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皖东2024届开学摸底考试高三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安徽皖东2024届开学摸底考试高三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安徽皖东2024届开学摸底考试高三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安徽皖东2024届开学摸底考试高三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安徽皖东2024届开学摸底考试高三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皖东名校2024届开学摸底考试高三语文试题

请考生注意:

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

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再偷最后一次

魏东侠

石海坡村俊杰多,不争气的人也有,比如魏忠正。

王大娘隔三差五叫他到家里吃饭,他就从他的破窝棚里蹦出来,哼着小曲一路跟去。让村人受不了的是,就是对

他这样好的人,他也贼不走空。

谁家有红白事,是魏忠正最活跃的日子。往往人家的事还没办完,他窝棚里却安置不下了。他也怕,所以偷的东

西都塞进裤裆,裤腰一挽,神不知鬼不觉贴着墙根跑。其实主家什么都看见了,却故意睁只眼闭只眼。当然也有计较

的追了来,这样就总能翻一堆回去。肉、菜、粉条、面、烟、酒、糖果、茶……甚至有时连烧纸都偷,他说万一死个

着紧的,他也哭哭去。

魏忠正最初没名字,大家都叫他屎娃儿,是后来一个卖布的老头给他取的。

那天大集。石海坡大集名震四方,方圆几十里的商人顺着九条道沟涌来,汇聚:在这个别名九龙口的集市上。屎娃

儿穿梭在头户市,两列马牛猪羊令他无从下手。屎娃儿溜达到珠宝街,想,这些值钱,可一时半会变不成钱。屎娃儿

最后相中了卖布的摊子。

偷哪匹呢?屎娃儿混在围观的人群里琢磨。后来被挤得有点不耐烦了,顺手抄起一匹猛拽。哪想卖布老头挺鬼,

每匹布底端都缝了布条,拴在支摊子的竹竿上。屎娃儿见失了手,便急出了汗,想跑,却被摊主一把抓住。屎娃儿当

场尿了裤子。

有同村人说:“说来这孩子也可怜,爹娘是谁都不知道,从小吃百家饭,断顿的时候,短不了偷。”

“这布又不当吃喝。”摊主说着,手里多了把剪子。

屎娃儿“扑通”跪下了,“俺想过年给王大娘做件新衣裳。”说着哭了。

老头深思地看了屎娃儿会儿,叹一声说:“好,就白给你裁两米。”

再逢集,屎娃儿早早赶到集上等卖布人,他要帮人家照看摊子。到了中午,卖布人留他吃饭,说:“屎娃儿多脏?

贼也脏,做人要干净。你们这里大都姓魏,那就姓魏吧,名字叫忠正,忠厚直正,可不能再偷东西了。”魏忠正拼命

点头。

魏忠正从此再也没有偷过东西。十三四岁,已有一把子力气,队上谋个差事,帮乡邻干点活,自然有饭吃,有衣

穿。加上五天一个大集,卖布老头雷打不动地请他打牙祭,日子美着呢。

这天又是大集。魏忠正和往常一样等在卖布的地方,可临近中午了,老头也没出现。魏忠正的肚子“咕”一叫,

才想起抬头看天,这一看更饿了。后来,来了一位神秘女人,盯了他半天,凑上来小声说:“别等了,老姜出事了,

他被鬼子抓了,被捕前给我留了条,叫我务必跑一趟告诉你。”

魏忠正一时没反应过来,“老姜?”女人说:“嗯。”魏忠正就流泪了,他一把扯住女人问:“关哪了?”“杨

吕池炮楼。”

魏忠正一天没吃东西。他知道鬼子是侵略者,干尽了坏事,人在他们那里准得死,乡亲们都恨透了他们。有一次

鬼子许诺给他好东西吃,要他带路,他都没有答应。现在怎么办呢?躺在草席上,瞪着眼,一动不动,心里忽然冒出

个声音:我要偷,再偷最后一次,我要把姜爷爷偷出来。

想到这儿,他一下蹦起来,兴奋地吃了任窝头,然后跳进李老黑的院子,偷了他的猎枪,乘着夜色直奔二里地外

的杨吕池村O

炮楼附近,枪声大作。魏忠正激动了,一定是有人来救姜爷爷了。果然,他看见有人驾着姜爷爷往这边跑呢,后

边正是白天那个找他的女人举枪掩护。月亮底下,姜爷爷似乎受了伤,腿一痛一拐的,魏忠正刚想心疼地叫声爷爷,

又怕鬼子听见,就使劲朝姜爷爷的方向跑。

这样跑着,他忽然看到一个鬼子朝姜爷爷的后背瞄准,他慌了,下意识摸到猎枪开关,对准那鬼子,一搂,走火

了,枪响了,却不知有没打着。他吓坏了,想跑,腿却被定在地上一样。被惊着的鬼子对准他的方向狠狠地开枪,他

就倒下了。后来听到一片喊杀声,还听到姜爷爷喊:“忠正,忠正——”

他躺在姜爷爷怀里,身子越来越小。姜爷爷生气地问:“谁让你来的?哪来的猎枪?”他虚弱地睁开眼,竟不好

意思地笑了,红着脸说:“偷的。”姜爷爷埋怨地看着他说:“怎么又偷东西?”说着反而把他搂紧了。他看着姜爷

爷,充满歉疚,“爷爷,就这一回……这最后一回了。”姜爷爷猛地抱起渐凉的他,“爷爷信,忠正啊,快跟爷爷回

家。”说着老泪纵横,那泪一行行打在魏忠正歪了的小脸上。

(选自2016年5月25日《衡水晚报》)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开头状写“石海坡村俊杰多”,一是突出魏忠正是个不争气的人;二是为了体现魏忠正思想变化所具有的社

会环境。

B.小说写魏忠正在别人家办红白事时,总是设法偷一些东西,即使对他好的人,他也持贼不走空的原则,可看出他

的无情无义。

C.小说在塑造魏忠正形象时采取了欲扬先抑的方法,先极写魏忠正的不良习惯,再突出其思想变化,而牺牲自己救

人的行为令人敬佩。

D.小说写姜爷爷发现了魏忠正偷布的行为,但当魏忠正辩解说要给王大娘做件新衣裳时,他虽深思,但最后还是相

信了魏忠正。

E.小说情节比较简单,人物也不多,但人物形象刻画得很鲜明,如把魏忠正这位特殊年代的特殊少年的特殊性格刻画

得栩栩如生。

2.姜爷爷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试简要分析。

3.试探究小说结尾写魏忠正之死的意蕴。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两句用设问句式和借景抒情手法,自叙谪居卧病的境况,

