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汉时期东汉时期25年220年曹丕灭汉建魏光武中兴东汉中期以后党锢之祸豪强兴起军阀割据9年西汉灭亡王莽篡汉公元前202年刘邦建汉黄老思想公元前180年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文景之治汉武盛世汉文帝即位汉武帝登基独尊儒术汉昭帝即位新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2.通过了解两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汉高祖。导入观察秦与西汉形势图,思考他们在版图上有何不同?哪个地区被划入中华版图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大片区域1、我们结合所学,分析汉朝建立的史实和汉初面临的建国问题、统治者如何解决;2、教师名词解释:汉承秦制、郡国并行制、黄老无为、七国之乱、文景之治;3、我们通过教材和运用相关史料,概括汉武帝面临的问题和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作用4、我们通过教材学习,正确解释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的影响,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5、我们认识历史地图,了解汉代疆域的变化和丝绸之路;6、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体会汉王朝对中华民族的卓著贡献。7、我们通过总结两汉兴衰的原因,认识人民群众对历史的推动作用学习目标①现实原因:社会残破,经济破坏,人口锐减,资源匮乏,民生凋敝,百废待兴;②前朝教训:秦朝刑法严苛,赋役繁重。③意识形态:法家思想不适应汉初形势④对外关系:匈奴侵犯政治:汉承秦制,有所损益。经济: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轻徭薄赋,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思想:黄老之学,无为而治。地方:郡县与分封并存,即郡国并行制对外关系:和亲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思考:结合课本引言部分和第一段正文内容,概括汉初实行无为而治的原因、统治者采取哪些措施应对?措施黄老之学、“无为而治”黄老是始于战国盛于西汉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尊传说中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故名。其思想糅合了道家和法家思想,兼并阴阳儒墨等诸家观点而成。在社会政治领域,黄老之学主张君主应“无为而治”,即顺其自然,尽量减少主动行为和干预,而达到治世。强调君主应“无为而无不为”,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在其影响下,促进了汉初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名词解释思考:汉初继承了秦朝哪些制度?损益是?汉承秦制1.承袭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监察制、郡县制、考核制度(上计制)、文书制度。2.承袭秦朝的田租、户赋、徭役、兵役制,西汉发展为编户制度,以加强对人民的管理和控制,继续使用圆形方孔钱。重点突破:汉承秦制,有所损益有所损益1.采取“与民休息”政策。2.减轻刑罚,轻徭薄赋。3.思想:汉初“黄老无为”4.地方制度上:实行分封与郡县并存的体制,被称为“郡国并行制”。不同/发展相同/继承(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2018年全国2卷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CB链接高考王国:42郡中央:15郡思考:汉初郡国并行制带来的政治隐患?郡国并行制西汉初年,在地方继承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国(异姓与同姓)的地方行政制度。刘邦先后分封异姓、同姓诸侯王,汉景帝削减诸侯封地(削藩),引发七国叛乱,最终平定叛乱影响:积极:发挥了拱卫中央的作用。消极:随着诸侯王国势力日益强大,留下分裂割据的隐患。【思考】根据材料,分析汉武帝即位初期面临着怎样的社会问题呢?

“丞相(按:田蚡)入奏事…荐人二千石(按:郡守)…上乃曰:“君除(按:任免)吏已尽未?吾亦欲除吏!”

《汉书·田蚡传》“(豪强地主)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

——《史记•平准书》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汉书·董仲舒传》

匈奴连岁入边……烽火逼于长安。匈奴五次入边,杀掠人口,动以万计。

《史记·匈奴列传》丞相擅权,威胁皇权豪强膨胀;工商业秩序混乱;土地兼并严重。思想不一;黄老之学不能适应时代需要匈奴犯境,威胁边疆经过60余年的休养生息,西汉国力强盛,汉武帝即位后,加强中央集权。二、西汉的强盛——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领域措施影响政治中央地方选官考核监察法律边疆、民族对外认真阅读教材P22,归纳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的措施领域措施影响政治中外朝制度(中朝:决策;外朝:执行)推恩令;任用酷吏,打击豪强;刺史制度察举制(才德)、征辟制、积功劳为官中央:御史大夫;地方:刺史(位低权重)上计制,

