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安装施工技术方案_第1页
电气设备安装施工技术方案_第2页
电气设备安装施工技术方案_第3页
电气设备安装施工技术方案_第4页
电气设备安装施工技术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气工程施工方案

2、电气工程施工方案

2.1电气工程施工方案编制依据

⑴《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7-90⑵《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8-90⑶《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9-90⑷《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2006⑸《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⑹《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⑻《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92⑾《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96⒀《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7-96⒂《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9-96⒄《工程建设交工技术文件规定》SH3503-2006

2.2电气施工总程序图如下:

1

2.3施工准备电气施工程序图按照合同施工里程碑工期要求,在指定时间内相关施工人员(如电气工程师、电工等)到达施工现场,进行施工预制现场、电源、施工机具、工具房、休息室布置等。接到施工图纸后,

2

工程师与施工班组前期到达人员同时熟悉施工图纸与施工现场。工程师在仔细查阅施工图纸的基础上及时与施工监理取得联系,在施工监理地协助下进一步了解施工条件,并与相关专业(如土建专业、工艺专业、仪表专业等)施工图纸进行图纸会审。将施工图纸与现场不符之处以及各专业之间冲突及时以书面报告形式报送施工监理。

2.4施工技术措施

2.4.1隐蔽工程

根据施工合同要求,施工班组负责的隐蔽工程为:动力、控制、照明、电讯、工业电视系统等

地下穿线管预埋。隐蔽分项工程工序图如下:

⑴严格按照施工图纸确定预埋路线、预埋钢管规格,如有变动必须以书面报告形式上报经施工监理和设计批准,施工完毕及时作好施工记录或直接标注在施工图纸相应位置。

⑵保护管预埋深度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要求,如图中未确切表明应按照电气施工规范要求施工。规范要求如下:表15

⑶电缆管不应有穿孔、裂缝和显著的凹凸不平,内壁应光滑;金属电缆管不应有严重锈蚀。在易受机械损伤的地方和在受力较大处直埋时,应采用足够强度的钢管。

⑷电缆管的加工应符合下列规范要求:表16

3

⑸电缆管的内径与外径之比不得小于1.5。每根电缆管的弯头不应超过3个,直角弯不应超过2个。

⑹金属电缆管连接应牢固,密封应良好,两管口应对准。套接的短套管或带螺纹的管接头的长度,不应小于电缆管外径的2.2倍。金属电缆管不宜直接对焊。

⑺电缆保护管弯制完毕后,在保护管的两侧出口进行适当封堵,避免泥土等物体进入保护管内。

⑻引至设备的电缆管口位置,应便于与设备连接并不妨碍设备拆卸和进出。并列敷设的电缆管管口应排列整齐。

⑼利用电缆的保护管做接地线时,应先焊好接地线;有螺纹的管接头处,应用跳线焊接,再敷设电缆。

⑽钢管的内壁及外壁均应做防腐处理。当埋于混凝土时,钢管外壁可不做防腐处理;直埋于土层内的钢管外壁应涂两度沥青;采用镀锌钢管时,锌层剥落处应涂防腐漆。设计有特殊要求时,应按设计规定进行防腐处理。

⑾当线路暗配时,电线保护管宜沿最近的路线敷设,并应减少弯曲。埋入建筑物、构筑物内的电线保护管,与建筑物、构筑物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15mm。

⑿进入落地式配电箱的电线保护管,排列整齐,管口宜高出配电箱基础面50~80mm。⒀电线保护管不宜穿过设备或建筑物、构筑物的基础;当必须穿过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⒁.保护管露出地面部分应横平竖直。保护管管沟在回填前应进行报检,报检合格后方可进行回填、夯实。

⒂电气工程师应在报检前,提前作好隐蔽工程记录,在报检合格后施工监理需在隐蔽记录表格相应部位签字认可。

2.4.2现场动力配电箱、检修动力配电箱、操作柱安装

⑴动力配电箱、检修动力配电箱出库时要核对好型号、尺寸、内部元件、上下出线口及其管径是否符合要求,以免动力配管时出现错误。

⑵悬挂式动力配电箱、检修动力配电箱的安装高度、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配电箱安装位置要求便于操作和维护,配电箱空余出线口要密封严密并应符合防爆要求。

⑶动力配电箱、检修动力配电箱接地应良好。

4

⑷防爆操作柱的安装间距宜为50~80mm,操作柱上的按钮应动作灵活、可靠,防止电机无法停车或无法启动的现象发生。

⑸操作柱及控制箱上的指示仪表应完好并经校验合格。

⑹成排安装的防爆操作柱应在一条直线上,上面的设备编号、标识应清晰,安装位置应便于操作、维护。

⑺紧急停车操作柱应有明显标志,并有防护罩,操作柱与保护设备的间距不应小于设计要求。

2.4.3防爆电气设备安装

⑴防爆电气设备安装的一般技术要求

●防爆电气设备的类型、级别、组别、环境条件以及特殊标志等,应符合设计的规定。

●防爆电气设备应有“EX”标志和标明电气设备的类型、级别、组别的标志铭牌,并在铭牌

上标明国家指定的检验单位发给防爆合格证号。

●防爆电气设备宜安装在金属制作的支架上,支架应固定牢固,有震动的电气设备的固定螺

栓应有防松装置。

●防爆电气设备的进线口与电缆、导线应能可靠地接线和密封,多余的进线口其弹性密封垫

和金属垫片应齐全,并应将压紧螺母拧紧使进线口密封。金属垫片的厚度不得小于2mm。⑵隔爆型电气设备的安装

●正常运行时产生火花或电弧的隔爆型电气设备,其电气联锁装置必须可靠;当电源接同时

5

壳盖不应打开,而壳盖打开后电源不能接通。用螺栓紧固的外壳应检查“断电后开盖”警

告牌,并应完好。

●隔爆型插销的检查和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插头插入时,接地或接零触头应先接通;插

头拔出时,主触头应先分断;开关应在插头插入后才能闭合,开关在分断位置时,插头应

插入或拔脱。

⑶增安型和无火花型电气设备的安装

⑷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安装

●●与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配套的关联电气设备的型号,必须与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铭牌中的

关联电气设备的型号相同。

●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与关联电气设备之间的连接导线或电缆的型号、规格长度,应符合设

