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内蒙古包头六中高三压轴卷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诉诸武力的办法是由英王选择的,北美大陆已接受了这个挑战。”与这句话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美国独立战争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C.美国内战D.第一次世界大战2.下图是公元前三世纪末期的中国局势图,最终完成国家统一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3.《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面临着两种形势的史实是()A.《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4.北魏孝文帝说:“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从中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鲜卑姓“拓跋”为汉姓“元”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拓跋氏的政治地位B.确立北魏皇族的正统地位C.改变鲜卑族的生活习惯D.实现鲜卑族与汉族的平等5.如图中,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恭敬地在俾斯麦的画像前行礼,俾斯麦画像的位置在日本一般用于摆放祖先牌位。下列改革措施,最符合此画寓意的是A.宣布废藩置县,中央派官员直接管理B.实行四民平等,平民享有更多的自由C.允许土地买卖,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D.颁布明治宪法,赋予天皇绝对的权力6.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一书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A.对现实生活持悲观态度B.以宗教形式表现人文精神C.肯定自然的人性和欲望D.未对基督教文化进行斗争7.1763年,一位西班牙记者写道:“通过许多己流行而有害的书本,诸如伏尔泰、卢梭和爱尔维修所著书籍之影响,在这个国家中已感受到很多人对信仰的冷漠。”1768年,一位法国修道士在游历西班牙后说:“西班牙已普遍产生宗教漠视,甚至于不信宗教。”对上述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宗教改革开始扩展到整个西欧B.进化论传播动摇宗教神学权威C.理性原则得到一些知识分子认同D.民众觉醒推动资产阶级革命频发8.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同为共和宪法,法国1875年宪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条文规定的不同之处是A.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B.总统由选举产生,实行任期制C.内阁由总统任命,对议会负责 D.总统是国家元首,掌握行政权9.2014年7月14日数字中国网:“第一次从半统制经济转为计划经济,第二次从计划经济转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两次经济体制转型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关于这两次经济体制转型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改变了计划与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B.改变了各种所有制成份及其比例结构C.“一五”计划完成与中国入世成功可分别视为转型标志D.转型前后社会主义性质发生变化10.以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事记”中某年的部分大事记录:“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北非德意军队投降”“美英盟军西西里岛登陆”“中、美、英签署《开罗宣言》”。这一年应是()A.1941年 B.1942年 C.1943年 D.1944年11.下表为国际贸易中部分商品比重变化的情况时间机器设备化工产品初级原料食品1958年19.9%5.5%14.8%19.9%1979年27%7.9%7.2%10.4%据此可知A.世界各国优先发展工业造成农业的减产B.世界工业化的整体水平呈现上升趋势C.发展中国家逐渐被排斥在国际分工之外D.无序的国际竞争造成了贸易结构失衡12.(09年四川卷)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在17、18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促成英国之一“领先地位”的因素不包括A.海外市场的形成 B.垄断组织的出现C.圈地运动的推进 D.民主制度的确立13.启蒙运动之前,西欧知识分子以欧洲生活方式为标准来评判美洲印第安人,认为他们处于野蛮落后的状态。而在法国启蒙运动中,不少启蒙思想家则称赞印第安人自然纯朴,视其为“高贵的蒙昧人”。启蒙思想家此举意在A.批判传统认识的狭隘B.肯定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C.宣扬自由平等的理念D.批评西欧对美洲的殖民侵略14.中国古代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指出“(汉代)赵过始为牛耕”。1923年在山西省浑源县李峪村发掘的战国墓葬中出土了一件青铜器牛尊,牛鼻上有环,这被认为是牛耕出现的证据。这说明A.牛耕的出现不晚于战国时期 B.文献记载的可信度不高C.实物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 D.我国牛耕技术历史久远15.“这次战争与以往战争不同,谁解放的领土,谁就把自己的社会制度推行到他们的军队所到之处。”这里的“战争”是指A.20世纪初瓜分战争B.一战C.二战D.冷战16.有关历史发展之动力的叙述,较为恰当的是A.地理环境制约着历史发展的进程 B.杰出人物引领着历史前进的方向C.决定历史走向和发展的是“合力” D.科学技术是历史发展的“加速度”17.据统计,鸦片战争后到甲午战争前的1894年,土布生产中使用洋纱的比重达到23.4%,到1894年至1913年的20年中,其比重已经高达73%(包括国内生产的机纱)。据此,可以直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A.农民传统的家庭纺织业逐渐瓦解B.中国传统的经济社会结构逐渐解体C.中国近代化和商品化的速度逐渐加快D.中国的家庭纺织业可有效抵制列强经济侵略18.英国著名法学家白芝浩在评价17世纪英国革命时指出:“如果没有受到宗教理论的推动的话,单单政治原因在当时是不足以激发人们对国王进行这样一种反抗的。”这表明A.欧洲天主教成为英国革命的旗帜B.英国革命存在宗教政治化的特点C.专制王权与议会的矛盾不可调和D.宗教因素是革命发生的必要条件19.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形成了德主刑辅、先礼后刑的法律观念。