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模拟试卷1(共180题)_第1页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模拟试卷1(共180题)_第2页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模拟试卷1(共180题)_第3页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模拟试卷1(共180题)_第4页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模拟试卷1(共180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模拟试卷1(共4套)(共180题)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模拟试卷第1套一、单选题(本题共36题,每题1.0分,共36分。)1、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代表()。A、A类地址的子网掩码B、B类地址的子网掩码C、C类地址的子网掩码D、D类地址的子网掩码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C类地址对应的子网掩码值。但也可以是A类或B类地址的掩码,此时主机号由最后的8位决定,而路由器寻找网络由前24位决定。2、一个B类地址的子网掩码是255.255.240.0,每一个子网中的主机数最多是()。A、1024B、2048C、4096D、4094.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最多可有4094个(不考虑全O和全l的主机号)。3、设有4条路由:170.18.129.0/24、170.18.130.0/24、170.18.132.0/24和170.18.133.0/24,如果进行路由汇聚,能覆盖这4条路由的路由是()。A、170.18.128.0/21B、170.18.128.0/22C、170.18.130.0/22D、170.18.132.0/23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路由聚合的原理。首先从题目和选项可以得到,前两个字节都是一样的,首先依次给出二进制表现形式:170.18.129.0/24是170.18.10000001.0/24,170.18.130.0/24是170.18.10000010.0/24,170.18.132.0/24是170.18.10000100.0/24,170.18.133.0/24是170.18.10000101.0/24,因此能够包含这4条路由的是170.18.10000000.0/21,即170.18.128.0/21。因此答案为A。4、关于因特网中的主机和路由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I.主机通常需要实现TCP协议Ⅱ.路由器必须实现TCP协议Ⅲ.主机必须实现IP协议Ⅳ.路由器须实现IP协议A、I,Ⅱ和ⅢB、I,Ⅱ和ⅣC、I,Ⅲ和ⅣD、Ⅱ,Ⅲ和Ⅳ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主要考查网络设备与参考模型的关系。主机作为终端设备,需要实现整个五层协议,而路由器作为网络层设备,仅实现物理层、链路层和网络层三个层次的协议,而TCP是传输层协议,路由器不需要,选项Ⅱ排除,因此答案为C。5、如果一台主机的IP地址为192.168.0.10,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24,那么主机所在网络的网络号占IP地址的位数是()。A、24B、25C、27D、28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子网划分。224的二进制是11100000,因此子网号占3个bit,子网掩码是255.255.255.224,因此网络号为27位,答案是C。6、ARP协议是属于()协议。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传输层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IP数据包常通过以太网发送。以太网设备并不能识别32位IP地址:它们是以48位以太网地址传输以太网数据包的。因此,IP驱动器必须把IP目的地址转换成以太网目的地址。在这两种地址之间存在着某种静态的或算法的映射,常常需要查看一张表。地址解析协议(ARP)就是用来确定这些映射的协议。ARP工作时,送出一个含有所希望的IP地址的以太网广播数据包。目的主机,或另一个代表该主机的系统,以一个含有IP和以太网地址对的数据包作为应答。发送者将这个地址对高速缓存起来,以节约不必要的ARP通信。7、网络层的功能包括()。I.路由选择Ⅱ.拥塞控制Ⅲ.分组转发A、仅有I、ⅡB、仅有Ⅱ、ⅢC、仅有ⅡD、全部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网络层是OSI参考模型中的第三层,它建立在数据链路层所提供的两个相邻端点之间的数据帧的传送功能之上,将数据从源端经过若干中间结点传送到目的端,从而向传输层提供最基本的端到端的数据传送服务。网络层体现了网络应用环境中资源子网访问通信子网的方式。8、关于静态路由,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静态路由是指由网络管理员手工配置的路由信息B、当网络的拓扑结构或链路的状态发生变化时,网络管理员需要手工去修改路由表中相关的静态路由信息C、静态路由信息在默认情况下是私有的,即它不会传递给其他的路由器D、静态路由不能通过对路由器进行设置使之成为共享的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静态路由是指由网络管理员手工配置的路由信息。当网络的拓扑结构或链路的状态发生变化时,网络管理员需要手工去修改路由表中相关的静态路由信息。静态路由信息在默认情况下是私有的,即它不会传递给其他的路由器。当然,也可以通过对路由器进行设置使之成为共享的。静态路由一般适用于比较简单的网络环境,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网络管理员易于清楚地了解网络的拓扑结构,便于设置正确的路由信息。下面是一个适合使用静态路由的实例。在上图中,假设Network1之外的其他网络需要访问Network1时必须经过路由器A和路由器B,则可以在路由器A中设置一条指向路由器B的静态路由信息,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减少路由器A和路由器B之间WAN链路上的数据传输量,因为使用静态路由后,路由器A和B之间没有必要进行路由信息的交换。9、A类网络和B类网络的子网号分别为16b和8b,这两个网络()。A、子网掩码一样,但子网数目不同B、子网掩码不同,但子网数目相同C、子网掩码数目和子网数目均相同D、子网掩码数目和子网数目均不同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若A类网络的子网为16b,那么网络号有24位,即子网掩码有24位全是1,即255.255.255.0,子网数为216。若B类网络的子网为8b,那么网络号有24位,即子网掩码有24位全是1,即255.255.255.0,子网数为28。即两者的子网掩码一样,但子网数目不同。10、关于动态路由,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动态路由使路由器能够自动地建立起自己的路由表B、动态路由能够根据情况的变化适时地进行调整C、动态路由机制的运作依赖路由器的两个基本功能:对路由表的维护和路由器之间适时的路由信息交换D、路由器之间的路由信息交换是手工配置实现的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动态路由使路由器能够自动地建立起自己的路由表,并且能够根据情况的变化适时地进行调整。动态路由机制的运作依赖路由器的两个基本功能:(1)对路由表的维护。(2)路由器之间适时的路由信息交换。路由器之间的路由信息交换是基于路由协议实现的。交换路由信息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路由表找到一条数据交换的“最佳”路径。每一种路由算法都有其衡量“最佳”的一套原则,大多数算法使用一个量化的参数来衡量路径的优劣,一般说来,参数值越小,路径越好。该参数可以通过路径的某一特性进行计算,也可以在综合多个特性的基础上进行计算,几个比较常用的特征是:(1)路径所包含的路由器结点数(hopcount);(2)网络传输费用(cost);(3)带宽(bandwidth);(4)延迟(delay);(5)负载(load):(6)可靠性(reliability);(7)最大传输单元MT[J(MaximumTransmissionUnit)。11、异构网络指的是()。