计规定。

⑸防爆配电箱、检修箱不宜拆装。需要拆装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6

2.4.4电缆桥架施工

⑴施工前应明确桥架走向,核对管廊的标高及造型的变化,与工艺进行图纸会审,核对桥架走向上是否有管道、构件、设备并考虑适当距离。与仪表专业进行图纸会审,核对电气仪表的桥架设计有无矛盾,其间距离是否符合要求。核对弯头是否合适,数量是否够用。

⑵桥架进入现场后应进行验收;核对其型号、规格、数量是否与材料预算相符。检查桥架有无变形,油漆及镀层是否脱落,并对桥架及其附件进行预组装,如有不合适,应及时与供应方联系。

⑶桥架的安装应采用螺栓连接,对需焊接的部位应经监理部门同意。

⑷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缆在同一个桥架中敷设时,桥架内应安装隔板。

⑸桥架接地应符合设计要求,在电缆井里与主接地线连接。

⑹桥架除要在进出装置及变配电所处接地外,每隔约50米接地一次。

⑺桥架安装误差要求:

标高误差∶≤±10mm

水平误差∶<3‰7

垂直误差∶<3‰

对接错口∶≯3mm

侧向弯曲12m内不应超过10mm

2.4.5电气配管

⑴电气配管前,技术人员应与土建、安装专业进行详细图纸会审,了解现场布置情况,以及电气配管是否与安装专业设备、管道、结构等位置相矛盾,以免施工后产生矛盾,造成返工。⑵钢管连接处全部采用螺纹连接,管端螺纹长度不应小于管接头长度的1/2,连接后的螺纹外露宜为2-3扣,螺纹的表面应光滑,无缺损。

⑶钢管采用桥架侧单侧接地,在电缆敷设前要将钢管接地。,严禁在穿上电缆后的钢管上进行焊接。

⑷暗配管连接处焊跨接线,刷沥青漆防腐,明配管的连接处抹电力复合脂,以保证电气管路的接地可靠。

⑸钢管配完后应及时密封管口,防止进入杂物。

⑹电气配管质量要求:

①管口无毛刺和尖角,管口应有护线帽或做成喇叭口。

②电缆管弯制后,不应有裂缝和显著的凹瘪现象,其弯扁程度不宜大于管子外径的10%;电缆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穿入电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

③电缆管的内径与电缆外径之比不得小于1.5。

④电缆管应安装牢固,支架间距不宜超过3m。

⑤电缆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7m,在人行道下敷设时,不应小于0.5m。

⑥电缆管应有不小于0.1%的排水坡度。

⑦电缆管连接应紧密,不得有地下水和泥沙渗入。

2.4.6电缆敷设

⑴电缆敷设应在设备已就位,桥架安装、钢管配制等工作已完成,经共检合格后方可进行。⑵电缆敷设前施工人员应认真阅读电缆敷设有关图纸,熟悉设备位号、电缆路径、经过断面及哪层支架,哪层桥架;防止放错电缆事故发生;准备好施工机具,对大型电缆应采用专用电缆滑轮进行敷设。

⑶电缆运输的过程中应固定牢固,并用吊车吊下,严禁将电缆盘直接从车上推下。

⑷敷设时应核对好电缆型号、规格、电压等级、长度等。

⑸测量电缆绝缘电阻,高压电缆要进行直流耐压试验,确认电缆合格后方可敷设,试验时作

8

好记录。

⑹电缆敷设时施工人员应选定参考点,认真测量长度,避免电缆头余量过长或电缆不够长,造成浪费。对敷设完电缆应及时作好标记。

⑺电缆的余量应符合甲方要求。

⑻动力电缆应在0℃以上敷设,控制电缆应在-10℃以上敷设,否则应采取预热措施;。

⑼在桥架内应用电缆绑扎带将电缆牢固固定成整齐一层,电缆的起点、终点、均应挂标志牌,标志牌字迹应清晰、持久、内容齐全。

⑽直埋电缆应充沙、盖砖,埋设深度不应低于700mm,过马路处穿保护管并有明显标志。⑾铠装电缆接地点在互感器以下时,接地线直接接地,电缆接地点在互感器以上时,接地线穿过电流互感器接地。动力电缆在两端做接地线,控制电缆一端做接地线(配电室)。⑿桥架在盖板封闭以前应通知有关人员共检,合格后方可盖板。

⒀电缆敷设后应及时通知相关专业,防止损伤电缆事故的发生。

⒁电缆最小弯曲半径(D为电缆外径):

控制电缆最小弯曲半径∶10D

动力低压电缆最小弯曲半径∶10D

多芯电缆最小弯曲半径∶15D

单芯电缆最小弯曲半径∶20D

⒂高压电缆头制作

①高压电缆头的制作应严格按产品说明书进行,护套、铠装、屏蔽层、半导体、主绝缘均应留有适当的长度,尤其应力管的位置应安装准确,否则会引起电缆头击穿或爆炸。

②电缆剥制时应防止损伤主绝缘,主绝缘上半导体及杂质清除干净,毛刺应消除并涂绝缘剂。

2.4.7盘内接线

⑴电缆在盘下固定后,由盘底穿入盘内,在盘底作电缆头并加以固定,剥电缆外皮时应防止损伤芯线。

⑵电缆芯线应捆扎成束沿配线架引上,分支时应弯度一致、并行排列。

⑶电缆芯线应采用专用打号机打出回路编号,其字迹应清晰、持久、内容齐全。

⑷严格按图纸接线,每个端子一侧接线宜为一根,不得超过两根。

⑸配线应整齐、美观、固定牢固,不得有中间接头。

2.4.8装置区照明施工

⑴施工程序图如下

9

照明施工程序图

⑵灯具出库时后应核对好型号、规格、防爆等级、防爆标识、防爆合格证号,灯具及附件数

量应符合设计要求,灯具的附件应齐全,无机械损伤。

⑶核对好防爆接线盒、防爆活接的型号、规格、防爆等级、防爆标识、防爆合格证号。⑷保护管配接均应采用丝扣连接,连接处应抹电力复合脂以确保电气管路接地连接,螺纹的啮合不应少于5扣。螺纹的长度不应小于管接头的1/2,外露螺纹宜为2~3扣。⑸保护管配接时,固定点间距最大值(单位m)见下表:

表:保护管固定间距最大值

⑹保护管穿线要求按下表,管内穿线包括绝缘层在内不应超过管内截面的40%。

表:保护管穿线要求

⑺灯具的接地应采用专用接地线,接地线与相线应具有相同绝缘等级,接在灯具的专用接地端子上,不得与灯具的零线相混。穿过不同防爆等级的照明配管在区域分隔处应作隔离密封。⑻导线或电缆在防爆接线盒内的接线应接在固定的端子上所有的接头均应安装在接线盒或接线箱内,灯具或接线盒的多余出口应用镀锌丝堵密封。

