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高考历史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板块四第十四单元第40讲十月革命的胜利含答案第40讲十月革命的胜利课程标准1.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2.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考情分析1.频率题型:该部分是高考中频考点,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一般与苏联建设社会主义实践相联系来考查2.情境设计:多种情境化设计,以当时的原始史料为切入点:利用文献资料、表格、地图图片、社会现象等情境。如(2021·海南卷,17)十月革命时期,美国对俄政策;(2022·全国乙卷,35)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对革命形势的认识3.核心考向:列宁主义;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胜利的意义整体感知知识点一列宁主义1.条件经济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政治沙皇专制统治持续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阶级工业的发展造就了俄国第一代产业工人组织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宣告成立,展开了有组织的工人运动思想1900年,流亡国外的列宁创办《火星报》,宣传马克思主义2.内容3.意义理论创新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思想武器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历史地位列宁深刻洞悉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1.阐释·核心概念[布尔什维克与孟什维克](1)布尔什维克,意为多数派,在选举党的领导机构时,拥护列宁的一派占了多数,从而被称为布尔什维克,建立无产阶级专政。(2)孟什维克,意为少数派,反对把无产阶级专政原则列入党纲,反对建立有严格纪律和组织的马克思主义政党。2.思考·情境问题根据列宁的观点,社会主义革命不仅能够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它也可以在一个不很发达的国家开始。列宁这一主张的依据是什么?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一战加剧了俄国社会矛盾;俄国革命拥有一个比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等。
知识点二十月革命1.进程2.意义制度创新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民族解放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世界格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3.胜利的原因(1)客观原因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中各种矛盾表现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②一战为俄国革命创造了有力的国际环境,加速了革命的发展。(激化了国内矛盾,同时使帝国主义列强无暇顾及俄国革命)③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集中力量于前线,后方薄弱。④资产阶级没有满足人民的要求(“和平、面包和土地”),遭到人民反抗。(2)主观原因①革命得到人民支持,广大贫苦农民成为革命的同盟军。②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及时通过调整政治、经济、外交措施来巩固政权。4.十月革命后的政权建设政权废除了旧的国家机器,创建了新的政权机关军队废除了旧的常备军,组建了红军工业将大工业、铁路和银行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土地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皇室和教会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外交废除沙皇政府和临时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退出一战1.警示·易错易混二月革命的性质二月革命不是社会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为其革命任务是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2.挖掘·教材信息阅读纲要下第15课第三目“历史纵横”栏目,指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绘了苏联哪一时期的社会画面?小说塑造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怎样的人物形象?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社会画面:描绘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起,经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到经济恢复时期的社会画面。形象:保尔·柯察金是一个自觉的、无私的革命战士,把党和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充满青春活力,不畏困难,勇敢坚强,意志坚定。3.拓展·思维点拨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1)从理论的角度看: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学说。社会主义革命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俄国首先取得了胜利,这就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通过实践证明了列宁的学说。(2)从革命的道路看:由中心城市起义发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这是由俄国国情决定的。(3)从革命的阶段性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形成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阶段的革命。(4)从革命实现的方式看:十月革命采用的是武装暴动夺取政权并取得胜利的方式。
主题一新时代的理论——列宁主义视角苏俄布尔什维克党的政治建设材料十月革命后列宁领导俄共(布)就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如下表)主题具体表现划清马克思主义与错误思潮的界限把党的名称改为俄国共产党(布),划清马克思主义政党与西方社会民主党、社会党的界限;制定和实施新经济政策,划清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与孟什维克错误言行的界限同党内错误的政治派别作斗争革命刚胜利时同以加米涅夫为首的“妥协派”作斗争,维护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同托洛茨基派、民主集中派、工人反对派等作斗争,维护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领导权反对官僚主义以法制的力量反对和打击官僚主义的思想,指导当时党和苏维埃政权的实践,推进党的建设和国家政权机关的建设,使得机关工作作风大为改观维护党中央权威促进集体领导,加强党内监察,营造党内民主与和谐的政治生活氛围——摘编自王一娟、俞良早《十月革命后列宁关于俄共(布)政治建设的思想》解读材料从党的指导思想、政治派别、作风建设、政治氛围等角度阐释了十月革命后列宁领导的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相关内容。思考从材料中提取列宁加强俄共(布)政治建设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论题: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建设对革命和建设事业发展至关重要。