流露出迁谪之意。

(2)《诗经•氓》中写女主人公起初对爱情充满了渴望,她“",遥望复关,看不见就“”,

看见了就有说有笑。

(3)在《岳阳楼记》中,作者写道“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会因景而异,在阴雨连绵时“登斯楼”就会产生

“”的悲伤心情。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世界卫生组织在2019年11月底发布了全球首份“青少年身体活动研究报告”。报告显示,目前全球大多数青少

年身体活动不足,对青少年的健康十分不利,各国都迫切需要采取行动来改善这种状况。

据世卫组织介绍,此项研究历时15年,以全球146个国家和地区的160万名II岁至17岁青少年学生为样本。研

究发现,全球80%以上在校青少年没有达到世卫组织的建议运动量,也就是每天至少一小时的身体活动,94%的青少年

身体活动不足。

据了解,世卫组织的调查数据涵盖所有类型的身体活动,包括有计划的体育锻炼、步行、骑车以及游戏和做家务

等。总体来看,目前全球85%的女孩和78%的男孩都没有达标。

世卫组织指出,青少年身体活动不足,除了因为学业压力,电子设备的普及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世卫组织表示,如果青少年运动不足的趋势继续下去,那么联合国提出的“到2030年将全球身体活动不足比率降

至70%以下”的目标将无法实现,因此呼吁各国采取紧急行动,从学校、家庭、城市规划、道路安全等多方面着手,

提供更多运动、游戏和娱乐的机会,促进青少年进行身体活动。

世卫组织强调,在青春期养成积极运动的生活方式对健康大有益处,包括改善心肺功能和控制体重等。此外,还

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身体活动对认知的发展和社交也有积极影响,这些好处可以持续到成年。

(摘编自《全球超80%青少年缺乏运动世卫组织呼吁大家动起来》)

材料二:

近视是造成青少年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善变”又敞亮的光线对眼睛更好。

2016年12月,第二届全国眼科循证医学与临床研究大会在广州召开,眼科专家提出近视眼控制新观点,认为模

拟自然光的眼保健技术,将“户外动态变化的自然光”引入室内,在不需要青少年依从性的情况下,对他们的眼睛进

行调节训练,提高调节功能,有利于控制其近视发生和发展。

“小升初”“初升高”这两个阶段是屈光不正患病率快速上升的阶段。此外,不良的用眼习惯与用眼环境对近视

的发病概率有很大影响。近距离用眼负荷会诱发近视;学习压力加剧、电子屏幕的普及化和户外活动时间减少可能是

导致近视高发且快速低龄化的最关键因素。

(摘编自《青少年近视近半,缺乏户外活动是原因》)

材料三:

手机既是文明发展的产物,也是文明发展的大敌。近日,WHO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80%的青少年缺乏足够的运动,

女性比例高于男性,大部分人的精力都集中在了电子荧幕上。

据外媒报道,WHO在全球146个国家进行的研究显示,自2001年至今,11〜17岁青少年的运动状况几乎没有改善,

这使得去年WHO成员国承诺的到2030年将青少年缺乏运动的比例降低15%,看起来像是句空话。

(摘编自《WHO:全球80%青少年缺乏运动,手机已成人类文明威胁?》)

材料四:

随着国内户外运动的迅猛发展,青少年的户外运动参与度越来越高。然而由于专业人才的缺乏和培训的缺失,青

少年运动伤害问题屡见不鲜。马欣祥博士表示,青少年参与户外运动有其自身年龄特点,培养青少年同样要有的放矢,

切不能把青少年当作“缩小版的成人”。

……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户外运动参与者有不同的诉求,因此针对青少年不仅要有迥异于成年户外爱好者的培训

理论,更要根据各年龄层人群的理解能力与运动能力编制教学计划,让青少年以享受运动为前提,获取参与户外运动

的知识与技能。

(摘编自《专家:青少年参与户外运动不能被当成“缩小版的成人”》)

(注)“WHO”是“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的英文名称缩写。

1.下列对“青少年缺乏身体运动”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卫组织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全球八成以上在校青少年没有达到每天身体活动至少一小时的运动量。

B.因为青少年运动不足趋势持续,所以2030年全球身体活动不足比率降至70%以下的目标已无法实现。

C.事实证明,青春期养成积极运动的生活方式对健康大有益处,而且对认知的发展和社交也有积极影响。

D.调查显示,全球女性青少年缺乏足够身体运动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并且精力大都集中在电子荧幕上。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有计划的体育锻炼、步行、骑车和做家务等身体活动,全球大部分女孩和男孩都不达标。

B.将“户外动态变化的自然光”引入室内,对学生的眼睛进行调节,有利于控制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C.学习压力加剧、电子屏幕普及和户外活动时间减少是导致近视高发且快速低龄化的最关键因素。

D.我同青少年户外运动迅猛发展,但专业人才的缺乏和培训的缺失,容易造成青少年受伤的后果。

3.针对青少年身体运动不足出现的问题,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加以改善?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4、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抄检大观园时,当凤姐和王善保家的抄检到探春处,她挺身护丫头,不许搜她们的东西,痛斥抄检是“先从家里

自杀自灭起来”,顶撞了凤姐,并打了“乘势作脸”的王善保家一记耳光。《红楼梦》

B.因双桥镇失陷,吴左甫为缓解公司危机,只好筹集资金投资公债。在交易所里,赵伯韬操纵管理机构为难吴荔甫,

吴弥甫寄希望于杜竹斋,关键时刻,杜竹斋见利忘义,临时变卦,致使吴希甫彻底破产。《子夜》

C.大路上赶来了两群羊,堂吉诃德把羊群看成是出现在他面前的左右两支军队,便紧握长枪,冲了上去,举枪乱刺,

杀伤不少羊,还把牧羊人打倒。桑丘对主人这一壮举倍加赞赏。《堂吉诃德》

D.在狱中,聂赫留朵夫见到玛丝洛娃,玛丝洛娃一下子就认出他。聂赫留朵夫跟她说起了以前对她犯下的罪,请求

她饶恕,玛丝洛娃不动声色。聂赫留朵夫从她的神色中觉得她是个没有灵魂的女人,就不再坚持请求她饶恕了。《复活》

E.葛朗台在弥留之际,当神甫把十字架送到他唇边,让他亲吻基督的圣像时,他却做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

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欧也妮.葛朗台》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余干古县城①