A、网络拓扑结构不同B、网络中计算机操作系统不同C、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均不同D、数据链路层协议相同,物理层协议不同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网络的异构性指的是传输介质、数据编码方式、链路控制协议以及不同的数据单元格式和转发机制,这些特点分别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协议中定义,因此正确答案为C。12、下列路由选择协议中属于距离一向量协议的是()。A、OSPFB、BGPC、RIPD、ICMP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RIP是路由信息协议,基于距离一向量路由选择协议;OSFF是基于链路状态路由算法的协议。BGP采用的是路径向量算法;ICMP不是路由选择协议,因此答案c正确。13、下列的哪一项正确描述了流量控制?()A、一种管理有限带宽的方法B、一种同步连接两台主机的方法C、一种确保数据完整性的方法D、一种检查病毒的方法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流量控制与可靠传输机制。流量控制用于防止在端口阻塞的情况下丢帧,这种方法是当发送或接收缓冲区开始溢出时通过将阻塞信号发送回源地址实现的。流量控制可以有效地防止由于网络中瞬间的大量数据对网络带来的冲击,保证用户网络高效而稳定地运行。描述最准确的答案是C。14、下列路由选择协议中属于链路状态协议的是()。A、OSPFB、BGPC、RIPD、ICMP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OSPF是基于链路状态路由算法的协议,因此答案A正确。15、网络层中,IP数据报的转发过程使用的是()。A、源IP地址B、目的IP地址C、源硬件地址D、目的硬件地址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路由器在为IP数据报进行路由选择时,根据目的IP地址来决定下一跳是哪个网络,因此正确答案为B。16、以下有关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有()。I.动态路由使用路由表,静态路由只需使用转发表Ⅱ.动态路由能够较好地适应网络状态的变化,但是开销比较大Ⅲ.静态路由通过人工来配置路由信息,动态路由使用路由选择协议来发现和维护路由信息A、仅IB、仅I、ⅡC、仅I、ⅢD、I、Ⅱ、Ⅲ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知识点。无论静态路由还是动态路由均要使用路由选择表来进行路由选择,只不过维护的方式不同,因此答案A正确。17、发生网络拥塞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网络中负荷太大,分组数量过多B、路由器处理速度慢C、路由器缓冲区不足D、网桥转发速度慢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拥塞控制知识点。拥塞是由于网络中很多因素引起的,如网络负载大导致单位时间内交给网络的分组数量过多,路由器处理速度慢导致IP数据报转发速度降低,路由器缓冲区不足导致分组被迫丢弃。网桥属于局域网扩展设备,与拥塞问题无关。因此答案D正确。18、B类地址中,用()位表示网络号。A、2B、7C、14D、16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IP地址共32位,B类地址的前两位“10”为地址分类标识,接下来14位表示网络号,因此答案C正确。19、CIDR协议的优点是()。A、IP地址利用率高B、子网划分更加灵活C、不仅可以划分子网,也能够合并超网D、以上均正确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CIDR不再指定网络号或主机号的位数,从而使得IP子网划分更加灵活,地址利用率更好,既可以划分子网,也能够合并超网。答案D正确。20、两个CIDR地址块:208.128.0.0/11和208.130.28.0/22。二者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A、208.128.0.0/11电址块与208.130.28.0/22也址块没有包含关系B、208.130.28.0/22也址块包含了208.128.0.0/11地址块C、208.128.0.0/11地址块包含了208.130.28.0/22地址块D、以上均不正确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208.128.0.0/11的前缀为:11010000100。208.130.28.0/22的前缀为:1101000010000010000101,它的前11位与208.128.0.0/11的前缀是一致的,所以208.128.0.0/11地址块包含了208.130.28.0/22这一地址块。21、BGP的主要特征包括()。I.采用静态路由算法Ⅱ.采用链路状态路由算法Ⅲ.支持策略路由A、仅IB、仅I、ⅡC、仅ⅢD、I、Ⅱ、Ⅲ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此题考查的是:BGP协议知识点。BGP使用改进的距离一向量路由选择算法;外部网关协议需要考虑政治、军事、经济等策略,BGP必须具备该特点,因此答案C正确。22、自治系统AS内部使用的路由协议必须是()。A、OSPFB、EGPC、IGPD、BGP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OSPF只是自治系统协议的一部分,EGP和BGP属于外部网关协议,IGP是As内使用的路由协议的统称,因此答案C正确。23、将IPv4地址202.118.224.1转换成对应的IPv6地址为()。A、::::202.118.224..1B、::202.:118.224.1C、202.118.224.1D、202.118.224.1::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A、C、D都不符合IPv6的地址表示方法,因此正确答案为B。24、在IP数据报转发过程中,根据“下一跳”目的IP地址找到目的物理地址的协议是()。A、ARPB、ICMPC、RIPD、IGP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此题考查的是ARP协议知识点。ARP协议用来完成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答案A正确。25、下面四个IP地址块:212.56.132.0/24,212.56.133.0/24.,212.56.134.0/24,212.56.135.0/24,最大可能的聚合结果是()。A、212.56.132.0/22B、212.56.132.0/23C、212.56.133.0/22D、212.56.133.0/23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212=(11010100)2、56=(00111000)2、132=(10000100)2、133=(10000101)2、134=(10000110)2、135=(10000111)2。所以共同的前缀有22位,即1101010000111000100001,聚合的CIDR地址块是212.56.132.0/22。26、假设自治系统内的路由器甲收到其邻居路由器乙的距离矢量中包含的信息,若该自治系统采用RIP协议,那么可能得出的结论是()。A、R2可以经过R1到达net1,跳数为17B、R2可以经过R1到达net1,跳数为16C、R1可以经过R2到达net1,跳数为16D、R1不能经过R2到达net1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此题考查的是RIP协议知识点。RIP协议基于跳数来度量距离,支持的最大跳数是15,跳数为16则表示不可达,因此答案D正确。27、在网络层中,需要对IP分组中的()进行校验。A、数据部分B、分组首部C、整个IP分组D、以上全部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此题考查的是IP分组知识点。IP分组的校验字段仅检查分组的首部信息,不包括数据部分,因此答案B正确。28、在网络层中,为了防止阻塞和死锁,通常采用的方法中包括()。A、滑动窗B、预约缓冲区C、许可证和分组丢弃D、以上均包括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防止阻塞和死锁的方法有滑动窗口、预约缓冲区、许可证和分组丢弃四种方法。29、下列地址中,有效的组播地址包括()。I.127.1.1.1Ⅱ.130.251.24.32Ⅲ.232.152.49.18A、仅IB、仅I、ⅡC、仅ⅢD、I、Ⅱ.Ⅲ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127.1.1.1是特殊IP地址,用于回路自测;130.251.24.32是B类地址;232.152.49.18是D类地址,即组播地址。因此答案C正确。30、以下四个子网掩码中,合理的是()。I.176.0.0.0Ⅱ.96.0.0.0Ⅲ.127.192.0.0Ⅳ.255.128.0.0A、仅I、ⅣB、仅I、Ⅱ、ⅣC、仅ⅣD、I、Ⅱ、Ⅲ、Ⅳ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只有Ⅳ是连续的1和连续的0的掩码,是推荐使用的。