足,并非缺乏科学依据,解除A;材料表明没有物种间过渡类型的化石,不能充分论证进化论,B不符合题意,解除;材料无法体现进化论对旧观念的冲击,解除D。【点睛】26.1895年底,德皇威廉二世说比洛将成为他的“俾斯麦”。比洛则称,他将是“一个与前任不同的宰相.…...认为自己是‘政府’的代表,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与陛下对抗的议会的代表。我将自己视为陛下的执行工具,亦即他的政治参谋长”。这反映出德国A.宰相驾驭国家的行政权 B.代议制发展的不充分C.皇帝受联邦议会的制约 D.责任内阁制形同虚设【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宰相.…...认为自己是‘政府’的代表,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与陛下对抗的议会的代表”可以看出,宰相听命于皇帝,这体现了德国民主政体中专制色调较为深厚,代议制发展的不充分,B正确;A项不是材料的主旨反映,解除A;皇帝权力至高无上,并不会受联邦议会的制约,解除C;从材料中看不出责任内阁制的作用,解除D。27.据统计,1917年7月的莫斯科杜马选举中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得票率达70%,但在同年9月的选举中他们的得票率下降至18%,这种状况在彼得格勒和俄罗斯其他工业中心同样出现。这一形势下A.封建专制统治趋于覆灭 B.社会主义革命即将爆发C.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 D.无产阶级队伍起先壮大【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得票率下降,从侧面反映出布尔什维克得票率上升,布尔什维克影响扩大,这有利于无产阶级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故选B;1917年3月,二月革命已经推翻沙皇专制统治,解除A;七月流血事务标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解除;D项错在“起先”,解除。【点睛】28.下图是二战时期苏联的一幅漫画《欧洲桥的架设》,图中希特勒拉着法西斯坦克通过桥面,五个桥墩分别代表“五种力气”软弱、背叛、恐慌、腐败、讹诈。该漫画意在表达A.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野心 B.法西斯对西欧的入侵未遭受反抗C.欧洲范围的反法西斯联盟起先瓦解 D.苏联对法西斯入侵西欧幸灾乐祸【答案】A【解析】【详解】苏联漫画《欧洲桥的架设》中,希特勒和法西斯坦克正通过欧洲国家用“软弱、背叛、恐慌、腐败、讹诈”等力气架起的桥梁,这一场景意在表达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野心,A项正确;法西斯对西欧的入侵未遭受反抗与史实不符,B项错误;“五种力气”架起让法西斯坦克通过的桥梁,说明反法西斯联盟尚未建立,C项错误;苏联对法西斯入侵西欧幸灾乐祸与材料主旨不符,D项错误。29.199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关于不同文明对话的决议,将2001年确定为“联合国不同文明对话年”。同年,联合国召开了第五十六届联大会议,通过了关于文明间进行对话的相关决议,努力促进不同文明间的对话。这些决议反映了A.冷战后的世界形势动荡担心 B.世界相互依靠程度日益加深C.各国间的政治冲突不断加剧 D.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答案】B【解析】【详解】20世纪末,联合国大会连续通过关于促进不同文明间对话活动和决议,反映了世界相互依靠程度日益加深,B项正确;联合国促进不同文明间对话的决议不能说明冷战后的世界形势“动荡担心”,A项错误;联合国促进不同文明间对话的努力不能说明各国间的“政治冲突不断加剧”,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D项错误。30.某派画家的作品呈现了瞬间美感,给观者带来更加快速和剧烈的视觉冲击力。在该派显明的作品面前,观者的心情简单被感染,有种炽烈、令人兴历或者”眼前一亮”的感受。据此可知,该绘画流派是A.印象派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强调“瞬间美感”、用“视觉冲击力”感染观者的心情、令人兴历或者”眼前一亮”的绘画流派是印象派,A项正确;浪漫主义与“瞬间美感”,“快速和剧烈的视觉冲击力”不符,B项错误;现实主义强调揭露现实问题,并不重视“瞬间美感”,C项错误;现代主义强调特性,反对传统,与材料中“瞬间美感”等特点不符,D项错误。第II卷(非选择题共55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道题,第31题16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第34题15分,共55分。)31.地方机构和官员设置是中国古代中朝王朝加强地方限制的重要手段,但是明清的督抚设置却产生不同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洪武年间,废行中书省而设置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三司。但由于三司鼎足而立,分别由朝廷垂直领导,因而在实际生活中常常出现遇事处理不刚好,延误事机,相互推诿塞责的状况。督抚制度应运而生。明代的督抚并非定制,而是朝廷派出的监督机关,遇事而设,事毕即撤,一省的最高长官是藩、臬二司。但督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常常涉及地方日常事务的处理问题,其权力渐渐超过三司,成为地方三司长官的上级。总督设置作为一种制度,在明代并未完成,它只是为清代总督成为地方大吏开启先河。——摘编自李晓辉《明代督抚制度探讨一以中心地方关系为视域的考察》材料二清初的督抚,虽贵居封疆大吏,分治一方事权,然其实际行使的权力不过是承旨办事而已,且其常畏惧凛凛,奉行法令,不敢稍违。太平天国运动成为晚清督抚权力变动的转折点,使督抚的权势逐步加重。其后的社会巨变,督抚进一步驾驭了清廷的军事、财政、外交等大权。至20世纪初年,督抚往往互通声气,集体行动,牵动全局,东南互保充分显示了督抚们的声势。1900年夏,清廷向八国联军宣战,谕令各省督抚率兵抗敌。两广总督李鸿章以“矫诏”为由,断不奉诏,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联合东南督抚十余人公然抗旨,非但没有与列强开战,反而与各国签订了《东南互保章程》。事后,各督抚非但未被治罪,反而以“保障东南”之功受到清廷的嘉奖。