刘长卿

孤城上与白云齐,万古荒凉楚水西。

官舍已空秋草没,女墙②犹在夜鸟啼。

平沙渺渺迷人远,落日亭亭向客低。

飞鸟不知陵谷变③,朝来暮去弋阳©溪。

(注)①此诗为作者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从岭南潘州南巴贬所北归,途经战乱后的余干古县城时所作。②女墙:

建在城墙顶部内外沿上的薄型挡墙。③陵谷变:出自《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僭

(c5n,同“惨”)莫惩”,该诗强烈地谴责了周幽王荒淫昏庸,误国害民,造成陵谷灾变。④弋阳:县名,在江西省东

北部。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开篇扣题,写诗人登上余干古县城后见到的一片荒凉之景。

B.颔联诗人夜听乌啼,在“犹在”和“已空”对比中追思,顿生漂泊异乡之慨。

C.中间两联对仗工整,登城画面中的近景与远景、色彩与声响极富层次感。

D.诗人笔下所绘“落日”景象,既是自然景观,又暗含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2)本诗尾联是“以景结情”的名句,简析其包含的思想感情。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

(2),;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寡人之于国也》)

(3)使天下之人,o独夫之心,o(杜牧《阿房宫赋》)

(4)哀吾生之须臾,。挟飞仙以遨游,»(苏轼《赤壁赋》)

(5)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长恨歌》)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砸骨头

铁凝

入冬前,正是税收季节,税款仍没有筹齐,还差六百块。全乡十二个村,就剩下居士村。村长和会计亲自收税,

来到于老茂家。于老茂有一小片苹果树,应纳林果税五十四元。

村长:“道理我也不说了,好歹给我个面子。”

于老茂:“不是我不给你面子,是老天不给咱们面子。伏天那场雹子不是我瞎编的吧,剩的那几个果子,才卖了

六十块。你应该问问乡里,遭了雹灾怎么还不减税?”

是有一场雹子,村长想,他接过于老茂递上来的烟,点上,愣了一会儿,去了于喜开家。于喜开喂了几栏猪,下雹

子也没砸死猪,他应该交割头税。

于喜开正歪在被窝垛上哼哼,村长问怎么了,他说正在拉痢疾,说这痢疾是猪传给他的,说他那几栏猪眼下都得

病,不能卖,不卖猪还交什么割头税。

村长又去了几家,各家有各家的说法。最后到了于四嘎家。于四嘎在门上贴了副对子:自古未闻屎上税,如今放

屁也拿捐。

村长捂着腮帮子给会计念这副对子,他正在上火,牙床子肿。

会计:“看,听你念对子,叫我打错了算盘。”

村长:“打来打去,还不是差六百。”

会计:“不是你非让打来着。”

村长苦笑:“我就那么一说。”

“当官的一动嘴,小兵子跑断腿。”

“我看你是吃了我药。”

算盘瞥里啪啦又一阵紧响,村长烦躁起来,便说:“别耍把你那算盘了行不行?”

“怕是你还耍把不了这几下子。”

“我要是会耍算盘就把你辞了。”

会计不紧不慢地说:“辞了我不打紧,你别拿算盘撒气,没看见快散架了。”

村长听不得会计那口气,像是故意激他,火气又盛了些,他抓起算盘哗啦啦地摇。

“散架就散架,不就是架算盘!”

“一架算盘也得十来块钱!”

“居士村凑不上税钱还买不起一架算盘!”村长说着举起算盘就摔,算盘子溅得到处都是。

会计在这时才真正变了脸。他心疼这被他摩挛了许多年的算盘,光润如珠的算盘子显示着他的为人。虽然居士村

是个穷村,可会计从来没在算盘上做过对不起村人的事。摔了他的算盘,就好比模糊了他的为人,他决心要还击。他

打算把暖壶投过去,转念想到暖壶也得七八块钱,何况村委会就剩这么一只。实在找不着别的,会计奔到坑边去撒炕

席——炕席经拌。

他们相互扭打起来,招来一些看热闹的村人。

“咱们河滩上见,砸骨头去!”

“砸就砸!”

砸骨头是居士村男人之间战争的极致,每当他们由争吵到扭打,便会生发出砸骨头的愿望。一句砸骨头的过瘾宣

言会迸射出寒气,这寒气能叫他们的眼睛冒火,嘴唇哆嗦。

当他们真的在河滩上站定,彼此眼中只有一副骨头架子,亟待对方去砸酥。村长和会计一人抄起一块鹅卵石,开

始了他们的战争。村长砸破了会计的脸,会计砸破了村长的额头,他们都流了血,血再次鼓荡起他们的激情……

绿幽幽的河水哗哗地流向远方,太阳跃上山巅,照亮了河对岸那陡峭的黛色山壁,照亮了那满坡遍野金红的荐草。

太阳照耀着河滩,河滩上聚满了村人,倘若有不知情的外人闯入其间,会以为人们正在欣赏两个男人豪迈的舞蹈。

村长和会计的喊声逐渐显出了韵律:

“砸不烂你我是大闺女养的!”

“砸你个大闺女养的!"

“砸你个大闽女!”

“砸...."

他们一门心思地砸,直砸得天昏地暗、眼花缭乱。两具遍体鳞伤的身子扭结起来,扑啮倒在河滩上。国观的村人

这才关心起他们的命运,连忙寻找起交战双方的女人。媳妇们赶来,她们各自的丈夫,正搀扶着彼此的胳膊踉跄着往河

岸上爬,村长和会计互相看看,觉得对方很模糊,模糊得像个半截石碑。他们都笑了,村长眯着乌青乌青的眼睛说:

“上谁家?”

会计说:“上我家吧,媳妇买了驴灌肠。”

村长媳妇说:“待会儿我把枣酒送过去。”

他们出了河滩往会计家走,村人也一路沉默着往家走。

会计和村长就着驴灌肠喝枣酒,村长捧着碗刚喝两口,就呜呜地哭了起来。他哭得是如此的伤心,如此的软弱,如

此的无所顾忌,如此的没有出息。他抽抽噎噎地说:“谁叫我没本事呢,生是要不出这六百块。”

会计没有劝阻村长的哭,只说他盘算了一下,想把给儿子定亲的二百先垫出来。村长说他也盘算了一下,把给儿

子盖房横的三百先垫出来。

“剩下的那一百呢?”