东汉末年,在法律思想上出现了刑、礼比较的争论。曹操不单纯强调刑为先或礼为先,主张“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这反映了,当时A.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了冲击B.法律更加注重以人为本C.礼法并施思想有所发展D.儒学哲学化倾向日趋明显20.辛亥革命时,孙中山曾谈到“革命军骤起,有不可向迩之势,列强仓猝,无以为计,故只得守其向来局外中立之惯例,不事干涉。然若我方形势顿挫,则此事正未可深恃”。此忧虑和担心说明的现实问题是A.革命尚未有足够实力和绝对胜利的把握B.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速度过快C.列强“中立政策”暂时缓解了民族矛盾D.中国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21.“刚分田之后的景象,看起米的确很滑稽,每户的田,西一条,东一块,有的用牲口耕,有的连牲口都用不上,索性用人拉犁耕……从机耕退到人耕,确实令人感到可笑,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却高涨起来了。”这一现象表明当时A.生产力发展水平出现了倒退 B.收益全部归农户刺激农业生产C.农村生产组织形式出现变革 D.土地所有权变更调动了积极性22.刘少奇在1954年的报告中说:“这个宪法草案是我国人民利益和人民意志的产物,是我们国家发生了巨大变化的产物。”此“巨大变化”是A.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B.三大改造的大规模开展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D.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23.下表是以棉纺织业为先导的工业革命时期各主要国家棉纺锭总量(单位:千枚)。表中现象表明1834年1852年1861年1867年英国10000180003100034000美国14005500115008000法国2500450055006800德国62690022352000瑞士58090013501000A.英国在世界经济中占绝对优势B.英国棉纺工业呈持续发展状态C.各国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业D.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24.下列政权与建立者不匹配的是:A.辽——耶律阿保机 B.西夏——元昊C.金——完颜阿骨打 D.元——铁木真25.有位思想家以《圣经》中提到的力大无比的海兽“利维坦”比喻一个强大的国家。此人是A.洛克 B.卢梭 C.狄德罗 D.霍布斯26.1983年,有人针对杂志和日历的封面都是美女说:“难道不能用女英雄代替美女吗?为什么不登卓越的工人、农民或在工作中作出特殊贡献的妇女的照片呢?”这一质疑说明改革开放初期A.人们的审美情趣发生了根本性变化B.西方腐朽生活方式开始影响中国C.不尊重劳动妇女的旧观念有所抬头D.人们的思想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27.关于大萧条的原因,建国初期学界多认为它是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学界对西方经济史的研究,已不再局限于社会制度的框架之下,而是此可知,关于美国大萧条发生的原因A.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 B.研究的结论受时代环境影响C.缺少对世界市场的观察分析 D.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解释28.下表反映了上海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9.史载,宋太祖时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宰相赵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卒从之。据此可知A.丞相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B.君主治国主要依据民本思想C.政治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D.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30.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以下能够反映春秋时期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的农具是A. B.C. D.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新教育从洋务派创办各种“洋务学堂”起,就开始落地生根。1904年1月,清廷批准《奏定学堂章程》,一直延用到1911年清朝覆灭,秉承的宗旨是“忠君”与“尊孔”。袁世凯为自己当皇帝复辟帝制,重新尊孔,在教育方面更是通令恢复学校祀孔典礼。面对这种情况,“全国教育联合会”讨论、研究新学制,胡适在新学制草案的制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22年11月1日,北京政府以“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新的《学校系统改革案》,史称“壬戌学制”。该学制基本参照美国学制,以小学、初中、高中的“六三三制”取代了原来的小学、中学“七四制”。直到现在,依然实行“六三三”制。它还提出了七条教育标准:发挥平民教育精神;注意个性之发展;力图教育普及;注重生活教育;多留伸缩余地,以适应地方情形与需要;顾及国民经济力;兼顾旧制,使改革易于着手。这些措施都深刻影响着当时中国的社会发展。——摘编自雷颐《壬戌学制与新文化运动》(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壬戌学制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壬戌学制的积极作用。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结束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之前,近代中国政府对外贸易入超本已成为社会常态和趋势。但是自从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以后,中国入超情况更加严重。1926—1929年入超数控制在250000000关两左右,到了1930—1933年猛增到556605240关两。大危机过后,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开始萎缩,中国作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半殖民地附庸,情形当然也不例外。——摘编自罗红希《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入超激增问题研究一以1929—1933年经济危机背景为中心》材料二1926—1938年世界产出、世界贸易变动(主要为西方四家)情况.