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一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一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一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一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一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一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生活方式由游牧到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B.国家开始形成C.私有制的逐渐产生D.早期城市的出现2.观察下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①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发展为食物的生产者②中华文明呈现出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的特点③半坡文化、河姆渡文化是长江下游的文化遗存④龙山文化、良渚文化已经迈入了父系氏族社会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3.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进步的过程。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根本原因是 ()A.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衰落B.男性的力量超过女性C.氏族社会的战争频繁D.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4.某学者研究指出,距今1万年左右,地球上冰期退却,气温上升,气候变暖,植物茂盛,动物大量繁衍,人类努力适应自然,进行种植和驯养活动,并过上定居生活,人类的基本生活来源更多地依赖农耕和畜养。在这一演进过程中 ()①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成食物生产者②出现了社会分工、物品交换与贸易③农耕定居推动了聚落的形成④西亚居民培植出了大麦、玉米和小麦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5.在古埃及,国家控制农业和手工业的大部分生产,巨大的国库和政府的粮仓里装满了征收来的实物税——谷物、牲畜、布匹和各种金属,用来支付国家的开销等。据说,所有人的食物供给都由国王负责。这体现出古埃及社会中 ()A.人民深受专制政府剥削B.国家严格掌控经济生活C.税收制度已经相当完善D.社会等级秩序十分严明6.新航路开辟后,新旧大陆之间相互隔绝的状态被打破,美洲的物种陆续传播到欧亚非等地。下列物种是从美洲传入欧洲的有 ()①番茄 ②燕麦 ③南瓜 ④橄榄A.①③ B.②③C.②④ D.③④7.明朝时,中西方文明产生了不同形式的碰撞与交流。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说法的是 ()A.“番柿……火伞火珠,未足为喻。草本也,来自西番,故名”B.“至二十五年,洋商立公行,专办夷船货税,谓之外洋行”C.“诏杭、明、广三州置市舶司,海舶至者,视所载十算其一而市其三”D.“俗嗜酒,马嗜苜蓿……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葡萄)肥饶地”8.下图为世界物种交流过程中两种作物的传播路线(实线和虚线)示意图,结合所学判断,两种作物是 ()A.小麦、玉米 B.玉米、水稻C.小麦、番茄 D.水稻、甘蔗9.下图是16世纪欧洲人绘制的马铃薯图、番茄植株和果实图。这些物种在16世纪之前,并不为欧洲人所知晓。之所以欧洲会出现下图,主要是由于 ()A.原产美洲的物种传入欧洲B.欧洲农作物栽培技术进步C.欧洲的印刷技术水平提高D.跨太平洋贸易的不断发展10.有研究表明,17世纪出现了全球气候变冷的“小冰期”和全球范围内一系列革命狂潮、国家崩溃的“总危机”,而美洲作物的传播以及引起的“农业革命”则是缓解危机的重要因素。这主要说明美洲农作物的传播 ()A.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B.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C.推动农业发展的集约化D.提高了人类的抗饥荒能力11.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等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饮食结构。他把这些现象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市场的形成B.工业革命的开展C.“商业革命”的影响D.亚洲人口的膨胀12.美国学者在《食物:味道的历史》中指出:“约1万年前,近东的人类首先开始种植小麦和大麦等谷物。距今八九千年前,中美洲人率先开始种植玉米和豆子等重要主食,而中国人则是培育稻米的先驱。”这表明 ()A.世界农耕起源多元B.世界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C.古代亚洲农业发达D.古代农业生产具有封闭性13.2021年10月16日是第41个“世界粮食日”,2021年的主题是“行动造就未来。更好生产、更好营养、更好环境、更好生活”。“世界粮食日”的设立旨在 ()A.从根本上解决世界粮食危机B.增强公众对世界饥饿问题的认识C.彻底摆脱世界粮食生产困境D.有效保证世界粮食的供应安全14.技术的进步,增加了粮仓仓容量,实现了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冷冻食品工业也迅猛发展。以下关于20世纪以来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说法正确的是 ()①20世纪20年代起,速冻加工、冷冻设备、冷冻食品等领域的技术不断进步②20世纪40年代,美国已经使用机械通风储粮技术③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采用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④2001年,中国颁布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对冷链物流产业进行整体布局A.