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四川省富顺二中高高考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39/1C/wKhkGWa09WOASBojAAMz7XqJJZY129.jpg)
![2025届四川省富顺二中高高考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39/1C/wKhkGWa09WOASBojAAMz7XqJJZY1292.jpg)
![2025届四川省富顺二中高高考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39/1C/wKhkGWa09WOASBojAAMz7XqJJZY1293.jpg)
![2025届四川省富顺二中高高考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39/1C/wKhkGWa09WOASBojAAMz7XqJJZY1294.jpg)
![2025届四川省富顺二中高高考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39/1C/wKhkGWa09WOASBojAAMz7XqJJZY12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四川省富顺二中高高考历史二模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英国著名思想家卡尔波普尔认为:“马克思试图用所谓‘阶级境况的逻辑'来解释工业体系的制度运行,尽管有一定的夸张成分,也忽视了这种境况的某些重要方面,在我看来……至少他对工业体系的那个阶段所作的社会学分析,是令人钦佩的。恩格斯在晚年不但高度评价了股价制企业的制度模式,还认为它是从私有制向真正的公有制过渡的模式。这表明A.马克思主义根植于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 B.恩格斯借鉴资本主义私有模式C.马克思主义放弃了“暴力革命”的理论 D.马克思主义认同资本主义运行模式2.《放足歌》:“玉龄女子哭吞声,哭向床前问慈母。母亲爱儿自孩提,如何缚儿如缚鸡。儿足骨折儿心碎,昼不能行夜不寐。邻家有女已放足,走向学堂去读书。”这种现象出现于()A.鸦片战争之后 B.洋务运动之后 C.戊戌变法之后 D.辛亥革命之后3.1859年(清咸丰九年)6月25日,英法联军舰队14艘(其中英国军舰11艘、法国军舰2艘、美国军舰1艘)不宣而战攻打天津大沽口炮台,并强行驶入海河。天津守军英勇还击。这次保卫战是鸦片战争以后清军抗击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大胜仗,也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唯一的一次胜仗。由此以后①大沽口炮台成为近代中国最坚固海防工事②天津的城市布局发生重大变化③中国的海军开始步入近代化④清政府的权力结构发生变化出现洋务派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4.在1996年亚太经合组织第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中国政府承诺到2000年把中国的平均关税率降低到15%左右。1997年,中国的关税水平降到17%,1998年为16.4%,到2001年1月1日,中国的平均关税率已经降到15.3%。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中国以负责任的实际行动推动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B.亚太经合组织通过的宣言对成员国具有法律约束效力C.中国为适应新的世界经济形势而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D.中国在国际事务特别是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5.下面左图是唐初10道图,右图是元中期11行省图。对比二图可知,元代的行政区划A.多以山川形势为界 B.便于地方政府治理C.加强了地方文化的认同 D.利于加强中央集权6.如表能够反映出A.建国后我国经济持续增长B.两次显著增长均得益于生产关系调整C.社会动乱对经济领域冲击不大D.农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尤其突出7.战国赵武灵王看到胡人在军事、服饰方面的优势,下令全国推行胡服、教练骑射。北魏孝文帝下令全国“禁胡服”。对两者理解正确的是A.易服目的是营造改革氛围 B.客观上推动民族文化认同C.出发点在于实现民族交融 D.有力推动了国家统一进程8.“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简单地说起来,前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后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对于上述毛泽东著作中“两类矛盾”学说理解正确的是A.分清敌我与是非问题是中国建设道路的核心内容B.该学说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起了指导作用C.该学说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政治理论准备D.该学说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有益的9.16世纪的西班牙流浪汉小说《小癞子》勾画出了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贪婪恶毒的瞎子、狠心吝啬的神父、破落卑微的贵族等。