⑼施工时应严格按标准图施工,灯具的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支架油漆颜色应符合统一标准。

10

⑽确保灯具、接线盒及其附件的完好,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易积结冷凝水的管路,应在其垂直段的下方装设防爆隔离密封阀,排水口置于下方。

⑾明配管的弯曲半径应不小于其外径6倍。

⑿当电线保护管遇下列情况之一时,中间应增设接线盒或拉线盒,且拉线盒的位置应便于穿线:

①管长度每超过30m无弯曲;

②管长度每超过20m有一个弯曲;

③管长度每超过15m有二个弯曲;

④管长度每超过8m有三个弯曲。

⒀水平或垂直敷设的明配管其偏差不应超过1.5‰,全长偏差不应大于管内径的1/2。

⒁钢管弯曲处不应有折皱、凹陷和裂缝,弯扁程度不应大于管外径的10%,管内应无杂物、毛刺,灯具、接线盒等附件应齐全。

⒂照明保护管与保温后的工艺管道外表距离不宜小于200mm,配管排列应整齐。

⒃明配管管卡与终端、弯头终点、电气器具或盒箱的距离宜为150~500mm。

⒄照明安装应充分地考虑生产单位维修、维护的方便和安全。

⒅操作区内的照明灯具应至少高于所在平面2.5米,相邻灯具的接线应引自不同的相别。⒆建筑物内照明暗配管

①暗配管施工前,电气施工人员应和土建专业进行详细图纸会审,了解屋顶、楼板、吊顶、墙以及柱子的布置情况,暗配照明箱、插座箱、是否设计有预留孔,了解土建专业施工进度和工期。

②照明暗配管应密封良好,穿线盒应及时封堵,防止进入水泥或其他杂物,造成无法穿线。③照明暗配管应按图施工应及时进行共检,做好隐蔽记录,防止漏检后工程无法交工。④埋设于地下或混凝土内电气暗配管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10倍。

⑤照明暗配管间应采用丝扣连接,螺纹的长度不应小于管接头的1/2,暗配管与接线盒、箱连接时应采用锁紧螺母固定,外露螺纹宜为2~3扣,管口上的护线帽应齐全。

⑥导线接头处应采用防水胶布包扎严密,防止受潮后漏电事故的发生。

⑦配电室高、低压配电盘上方不应安装灯具,灯具在墙上安装时,其距地面高度不应小于2.5m。

2.4.9接地部分

⑴接地工程需要与土建专业密切配合,施工人员应看清图纸,按图施工,施工后还应核对,防止漏埋。

11

⑵接地线连接时应符合《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有关规定。

⑶接地装置为多极接地装置,装置内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共用一套接地系统,接地极顶端距地面700mm,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接地线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650mm。

⑷接地支线施工:每一电气设备的接地点必须用一根接地支线与接地干线单独连接,不允许用一根接地支线将几台设备的接地点串联起来,也不允许将几根接地支线并联在接地干线的一个连接点上。

⑸电力系统的工作接地,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防雷保护接地及防静电接地合为一个接地系统,接地电阻不超过4欧姆。DCS接地及仪表电缆屏蔽接地用一个单独设置的接地网,该网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电气接地电阻值不能大于设计要求,如不能满足要求应增加接地极。变压器低压侧的中性点直接工作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

⑹电气设备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外壳,电缆支架等作保护接地。易燃液体的储罐、塔、容器和管道在进出装置处及管架分支处等作防静电接地。泵区内接地支线在地面上引至电动机或操作柱的接地线采用断线卡或采用镀锌扁织铜线。成套设备的接地应在对角方向上至少2点与全厂接地网连接;设备接地端子可采用—40×4镀锌扁钢制作,不锈钢设备应采用不锈钢端子,设备、工艺管道静电接地端子应与其焊接母体材质相同,严禁不同材质间相互焊接。⑺在爆炸危险区域内,所有固定在非导电包装材料间的在线仪表和阀门应用铜导线跨接,工艺区输送爆炸危险介质的主工艺管线应装置跨接地线,并在进出装置区或每隔80~100m与管架作电气连接。跨接地线压接预制及压接端子,螺栓,螺帽等为电机保护范围;跨接连接片之焊接及跨接地线之安装为管线保护范围。钢结构完成接地后,安装于钢构上之设备均可视为与钢构构成一接地系统。接地施工时电气施工人员应与工艺专业密切配合,确保工艺管道、设备的静电接地和防雷接地不被遗漏。。

⑻接地工程需要与土建专业密切配合,施工人员应熟悉图纸,按图施工,防止漏埋。如有改动应经设计变更后方可。

⑼接地工程的地下部分属隐蔽工程,隐蔽前必须让监工进行共检,回填土不能搀杂砖头、石块等杂物,回填后应分层及时夯实。

⑽接地施工时电气施工人员应与工艺专业密切配合,确保工艺管道、设备的静电接地和防雷接地不被遗漏。

⑾接地工程的地下部分属隐蔽工程,隐蔽前一定要进行共检,回填土不能搀杂砖头、石块等杂物,回填后及时夯实。

12

⑿严格按图施工,如有改动应经设计变更后方可。

2.4.10电机检查接线

⑴核对电机铭牌上电压、电流、功率的额定值是否与设计相符。作为继电保护整定依据之一。⑵电机接线前应分清电机接线方式是星接还是角接,严禁在不清楚电机接线方式情况下接线。电机接线前应检查确认电机拖动设备的旋转方向,电缆的相别应与端子标志相同。

⑶接线前需测量绝缘电阻,常温下低压电机绝缘电阻不应低于0.5兆欧

⑷电缆头制作要符合说明书要求,电机接线时不应将端子锯短或减少芯线,电机引线及电源线端子应抹电力复合脂,端子连接应牢固,安全距离应有可靠保证。在接线盒里的电缆芯线的绝缘层不被损伤。

⑸电机盘车时不应有杂音,且转动灵活,如不符合要求应及时通知有关方面。

⑹接线后的电机密封要做好,接线盒螺栓要齐全,电机盖要压紧。

⑺当电机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作抽芯检查∶

①出厂日期超过制造厂保证期限;

②当制造厂无保证期限时,出厂日期已超过一年;

③经检查、试验、试运行有异常;

④当甲方要求抽芯时;