①② B.①③C.②③④ D.①③④15.有学者认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首先依靠各国自身努力,加大农业生产投入,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产量。”下列项中属于“农业技术”的有 ()①“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的培育②优质高效化肥的广泛应用③有自动装置的铧式犁的使用④大型农场和养殖场的推广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6.中国古代粮食总产量整体呈现逐渐增长的态势,以下关于不同时期粮食产量提高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时期铁犁牛耕成为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B.隋唐时期已形成两种精耕细作农业技术体系C.宋辽夏金时期稻麦复种制在北方已相当普及D.明至清前期玉米和甘薯的种植已经遍布全国17.17世纪初,北美弗吉尼亚的英国移民向英王报告:“若要抵御印第安人的进攻,就必须保证粮草,小麦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谷物,必须将其栽活。”18世纪,北美已经有白、红等几种小麦。据此推知,物种的洲际传播 ()A.改善了原住居民的生活B.促进了殖民地的近代化C.改变了殖民扩张的手段D.保障了西方的殖民活动18.18世纪以前,英国人习惯用自家的小园子供养自己。19世纪中期,英国工人的饮食水平随着工资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工资较高的工人吃得较好;在工资最低的工人家里,土豆成了唯一的食物。材料意在说明当时英国 ()A.食物供应商品化趋势明显B.工业革命摧毁了小农经济C.新航路开辟改变了饮食结构D.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拉大19.16世纪末,中国福建发生饥荒,饥民依靠甘薯得以度荒。17世纪上半叶,英国入侵爱尔兰,捣毁庄稼,致使大多数农作物歉收乃至颗粒无收,唯有生长在地下的马铃薯安然无恙,帮助爱尔兰人度过荒年。这表明美洲高产作物 ()A.已在全世界普遍种植B.有利于缓解粮食危机C.最先在中国种植推广D.改变了人的饮食结构20.国际组织对于促进全球共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致力“提高人民的营养水平和生活标准……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并保证人类免于饥饿”的国际组织是 ()21.“十三五”期间,中国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2019年中国农作物耕种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主要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超过95%,中国用全球9%的耕地和6%的淡水资源满足了占全球20%人口的粮食需求。据此可知,“十三五”期间中国粮食产量增加的原因有 ()①政府重视粮食安全②农村土地所有权变革③农业科技投入增加④农民消费观念的改变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2题20分,第23题16分,第24题16分,共52分)22.长期以来,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经济形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3500年,世界各地区人民各自独立地发明了农业,人类从攫取性经济转变为生产性经济。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气候现象进行观察,积累生产经验。周期性劳动要求人们较长时间居住在一个地方,以便播种、管理和收获。从事农耕和畜牧后,人类第一次有可能生产出超过维持劳动力所需的食物并存储它。——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材料二据统计,我国目前现有农作物中,至少有二三百种是来自国外。宋代以前传入我国的农作物大多原产于亚洲西部,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多为果品和蔬菜,少有粮食作物。明清时期,美洲作物及粮食作物所占比重相对加大,这些美洲作物能够传入中国也得益于地理大发现及新航路的开辟,或是由葡萄牙及西班牙航海者发现美洲大陆后首先将美洲作物带回欧洲后,以欧洲为跳板传入中国,或是传入中国周边地区后再传入中国。概括而言,中国与世界各地区之间的农作物传播持续了4000余年。——摘编自崔思朋《明清时期丝绸之路上的中国与世界》材料三2.遭受饥饿和贫困折磨的人数现已逾10亿,这一事实让我们感到震惊。……粮食安全、农业和农村发展方面长期投资不足所产生的影响,又因近期粮食、金融和经济危机等因素而雪上加霜。……4.从现在起到2050年,为养活预计超过90亿的世界人口,农业产量估计需增长70%。……粮食不应当用作施加政治和经济压力的手段。……我们呼吁开放市场,这是全球粮食安全对策的重要内容。5.气候变化给粮食安全和农业部门增加了严重风险。其预期影响特别给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的小农,以及已处于弱势地位的人口带来危险。……——《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宣言》(2009年11月16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业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试举两例史实说明材料一中“世界各地区人民各自独立地发明了农业”这一观点。(7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至明清时期外来农作物的来源地、品种和途径的变化,并指出明清时期外来农作物传入中国的影响。