“让别的干部们凑凑。”

睡了一夜,村长和会计的脸更肿了,他们准备去乡里检讨,头上缠着白布顺着河滩走,于老茂领着一伙村人追了

上来,交给会计一个纸包,说六百块钱和交税清单都在里头。

会计眯着肿眼数了钱,分毫不差。会计和村长不约而同地看居士村,村口聚集着更多的乡亲,这纸包像是居士村

给他们意外的馈赠。村长和会计越走越远,站在村口的人渐渐看不见他们的身子,只见两个大白脑袋在太阳底下晃。

(1992年发表于《十月》,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的“林果税”“割头税”等词语,以及“算盘”“炕席”等物品,都指向特定时期的农村现实,使小说具

有记录历史的意味。

B.小说语言轻快,幽默活泼,有乡土气息,于喜开的话语、于四嘎家的对联、村长与会计的对话,无不显现小说鲜

明的语言风格。

C.小说一开始写乡村干部筹集税款的困难,转而表现村长和会计的矛盾,最后在村民们的理解、配合中深化了时代

主题。

D.在村长与会计对饮的情节中,描写村长哭诉时的四个“如此”既强调了村长收税无果的伤感,也委婉批评了村长

工作能力的不足。

2.小说中村长这一形象,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全文概括分析。

3.小说中的划线句属景物描写,请分析其功能。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楼道里的关门声

七层的楼房,我住四楼。

刚住进来的一段日子里,每天都被“吭”地一下关门声震醒,并且是在刚刚入睡的在半时分,接着又是一阵蹬、

蹬、蹬的脚步声。

开始几天尚能忍受,以为可能是一种暂时现象。日子久了,再有涵养的人,情绪也会失去平衡。终于有一天,我

再也忍耐不下去了。门响过后,我爬起来刚要下床,被妻子一把拉住:“干啥?”

我忿忿地说:“我明白了,准是七楼那个‘缺教'的浑小子。不行!我得去警告他一下,总得懂点公德吧!”妻

子沉默一会儿,说:“明儿再说吧。”看来她也受够了。

早上起床后,我要去七楼。

妻子喊住我:“先别!要去说也要讲究个方式方法。刚搬来互不了解,以后熟悉了都是好邻居,这样冒然地去,

说不好会伤和气的。我必须先去打探明白究竟是不是七楼那个孩子。”

还是女人心细,想得周全。我把希望全寄托在妻子身上了。

几天过去了,响声依旧。我又发作,刚爬起来又被妻子拉住,她细声地说:“深更半夜的,别去了。习惯就好了。”

“习惯?还需培养这样的习惯?岂有此理!”我的火一半来自关门声,一半对着妻子的不负责任。

妻子似乎洞察出我的心思,耐心地说:“先躺下,听我说。是七楼那个孩子。我打听清楚了,他爸爸是工人,妈

妈得了癌症又下岗。孩子今年高考,为了帮助妈妈治病和筹措高考的资费,每天白天复习,晚上在一家酒店打工。”

我的火基本消了一半。不过又一想,孩子是遭人同情,但关门时轻一点不就得了,何必用那么大劲。以后的日子

里,门继续响,我继续醒……不知不觉中,我真的习惯了,每天听完那“哓''的一声,便会很快地睡去。

这几天我突然失眠了。追其原因,原来几天没听到门响了。我推一下妻子:“哎,怎么几天没听到门响了?”

妻闭着双眼:“你仔细听。”

我屏住呼吸,侧耳细听。不大一会儿,楼道里传来“啪哒”一声,声音很轻,但很清晰,像是门锁的声音。再细

听,沉重而缓慢的脚步声由模糊而清晰,又由清晰而愈来愈模糊。

我漠然地转向妻子,没开灯,借着窗外投进的月光,发现妻子眼角上挂着两行泪珠。

妻子仍没睁眼,从喉咙里挤出一句:“他妈妈死了!”

我默然了,无力地瘫倒在床上。

接下来便是连续几天的失眠,静候着那一声仿佛托着我神经的“啪哒"一响。既然睡意渺然,不如下楼去等。我

轻轻地下床,披上外衣。妻子没有阻拦,翻来复去地躺在床上。

我小心地走下楼梯,拧开门锁,摸一块石头把门掩住。然后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门外的台阶上。

孩子终于回来了。双手抱着肩膨,抖抖瑟瑟地跚步走来,像一株风霜中摇曳挣扎的小树。

我的心不知为什么骤然间怦怦跳动起来。

孩子发现了我,先是一惊:“谁?”

“哦!是我。”我捂着胸口站起身来。

孩子一定神:“大爷,是您。这么晚了没睡,在等人?”

“是!噢,不、不……”

孩子看到了虚掩的楼道门,突然明白了什么:“大爷,对不起,前些日子可能影响您睡觉了!”

“没——没有!”

“大爷,”孩子颤声说,“我那是特意的。那时候,妈妈只要一听见这门响,脸上立刻就会露出笑容,说一声‘儿

子回来了',然后放心地合上眼睡觉了。”孩子眼里的水光合着如水的月光在闪动。

“孩子……”我搂起孩子的肩头,一同迈进虚掩的楼道门口。

孩子一手拧住门锁的拉钮,将门小心地掩好后再慢慢地把手一松,只听门锁“啪哒”一响。

我的心骤然一缩,眼里涌出泪水。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通过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等多种方法进行刻画人物形象,令人印象深刻。

B.小说的标题“楼道里的关门声”既是小说的线索,又是故事的起因。同时设置了悬念,起到引发读者阅读兴趣的

效果。

C.本文取材于日常生活,讲述了作者和妻子遇到的故事,写得跌宕起伏,自然质朴。

D.小说结尾“我”与孩子的和谐举动为我们揭示出本文主题:偏见会让人犯错,我们要客观看待事情,做事情不能

操之过急。

2.本文中“我”对关门声的反应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试简要分析。

3.小说的主人公是“我”还是孩子?请谈谈你的看法。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常的铃声

赵华伟

老常一定是全校最守时的人,因为他的工作与时间有关。

老常生得黑,整张面皮犹如锅烟抹过,凭借与校长的故旧关系,在镇中学谋到了一份打铃的职事。当最早的一道

铃声响起时,我们揉着惺恼的睡眼,望着黑乎乎的天空,会将每天的第一句话送给老常:真是个催命不休的黑无常啊!