主人公拉萨洛出生卑微,却努力摆脱贫困和饥饿的状态。这部作品A.抒发了浪漫情怀 B.突出了人文精神C.讽刺了工业文明 D.表达了理想幻灭10.1927年12月,联共(布)十五大决议指出,粮食订购制“在今后能够而且必须成……促使那些通过合作社同社会主义工业发生联系的小生产者自愿地联合起来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据此可知,粮食订购制A.缓解了战争造成的粮食短缺 B.保障了工业化所需的劳动力C.推动了集体农庄时代的到来 D.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11.近代史学术界对李鸿章的评价可谓争议颇多,研究资料也是种类繁多。下列材料中有助于接近历史真实的第一手资料是A.长篇历史小说《李鸿章》 B.《评李鸿章的反动言论》C.关于李鸿章的史学论著 D.李鸿章的奏折和书信影印件12.1368年,明太祖宣布,各处百姓外出逃避战乱,抛下土地为他人所耕垦者,即由耕者占为己业,原主还乡复业者,由官府于旁近荒田中如数拨给耕种。这一规定有助于A.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B.促进自耕农经济成长C.遏制土地兼并的蔓延 D.解决尖锐的人地矛盾13.西周青铜器“卫盉”铭文记载了裘卫家族第三代随葬物品享用‘五鼎八簋’,这种规格违背了A.禅让制 B.内外服制 C.礼制 D.内外朝制14.19世纪90年代在通商口岸或内地市镇、城乡,出现了“衣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说明了A.中国经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自然经济完全解体融入世界C.人们的服饰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D.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殖民地15.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如果要进行相关的革命传统教育,你应该选择的实地考察路线是:A.虎门销烟遗址——威海卫海军纪念馆——天津义和团遗址B.圆明园遗址——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中国远征军纪念馆C.武昌起义纪念馆——上海“一大”会址——淮海战役纪念馆D.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遵义会议会址——延安“七大”会址16.下图是我国某时期的货币小钞铜版拓片,上面的文字为“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主管并同见钱七百七十陌流转行使”。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发展,是研究商帮的史料②可以研究当时货币小钞与钱的兑换数③可以用来研究活字印刷术发展④此为宋朝时期的货币小钞铜版拓片A.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17.“五四”后一年,新出版的刊物达400多种,新成立的社团也以百计。“五四”后两年,马克思主义者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胡适、小资产阶级无政府主义者区声白、研究系梁启超等人之间,展开了思想论战。这说明“五四”后A.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地位得以确立 B.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C.资产阶级的新文化仍是主流思想 D.社会改造的新思潮广泛传播18.《旧唐书·桓彦范传》载:时有墨敕授方术人郑普思秘书监,叶净能国子祭酒,彦范(政事堂宰相)苦言其不可。帝曰:“既要用之,无容便止。”彦范又对曰:“陛下自龙飞宝位,遂下制云:‘军国政化,皆依贞观故事。’……至如普思等是方伎庸流,岂足以比踪前烈?臣恐物议谓陛下官不择才,滥以天秩加于私爱。惟陛下少加慎择。”帝竟不纳。由此可知当时A.缺乏系统完善的用人机制 B.政事堂成为国家权力中枢C.方术破坏了国家政治秩序 D.君权和相权矛盾依然尖锐19.古罗马普通公民所穿的托加长袍是简朴而没有装饰的,是天然毛料的颜色;平民的服色多为深灰、浅灰或褐色;参加选举的候选人穿着纯白色的托加袍,以引人注目;贵族、执政官、皇帝、将军等人所穿的托加喜爱以紫色作为服色。这表明古罗马A.法律体系健全 B.奢靡之风盛行 C.等级制度森严 D.人文氛围浓厚20.“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宋代著名政治家司马光的这两句诗,概括了洛阳作为举世闻名的古都,在华夏文明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洛阳在历史上曾经是下列哪些王朝的都城①东周②西汉③三国时的魏④北魏⑤北宋⑥清朝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⑥21.司马迁笔下的汉武帝是敬鬼信神祈求长生的昏君;撰《汉书》的班固却对汉武帝赞赏有加,认为他“卓然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司马光则说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材料最能说明A.历史是一种解释B.历史可以随意解释C.历史很难有真相D.时代影响历史解释22.1902年,梁启超认为“史馆中数十万之著录,其资格可以养吾所欲,给吾所求者,殆无一焉……史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悠悠万事,惟此为大”。