⑻未使用的电缆入口应用符合防护等级要求的堵头堵死。

2.4.11电力电缆试验

⑴测量电缆绝缘电阻:6kV及以上电缆采用2500V兆欧表测量线间和对地绝缘电阻,绝缘电阻值不低于1MΩ/kV,低压电缆采用500V兆欧表测量线间和对地绝缘电阻,绝缘电阻值不低于0.5MΩ。

⑵6kV及以上电缆直流漏泄试验:采用直流漏泄试验仪进行电缆直流漏泄试验,试验电压24kV,持续时间15min,一般试验电压分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持续1min,到24kV电压值,持续15min,记录各阶段漏泄电流,应无电流突变及异常现象。

3仪表工程施工方案

3.1仪表工程施工方案编制依据

⑴《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3-2002⑵《石油化工仪表工程施工技术规程》SH/T3521-2007⑷《石油化工剧毒、可燃介质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H3051─2002⑸《自动化仪表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131-90

13

⑹《石油化工施工安全技术规程》SH3505-1999

⑺《工程建设交工技术文件规定》SH3503-2006

14

3.3仪表工程安装调试施工要求

⑴为保证仪表专业施工顺利进行,仪表技术员应先期进驻施工现场,全面仔细地

核对,测算施工材料,及时提交施工图预算,及时编制施工方案和施工作业技术交

底。

⑵严格执行施工质量检查制度,每项工序完工时,由技术员填写施工质量检查请15

求书,提前书面通知工程监理和有关QC人员,对实际施工质量做出结论,作为日后工程完工时进行质量总评的一项依据。

⑶严格执行专业间工序交接质量检查制度,办理书面交接单。本专业上下道工序交接,必须进行全面安装质量检查;上道工序安装质量不合格,不得进行下道工序作业;重要仪表工程工序交接必须通知监理部门检查,并形成书面记录。

⑷与工艺管道或设备专业联系密切的仪表单元的施工,应与其积极配合,必要时与相关专业一起编制相应的技术交底或施工方案,如大机组(挤压机、压缩机)试车等;积极配合工艺运行人员,虚心听取运行人员对仪表安装与投用的合理意见,努力使仪表安装工作更趋于合理化。

⑸严格仪表设备出库制度,避免设备丢失。

⑹结合以往施工时的经验,加强施工组织管理,确保统筹安排、分工明细,责任到人。

3.4电缆汇线槽或桥架的安装

⑴电缆汇线槽或桥架应按施工图施工。施工前应仔细核对工艺配管图及工艺设备布置图,并到现场仔细核对电缆桥架实际走向,确保电缆桥架的走向和标高不与工艺管道及设备冲突;同时应及时编制详细电缆桥架施工技术交底,指导施工作业人员正确施工。

⑵电缆汇线槽或桥架的布置,必须考虑强电、弱电信号电缆按规范要求隔开一定距离。

⑶电缆汇线槽或桥架的安装位置应避开强磁场、高温、腐蚀性介质以及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汇线槽安装在工艺管架上时,宜在工艺管道的侧面或上方。

⑷汇线槽或桥架的安装程序应先主干线,后分支线,先将弯头、三通和变径定位,后直线段安装。

⑸汇线槽与桥架之间宜采用半圆头螺栓连接,并应安装加强板,螺母应在槽板的外侧,螺栓应充分紧固。

⑹汇线槽安装直线超过50m时,应采用在支架上焊接滑动导向板的方法固定,并使汇线槽在导向板内能滑动自如,槽板接口处应预留适当的膨胀间隙。

⑺汇线槽或桥架安装应保持横平竖直,底部接口应平整无毛刺。多层桥架安装时,弯曲部分弧度应一致。汇线槽或桥架变标高时,底板、侧板不应出现锐角和毛刺。⑻汇线槽安装后,应按设计要求焊接接地片和栏杆柱,开好保护管引出孔和隔板缺口。保护管开孔的位置应处于汇线槽高度的2/3以上,并采用油压开孔机或其

16

他机械开孔,不得用电弧焊、气焊切割。开孔后,边缘应打磨光滑,及时修补油漆。

⑼通过预留口进入控制室汇线槽的电缆敷设完毕后,应及时封闭。

⑽汇线槽或桥架与动力电缆桥架的安装间距,应符合设计规定。

⑾汇线槽底板应开漏水孔,漏水孔宜按之字形错开排列,孔径为Φ5---Φ8,开孔时应从里向外进行施工。

3.5电缆(线)保护管安装

3.5.1电缆、电线、补偿导线保护管(以下简称保护管),宜选用薄壁镀锌钢管,但防爆区域厂房内应采用厚壁镀锌钢管。管内径应为线束外径的1.5~2倍。保护管不应有变形及裂缝,内壁应清洁、光滑、无毛刺。当采用非镀锌钢管时,管外应除锈涂漆,当埋地敷设时,必须采取防腐措施,但埋入混凝土内的保护管,管外不应涂漆。

3.5.2保护管弯制应采用冷弯法,薄壁管采用弯管机煨弯,DN50以上的管子宜采用标准预制弯头,弯制保护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弯曲角度不应小于90;

⑵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要求:当穿无铠装的电缆且明敷设时,不应小于保护管外径的6倍;当穿铠装电缆以及埋设于地下或混凝土内时,不应小于保护管外径的10倍;

⑶保护管弯曲处不应有凹陷、裂缝;

⑷单根保护管的直角弯不得超过两个。

3.5.3保护管的直线长度超过30m或弯曲角度的总和超过270°时,中间应加穿线盒。通过梁柱时,配管时不得在混凝土梁柱上凿孔或钢结构上开孔,可采用预埋保护管方法。

3.5.4当保护管直线长度超过30m,且沿塔、槽、加热炉或过建筑物伸缩缝时,应采取下列热膨胀补偿措施之一:

⑴根据现场情况,弯管形成自然补偿;

⑵在两管连接处,预留适当的间距;

⑶增加一段软管;

⑷增加一个鹤首弯。

3.5.5保护管之间及保护管与连接件之间,应采用螺纹连接。管端螺纹的有效长

17

度应大于管接头长度的1/2,并保持管路的电气连续性。当采用大管径钢管埋地敷设时,可加套管焊接,管子对口应处于套管的中心位置,对口应光滑,焊口应严密。

3.5.6保护管与仪表盘、就地仪表箱、接线箱、穿线盒等部件连接时应用锁紧螺母固定,管口应加护线帽。保护管与检测元件或就地仪表之间采用挠性管连接时,管口应低于进线口约250mm。本安系统保护管从上向下敷设时,在管末端应加排水三通,仪表及仪表设备进线口应用密封垫密封。当保护管与仪表之间不采用绕性管连接时,管末端应加工成喇叭口或带护线帽。

