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2025届大一轮复习讲义_第1页
第一单元 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2025届大一轮复习讲义_第2页
第一单元 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2025届大一轮复习讲义_第3页
第一单元 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2025届大一轮复习讲义_第4页
第一单元 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2025届大一轮复习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及其特点;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一体特征;夏、商、西周的政治统治;中国早期国家的特征)注课程标准命题点考题取样核心素养解读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2023山东T1;2023湖南T1;2023新课标卷T1;2022天津T11.立足时空观念,利用地图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的分布及其特点。2.通过史料实证,了解早期国家的起源及其形态。3.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理解早期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西周的政治制度2023广东T1;2023辽宁T1;2022.1浙江T1商和西周的经济2022全国卷乙T24;2020江苏T1命题分析预测1.分析:高考多考查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西周政治制度的内容及特点,形式上基本是选择题。2.预测: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可能是考查重点。知识点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1.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分期标准石器制作技术开始时间距今二三百万年前距今约1万年前时代特征[1]打制石器磨制石器代表遗存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2]北京人。距今约7000—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距今约5000年的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生活方式渔猎和采集、学会用火、群居生活。原始农业(种植[3]粟、稻)、饲养家畜、养蚕缫丝、使用陶器、定居生活。分布特点分布于[4]大河流域,呈现多元一体的特点。2.原始社会的三个阶段注:括号内容为每讲核心知识,后面不再备注。知识点二从部落到国家1.部落联盟时期(1)炎黄时期:黄河流域的炎黄部落结成联盟,炎黄二帝被后世共尊为[5]华夏始祖。(2)尧舜禹时期:实行[6]禅让制,即用推举的方法产生部落联盟首领。(3)“万邦”时代: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有些邦国都城规模较大,如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以及各种礼器,阶级阶层分化比较明显,有专家认为其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私有制、阶级与国家产生的关系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明曙光(1)社会组织内部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贫富差异和等级分化。(2)某些掌握政权、军权或宗教权的“王者”已经出现。(3)遗址中城墙、围壕和祭祀遗迹的出现,表明专供统治者居住的,作为政治、文化、宗教中心的城邑已经出现。2.国家出现——夏朝的建立(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7]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2)政治统治王位继承制实行[8]世袭制。中央官制夏王是最高统治者。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地方管理除对夏部族生活的地区实行直接统治外,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进行间接统治。知识点三商和西周1.政治概况商西周建立约公元前[9]1600年,商部族首领汤灭夏建商。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西周。政治统治①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尹及各类事务官。②实行[10]内外服制,商王直接统治王畿地区,间接控制方国和部族。实行[11]分封制和宗法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衰亡公元前1046年在[12]牧野之战中,商朝被周部族所灭。①公元前841年,爆发“国人暴动”,周厉王出逃,出现“共和行政”局面。②公元前[13]771年,西周被犬戎所灭。2.