老常并不受我们爱戴,除了其所干的工作总是扰人清梦外,还因为他没老婆。娶不到老婆的男人被称为“打寡汉”,

被视为这个乡村社会的底层。老常并不顾及这些,只将一挂铃铛敲得有声有色。

胆大的孩子从值班室门前走过时,会高声问一句:老常,你是不是北京大学打铃系毕业的?老常翻翻眼皮,恶狠

狠地回着嘴,脸色也更加阴暗。调皮的孩子还会趁晚自习时将铃绳扯断,或者打成死结系在树干上,为老常制造无穷

无尽的麻烦。因此,就算深更半夜,也依然能看到老常抱着树身折腾的情景。

老常的饭量很大,一顿能下六个馒头。饭点一到,他先去教师伙,将馒头一拿,打碗稀饭赶紧回屋,随后再奔学

生伙,零星饭票出一点,又抱回来一堆馒头。三两天一过,等馒头积攒得差不多,他就悄悄地装进蛇皮袋,送到公路

边的饭店里。几名馋嘴的学生在饭店开荤时发现了老常的秘密,老常很爽快,二话没说就帮他们结了“狗肉账”。然

而还是有学生嘴碎,让老师们也知晓了老常的秘密,跑到校长那里去告状,校长把头一晃说:吃不掉的馒头都喂猪了,

他讨个巧事也没啥。既然连校长都这么纵容他,别人也就点不起火了。

老常从来都不会离开我们,就算看不到他的影子,也能从那富有节奏的铃声中,感知到他的存在。可是有一天,

熟悉的铃声突然中断了。

老常被派出所抓啦!有人放出了一个惊天动地的消息。传话的人只说了结果,没给出原因,我们议论纷纷,一致

归结为男女之事。镇子是个大天地,老常连几个毛头学生的嘴巴都堵不住,更管不住镇上的风言风语。政教处的马主

任负责处理老常的事,走得急匆匆宛如火爆一般。

当我是个乡下人吗,老子是镇中学的职工,别人存车一毛五,凭啥收我两毛钱?蹲在派出所里的老常,理直气壮

地辩解道。就算你是个大人物,也不能当场给人家两拳头吧?打了人就得出点钱,不然难平和!所长摊着巴掌反驳道。

老常不认罚,存车员不妥协,双方从下午三点一直僵持到晚上八点,无奈之下,所长只好把电话打到了镇中学。于是,

马主任奉命去领人,钱一缴认了罚,连拖带拽地把老常扯了回来。老常心里不痛快,一路走一路骂,直到进了校门还

在朝派出所方向张望呢。不过,在经过那挂铃铛时,老常忽然闭上了嘴巴,望着飘动的铃绳摇了摇头。

老常不在,当晚的铃没人打,老校长只好亲自出马。他在各个班级巡视时,不停地看着表,不知是怕错过了时间,

还是在为老常担忧。时间一到,老校长赶紧去打铃,一下一下地拽着,铃声单调而断续,完全失去了以往的飘逸和自

信,就连老师们也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幸好,学校的铃声只断了一天,就恢复了昔日的风采。预备铃自然轻快,两响一停;上课铃短暂急促,三响一停;

放学铃舒缓自由,一响一停;每种铃声都带着明快的节奏感,没有一丝一毫的慌乱。

无所事事时,老常就坐在门槛上嘀咕:马主任老实,白给了人家两张“大团结”,要是按我的性格,他连个屁渣

子都讹不到,不就是一存车员吗,呸……嘀咕完毕,老常阴沉的脸色开朗了许多,甚至还露出了胜利般的笑容。我们

只是听,不愿去接他的话,听得烦了,岔开话去询问他打铃手艺的事,老常嘴一咧,朝北指了指。北京大学真有个打

令系?我们诧异地瞪大了眼睛。老常嘿嘿地笑着,一张黑脸皱成了橘皮。

人们倾尽一生所追求的,无非出人头地。对于老常来说,他想要的也只不过是一个不被蔑视与轻贱的“大我”而

已。打铃,打出个说道来;做人,做出个说道来。

(选自《人民日报•文艺》2016年8月15日)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老常不受我们爱戴,除了因为他的脸黑,他的铃声还会扰了我们的清梦外,最根本的是他还没有娶到老婆,处于

乡村社会的底层。

B.作者之所以写校长的铃声断断续续,让人听了不痛快,目的在于拿校长的铃声与老常飘逸自信的铃声作比较,突

出老常打铃很专业。

C.在经过那挂铃铛时,老常“望着飘动的铃绳摇了摇头”,这是动作描写,“摇了摇头”是老常认为他可能再也没

有机会打铃了的无奈。

D.“北京大学真有个打铃系?”可以突出人物的特点,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老常对他的工作非常重视、认真;同时也

照应前面学生们常问的问题。

E.作者通过肖像、语言、动作等描写,塑造了一个地位低下的普通打铃人,但他认真干好本职工作,从不拖沓或糊弄,

由此表达作者对老常的敬佩。

2.文章第一段“老常一定是全校最守时的人,因为他的工作与时间有关”有什么作用?

3.老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0、(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汪澈,字明远,自新安徒居饶州浮梁。第进士,教授衡州、沅州。用万俟高荐,为秘书正字、校书郎。轮对,乞