(7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当代世界粮食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指出人类为应对粮食安全问题要采取的对策。(6分)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中国大米、小麦、面粉的进口开始以比较大的幅度增加。以1867—1870年洋米进口指数为100,则1886—1926年洋米进口指数在1100—1900徘徊,1921—1925年为4027,1930年前后超过5000,中国粮食进口数量达到历史最高峰;但在1914—1919年,洋米进口量巨减,国米出口量陡增。这深深影响了中国的粮食价格,如1932年广东晚稻新谷“因洋米竞销之故,市场陆续跌落,每石所售之价,较之往年跌落15至20左右”。——摘编自徐畅《近代中国粮食进口中的阶段和影响》材料二自1952年起,党和政府开始领导广大农民开展互助合作,并逐步向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统一经营的高级社转型。同时,政府大规模兴修水利设施、实行农业机械化、改进使用肥料、推广优良品种、消灭病虫害等。改革开放后,中央连续出台文件,逐步确立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农村土地经营制度,至十八大后又确立了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原则。1987年,中央颁布《土地管理法》,将耕地保护纳入法律框架,此后又多次发布《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推动耕地向数量、质量、生态并重的“三位一体”综合性保护转变。1993年,政府取消了统购制度,并于2005年全面放开粮食购销、价格和市场。此外,政府还自2004年起,实施粮食直补、价格支持等多项粮农补贴政策,并于2006年取消了农业税。——摘编自韩杨《中国粮食安全的百年探索与成就》(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在保障粮食安全上的重要举措。(5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保障粮食安全的认识。(5分)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499年,西班牙人彼德罗在委内瑞拉的库马海岸见到印第安人饲养的火鸡,并于第二年把它带回欧洲,圈养在公园里供作观赏禽鸟,称为珍珠鸡。……1600年前后,葡萄牙移民把欧洲人饲养的火鸡品种引进美国和加拿大。——佟屏亚、赵国磐《畜禽史话》材料二邑境山多田少,居民倍增,稻谷不足以给,则于山上种包谷、洋芋、荞麦、燕麦或蕨蒿之类。深林剪伐殆尽,巨阜危峰,一望皆包谷也。——《建始县志》材料三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魏晋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黍、粟、稷、稻、粱、菽(大豆)等后世俗称“五谷”都已种植。黄河流域种植黍和粟,江淮以南地区主要种植水稻(粟、水稻和大豆的最早种植地)北方地区小麦的推广和南方水稻品种不断优化;胡瓜(西瓜)、胡萝卜、核桃、芝麻、石榴、葡萄等作物种植形成南稻北麦种植格局;南方地区大规模种植茶树,西北地区种植棉花占城(越南)的水稻种植,经济作物茶叶、棉花种植区域不断扩大高产农作物甘薯、玉米、土豆和经济作物烟草、花生、茶叶、棉花广泛种植,形成专业生产区域——摘编整理自周跃中《试谈中国古代农作物种类及其历史演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食物物种交流的作用。(4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列举两例美洲传入中国的物种。(除材料外)(2分)(3)从材料三表格中提取至少两项信息,围绕中国古代农业发展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分析说明。(要求:明确写出论题,分析史论结合,逻辑清楚)(10分)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一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教师版(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生活方式由游牧到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B.国家开始形成C.私有制的逐渐产生D.早期城市的出现【解析】选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类从游牧生活到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农耕经济的出现,A正确;B、C、D均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排除。2.观察下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①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发展为食物的生产者②中华文明呈现出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的特点③半坡文化、河姆渡文化是长江下游的文化遗存④龙山文化、良渚文化已经迈入了父系氏族社会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选B。根据材料“渔猎采集”“农业生产”可知,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发展为食物的生产者;根据材料“元谋人”“北京人”“半坡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等信息可知,中华文明呈现出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的特点;根据材料“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可知,龙山文化、良渚文化已经迈入了父系氏族社会;由此可见,①②④正确;半坡文化是黄河流域的文化遗存,而非长江下游的文化遗存,所以③错误,故选B。