31、能够对路由表中的路由信息进行处理的是()。A、路由器端口B、路由算法C、路由选择处理机D、路由器转发结构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路由选择处理机是路由器路由选择部分的核心,负责构造、更新和维护路由表,因此答案C正确。32、在移动IP通信过程中,为了实现正确的通信,每个主机都设置了两个IP地址,分别称为()。A、源地址和目的地址B、主地址和辅地址C、固定地址和移动地址D、永久地址和临时地址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移动IP为主机设置的是固定的主地址和动态改变的辅地址,因此答案B正确。33、在移动IP通信结束后,主机返回本地网时,需要执行的操作有()。A、申请新的本地IP地址B、向本地代理注销辅地址C、申请一个新的辅地址D、向本地网申请撤销主地址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移动主机返回本地网时需要向本地代理注销辅地址,继续使用原来的主地址,从而避免本地代理将发给移动主机的数据按照辅地址进行转发,因此答案B正确。34、网络层中主要的设备包括()。I.中继器Ⅱ.网桥Ⅲ.交换机Ⅳ.三层交换机Ⅴ.路由器A、仅I、Ⅱ、ⅢB、仅I、Ⅱ、ⅣC、仅Ⅳ和ⅤD、I、Ⅱ、Ⅲ、Ⅳ、Ⅴ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网络层中的主要设备包括三层交换机和路由器。35、下面的网络设备中,能够抑制网络风暴的是()。A、中继器和集线器B、网桥C、网桥和路由器D、路由器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可以抑制网络风暴,答案D正确。36、路由聚合是指()。A、将路由器中的路由表项同步聚合B、路由聚合就是构成超网,利用CIDR也址块来查找目的网络,将小网络构成大网络C、增加路由表项D、将路由表统一聚合管理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路由聚合:由于一个CIDR地址块中有很多地址,所以在路由表中就利用CIDR地址块来查找目的网络。这种地址的聚合常称为路由聚合,它使得路由表中的一个项目可以表示原来传统分类地址的很多个(例如上千个)路由。路由聚合也称为构成超网。CIDR虽然不使用子网了,但仍然使用“掩码”这一名词(但不叫子网掩码)。二、综合应用题(本题共16题,每题1.0分,共16分。)37、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有哪些?标准答案:网络层是OSI参考模型中的第三层,是通信子网的最高层。网络层关系到通信子网的运行控制,体现了网络应用环境中资源子网访问通信子网的方式。网络层的主要任务是设法将源结点发出的数据包传送到目的结点,因此要向传输层提供最基本的端到端的数据传送服务。概括地说,网络层应该具有以下功能:(1)为传输层提供服务网络层提供的服务有两类:面向连接的网络服务和无连接的网络服务。(2)组包和拆包在网络层,数据传输的基本单位是数据包(也称为分组)。数据包的头部包含源结点和目标结点的网络地址(逻辑地址)。(3)路由选择路由选择也叫做路径选择,是根据一定的原则和路由选择算法在多结点的通信子网中选择一条最佳路径。确定路由选择的策略称为路由算法。(4)流量控制流量控制的作用是控制阻塞,避免死锁。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8、在网络层中,路由算法分为哪几类?各自有什么特点?标准答案:网络层中的路由算法很多,大致可分为静态路由算法和动态路由算法两类。(1)静态路由算法:又称为非自适应算法,是按某种固定规则进行的路由选择。其特点是算法简单、容易实现,但效率和性能较差。属于静态路由算法的有以下几种:最短路由选择、扩散式路由选择、随机路由选择、集中路由选择。(2)动态路由算法:又称为自适应算法,是一种依靠网络的当前状态信息来决定路由的策略。这种策略能较好地适应网络流量、拓扑结构的变化,有利于改善网络的性能;但算法复杂,实现开销大。属于动态路由算法的有以下几种:分布式路由选择策略、集中路由选择策略。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9、已知某网络中路由器A的路由表如下:如果此时该路由器收到路由器C发来的信息:给出该路由器更新后的路由表。标准答案:路由器A更新后的路由表如下:(1)对于网络1,新的路由信息中给出了不同的下一跳,距离更短,需要作出改变。(2)对于网络2,新的路由信息中给出了不同的下一跳,距离一样,不变。(3)对于网络3,新的路由信息中给出了不同的下一跳,距离更大,不改变。(4)对于网络4,新的路由信息中没有给出新信息,不改变。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0、设同一网络中有四台主机,主机1的IP地址为192.168.3.112,主机2的IP地址为192.168.3.120,主机3的IP地址为192.168.3.176,主机4的IP地址为192.168.3.222。共同的子网掩码是255.255.255.224。请回答下列问题:(1)画出网络连接示意图,并给出各个主机的子网地址和主机地址。(2)如果需要加入第5台主机5,使其能与主机4直接通信,其IP地址的设定范围是多少?(3)不改变主机1的物理地址,将其IP地址改为192.168.3.168,请问它的直接广播地址是多少?标准答案:由于子网掩码前27位为1,所以主机地址位数是5位,即每个IP地址的最后5位可以确定主机地址。(1)网络连接的示意图如下所示:在此网络中有三个子网:192.168.3.96网络中包含了主机1和主机2;192.168.3.160中包含了主机3:192.168.3.192中包含了主机4。(2)由于主机5和主机4在同一个子网。所以主机5所在子网的子网地址为192.168.3.192。192的二进制为11000000,最右边5位为主机地址位数,去掉全0和全1,并且不能和主机4的IP地址192.168.3.222重复,所以其IP地址设定的范围为192.168.3.193—192.168.3.221。(3)168的二进制为10101000,将最右边的5位置1,即为其直接广播地址,即192.168.3.191。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1、对于一个B类IP地址,网络号为129.250.0.0。如果将其分配给一个单位所用,单位内有3000台机器,分布在15个不同的地点。如选用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设计整个网络的IP地址分配方案,并给出每个子网的IP地址表示范围。标准答案:(1)计算各个子网中的主机个数,3000/15=200,平均每个地点200台机器。如选255.255.255.0为掩码,则每个网络所连主机数=28一2=254>200,共有子网数=28一2=254>16,能满足实际需求。(2)可给每个地点分配如下子网号码: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2、IPv6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而提出的?它与IPv4相比有哪些优势,7说说它们之间的区别。标准答案:IPv6是为了解决IPv4地址不足的问题而提出的。其优点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1)扩展了路由和寻址的能力:IPv6把IP地址由32位增加到128位,从而能够支持更大的地址空间,估计在地球表面每平方米有4×1018个IPv6地址,使IP地址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用完。IPv6地址的编码采用类似于CIDR的分层分级结构,如同电话号码。简化了路由,加快了路由速度。在多点传播地址中增加了一个“范围”域,从而使多点传播不仅仅局限在子网内,而是可以横跨不同的子网、不同的局域网。(2)报头格式的简化:IPv4报头格式中一些冗余的域或被丢弃或被列为扩展报头,从而降低了包处理和报头带宽的开销。虽然IPv6的地址是IPv4地址的4倍,但报头只有它的2倍大。(3)对可选项更大的支持:IPv6的可选项不放入报头,而是放在一个个独立的扩展头部。如果不指定路由器不会打开处理扩展头部,这大大改变了路由性能。IPv6放宽了对可选项长度的严格要求(IPv4的可选项总长最多为40字节),并可根据需要随时引入新选项。IPv6的很多新的特点就是由选项来提供的,如对IP层安全(IPSec)的支持,对巨报(jumbogram)的支持以及对IP.层漫游(Mobile-IP)的支持等。(4)QoS的功能:因特网不仅可以提供各种信息,缩短人们之间的距离,还可以进行网上娱乐。网上VOD现正被商家炒得热火朝天,而大多还只是准VOD的水平,且只能在局域网上实现,因特网上的VOD很不理想。问题在于IPv4的报头虽然有服务类型字段,实际上现在的路由器实现中都忽略了这一字段。在IPv6的头部,有两个相应的优先权和流标识字段,允许把数据报指定为某一信息流的组成部分,并可对这些数据报进行流量控制。如对于实时通信即使所有分组都丢失也要保持恒速,所以优先权最高,而一个新闻分组延迟几秒钟也没什么感觉,所以其优先权较低。