阐述:十月革命后,列宁领导的俄国无产阶级政党成为执掌国家政权的革命政党,当时一方面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俄国带来的破坏,另一方面,国内存在被推翻的资产阶级和反动势力,列宁肩负着巩固苏维埃政权和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的重大任务;在此背景下,列宁通过划清马克思主义与错误思潮的界限,同党内错误的政治派别作斗争,反对官僚主义,以及维护党中央权威等,逐渐维护了十月革命之后的正常秩序。无产阶级政党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才能完成上述任务。通过政治建设,不仅以“铁的纪律”维护了党的统一,而且清算了各个政治派别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的错误,维护了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加强了党的团结和统一,巩固了俄共(布)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促进了党的各项事业发展。深化拓展史料实证——列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比较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对帝国主义的认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无法避免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对社会主义革命的认识社会主义应首先在欧洲发达国家实现,多国家同时发生才能成功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建立政权方式工人阶级要以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两者关系:列宁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主题二从理想到现实——十月革命视角十月革命的胜利材料俄国革命已经过去100年。从导致沙皇俄国崩溃的二月革命发展到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掌握权力的十月革命,应如何评价这一系列动摇全球的大事件呢?在迎来100周年节点之际,全球掀起了讨论热潮。俄罗斯独立民调机构列瓦达中心的舆论调查显示,52%的受访者认为尼古拉二世给俄罗斯带来好影响,而列宁为46%,两人基本不相上下。由于舆论分成两派,俄罗斯政府难以对革命100周年明确表达立场。——摘编自2017年6月《环球时报》eq\x(解读材料主要论述了俄罗斯民众对十月革命的评价。)思考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十月革命是“动摇全球的大事件”?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对国际关系格局和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深化拓展史料实证——十月革命的特点(2022·全国乙卷,35)1917年3月中旬,加米涅夫和斯大林连续发表文章,主张只要临时政府不直接危及群众利益,就应给予支持;要求放弃无条件反对战争的立场,改行对临时政府施加压力以迫其开始和谈的策略。这个主张得到了党内大多数人的支持。这表明当时()A.临时政府反对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B.沙皇残余势力仍对革命存在严重威胁C.布尔什维克党对革命形势认识尚不明晰D.国际局势不利于俄国革命持续深入发展答案C1.历史解释——以外交特使的谈话形式考查美国外交政策(2021·海南卷,17)十月革命爆发后,美国特使R.罗宾斯自称是“布尔什维克社会性实验的反对者”,但他认为必须“利用能够将布尔什维克拉向美国一方的所有因素”与布尔什维克保持联系。直到他离开苏俄,美国仍与苏俄保持接触。这说明()A.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新纪元B.布尔什维克主义在美国受欢迎C.十月革命为俄国发展开辟新道路D.美国外交秉承实用主义原则答案D解析十月革命爆发后,虽然意识形态不同,但是美国想要拉拢苏俄向美国靠拢,这体现了美国外交秉承的实用主义原则,D项正确;材料不是强调十月革命的意义,排除A、C项;十月革命坚持的意识形态和美国不同,而且题干中并没有体现出美国社会群体对于十月革命的态度,排除B项。2.史料实证——以瓷器生产为切入点考查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特点(2022·湖北卷,15)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将俄国皇家瓷器厂收归国有。该厂在1901年烧制的瓷盘正面加绘红色的工厂、举着锤子的工人图案,在瓷盘背面加绘镰刀锤子的标记,原有的尼古拉二世的标记也被保留下来。兼有两个时代标记的瓷盘成为国外市场的抢手货,为新政权积累了外汇。上述做法反映苏俄()A.输出了革命文化 B.政治对现实的妥协C.打破了外交孤立 D.艺术与经济的兼顾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十月革命后烧制的瓷器中,既有革命的标记、也有专制的标记(尼古拉二世的标记),说明政治对现实的妥协,故选B项;输出了革命文化表述片面,排除A项;瓷盘的出口为新政权积累了外汇,并不能打破外交孤立,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艺术审美旨趣,排除D项。1.[学习情境·新认知]1916年初,列宁指出社会主义革命是在一切战线上,也就是说,在经济和政治的一切问题上进行的一系列的会战。由此可知,列宁旨在()A.强调资本主义仍然有生命力B.推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C.指出革命的艰巨性和长期性D.主张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答案C解析列宁强调社会主义革命并不只是军事方面的,还包括政治和经济方面的革命,所以此时的社会主义革命任务还相当艰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C项正确;材料未强调资本主义,排除A项;推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在斯大林时期,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主张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排除D项。2.[学术情境·新观点]关于俄国二月革命,苏联时期的观点认为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20世纪90年代,俄国一些学者提出二月革命后各地几乎没有两个政权并存的现象,地方的实际权力没有转到临时政府新任命的委员手中。这一变化反映出()A.观点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B.苏联时期的评价更为客观公正C.历史认识受到时代的影响D.详实史料会得出正确历史评价答案C解析苏联时期的观点认为二月革命后存在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但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一些学者提出二月革命后地方的实际权力掌握在工兵代表苏维埃手中。材料表明历史认识受到时代的影响,故选C;新提出的观点不一定比旧观点更接近历史真相,A错误;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断苏联时期的评价是否更为客观公正,B错误;D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3.[文本素材·新变化]1917年11月,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从1917年11月到1918年2-3月,首先在莫斯科建立,然后到乡村,苏维埃政权在全国各地建立起来。苏俄这一历程体现了()A.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艰辛B.协约国武装干涉产生的影响C.独特革命政权道路的创建D.战时共产主义实施的必要性答案C解析苏俄从城市到农村的革命道路,是对马克思主义革命思想的创新,是独特社会主义政权道路的创建,C项正确;当时苏俄还没有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排除A项;协约国武装干涉是在一战后才开始的,排除B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1918年协约国武装干涉以及国内反革命叛乱的情况下实施的,排除D项。苏维埃政治制度建设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提议建立专门的党内监察机构。