3.5.7暗配保护管应按最短距离敷设,在抹面或浇灌混凝土之前安装,埋入墙或混凝土的深度应保证离表面的净距离大于15mm,外露的管端应加木塞封堵或用塑料布包扎保护螺纹。

3.5.8埋地保护管与公路、铁路交叉时,管顶埋入深度应大于1m,与排水沟交叉时,管顶离沟底净距离应大于0.5m,并延伸出路基或排水沟外1m以上。保护管与地下管道交叉时,与管道的净距离应大于0.5m,过建筑物墙基应延伸出散水坡外0.5m,保护管引出地面的管口宜高出地面200mm。当引入落地式仪表盘(箱)内时,管口宜高出地面50mm,多根保护管引入时,应排列整齐,管口标高一致。

3.5.9明配保护管应排列整齐,横平竖直,支架的间距不宜大于2m,且在拐弯、伸缩缝两侧和管端300mm处均应安装支架,固定卡宜用U形螺栓或管卡。垂直安装时,可适当增大距离。

3.5.10保护管穿过楼板和钢平台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⑴开孔准确,大小适宜;

⑵不得切割楼板内钢筋或平台钢梁;

⑶穿过楼板时,应加保护套管;穿过钢平台时,应焊接保护套或防水圈。

3.5.11明敷设电缆穿过楼板、钢平台或隔墙处,应预留保护管,管段宜高出楼面1m;穿墙保护管段两端伸出墙面净长度应小于30mm。

3.5.12在户外和潮湿场所敷设保护管,应采取以下防雨或防潮措施:

⑴在可能积水的的位置或最低处,安装排水三通;

⑵保护管引入接线箱或仪表盘(箱)时,宜从底部进出;

⑶保护管引入就地仪表时,应符合第6.3.5.6条的规定;

⑷朝上的保护管末端应封闭,电缆敷设后,在电缆周围充填密封填料。

18

3.5.13安装现场分线箱,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周围环境温度不宜高于45℃;

⑵箱体中心距地面的高度宜为1.2m;

⑶到检测点的距离应尽量短;

⑷不应影响操作、通行和维修,宜设在汇线槽或桥架的两侧;

⑸箱体应密封,并标明编号、位号。

3.6电缆敷设

3.6.1电缆敷设前应进行下列检查:

⑴汇线槽或桥架已安装完毕、清扫干净,内部应平整、光洁、无杂物、无毛

刺;与监理共检合格;

⑵电缆型号、规格、长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外观良好,保护层不得有破损;

⑶仪表电缆电线敷设及接线以前,必须进行导通检查与绝缘试验,合格后才

能敷设

①绝缘试验和导通检查时,裸露导体的端头不得触地,不得与其它裸露线接触,

禁止导线在安全栅上作导通与绝缘试验。已连接在仪表设备及安全栅上或盘后端

子上的导线必须拆开,使之完全脱离上述设备端子。

②仪表电缆(电线)的绝缘电阻应用500V直流兆欧表测量,其芯线之间,芯线对

地之间的绝缘电阻值应大于5MΩ。

③仪表补偿电缆(导线)的绝缘电阻应用100V兆欧表测量,其芯线之间,芯线对

地之间的绝缘电阻应大于5MΩ。

④用于绝缘试验的兆欧表必须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⑤电缆、电线的导通检查宜使用万用电表的电阻档或校线设备,当电缆导线的绝

缘层有颜色区别时,应先按颜色确定线号,然后逐一复查。

⑥导通检查及绝缘试验中发现有问题的电缆或电线应予更换。

⑷控制室机柜、现场接线盒及保护管已安装完毕。

3.6.2电缆敷设前应进行下列准备工作:

⑴对部分敷设长度进行实测,其实际长度应与设计长度基本一致,否则应按实

际测量的电缆敷设长度及电缆到货长度,编制电缆分配表;

表:电缆敷设表

19

⑵根据现场电缆分布情况和电缆分配表,按先远后近,先集中后分散的原则,安排电缆敷设顺序;

⑶电缆首尾两端应挂有设计规定的标志号码。

3.6.3电缆应集中敷设。敷设过程中,必须由专人统一指挥,并应停止在汇线槽或桥架上空的吊装、焊接等作业。电缆敷设完毕应及时加好盖板,避免造成电缆的机械损伤和烧伤。

3.6.4不同信号、不同电压等级和本质安全防爆系统的电缆在汇线槽内应分区敷设,在桥架上应分层敷设。

3.6.5电缆在汇线槽内应排列整齐,在垂直汇线槽内敷设时,应用支架固定,并做到松紧适度。电缆在拐弯、两端、伸缩缝、热补偿区段、易震等部位应留有余量。电缆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要求:当穿无铠装的电缆且明敷设时,不应小于保护管外径的6倍;当穿铠装电缆以及埋设于地下或混凝土内时,不应小于保护管外径的10倍;

3.6.6敷设电缆时的环境温度不应低于下列规定:⑴交链聚丙烯电缆0℃;⑵低压塑料电缆-20℃;

⑶橡皮、聚乙烯及聚氯乙烯保护套绝缘电缆-15℃;⑷其它外护套层橡皮绝缘电缆-7℃。

3.6.7当在温度低于上述规定条件下敷设电缆时,应符合下述规定:⑴将电缆盘在10℃左右环境内放置24h进行预热;

⑵将电缆盘用40~50℃的热风吹18~24h进行预热。烘热后的电缆,敷设时间不宜超过1h。

3.6.8电缆终端头的制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⑴从开始剥切电缆皮到制作完毕,应连续一次完成,以免受潮;

20

⑵剥切电缆时不得伤及芯线绝缘;

⑶铠装电缆应用钢线或喉箍卡将钢带和接地线固定;

⑷屏蔽电缆的屏蔽层应露出保护层15~20mm,用铜线捆扎两圈,接地线焊接在屏蔽层上;

⑸电缆终端头应用绝缘胶带包扎密封,本安回路统一用天兰色胶带。较潮湿、油污的场所,电缆头宜涂刷一层环氧树脂防潮或用热塑管热封。

3.6.9除下列情况外,控制电缆不应有中间接头:

⑴必须延长已经使用的电缆时;

