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0课 三峡》2023年同步练习卷_第1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0课 三峡》2023年同步练习卷_第2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0课 三峡》2023年同步练习卷_第3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0课 三峡》2023年同步练习卷_第4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0课 三峡》2023年同步练习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0课三峡》2023年同步练习卷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曦月(xī)倒影(dào)阙处(quē)涧肃(jiàn) B.绝巘(yǎn)飞漱(sù)御风(yù)怪柏(bǎi) C.叠嶂(zhàng)属引(shǔ)襄陵(xiāng)绿潭(tán) D.素湍(tān)凄异(qī)沿溯(sù)长啸(xiào)2.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C.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D.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形容三峡江水澄清、风光妩媚的句子()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B.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C.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D.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二、基础知识4.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略无quē处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不见xī月属引凄异素湍绿潭飞漱其间朝发白帝5.【通假字】解释加点词。略无阙处6.【重点实词】解释加点词。(1)不见曦月:(2)夏水襄陵:(3)沿溯阻绝:(4)不以疾也:(5)飞漱其间:(6)属引凄异:7.【一词多义】解释加点词。(1)自①自非亭午夜分②自三峡七百里中(2)至①至于夏水襄陵②每至晴初霜旦(3)清①回清倒影②清荣峻茂(4)属①属引凄异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5)绝①哀转久绝②绝巘多生怪柏③沿溯阻绝8.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1)自非亭午夜分古义:,今义:(2)或王命急宣古义:,今义:(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古义:,今义:三、综合读写9.在征集有关三峡对联的活动中,同学们结合《三峡》一文拟写了不少对联,请你依照示例也拟写一副对联。示例一:上联——夏水阻轻舟;下联——秋林闻哀猿示例二:上联——山高树荣多怪柏;下联——水清草茂有趣味10.拓展阅读。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相关链接: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的历史性时刻。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景观。北京三峡游的线路一直在追踪三峡大坝的建设进程。我的导游词:。四、默写11.填空。(1)《三峡》一文选自《》,作者是(朝代)的地理学家。三峡是、和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和湖北之间。(2)悬泉瀑布,,,良多趣味。(3)故渔者歌曰:“,。”五、解答题12.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是先写夏季景色?13.《三峡》采用了什么写作顺序?六、文言文阅读14.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ㅤㅤ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ㅤㅤ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ㅤㅤ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郦道元《三峡》)(二)而余之独得于兹山者,则有二焉。前此所见,如皖桐之浮山、金陵之摄山、临安之飞来峰,其崖洞非不秀美也,而愚僧多凿为仙佛之貌相,俗士自镌名字及其诗辞,如疮①蹙然②入人目。而兹山独完其太古之容色以至于今,盖壁立千仞,不可攀援,又所处僻远,富贵有力者无因而至,即至亦不能久留,构架鸠工③。以自标揭④,所以终不辱于愚僧俗士之剥凿也!又,凡山川之明媚者,能使游者欣然而乐,而兹山岩深壁削,仰而观俯而视者,严恭静正之心,不觉其自动,盖至此则万感绝,百虑冥⑤,而吾之本心乃与天地之精神一⑥相接焉。(选自方苞《游雁荡记》)注:①疮:疮疤。②蹙然:惊心。③鸠工:集聚工匠。④标揭:标榜扬名。⑤冥:消失。⑥一:完全。(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隐天蔽日隐:遮蔽。B.飞漱其间漱:冲刷,冲荡C.林寒润肃肃:肃杀,凄寒。D.空谷传响响:响亮。(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3)语段(一)选自《水经注》,重点应写三峡之水,为何却从山的高大连绵写起?(4)语段(一)和语段(二)各自表现了三峡与雁荡山怎样的特点?1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B.虽乘奔御风/猛浪若奔C.春冬之时/有时见日D.哀转久绝/蝉则千转不穷(2)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春冬之时/其反激之力B.不以疾也/盖以诱敌C.哀转久绝/沿溯阻绝D.故渔者歌曰/温故而知新(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作者在文中写了不同时节的三峡:夏季的三峡呈现奔放美;春冬的三峡显示出清幽美;秋季的三峡展示着凄婉美。B.第二段的“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乘奔马、御风飞行作对比,更表现出江水一泻千里的气势,令人印象深刻。C.第三段用“素”形容湍急的水流,符合春天江水的特点,用“绿”形容潭水,既写出潭水之深,也写出潭水之静。D.第四段引用的渔歌歌谣,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4)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0课三峡》2023年同步练习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解答】A.正确;B.有误,“飞漱”的“漱”应读作“shù”;C.有误,“属引”的“属”应读作“zhǔ”;D.有误,“素湍”的“湍”应读作“tuān”。故选:A。2.