IPv6指定这两个字段是每一IPv6结点都必须实现的。(5)身份验证和保密:在IPv6中加入了关于身份验证、数据一致性和保密性的内容。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3、下表为某路由器的路由表:有如下5个分组,其目的站IP地址分别为:(1)128.96.39.10(2)128.96.40.12(3)128.96.40.151(4)192.4.153.17(5)192.4.153.90分别计算其下一跳。标准答案:(1)分组的目的IP地址为:128.96.39.10,先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得128.96.39.0,可见该分组经接口0转发。(2)分组的目的IP地址为:128.96.40.12,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得128.96.40.0,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92相与得128.96.40.0,经查路由表可知,该分组经R2转发。(3)分组的目的IP地址为:128.96.40.151,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后得128.96.40.128,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92相与后得128.96.40.128,经查路由表知,该分组转发选择默认路由,经R4转发。(4)分组的目的IP地址为:192.4.153.17,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后得192.4.153.0,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92相与后得192.4.153.0,经查路由表知,该分组经R3转发。(5)分组的目的IP地址为:192.4.153.90,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后得192.4.153.0,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92相与后得192.4.153.64,经查路由表知,该分组转发选择默认路由,经R4转发。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4、如下图所示,有一个移动主机,原来的IP地址是160.80.40.20/16,为了移动到其他网络,它将160.80.40.26设置为了本地代理。之后它移动到了179.56.0.0/16的网络中,设置了179.56.0.1为外部代理,并且获得了新的IP地址179.56.78.69。请问:(1)如果这时候该主机和其他主机通信,对端需要把数据发给什么地址?(2)当一个160.80.40.20到达160.80.0.0/16网络后,会有主机响应该ARP请求吗?(3)本地代理需要将发送给移动主机的分组发送到哪个地址?标准答案:本题主要考查移动IP的知识点。移动IP技术的基本通信流程如下:(1)远程通信实体通过标准IP路由机制,向移动结点发出一个IP数据包;(2)移动结点的归属代理截获该数据包,将该包的目标地址与自己移动绑定表中移动结点的归属地址比较,若与其中任一地址相同,继续下一步,否则丢弃:(3)归属代理用封装机制将该数据包封装,采用隧道操作发给移动结点的转发地址:(4)移动结点的拜访地代理收到该包后,去其包封装,采用空中信道发给移动结点;(5)移动结点收到数据后,用标准IP路由机制与远程通信实体建立连接。①移动IP技术是移动结点以固定的网络IP地址,实现跨越不同网段的漫游功能,并保证了基于网络IP的网络权限在漫游过程中不发生任何改变。设立移动IP的目的就是为了在任何地方都能够使用同样的IP,所以通信对端还是使用160.80.40.20和主机通信。②当一个160.80.40.20分组到达网络后,本地代理160.80.40.26将会响应查询160.80.40.20的ARP分组。③本地代理在接收到需要提交给160.80.40.20的IP分组后,将该分组采用隧道的方式发送给主机的新IP地址179.56.78.69。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5、OSPF协议采用什么路由算法?有什么特点?标准答案:OSPF是一种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需要每个路由器向其同一管理域的所有其他路由器发送链路状态广播信息。在OSPF的链路状态广播中包括所有接口信息、所有的量度和其他一些变量。利用OSPF的路由器首先必须收集有关的链路状态信息,并根据一定的算法计算出到每个结点的最短路径。而基于距离一向量的路由协议仅向其邻接路由器发送有关路由更新信息。与RIP不同,OSPF将一个自治域再划分为区,相应地有两种类型的路由选择方式:当源和目的地在同一区时,采用区内路由选择;当源和目的地在不同区时,则采用区间路由选择。这就大大减少了网络开销,并增加了网络的稳定性。当一个区内的路由器出了故障时并不影响自治域内其他区路由器的正常工作,这也给网络的管理、维护带来方便。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6、某网络能够传送的最大数据长度为1500字节。假设有一数据报,其长度为4000字节(固定首部长度),那么应当对此数据报进行怎样的处理?数据报片的数据字段长度、片偏移字段各是多少?标准答案:应该对此数据报进行分片处理。IP数据报固定首部长度为20字节。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7、简述移动IP的通信过程。标准答案:移动主机在不同子网间漫游,其数据包的通信过程如下:(1)本地代理和外地代理不停地向网上发送代理广告消息,以声明自己的存在。(2)移动主机收到这些消息,确定自己是在本地网还是在外地网。(3)如果移动主机发现自己仍在本地网,即收到的是本地代理发来的消息,则不启动移动功能。如果是从外地网络重新返回的,则向本地代理发出取消注册的消息,声明自己回到了本地网。(4)当移动主机检测到它移动到外地网时,则获得接管地址(CoA)。(5)然后移动主机向本地代理登记,表明自己已离开本地网,把所获得的接管地址通知本地代理。(6)登记完毕后,所有发给移动主机的数据包被本地代理截获,经本地代理封装后,通过隧道发到外地网络的外地代理FA(第一种CoA地址)或移动主机自身(第二种CoA地址)。第一种情况下,外地代理再把数据包转发给移动主机。此时,数据包在不同子网间传送成功。(7)移动主机发送数据到一般的IP主机时,按正常的IP寻址方法发送,不必通过本地代理。上述工作过程有效地解决了移动主机在子网间漫游通信的问题。但是,却在路由上存在着问题。当移动主机发送数据时,不管它是在本地网络还是在外地网络,它始终保留了它的本地网络地址,当它发送数据包时,可以用通常的IP协议发送。反之,当一般IP主机给移动主机发送数据包时,首先到达移动主机的本地代理(HA)。HA再根据收到的移动主机当前的接管地址CoA(假定为第一种地址),将数据包发往外地网络,由外地代理最终将数据包发给移动主机,这就出现了路由的“三角问题”。最差的情况是当发送数据包的一般IP主机靠近移动主机所在的外地网络或移动主机已经漫游到发送主机所在的网络时,发送的数据包却仍要先到达移动主机的本地代理,再由本地代理发到外地代理,最后到达移动主机,这不仅增大了传输延迟,同时对一些延迟敏感的业务如音频、视频等造成极大的损害。其次,数据包在网络中运行时间过长,浪费了网络资源,增加了网络负担。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8、试比较单播、组播和广播三种传输方式的区别。标准答案:(1)单播传输:在发送者和每一接收者之间实现点对点网络连接。如果一个发送者同时给多个接收者传输相同的数据,也必须相应地复制多份相同的数据包。如果有大量主机希望获得数据包的同一副本时,将导致发送者负担沉重、延迟长、网络拥塞,为保证一定的服务质量需增加硬件和带宽。(2)组播传输:在发送者和每一接收者之间实现点对多点网络连接。如果一个发送者同时给多个接收者传输相同的数据,只需复制一份相同的数据包。它提高了数据传送效率,减少了骨干网络出现拥塞的可能性。(3)广播传输:是指在IP子网内广播数据包,所有在子网内部的主机都将收到这些数据包。广播意味着网络向子网每一个主机都投递一份数据包,不论这些主机是否乐于接收该数据包。所以广播的使用范围非常小,只在本地子网内有效,通过路由器和交换机网络设备控制广播传输。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9、路由表有哪几类?各自有哪些特点?标准答案:(1)静态路由表:由系统管理员事先设置好固定的路由表称之为静态(Static)路由表,静态路由表一般是在系统安装时就根据网络的配置情况预先设定的,它不会随着未来网络结构的改变而改变。(2)动态路由表:动态(Dynamic)路由表是路由器根据网络系统的运行情况而自动调整的路由表。路由器根据路由选择协议(RoutingProtocol)提供的功能,自动学习和记忆网络运行情况,在需要时自动计算数据传输的最佳路径。路由器通常依靠所建立及维护的路由表来决定如何转发。路由表的能力是指路由表内所容纳路由表项数量的极限。