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再生水河道补水深度处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_第1页
《城市再生水河道补水深度处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_第2页
《城市再生水河道补水深度处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_第3页
《城市再生水河道补水深度处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_第4页
《城市再生水河道补水深度处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城市再生水河道补水深度处理技术规范本规范适用于城市再生水作为河道补水水源的再生水处理厂新建、扩建或改建工程的设计、再生水处理厂及河道补水工程与调试、运行维护、安全生产,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4T/CSES42水回用指南再生水中药品和个人护理品类微3.2高效沉淀池high-efficiency3.5膜分离技术membraneseparation3.6表面流人工湿地freewatersurfaceconstru3.7水平潜流人工湿地horizontalsubsurfaceflowconstr3.8垂直流人工湿地verticalflowconstru),5人工湿地、曝气生物滤或反硝化滤池中,处水所占的有效容积与总再生水在各处理单元中的平均停留时间,也就是再生水中的污染物3.12反硝化滤池denitrif滤料厚度大于1.8m,滤料厚度与滤料粒径之比大于600且再生表示矿物硬度的一种标准,又称摩氏硬度,用刻痕法将棱锥形金刚钻针3.19紫外线穿透率UVtransm6再生水河道补水的深度处理技术应与受纳河道生态、水质、河道功能相协调,以满足河道生应结合河道再生水需水量及季节变化调节量为基础,合理设计再生水处理厂的选址、再生水回用水量。根据已建再生水处理厂和河道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设计“再生水厂深度处理-河道原再生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异常时,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影响下游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等工程根据河道功能的不同,合理设置再生水河道补水的水质要求、消毒方式、监测方法与频次,结合河道功能和河道生态需求,合理设计再生水深度处理工艺,不得过高设置排放标准或过4.2.1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与生产可技术先进性就是技术创新性。经济合理性包括保证用户在使用技术成果过程中的经济合理:对技术开发的课题选择与成果评价时,不仅要考虑到当前本企业发展生产、提高技术水平、包括两个含义:①在处理局部效益同整体效益的关系时,原则上局部效益要服从整体效益。786.1.1.1沉淀池混凝除磷工艺依靠混凝原理,主要为了去除二级出水中的磷,沉淀池混凝除磷应合6.1.1.2沉淀池混凝除磷后续应设置沉淀池、气浮池或滤池等,当采用接触过滤时,应直接连接滤6.1.1.3沉淀池混凝除磷工艺中药剂混合设备的选择,应根据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水量(或需要补处理后水质要求,结合考虑水温变化、进水水质水量均匀程度一级是否连续运转等因素,结合当6.1.1.5混凝剂和助凝剂调配及投加方式、加药间及药剂仓库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的有关规定。药6.1.1.6再生水沉淀池混凝除磷工艺出水设计要求以河道水质要求为依据,若无特殊水质要求,以6.1.2.1沉淀池混凝除磷工艺所选择混凝剂主要为铁盐(三氯化铁FeCl3.6H2O、硫酸亚铁FeCl2.6H2O、聚合氯化铁)或铝盐(硫酸铝Al2(SO4)3.18H2O、明矾KAl(SO4)2.12H2O、聚合氯6.1.2.2铝盐混凝剂中硫酸铝质量应符合HG2227要求,使用前应验证Al2O3的有效成分;铁盐96.1.3.1混凝剂投配方法宜采用液体投加方式,混凝剂的溶解和稀释方式应按投加量大小、混凝剂6.1.3.2混凝剂调制的溶解池、溶液池需进行防腐处理。