1918年设立工农检查院,旨在提高其在行政部门内部开展监察工作的效率。然而在国内战争末期,列宁提出要在党内建设监察制度,设立中央监察委员会,独立开展工作。此后,俄国存在着两套并行的监察机构——工农检查院和中央监察委员会。自1920年后的近三年里,两部门分别负责党和苏维埃的监察工作。——摘编自姚天宇《列宁关于党和苏维埃监察制度构建研究》[材料解读]面对三年国内革命战争的现实,出于巩固政权的需要,列宁健全党的监察制度,增强党内监督权力,建立权力制约机制。[命题方向]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建设。课时精练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2023·抚顺模拟)列宁谈到马克思时说:“凡是人类思想所建树的一切,他都放在工人运动中检验过,并重新加以探讨,加以批判,从而得出了那些被资产阶级狭隘性所限制或被资产阶级偏见束缚住的人所不能得出的结论。”这一论述可用于说明()A.资产阶级阻碍了思想的进步B.工人运动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C.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重要性D.工人阶级代表人类文明的方向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放在工人运动中检验过,并重新加以讨论、批判,从而得出结论,说明工人运动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B项正确;“阻碍了”一词说法过于夸大,排除A项;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中没有描述工人阶级的性质,排除D项。2.(2023·吕梁高三模拟)列宁始终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忠实、最彻底的学生。他不仅仅是马克思、恩格斯学说的实践者,还是马克思、恩格斯学说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列宁是马、恩学说的“发展者”主要体现在列宁提出了()A.工农联盟思想B.实行国际无产阶级的联合斗争C.“一国胜利论”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目标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列宁根据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提出了“帝国主义”理念及“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的结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并形成了列宁主义,C项正确;工农联盟思想是马克思在总结1848年欧洲革命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排除A项;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主张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排除B项;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目标是马克思总结国际工人运动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排除D项。3.(2023·衡阳三模)下表为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俄国社会发展情况的一部分内容。据此可知()工人组织到1905年,俄国共有各种互助组织996个。互助组织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展,开始有自己的医生、教师和图书馆,举办短期培训和艺术活动,甚至一些互助组织开始将工人的经济需求传达给政府机关工人运动1900年社会民主工党在全俄17个城市建立了地下组织,1901年发展为36个,1902年为49个,1903年为80个。1903年,社会民主工党组织机构遍及俄国53个省,共有47个地下组织在省级城市中开展活动A.十月革命爆发的条件已经具备B.俄国社会各种矛盾严重激化C.布尔什维克政党成为领导力量D.俄国工人阶级的组织性增强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工人组织增多,工人运动也有政党领导,所以,俄国工人阶级日渐走向政治成熟,D项正确;工人阶级壮大只是十月革命爆发的条件之一,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关于俄国社会各种矛盾严重激化的相关论述,排除B项;1903年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建立,排除C项。4.(2023·湖南校联考模拟预测)二月革命后,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人认为俄国目前的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布尔什维克党机关刊物《真理报》复刊后第一期上的文章也说革命的“根本任务是实行民主共和制”。这反映出当时俄国()A.布尔什维克对革命形势认识不清B.临时政府对苏维埃政权进行了妥协C.社会矛盾变化影响革命目标确立D.革命形势的发展受到了一战制约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内的大多数人认为革命的目标是实行民主共和制,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仍然幻想寻找与临时政府谈判的策略,这表明当时的布尔什维克党对革命形势认识不清,A项正确;临时政府并未对布尔什维克党进行妥协,排除B项;俄国当时的社会矛盾并未发生根本变化,排除C项;一战加速了俄国革命的发展,排除D项。5.(2023·河北统考模拟预测)1917年3月12日,俄国议会抽取其议员创建临时政府,贵族和中产阶级在新临时政府中占主导地位。这些议员倾向于自由,希望把俄国重组成一个议会民主国家,他们迅速通过重要改革,如普选权、8小时工作制和所有公民一律平等。这些改革基于()A.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B.俄国工业化步伐加快C.临时政府宣布退出战争D.沙皇专制统治被推翻答案D解析据材料时间1917年3月12日可知,此时应为二月革命后,即沙皇专制统治已经被推翻,D项正确;改革时两个政权并存,排除A项;此时俄国仍然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而无暇工业化,排除B项;“临时政府宣布退出战争”与史实不符,此时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仍然继续参加一战,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在1918年宣布退出一战,排除C项。6.列宁的“四月提纲”在《真理报》上发表一天后,彼得格勒市党委讨论了列宁的提纲,并以13∶2否决了这个提纲,参加讨论的党员认为,列宁的政策是“乌托邦式的”,表明他已长期脱离俄国的生活,与俄国的现实隔膜了。以上表明当时()A.“四月提纲”没有指明革命的方向B.列宁对俄国革命实际情况缺乏了解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尚未彻底完成D.社会主义革命的观点缺乏广泛认同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列宁提出“四月提纲”,主张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但未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说明社会主义革命的观点缺乏广泛认同,D项正确;“四月提纲”指明了革命发展的前途,排除A项;材料表明社会主义革命的观点缺乏广泛认同,不能说明列宁对俄国革命实际情况缺乏了解,排除B项;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排除C项。7.(2023·南通海安高三上期末)列宁指出,很多人认为为了保卫俄国革命必须护国,继续战争。而资产阶级也正是利用这一点来转移群众的斗争视线,同时以进行战争为名组织反动武装力量,伺机镇压人民。列宁提出这一观点意在()A.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B.强调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性C.揭露帝国主义间战争的罪恶本质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答案B8.