社会经济农业①生产工具: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青铜农具极少。②土地制度:实行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周天子名义上占有全国的土地和臣民,土地不能随意买卖。[14]井田制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手工业青铜铸造是主要的手工业部门,青铜器种类繁多。情境1石器时代石器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是考古学对早期人类历史分期的第一个时代,即从人类的出现到青铜器的出现,始于距今二三百万年前,止于距今5000年至2000年左右。石器时代只是个时间区段概念,并不代表那个时候的人类只会使用石器。与旧石器时代相比,新石器时代在生产工具和食物来源方面有哪些进步?答案主要使用以磨制方式制作的石器;不再以渔猎和采集为主,而是以栽培植物和畜养动物为主。情境2古代文明的曙光山西襄汾陶寺遗址(龙山文化)中墓葬的随葬品差异巨大,89%的小型墓几乎没有随葬品,8座大型墓发现随葬品200多件。龙山文化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材料反映出当时出现了什么现象?答案贫富分化严重,等级分化明显。情境3商朝的统治特点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礼记》材料反映了商朝统治的什么特点?答案神权色彩浓厚。情境41976年出土的利簋及其铭文拓片上图为1976年出土的利簋及其铭文拓片。其内铭文为:“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这有助于研究当时的什么问题?答案军事战争、天文历法、通行文字、周灭商的史实。图解历史西周的分封制概念井田制商周田制,因其土地区划形同井字,故名。井田制之下土地所有权属于周王,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未经王室和公室特许,土地不得转让与买卖。井田有公田和私田之分,公田由奴隶集体耕种。各级贵族主要剥削民众的劳役地租。井田制规定了奴隶制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是西周政治统治的经济基础。探究1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材料距今5000年前后,中华大地上的各个区域发展出各具特色的区域文明,中华大地呈现出百花争艳的局面。各区域文明彼此保持着较为密切的联系,相互交流,相互影响,逐渐形成了中华文明核心基因的共性因素,如以玉为贵的观点、龙的信仰、祖先崇拜、天人合一、礼仪制度、和合思想等。后来,由于环境变化和社会内部变化,长江、黄河以及辽河流域等曾经盛极一时的区域文明相继发生衰变,而中原地区的文明兼收并蓄,吸收周边地区各文明的先进因素,迅速发展,一跃成为最为兴盛的文明,开启了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历史格局。——摘编自王巍《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材料主旨材料阐述了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思考:根据材料,指出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试答:各个区域文明各具特色;各个区域文明彼此间保持着较为密切的联系,逐渐形成了中华文明核心基因的共性因素;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原地区文明逐渐崛起;呈现出由多元向一体化发展的特点。历史解释——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一体特征多元性文化遗存有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等。文化特点各区域文化都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区域分布涉及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辽河流域等。一体性各区域文化相互交流、影响,逐渐形成统一的特点,如使用陶器,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等;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诞生、融合的核心地区。探究2中国早期国家特征材料一诸侯与商王朝关系,因其产生的途径不同,其关系的亲疏也有差别,像诸子、诸妇、功臣由商王“裂土”分封的诸侯,同王朝关系紧密而不可分割……而由方国、原古老氏族部落臣服于商,接受商王的封号这类诸侯,同王朝的关系处于变动之中。王朝力量强大、施政得人心,这类诸侯就服从商王室领导、拥戴王室。相反,则不服从,甚至起兵相攻伐。——白钢《中国政治制度通史》材料二西周对政治生活的治理,主要依赖血缘这根纽带,体现在国家制度设计上,主要实行了两大制度:一是构成了以“‘家天下’为特征的周代王制的纵向构造”;一是包含“‘天子建国’与‘诸侯立家’两个层次”,构成“周代王制的横向构造”。当然,这两大制度是结合在一起的,不能截然分开。由此,西周统治者实现了族权与政权的有效结合,从而建立起一个稳定的国家。——摘编自李默海《国家治理视角下的西周政治制度》材料主旨材料一反映了商朝地方管理制度的特点。材料二反映了西周政治生活中的血缘色彩。思考:(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朝地方管理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其影响。