由于Internet上执行BGP协议的路由器通常拥有数十万条路由表项,所以该项目也是路由器能力的重要体现。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0、路由器的关键功能是什么?在路由转发过程中,路由表怎样设置?标准答案:路由器的主要工作就是为经过路由器的每个数据包寻找一条最佳传输路径,并将该数据包有效地传送到目的站点。由此可见,选择最佳路径的策略即路由算法是路由器的关键所在。为了完成这项工作,在路由器中保存着各种传输路径的相关数据——路由表,供路由选择时使用。打个比方,路由表就像人们平时使用的地图一样,标识出各种路线,路由表中保存着子网的标志信息、网上路由器的个数和下一个路由器的名字等内容。路由表可以是由系统管理员固定设置好的,也可以由系统动态修改,可以由路由器自动调整,也可以由主机控制。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1、网络层有哪些设备?各自的特点有哪些?标准答案:(1)路由器在互联网中,两台主机之间传送数据的通路有很多条,数据包从一台主机出发,中途要经过多个站点才能到达另一台主机。这些中间站点通常由被称为路由器的设备担当,其作用就是为数据包选择一条合适的传送路径。路由器工作在OSI模型的网络层,是根据数据包中的逻辑地址(网络地址)而不是MAC地址来转发数据包的。路由器的主要工作是为经过路由器的每个数据包寻找一条最佳传输路径,并将该数据包有效地传送到目的站点。路由器不仅有网桥的全部功能,还具有路径的选择功能,可根据网络的拥塞程度自动选择适当的路径传送数据。路由器与网桥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并不是使用路由表来找到其他网络中指定设备的地址,而是依靠其他的路由器来完成任务。也就是说,网桥是根据路由表来转发或过滤数据包,而路由器是使用它的信息来为每一个数据包选择最佳路径。路由器有静态和动态之分。静态路由器需要管理员来修改所有的网络路由表,一般只用于小型的网间互联;而动态路由器能根据指定的路由协议来完成修改路由器信息。(2)第三层交换机随着技术的发展,有些交换机也具备了路由的功能。这些具有路由功能的交换机要在网络层对数据包进行操作,因此被称为第三层交换机。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2、假设Internet的2个自治系统构成的网络如下图所示:自治系统AS1由路由器R1连接2个子网构成;自治系统AS2由路由器R2、R3互联并连接3个子网构成。各子网地址、R2的接口名、R1与R3的部分接口IP地址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假设路由表结构如下表所示,请利用路由聚合技术,给出R2的路由表,要求包括到图中所有子网的路由,且路由表中的路由项尽可能少。标准答案:在路由聚合过程中,需要将原本较小的网络合成一个大的网络,而在这个大的网络中包含了原有的比较小的网络。在自治域ASl中,子网153.14.5.0/25和子网153.14.5.128/25是两个网络,且两个网络的网络号均为25位,将其写成32位标准的IP地址格式为:可以聚合为子网153.14.5.0/24。在AS2中,子网194.17.20.0/25和子网194.17.21.0/24可以聚合为子网194.17.20.0/23,但缺少194.17.20.128/25;子网194.17.20.128/25单独连接到R2的接口E0。于是可以得到R2的路由表如下: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模拟试卷第2套一、单选题(本题共20题,每题1.0分,共20分。)1、在MAC子层中,数据传输的基本单元是()。A、比特流B、MAC帧C、LLCPDUD、数据报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局域网的体系机构。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分为逻辑链路控制子层(即LLC)和介质接入控制子层(即MAC),因此MAC子层还是属于链路层,数据传输单元就是MAC帧,答案为B。2、流量控制实际上是对()的控制。A、发送方的数据流量B、发送方、接收方的数据流量C、接收方的数据流量D、链路上任意两结点间的数据流量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流量控制知识点。数据链路层的流量控制是在数据链路层对等实体之间进行的,通过限制发送方的数据流量使得发送方的发送速度不超过接收方的接收能力,因此答案A正确。3、在选择重传协议中,当帧序号字段为4比特,且接收窗口与发送窗口尺寸相同时,发送窗口的最大尺寸为()。A、5B、6C、7D、8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选择重传协议知识点。对于选择重传协议,若用n比特进行编号,则接收窗口的大小为WR≤2n-1,因此正确答案为D。4、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包括()。A、线路控制B、流量控制C、差错控制D、以上都是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数据链路层的功能。数据链路层是OSI参考模型中的第2层,它在物理层提供的服务的基础上向网络层提供服务,其主要功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其最基本的服务是将源机网络层来的数据可靠地传输到相邻结点的目标机网络层。(2)进行差错控制。一个系统所必须具有的检错能力,并采用恰当的措施纠正发生的错误,这是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之一。(3)流量控制。它并非数据链路层所特有的功能,在许多高层协议中都提供流量控制的功能,只是所提供的流量控制对象不同而已。(4)帧同步功能。数据链路层必须能够从物理层收到的比特流中区分出帧的起始与停止来实现帧同步。(5)链路控制。注意它主要用于面向连接的服务,提供连接的建立、维持和释放三个过程从而实现链路管理。5、以太网中,当数据传输率提高时,帧的发送时间就会相应地缩短,这样可能会影响到冲突的检测。为了能有效地检测冲突,可以使用的解决方案有()。A、减少电缆介质的长度或减少最短帧长B、减少电缆介质的长度或增加最短帧长C、增加电缆介质的长度或减少最短帧长D、增加电缆介质的长度或增加最短帧长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当传输速率提高时,为了有效地检测冲突,可采用减少电缆介质的长度,使争用期时间减少(即以太网端到端的时延减小),保持最小帧长不变;或增加最短帧长。6、IEEE802标准规定了()层次。A、物理层B、逻辑链路控制(LLC)C、介质访问控制(MAC)D、以上三层都是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IEEE802标准规定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两个层次。其中又把数据链路层分为逻辑链路控制(LLC)和介质访问控制(MAC)两个功能子层。7、局域网的协议结构一般不包括()。A、网络层B、数据链路层C、物理层D、媒体访问控制层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局域网的协议结构。由于局域网的物理覆盖范围较小,一般在公司或部门内部使用,其路由功能非常容易处理,所以对网际网来说最为重要的路由功能在局域网中就很容易得到解决了,因此在局域网中可以将网络层的功能合并到其他层(比如数据链路层),从而取消网络层。因此答案为A。8、在IEEE802.3以太网中,小于()字节的帧称作碎片帧。A、64B、128C、256D、512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小于64字节的帧被称为碎片帧。这主要是由于冲突造成的不完全帧。9、在半双工千兆位以太网中,如果短帧过多则()。A、短帧过多可以增加网络的发送效率B、短帧过多将使网络效率大大降低C、短帧过多会降低网络的负荷D、短帧过多可以增大网络的吞吐量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短帧过多将使网络效率大大降低,因为(额外的)帧扩展部分将占用大部分的网络流量。千兆位以太网解决这个问题主要采用了帧突发技术,即允许一次可以发送多个短帧。10、流量控制是用来防止()。A、比特差错B、发送方缓冲池溢出C、接收方缓冲池溢出D、网络拥塞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流量控制与可靠传输机制。发送器与接收器速度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这样在数据的传送与接收过程当中很可能出现接收方来不及接收的情况,这时就需要对发送方进行控制,以免数据丢失。流量控制用于防止在端口阻塞的情况下丢帧,这种方法是当接收缓冲区开始溢出时通过将阻塞信号发送回源地址实现的。流量控制可以有效地防止由于网络中瞬间的大量数据对网络带来的冲击,保证用户网络高效而稳定地运行。11、局域网中访问冲突的根源是()。