可见,他倡导的史学革命着眼于A.唤醒民族意识B.复兴传统史学C.发动群众革命D.推进维新变法23.抗战期间,存在着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城市向乡村的文化转移,大批城市知识青年随着八路军和新四军来到乡村,为面向农民的大规模民族主义宣传提供了条件。这表明A.中国文化重心已转移到乡村B.农村文化的重塑推动了民族解放C.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蓬勃开展D.中共已经取得抗战文化的领导权24.“从(二里头遗址)新发现中,人们几乎可以触摸到中国第一个王朝的脉动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队长的上述言论A.否认了夏王朝的存在 B.证实了夏王朝的存在C.揭示了二里头文化与中国国家起源的关系 D.揭示了原始农耕与文明起源的关系25.“到1700年英国的制度框架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环境。……现在舞台已经为产业革命布置就绪。”这里的“制度框架”不包括A.君主立宪制度 B.私人企业制度 C.私人产权制度 D.现代工厂制度26.1906年,詹天佑在给他的美国老师诺索夫人的信中写到:“中国已经醒过来了。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建造铁路。中外人士都在注视我所主持的京张铁路工程。如果京张铁路工程失败的话,不但是我的不幸,也是中国工程师的不幸,同时带给中国很大的损失。”这说明A.清政府尚未认识到铁路对国家的重要性 B.当时的中国已经具备修建铁路的经济条件C.帝国主义国家彻底放弃对中国路权的争夺 D.詹天佑将工程成败与中国荣辱系于一身27.《史记·平准书》记载,汉武帝采纳桑弘羊的建议:“大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踊,故抑天下物,名曰平准。”这一政策本质反映了A.打击富商大贾 B.鼓励经商致富C.加强中央集权(中央集权的加强) D.稳定全国物价28.有学者认为,反全球化的国家主要是债务缠身的第三世界国家以及根本就参加不了全球化的最不发达国家。得出这种结论的依据是()A.发达国家是全球化最大受益者 B.反全球化运动主要是反经济全球发展C.全球化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D.全球化威胁着不发达国家的经济主权29.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驱逐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30.唐玄宗时期中书令权力很大,是宰相之首。肃宗以后,很少再设中书令,宰相也就无首次之分,轮流值守制才得以完全确立。这反映了唐代()A.宰相制度名存实亡 B.参议辅政制度变化C.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三省六部制度完善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材料1926年,美国武装进驻尼加拉瓜并支持保守党建立迪亚斯政府,引起许多地方起义。1927年5月,自由党领导的立宪政府同美国签订投降协定,其中参与起义的将军桑地诺拒绝投降,在山区建立根据地,走上了抗美游击战争的道路。桑地诺在军队中实行严格的集中制和纪律,严惩一切违反纪律的行为,在军队内部保持平等关系,官兵之间互称兄弟;出版刊物加强对军队的历史教育,军队和人民的关系也相当密切。美国对尼加拉瓜的干涉,引起世界舆论的抗议,1933年,美国撤出尼加拉瓜,美国在尼加拉瓜进行了6年侵略战争,最终仍以失败而宣告结束。——摘編自(美)布拉德福德·伯恩斯《在尼加拉瓜的战争》(1)根据材料,概括桑地诺对军队改革的措施。(2)根据材料,概括桑地诺领导的抗美斗争的特点。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诸侯所受者其尊皆天也。——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材料二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在董仲舒看来,天是百神大君,天具有仁义礼智信,皇帝是天的儿子。人间的一切都是天造就的。天按照自己的模样造就了人,人秉承天的意志长出了身体,这就是人符天数。……田地有上下之别,人间有尊卑之别。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是合于天道的伦理范畴。——《中国哲学与文化》问题(1)分别概括三段材料的思想核心。(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董仲舒的思想形成的背景。(3)你怎样看待这一思想学说?33.(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鱼鳞图册制度缘起于南宋绍兴时期的土地经界。元代继承之,延祐年间实行土地经理,造有鱼鳞图册。明洪武元年春,朱元冲针对两浙富民诡寄田产、逃避赋税之弊,派遣周铸等一百六十四人往浙西核实田亩,并在松江开始编制造册。经洪武和万历时期两次在全国进行大规模土地清丈,攒造相关图籍,鱼鳞图册制度趋于完善。清代,着力在边境与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土地清丈,并在垦荒、滩地、马场等各类田土之上全面推开,土地清丈和鱼鳞图册攒造成为常态。民国时期,不少地方仍造有鱼鳞册。在遗存的鱼鳞图册文书档案中,可以找到鱼鳞草册、鱼鳞正册、龟鳞总图、鱼鳞归户册以至鱼鳞家册等各种鱼鳞图册,类别繁多而又相互关联,存在一个完整的册籍体系。——摘编自奕成显《鱼鳞图册的遗存与研究价值》(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鱼鳞图册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鱼鳞图册制度的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析】