3.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进步的过程。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根本原因是 ()A.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衰落B.男性的力量超过女性C.氏族社会的战争频繁D.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解析】选D。农业产生以后,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男子开始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女子在农业生产中逐渐退居从属地位,故选D。A、B、C都不是根本原因,故均排除。4.某学者研究指出,距今1万年左右,地球上冰期退却,气温上升,气候变暖,植物茂盛,动物大量繁衍,人类努力适应自然,进行种植和驯养活动,并过上定居生活,人类的基本生活来源更多地依赖农耕和畜养。在这一演进过程中 ()①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成食物生产者②出现了社会分工、物品交换与贸易③农耕定居推动了聚落的形成④西亚居民培植出了大麦、玉米和小麦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选A。本题考查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人类适应并改造自然环境能力的增强,人类从采集、渔猎生活发展到农耕、畜牧生活,从穴居、巢居发展到村落定居。随着农耕定居生活的发展,食物生产方式、社会分工、居住形式与物品交换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人类社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玉米是由美洲的居民最早培植的。故①②③正确,④错误,A符合题意。5.在古埃及,国家控制农业和手工业的大部分生产,巨大的国库和政府的粮仓里装满了征收来的实物税——谷物、牲畜、布匹和各种金属,用来支付国家的开销等。据说,所有人的食物供给都由国王负责。这体现出古埃及社会中 ()A.人民深受专制政府剥削B.国家严格掌控经济生活C.税收制度已经相当完善D.社会等级秩序十分严明【解析】选B。“食物供给都由国王负责”、征收实物税等,体现的是国家对经济生活的掌控,B正确;其他三项皆不能由材料得出,排除。6.新航路开辟后,新旧大陆之间相互隔绝的状态被打破,美洲的物种陆续传播到欧亚非等地。下列物种是从美洲传入欧洲的有 ()①番茄 ②燕麦 ③南瓜 ④橄榄A.①③ B.②③C.②④ D.③④【解析】选A。根据材料“下列物种是从美洲传入欧洲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番茄、③南瓜是从美洲传入欧洲的,A正确;②燕麦原产地是亚洲,④橄榄原产地是中国南方,排除B、C、D三项。7.明朝时,中西方文明产生了不同形式的碰撞与交流。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说法的是 ()A.“番柿……火伞火珠,未足为喻。草本也,来自西番,故名”B.“至二十五年,洋商立公行,专办夷船货税,谓之外洋行”C.“诏杭、明、广三州置市舶司,海舶至者,视所载十算其一而市其三”D.“俗嗜酒,马嗜苜蓿……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葡萄)肥饶地”【解析】选A。明代中西方文明存在碰撞与交流,其中西红柿传入中国与其有关,A正确;十三行制度是清朝闭关锁国下的产物,排除B;市舶司的设立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对外贸易,与文明碰撞无关,排除C;苜蓿、蒲陶(葡萄)两汉时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排除D。8.下图为世界物种交流过程中两种作物的传播路线(实线和虚线)示意图,结合所学判断,两种作物是 ()A.小麦、玉米 B.玉米、水稻C.小麦、番茄 D.水稻、甘蔗【解析】选B。根据材料“世界物种交流过程中两种作物的传播路线(实线和虚线)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玉米原产于美洲,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来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洲,玉米从西亚、中亚传入西北地区,从印度、缅甸传入西南地区,从菲律宾传入东南沿海地区。水稻沿澜沧江、怒江、红河向东向南传至我国珠江流域的闽粤、江浙的吴越和越南的雉越;向西跨越山河传到缅甸及印度;之后,随着中外物资和文化的交流,又传到朝鲜、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再后由西班牙人带到美洲。所以图中的两种作物应为玉米、水稻,B正确;原产于西亚的小麦从西亚传入欧洲和亚洲,与图中路径不符,排除A;番茄的原产地是南美洲,1523年,番茄由墨西哥传到西班牙、葡萄牙,1550年前后传到意大利,1575年相继传到英国和中欧国家,与图中路径不符,排除C;甘蔗原产地是印度,与图中路径不符,排除D。9.下图是16世纪欧洲人绘制的马铃薯图、番茄植株和果实图。这些物种在16世纪之前,并不为欧洲人所知晓。之所以欧洲会出现下图,主要是由于 ()A.原产美洲的物种传入欧洲B.欧洲农作物栽培技术进步C.欧洲的印刷技术水平提高D.跨太平洋贸易的不断发展【解析】选A。欧洲人绘制美洲作物的植株图,说明原产美洲的物种传入欧洲,A正确;绘制植株图不能反映出农作物栽培技术进步,排除B;材料内容与印刷术无关,排除C;材料内容不属于贸易范畴,排除D。10.有研究表明,17世纪出现了全球气候变冷的“小冰期”和全球范围内一系列革命狂潮、国家崩溃的“总危机”,而美洲作物的传播以及引起的“农业革命”则是缓解危机的重要因素。这主要说明美洲农作物的传播 ()A.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B.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C.推动农业发展的集约化D.提高了人类的抗饥荒能力【解析】选D。