令帅臣、监司、侍从、台谏各举将帅,高宗善之,行其言。除监察御史,进殿中侍御史,特赐鞍马。时和戎岁久,边

防浸弛,澈陈养民养兵、自治豫备之说,累数千言。

叶义问使金还,颇知犯边谋,澈言:”不素备赛至仓卒覆房之变修令赞断空情宜加搜阅真有斗名义武明事务选委

才不限资格。"除侍御史。左相汤思退不协人望,澈同殿中侍御史陈俊卿劾罢,又论镇江大将刘宝十罪,诏夺节予祠。

三十一年,小毛前一夕,风雷雨雪交作,澈言《奉愁》鲁隐公时大雷震电,继以雨雪,孔子以八日之间再有大变,

谨而书之。今一夕间二异交至,此阴盛之证,殆为金人。今荆、襄无统督,江海乏备御,因陈修摆十二事。殿帅杨存

中久提兵权,内结阉寺,王十朋、陈俊卿等继论其罪,高宗欲存护使去,澈与俊卿同具奏,存中始罢。

孝宗即位,锐意恢复,首用张浚使江、淮,澈以参掾督军荆、襄,将分道进讨。赵搏守唐,王宣守邓,招皇甫倜

于蔡。寰、汉沃壤,荆棘弥望,澈请因古长渠筑堰,募闲民、汰冗卒杂耕,为度三十八屯,给种与牛,授庐舍,岁可

登谷七十余万斛,民偿种,私其余,官以钱市之,功绪略就。

孝宗访边事,澈奏:"向者我有唐、邓为藩篱,又皇甫倜控扼陈、蔡,敌不敢就襄。既失两郡,倜复内徙,敌屯新

野,相距百里尔。臣令赵搏、王宣筑城储粮,分备要害,有以待敌。至于机会之来,难以琛料。"孝宗善之。时议废江

州军,澈言不可。知宁国府,改福州、福建安抚使,复请祠。寻琴佟。卒,年六十三。赠金紫光禄大夫,承苫庄敏。

澈为殿中日,荐陈俊卿、王十朋、陈之茂为台官,高宗日:"名士也,次第用之矣。"在枢府,孝宗密访人材,荐百

有十八人。尝奏言:"臣起寒远,所以报国惟无私不欺尔。“其自奉清约,虽贵犹布衣时。

(选自《宋史•列传一百四十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不素备/事至/仓卒靖康之变/可鉴/今将骄卒惰/宜加搜阅/使有斗心/文武职事务选实才,不限资格/

B.不素备/事至仓卒/靖康之变可鉴/今将骄卒惰/宜加搜阅/使有斗心/文武职事务选实才/不限资格/

C.不素备事/至仓卒/靖康之变可鉴/今将骄卒惰/宜加搜阅/使有斗心/文武职事务选实才/不限资格/

D.不素备事/至仓卒靖康之变/可鉴/今将骄卒惰/宜加搜阅/使有斗心/文武职事务选实才/不限资格/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元,节日名,中国古代以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也叫元宵节。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农历十月十五为下元

节。

B.《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与《诗》《书》《礼》《易》并称为“五经”。

C.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D.谥号,指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功绩,而给了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性质的

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汪澈善于进言,并深得皇帝的信任。在最初轮对时,皇帝就认为他的进言很好;在讨论是否废除江州军时,他认为

不可,他的观点得到了皇帝的认可。

B.汪澈为人正直,对于坏人不手软。汤思退、刘宝,都是在他的弹劾之下被免官的。尤其是杨存中,高宗想庇护他,汪

澈与陈俊卿一起上奏,最终被罢官。

C.汪澈长于经营地方。他针对襄、汉的特点,修筑堤堰,招募闲民等耕种土地,并且供给百姓种子和牛,等收了粮食,

百姓偿还了种子还有余粮。

D.汪澈对金人有提防,并且在防御上有措施。根据天气的变化,他推测金人可能要南侵;他又命人储粮,并在要害处防

守,时刻防备敌人的到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和戎岁久,边防浸弛,澈陈养民养兵、自治豫备之说,累数千言。

(2)尝奏日:“臣起寒远,所以报国惟无私不欺尔。”其自奉清约,虽贵犹布衣时。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苏子瞻书

黄庭坚

书目:“庭坚齿少且葭,又不肖,无一可以事君子,故尝望见眉宇于众人之中,而终不得备使令于前后。

伏惟阁下学问文章,度越前辈;大雅岂弟,博约后来。立朝以直言见排报,补君辄上塔最,可谓声实相当,内外

称职。凡此数者,在人为难兼,而阁下所蕴,海沔地负,此特所见于一州一国者耳。惟阁下之渊源如此,而晚学之士

不顾亲炙光烈,以增益其所不能,则非人之情也。使有之,彼非用心于富贵荣辱,顾日暮计功,道不同不相为谋;则

浅陋自是,无好学之志,'鼬鼬予既已知之'者耳。

庭坚天幸,早岁闻于父兄师友,已立乎二累之外;独未尝得望履幕下,以齿少且贱,又不肖耳。知学以来,又为

禄仕所承,闻阁下之风,乐承教而未尝得者也。今日窃食于魏,会阁下开幕府在彭门,传音相闻,阁下又不亦未尝及

门,过誉斗筲①,使有黄钟大吕之重。盖心亲则千里晤对,情异则连屋不相往来,是理之必然者也,故敢坐通书于下执

事。

夫以少事长,士交于大夫,不肖承贤,理故有数,似不当如此。恭惟古之贤者,有以国士期人,略去势住,许通

书者,故窃取焉。非阁下之岂弟,单素处显,何特不可,直不敢也。仰冀知君,故又作《古风》诗二章,赋诸从者。

《诗》云:'我思古人,实获我心。'心之所期,可为知者道,难为俗人言,不得于今人,故求之古人中耳。与我并

时而能获我心,思见之心,宜如何哉!《诗》云:'既见君子,我心写矣。'今则未见,而写我心矣!

气候暄冷失宜,不审何如?伏祈为道自重。”

(注)①斗筲:浅薄。《论语•子路》:“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亚碘的一项是()

A.补君辄上课最课:考核

B.海海地负涵:包容

C.又为禄仕所靡縻:消耗

D.仰冀知骞察:知晓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庭坚比苏轼年轻,他素来仰慕苏轼的才华,但苏轼并不知晓熟悉黄庭坚其人。

B.这封信先直接表达自己的仰慕之情,称赞苏轼声名与实际相符,才能与职位相称。

C.黄庭坚将自己想与苏轼交往的请求,放在情与理、古与今的分析比较中,情真语殷。

D.黄庭坚这封信表达真诚,既不失礼,又能得体,不伤自尊,毫无卑微之气。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伏惟阁下学问文章,度越前辈;大雅岂弟,博约后来。

⑵盖心亲则千里晤对,情异则连屋不相往来,是理之必然者也,故敢坐通书于下执事。

4.请简要概括黄庭坚上书苏子瞻的原因。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月23日是戊戌变法领袖人物之一梁启超的诞辰日。北京东直门内南小街北沟沿胡同23号是梁启超当年在京的

居住之所。记者探访时发现,各种自速房屋已将故居切割成大杂院,只有门口的东城区文保单位标牌表明该院落有着

特殊身份。

据院内居民介绍,在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成为某单位宿舍,院里的很多小房子都是大家自建的。起初后花园里有

两座假山,其中一座现在已经被铲平,山石全被当了地基,另外一座土山周围也密密地盖了房子。胡同内不少居民表

示,希望故居内的私搭乱建能够得到治理,恢复昔日的容貌。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故居院内的居民或市政府文化局文物管理部门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

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文心”为写信人,不

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1.CE

2.①促使魏忠正的思想性格发生变化。姜爷爷是魏忠正思想变化的关键人物,正因为姜爷爷对魏忠正好,才让魏忠正

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姜爷爷的教诲让他改变了以前的陋习,知道了要做一个忠厚直正的人。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姜爷爷的被捕,引出了后面魏忠正偷枪营救,最后牺牲的故事。