A、独占介质B、共享介质C、引入MAC子层D、规则的拓扑结构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以太网CSMA/CD协议的原理。由于采用随机访问和竞争技术,CSMA/CD只用于总线拓扑结构网络,因此答案为B。12、在10Mb/s以太网中,某一工作站在发送时由于冲突前两次都发送失败,那么它最多等待多长时间就可以开始下一次重传过程?()A、51.2μsB、102.4μsC、153.6μsD、以上均不正确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根据截断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在第2次重传时,k=2,r=0,1,2,3。因此重传推迟的时间是在0、T、2T和3T这四个数之间随机地选取。由此可知,它最多等待3T时间就可以开始下一次重传过程。因为在10Mb/s以太网中,T=51.2μs,所以3T=51.2μs×3=153.6μs,即最多等待153.6μs。13、在HDLC协议中,()的功能是轮询和选择。A、I帧B、S帧C、U帧D、A和B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HDLC协议。HDLC的帧类型包含3种:(1)信息帧(I帧)信息帧用于传送有效信息或数据,通常简称I帧。I帧以控制字第一位为“0”来标识。信息帧的控制字段中的N(S)用于存放发送帧序号,以使发送方不必等待确认而连续发送多帧。N(R)用于存放接收方下一个预期要接收的帧的序号,N(R)=5,即表示接收方下一帧要接收5号帧,换言之,5号帧前的各帧已被接收。N(S)和N(R)均为3位二进制编码,可取值0—7。(2)监控帧(S帧)监控帧用于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通常简称S帧。S帧以控制字段第一、二位为“10”来标识。S帧带信息字段,只有6字节即48个比特。S帧的控制字段的第三、四位为S帧类型编码,共有4种不同编码,分别表示:00——接收就绪(RR),由主站或从站发送。主站可以使用RR型S帧来轮询从站,即希望从站传输编号为N(R)的I帧,若存在这样的帧,便进行传输;从站也可用RR型S帧来作响应,表示从站希望从主站那里接收的下一个I帧的编号是N(R)。01——拒绝(REJ),由主站或从站发送,用以要求发送方对从编号为N(R)开始的帧及其以后所有的帧进行重发,这也暗示N(R)以前的I帧已被正确接收。10——接收未就绪(RNR),表示编号小于N(R)的I帧已被收到,但目前正处于忙状态,尚未准备好接收编号为N(R)的I帧,这可用来对链路流量进行控制。11——选择拒绝(SREJ),它要求发送方发送编号为N(R)的单个I帧,并暗示其他编号的I帧已全部确认。可以看出,接收就绪RR型S帧和接收未就绪RNR型S帧有两个主要功能:首先,这两种类型的S帧用来表示从站已准备好或未准备好接收信息:其次,确认编号小于N(R)的所有接收到的I帧。拒绝REJ和选择拒绝SREJ型S帧,用于向对方站指出发生了差错。REJ帧用于GO—back—N策略,用以请求重发N(R)以前的帧已被确认,当收到一个N(S)等于REJ型S帧的N(R)的I帧后,REJ状态即可清除。SREJ帧用于选择重发策略,当收到一个N(S)等于SREJ帧的N(R)的I帧时,SREJ状态即应消除。(3)无编号帧(U帧)无编号帧因其控制字段中不包含编号N(S)和N(R)而得名,简称U帧。U帧用于提供对链路的建立、拆除以及多种控制功能,但是当要求提供不可靠的无连接服务时,它有时也可以承载数据。这些控制功能由5个M位(M1,M2,M3,M4,M5,也称修正位)来定义。5个M位可以定义:32种附加的命令功能或32种应答功能,但目前许多是空缺的。本题答案为B。14、关于在传统以太网中最小帧长度和最大帧长度的限制目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限制最小帧长度的目的是保证发送数据的站点在发送帧的过程中能够检测到冲突B、限制最小帧长度的目的是防止一个站点长时间地占用传输介质C、限制最大帧长度的目的是保证发送数据的站点在发送帧的过程中能够检测到冲突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限制最小帧长度的目的是保证发送数据的站点在发送帧的过程中能够检测到冲突(如果有的话);限制最大帧长度的目的是防止一个站点长时间地占用传输介质。15、以太网与IEEE802.3网络的相同点是()。A、两者都采用了星型拓扑结构B、都使用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法C、帧结构相同D、介质相同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两者都采用了总线型拓扑结构和基带传输方法,并且都使用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不同之处主要有:(1)帧结构有些细微的差别:帧首部的第13~14位的定义不同,IEEE802.3定义为数据字段的长度,而DIXEthernetⅡ定义为网络层协议类型:(2)介质稍有不同,IEEE802.3标准定义了同轴电缆、双绞线和光纤三种介质,而DIXEthernetⅡ只使用同轴电缆。16、在停止一等待协议中,确认帧在()情况下需要序号。A、超时时间比较短时B、超时时间比较长时C、任何情况下都不需要有序号D、以上结论都不正确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在一般情况下,确认帧不需要序号。但如果超时时间设置短了一些,则可能会出现问题,即有时发送方会分不清对哪一帧的确认。17、网络中的广播信息太多时能使整个网络性能急剧恶化,这种现象称为()。A、网络拥塞B、IP多播C、广播风暴D、以上均不是正确答案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这种现象称为“广播风暴”。18、交换机在VLAN中的作用是()。A、实现VLAN的划分B、交换VLAN成员信息C、在VLAN内进行数据帧的交换D、以上几项均是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交换机在VLAN中的作用就是实现VLAN的划分、交换VLAN成员信息、在VLAN内进行数据帧的交换。19、一个信道的比特率是4kb/s,传播延迟为20ms,那么帧的大小在()范围内,停止一等待协议才有至少50%的效率。A、80bB、160bC、240bD、320b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当发送一帧的时间等于信道的传播时延的2倍时,信道利用率是50%,或者说当发送一帧的时间等于来回路程的传播时延时,效率将是50%,即20ms×2=40ms。现在发送速率是每秒4000b,即发送一位需0.25ms,则帧长40/0.25=160b。20、如果IOBASE2以太网中有一台工作站的网卡出现故障,它始终不停地发送帧。试分析一下,这个网络会出现什么现象?()A、网络中一台正常的工作站上发送数据会成功B、网络中一台正常的工作站上能够正确接收数据C、网络中任何一个工作站均不能正确发送数据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根据CSMA/CD的工作原理可知这个网络将不能工作。因为出现故障的网卡不停地发送帧,其他站点将检测到介质始终处于忙状态,于是不会发送任何数据,也就无法通信。二、综合应用题(本题共10题,每题1.0分,共10分。)21、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包括哪些功能?标准答案: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功能有:①链路管理。②帧定界。③流量控制。④差错控制。⑤将数据和控制信息区分开。⑥透明传输。⑦寻址。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2、试述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技术的工作原理。标准答案: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以太网中。CSMA/CD的工作原理是:当某个站点要发送数据时,它首先监听介质:(1)如果介质是空闲的,则发送;(2)如果介质是忙的,则继续监听,一旦发现介质空闲,就立即发送;{3)站点在发送帧的同时需要继续监听是否发生冲突(碰撞),若在帧发送期间检测到冲突,就立即停止发送,并向介质发送一串阻塞信号以强化冲突,保证让总线上的其他站点都知道已发生了冲突;(4)发送了阻塞信号后,等待~段随机时间,返回步骤(1)重试。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3、信道速率为4kb/s,采用停止一等待协议,传播时延tp=20ms,确认帧长度和处理时间均可忽略。问帧长为多少才能使信道利用率达到至少50%?标准答案:根据下图所示停止一等待协议中的时间关系:在确认帧长度和处理时间均可忽略的情况下,要使信道利用率达到至少50%必须使数据帧的发送时间等于2倍的单程传播时延。即:tf=2tp已知:tf=Lf/C,其中C为信道容量或信道速率。Lf为帧长(以比特为单位)。