由材料“马克思试图用所谓‘阶级境况的逻辑'来解释工业体系的制度运行…….至少他对工业体系的那个阶段所作的社会学分析”可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是根植于对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研究之上的,故选A;恩格斯肯定的是股价制企业的制度模式,而非整个资本主义私有模式,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暴力革命这一斗争策略的态度,无法得出C项结论,排除;恩格斯认为股价制企业的制度模式只是一种过渡模式,其并非最终归宿,且马克思等人如果认同了资本主义的运行模式,则也没有必要号召所有工人一起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了,故排除D。2、D【解析】
材料“邻家有女已放足”反映的就是放足,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曾颁布废止缠足的法令,故D正确。鸦片战争之后和洋务运动之后尚未没有提及放足事宜,故A项和B项错误。戊戌变法之后是提出,并没有强制执行,故C项错误。3、B【解析】
大沽口保卫战取得了胜利,并不能说明大沽口炮台是最坚固的工事,①错误;②③④均符合题意,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4、A【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国政府承担大国责任,主动降低关税以便促进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贸易的发展,A正确;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重要的经济合作论坛,宣言不具有法律效力,B排除;材料体现的是中国主动承担大国责任,促进世界贸易发展,无关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C排除;中国降低关税有利于促进亚太地区及世界贸易的发展,不属于地区事务,D排除。故选A。5、D【解析】
唐朝的行政划分主要按照山川地形划分,这样容易形成割据,元朝的行省划分体现了犬牙交错,这样更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正确;元朝行政划分打破了山川形势界限,排除A;元朝的行省并不是完整的地理单元,不利于地方政府管理,排除B;元朝对行省的切割不能强化地方文化认同,容易造成割裂,排除C。6、B【解析】
据表格内容可知,农业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的两次明显增长第一次是在1963-1965年,主要得益于八字方针的调整,第二次是在1981-1985年,主要得益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B项符合题意;“持续增长”的说法有误,排除A;社会动乱对我国经济领域冲击非常大,排除C;D项从表格内容无法体现,排除。故选B。7、B【解析】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及孝文帝汉化改革都在客观上推动民族文化认同,B正确;易服目的和出发点是巩固统治,排除A、C;赵武灵王的改革主要是为了维护北部边疆,孝文帝改革激化了矛盾,引起兵变,因此D排除。8、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给予历史事物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段材料应该出自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正确分析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有益的,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A、B、C三项均不符合材料的描述,排除。故正确答案选D。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概况及认识9、B【解析】
16世纪的欧洲正值文艺复兴时期,《小癞子》不同的人物形象和状态反映了人文精神,B正确;作品更接近现实主义,排除A;这一时期工业文明尚未兴起,排除C;作品反映的是希望,而非幻灭,排除D。10、C【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当时苏共利用农业的联合来为工业化积累资金,这种做法的结果就是推动集体农庄时代的到来,C正确;当时苏联尚未发生大规模战争,A排除;当时苏联的工业化尚未展开,B排除;苏联的粮食订购制侵害了农民的利益,D排除。故选C。11、D【解析】
第一手史料是当事人留下的日记或者手稿等,李鸿章的奏折和书信影印件属于当事人留下东西,应该是第一手史料,D正确;A、B和C均属于第二手史料,排除。12、B【解析】
明太祖这一规定旨在保证田地不抛荒,农民有地可耕,这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B正确;从背景来看,当时大量农户流亡,存在土地抛荒现象,在人少地多情况下,多采取粗放模式,而非精耕细作,A排除;这一规定实质上认可了土地兼并,排除C;根据题干可知,这一时期人口流亡,人地矛盾并不尖锐,排除D。13、C【解析】