(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及其成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26—1938年世界贸易发展状况,联系材料一,分别说明1929年经济大危机给中西方对外贸易的影响。33.材料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经济基础方面的变革,并没有完全模仿西方工业文明的做法。1869年实行奉还版籍的改革,实际上是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将地方“治权”奉还中央政府。1871—1873年施行的地税改革也并未完全根除日本土地制度中的封建性质。地税改革有几条重要的规定,比如承认地主和自耕农的土地所有权,允许土地自由买卖、自由种植、农民自由择业、自由迁徒;地税一律向土地所有者征收,税额为地价的3%(后改为2.5%);一律缴纳货币等。明治政府让一切地租制度仍旧按幕府时期办理,征收最高额地租税,一般占农民收获的60%—70%。这些规定实际上大大增加了只收佃粗不事经营的寄生地主的剥削收入,地主阵营不断扩大,对军国主义的一切举措坚决拥护。自耕农、佃农、雇农在内的上千万农民的生活仍然十分贫困,这便直接造成日本国内市场的极端狭小和资金匮乏,强烈地刺激着统治阶级疯狂地从事对外扩张。——摘编自克连《世界文明史》第20章第4节(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政府实行地制改革的举措和不利因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政府地制改革的意义。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析】
从题干材料中的关键词“由英王选择”、“北美大陆”可以判断这个事件应该是1775年开始的北美13个殖民地为了反抗英国殖民统治而进行的美国独立战争,故A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本土,不是美洲大陆,B错误。美国内战与英王选择没有关系,C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在北美大陆,故D错误。2、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赌徒试图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时间时在公元前三世纪末,换算成年代为公元前200年左右,据所学知识可知为战国末年,统一中国的是秦国;再根据图片信息可知是③,①燕国,②赵国,④楚国,故本题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的统一3、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题干中的时间“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都发生在19世纪末,不符合题干时间,故BCD项排除,因此答案为A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辛丑条约4、B【解析】
根据材料“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而且孝文帝上溯至黄帝,说明其目的在于确立北魏皇族的正统地位,选项B正确;拓跋氏原本就是皇族,选项A排除;更改皇族姓氏不能推动整个民族的生活习惯,选项C排除;鲜卑族是占据统治地位的民族,地位高于汉族,排除D。5、D【解析】
俾斯麦是德意志帝国的宰相,伊藤博文对俾斯麦的推崇说明其认可德国二元君主立宪制,D正确;AB是明治维新政治上的措施,排除;C是明治维新在经济上的措施,排除。故选D。6、B【解析】
根据材料“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代的思想家是借助宗教形式表现人文主义,B项正确。文艺复兴思想家主张追求现世的美好生活,反对神性,故对现世生活持悲观态度的说法错误,A项错误。肯定自然的人性和欲望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主张,但与材料“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的说法不符合,C项错误。用人性对抗神性,追求现世的美好生活,以宗教形式表现人文精神等,就是对基督教文化进行斗争的体现,D项错误。7、C【解析】
依据材料中“1763年”、“伏尔泰”、“卢梭”、“对信仰的冷漠”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场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启蒙运动,其思想核心是理性主义,材料体现的正是西班牙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16世纪在欧洲兴起的宗教改革反对的是教会的腐败,不是宗教信仰,与材料信息不符;B选项错误,达尔文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首次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与材料时间不符;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思想领域对宗教信仰的漠视,并未涉及政治革命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8、C【解析】
依据所学,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内阁由总统任命,对议会负责,而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内阁直接对总统负责。C符合题意;ABD三项是两个宪法的共同之处,排除。故选C。9、D【解析】
题干中的两次经济体制改革与转型的根本目的都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社会性质没有发生变化,D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ABC三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故选D。10、C【解析】“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北非德意军队投降”“美英盟军西西里岛登陆”“中、美、英签署《开罗宣言》”均是在1943年,所以这一年应是1943年而非其他的年代,所以只有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11、B【解析】
材料显示国际贸易中初级原料和食品比重降低,机器设备和化工产品等工业品比重上升,体现出世界工业化的整体水平呈现上升趋势。B正确;初级原料和食品比重下降,而不是产量,不能说明农业产量减少,A错误;二战后,发展中国家更多地参与了国际分工,C错误;二战后世界贸易体系逐渐走向制度化和体系化,无序的竞争不符合史实,D错误。故选B。12、B【解析】
垄断组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果,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B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排除ACD。13、C【解析】