(2023·唐山一模)1917年7月1日,临时政府驱使士兵在前线向德国、奥匈帝国进攻,妄图以战争消灭革命,但这次冒险进攻遭到了惨败,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举行游行示威,要求“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临时政府镇压示威群众,公开反对革命,造成俄国历史上的七月流血事件。这一事件()A.使俄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B.说明武装起义的条件已经成熟C.是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预演D.使革命失去了和平发展的可能答案C解析十月革命后,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武装起义的条件,排除B项;七月流血事件,是俄国革命发展的转折点,表明和平夺权已不可能,转向暴力革命,D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9.1917年9月,列宁在《马克思主义和起义》中说:“现在我们已经有了胜利的保证。因为人民快要完全绝望了,而我们给全体人民指出了正确的出路……现在我们具备了起义胜利的一切客观条件。”可见,当时()A.列宁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B.列宁领导人民群众开展武装起义C.布尔什维克党得到工农群众的支持D.列宁提出了革命发展的正确方向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由于布尔什维克党给人民指出了正确的道路,无产阶级具备了起义胜利的一切客观条件,说明列宁以及布尔什维克党得到了工农群众的支持,故选C项;根据列宁的言论可以看出工农群众对布尔什维克党的支持,不能看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排除A项;从时间上判断,此时还没有开展武装起义,只是具备了起义胜利的条件,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工农群众的支持,D项明显不符合题意,排除。10.(2023·邢台模拟预测)1918年,列宁主张“必须坚持不懈地发展苏维埃组织”;通过多样形式来吸引全体贫民实际参加管理工作,包括监督政权组织、参与农村各项建设。1919年,列宁指出:“对于这种无视法律而扰乱人民的人必须进行无情的斗争,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列宁的这些主张()A.旨在推动国内工农联盟的形成B.践行了社会主义的民主原则C.符合无产阶级专政的本质要求D.呼吁人民须保持革命的斗志答案C解析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发展苏维埃组织、吸引贫民参加国家的政治、经济等各项工作,严厉打击无视法律、扰乱人民的人等主张,反映了列宁强调保护无产阶级的利益,符合无产阶级专政的本质要求,C项正确;据所学,苏俄的工农联盟在十月革命过程中已形成,排除A项;践行了社会主义民主原则与制裁无视法律、扰乱人民的人等不符,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呼吁人民保持革命斗志的信息,排除D项11.(2023·天津模拟预测)“苏维埃”俄语的本意为会议和代表会议。列宁在阐释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时说:“假如革命阶级的人民没有建立起苏维埃,那么无产阶级革命在俄国就是没有希望的事情。”在此,列宁强调十月革命胜利的重要前提是()A.人民群众的强有力支持B.苏维埃在全国的巩固C.战争激化了俄国的矛盾D.沙皇政府失去了民心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列宁强调人民群众建立起苏维埃,即人民群众对苏维埃政权的作用,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十月革命的强有力支持,A项正确;列宁强调十月革命的胜利原因,与政权巩固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列宁强调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并未说明战争与俄国国内矛盾的关系,排除C项;列宁说明的是人民群众对苏维埃政权建立的作用,且二月革命时沙皇政府已经被推翻,排除D项。12.(2023·湖南雅礼中学高三模拟)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改为俄国共产党。1919年,列宁指出“如果把‘共产党’这个名称解释为似乎现在就实现共产主义制度,那就是极大的歪曲,那就是胡乱吹嘘,会带来实际的害处”。这反映了列宁()A.缔造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B.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做铺垫C.意在扩大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力D.正确认识苏俄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答案D解析材料强调“现在不能实现共产主义制度”,这说明列宁正确认识到苏俄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故D项正确;材料与政权的性质无关,A项排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开始于1918年,排除B项;材料与扩大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无关,C项排除。13.(2023·汉中二模)从列宁和平共处观念的产生动机看,我们能找到两个线索:第一个线索是现实的依据(迫切性);第二个线索就是观念上的。十月革命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它作为历史阶段过渡的途径,需要被否定才能完成自身的任务。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平法令》颁布后,苏俄()A.成功化解了外部军事压力B.革命任务实现逻辑上转变C.革命指导理论已发生变化D.已经过渡到社会主义阶段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苏俄面对当时形势采取正确有效的外交政策,由原来的斗争转变为和平共处,B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十月革命后的苏俄面临内部反动势力叛乱和帝国主义的干涉,排除A项;这一时期的革命指导理论依然是列宁主义,没有发生变化,排除C项;结合所学可知,1936年,苏联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排除D项。14.(2023·全国二模)1982年苏联的九年级历史教科书中第二章的标题为“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的胜利”。2016年俄罗斯历史教科书去掉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这一概念,并引入了“伟大的1917年俄国革命”这一概念。这表明俄国()A.历史研究视角多元化趋向B.经济衰退和国际地位下降C.力图淡化意识形态D.缓和了与西方关系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82年时苏联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强调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故强调“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等字眼,而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不再强调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故删去“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C项正确;“历史研究视角多元化趋向”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A项;俄国“经济衰退和国际地位下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与西方缓和,排除D项。15.(2023·青岛高三模拟)列宁在《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中指出:“没有一个人、一个阶级、没有一种较强的力量抗拒和阻碍苏维埃,正是强大的苏维埃才能保证革命能和平发展的可能性。”在此,列宁认为革命成功的关键是()A.必须获得人民群众的有力支持B.在全国各地建立起苏维埃政权C.