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全球气候变冷影响农业产量,美洲作物的外传恰好缓解了农业上的危机,提高了人类的抗饥荒能力,故选D;通过材料,无法判断人们的饮食习惯,排除A;材料与生态环境无关,排除B;材料与农业发展集约化无关,排除C。11.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等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饮食结构。他把这些现象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市场的形成B.工业革命的开展C.“商业革命”的影响D.亚洲人口的膨胀【解析】选C。根据“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等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饮食结构”可得出其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农产品外传,这属于“商业革命”的范围,C正确;A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形成的,排除A;工业革命的开展晚于新航路开辟,排除B;亚洲人口的膨胀与“餐桌革命”没有直接关系,并不是其主要原因,排除D。12.美国学者在《食物:味道的历史》中指出:“约1万年前,近东的人类首先开始种植小麦和大麦等谷物。距今八九千年前,中美洲人率先开始种植玉米和豆子等重要主食,而中国人则是培育稻米的先驱。”这表明 ()A.世界农耕起源多元B.世界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C.古代亚洲农业发达D.古代农业生产具有封闭性【解析】选A。材料“近东的人类首先开始种植小麦和大麦等谷物”“中美洲人率先开始种植玉米和豆子等重要主食”“而中国人则是培育稻米的先驱”体现的是世界农耕起源的多元化,故A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不均衡”,排除B;材料“中美洲人率先”和亚洲农业发达无关,排除C;“封闭性”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D。13.2021年10月16日是第41个“世界粮食日”,2021年的主题是“行动造就未来。更好生产、更好营养、更好环境、更好生活”。“世界粮食日”的设立旨在 ()A.从根本上解决世界粮食危机B.增强公众对世界饥饿问题的认识C.彻底摆脱世界粮食生产困境D.有效保证世界粮食的供应安全【解析】选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粮食日是世界各国政府每年在10月16日围绕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举行纪念活动的日子,其宗旨在于唤起全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B正确;世界粮食日的设置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粮食危机,排除A;C错在“彻底摆脱”,排除;世界粮食日不能保证世界粮食供应安全,排除D。14.技术的进步,增加了粮仓仓容量,实现了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冷冻食品工业也迅猛发展。以下关于20世纪以来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说法正确的是 ()①20世纪20年代起,速冻加工、冷冻设备、冷冻食品等领域的技术不断进步②20世纪40年代,美国已经使用机械通风储粮技术③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采用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④2001年,中国颁布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对冷链物流产业进行整体布局A.①② B.①③C.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选B。结合所学可知,①20世纪20年代起,速冻加工、冷冻设备、冷冻食品等领域的技术不断进步;③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采用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B正确;20世纪50年代,美国已经使用机械通风储粮技术,②时间错误,排除A、C;2010年,中国颁布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对冷链物流产业进行整体布局,④时间错误,排除D。15.有学者认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首先依靠各国自身努力,加大农业生产投入,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产量。”下列项中属于“农业技术”的有 ()①“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的培育②优质高效化肥的广泛应用③有自动装置的铧式犁的使用④大型农场和养殖场的推广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选A。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农业技术对于提高粮食产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的培育,直接提高水稻的产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粮食安全问题,优质高效化肥的广泛应用,提供充足的养料,有自动装置的铧式犁的使用,提高耕作效率,①②③符合题意;“大型农场和养殖场的推广”不能直接有效地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或者提高粮食产量,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6.中国古代粮食总产量整体呈现逐渐增长的态势,以下关于不同时期粮食产量提高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时期铁犁牛耕成为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B.