——摘编自郭继武《东南互保与晚清政局》(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明代督抚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主动作用。(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与明代和清初相比,晚清督抚制度发生的重大变更,并分析其缘由。【答案】(1)特点:初为临时差遣官;后来渐渐向常设的地方官转化;具有承上启下的政治功能;并未形成完整的体制。主动作用;弥补了明代三司分治体制的不足,利于提高地方办事效率;是明代联系中心与地方关系的纽带,并成为明代废行省制度后调整中心与地方关系的新模式;便于中心对地方的监察和治理。(2)变更:督抚权力不断扩大。缘由: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传统督抚制度发生变更;洋务运动兴起后,热衷于洋务的一些地方督抚政治地位提高;义和团运动的冲击和外国列强的武装侵略压迫,使清朝中心集权体制严峻减弱。【解析】【详解】(1)特点:依据“明代的督抚并非定制,而是朝廷派出的监督机关,遇事而设,事毕即撤”、“督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常常涉及地方日常事务的处理问题,其权力渐渐超过三司,成为地方三司长官的上级”得出初为临时差遣官,后来渐渐向常设的地方官转化,具有承上启下的政治功能;依据“总督设置作为一种制度,在明代并未完成”得出并未形成完整的体制。主动作用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是弥补了明代三司分治体制的不足,利于提高地方办事效率,是明代联系中心与地方关系的纽带,并成为明代废行省制度后调整中心与地方关系的新模式,便于中心对地方的监察和治理。(2)变更:依据“督抚的权势逐步加重。其后的社会巨变,督抚进一步驾驭了清廷的军事、财政、外交等大权”得出督抚权力不断扩大。缘由:依据“太平天国运动成为晚清督抚权力变动的转折点”得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传统督抚制度发生变更;依据“其后的社会巨变,督抚进一步驾驭了清廷的军事、财政、外交等大权”得出洋务运动兴起后,热衷于洋务的一些地方督抚政治地位提高;依据“20世纪初年,督抚往往互通声气,集体行动,牵动全局,东南互保充分显示了督抚们的声势”、“各督抚非但未被治罪,反而以‘保障东南’之功受到清廷的嘉奖”得出义和团运动的冲击和外国列强的武装侵略压迫,使清朝中心集权体制严峻减弱。32.1910年,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针对清朝末年中国思想文化界固步自封、固步自封的局面,指出“故西洋学说则与时俱进”。他把中国古书中的“与时偕行”“与时俱化”“与时俱新”等说法综合概括为“与时俱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依据材料,谈你对蔡元培相识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楚。)【答案】示例:理解:旧三民主义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未明确提出反帝要求,未能真正调动民众的革命主动性。新三民主义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反对帝国主义的看法明确,对农夫实行“耕者有其田”,同季节制资本以关注国计民生,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国民大革命调动了民众的革命主动性﹐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孙中山能做到与时俱进,刚好的变更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经过理论探究不断与时俱进,产生了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一思想指引着中国人民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所以,与时俱进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只有思想上的与时俱进,才能推动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解析】【详解】蔡元培针对清朝末年中国思想文化界固步自封、固步自封的局面,指出“故西洋学说则与时俱进”。他把中国古书中的“与时偕行”“与时俱化”“与时俱新”等说法综合概括为“与时俱进”。依据题目要求依据材料谈谈对“与时俱进”的理解。本题的论点已经给出,只要依据材料看内容如何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思想,进行论述证明即可。论述时可以依据旧三民主义的缺陷,不能发动群众,到新三民主义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见,明确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同时明确提出关注国计民生的思想﹐从而在新三民主义的指引下国民大革命调动了民众的革命主动性﹐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适应了与时俱进的思想,但是随着国民党右派上台,又走向反动,违反了与时俱进的思想。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经过理论探究不断与时俱进,产生了毛泽东思想,这一思想指引着中国人民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通过以上分析,与时俱进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只有思想上的与时俱进,才能推动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33.宗教改革是欧洲历史上一次重大事务,其对欧洲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我们发觉,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路德的宗教改革的作用将有以下可能:(1)纯粹神学意义上的,也就是说这种变更仅停留在宗教和精神的领城上。(2)包括一种社会改革的内容,它将影响人们现实的生活方式,并且将会在欧洲的历史发展中留下显明印记。(3)在制度和结构的层面上进行改革,它将同德国社会的近代化相联系,成为欧洲近代社会改革的巨大推动力。——摘编自朱孝远《宗教改革与德国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