⑵消除使用中的电缆故障时。

注意:电缆中间接头的芯线应焊接或压接,并用热塑管热封,外包绝缘带,挂上标志牌,并在隐蔽记录中标明位置。

3.6.10在下列情况下敷设电缆时,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⑴周围环境温度超过65℃时,应采取隔热措施。处在有可能引起火灾场所时,应采取防火措施。通常可采用钢管、汇线槽、石棉套管、石棉板等进行隔热、防火,并可采取将桥架在垂直面安装的方法;

⑵不宜平行将电缆(线)敷设在高温、易燃、可燃介质的工艺设备、管道的上方或具有腐蚀性介质、油脂类介质设备、管道的下方;

⑶与工艺设备、管道绝热层表面之间的距离按设计要求施工,设计无要求时应大于200mm,与其它工艺设备、管道表面之间的距离应大于150mm;

⑷明敷设的信号电缆与具有强电场和强磁场的电器设备之间的净距离宜大于

1.5m,当屏蔽电缆穿金属保护管以及在汇线槽内敷设时应大于800mm;

⑸本安线路与非本安线路在同一层桥架或电缆沟中敷设时,间距应大于50mm。

3.6.11DCS系统电缆敷设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设备使用说明书进行,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⑴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缆不应敷设在同一汇线槽内,不可避免时,应用金属板隔离;

⑵信号线宜采用屏蔽电缆,采用双冗余结构的网络通道电缆应单独隔离敷设。

3.6.12网络通道电缆与供电线路的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以防止周围电噪声干扰。

3.6.13光纤通信电缆应严格按设计及制造厂的技术条件进行敷设,并应进行单独

21

保护。

3.6.14补偿电缆(导线)的敷设

⑴补偿电缆(导线)及电线不得直接埋地敷设,可穿保护管或在汇线槽内敷设,但不应与其它线路在同一保护管内敷设。

⑵补偿电缆(导线)的型号、规格、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绝缘电阻应经检查合格,产品型号应与热电偶及连接仪表的分度号相匹配,包括热电偶在内的线路总电阻值应为配套仪表允许的线路电阻值。

⑶补偿电缆(导线)的绝缘层表面应平整,且色泽均匀,无机械损伤。

⑷如对补偿电缆质量有怀疑或无质量证明时,应通知监理、业主代表或总承包单位共同对产品质量进行复查,复查结果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一般用补偿电缆(导线)绝缘层厚度允许误差为标称厚度的-10%,最薄处的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值的90%-0.1mm;

②耐热用补偿电缆(导线)绝缘层厚度允许误差为标称厚度的-20%,最薄处的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值的90%-0.1mm;

③耐热用补偿电缆(导线)应经耐热性能试验。在2205℃条件下历时24h后,立即将试样插在五倍直径的圆柱体上弯曲180,然后检查电缆(导线)应满足下列要求∶

a表面无裂纹;

b导线线芯之间和线芯与屏蔽间的每米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25M。

④耐热用补偿电缆(导线)应经防潮性能试验,在环境温度402℃,相对湿度953%条件下,历时24h后,导线线芯之间和线芯与屏蔽间的每米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25M。

⑸补偿电缆(导线)或电线穿管敷设时,应采用14#钢线引导。多根补偿电缆(导线)在同一保护管中敷设时,应将多根线端与引线捆扎牢固,穿线时宜涂抹适量滑石粉,遇阻碍时不得强拉硬拽。

⑹补偿电缆(导线)一般不应有中间接头,必须接头时,正极丝与正极丝、负极丝与负极丝应分别缠绕,用气焊、电弧焊熔接或压接,当有屏蔽层时,应确保屏蔽层连接点接触良好,外包绝缘带,并做好隐蔽工程记录。

3.7盘(箱)内配线

⑴仪表盘(箱)内配线前应核对配线图与仪表、电气元件说明书,二者的电源、输

22

入、输出及其它信号线必须一致,极性应正确。

⑵盘(箱)内配线应在外部电线电缆的导通试验与绝缘检查合格后进行。

⑶仪表盘(箱、架)内的线路可敷设在小型汇线槽内,也可明设,明设时应根据接线图考虑排列顺序,防止交叉,分层应合理。电线束应用绝缘材料扎牢,扎间距离为100~200mm。

⑷盘内布线应整齐美观,编号标志应清晰,导线应留有余量,如图所示。

图:1—汇线槽,2—绑扎带

⑸接线宜采用端子压接,单股芯线可将芯线顺时针弯成接线环连接,接线环前面的线号标志应清晰。

⑹备用芯线应统一处理,统一排列,可绕成弹簧状置于电缆头根部。

⑺盘(箱)内配线中间不应接头。

⑻盘(箱)内配线,一个端子最多连接两根导线。

⑼本质安全回路接线端子应集中布置,与其他回路端子隔开。

⑽盘内本安回路导线应独自成束,当不能满足要求时,本安回路导线与其它回路导线间宜用绝缘纸隔离。

3.8电缆接地

⑴仪表设备外壳,仪表盘(箱),接线箱等,虽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但有可能接触到危险电压的裸露金属部件时,均应作保护接地。

⑵保护接地应牢固可靠。可通过接地干线连接到低压电气设备接地网上,也可直接与同电气接地网连接的钢结构连接。

⑶信号回路负端接地的系统应作工作接地。工作接地应通过接地干线接到单独的接地极上,构成独立的接地系统。信号回路的接地点应在二次仪表侧,但当采用接地型热电偶和检测部分已接地的仪表时,不应再在显示仪表侧接地。

⑷电缆的屏蔽层应作屏蔽接地,屏蔽接地可与工作接地共用接地干线与接地极。

23

⑸电缆的屏蔽单端接地宜在控制室一侧接地,电缆现场端的屏蔽层不得露出保护层外,同一线路的屏蔽层应具有可靠的电气连续性。

图:电缆屏蔽单端接地

⑹仪表使用说明书中要求接地的本质安全仪表的接地应单独设置接地干线和接地极,或根据设计规定接至信号回路系统的接地网。

⑺电磁流量计、涡轮流量计,分析仪表等,应按说明书要求接地。

⑻汇线槽上应焊有接地板,与接地干线连接。

⑼接地线的截面积应符合设计和制造厂规定,当设计和制造厂无规定时,分支接地线应大于6mm²,屏蔽接地应大于2mm²,汇线槽接地干线应大于20mm²,仪表柜、计算机、DCS、PLC系统的主参考接地干线应大于30mm²。