御史参与审核沿袭秦律,《九章律》;发布法律文告—令中央: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边疆管理:北击匈奴;西设河西四郡,设西域都护府;征服西南,平定百越叛乱;东北设乌桓校尉边疆开发:屯戍政策,移民屯田加强皇权,削弱相权加强中央集权;为国家选拔有用人才;利于民族交流交融;利于边疆开发;利于中西文化交流;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中央地方选官考核监察法律边疆、民族对外张骞通西域,推进陆上丝绸之路畅通与繁荣;海上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沟通东西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及影响

推恩令:公元前127年(元朔二年),汉武帝采纳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的庶子在原封国内封侯,新封侯国不再受王国管辖,直接由各郡来管理,地位相当于县。结果王国越分越小,基本上解决了王国问题,中央集权加强。左官律:左官即诸侯的下属官僚,有诸多限制,削弱诸侯的私属幕僚,以视歧视。附益法:禁止诸侯贿赂、勾结中央官僚;禁止为诸侯敛财。酎金夺爵:元鼎五年,武帝为祭祀宗庙,要列侯献酎金助祭,以所献酎金不足或成色不足为借口,废列侯106人。阿党法:中央派官僚(中央为其置吏)辅助诸侯(实为监视),诸侯犯法,必须举报,否则同罪。私出界罪:禁止诸侯私自离开封地。

严格执行嫡长子制:正妻无子则废国号。配套措施:名词解释:推恩令

(2019年全国1卷25)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A.加强了货币管理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D.削弱了诸侯实力D链接高考汉朝加强君主专制的其他方法:任用布衣丞相,降低丞相威信频繁更换宰相,减短任职时间

汉武帝:重用身边近臣,形成宫中决策机构中朝,原本的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沦为执行机构外朝。西汉晚期以后:中朝尚书台的权力逐渐增大。皇帝尚书令侍中常侍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中朝(决策)外朝(执行)牵制有事上报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位卑权重位高权轻特点:

①中朝官员位低权重。

②皇帝亲信近臣构成。

③以內朝架空外朝,抑制相权。重点突破:中外朝制度刺史制度含义:汉武帝把全国分成13个州部,中央在每个州设立刺史一名,专职监察地方。刺史没有固定的治所,每年八月巡视所辖区域,考察吏治、奖惩官吏、决断冤狱。特点:①负责监察地方官吏和司法;②以巡视方式监察;③位卑权重(3)发展:东汉晚期,原来的监察区州变为一级行政机构,形成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州刺史不仅有行政权,还有领兵权,形成内轻外重、干弱枝强的局面。东汉末年州牧已发已发展成为割据势力,威胁中央集权。(2022·浙江·3)汉武帝置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刺史定期在辖区内巡行,年终赴京奏事。刺史秩仅600石,但能以卑临尊,监察秩2000石的郡太守和王国相。由此可知,西汉刺史的设置(

)A.可以弥补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B.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是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重要内容

D.代表着社会履行监察官员的职能B概况:汉武帝时确立,自下而上推选人才方式:举孝廉和举贤良标准:品行和才干、议政能力。作用:推动儒家思想成为汉代选拔官吏的标准;扩大了官吏来源,为汉代统治提供管理人才。但易任人唯亲,荐举人和被荐人容易形成集团,出现累世公卿的现象。选官标准是品行和才干思考:察举制有什么特点?中央和郡国有资格举荐人才体现封闭性的特征以荐举为主,考试为辅选官制度:察举制

还有一种特殊选官方式——征辟制:皇帝或官府征聘(士阶层)(由上而下)西汉的屯田,是巩固新拓疆土的重要措施之一。屯田卒本身,也是边塞防御的手段之一,同时屯田区又为徙民、设县做好了基础准备。……西方的屯田卒,不仅从事农业生产,而且在有战事时参加战争。他们在西域且耕且战,对确立汉朝在西域的统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刘永强《两汉西域经济研究》

有利于抵御匈奴的入侵;降低了军费开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负担。有利于边疆的开发。推动了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⑤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⑥为曹魏屯田制奠定了基础屯戍政策根据材料分析屯戍政策的影响?屯田制是汉以后历代政府为取得军队给养或税粮,利用士兵和无地农民垦种荒地的制度。有军屯、民屯和商屯三种。屯田始于汉武帝时西域屯田,为军屯。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①时间:公元前138年。②目的:计划联合大月氏等政权共击匈奴。③贡献:A.促进丝绸之路畅通,是丝绸之路发展史的标志性事件;B.加强对西域边疆地区有效管理,推动民族交融。C.促进民族之间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中华文化内涵。D.凿空和丝路精神,成为中国人不畏艰难,勇于开拓的象征。民族关系①中央管理机构:汉朝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②对匈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控制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设立河西四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敦煌酒泉张掖西域都护府武威西汉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领域措施作用经济赋税户籍基层治理社会救济货币农业手工业商贸商业政策认真阅读教材P22,归纳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的措施领域措施作用经济赋税田赋(轻)人头税(重)和徭役、征收财产税户籍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有专人主管;百姓成为“编户齐民”;定期人口调查基层治理县下设乡、里、亭。建立什伍组织,互相监督社会救济建常平仓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价货币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

