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二单元【单元主题】从国家分裂、民族交融到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繁盛1.从分裂到统一:三国两晋南北朝除西晋外都处于分裂状态;隋唐结束分裂,实现统一,国力强盛,疆域拓展。2.民族交融: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迁徙交往频繁,逐步走向交融。隋唐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往来和对外交往活跃,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3.区域开发:北民南迁,东晋、南朝对江南地区大力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唐朝时期,由于生产关系的调整,经济繁荣,特别是唐中期以后,随着人口的大量南迁,江南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4.制度创新:魏晋时期,三省制雏形初现。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正式确立并得到发展。选官制度由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赋税制度由魏晋时期的租调制到唐朝的租庸调制和两税法,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转向以资产为主。5.文化交流: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思想活跃,呈现多元特征,科技成就领先世界,文学艺术辉煌灿烂,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名师导学课程标准学习重点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区域开发领域的新成就。核心概念:民族交融、江南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门阀士族。关键问题:(1)该时期政权频繁更迭的历史脉络是怎样的?在大分裂中蕴含着怎样的趋势?(2)推动民族交融的因素有哪些?有哪些表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推动江南地区开发的因素有哪些?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重要概念】1.民族交融:指
在
等方面
。民族交融的实现途径有:
等。民族交融的影响:对
来说,能够接触到中原地区先进的
等,并学习借鉴,这推动了
的进程;为树立在中原地区统治的
,宣称与华夏同源共祖,这有利于
,也增强了少数民族的
观念。对
来说,少数民族的融入为
的扩大提供了新鲜血液;丰富了
的内涵和多样性;有利于
的发展和
的开发。不同民族政治制度、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相互影响和渗透民族迁徙、交错居住;战争或经济文化的交流;政治制度、生产方式等借鉴;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少数民族制度、文化、生产方式少数民族封建化正统地位巩固统治华夏认同中华民族华夏族群中华民族文化统一多民族国家边疆2.士族:亦称“世族”“高门”。东汉以后形成的各地大姓豪族、显贵之家,在
等方面享有
,
族政治是
的重要特征。政治、经济特权士魏晋南北朝时期必备知识一、三国与西晋1.从三国鼎立到西晋统一朝代起止时间都城曹魏220—266年洛阳蜀汉221—263年成都孙吴229—280年建业西晋266—316年
洛阳2.民族关系(1)蜀、吴两国加强了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2)从东汉到西晋,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向内地迁徙;西晋内战时,内迁少数民族卷入其中,并且逐渐主导了局势;
年,西晋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316[图解历史]三国政权变化示意图二、东晋与南朝1.政权更迭(1)东晋①起止时间:317—420年。②政权特色:
专权、皇权低落。(2)南朝:420—589年,南方先后经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均定都建康。士族2.江南开发(1)原因:北民南迁带来先进
,充实
资源;南方相对安定;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统治者重视;民族交融,人民辛勤劳动。(2)表现①农业:
大量开垦,
品种增加,产量提高。②手工业:纺织、矿冶、
、造船、造纸等行业进步明显。(3)影响:南方开发初见成效,为
奠定基础。3.民族交融:在江南开发过程中,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逐步与汉族交融。生产工具和技术劳动力土地农作物陶瓷经济重心南移三、十六国与北朝1.政权更迭(1)十六国:西晋末年到东晋时期,北方先后出现15个主要的割据政权,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合称“十六国”。4世纪下半叶,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在
后迅速崩溃。(2)北朝:北魏于439年
。6世纪前期,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稍后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3)隋朝统一:隋朝取代北周,统一全国。淝水之战统一北方2.民族交融(1)十六国时期①少数民族政权采用
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
。②在长期混战中,原有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族之间频繁接触,差异缩小。中原模式典章制度(2)北魏孝文帝改革①内容:迁都
、改籍贯、易服饰、说汉语、改汉姓、与汉族通婚。②影响:顺应了北方民族
的历史趋势,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
和社会繁荣,为以后
以及