无产阶级要适时进行社会革命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失去了民心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宁认为十月革命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过程中,获得了较为广泛的人民群众的有力支持,所以列宁认为革命成功的关键是必须获得人民群众的有力支持,A项正确;材料主旨是苏维埃政权建立的背景,不能说明此时全国各地都建立起了苏维埃政权,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关于无产阶级进行社会革命的相关论述,排除C项;材料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失去民心无关,排除D项。16.十月革命的对象是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所代表的剥削阶级,临时政府既然代表了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这就把两个阶级同时推到十月革命对象的位置上。从这个意义上讲,十月革命是()A.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B.新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C.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D.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二月革命后出现代表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的临时政府,革命任务并未完成,所以十月革命要在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同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具有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任务,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共14分)17.(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图是苏联电影《列宁在十月》中一个场景。影片中工人赤卫队和士兵冒着枪林弹雨,高喊着“乌拉”冲向冬宫,看了让人热血沸腾。该片是为庆祝俄国十月革命20周年,由斯大林指定拍摄。影片中攻占冬宫的场景是按照斯大林的指令重拍的。材料二十月革命的前敌总指挥托洛茨基在其自传中说:“我们兵不血刃地控制了城里重要的地方……我们的士兵、水兵、赤卫队在没有冲突的情况下,几乎不费一兵一卒,占领了各个机关。”——摘编自《托洛茨基自传》材料三1917年10月25日(公历11月7日),列宁为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会议起草的决议中指出:“苏维埃特别强调群众在这次罕见的不流血的和异常顺利的起义中所表现的团结性、组织性、纪律性和同心同德的精神。”——摘编自列宁《关于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的报告》(1)三则材料对十月革命的表述有何不同?(4分)(2)从材料中可以确认的史实有哪些?请说明理由。(10分)答案(1)材料一显示十月革命经历了激烈战斗,材料二和材料三认为十月革命没有发生剧烈的武装冲突。(4分)(2)可以确认的史实是十月革命采取了武装起义的形式,但没有发生激烈的战斗。(4分)理由:三则材料都证明十月革命发生了武装起义。但材料一是影视作品,存在虚构和夸大,《列宁在十月》拍摄于1937年,当时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建成了社会主义强国,需要展示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精神,领导人的意愿和过分强调意识形态也对该片的拍摄产生了影响。材料二属于口述史料,托洛茨基是十月革命的亲历者,他的回忆较为可信;材料三属于文献史料(档案材料),是十月革命当天的决议,可信度很高;后两则材料都证明十月革命没有发生激烈的战斗。(6分)第41讲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课程标准了解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到苏联模式的演进。考情分析1.频率题型:该部分是高考高频考点,选择题为主,近三年主要考查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2.情境设计:材料载体形式多样,通过借助这一时期文献、图片、表格等形式,突出考查学生对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解,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如(2023·广东卷,15)苏联模式;(2023·辽宁卷,15)苏联模式;(2023·1月浙江选考,16)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021·全国甲卷,34)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022·湖南卷,14)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021·山东卷,13)“苏联模式”——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3.核心考向:苏俄(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和“苏联模式”)及其评价整体感知知识点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2.新经济政策(1921年3月)(1)背景:社会经济和政治危机突出。(2)内容农业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工业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3)作用: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1.阐释·核心概念[租让制]指苏俄(联)为利用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资金、技术、生产设备和管理经验,迅速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而由苏维埃国家与外国资本家订立合同,把暂时无力经营或开发的企业、矿山、森林等租赁给这些资本家经营的一项措施,是国家资本主义的表现。2.警示·易错易混新经济政策并不是资本主义经济政策(1)新经济政策是在一定限度内通过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一种政策。(2)它坚持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和苏维埃的领导,不会恢复到资本主义时代。知识点二苏联模式背景1922年12月,苏联成立。1924年,斯大林确立领导地位途径先后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结果到1937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特点经济上表现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指令性计划体制;政治上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评价积极性使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为卫国战争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消极性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消费水平相对较低警示·易错易混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不同(1)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2)改变多种所有制并存,实行单一的公有制;(3)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由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到排斥市场),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主题一从直接到间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视角租让制材料租让制是列宁首先制定并亲自领导苏维埃俄国加以实践的对外经济制度。