(五铢钱)农业耕作方式:精耕细作;生产工具:耦犁、犁壁、耧车(播种);耕作技术:代田法;水利设施:漕渠、白渠、龙首渠、坎儿井(边疆地区);土地制度:土地私有,土地兼并。手工业提花机;家庭手工业、民营和官营作坊商贸货币等统一,促进全国商品流通;丝绸之路沟通东西方;订立契约,规范商贸关系商业实行

,推行均输平准政策抑制

,实行算缗、告缗中央盐铁官营工商业者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增加财政收入;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均输:各郡设均输官,把应由各地输京的物品按当地市场价格,折合成当地丰饶而价廉的土特产品,转运至各地贩卖,从而增加政府收入,抑制商人垄断市场,从而使物价稳定。

平准:在长安和主要城市设立掌管物价的官吏,根据市场物价,贵时抛售,贱时收购。调剂空间上物价之不平调剂时间上物价之不平“算缗”:是向大商人、高利贷者、手工业者征收的的财产税。“告缗”:是鼓励知情者告发,属实者没收被告发者全部财产,惩罚戍边一岁,奖励告发者没收财产的一半。均输平准、算缗、告缗领域措施作用思想

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施行仁政”“德刑并用”特点:

以儒学为基,

外儒内法,

兼采各家,具有神学色彩。——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君权;限制君权——稳定统治秩序——缓和阶级矛盾董仲舒新儒学内容汉武帝尊崇儒学的具体措施:

①政治:启用儒士参政,儒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②思想:儒家经典为规定教科书,立五经博士

③教育:兴办太学和地方学,使儒学官方化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领域措施作用思想

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措

施目

的(作用)政治经济思想军事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削减了诸侯王势力选拔优秀人才,后期弊端显现加强地方管理,强化中央集权调节供需、平抑物价、抑制商人、增加政府收入,加强中央集权儒学独尊,成为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①中央:设立中(内)朝②地方:推恩令③选官制度:察举制④监察制度:刺史制度⑤社会治理:任用酷吏,打击豪强①改革币制,铸币权收归中央②盐铁官营③均输平准、算缗、告缗④抑制工商业者尊崇儒术北击匈奴;丝绸之路;西域都护府…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加强背诵记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及作用西汉后期,政治日趋黑暗,土地兼并严重,赋税徭役沉重,破产农民沦为奴婢或流亡,社会动荡不安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皇位,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解决危机,但是措施不切实际,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出现严重旱灾和蝗灾,农民起义频发,推翻王莽政权。该如何解决统治危机?企图解决问题的王莽,成为被问题解决的王莽。——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措施作用政治经济文化加强皇权节省开支,提高工作效率缓和阶级矛盾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缓和阶级矛盾继承汉朝尊崇儒学传统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朝(史称东汉),定都洛阳(河南)增强尚书台的作用严格控制外戚干政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释放奴婢重视儒学结果:出现“光武中兴”(政局稳定,经济重新发展起来)二、东汉的兴——光武中兴(2015年全国1卷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C东汉后期,朝政长期被宦官把持,一些正直的官员和士人不满现实,品评人物,抨击时政,称为“清议”他们触犯了宦官利益,被诬陷为“党人”,遭到严厉镇压,史称“党锢之祸”。皇帝和帝殇帝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少帝献帝继位年龄1011311281512149寿命(岁)27231303936341454本质:专制皇权加强二、东汉的衰亡(1)外戚宦官交替专权P23,教材正文,因皇帝年幼,外戚和宦官分别受到皇帝的依靠,两者争权夺利,朝政混乱不已。追随刘秀一统天下的大将,成为朝廷新贵,权倾朝野,并逐渐形成“累世公卿”集团,即豪强地主。他们占有大量的土地和人口,形成自成一体的庄园(田庄经济)。东汉末年,豪强大族控制了地方选人权(2)豪强地主势力崛起——经济上——自给自足政治上——宗族色彩浓厚军事上——有私人武装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