“鼎”、“簋”的数量显示的是所处的阶层和地位,是西周礼制的体现,享用“五鼎八簋”违背的是礼制,故选C项;禅让制是古代君主权力的传承制度,内外服制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内外朝制是西汉时期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制度,都与题意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14、A【解析】
材料“衣洋布者十之七八”显示当时洋布占据中国市场的70-80%,这一现象说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A正确;19世纪末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不是完全瓦解,排除B;C中的“根本变化”说法绝对,排除C;中国近代一直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排除D。故选A。15、D【解析】
根据题干要求选择实地考察的路线应该是与中国共产党活动有关的。井冈山是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率领军队到达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在革命紧急关头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1945年7月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都与中共建设有关,故答案为D;虎门销烟是1839年,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911年武昌起义都早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C。16、C【解析】
根据图片文字信息“同见钱七百七十陌流转行使”,因此该拓片可用来研究货币小钞与钱的兑换数,故②正确;根据图片地点信息“四川”,说明四川地区商品经济发达,结合所学可得知此货币是宋朝出现的纸币——交子,故④正确,C正确;商帮出现在明清时期,故①错误,交子是雕版印刷制品,故不可以用来研究活字印刷术发展,故③错误,排除A、B、D。17、D【解析】
材料表明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还同各派别之间进行了论战,说明了社会改造的新思潮得到的广泛传播。D正确;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思想已经开始得到传播,A排除;五四运动时期,无产阶级已经登上历史舞台,B排除;资产阶级的新文化仍是主流思想的说法无从体现,C排除。故选D。18、D【解析】
由材料“彦范(政事堂宰相)苦言其不可……帝竟不纳”可知,一个敢对皇帝谏言,一个敢于否定丞相的合理谏言,这说明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依然尖锐,故选D;用人问题仅是事情的起因,材料的重点更在于强调其后引发的君相矛盾,A项不符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中宰相合理谏议,但皇帝却并不采纳,这说明相权一定程度上遭到了削弱,B项表述与此不符,排除;方术只是引子,其背后真正破坏国家政治秩序的,是独尊的皇权,C项表述夸大了方术的作用,排除。19、C【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罗马社会制度的理解和认识。题中的材料反映了古代罗马不同身份的人在服饰上有明显的不同,说明彼此之间是严格区分的,等级制度森严,故C项说法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罗马的法律建设问题,故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出奢靡的生活风气,故B项不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严格的等级区分,而不是人文主义的氛围,故D项说法错误,排除。20、B【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①东周③三国时的魏④北魏的都城都在洛阳,故B正确。②西汉⑤北宋⑥清朝的都城分别在长安、开封、北京,故排除ACD。21、A【解析】从材料“司马迁笔下的汉武帝”“撰《汉书》的班固却对汉武帝”“司马光则说汉武帝”中可以看出,针对同一个人物有着不同认识和评价,这说明了历史是一种解释,故A项正确;B项错误,错在“随意”;C项错误,错在“很难有”;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22、A【解析】
材料“史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强调的是利用史学来唤醒中国人的民族意识,A项符合题意;复兴传统史学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项排除;梁启超主张的改革,C项排除;维新变法在1898年9月21日被顽固势力镇压,与材料时间不符合,D项排除。23、B【解析】
根据材料“面向农民的大规模民族主义宣传提供了条件”,可知,八路军和新四军在农村的文化宣传,推动了抗日战争这一民族解放的进程,B项正确;当时中国文化重心未转移到乡村,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的优势,中国文化重心仍城市,A项错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发生在文革期间,C项错误;中共已经取得抗战文化的领导权无法体现,故D项错误。24、C【解析】
