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352-2023 大豆通 用标准(正式版)_第1页
GB 1352-2023 大豆通 用标准(正式版)_第2页
GB 1352-2023 大豆通 用标准(正式版)_第3页
GB 1352-2023 大豆通 用标准(正式版)_第4页
GB 1352-2023 大豆通 用标准(正式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7.060代替GB1352—2009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I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更改了高蛋白质大豆的质量指标;——增加了大豆等外级。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1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GB500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5009.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GB5009.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脂肪的测定GB/T5490粮油检验一般规则GB/T5493粮油检验类型及互混检验2病斑粒diseasedkernel;mottledkernel筛下物screenings;fines脂肪含量不低于20.0%(以干基计)的大豆。3GB1352—20233.10蛋白质含量不低于40.0%(以干基计)的大豆。4分类按皮色大豆可分为以下几种。a)黄大豆:种皮为黄色、淡黄色,脐色为黄褐、淡褐或深褐色的籽粒含量不低于95%的大豆。b)青大豆:种皮为绿色的籽粒含量不低于95%的大豆。按其子叶的颜色分为青皮青仁大豆和青皮黄仁大豆两种。c)黑大豆:种皮为黑色的籽粒含量不低于95%的大豆。按其子叶的颜色分为黑皮青仁大豆和黑皮黄仁大豆两种。d)其他大豆:种皮为褐色、棕色、赤色等单一颜色的及双色(种皮为两种颜色,其中一种为棕色或黑色,并且其覆盖粒面二分之一及以上)的籽粒含量不低于95%的大豆。按成分含量分类分为高油大豆、高蛋白大豆。5质量要求5.1大豆质量指标应符合表1规定。表1大豆质量指标等级完整粒率/%损伤粒率/%杂质含量/%水分含量/%色泽、气味合计其中:热损伤粒率1正常2345等外<75.0注:“—”为不要求。5.2高油大豆质量指标应符合表2规定。表2高油大豆质量指标等级脂肪含量/%完整粒率/%损伤粒率/%杂质含量/%水分含量/%色泽、气味合计其中:热损伤粒率1正常234GB1352—20235.3高蛋白大豆质量指标应符合表3规定。表3高蛋白大豆质量指标等级蛋白质含量/%完整粒率/%损伤粒率/%杂质含量/%水分含量/%色泽、气味合计其中:热损伤粒率1正常236检验方法6.1扦样、分样:按GB/T5491的要求执行。6.2完整粒率检验:按附录A执行。6.3损伤粒率检验:按附录A执行。6.4热损伤粒率检验:按附录A执行。6.5杂质检验:按GB/T5494执行。6.6水分含量测定:按GB5009.3执行。6.7色泽、气味:按GB/T5492执行。6.8异色粒检验:按GB/T5493执行。6.9蛋白质含量测定:按GB5009.5执行,氮换算为蛋白质的系数(F)按6.25计,检验结果按式(1)计算:……(1)式中:Xp.干基——试样中蛋白质的含量,单位为克每百克(g/100g,以干基计);Xp——按GB5009.5计算的试样中蛋白质的含量,单位为克每百克(g/100g);W——试样中水分的含量,单位为克每百克(g/100g)。6.10脂肪含量测定:按GB5009.6—2016规定的第一法执行,检验结果按式(2)计算:……(2)式中:Xo.干基——试样中脂肪的含量,单位为克每百克(g/100g,以干基计);X。——按GB5009.6计算的试样中脂肪的含量,单位为克每百克(g/100g);W——试样中水分的含量,单位为克每百克(g/100g)。7.1检验的一般规则按GB/T5490执行。7.2检验批为同种类、同产地、同收获年份、同运输单元、同储存单元的大豆。7.3大豆按完整粒率定等,其他指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7.4高油大豆按脂肪含量定等,脂肪含量低于最低等级规定的,不作为高油大豆。其他指标按照国家5GB1352—2023有关规定执行。7.5高蛋白大豆按蛋白质含量定等,蛋白质含量低于最低等级规定的,不作为高蛋白大豆。其他指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8标签标识8.2预包装大豆的标签标识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规定。8.3外包装物包装储运标识应符合GB/T191的要求。8.4转基因大豆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标识。9.1包装转基因大豆应单独包装。9.2储存物质混存。6(规范性)完整粒率、损伤粒率、热损伤粒检验方法A.1仪器和用具A.1.1天平,感量0.01g。A.1.2谷物选筛。A.1.3分样器、分样板。A.2操作方法按GB/T5491分取500g(m1)试样,按GB/T5494规定的方法分两次筛选,然后拣出筛上大型杂质和筛下物合并称量(m₂)。从检验过大样杂质的试样中,称取试样100g(m₃),倒入分析盘中,分别拣出杂质(m₄)、损伤粒(m₅)、未熟粒和破碎粒(m₆)并称量,其中热损伤粒单独拣出(必要时剥开皮层,观察子叶是否发生了颜色变化),称量(m₇)。A.3结果计算A.3.1完整粒率按式(A.1)计算:X₁——完整粒率,%;m₂——大样中杂质质量,单位为克(g);m₁——大样质量,单位为克(g);m₃——小样质量,单位为克(g);m₄——小样中杂质质量,单位为克(g);m₅——损伤粒质量,单位为克(g);m₆——未熟粒和破碎粒质量,单位为克(g)。双试验结果允许差不超过1.0%,求其平均值,即为检验结果。检验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A.3.2损伤粒率按式(A.2)计算:X₂——损伤粒率,%;m₂——大样中杂质质量,单位为克(g);m₁——大样质量,单位为克(g);m₅——损伤粒质量,单位为克(g);m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