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氮气和氮的固定第1课时一、氮元素1.认识自然界中的氮元素(1)在空气中氧气21%其他成分1%氮气78%氮气熔点:-210℃
沸点:-196℃
密度:1.25g/L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2)在动植物、土壤、海洋中蛋白质硝酸盐、铵盐一、氮元素大气中的氮动物摄食吸收被细菌分解氨或铵盐亚硝酸盐硝酸盐动物排泄物及遗体植物遗体怎样参与?(3)自然界中的氮的循环1.认识自然界中的氮元素P12一、氮元素(1)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2)氮原子的原子结构(3)氮原子的性质(4)氮原子形成的化学键类型第二周期,第VA族既不容易得到3个电子,也不容易失去5个电子共价键N+7252.回顾周期表中的氮元素二、氮气1.结构(1)电子式(2)结构式(3)化学键类型非极性共价键氮原子的电子式氮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N+725NN··········N———NN·····
两个氮原子间以共价三键结合,断开该化学键需要较多的能量,所以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P11二、氮气2.化学性质(1)通常很稳定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保护气稳定Mg、点燃Mg、点燃O2MgON2Mg、点燃在空气中点燃镁条CO2MgO+C二、氮气(1)氮气+金属单质将燃着的镁条伸入到盛有N2的集气瓶中N2+
3MgMg3N2点燃氮化镁2.化学性质
二、氮气放电高温N2+O22NO
放电一氧化氮或高温(2)氮气+非金属单质2.化学性质二、氮气氮肥尿素碳酸氢铵氯化铵硝酸铵CO(NH2)2NH4ClNH4NO3NH4HCO3制备应用……(2)氮气+非金属单质“从空气到面包的反应”N2+
3H22NH3高温、高压催化剂2.化学性质二、氮气能量!N2Mg3N2NO
NH3(氮化镁)(一氧化氮)(氨气)+Mg,点燃+H2,高温、高压、催化剂+O2,放电或高温N≡N断裂氮气的稳定性并不是绝对的(2)氮气的反应2.化学性质三、氮的固定1.什么是氮的固定?大气中游离态的氮氮的化合物N2Mg3N2NO
NH3(氮化镁)(一氧化氮)(氨气)+Mg,点燃+H2,高温、高压、催化剂+O2,放电或高温三、氮的固定2.自然固氮和人工固氮大气中的氮动物摄食吸收被细菌分解氨或铵盐亚硝酸盐硝酸盐动物排泄物及遗体植物遗体人工固氮自然固氮雷电作用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固氮化肥生产P12四、小结N2的结构N2的性质稳定+反应氮的固定氮的循环N2→氮的化合物N2+3MgMg3N2点燃N2+O22NO放电或高温N2+
3H22NH3高温、高压催化剂NN··········N———N氮氧化物第2课时一、一氧化氮的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气体,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略大。
2.化学性质研究物质性质的角度:物质类别、元素价态、特性物质类别角度:元素价态:不成盐氧化物NO+2实验一:NO和O2的反应一、一氧化氮的性质2.化学性质排水法(NO与O2常温下反应)实验一:NO和O2的反应气体颜色由无色变为红棕色现象化学方程式2NO+O22NO2收集方法二、二氧化氮的性质1.物理性质
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易液化,易溶于水。2.化学性质实验二:NO2和H2O的反应二、二氧化氮的性质液面逐渐上升,气体的红棕色消失,剩余的气体为无色。(工业制硝酸的原理)向上排空气法2.化学性质实验二:NO2和H2O的反应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收集方法3NO2+H2ONO+2HNO3NONO2颜色、状态溶解性收集方法转化NO和NO2的比较无色气体红棕色气体不溶于水易溶于水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2NO+O22NO23NO2+H2ONO+2HNO3思考无明显现象NO气体不能溶于水①在一支50mL的注射器里充入20mLNO,然后吸入5mL水,用乳胶管和弹簧夹封住管口,振荡注射器,观察现象。现象原因思考吸入空气中气体变为红棕色;再振荡后气体又变为无色,同时注射器的活塞向内移动。②快速吸入10mL空气后夹上弹簧夹,观察现象。振荡注射器,再观察现象。现象原因3NO2+H2ONO+2HNO32NO+O22NO2思考③如果要将注射器中的NO充分转化,可以采取什么措施?吸入空气,振荡,重复操作。2NO+O22NO23NO2+H2ONO+2HNO34NO+3O2+2H2O4HNO3思考④上述实验对工业上生产硝酸有什么启示?向生产硝酸的尾气中通入氧气,利用氧气将NO氧化为NO2实现循环利用。O2H2ONONO2HNO3四、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性质的应用1.“雷雨肥田”农谚“雷雨肥田”的化学原理N2+O22NO放电或高温2NO+O22NO23NO2+H2ONO+2HNO3HNO3再和土壤中的其他化合物结合产生硝酸盐五、例题1.
下列关于N2的叙述错误的是()A.N2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
B.在雷雨天,空气中的N2和O2可反应生成NO
C.氮的固定是将N2转化成含氮的化合物
D.1molN2可与3molH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英语单元整合说课课件教学
- 英语作文介绍信课件
- 村级篮球馆管理办法
- 后评价管理办法模式
- 办公区气泡管理办法
- 增值阁发票管理办法
- 失业金审核管理办法
- 家电厂定制管理办法
- 新能源考核管理办法
- 哈尔滨节水管理办法
- 2024年安徽省濉溪县人民医院公开招聘医务工作人员试题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浙江省宁海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辅警考试题带答案分析
- 消化内科重点专科申报
- 2025年低空经济试题及答案
- 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岳池、华蓥)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 脑卒中的饮食护理课件
- 盾构安全培训课件模板
- 食管癌的围手术期护理
- 2025年湖北省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含标准答案及解析)
- 全国省市电子表格
- 指甲-髌骨综合征肾脏病变专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