一般内壁涂衬环氧玻璃钢、辉绿岩、耐酸61.4.2管式混合器混合适用于原水水量稳定、不含纤维类物质,水泵有富余水头情况;水泵混合适用于原水泥沙含量少、悬浮物浓度低,水泵离反应设备近的情况;机械混合适用于原水成分复边缘处的线速度应自第一级的0.5m/s逐渐降至末级的6.1.4.5隔板絮凝池的絮凝时间应为20~30min;起端廊道流速应为0.5~0.6m/s,逐渐降至末端的6.1.4.6混合设施与反应池连接管道管内流速宜采用0.6.1.5.1沉淀池用以去除再生水高效沉淀池混凝除磷工艺后的大颗粒絮凝体,沉淀池选择课选择评6.1.5.2平流沉淀池停留时间应为2.0~4.0h,水平流速可采用4.0~12mm/s,池的倾角宜采用60°,上部清水区高度宜大于1.0m,底部配水区高度宜大于1.5m。6.1.5.4侧向流斜板沉淀池的表面水力负荷宜为5.0~9.0m3/(m2·h),斜板板距宜采用6.1.5.5沉淀池表面水力负荷宜为10~20m3/(m2·h),若采用磁混凝沉淀池,其表面水力负荷宜为由于混合絮凝池中的磁粉保有量较大,混合液的整体密度较大,需要较大的搅拌功率。搅拌桨叶需要采用较为特殊的流线型设计,保障含有磁粉的絮凝团处于悬浮状态而不被打散。一般情况下一、二级混凝池搅拌速度控制在200~300r/min,三、四含有磁粉的污泥沉淀速度大幅度提高,沉淀区底部为磁粉、混凝剂、助凝剂以及污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形成的混合物,粘度高、密度大。底部刮板需要具有独特的布置形式和倾斜角度,保障污泥全部刮到泥斗中。由于底部污泥与常规混凝沉淀差别较大以及刮板设计的特殊性,需要配磁混凝澄清工艺产生的化学污泥中含有大量的磁粉,化学污泥首先进入高剪机(高速剪切解絮机)将混凝絮体打碎,通过特殊的流道设计和高速旋转设备产生高强度剪切力,使磁粉与絮体分离,然后通过磁分离机实现磁粉的回收和循环利用。一般情况下高剪机采用阿基米德螺旋线刀盘结构,剪切刀盘和破碎轮均为高强耐磨合金材质,具有剪切和破碎离散双重作用,确保磁泥剪磁分离机是实现磁粉高效回收的关键设备,水处理行业常用转鼓式永磁分离器,磁源多为由铁基、镍基、钴基以及稀有金属基的铁磁质制备而成,产生的磁场强度为500~5000Gs。磁分离机由固定的磁性和转动的非磁性圆筒构成,含有磁粉的化学污泥经过高剪机解絮后进入分离器,固定磁极将磁粉吸出并附着在滚筒表面,通过滚筒旋转实现与非磁性物质的分离。磁粉回收率是衡量磁混凝澄清工艺优劣的关键指标,形成的磁场强度及其衰减率是影响磁分离机性能的核心技6.2.1.1再生水深度脱氮工艺设计应根据再生水出厂(或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和受纳河道水质要6.2.1.2再生水深度脱氮一般去除再生水中的氨氮(NH4+-N)和总氮(TN其排放标准以河道水质要求为依据,若无特殊水质要求,以当地污水处理厂综合排放标准或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为6.2.1.3再生水深度脱氮优先采用生物方法,可采用化学处理方法进行脱氮,但不得采用化学掩蔽6.2.2.1曝气生物滤池为深度处理再生水中NH4+-N,根据二级出水水质特征和受纳水体水质要求合理设置单极曝气生物滤池或多级曝气生物滤池。也可与反硝化生物滤池组合串联去除再生水中6.2.2.3曝气生物滤池前宜进行预处理,宜设置精细格栅,格栅间隙小6.2.2.4滤料可采用塑料、陶粒、风机选型和滤料层压力、污染物负荷等条件综合考虑,滤池内滤料厚度2~5m(陶粒滤料宜为用单孔膜空气扩散器或穿孔管,曝气管超高宜为6.2.2.8再生水进行硝化作用的表面负荷宜选择3.0~12.0m3/(m2·h),硝化负荷0.6~1.0KgNH4+-N/(m3·d),空床停留时间宜取30~46.2.2.9反冲洗宜采用气-水联合反冲洗,依次按照气洗、气-水联合洗、清水洗方式进行,气洗时间宜为3~5min,气-水联合洗时间宜为4~6min,6.2.3.1曝气生物滤池为深度处理再生水中硝酸盐氮(NO6.2.3.2再生水对氮磷均有要求时度沉淀池或混凝工艺去除,除磷设计应满足G6.2.3.4反硝化砂滤池滤料宜采式分布,每层厚度为70~100mm,总厚6.2.3.6反硝化滤池宜采用滤砖布水布气系统;反硝化滤池冲洗前水头损失可采用6.2.3.8反冲洗宜采用气-水联合反冲洗,反洗周期宜为24h按照碳源与NO3—N质量比,依次为:甲醇2.5~3.45、乙酸钠5~76.3.1.1滤池宜采用单层均质级配石英砂滤料,滤料厚度宜采用2000~6.3.1.3滤池系统水头损失宜采用6.3.1.4滤池前应设有杂质截留过滤器。宜采取防止生6.4.1.1再生水微量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方法一般包含活性炭吸附、氧化和膜过滤三类,以及它们之6.4.1.3使用吸附、氧化或膜过滤工艺,需要满足工艺的进水水质条件,必要时需要增加预处理单6.4.2.1活性炭可选择粉末活性炭或颗粒活性炭,粉末活性炭可与混凝工艺结合,颗粒活性炭可置6.4.2.2活性炭吸附接触时间、水力负荷与再生周期等设计参数宜通过试验确定。