1920年11月之后,列宁在其报告和文章中阐述了租让制的理论与原则。他认为,不实行租让,苏俄就不能实现经济发展的纲领和国家电气化。只要苏俄掌握着所有国营企业,那么租让是没有什么可怕的。租让是一种国家资本主义,是苏维埃政权同资本家订立的一种合同。承租人对企业只有经营权或使用权。承租人将按照合同规定,得到一部分产品作为报酬,并有权运出国外。政府对投入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承租人要给予优惠和补偿,保证不会单方面改变合同条款,保证承租人投入企业的财产安全。——摘编自杨运中《列宁租让制思想研究》eq\x(解读材料阐释租让制实行的背景、内容。)思考(1)据材料概括列宁所制定的租让制的特点。(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宁制定租让制的目的。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苏俄政府制定和重视;租让制为国家工业化服务;租让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政府一定程度上对被租让的企业实施政策优惠和保护;被租让的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2)租让制有利于发展同西方国家的经济贸易关系;为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以充实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有利于生产力的恢复和经济发展;有利于巩固苏维埃政权。深化拓展1.唯物史观——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忽略了苏俄落后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现实情况,违背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原理。(2)新经济政策是从国情出发,允许私有制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间接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2.历史解释——全面认识新经济政策主题二从农业国到工业国——斯大林体制的建立视角苏联模式材料一1928—1932年集体化农民占农户总数比例变化材料二苏联工农业产值的增长(%)材料三苏联宣传画:在斯大林同志领导下不顾一切向共产主义前进。解读材料一反映了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快速发展。材料二反映了苏联国民经济出现了农、轻、重比例失调的局面。材料三反映了苏联模式下,出现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思考从上述图片中分别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利用图片,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模式的弊端。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信息:材料一图片反映了苏联“一五”计划期间,基本上完成了农业集体化。材料二图片反映了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取得了重大成就,重工业增长迅速,农业、轻工业增长缓慢。材料三图片反映了苏联模式下出现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由于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计划指令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深化拓展1.历史解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2.唯物史观——全面分析“苏联模式”的影响积极(1)是一种社会主义实践形式的初步尝试,它使苏联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改变了国民经济结构(2)使苏联迅速发展成为工业国,为其二战期间的反法西斯斗争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3)对保证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以及战后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起到巨大的积极作用消极(1)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不断下降(2)党的干部和机关特殊化、官僚化日趋严重,越来越脱离群众(3)成为制约苏联发展的主要因素,成为苏联最终解体的重要原因(2023·广东卷,15)1932年1月,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被新建的重工业、森林工业和轻工业人民委员部所取代。后来人民委员部的数量继续增加,到卫国战争开始时,苏联有21个工业人民委员部。这种做法()A.源自卫国战争需要 B.导致经济比例失衡C.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 D.是引入市场竞争的结果答案C1.史料实证——以油画形式考查列宁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的背景(2023·1月浙江选考,16)如图为弗拉基米尔·塞尔罗夫1950年创作的油画《农民代表访问列宁》:列宁正专注地听取和记录三位衣着破烂的农民的倾诉。农民倾诉的主题,最有可能的是()A.俄国十月革命 B.农业集体化C.苏联卫国战争 D.余粮收集制答案D解析苏俄国内战争结束后,政府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村实行余粮收集制,遭到农民们的抵制,社会矛盾激化,因此材料反映的是余粮收集制,D项正确;十月革命时未实行余粮收集制,排除A项;斯大林时期实行农业集体化,排除B项;卫国战争期间,余粮收集制为战争的胜利保证了粮食供给,排除C项。2.生活情境——以苏俄义务劳动为切入点考查苏维埃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2022·江苏卷,15)如图海报描绘的是1919年苏俄工人自愿发起的星期六义务劳动。这一活动被列宁称为“伟大的创举”。该创举体现了()A.工业化生产蓬勃开展B.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C.通过劳动推动人的解放D.工农对国家的认同加强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1919年苏俄工人自愿发起的星期六义务劳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人们义务劳动是为了加快战争的结束,推动苏俄的解放,C项正确;此时工业化并未开始,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材料不涉及农民,排除D项。3.学习情境——以苏联机械制造业发展为切入点考查苏联模式(2023·辽宁卷,15)二战结束后,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在大部分厂房还是废墟时,就已开始生产,仅1946年就生产了6000台拖拉机。到1950年,全市的机械制造等工业生产已完全恢复,产量超出战前水平的30%以上。这体现了当时苏联()A.重视重工业的发展 B.经济管理体制的转型C.集体化进程的加快 D.工业生产技术的领先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二战结束后,苏联机械制造等工业生产迅速恢复,产量巨大,体现了苏联对重工业的重视,故选A项;此时仍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未体现经济管理体制的转型,排除B项;苏联农业集体化指1929—1933年通过合作社把个体的小农经济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过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领先”说法错误,苏联拖拉机等机械制造产量高,是国家指令性计划的结果,而不是工业生产技术先进的结果,排除D项。1.[学习情境·新认知]有学者认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任务在于解决苏俄(联)经济尽快地工业化任务,建立工业化社会的基础。但它没有能完成这一任务,这就决定了新经济政策的命运。该学者意在说明新经济政策()A.被计划经济体制取代具有必然性B.不符合当时苏俄的生产力水平C.经济改革措施与政治目的相矛盾D.