3.①照应了题目“再偷最后一次";②悲剧往往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撕开给人看,写魏忠正之死增强了悲剧意蕴,令人

感动深思;③丰富了人物性格,突出了魏忠正知恩图报的性格特点,增强了人物形象的感染力,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

④在平凡故事的叙述中见奇崛,体现了故事的高潮。

【解题分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

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A项,“为了体现魏忠正思想变化所具有的社会环境”错误,魏忠正的思想变化来源于姜爷爷的教诲与帮助。

B项,”可看出他的无情无义”错误,这属于主观臆断,应是出于生活的无奈。

D项,“最后还是相信了魏忠正”错误,面对魏忠正的辩解,姜爷爷有所深思,姜爷爷没有戳穿他,是因为想帮助他

改变这个陋习,而不是相信他要给王大娘做件新衣裳。

故选CE,

2.此题考查理解文中次要人物的作用的能力。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其作用一般有:①对主要人物起陪衬

作用;②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增加小说的真实性;③同

主要人物一同揭示或凸显主旨;④推动情节发展。“偷哪匹呢?屎娃儿混在围观的人群里琢磨。后来被挤得有点不耐

烦了,顺手抄起一匹猛拽。哪想卖布老头挺鬼,每匹布底端都缝了布条,拴在支摊子的竹竿上。屎娃儿见失了手,便

急出了汗,想跑,却被摊主一把抓住。屎娃儿当场尿了裤子”“俺想过年给王大娘做件新衣裳”“好,就白给你裁两

米”“屎娃儿多脏?贼也脏,做人要干净。你们这里大都姓魏,那就姓魏吧,名字叫忠正,忠厚直正,可不能再偷东

西了“,姜爷爷促使魏忠正的思想性格发生变化;“别等了,老姜出事了,他被鬼子抓了,被捕前给我留了条,叫我

务必跑一趟告诉你”“我要偷,再偷最后一次,我要把姜爷爷偷出来”“爷爷,就这一回……这最后一回了”,推

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姜爷爷的被捕,引出了后面魏忠正偷枪营救,最后牺牲的故事。

3.本题考查探究结尾的意蕴。这类题目有启发性,更容易让考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解答此类题目,应该紧扣文本

内容,结合现实(人生)等角度谈出“自我看法”。本题探究的是小说文本结尾的艺术效果的分析。先要明确小说结

尾的形式,再从结尾的技巧、对情节的安排、人物塑造、主题的表达作用及读者的阅读感受等角度来回答。爷爷,就

这一回……这最后一回了”,照应了题目“再偷最后一次”;“他躺在姜爷爷怀里,身子越来越小”,魏忠正之死增

强了悲剧意蕴,令人感动深思;“躺在草席上,瞪着眼,一动不动,心里忽然冒出个声音:我要偷,再偷最后一次,

我要把姜爷爷偷出来”,丰富了人物性格,突出了魏忠正知恩图报的性格特点;“屎娃儿多脏?贼也脏,做人要干净。

你们这里大都姓魏,那就姓魏吧,名字叫忠正,忠厚直正,可不能再偷东西了”“说着老泪纵横,那泪一行行打在魏

忠正歪了的小脸上”,姜爷爷帮助魏忠正改邪归正,魏忠正救姜爷爷死去,在平凡故事的叙述中见奇崛,体现了故事

的高潮。

【题目点拨】

本题属于小说阅读,对小说阅读的考查一般从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三方面进行考查,小说阅读的关键是熟读文

本,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完成各题,这就需要我们阅读时认真分析文本,认真分析所给的题目,按照题目要求作答。

2、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乘彼境垣泣涕涟涟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高考名篇名句默写分一般式性默写和情景式默写两种类型。本题属于情景

式默写,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和内涵的理解。因此在默写的时候,考生就要在紧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好情景式

默写题所提示的语境:包括题干所给出的叙述性情景,以及题干给出的要默写语句的关键词,题干提示所要默写句子

运用的修辞手法等。特别要注意所默写语句中的难写字、易混字、易错字、通假字,还有虚词等。

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闻、猿、境垣、涟、谗、畏。

【题目点拨】

高考所选择的名篇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

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

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

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3、1.B

2.C

3.①政府采取紧急行动。从学校、家庭、城市规划、道路安全等多方面着手,提供更多运动,游戏和娱乐的机会,促

进青少年进行身体活动。②改善用眼环境。改变不良的用眼习惯,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控制近视的发生和发展。③控

制手机及有关电子设备的使用时间,增加户外运动的时间。④根据青少年参与户外运动有其自身年龄特点,要有的放

矢,编制教学计划,进行理论培训,让青少年享受户外运动,并获取参与户外运动的知识与技能。

【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对'青少年

缺乏身体运动'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

出判断。

B项,“因为青少年运动不足趋势持续,所以2030年全球身体活动不足比率降至70%以下的目标已无法实现”,混淆

或然和必然、未然和已然。原文说“如果青少年运动不足的趋势继续下去”,这只是一种假设,一种可能,并非必然;

“……的目标将无法实现”,基于前述可能,“将”无法实现,这是未然的事情,并非已然。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

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

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C项,”……是导致近视高发且快速低龄化的最关键因素”,把或然说成已然。原文说“……可能是导致近视高发且

快速低龄化的最关键因素”,原文只是说“可能”。

故选C。

3.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

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相关材料,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

整合概括回答问题。

“因此呼吁各国采取紧急行动,从学校、家庭、城市规划、道路安全等多方面着手,提供更多运动、游戏和娱乐的机

会,促进青少年进行身体活动”这是从政府层面来说的,可以概括为“政府采取紧急行动。从学校、家庭、城市规划、

道路安全等多方面着手,提供更多运动,游戏和娱乐的机会,促进青少年进行身体活动”.“不良的用眼习惯与用眼

环境对近视的发病概率有很大影响”“学习压力加剧、电子屏幕的普及化和户外活动时间减少可能是导致近视高发且

快速低龄化的最关键因素”,可以概括为“改善用眼环境。改变不良的用眼习惯,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控制近视的发