所以得帧长Lf=C×tf≥C×2tp=4000×0.04=160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4、HDLC帧可分为哪几大类?试简述各类帧的作用。标准答案:HDLC帧分三大类。(1)信息帧:用于数据传输,还可同时用来对已收到的数据进行确认和执行轮询功能。(2)监控帧:用于数据流控制,帧本身不包含数据,但可执行对数据帧的确认,请求重发信息帧和请求暂停发送信息帧等功能。{3)无编号帧:主要用于控制链路本身,不使用发送或接收帧序号。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5、PPP协议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PPP不使用帧的编号?PPP适用于什么情况?标准答案:PPP协议主要特点如下:(1)点对点协议,既支持异步链路,也支持同步链路。(2)PPP是面向字节的。PPP不采用序号和确认机制是出于以下考虑:第一,若使用能够实现可靠传输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如HDLC),开销就要增大。在数据链路层出现差错的概率不大时,使用比较简单的PPP协议较为合理。第二,在因特网环境下,PPP的信息字段放入的数据是IP数据报。假定采用了能实现可靠传输但十分复杂的数据链路层协议,然而当数据帧在路由器中从数据链路层上升到网络层后,仍有可能因网络受拥塞而被丢弃。因此,数据链路层的可靠传输并不能保证网络层的传输也是可靠的。第三,PPP协议在帧格式中有帧检验序列FCS字段。对每一个收到的帧,PPP都要使用硬件进行CRC检验。若发现有差错,则丢弃该帧(一定不能把有差错的帧交付给上一层)。端到端的差错检测最后由高层协议负责。因此,PPP协议可保证无差错接收。PPP协议适用于用户使用拨号电话线接入因特网的情况。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6、比较IEEE802.11使用的CSMA/CA与IEEE802.3使用的CSMA/CD之间的区别。标准答案:CSMA/CA协议的关键在于冲突避免,它与CSMA/CD中的冲突检测有着本质的区别。CSMA/CA不是在发送过程中监听是否发生了冲突,而是事先就要设法避免冲突的发生。采用这种方法的原因是由于无线信道的特殊性质而使得在无线网络中检测信道是否存在冲突比较困难:要检测冲突,设备必须能够在发送数据的同时接收数据,以便检测是否发生冲突,这对于无线网络设备是非常难以实现的。无线介质上的信号强度的动态范围很大,因此发送站无法用信号强度的变化来检测是否发生了冲突。CSMA/CA协议中发送过程的“载波检测多路访问”部分是在两个层次上进行的,一个是物理层次,另一个是虚拟层次。物理层次上的载波检测机制与IEEE802.3以太网使用的载波侦听基本相同。要发送数据的站点首先要侦听介质上有无信号,如果信道处于“空闲”状态,它就可以开始发送数据。如果信道上有信号传播,它就推迟自己的传输而继续监听直到信道空闲。任何站点当检测到信道由忙变闲时,都必须通过退避算法与其他站点一起竞争信道的访问权,而不是直接访问信道。虚拟层次上的载波检测是通过接收到其他站点要占用介质的通告而主动推迟本站的发送来实现的,其效果相当于“检测”到信道忙而延迟发送。虚拟载波检测利用了IEEE802.11帧中的“传输持续时间”字段。每一站点的MAC层将检查接收到的帧中的“传输持续时间”字段,如果发现该字段的值大于当前站点的网络分配矢量NAV的值,就用该字段的值更新本站点的NAV。站点要发送数据时,NAV从设定的值开始不断减1,当NAV的值减为0,且物理层报告信道空闲时,它就可以开始发送数据。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7、CSMA/CA是如何实现“冲突避免”的?标准答案:采用三种机制来实现:预约信道、正向确认和RTS/CTS机制。(1)预约信道。发送站点利用“传输持续时间”字段向所有其他无线站点通告本站点将要占用信道多长时间,以便让其他站在这段时间内不要发送数据,以避免冲突。(2)正向确认机制。IEEE802.11规定若接收站点正确收到以它为目的地的数据帧时,就应向发送数据帧的站点发送一个ACK帧作为接收成功的肯定回答,否则将不采取任何动作。发送站点在发送完数据帧的规定时间内若没有收到ACK帧,就需要多次重发数据帧,直到收到ACK帧为止。(3)RTS/CTS机制。通过请求发送RTS/允许发送CTS选项,以解决隐蔽站的冲突问题。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8、要发送的数据为101011011。采用CRC的生成多项式是P(x)=x4+x+1。试求应添加在数据后面的余数。若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一个1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若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两个1都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标准答案:添加的检验序列为1110(11010110110000除以10011)。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一个1变成了0,11010110101110除以10011,余数为011,不为0,接收端可以发现差错。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两个1都变成了0,11010110001110除以10011,余数为101,不为0,接收端可以发现差错。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9、试简述HDLC帧各字段的意义。HDLC用什么方法保证数据的透明传输?标准答案:HDLC帧结构如下图:(1)标志域F。HDLC用一种特殊的位模式01111110作为标志以确定帧的边界。同一个标志既可以作为前一帧的结束,也可以作为后一帧的开始。链路上所有的站都在不断地探索标志模式,一旦得到一个标志就开始接收帧。在接收帧的过程中如果发现一个标志,则认为该帧结束了。(2)地址域A。地址域用于标识从站的地址。虽然在点对点链路中不需要地址,但是为了帧格式的统一,还是保留了地址域。地址通常是8位长,然而经过协商之后,也可以采用更长的扩展地址。(3)控制域C。HDLC定义了三种帧,可根据控制域的格式区分。信息帧(I帧)装载着要传送的数据,此外还捎带着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的信号。(4)信息域INFO。只有I帧和某些无编号帧含有信息域。这个域可含有表示用户数据的任何比特序列,其长度没有规定,但具体的实现往往限定了帧的最大长度。(5)帧校验和域FCS。FCS域中含有除标志域之外的所有其他域的校验序列。通常使用16bits的CRC—CCITT标准产生校验序列,有时也使用CRC一32产生32位的校验序列。采用零比特填充法就可传送任意组合的比特流,或者说,就可实现数据链路层的透明传输。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0、试述交换机的存储转发方式和直通转发方式的优缺点。标准答案:优缺点如下:(1)存储转发方式:①转发前要对帧进行错误校验,因此出错的帧不会被转发,使带宽不会被浪费。②具有帧缓冲能力,因此允许在不同速率的端口之间进行转发操作。③帧完整地接收后才开始执行转发操作,因此传输延迟较大,并且随转发帧的长短而有所不同。④交换机内的端口缓冲区的大小是有限的,当负载较重时,帧会被丢弃,即负载较重时其性能会下降。(2)直通转发方式:①转发前不进行错误校验,因此出错的帧也被转发,造成了带宽的浪费。②无帧缓冲能力,不能在不同速率的端口之间进行转发操作。③收到一帧最前面的目的地址就立即开始执行转发操作,因此传输延迟小,并且所有帧的转发延迟时间都是一样的。④无丢帧现象。性能不会随负载的轻重而变化。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模拟试卷第3套一、单选题(本题共40题,每题1.0分,共40分。)1、在TCP/IP模型中,主机采用()标识,运行在主机上的应用程序采用()标识。A、端口号,主机地址B、主机地址,IP地址C、IP地址,主机地址D、IP电址,端口号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在TCP/IP模型中,IP地址用来标识主机,使用IP地址来完成数据包的路由。而端口号则存在于传输层的头部中,用来标识主机上的不同进程。2、UDP端口号分为3类,即熟知端口号、注册端口号和()。A、永久端口号B、确认端口号C、客户端口号D、临时端口号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UDP端口号有熟知端口号、注册端口号和临时端口号。3、TCP协议规定HTTP()进程的端口号为80。A、客户B、分布C、服务器D、主机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TCP协议规定在HTTP协议中80端口号代表的是服务器进程。4、计算机网络最本质的活动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主机之间的()。