试答:特点:诸侯与商王朝关系有亲疏差别;诸侯是否服从领导与商王朝力量的强弱以及施政是否得人心有关。影响: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但商王对周边地区的统治相对松散,容易出现叛乱,从长远来看不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纵向构造”“横向构造”分别是指什么制度,并指出两大制度是如何促使国家稳定的。试答:“纵向构造”指宗法制,“横向构造”指分封制。宗法制:用父系血缘关系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确立了大宗小宗体系,大宗可以命令小宗和约束小宗。有利于凝聚亲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与家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关系,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分封制:周王将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旧贵族,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传播了周文化。历史解释——中国早期国家的特征政治①王权和神权紧密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族权与政权结合,形成了“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地方管理比较松散。④国家许多重要官职由一些氏族贵族世代承袭。⑤尚未出现真正固定的成文法,国家法律制度尚未健全。经济①生产力水平较低,生产工具主要是木、石工具。②实行奴隶主土地国有制,采用集体劳动。③工商业由官府垄断。思想文化①出现成熟的文字,青铜文化不断发展。②早期民本思想(“敬天保民”)出现。③形成礼乐文化。历史解释——分封制的意义从君臣关系看分封制改变了商朝内外服制度下王畿内外松散的联盟关系,确立了严格的君臣关系,由之前的诸侯承认天子转变为天子封立诸侯,由不同家族对天下的统治变为同一家族对天下的统治。从王室与地方关系看分封的过程使地方的权力来源于周王室,分封的结果是形成了新的统治网络,商的方国被周的封国代替。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实现了历史性飞跃,中国古代第一次实现了上层政治组织的统一。从文化认同看分封制下,中央对地方的政治控制逐渐形成一种文化纽带,这加强了各地的文化交流,形成了早期华夏民族“文化认同”和“国家统一”的观念,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历史解释——宗法制的深远影响(1)社会结构方面:宗法制使家庭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形成了“家庭、家族、国家”这种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模式,这是儒家文化赖以存在的社会渊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是针对宗法制度下的政治体系而言的。(2)社会管理方面:宗法制影响下的道德体系不仅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也在基层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农村宗族中的族长管理族人时借助的并非封建政权的法定权力,而是基于族规、家规的宗法权力,族规、家规的制定则源于普遍奉行的道德体系。(3)社会观念方面忠孝在宗法制体系下,子弟遵从父兄,小宗顺从大宗,这既是忠的体现,也是对孝的追求。品德受宗法观念的长期熏陶,中华民族养成了谦和忍耐、温良恭敬、勤劳俭朴、尊老爱幼、兄弟相亲的品德。生活重男轻女观念,修族谱、著族规,后代继承父亲的姓氏,等等。命题点1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1.[2023山东]私有财产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下列与陶器相关的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作为私有财产已出现证据的是(C)A.遗址出土有陶器和较多陶器碎片B.多人合葬墓随葬品有陶钵、陶罐、骨器等C.单人墓随葬品有陶器、石磬、玉钺等百余件D.陶器上绘有丰富多彩的几何图案和动植物纹样解析在人类社会早期,由于生产力不发达,为了生存,人们不得不过着集体生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其所有权归属个人,结合“单人墓”“陶器……百余件”可知,该墓葬中的财产属于私人所有,故选C项;“有陶器和较多陶器碎片”仅能说明当时出现了制陶业,且材料中也没有涉及该陶器的所有权归属问题,A项排除;“多人合葬墓”说明此时期还过着集体生活,这与私有财产出现的条件不一致,B项排除;D项说明当时人类的陶器制作具备一定的水平,但是不能说明当时出现私有财产,排除。命题变式2.[2023湖南]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距今约6000年,是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城址。城址内外发掘出大片房屋建筑遗址,多座陶窑,以及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祭坛和古稻田。这说明(B)A.城市是最早出现的人类文明要素B.