背离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衷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新经济政策之所以被停止是因为其没有解决快速完成工业化的任务,因此才有了后来的计划经济体制,表明该学者认为建立计划经济体制在当时的社会是十分必要的,故选A项2.[史料文本·新结论]下表是20世纪30年代苏联政府收售农副产品价格的统计表。下述现象()产品付给农庄的收购价格零售给居民的价格小麦(每公担)10卢布10戈比216卢布牛肉(每公斤)21—55戈比7卢布60戈比牛奶(每公升)9—14戈比1—1.5卢布(注:1卢布=100戈比)A.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B.促进了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C.适应了国家工业建设的需求D.提高了全体居民的生活水平答案C解析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苏联牺牲农业以满足工业发展需要的资金,这适应了国家工业建设的需求,故C项正确。牺牲农业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故A项错误;对农业的压制不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及农业的发展,也制约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故B、D两项错误。3.[信息挖掘·新对比]依据下表关于“苏联模式”的认识,可以推断“苏联模式”()观点(态度)关键词对“苏联模式”持否定态度“专横官僚式”“备战式”“极权主义”等对“苏联模式”持批判态度“行政命令式”“兵营式”“早期社会主义式”等认为是特殊的共产主义社会“极权式共产主义”“军事共产主义”等A.是苏联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方式B.是高度集中的计划政治、经济体制C.为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物质基础D.是导致日后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答案B解析材料中“专横官僚”“行政命令”“极权”等都是对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政治、经济体制的批判,B正确。新经济政策是苏联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方式,其特点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而苏联模式是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苏联模式的特点,而C、D是苏联模式的作用和影响,排除。苏联经济建设公式十月革命后,列宁曾提出过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两个著名公式:一个是“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等等=总和=社会主义”;一个是“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全国电气化”。——摘编自陈永杰《推动共同富裕民企担纲主力》[材料解读]十月革命后,苏俄(联)经济落后,列宁主张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实践出发,借鉴人类文明的积极成果。[命题方向]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课时精练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2022·湖南师大附中模拟)列宁认为,德国战时计划经济中蕴含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成熟性和合理性,因为在战争期间,为了集中人民的力量,德国由一个中央机关调节了5000多万人的全部经济生活。既然这一点容克贵族能做到,那有觉悟的工人阶级也能做到。这表明列宁意在()A.总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B.谋划“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思考社会主义经济的制度设计D.警惕德国法西斯扩军备战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列宁希望借鉴德国的经验,思考社会主义经济的制度设计,C项正确;材料中强调计划经济的优点,并不是为了总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强调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材料信息并没有涉及这些方面,排除B项;警惕德国法西斯扩军备战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D项。2.(2023·滨州二模)1920年,苏俄农民总是抱怨“生活必需品的缺乏和强制性的捐献”,但当他们被问到为什么还要选择苏维埃政府时,其中一个名叫埃米连诺夫的农民说:“革命前我有8英亩田地,现在我有85英亩。”当时农民对政府的态度()A.影响着苏俄国内战争的走向B.折射出新经济政策的合理性C.源于苏俄革命后经济的恢复D.体现了苏维埃政体的先进性答案A解析苏俄政府土地政策获得农民的支持,促进苏俄国内战争的胜利,即这时期农民对政府的态度影响着苏俄国内战争的走向,A项正确;材料涉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但没有折射出新经济政策的合理性,排除B项;农民的态度源于农民获得土地,而非源于苏俄革命后经济的恢复,排除C项;材料涉及农民对于苏维埃政权的支持,没有体现苏维埃政体的先进性,排除D项。3.(2023·绍兴模拟预测)1921年6月,苏俄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决定恢复商品生产和货币机制,给企业一定的自主权,对中小企业实行非国有化。下半年,国家退出拥有20名工人以下的小型企业,允许私人承租经营;同时准许私人开办小型企业,允许私人开办商店。这反映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A.扩大企业自主权 B.协调国民经济比例关系C.开展工业化建设 D.利用市场机制发展经济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以看出此时苏俄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和发展经济,D项正确;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利用市场机制发展经济,给企业一定的自主权是其表现,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利用市场机制发展经济,并不是协调国民经济比例关系,排除B项;工业化建设是苏联模式的内容,排除C项。4.(2023·武汉模拟)1921年12月,一位苏俄老农民在第九届苏维埃代表大会上谈到,“一个人有两只手,一只为国家干活,一只为自己干活。”同时,他以正在召开会议的剧院为例把农民比喻为墙,工人比喻为房盖,以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比喻,强调了农民的稳定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这说明()A.战时共产主义有利于政权巩固B.农业集体化的实施加速了工业化进程C.新经济政策得到了农民的认可D.苏联模式奠定了卫国战争胜利的基础答案C解析据材料中“两只手”体现了该政策既保障了国家利益,又满足了农民的要求,据所学可知是新经济政策,该政策的实施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故选C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虽保证了国家利益,但牺牲了农民的利益,不利于政权的巩固,排除A项;农业集体化是1929—1933年间苏联大规模开展的将个体小农私有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大集体经济的运动,并不能真正满足农民的要求,排除B项;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5.(2023·佛山模拟预测)右图是亚·瓦·列别捷夫创作的《1923年全俄农业、手工业展览会》海报。农民肩扛呈镰刀形状的麦穗,画面底部放置了一把锤子。据此可知当时()A.农民承担的粮食税仍然较重B.卫国战争激发工人农民生产热情C.新经济政策巩固苏维埃政权D.