根据“在法国启蒙运动中,不少启蒙思想家则称赞印第安人自然纯朴”,结合所学可知,启蒙思想家宣扬自由平等,启蒙思想家是借助美洲社会那种自然的状态来反对法国社会的不平等,故C正确;启蒙思想家是反对当时社会的不平等,并非批判传统认识,排除A;启蒙思想家的主旨是借此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并非肯定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排除B;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14、A【解析】
出土文物是一手史料,文献记载是二手史料,两者结合可知,我国牛耕出现的时间不晚于战国时期,A正确;文献记载有一定的可信度,排除B;文献记载相互印证之后也能反映历史真实,排除C;D与题无关,排除。15、D【解析】
材料“谁解放的领土,谁就把自己的社会制度推行到他们的军队所到之处”说明双方重视壮大己方阵营的国家,加强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这符合冷战时期两大阵营对抗的特点,D符合题意;20世纪初瓜分战争无关推广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二战是反法西斯国家反对法西斯国家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的战争,故ABC不符合题意。16、C【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决定历史走向和发展的是“合力”,故C正确;地理环境、杰出人物引领作用是影响历史发展的因素,科学技术促进历史发展,但ABD不如C全面,排除。【点睛】本题考查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由于历史内容极为丰富,并具有多层次性的特点,史学方法也就不能单一化,而应该丰富多样,史学家在具体运用历史研究方法时,亦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17、A【解析】
注意限定信息“直接获取”,依据“土布生产中使用洋纱的比重达到23.4%”、“其比重已经高达73%(包括国内生产的机纱)”可知,我国家庭纺织业出现“耕”“织”分离,农民传统的家庭纺织业逐渐瓦解,故选A;B项不符合“直接获取”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排除;D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18、B【解析】
由材料“如果没有受到宗教理论的推动的话,单单政治原因在当时是不足以激发人们对国王进行这样一种反抗的”可知,宗教与政治相结合共同推动了英国革命的发生,这说明英国革命存在宗教政治化的特点,故选B;英国在16世纪就已开始宗教改革,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故天主教不可能是英国革命的旗帜,排除A;材料并未说明议会与王权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如果不可调和,那么英国就不会建立君主立宪制,故排除C;材料重在强调宗教与政治之间的关联,而不是仅仅强调宗教的作用,排除D。19、C【解析】
汉武帝时期、东汉末年时期、曹魏时期的政治理念具有不同的表现,故具有阶段性,所以礼法思想有所发展,符合题意,故C正确;儒家思想遭受冲击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题干说明的是汉朝,故A错误;中国古代法律融入了儒家思想的相关精神,可没有说明中国法律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故B错误;儒学的哲学化是宋明理学,与题干的时间不符,故D错误;本题答案C。20、A【解析】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材料中提到孙中山对辛亥革命后列强态度的分析,认为列强中立态度的原因在于革命形势发展太快来不及进行干涉,如若革命派形势逆转,恐列强态度也会随之变化,这说明他认为中国革命未有足够实力和绝对胜利的把握,故A项正确;孙中山担心的问题是革命形势不稳没有绝对优势,而非革命形势发展过快,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反映列强“中立政策"对民族矛盾的影响,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反映民众对革命和民主共和的态度,故D项错误。21、C【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分田到户、包产到户的情景,这是农村生产组织形式由生产队集体劳动转变为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故选C;从机耕退到人耕,是生产组织形式变化导致的,并非生产力水平倒退了,排除A;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需要交一定数量的农业税,排除B;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公有制不变,排除D。22、B【解析】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从1953年起,我国已经按照社会主义的目标进入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逐步开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1954年宪法的颁布奠定了基础,故B项符合题意;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于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排除A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在宪法中确立,排除C项;1954年我国工业化并未完成,排除D项。故选B。23、B【解析】
从表中数据可知,英国棉纺锭总量在1834—1867年间一直呈上升状态,且均领先于其他国家,这表明英国当时棉纺工业持续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仅反映出英国棉纺工业在欧洲棉纺织业中占优势,无法反映出英国在当时世界经济中占绝对优势,故A项排除;表格信息中无法得出各国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业,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故D项排除24、D【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的建立者是元世祖忽必烈,D选项错误,符合题意;辽朝的建立者是耶律阿保机,A选项排除;西夏的建立者是元昊,B选项排除;金朝的建立者是完颜阿骨打,C选项排除。