隋唐时期已形成两种精耕细作农业技术体系C.宋辽夏金时期稻麦复种制在北方已相当普及D.明至清前期玉米和甘薯的种植已经遍布全国【解析】选B。秦汉到隋唐时期,我国逐渐形成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两种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B正确;根据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渐推广,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排除A;根据所学知识,宋朝时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相当普及,排除C;根据所学知识,17世纪,甘薯成为百姓的重要食物,到18世纪中期,玉米才在中国逐渐推广,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这得利于中央政府的强力推动,从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始,玉米和甘薯的种植得以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排除D。17.17世纪初,北美弗吉尼亚的英国移民向英王报告:“若要抵御印第安人的进攻,就必须保证粮草,小麦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谷物,必须将其栽活。”18世纪,北美已经有白、红等几种小麦。据此推知,物种的洲际传播 ()A.改善了原住居民的生活B.促进了殖民地的近代化C.改变了殖民扩张的手段D.保障了西方的殖民活动【解析】选D。根据材料可知,物种的洲际传播为西方殖民者进行殖民活动提供了物质保证,D正确;材料中的物种传播是为殖民活动服务的,而不是为了改善原住居民的生活,排除A;近代化一般是指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理性化,B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殖民扩张的手段是暴力掠夺、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等,与材料无关,排除C。18.18世纪以前,英国人习惯用自家的小园子供养自己。19世纪中期,英国工人的饮食水平随着工资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工资较高的工人吃得较好;在工资最低的工人家里,土豆成了唯一的食物。材料意在说明当时英国 ()A.食物供应商品化趋势明显B.工业革命摧毁了小农经济C.新航路开辟改变了饮食结构D.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拉大【解析】选A。根据材料可知,18世纪以前英国人的食物主要是自给自足的,19世纪中期英国工人则依据工资水平来决定所吃的食物,食物需要使用工资来购买,这说明当时英国食物供应商品化趋势明显,故A正确。B无法由材料得出,排除;新航路开辟与材料时间不符,C排除;材料并未比较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D排除。19.16世纪末,中国福建发生饥荒,饥民依靠甘薯得以度荒。17世纪上半叶,英国入侵爱尔兰,捣毁庄稼,致使大多数农作物歉收乃至颗粒无收,唯有生长在地下的马铃薯安然无恙,帮助爱尔兰人度过荒年。这表明美洲高产作物 ()A.已在全世界普遍种植B.有利于缓解粮食危机C.最先在中国种植推广D.改变了人的饮食结构【解析】选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甘薯、马铃薯均原产自美洲。据材料“饥民依靠甘薯得以度荒”“唯有生长在地下的马铃薯安然无恙,帮助爱尔兰人度过荒年”可知,美洲高产农作物的种植有利于缓解粮食危机,B选项正确;材料只举了中国和爱尔兰两个例子,无法证明美洲高产农作物已在全世界普遍种植,A选项错误;材料反映了16世纪末中国饥民依靠甘薯得以度荒,无法证明美洲高产农作物最先在中国种植推广,C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美洲高产农作物的种植改变了人的饮食结构的信息,D选项错误。20.国际组织对于促进全球共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致力“提高人民的营养水平和生活标准……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并保证人类免于饥饿”的国际组织是 ()【解析】选A。依据材料“提高人民的营养水平和生活标准……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并保证人类免于饥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组织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A正确;世界银行的宗旨是向成员提供贷款和投资,推进国际贸易均衡发展,排除B;世贸组织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完整的包括货物、服务、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及知识产权等更具活力、更持久的多边贸易体系,排除C;欧洲联盟由欧洲共同体演变而来,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排除D。21.“十三五”期间,中国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2019年中国农作物耕种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主要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超过95%,中国用全球9%的耕地和6%的淡水资源满足了占全球20%人口的粮食需求。据此可知,“十三五”期间中国粮食产量增加的原因有 ()①政府重视粮食安全②农村土地所有权变革③农业科技投入增加④农民消费观念的改变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解析】选B。