苏联重视宣传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答案C解析海报反映出1923年苏俄农民对工农联盟的苏维埃政权的支持。结合所学可知,1923年新经济政策的实行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C项正确;海报反映了农民支持苏维埃政权,而不是农民负担重,排除A项;卫国战争发生在194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社会主义建设模式是指苏联模式,1923年斯大林还未执政,排除D项。6.(2023·重庆沙坪坝高三质检)如图为1913—1926年俄国(苏联)农业指数变化情况。据此可知,当时()A.农业发展助推工业化建设B.农业集体化调动了农民积极性C.计划经济推动了农业生产D.分配政策调整有利于经济恢复答案D解析据图示信息可知1922年后,俄国农业指数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新经济政策对农业的推动,无法得出农业发展与工业化建设之间的关系,排除A项;计划经济体制和农业集体化政策形成于斯大林上台之后,排除B、C项。7.(2023·鹰潭模拟检测)1921年,苏俄政府解除了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改变由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苏俄的这些措施()A.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B.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有利于工业化的实现D.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答案D解析在保证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苏俄政府把一批中小工厂和商店,租借给外国资本家经营,改变由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这是新经济政策内容。新经济政策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社会主义建设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D项正确;苏俄新经济政策坚持公有制为主导,没有背离社会主义道路,排除A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改革开放后逐步建立的经济体制,排除B项;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在斯大林领导下进行的,排除C项。8.(2023·威海二模)苏俄(联)时期,列宁曾说“当苏维埃政权能够拿出十万台头等拖拉机来的时候,中农也会说赞成共产主义的”。……参加农业各种集体经济形式的农户,到1927年底,只占全国总农户数的0.8%。这表明()A.新经济政策对农业影响有限B.工农联盟亟待巩固C.农业集体化的基础相对薄弱D.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答案C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到1927年底,真正参与到农业集体化运动中的农民人数很少,占全国总农户的比重过低,苏联当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对农业的投资很有限,而农业生产又非常落后,所以这严重影响了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反映了农业集体化基础相对薄弱,C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新经济政策对农业影响有限的结论,排除A项;巩固工农联盟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造成苏联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是苏联模式,开始实行的时间是1928年,与材料时间不相符,排除D项。9.(2023·郴州模拟检测)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农村,苏联官员告诉农民们耕种什么,何时耕种,何时育苗,使用多少肥料,什么时候收割。而农民们则宁愿在自己的私人土地上劳作。因此,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到5%,却生产了苏联农产品的25%到30%。这表明()A.新经济政策取得巨大成效B.租赁土地更利于提高产量C.苏联农村生产关系有待改善D.高度集中计划经济模式形成答案C10.(2023·大连高三模拟)1929-1932年,苏联政府多次通过扩大出口产品生产和提高质量的决议,并加强了对出口任务监督,完成出口计划成为苏维埃的关注中心。1931年,劳动与国防委员会作出决议:把国家出口外汇收入的一半划归企业支配,以弥补它们进口需要。苏联的这些举措()A.应对了经济大危机的冲击B.打破了西方世界的贸易垄断C.筹集了工业化所需的资金D.改善了与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答案C解析苏联在“一五”计划期间扩大出口产品生产,并且将出口外汇收入一半划归企业支配,弥补它们进口需要,为苏联工业化提供所需要的资金,C项正确;经济大危机几乎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对苏联没有冲击,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苏联对外出口的情况,不能体现其打破了西方世界的贸易垄断,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西方国家仍然对苏联采取敌对的态度,排除D项。11.(2023·河南高三校联考)1933年1月,联共(布)中央确定了苏联“二五”计划工业指标。同年6月,苏联一家权威刊物对某些消极现象,如某些工厂生产成本上升等,发表社论表示严重关切,并呼吁:兼顾质和量,“掌握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苏联()A.计划经济体制受到舆论批评B.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存在不足C.苏联模式的弊端得以革除D.技术落后导致工业发展迟缓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苏联“二五”计划期间,权威刊物针对消极现象提出“掌握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说明苏联并未进行相关反思,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存在一定不足,B项正确;权威刊物批评的不是计划经济体制,排除A项;苏联模式的弊端在二战后依然存在,排除C项;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工业发展迅速,排除D项。12.(2023·佛山模拟)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取得了一系列建设成就,如第聂伯河水电站、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厂、莫斯科地铁和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等。这些成就的取得()A.立足于新经济政策的延续B.有助于摆脱经济危机威胁C.着眼于保障反法西斯战争D.有利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田径器材采购合同3篇
- 2025年度模特肖像权授权合同样本2篇
- 公路养护技术规范六篇
- 小米多功能网关-产品说明书
- 公司组织的架构图(原版)
- 路灯配电缆计算公式
- 羊毛混纺产品品质监控试题考核试卷
- 跨境电商物流投资考核试卷
- 网络安全与风险控制-洞察分析
- 卫浴行业品牌建设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研究-洞察分析
- 广东省中医院进修申请表
- 大班唱歌《吹泡泡》课件
- 护理人文关怀示范病房创建及成效14-44-16
- DB37∕T 5112-2018 村庄道路建设规范
- 牵引供电系统远动技术概述讲解课件
-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
- 乙肝五项详解(课堂PPT)
- TD汽车维修公司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汇编-30页
-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PPT课件
- 个人信息查询使用授权书
- 工作证明(通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