A、数据交换B、网络连接C、进程通信D、网络服务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计算机的通信是指两个计算机中的进程之间的通信。5、设TCP使用的最大窗口为64KB,即64×1024字节,而传输信道的带宽可认为是不受限制的。若报文段的平均时延为20ms,则最大的吞吐量是()。A、25.88Mb/sB、24.88Mb/sC、26.21Mb/sD、27.21Mb/s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在报文段平均往返时延20ms内,发送方最多能发送64×1024×8b,所以最大的吞吐量=64×1024×8/(20×10-3)=26214400b/s=26.21Mb/s。6、TCP使用的流量控制协议是()。A、固定大小的滑动窗口协议B、可变大小的滑动窗口协议C、后退N帧ARQ协议D、选择重发ARQ协议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TCP流量控制。TCP采用滑动窗口机制来实现流量控制,并通过接收端来控制发送端的窗口大小,因此这是一种大小可变的滑动窗口协议,因此答案是B。7、网络环境中进程间通信是要涉及两个不同主机的进程,因此考虑到进程标识和多重协议的识别,一个完整的进程通信标识需要一个()来表示。A、半相关B、三元组C、套接字D、五元组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服务器控制着网络共享的资源,具有更高的权限,它要完成用户合法身份的识别、资源访问的管理,因此服务器的()也就显得格外的重要。A、安全性B、性能C、配置D、通信能力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设计传输层的目的是弥补通信子网服务的不足,提高传输服务的可靠性与保证()。A、安全性B、进程通信C、保密性D、服务质量QoS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下列哪一项最能描述窗口大小?()A、软件允许并能迅速处理数据的窗口的最大值B、等待一个确认时能传送的信息量C、为使数据能发送,必须提前建立的窗口大小D、监视程序打开的窗口大小,它并不等于监视程序的大小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流量控制与可靠传输机制。窗口大小是“等待一个确认时能传送的信息量”。11、下面选项中,控制端到端传送的信息量并保证TCP可靠性的是()。A、广播B、窗口C、错误恢复D、流量控制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窗口是实现端到端传送的主要机制。发送端窗口大小决定了发送的信息量的速度,而且发送的数据如果出错,可以从发送窗口中重传。接收端窗口决定了接收的速度,接收的数据如果不是按序到达的,可以在接收端窗口中暂存,从而实现了控制信息量并保证传输的可靠性。12、一个TCP报文段的数据部分最多为()字节。A、65495字节B、65515字节C、65535字节D、65555字节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此数据部分加上TCP首部的20字节,再加上IP数据报的首部的20字节,正好是IP数据报的最大长度。当然,如果IP数据报首部包含了选择,则IP数据报首部长度超过20字节,这时TCP报文段的数据部分的长度将小于65495字节。13、TCP使用了4种计时器:重传计时器、坚持计时器、保持计时器和()。A、延迟计时器B、时间等待计时器C、端口计时器D、服务时间计时器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4、一个TCP连接下面使用256kb/s的链路,其端到端时延为128ms。经测试,发现吞吐量只有120kb/s,试问发送窗口是多少?()A、7548字节B、7538字节C、7228字节D、7224字节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来回路程的时延=128×2=256ms。设发送窗口为X字节,假定一次最大发送量等于窗口值,那么每发送一次都得停下来等待得到对本窗口的确认,以得到新的发送许可,这样15、网络环境中分布式进程通信的实现必须解决的问题是()。A、进程命名与寻址方法B、多重协议的识别C、进程间相互作用的模式D、以上均是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网络环境中分布式进程通信的实现必须解决的问题有三个:(1)进程命名与寻址方法;(2)多重协议的识别;(3)进程间相互作用的模式。16、一个UDP用户数据报的首部十六进制表示是:06120045001CE217。那么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用户数据报的总长度、数据部分长度各是()。A、1554、69、20、28B、1554、69、28、20C、1558、69、20、28D、1558、69、28、20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源端口号为1554,目的端口号为69,UDP数据报总长度为28字节,数据部分长度为20字节。17、一个TCP连接总是以1KB的最大段长度发送TCP段,发送方有足够多的数据要发送。当拥塞窗口为16KB时发生了超时,如果接下来的4个RTT。时间内的TCP段的传输都成功,那么当第4个RTT时间内发送的所有TCP段都得到肯定应答时,拥塞窗口大小是()。A、7KBB、8KBC、9KBD、16KB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此题考查的是TCP拥塞控制知识点。根据慢开始算法的原则,在第4个RTT时间后,拥塞窗口为16,此时发生拥塞,拥塞窗口大小变为1KB,慢开始门限值变为8KB。接下来3个RTT后,拥塞窗口大小变为8KB,此时进入拥塞避免算法,当第4个RTT后,拥塞窗口加1,拥塞窗口大小变为9KB。因此答案C正确。18、TCP协议为了解决端对端的流量控制,引入了()来解决。A、差错控制B、滑动窗口协议C、超时重传D、重复确认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此题考查的是TCP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知识点。滑动窗口协议是用来解决流量控制的,因此答案B正确。19、对于无连接服务,说法错误的是()。A、信息的传递在网上是尽力而为的方式B、相比面向连接的服务,效率和实时性更好C、由于会出现传输错误,因此几乎不被采用D、常用在通信子网可靠的环境中,开销小、效率高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无连接服务与面向连接服务知识点。无连接服务和面向连接的服务分别适用于不同场合,无连接服务经常因其实时性和效率更好而得到采用,因此答案C正确。20、如果TCP报文段中()字段为1,则说明此报文段有紧急数据,需要尽快被传送。A、ACKB、RSTC、FIND、URG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此题考查的是TCP段知识点。URG为TCP段中的紧急标识字段,表明紧急字段指针有效,告诉系统此报文段有紧急数据要发送,因此正确答案为D。21、采用客户/服务器模式的原因有()。A、网络硬件、软件、数据的分布不均匀B、通信的两个进程不存在父子关系,不能共享缓冲区C、通信的两个进程具有异步性D、以上三点均是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1)网络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性。这种不均匀性表现在硬件、软件和数据3方面。(2)网络环境中进程间通信的异步性。网络环境中分布在不同主机系统中的进程,彼此之间不存在父子关系,又不能共享内存缓冲区。因此必须建立一个提供同步的机制即客户/服务器模式。22、一个UDP数据报的数据字段为8192字节。利用以太网来传送该数据报,应当划分为()个数据报片。A、8B、7C、6D、5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数据字段的长度:前5个是1480字节,最后一个是800字节。片偏移字段的值分别是:0,185,370,555,740和925。23、假设允许的最大报文段长度为64字节,序号用8b表示,报文段在网络中的生存时间为30s,则每一条TCP连接的最高数据率是()。A、13.056kb/sB、4.352kb/sC、8.704kb/sD、17.408kb/s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具有相同编号的TCP报文段不应该同时在网络中传输,必须保证,当序列号循环回来重复使用的时候,具有相同序列号的TCP报文段已经从网络中消失。现在存活时间是30s,那么在30s内发送的TCP报文段的数目不能多于255个。255×64×8/30=4352b/s所以每条TCP连接所能达到的最高速率是4.352k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