25、D【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利维坦》是英国机械唯物主义哲学家霍布斯的代表著作,“利维坦”是《圣经》中提到的一种力大无比的海兽名称,霍布斯借用这个名称命名本书,旨在比喻一个强大的国家,借此论证君权至上,因此D选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英国的洛克是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中第一个提出分权学说的人,他并未将“利维坦”比喻一个强大的国家,A选项错误;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卢梭提出了人民主权说和社会契约论,他并未将“利维坦”比喻一个强大的国家,B选项错误;法国的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是“百科全书派”的精神领袖,他并未将“利维坦”比喻一个强大的国家,C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26、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难道不能用女英雄代替美女吗?”说明中国人对传统女英雄依旧崇拜而对完全西化的美女理念有所抵制,这能反映出人们的思想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答案选D,ABC三项表示错误不符合史实。考点:改革开放的巨大影响点评:本题考查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思想的发展情状,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高考中尤其要关注对这些成就取得原因的分析和重要时间关键点的识记能力,如十一届三中全会,1992年的十共十四大和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的内容和重大影响。27、B【解析】
由材料“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不再局限于社会制度的框架之下”并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后,中国对于大萧条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意识形态的束缚,与建国初期的史学研究有着较大的区别,这说明历史结论的得出容易受到时代环境的影响,故选B;A项只反映材料的部分信息,八九十年代之后的历史研究并未强调这一点,排除;中国之所以能对大萧条原因的研究取得突破,其背景是基于对西方经济史的研究,是基于对世界市场的观察分析,故排除C;历史研究没有唯一正确的观点,研究角度不同,观点也不同,排除D。28、A【解析】
依据表格中交通工具的变化信息可知,这一时期上海的交通工具种类增加,①项符合题意;依据表格信息可知,此时期马车、轿子和马等传统交通工具逐渐被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公共汽车和有轨电车等新式交通工具取代,这体现了交通工具的日益近代化,②项符合题意;依据表格信息可知,此时期公共汽车、有轨电车等公共交通有一定发展,③项符合题意,因此A选项正确。虽然这一时期上海汽车较多,但都是外国进口的,不能说明上海汽车制造业有所发展,④项不符合题意,其他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29、C【解析】
赵普认为“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岂得以喜怒专之?”意在强调君主不能因为个人好恶便违背历史上形成的政治传统,故答案选C;材料反映的是政治传统对君主个人行为的影响,并非是丞相和君主间的矛盾尖锐,排除A;材料与民本思想无关,更不能反映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排除BD。故选C。30、C【解析】
春秋时期,出现了铁制农具,故C符合题意;原始社会后期,使用磨制石器、木制的耒耜,商周时期使用青铜农具,如青铜耒,故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前期教育改革奠定基础;旧的教育思想严重束缚社会发展;政府的重视;新文化运动的推动;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美国教育制度的影响。(2)有利于培养新式人才;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有利于提升国民素养;推动了思想解放和社会风尚改变:推动了教育近代化;推动了社会发展。【解析】
(1)根据材料“从洋务派创办各种‘洋务学堂’起,就开始落地生根”等信息可得出前期教育改革奠定基础;根据材料“秉承的宗旨是‘忠君’与‘尊孔’……更是通令恢复学校祀孔典礼”可得出旧的教育思想严重束缚社会发展;根据材料“胡适在新学制草案的制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得出胡适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在学制改革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也体现了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根据材料“北京政府以‘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新的《学校系统改革案》”可得出政府的重视;根据材料“该学制基本参照美国学制”可得出美国教育制度的影响。(2)根据材料“发挥平民教育精神;注意个性之发展;力图教育普及”“适应地方情形与需要;顾及国民经济力”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壬戌学制作为新型教育体制逐渐代替原有的教育制度,有利于推动新式教育的发展,扩大受教育的范围,促进国民素养的提升,从而推动思想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郑州西亚斯学院《信息系统开发实训》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公司员工转正申请
- 热水器软件开发合同
- 金融规划顾问服务合同
- 专业指南产品代工生产合同协议
- 消防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招标
- 防水分包协议
- 辊类购销意向书范本
- 2024年度演艺经纪合同:艺人经纪公司艺人培养与演出安排协议
- 驾驶员安全责任书
- 2023年11月客车底盘增长4.31%
- 中医治疗“瘤病”医案12例
- 球墨铸铁管自锚管及顶管课件
- 有效教学讲座(崔允漷)课件
- 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
- 安宁疗护护理医疗医护培训
-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带答案)
- 小区物业标准化管理图示课件
- 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
- 石油化工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自评报告
- 利用“手持技术”探究碳酸氢钠与氯化钙的反应课件【核心知识精讲精研 】 上学期高二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