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C.古城先民已摆脱对渔猎采集的依赖D.遗址所处时代已迈入阶级社会门槛解析由“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距今约6000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遗址位于长江流域;由“是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城址……祭坛和古稻田”可知,该地区出现了城市、祭坛和稻田等文明要素。由此可知,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B项正确。不能仅仅根据“是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城址”就得出“城市是最早出现的人类文明要素”,A项排除;根据材料无法得出“古城先民已摆脱对渔猎采集的依赖”,且“摆脱”说法绝对,C项排除;迈入阶级社会的前提是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明显,但材料无法反映当时出现了私有制和贫富分化(阶级分化),D项排除。命题点2西周的政治制度3.[2023广东]有学者认为西周时期周王能干预诸侯国的内政,下列史料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D)A.《礼记》记载诸侯国君必须定期朝觐周王B.《诗经》记载周王派遣官员协助诸侯国君营建都城C.西周士山盘铭文记载周王命士山向诸侯国征收贡纳D.西周豆闭簋铭文记载周王命豆闭掌管某诸侯国军事解析结合所学知识,西周豆闭簋属于一手史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周王命豆闭掌管某诸侯国军事”说明当时周王可以通过干预地方诸侯的人事任免,来干预诸侯国的内政,故选D项;诸侯国君朝觐天子、向周王纳贡都是分封制下地方诸侯应履行的义务,不属于诸侯国的内政,排除A、C两项;“协助诸侯国君”说明周王派遣的官员只能起到外在协助的作用,排除B项。命题变式4.[2023江苏联考]康叔是“周武王同母少弟”,被周公分封于卫。卫国原是殷商旧地,周公嘱咐康叔尊重殷商的传统,任用“殷之贤人君子长者”。康叔受封时不仅带去了大量周族人,还随迁了殷民七族,殷民宗族首领也在卫国任职。这反映出西周分封(D)A.导致王权的逐渐衰微B.实现国家对地方的垂直管理C.挑战了宗法贵族体系D.有利于族群认同意识的形成解析据材料“康叔受封时不仅带去了大量周族人,还随迁了殷民七族”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加强了周部族和其他地区的联系,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有利于族群认同意识的形成,故选D项;材料未体现地方势力挑战天子的权威,导致王权的逐渐衰微由材料得不出来,排除A项;分封制下,周王对地方实行的是间接管理,排除B项;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排除C项。命题点3商和西周的经济5.[2022全国卷乙]据上图可知,商、西周青铜器铸造的繁荣(C)A.推动了南北农业经济进步B.依赖大规模商业活动开展C.反映了南北方联系的加强D.缘于统治区域扩大到江南解析由地图信息可知,商和西周的政治中心以及主要诸侯国都集中在黄河流域,而制造青铜器所需要的重要原材料铜矿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因此制造青铜器需要将南方的铜矿运到北方,这一过程反映的是南北方联系的加强,故选C项。材料体现的是手工业而非“农业”,故A项错误。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官营手工业产品并未投入市场,不涉及“商业活动”,B项错误。统治区域扩大会为铸造青铜器提供更多原料选择,但与青铜铸造的繁荣没有直接的因果关联,D项错误。命题点1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1.[2023.6浙江]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龙山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广泛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等地区。该文化的代表器物是(A)A.黑陶B.彩绘陶器C.玉器D.骨器解析龙山文化的代表器物是黑陶,胎壁薄如蛋壳,被称为“蛋壳陶”,故A项正确。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黄河中游地区进入仰韶文化时期,它的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故B项排除;北方辽河上游有红山文化,长江下游有良渚文化,它们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故C项排除;旧石器时代的山顶洞人已使用骨器,故D项排除。2.[2023新课标卷]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南方的良渚文化与北方的龙山文化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这主要表现在(C)A.公共墓地出现B.农业的产生C.贫富分化加剧D.文字的使用解析随着生产力水平的进步,新石器时代晚期,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故C项正确。