的出现打下了基础。洛阳交往交流交融经济发展北方统一南方隋唐盛世[知识拓展]三国两晋南北朝示意图【教材史料导读】1.观察本课教材第一子目《三国鼎立形势图(262年)》,从三国所处区域分析三国鼎立的形势。[提示]魏国控制当时的经济重心黄河中下游地区,国力较强,故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中略占上风;蜀国、吴国地处南方,加强对南方民族地区治理,有利于民族交融。2.观察本课教材第一子目《西晋颁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的“晋归义羌侯”印文》,分析该印文的史料价值。[提示]该印是西晋政府颁发给羌族酋长的印章,是研究当时民族关系的实物见证,有重要的史料价值。3.阅读本课教材第三子目《十六国统治者族属表》,对比《东晋十六国形势图》,指出这些政权采用的国号有何特点。民族统治者这一做法有何历史意义?[提示]特点:在统治中心和地域大体一致的前提下,继承前代中原王朝国号。意义:①有利于争取中原地区人民支持,巩固统治;②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增强华夏认同观念,促进民族交融。【落实时间轴】主题探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变态”与“回归”视角1政权更迭[问题](1)据教材完成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示意图并概括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导致这一时期国家分裂,动荡的主要因素。[结论](1)①西晋②北魏③东晋④西魏⑤北周⑥隋时代特征:国家分裂,政权并立,更迭频繁;南北对峙;由分裂走向统一。主要因素: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与斗争;少数民族内迁并建立政权;士族门阀势力发展。[深化拓展]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1.民族交融:这一时期民族交融加强,特别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民族交融。2.局部统一:如前秦、北魏、东晋政权,为隋唐统一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条件。3.江南开发:北民南迁促进江南开发,同时北方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为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4.民心所向: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人民渴望统一。视角2区域开发[问题](2)对比观察教材第一子目《西晋末年内迁少数民族分布与北方流民南迁示意图》和第三子目《东晋十六国形势图》,并结合《十六国统治者族属表》,概括两幅图所呈现的历史信息,并分析其对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结论](2)信息:西晋末年至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且分为两个层次:一为匈奴、羯、氐、羌基本迁入传统汉族活动区域,二为鲜卑族活动于长城边缘;北方建立起一批割据政权,大多数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它们多采用中原模式的国号;原有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民族接触频繁。中原人民大批流亡南下。影响:北方割据政权彼此之间混战不休,使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为躲避战乱,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也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资源,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民族之间频繁接触,差异慢慢缩小,逐步走向交融。(3)阅读教材第二子目第3自然段及“学思之窗”材料,指出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表现,并据所学知识概括其影响。[结论](3)表现:农业方面,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手工业方面,纺织、矿冶、陶瓷等行业明显进步;渔副业也得到一定发展。影响:缩小南北经济差距,为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奠定基础;为南北政权长期对峙奠定基础;促进南方山区少数民族逐渐与汉族交融;推动社会发展,为国家的统一、繁荣奠定基础。视角3民族交融材料
(刘元海,前赵开国皇帝)乃赦其境内,年号元熙,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立其妻呼延氏为王后。置百官,以刘宣为丞相,崔游为御史大夫,刘宏为太尉,其余拜授各有差。——《晋书》卷110《载记第一》[问题](4)概括材料中刘元海的统治措施,并说明意义。[结论](4)措施:建立政权,采用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典章制度;追尊汉室。意义:有利于争取中原地区人民的支持,巩固统治基础;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促进民族交融。(5)在南北对峙中,南北方各取得了一些代表性成就。阅读本课教材第二子目、第三子目的内容,找出支撑这一观点的史实、史料(说明史料价值),完成下面表格。项目南方地区北方地区代表成就①民族交融、经济发展史实农业发展②民族交融③手工业发展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明显进步经济发展北方经济恢复发展,洛阳成为北方政治、经济中心史料本课教材第二子目“学思之窗”《宋书》的记载本课教材第三子目“史料阅读”《魏书·高祖纪》的记载本课教材第三子目《北齐仰覆莲六系青瓷尊》史料价值④⑤⑥[结论](5)①江南开发②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③孝文帝改革中迁都城、改籍贯、易汉服、说汉语、改汉姓、与汉族通婚④研究此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文献史料⑤研究此时期北方民族交融的文献史料⑥研究此时期北方经济发展的实物史料(6)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政权的改革为后来隋唐大一统国家出现带来的影响。