一般,投加量宜6.4.2.3应选择具有吸附性能好、中孔发达、机械强度高、化学性能稳定、再生后性能恢复好等特6.2.3.5活性炭使用周期,应以目标去除物接近超标时为再生的控制条件,具体吸附饱和时间根据6.4.3.5制氧机供氧装置应设有备用液氧储罐,其备用液氧的储存量应满足制氧设备停运维护或故6.4.3.6臭氧氧化工艺中臭氧投加量较大或再生水规模较大时,臭氧尾气的利用应通过技术经济分6.4.3.1紫外过氧化氢技术要求进水(二级出水)紫外线穿6.4.3.2低压紫外灯波长253.7nm,中压紫外灯线灯波长200~400nm,有效剂量大于等于256.4.3.3过氧化氢投加量宜为56.4.5.2纳滤、反渗透装置水回收率应根据进水水质、膜元件的特性及配置经计算后确定,并宜符7.1.1根据已建或新建再生水处理厂和河道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设计“再生水厂深度处理-河道原7.2.1.1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的景观建设应遵循和谐、自然、均衡的原则,综合考虑人工湿地轮廓与不同类型人工湿地搭配、植物配置、水体景观设计、周围辅助设施建设等,人工湿地设计时7.2.1.2人工湿地出水利用前,消毒措施应符合GB50335的规定,人工湿地的设计7.2.1.3宜根据进水水质特征、出水水质要求和实际用地条件,选择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7.2.1.4工湿地设计应包括池体设计、布水集水系统设计、防渗设计、填料类型选择和植物种类选7.2.1.5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可由单一或多个类型的人工湿地组成,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并联观赏价值高、适生性较强的植物,以当地物种为首选。人工湿地植物种植的时间宜选择植物地下清水渗透系数宜为10-2~10-1m/s,渗透系数设计值宜为清TN表面负荷1.0~10g/(m2·d),COD表面负荷小于等于20g/(m2·d),NH4+-N表面负荷0.1~57.2.3.1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应设置进水区、处理区和出水区,自上而下宜为覆盖层、填料层和防渗7.2.3.4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设计水力负荷宜小于等于0.2m3/(m2·d),TP表面负荷0.2~0.67.2.4.1垂直流人工湿地自上而下宜为覆盖层、填料层、过渡层、排水层和防渗层,垂直流人工湿7.2.4.2覆盖层放置粒径为8~16mm砾石,厚度宜60~90cm;过渡层放置粒径为5~107.2.4.3垂直流人工湿地配水和集水系统均宜采用穿孔7.2.4.4垂直流人工湿地应设通气管,通气管应与集水管相连,其管口至少应高出覆盖层顶面TN表面负荷1.0~10g/(m2·d),COD表面负荷小于等于60g/(m2·d),NH4+-N表面负荷0.1~57.3.1植物宜选择美人蕉、旱伞草、香蒲、菖蒲、千屈菜、8.4.2紫外消毒进水水质的浑浊度≤5NTU,总含铁量≤0.3mg/L,色度≤15度,水温≥5℃,总大肠菌群≤1000个/L,细菌菌落总数9.1.2再生水输配水管网中所有组件和附属设施的显著位置应配置“再生水”明装时应采用识别色,并配置“再生水管道”耐久标识,埋地再生水管道应在管道上方设置耐久标10.1.1再生水处理厂主要处理单元应设置符合生产运行要求和监管部门规定的水质监测设备。再10.2.1相关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应熟悉工艺和设施、设备运行要求和技术指标,并制定相应的应10.2.2实时调整测试人员的工作内容,增加对水质情况的摸查,以便及时进行问题诊断和运管措10.2.3运行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应按要求巡视检查构筑物、设备、电器和仪表的运行情况,按时10.2.4操作人员发现运行不正常时,应及时处理或通知维修部门。设备维修人员应熟悉本厂的设10.2.5加强设备管理,实施计划保养,维修及时响应,备用设备充足。设备和仪表完好率应控制工程验收业务流程由施工班组自检验收环节、项目部竣工自验收环节、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