公共墓地与社会阶段发展没有必然联系,A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新石器时代早期,人们开始从事原始农业,B项排除。文字的使用出现于殷商时期,D项错误。3.[2022天津]考古研究表明,在今渤海至泰山之间的海岱地区出土了具有代表性的鬶、觚等陶质酒器,这种器型的酒器后来也出现在五帝后期中原地区文化遗址中。这可用于说明(C)A.良渚文化的传承B.红山文化的传承C.龙山文化的传承D.巴蜀文化的传承解析龙山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省济南市龙山镇而得名,“今渤海至泰山之间的海岱地区”位于山东省,符合龙山文化的分布范围,在此处“出土了具有代表性的鬶、觚等陶质酒器”,后来这种酒器也“出现在五帝后期中原地区文化遗址中”,说明这是新石器时代的山东龙山文化在中原地区的传承,故选C项。“今渤海至泰山之间的海岱地区”“中原地区”涉及的是北方黄河流域,良渚文化位于长江流域,红山文化位于辽河流域,巴蜀文化位于西南地区,都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其他三项。4.[2021辽宁]下图为浙江杭州严家桥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距今约4000年的双钱结藤编残件图。它体现了(C)A.历史传承与民族认同的统一B.社会组织的复杂C.劳动技能与艺术审美的结合D.等级秩序的确立解析双钱结藤编残件体现了劳动过程中的结绳技能,又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体现了劳动技能与艺术审美的结合,C项正确。命题点2西周的政治制度5.[2023辽宁]1955年,在今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出土一批西周青铜器,其中一件盂造型雅致、纹饰精美,刻有“匽侯”等文字。“匽侯”即为“燕侯”,是周初分封的诸侯,封地在蓟。这反映了(B)A.青铜器的普遍使用B.燕文化影响到辽西地区C.分封制的日趋完善D.诸侯祭祀礼仪活动频繁解析A项材料能够反映青铜器的使用,但“普遍”无法体现,且青铜比较珍贵,不会达到“普遍使用”的程度。×B项在今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出土的西周青铜器上刻有“匽侯”(“燕侯”)等文字,由此可知,燕文化已经影响到辽西地区。√C项出土的盂上刻有“匽侯”等文字,“匽侯”即为“燕侯”,燕侯是周初分封的诸侯,封地在蓟,这能够反映分封制的施行,但“日趋完善”体现不出来。×D项材料未涉及“祭祀礼仪活动”,“频繁”无从得出。×6.[2022.1浙江]论及周王朝的统治模式,有学者指出,周王是家族中嫡长子一脉的首领,代表整个家族祭祀上天;诸侯国君主的排序反映了他们与周王嫡长子一脉的亲疏关系。下列项中,对这一“统治模式”解读正确的是(B)①神权与王权结合②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④标志着中国开始迈入早期国家起源的历史阶段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依据材料中嫡长子一脉、整个家族、诸侯国君主等可知,这一统治模式是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依据材料“祭祀上天”等可知,神权与王权结合,选①。由“嫡长子一脉的亲疏关系”等可知,以血缘亲疏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选③。B项符合题意。分封制是间接控制地方的制度,郡县制是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排除②。夏朝就是早期国家,故“开始”说法错误,排除④。故A、C、D三项不符合题意。7.[2021.1浙江]周王将子弟、功臣和臣服的先代贵族分封于各地,“制其畿疆而沟封之”,封国成为王朝的屏障。对此制度解读正确的是(B)A.周王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B.诸侯在封国享有世袭统治权C.血缘关系是分封的唯一依据D.维持了周朝四百余年的统治解析根据材料“周”“分封于各地”等可知,这一制度指的是分封制,结合所学可知,分封制下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故选B项。当时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排除A项。血缘关系并非分封的唯一依据,排除C项。周王朝一共延续了近八百年,并非四百余年,故排除D项。8.[2021湖北]“爵”通常被认为是饮酒器(如图),也是饮酒礼上尊卑关系的象征,进而被用来代表品位序列。大约从西周到春秋,“五等爵”制渐趋成熟。这反映了(C)爵A.冶炼技术的提高B.铸造工艺的完善C.等级制度的发展D.宗法体系的崩溃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爵”作为饮酒器体现了社会等级秩序,大约从西周到春秋,“五等爵”制渐趋成熟,这反映了社会等级制度的发展,故C项正确。命题点3商和西周的经济9.[2020天津]井田制下,村社内的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私田是分给村社成员的份地,按制度定期交换,村社成员要随份地变动而迁居,即“三年一换土易居”。这意味着私田(D)A.可以进行交易买卖B.收获全部上缴国家C.属于小农经济范畴D.所有权归国家所有解析结合题中信息可知,井田制下,村社成员要随着份地的定期更换而变动住所,“三年一换土易居”意味着村社成员只有份地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私田的所有权属于国家,D项正确。