[结论](6)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国家统一和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深化拓展]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1.原因:各族人民杂居;民族之间相互通婚;先进文化吸引;战争影响;统治者政策推进;民族间交流增多。2.表现(1)经济:内迁人民定居生活,学习农业技艺,从事农业生产;中原地区人民学习畜牧经验,接受胡食、胡服等;东晋南朝时期北民南迁,与南方各族共同开发江南地区。(2)政治:十六国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用中原政治制度。(3)文化:内迁民族使用汉语;西北民族乐器、歌舞等受到中原地区人民的喜爱。(4)民族心理:随着经济、文化交流,民族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3.评价: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加强,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为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课堂小结】[逻辑表达]将以下内容填入逻辑关联图中,并对图示内容进行合理阐释。①分裂中孕育着统一②隋唐盛世③民族交融、文化交流④北民南迁、区域开发[提示]①③④②(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阐释: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中孕育着统一因素,为隋唐大一统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在政权更迭中出现了统一的趋势,如西晋、北魏、东晋,特别是北魏以来北方经济的恢复发展,为后来北方统一南方、隋唐大一统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人口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与先进生产工具和先进技术,加速南方的开发,南北经济渐趋平衡,为隋唐经济繁荣打下基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文化交流,也有利于隋唐开明民族观和文化观的形成。总之,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分裂中孕育了统一的因素,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不断发展。随堂训练1.东晋南朝时期,北方先后出现一批割据政权。而南方土地被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这说明(
)A.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B.北人南迁带去了先进技术C.北方经济发展落后于南方D.南北方民族交融逐步加深√解析:B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充实了劳动力资源,促进了南方的发展,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江南的开发,此时经济重心仍在北方,排除A、C两项;D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2.前秦苻坚、北魏孝文帝、北周武帝注重礼乐教化,他们祀天地、祭先圣先贤、崇祖先等活动非常频繁。他们此举意在(
)A.宣扬儒家思想
B.证明正统地位C.加强思想控制
D.促进民族交融√解析:B据材料“前秦苻坚、北魏孝文帝、北周武帝注重礼乐教化”可知,民族政权的君主注重教化,他们尊重并继承中原传统文化,其目的主要是证明其正统地位,巩固统治,故选B项;宣扬儒家思想是材料表现而非目的,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民族政权君主注重礼乐教化,而非加强思想控制,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促进民族交融是民族政权注重教化的影响,而非目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春疫情防控期间餐厅及人员用餐管理方案
- 中央空调年度维保方案
- 高压线拆除方案
- 2024-2030年电子手表行业风险投资发展分析及投融资与运作模式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玻璃钢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2024-2030年献血扶手椅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牧草种子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燃料电池汽车行业市场供需格局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2024年聚乙烯(PE)项目成效分析报告
- 腐蚀性药笔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 《钴鉧潭西小丘记》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
- 创新与发明-按图索骥、循章创新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广州大学
- 英文文献及翻译-Problems-of-incentive-mechanism-in-Chinas-small-an-medium-sized-enterprises
- 乳化工艺操作员培训资料完全
- 物业公示范文简洁(共11篇)
- 客运索道建设项目评价报告
- 半导体工艺原理-硅衬底材料制备工艺(贵州大学)概要
- A-Fable-For-Tomorrow明天的寓言课件
- 一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看图写话 写好一句话 人教部编版
- GB/T 41782.1-2022物联网系统互操作性第1部分:框架
- GB/T 6170-20001型六角螺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