【解答】句意: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是看不见太阳与月亮的。“自非”是“如果”的意思,不能分开。根据句意,句子朗读节奏应划分为: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故选:B。3.【解答】A.突出良多趣味;B.形容三峡江水澄清、风光妩媚;C.突出山间的瀑布之美;D.突出山的连绵。故选:B。二、基础知识4.【解答】答案:阙;xiāng;sù;曦;zhǔ;tuān;shù;zhāo5.【解答】这个句子意思是: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阙”同“缺”,中断。答案:同“缺”,中断。6.【解答】(1)句意:看不见太阳或月亮。曦:日光,这里指太阳。(2)句意:江水漫上山陵。襄:漫上。(3)句意: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4)句意:也不如船快。疾:快。(5)句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6)句意: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属引:连续不断。答案:(1)日光,这里指太阳。(2)漫上。(3)顺流而下;逆流而上。(4)快。(5)飞速地往下冲荡。(6)连续不断。7.【解答】(1)①句意: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自:如果。②句意:在三峡七百里之间。自:在。(2)①句意:到了夏天水漫上小山坡的时间。至:到。②句意: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至:到。(3)①句意:回旋着清波,倒映着树的影子。清:清波。②句意:水清、树荣、山高、草茂。清:水清。(4)①句意:声音接连不断,凄凉怪异。属:动词,连接。②句意:有良田、美池、桑竹之类(的景物)。属:类。(5)①句意:哀叫声凄凉荡漾回转在空中,很久才停止。绝:停止。②句意: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绝:极。③句意: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舶都被阻隔不能行驶。绝:中断。答案:(1)①如果②在(2)①到②到(3)①清波②水清(4)①动词,连接②类(5)①止②极③中断8.【解答】(1)句意为: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古义:如果;今义:自从。(2)句意为:有时皇上的命令要紧急传达。古义:有时;今义:或者。(3)句意为: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古义:即使;今义:虽然。答案:(1)如果自从(2)有时或者(3)即使虽然三、综合读写9.【解答】按照对联的基本要求,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拟写即可。如,上联:清泉飞瀑见长江之清幽秀丽;下联:重山峻岭显三峡之雄浑壮美。答案示例:上联: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三峡山;下联:乘奔御风悬泉飞瀑三峡水。10.【解答】答案:示例: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四、默写11.【解答】(1)水经注校证北魏郦道元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奉节宜昌(注意“瞿”的书写)(2)飞漱其间清荣峻茂(注意“漱”的书写)(3)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注意“裳”的书写)五、解答题12.【解答】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先写夏季景色。是根据水由盛到枯的变化过程来安排的,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三峡的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水流湍急,最能体现三峡水的特点,故先写“夏水”,没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答案:之所以按文中的顺序,是根据水由盛到枯的变化过程来安排的,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三峡的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水流湍急,最能体现三峡水的特点,故先写“夏水”。13.【解答】课文先写山,后写水。两山夹水的地方称之为峡,因此,写峡必定要写山,写山为下文写水作铺垫,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快,有如此山势才有如此水势。先写山,符合景物特征。写水是课文的重点,写山为次,课文用了先次后主的描写顺序。写水又按照夏、春冬、秋的顺序描写,夏天,江水浩大湍急,给人以惊心动魄奔放之感。春冬季节,水清树荣山高草胜,清幽,雅致。秋季,万物萧条,凄清哀婉,引人垂泪。按水势的涨落而安排写景顺序,合情合理。答案:课文先总体描绘三峡概貌,突出其雄伟景象,先写山,后写水。然后按照特点不同,又按照夏、春冬、秋的顺序描写,具体描绘三峡四季的不同景象。六、文言文阅读14.【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ABC.正确;D.有误,响:回声。故选:D。(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重难点词语有:属,连接。引,延长。凄异:凄凉悲哀。响,回声。哀转,声音悲凉婉转。绝,消失。句意为:常有高处的猿拉长声音叫,叫声接连不断,音调凄惨悲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凉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3)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在理解文段大意的基础上作答。根据“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可知,三峡的山高耸险峻,高大连绵。正因为如此,三峡的水才“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文章从山的高大连绵写起,揭示了三峡水势浩大湍急的原因,使急流与山势相互衬托。文章按照夏——春冬—秋的顺序重点写三峡之水,分别表现了三峡的水的奔放美、清幽美、凄婉美的特点。文章先写山后写水也体现了由次到主的写作顺序。(4)本题考查对比阅读的能力。语段(一)从山和水两个方面表现了三峡的特点,从“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可以看出三峡的山雄奇险拔的特点;从“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等语句可以看出三峡的水清幽秀丽的特点。语段(二)从“而兹山独完其太古之容色以至于今”“严恭静正之心,不觉其自动,盖至此则万感绝,百虑冥,而吾之本心乃与天地之精神一相接焉”可以看出,雁荡山因险峻僻远而未被玷辱,保全了远古的本色和因峡深山险,能令人肃然恭正,杂念俱消,与天地的精神融合一体的特点。答案:(1)D(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