井田制属于土地国有制,不允许自由买卖,A项错误,排除;材料不涉及私田收获物上缴情况,B项错误,排除;小农经济模式确立于春秋战国时期,C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1.[2024云南师大附中月考]长江流域的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了堆积厚度达40—50厘米的稻壳、稻叶和稻秆、稻粒(分为籼稻和粳稻)。由此推断,当时余姚河姆渡 (C)A.农业的生产水平较高B.已完成社会大分工C.有较固定的居住区域D.粮食的种类比较多解析据材料“堆积厚度达40—50厘米的稻壳、稻叶和稻秆、稻粒”可知,当时河姆渡地区已经存在比较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客观上需要较为固定的定居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大规模农业生产的需要,故选C项。2.[2024辽宁鞍山联考]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对研究中国上古时代的社会发展史、传统文化史、思想史、宗教史、建筑史、美术史都具有重大学术价值。下列关于牛河梁遗址的表述,正确的有(C)①已经产生了私有制②遗址所处时代已经进入阶级社会③出土了精美的玉器④出现了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山文化处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私有制已产生,在牛河梁遗址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遗址,①③④正确,C项正确。该遗址出现阶级分化,表明即将进入阶级社会,而不是已经进入阶级社会,②错误,排除A、B、D三项。3.[2024重庆七校开学考]据称,禹会集诸侯(部落领袖)时,因防风氏迟到,即将其处死;《左传》记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孟子》中也记载:“夏后(君主)氏五十而贡。”上述历史记载可用于说明(B)A.夏朝的真实存在B.早期国家的发展C.分封制度的确立D.君主专制的完善解析材料展现的是文献中对夏朝的法律、政治的记载,可以用来说明早期国家夏朝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只提到后世文献的记载,缺乏夏朝当时的实物等史料,无法证实夏朝真实存在,排除A项;分封制度建立于西周,排除C项;君主专制确立于秦朝,排除D项。4.[2024哈尔滨三中开学考]1954年发现的盘龙城遗址说明,商王朝(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的政治版图已到达长江流域,并在长江流域形成中心城市。这说明(C)A.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元化特点B.商朝实现对地方直接管理C.南北方文化存在着交流与融合D.商朝的国家机构臻于完善解析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商王朝起源于北方,但其“政治版图已到达长江流域”,这有利于商文化在长江流域的传播,进而推动商文化与长江流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商朝时期的南北文化交流,没有体现中华文明起源多元化特点,排除A项;商朝时期实行内外服制度,对地方实行间接管理,排除B项;商朝的国家机构并不完善,排除D项。5.[2023湖北测试]有学者认为:“商朝是依靠一系列的武力征服而建立起来的。在长期的征战过程中,由于战争和新建国家管理职能的需要,商朝的创建者商汤创立了内外服制度。”该学者认为,殷商内外服制度(C)A.呈现出内外分治特征B.存在邦族种姓之分C.适应了当时政治需要D.具有松散性的特点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殷商内外服制度是为了满足战争和新建国家管理职能的需要而创建的,说明内外服制度适应了当时政治需要,C项正确。6.[2024河南调研]商朝所分封的附属国君长,与商王很少有血缘姻亲关系,因此他们时常反叛商王的统治。而西周利用宗法血缘关系把众多的诸侯同周政权紧密地结合为一体,即“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反映出西周分封制(C)A.开创了中央集权的新模式B.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C.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控制D.保障了西周的长治久安解析根据材料“商朝所分封的附属国君长……时常反叛商王的统治”“西周利用宗法血缘关系把众多的诸侯同周政权紧密地结合为一体”可知,相较于商朝的分封,西周的分封制加强了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C项正确;西周时期,分封制并未使最高统治集团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统治疆域的变化,排除B项;“长治久安”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7.[情境创新/2024湖南郴州一模]经考古发掘,殷墟遗址发现有铸铜、制骨、制陶、制玉等作坊遗址。从殷墟西区墓葬统计情况看,很多墓主人随葬有铜刀、铜锥、石钻扶手、石锥等工具,如西区墓葬M271、M283都随葬有铜刀、铜锥,M1148随葬有铜锥,M532随葬有石钻扶手,同时这些墓主都随葬有陶瓤、爵。由此可推断(A)A.商代手工业门类较多B.