⑽接地线宜选用多股铜芯线,采用压接法连接。接地线的绝缘护套颜色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没有规定,宜选为黄、绿相间色或绿色。

⑾埋地的接地干线可用有效截面积相同的扁钢或园钢进行焊接。接头可采用搭接,扁钢搭接长度为宽度的2倍,园钢为直径的6倍,接触应良好,连接应牢固。⑿设计未规定时,单台仪表的接地极可用铜板、铜棒或不锈钢棒埋地,埋入深度应大于0.75m,或达到潮湿层。

⒀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制造厂规定,如设计或制造厂未规定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仪表系统保护接地电阻值一般为4Ω,最高不宜超过10。当设置有高灵敏度接地自动报警装置或接地自动切断装置等情况时,接地电阻值可大于10,但应在100以内,当设置有防雷系统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

②屏蔽接地和工作接地应在10Ω以内;

③本质安全回路接地和其它仪表接地电阻应符合说明书要求;

④DCS、PLC、ESD系统接地电阻应小于4

24

⑤接地板之间的距离应大于5m。

⒁接地系统施工时,应及时作好隐蔽工程记录。

3.9电缆防火、防爆

⑴爆炸危险区域的电气、仪表设备的防爆形式及配线方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适应使用区域的防爆等级规定。

⑵安装在爆炸和火灾危险区域的仪表、电气设备和材料,必须具有符合现行国家或行业标准中规定的防爆质量技术鉴定文件和防爆产品出厂合格证书。设备、材料的外部应无损伤和裂纹。

⑶汇线槽、电缆沟、保护管通过不同级别爆炸、火灾危险区域时,在分界处均应采取隔离密封措施。

①电缆沟在通过不同级别爆炸、火灾危险区域分界处时,应采用下列隔离密封措施之一:

a电缆沟内部充砂密封,敷设一层电缆,充填一层砂,砂层厚约100mm。电缆全部敷设完后,充砂填满电缆沟;

b在分界处两侧安装隔板,隔板之间充砂,长度不少于1m;

c在分界处用阻火密封填料充填。

②汇线槽在通过不同级别的爆炸、火灾危险区域分界处时,宜采用下列隔离密封措施:

a在分界处制作气密砂封;

b在分界处用阻火密封填料充填,形成密封阻挡层。

③保护管通过不同防爆区域的隔墙和楼板时,应将保护穿墙孔和楼板孔堵塞严密。

⑷敷设在爆炸和火灾危险区域内的电缆(电线)保护管应符合下列规定:①保护管应选用厚壁镀锌钢管;

②接线箱、穿线盒、管箍、活接头等管件应按危险区域的级别,分别采用不同的防爆结构型式;

③保护管之间及保护管与接线盒、分线箱、穿线盒之间应采用圆柱管螺纹连接,螺纹有效啮合部分应在6螺距以上,并用锁紧螺母锁紧。螺纹上应涂电力复合脂或导电性防锈脂,以保持良好的电气连续性。不得在螺纹上缠麻涂铅油、缠绝缘胶带或涂其它油漆;

25

④保护管与接线箱连接时,应安装隔离密封接头,先向接头内填入石棉绳,再灌注密封填料。密封管件与接线箱距离应不大于0.45m;

⑤保护管与现场仪表、检测元件之间应按其所在危险区域级别,选用隔爆型金属软管连接。

⑸采用正压通风防爆仪表盘(箱)的通风管必须保持畅通,且不宜安装切断阀。⑹采用正压通风仪表盘(箱),安装后应保证盘(箱)内压力不低于设计压力值,当有压力联锁或报警装置时,其动作应准确可靠。

⑺在爆炸和火灾危险区域安装的仪表盘(箱)应有“电源未切断不得打开”的标志。⑻本安回路的电缆、电线应有永久性天兰色标志,如无专用电缆时,则应在电缆挂牌处用天兰色胶带做一道环形标志。

⑼本安回路电缆在汇线槽或电缆沟内敷设时,应集中于同一区内,与非本安回路之间应用金属隔板隔开,防止静电干扰与磁场干扰。

⑽本安回路的电缆(线)应单独穿管保护,不得与非本安回路共用同一根保护管或同一根电缆。

⑾本安线路的分支,串、并联接头必须设在增安型接线箱内。

⑿本质安全关联设备(如各种类型的安全栅)的安装位置应在安全场所一侧,并应可靠接地。不同类型的安全栅不得互相代用。

3.10导压管线安装

导压管的施工应当严格管理,技术员应仔细地审查设计图纸,熟悉每一套导压管的安装工艺和特点,提前会同有关人员对导压管、管件、阀门的规格,型号,材质及数量进行检查确认,对没有合格证或经检查(或试验)不合格的导压管、管件、阀门严禁使用,并及时通知有关部门。施工前,技术员应及时地编制施工技术交底和导压管施工记录表,对每一道工序都要做好书面记录,并要求相关施工人员签字。

3.10.1导压管线安装的一般规定

⑴仪表导压管路(简称导压管)包括用于压力、流量、液位的检测导压管,用于分析仪表的取样管、隔离和吹洗管路,同时包括导压管路系统中使用的阀门、配件和容器等附件。

⑵剧毒和可燃介质的导压管路应按《石油化工剧毒、可燃介质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SH3501规定分级。

26

⑶导压管路所用的管材和部件的材质、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具有质量证明书或合格证。

⑷导压管路敷设前,管子及其部件内外表面应清洁干净,需脱脂的管路应经脱脂合格后再进行敷设。

⑸导压管路敷设前应将管材进行防腐处理,可预制的管路应集中加工。⑹预制好的管段内部必须清理干净,并采取措施防止杂物进入。⑺导压管路不得用电、气焊切割。

⑻从事导压管路焊接作业的焊工须持有效的焊工合格证书。

⑼耐热合金钢管路焊接作业前,应经焊接工艺评定合格后方可施工。⑽导压管路敷设除设计另有规定外,敷设方案应设计指定的相关图集。⑾导压管路除有特殊要求外,一般不作射线检测。

⑿导压管路不应直接埋地敷设。管路敷设位置设计未规定时,应按现场情况合理安排,不宜强求集中,但应整齐、美观、固定牢固,尽量减少弯曲和交叉,且不得有急剧和复杂的弯曲部位。