生和发展”。

“全球80%的青少年缺乏足够的运动,女性比例高于男性,大部分人的精力都集中在了电子荧幕上”可以概括为“控

制手机及有关电子设备的使用时间,增加户外运动的时间”。

“马欣祥博士表示,青少年参与户外运动有其自身年龄特点,培养青少年同样要有的放矢”“针对青少年不仅要有迥

异于成年户外爱好者的培训理论,更要根据各年龄层人群的理解能力与运动能力编制教学计划,让青少年以享受运动

为前提,获取参与户外运动的知识与技能”,可以概括为“根据青少年参与户外运动有其自身年龄特点,要有的放矢,

编制教学计划,进行理论培训,让青少年享受户外运动,并获取参与户外运动的知识与技能”。

【题目点拨】

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

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

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

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

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

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

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

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

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4、CD

【解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情节的掌握情况,此类题主要靠学生平时的识记与积累,看名著一定要全面、细致,

尤其细节部分,记清楚人物、事件以及时间顺序等。

C项,“还把牧羊人打倒”的说法有误,堂吉诃德被牧羊人用石头打倒;桑丘不是赞赏主人而是抱怨主人不该自招烦

恼。

D项,“玛丝洛娃一下子就认出他”的说法有误,玛丝洛娃没有一下子认出他,只从他的衣着看出他是个有钱人;聂

赫留朵夫还是坚持请她饶恕。

故选CDo

【题目点拨】

在名著的复习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对名著内容情节叙述的时间要素,高考试题中有时故意将情节发生的

时间倒置,或者随意更改,以此来考查对该情节的记忆程度;2.命题者在设置错误选项时,往往故意变更情节发生的

地点,将此地发生的事情说成是彼地发生的事情。解答这类题时,应注意选项中表示地点的词语,识别其中地点变更

的陷阱;3.把甲的事件、语言、肖像、动作说成是乙的,或将甲的性格、功过、典型意义说成乙的,这是错误选项中

常出现的张冠李戴式的陷阱。考生必须多加注意,识别其中的陷阱;4.文学名著中人物关系错综复杂,考生在应在平

时多加注意;5.注意准确交代主要人物与核心事件,理清人物间的关系,突出重要细节;6.熟记名著常识的相关内容,

熟记小说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7.对人物思想性格的认识、理解以及典型情节的识记和复述能力,考生应注意扣紧

题干的要求,抓住人物主要思想性格,从典型事例、主要故事情节中来概括。

5、(1)B

(2)古城早已荒凉此时只有无知的鸟儿不懂历史变迁和国势盛衰,不分朝暮地在弋阳溪水上飞来飞去。诗人通过这荒

凉的古城飞鸟图,寄寓了丰富而又深沈的思想情感:①抒发了对古城由盛而衰的历史慨叹。②表达了对唐王朝国势衰

微的深深优虑。③寄寓了对国家衰弱、人民困苦的无比感慨。④流露出对统治者荒淫昏庸、误国害民的含蓄嘲讽。

【解题分析】

(D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

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

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B项,“顿生漂泊异乡之慨”分析错误,诗人先写“官舍”,这昔日繁华的地方如今杂草丛生,被越来越高的蓬篙掩

埋了起来;随后再写“女墙”,城墙还在,可是巡防的将士已经不见踪影,顿生物是人非之慨。

故选B。

(2)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分析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

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

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本题的作答关键抓住“陵谷变”,结合注释分析诗人的情感。由“飞鸟不知陵谷变”可知,诗歌尾联中引用《诗经小

雅十月之交》中讽刺周幽王昏庸无度的陵谷之变的例子,运用典故,借古讽今,批判唐王朝统治者昏庸误国,表现了

诗人对唐王朝命运的深深忧虑;同时写了飞鸟不知道世事变化、古城变迁,将飞鸟比作人。运用了拟人手法。并且将

人与飞鸟进行对比,飞鸟本无情,不知世事变迁,但人是有情的,人能够感受到古城由盛到衰的历史变迁并思考这种

变迁的原因。此外,尾联描绘了古城荒芜,唯有无知的飞鸟朝朝暮暮在弋阳溪边的秋草中觅食的荒凉景象,借景抒情,

表达了诗人悲怆的心境和对历史深深的感慨之情。

【题目点拨】

诗歌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

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诗歌赏析:

这首即景抒情的诗篇,包蕴着深沉的叹喟,寂寥悲凉,深沉迷茫,情在景中,兴在象外,意绪不尽,令人沉思。

“孤城上与自云齐,万古荒凉楚水西。”首联扣题,开篇即点明诗人登上馀千古县城后看到的景象:馀千古县城

地势较高。周围又没有其他城乡相连,因被废弃又无人居住,俨然成了一座孤城,在城下抬头望去,已好像和白云连

在一起,多年以来,这座古城一直矗立在楚水西畔,荒凉而孤独。首句中诗人站在城下,第二句的视角已转为凭楼远

眺,诗人不动声色地写出了自己位置的转移:不论是“与白云齐”还是“万古荒凉”,都带有夸张的意味,意在表现

馀干县城被抛弃后的沉寂和冷落。这既是客观意象的反映,同时也含有诗人自己的感情。

“官舍已空秋草没,女墙犹在夜乌啼。”首联写的是古城全景,颔联中视角转入城内。诗人先写“官舍”,这昔

日繁华的地方如今杂草丛生,被越来越高的蓬篙掩埋了起来;随后再写“女墙”,城墙还在,可是巡防的将士已经不

见踪影,到了夜甲。城楼上看不到守夜人点亮的火光,只能听见一声声乌鸦的啼叫从旷野响起。“已空”对应“犹在”,

物是人非之感顿生。“秋草”与“在鸟”两个带有冷色调的意象,承接首联中的“荒凉”一词,把古县城的残破和冷

清刻画得淋漓尽致。

“平沙渺渺迷人远,落日亭亭向客低。”视角再次转移,诗人在颈联中着意描写城外的景象。站在城头向远处眺

望,只能看见茫茫的沙地,大风骤起,卷起遮天蔽日的黄沙,向着天边无尽处卷席而去;此时正是黄昏时分,落日西

垂,渐渐地快与城上的游客在同一高度上了。县城周围,理应是村舍农田,而诗中却尽是茫茫“平沙”;再者,县城

治所虽然迁移,不该导致所有百姓随之搬迁,可这里的人却纷纷选择了离开了。联系当时背景,安史之乱已经持续了

七年之久,战区自然是烽火遍地,其他州县自然也会受到战争的影响,趁乱而起的诸侯、盗寇,无不成了鱼肉百I姓

的黑暗力量。举国上下,为了保命,为了生存,人民莫不纷纷迁徙,背井离乡。颈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