当时手工业者身份是自由民C.墓主的技术非常精湛D.铜器在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解析在殷墟遗址中发现有铸铜、制骨、制陶、制玉等作坊遗址,说明商代手工业门类较多,A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知手工业者的身份,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墓主的信息,排除C项;商代在农业生产中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铜器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并不广泛,排除D项。8.[2024山西联考]下图所示是出土的西周中期青铜器——格伯簋,其内底有铭文83字,记述了格伯以四匹良马换取倗生三十田,双方剖券为证,并在书记官吏的见证下确定了土地的界域。该铭文反映出西周(C)A.分封制度推行受阻B.青铜铸造水平较高C.井田制度受到冲击D.文字向简约化发展解析西周时期实行井田制,其是土地国有制,在该制度下土地不能随意买卖,西周中期的格伯簋记述了格伯用马匹换取倗生土地的史实,说明这一时期井田制度受到了冲击,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井田制的变化,而不是分封制,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青铜铸造水平和文字的发展状况,排除B、D两项。9.[2024河南平许济洛一模]距今约4500年的陶寺古城,拥有宫城、宫殿建筑、高等级墓地、天文台、祭天遗迹等;距今约4300年的陕北神木石峁石城,也存在精美石雕、内外瓮城、巨大墩台等文化遗存。这说明新石器时代晚期(A)A.社会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B.中华文明呈现统一性特征C.区域经济文化交流较频繁D.早期奴隶制国家已经形成解析新石器时代的陶寺古城和陕北神木石峁石城都存在规模较大的建筑,说明在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的石器时代,社会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故选A项;材料仅述及陶寺古城和陕北神木石峁石城的诸多文化遗存,并没有将这两地的文化遗存进行比较,不能得出“统一性”的结论,排除B项;陶寺古城与陕北神木石峁石城的文化遗存并不一定具有相似性,区域经济文化交流较频繁无从得出,排除C项;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排除D项。10.[角度创新/2023辽宁三模]嫡长子继承制是西周宗法制度的基本要求,但本应践行周礼的鲁国却反复出现了兄终弟及的情况,这说明鲁国并未完全按照周礼管理封国的内部事务。另外,以殷商遗民为主的宋国亦存在此类现象。这从侧面说明(C)A.鲁宋等国重视传统的礼俗B.选贤任能得到诸侯国践行C.周王朝尊重封国的自主权D.旧制存在影响周天子权威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西周时期,鲁国和宋国仍然存在兄终弟及的继承方式,对此周王朝也采取了默认的态度,这从侧面说明周王朝尊重诸侯国的自主权,C项正确。根据“鲁国并未完全按照周礼管理封国的内部事务”可知,鲁、宋等国并不重视传统的礼俗,排除A项;当时的选官制度是世官制,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分封制之下诸侯的自主权得到尊重,而不能体现旧制度对周代的消极影响,排除D项。11.[2024广东六校联考]西周封建着眼于天、地、人,尊“地之义”“民之行”“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以求“藏天下于地方,由地方以见天下”。据此可知,西周封建(B)A.以神权政治为核心B.秉持天下一家的治国理念C.源于自然风土民情D.强化了宗法制度的重要性解析根据材料“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藏天下于地方,由地方以见天下”可知,西周秉持天下一家的治国理念,强调遵守天道礼法,教化百姓,蕴含敬天保民的德治思想,B项正确;材料强调西周封建秉持天下一家的治国理念,未体现神权政治,排除A项;西周封建依靠宗法分封制而建立,并不是源于自然风土民情,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西周封建秉持天下一家的治国理念,而不是宗法制度的重要性,排除D项。12.[2023山东临沂模拟,14分]2019年7月6日,中国浙江的良渚古城遗址入选《世界遗产名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良渚古城遗址,根据遗迹功能和类型,大概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城址”,包括中心的宫殿区、内城、外城和古水系;第二类是“外围水利系统”,包括谷口高坝、平原低坝和山前长堤;第三类是分等级墓地……距今5300年前后,掌握识玉、用玉技术的古代先民开始大量迁徙到良渚,最早出现了“瑶山”墓地这样的最高等级的祭坛墓地。这个相对独立、人工营造的台地,不仅是良渚人进行特殊仪式活动的祭坛,而且作为最高等级人群的墓地使用。在祭坛上一共发现了12座大型墓葬。墓葬中陪葬的玉器显示出复杂又严格的用玉制度。在庞大的莫角山东坡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大量炭化稻米。——摘编自秦岭《良渚的故事》,《光明日报》2019年7月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