⒀导压管路应敷设在便于操作和维修的位置,不宜敷设在有碍检修、易受机械损伤、腐蚀、振动及影响测量之处。

⒁用于检测的导压管在满足测量要求的条件下应尽量短(过热蒸汽等高温介质除外),且不宜大于15m。3.11气源管线安装

6.3.11.1气源管线安装的一般要求

⑴仪表气源管线采用镀锌管时应用螺纹连接,不得冷煨,且连接处必须密封。缠绕密封带或涂抹密封胶时不能使其进入管内;气源管端口处套丝加工时应切断套丝机的油路。

⑵供气管直径的大小应按耗气量,气体流速及压力损失来确定,同时还要适当考虑将来用气量增加的可能性。参见供气管直径与空气流量、供气点的关系表:

⑶仪表空气供气系统采用的管子、阀门、管件等,在安装前均应进行清洗,不应有油、水、铁锈等污物。

27

⑷仪表空气总管宜采用镀锌管、薄壁不锈钢管或黄铜管,仪表空气过滤器下游可采用紫铜管、不锈钢管、铝管和塑料管,但不得选用未镀锌的碳钢管。

⑸供气管采用镀锌管时,应用螺纹连接,且连接处必须密封。缠绕密封带或涂抹密封胶时,不应使其进入管内。支管应从总管顶部引出,总管上应留有备用接头。⑹仪表气源管线进入仪表前,必须加过滤减压装置。在仪表集中处,可采用流量较大的过滤减压装置,其安装位置应选择在操作方便、不妨碍仪表装拆、检修的地方。

⑺集中过滤减压时,减压装置前后的空气管线上应装有压力表和安全阀,分散减压时,在减压装置后应装压力表。

⑻安装流量较大的过滤减压装置应采用两套并联法。

⑼供气系统的配管应整齐、美观,其末端和集液处应有排污阀,排污管口应远离仪表、电器设备及接线端子。排污阀与地面之间应留有操作空间。

3.11.2气动管路压力试验与吹扫

⑴气动管线压力试验的介质应采用空气或惰性气体。

⑵压力试验用的压力表应校验合格,其精度不低于1.5级,刻度上限值宜为试验压力的1.5~2倍。

⑶供气系统安装完毕后应进行吹扫,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吹扫前应将控制室供气总管入口、分支供气总入口和接至各仪表供气入口处的过滤减压阀断开敞口,先吹总管,然后依次吹各支管及接至各仪表的管路;②应使用符合仪表空气质量标准、压力为0.5~0.7MPa的压缩空气;

③当排出口无固体尘粒、水、油等杂质时,吹扫即为合格。

⑷气动信号管线气密性试验时,应使用干燥的净化空气,选用0.16MPa试验压力表,试验压力应为仪表的最高压力(即0.1MPa)。当达到试验压力后,停压5min,无降压即为试验合格。

⑸气压试验压力应为设计压力的1.15倍,当达到试验压力后,停压5min无泄漏,目测无变形为合格。

⑹压力试验和气密性试验应作好记录。

3.13仪表设备安装

仪表设备安装总要求如下:

28

⑵仪表应安装在不受机械震动并远离磁场和高温的地方,同时应避免腐蚀介质的侵蚀;

⑶安装于工艺管道上的仪表及测量元件,在管线吹扫时应将其拆下,待吹扫完后再重新安装;

⑷仪表设备支托吊架应牢固可靠,并应做防腐处理。6.3.13.1控制室仪表盘、柜安装⑴施工准备

①控制室土建施工结束,内部装饰工程完毕,空调系统安装调试完毕并可投用,室内照明工程已完工后,经有关部门进行安装质量检查验收合格,与土建专业办理完交接手续后仪表专业方可进行控制室内仪表盘柜台的施工。

②核实所有仪表盘、柜及台实际尺寸,对照土建施工图中门窗尺寸,若发现现有门窗尺寸不适合于盘柜的进入,则应先期考虑联系土建专业在适合墙面留有进盘预留通道,这是我们施工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③核实进控制室仪表桥架的尺寸,对照土建施工图中预留的孔洞,若有不符应在土建专业施工前,通知甲方及设计代表现场解决。⑵盘、柜基础槽钢的安装

必须在控制室活动地板开始安装前完成,操作台基础槽钢安装应考虑与活动地板支撑骨架安装相匹配,基础安装偏差见下表

表:盘柜基础安装偏差表

⑶盘柜安装

①仪表盘柜利用螺栓固定在基础上,严禁焊接。②仪表盘柜安装误差符合规程要求。③仪表盘柜安装的允许偏差见下表:

29

3.13.2就地盘(箱)安装

⑴就地仪表盘(箱)、保温(护)箱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应安装在光线充足、环境干燥的地方;②应垂直、平整、牢固,垂直度允许偏差为3mm,盘(箱)的高度大于1.2m时,垂直度允许偏差为4mm;

③水平方向的倾斜度允许偏差为3mm;

④保温(护)箱底距地面或平台一般为600mm,表箱支架应牢固可靠,并应作防腐处理。

⑵在多尘、潮湿、有腐蚀性气体或爆炸性危险的区域安装时孔板的锐边或喷嘴的曲面应迎向被测介质的流向;孔板、喷嘴及文丘里管的两侧直管段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孔板和孔板法兰的端面应和轴线垂直,其偏差不应大于10;孔板法兰安装应与管道同心,其同心度允许偏差按下式计算∶

同心度允许偏差≤0.015D(1/β-1)

30

=d

D

式中D—管道内径,d—节流装置镗孔内径。

差压变送器的正压室、负压室应与孔板、喷嘴上的正、负符号相对应,变送器安装应便于操作和维修

⑵阿纽巴流量计安装时有四个孔的一侧应流向流体方向,其一次元件应通过并垂直于管道中心线;

⑶透平流量计安装在无振动的管道上,上下游直管段的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放大器与流量计分开安装时,两者距离不宜大于20m。

⑷转子流量计必须安装在垂直管线上,被测介质的流向应由下向上,上游直管段长度应大于5倍工艺管道内径。

⑸质量流量计应安装在水平管道上;介质为气体时,箱体管应处于工艺管道的上方;介质为液体时,箱体管应处于工艺管道的下方。

3.13.6物位仪表的安装

⑴浮筒液面计的安装高度应使正常液位或分界液位位于浮筒中心,并便于操作和维修,浮筒应垂直安装,其垂直度允许偏差为2/1000。

⑵液位开关应安装在液位变化反映明显、方便电气接线的地方,安装要牢固,浮子应活动自如。

⑶玻璃板液面计应安装在便于观察和检修拆卸的位置,如果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