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政府重视粮食安全,坚持把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农业科技投入的增加,推进了农业科技快速发展,有助于中国粮食产量增加,①③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村土地所有权没有发生变革,材料未体现农民消费观念的改变,②④不符合题意,故选B。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2题20分,第23题16分,第24题16分,共52分)22.长期以来,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经济形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3500年,世界各地区人民各自独立地发明了农业,人类从攫取性经济转变为生产性经济。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气候现象进行观察,积累生产经验。周期性劳动要求人们较长时间居住在一个地方,以便播种、管理和收获。从事农耕和畜牧后,人类第一次有可能生产出超过维持劳动力所需的食物并存储它。——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材料二据统计,我国目前现有农作物中,至少有二三百种是来自国外。宋代以前传入我国的农作物大多原产于亚洲西部,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多为果品和蔬菜,少有粮食作物。明清时期,美洲作物及粮食作物所占比重相对加大,这些美洲作物能够传入中国也得益于地理大发现及新航路的开辟,或是由葡萄牙及西班牙航海者发现美洲大陆后首先将美洲作物带回欧洲后,以欧洲为跳板传入中国,或是传入中国周边地区后再传入中国。概括而言,中国与世界各地区之间的农作物传播持续了4000余年。——摘编自崔思朋《明清时期丝绸之路上的中国与世界》材料三2.遭受饥饿和贫困折磨的人数现已逾10亿,这一事实让我们感到震惊。……粮食安全、农业和农村发展方面长期投资不足所产生的影响,又因近期粮食、金融和经济危机等因素而雪上加霜。……4.从现在起到2050年,为养活预计超过90亿的世界人口,农业产量估计需增长70%。……粮食不应当用作施加政治和经济压力的手段。……我们呼吁开放市场,这是全球粮食安全对策的重要内容。5.气候变化给粮食安全和农业部门增加了严重风险。其预期影响特别给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的小农,以及已处于弱势地位的人口带来危险。……——《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宣言》(2009年11月16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业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试举两例史实说明材料一中“世界各地区人民各自独立地发明了农业”这一观点。(7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至明清时期外来农作物的来源地、品种和途径的变化,并指出明清时期外来农作物传入中国的影响。(7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当代世界粮食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指出人类为应对粮食安全问题要采取的对策。(6分)【解析】第(1)题影响:根据“从事农耕和畜牧后,人类第一次有可能生产出超过维持劳动力所需的食物并存储它”可得出带来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根据“人类从攫取性经济转变为生产性经济”可得出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从私有制、国家形成角度概括,可得出使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出现。说明:结合所学可得出西亚地区最早培植出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南亚培育出芋头;中国培育出水稻和粟;中南美洲培育出玉米、甘薯和南瓜等。第(2)题变化:根据“宋代以前传入我国的农作物大多原产于亚洲西部……将美洲作物带回欧洲后”可得出由亚洲西部到美洲及世界其他地区;根据“多为果品和蔬菜,少有粮食作物……粮食作物所占比重相对加大”可得出由以果品和蔬菜为主到以粮食为主;从传入的路线可得出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到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粮食生产、农业发展、人口增长、土地开发与利用、水土流失等角度概括。第(3)题原因:根据“粮食安全、农业和农村发展方面长期投资不足所产生的影响,又因近期粮食、金融和经济危机等因素而雪上加霜”可得出对农业的长期投资不足;粮食、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影响;根据“为养活预计超过90亿的世界人口”可得出人口增长;根据“气候变化给粮食安全和农业部门增加了严重风险”可得出全球气候变化;根据“粮食不应当用作施加政治和经济压力的手段”可得出少数国家实行贸易限制;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任答四点)对策: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加强国际合作;增加农业投资;提高科技投入;保护环境等方面概括。答案:(1)影响:带来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出现。说明:西亚地区最早培植出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南亚培育出芋头;中国培育出水稻和粟;中南美洲培育出玉米、甘薯和南瓜。