根据材料“从(二里头遗址)新发现中,人们几乎可以触摸到中国第一个王朝的脉动了”结合所学可知二里头遗址和中国的“第一个王朝”即国家的出现有关系,答案为C;材料提到“第一个王朝”但是并没有否认和证实夏王朝的存在,AB错误;D在国家出现之前就存在,材料内容不能显示农耕和文明起源的关系,排除。25、D【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1700年英国的制度框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政治框架是包括君主立宪制度、私人企业制度和私人产权制度;而现代工厂制度是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后确立的;所以答案选D。【详解】26、D【解析】
根据题干“京张铁路工程失败的话,不但是我的不幸,也是中国工程师的不幸”可知,詹天佑将修建京张铁路工程的成败视为个人与国家的荣辱共存,故D项正确;题干未反映清政府对京张铁路工程修建的态度,排除A项;题干并未强调京张铁路工程修建的条件问题,排除B项;帝国主义通过抢夺路权意图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故并不放弃对中国路权的争夺,排除C项。故选D。27、C【解析】
据材料“大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踊,故抑天下物,名曰平准”可知,汉武帝采纳桑弘羊的建议,设立了管理市场的大农官,以贵卖贱卖来稳定物价,使政府参与市场交易,维护了社会经济稳定,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正确;A不是材料主旨;材料没有涉及“鼓励经商”,而是抑商,B错误;材料目的是稳定全国物价,增加政府收入,加强中央集权,D不是材料主旨。28、A【解析】
据材料“反全球化的国家主要是债务缠身的第三世界国家以及根本就参加不了全球化的最不发达国家”并结合所学可知,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A正确;反全球化运动是反全球化过程中的不利因素,而不是反经济全球发展,B说法错误;从长远看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C错误;据材料可知,因为最不发达国家根本就参加不了全球化,因此也就谈不到威胁着国家的经济主权问题,D错误。【点睛】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29、A【解析】试题分析:三民主义是孙中山的革命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包括民族、民权、民生三部分。民权即创立民国,建立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因此不管是那个民族为君主,也是要革命推翻的。故选A。BD有反满统治,建立汉族政权的意思,与材料不符。C说的是平均地权。考点:辛亥革命点评:辛亥革命是考试的重点。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辛亥革命的影响等也需要掌握。30、B【解析】
依据材料“中书令权力很大,是宰相之首”到“很少再设中书令,宰相也就无首次之分”来看,这反映了中书令权力的削弱,参政辅政制度的变化。B正确;材料体现出唐代相权分散与削弱,并没有衰亡,A排除;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是在清朝,C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三省的决策过程,无法推断其完善,D排除。故选B。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实行严格的集中制和纪律,严惩违纪行为;实行军队内部关系平等;出版刊物对军队进行教育。(2)特点:采用游击战的方式进行;依靠工农独立进行抗战;改革军队,提高战斗力。【解析】
(1)根据“桑地诺在军队中实行严格的集中制和纪律,严惩一切违反纪律的行为”得出实行严格的集中制和纪律,严惩违纪行为;根据“在军队内部保持平等关系”得出实行军队内部关系平等;根据“出版刊物加强对军队的历史教育”得出出版刊物对军队进行教育。(2)特点:根据“走上了抗美游击战争的道路”得出采用游击战的方式进行;根据“在山区建立根据地”得出依靠工农独立进行抗战;根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子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培训汇报
- 石墨材料在汽车工业的潜在市场与推广策略
- 农机具买卖合同范本
- 电影行业中的跨平台营销策略
- 商品车运输合同范本
- 社交化电子商务平台发展与创新路径
- 电力行业安全文化的建设与实践
- 电影项目投资回报率的计算与评估
- 生产安全教育提升员工自我保护意识
- 古董字画修复装裱合同书
- 2024年人工智能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
- 29.4常见肿瘤标志物讲解
- 华为企业大学培训体系
- 学生奖励兑换券模板
- 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规范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班会教案
- 运营与管理行业培训资料
- 48贵州省贵阳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 骑手食品安全培训
-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单元复习题-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 2023-2024新版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