(7分)(2)变化:由亚洲西部到美洲及世界其他地区;由以果品和蔬菜为主到以粮食为主;由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到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影响:美洲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的推广种植,增加粮食产量,促进人口增长;丰富食物种类;促进了农业发展和贫瘠地区开发(或扩大了耕地面积);也导致土地资源过度开发,水土流失。(7分)(3)原因:对农业的长期投资不足;粮食、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影响;人口增长;全球气候变化;少数国家实行贸易限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对策:加强国际合作;增加农业投资;提高科技投入;保护环境。(6分)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中国大米、小麦、面粉的进口开始以比较大的幅度增加。以1867—1870年洋米进口指数为100,则1886—1926年洋米进口指数在1100—1900徘徊,1921—1925年为4027,1930年前后超过5000,中国粮食进口数量达到历史最高峰;但在1914—1919年,洋米进口量巨减,国米出口量陡增。这深深影响了中国的粮食价格,如1932年广东晚稻新谷“因洋米竞销之故,市场陆续跌落,每石所售之价,较之往年跌落15至20左右”。——摘编自徐畅《近代中国粮食进口中的阶段和影响》材料二自1952年起,党和政府开始领导广大农民开展互助合作,并逐步向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统一经营的高级社转型。同时,政府大规模兴修水利设施、实行农业机械化、改进使用肥料、推广优良品种、消灭病虫害等。改革开放后,中央连续出台文件,逐步确立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农村土地经营制度,至十八大后又确立了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原则。1987年,中央颁布《土地管理法》,将耕地保护纳入法律框架,此后又多次发布《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推动耕地向数量、质量、生态并重的“三位一体”综合性保护转变。1993年,政府取消了统购制度,并于2005年全面放开粮食购销、价格和市场。此外,政府还自2004年起,实施粮食直补、价格支持等多项粮农补贴政策,并于2006年取消了农业税。——摘编自韩杨《中国粮食安全的百年探索与成就》(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在保障粮食安全上的重要举措。(5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保障粮食安全的认识。(5分)【解析】第(1)题问题:根据材料一“19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中国大米、小麦、面粉的进口开始以比较大的幅度增加”可知,对进口粮食依赖性越来越大;根据材料一“但在1914—1919年,洋米进口量巨减,国米出口量陡增。这深深影响了中国的粮食价格”及所学可知,易受国际局势的影响,价格波动较大。原因:结合所学可知,分别从清代人口的激增;鸦片战争对自然经济的破坏;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影响;西方农产品倾销等方面分析说明。例如:清代以来,中国人口激增,粮食的缺口日益增大;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经济独立性日益丧失;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长期处于动荡之中,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近代以来,中国工业化、城市化不断深入发展,粮食需求日益增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逐步打开中国市场,对华实行农产品倾销;西方工业化水平高,农产品生产成本和价格低、质量较高。第(2)题重要举措:根据材料二“自1952年起,党和政府开始领导广大农民开展互助合作,并逐步向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统一经营的高级社转型”及所学可知,新中国初期进行了土地制度改革;根据材料二“政府大规模兴修水利设施、实行农业机械化、改进使用肥料、推广优良品种、消灭病虫害等”可知,重视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及科技的投入;根据材料二“1987年,中央颁布《土地管理法》,将耕地保护纳入法律框架,此后又多次发布《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推动耕地向数量、质量、生态并重的‘三位一体’综合性保护转变”可知,通过立法保障耕地面积和生态环境;根据材料二“1993年,政府取消了统购制度,并于2005年全面放开粮食购销、价格和市场”可知,政府放松对粮食的管控;根据材料二“政府还自2004年起,实施粮食直补、价格支持等多项粮农补贴政策,并于2006年取消了农业税”可知,加强对农业的经济补助。第(3)题认识:本题属于开放性设问,根据材料及所学,分别从民族独立是实现粮食安全保障的前提;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要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保护农民利益;农业发展要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坚持改革开放,推动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协调等方面说明。答案:(1)问题:对进口粮食依赖性越来越大;易受国际局势的影响,价格波动较大。原因:清代以来,中国人口激增,粮食的缺口日益增大;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经济独立性日益丧失;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长期处于动荡之中,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近代以来,中国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