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优化探究高三地理一轮复习3-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_第1页
2014优化探究高三地理一轮复习3-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_第2页
2014优化探究高三地理一轮复习3-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_第3页
2014优化探究高三地理一轮复习3-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_第4页
2014优化探究高三地理一轮复习3-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构成变化情况示意图,回答1~2题。1.1980~2005年间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化特点是()A.第一产业比重逐渐降低B.第二产业比重先降后升C.第三产业发展缓慢D.第三产业比重位居第一位2.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措施有()①充分发挥珠三角地区经济基础好、产业集聚程度高的优势,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②调整产业结构,一方面促进现有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增加基础产业的比重③大力发展劳动力导向型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④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A.①② B.①④C.①②③ D.①②④解析:第1题,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总趋势是第一产业比重大幅下降,第二产业始终位居第一位,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第2题,珠江三角洲地区应尽快调整产业结构,将劳动力导向型产业有序地转移出去。答案:1.A2.D读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回答3~5题。3.下列关于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独立发展的力量,但区域城市化和工业化同步发展B.区域工业化必然带动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会抑制工业化的发展C.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起步早晚虽然不同,但水平基本相同D.不同区域因发展条件不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道路及其起步早晚、水平高低存在着较大差异4.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A.当地雄厚的工业基础B.丰富的矿产资源C.技术力量强D.拥有外来资金、设备与技术5.目前,珠三角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困难,具体表现有()A.市场萎缩 B.南岭阻隔水陆交通C.劳动力素质较低 D.外向型经济比重较低解析:第3题,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不一定同步发展;不同区域因发展条件不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道路及其起步早晚、水平高低也存在着较大差异。第4题,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拥有外来资金、设备与技术、本地优惠的政策、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第5题,科技水平和劳动者素质不高、能源缺乏是珠三角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答案:3.D4.D5.C6.(2013年汕头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16届亚运会于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在中国广州举行。广州是中国第二个取得亚运会主办权的城市。北京曾于1990年举办第11届亚运会。广州亚运会将设42个比赛项目,是亚运会历史上比赛项目最多的一届。如图为广州降水量柱状图。材料二东莞是广州亚运会的协办城市之一。2009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78.73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86万人,出生率为10.67‰;死亡人口7587人,死亡率为4.3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3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635万人。人口城镇化率为86.39%,城镇常住人口548.58万人。材料三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工业的“二次转移”使边远地区产业集聚效应呈现。(1)根据材料分析广州亚运会于11月份举行的原因。(2)材料二反映了东莞城市化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城市化可能给东莞带来哪些环境问题?(3)产业集聚效应对广东边远地区的发展有何积极和消极影响?答案:(1)11月份,广州降水较少,晴天多,而且温度适宜。(2)城市化速度快,城市化水平高。大气污染严重,水污染严重,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耕地锐减,肥力下降,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等。(3)积极影响:促进经济发展,缩小边远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差距;加快城市化进程;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加快剩余劳动力转移。消极影响:占用耕地;加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一、选择题(2013年石家庄模拟)设城市化水平为U,工业化水平为Ⅰ,用Ⅰ/U的比值和0.5相比较,可以判断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滞后/协调/超前)。读山东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表,回答1~2题。1.关于山东省城市化和工业化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化一直滞后于工业化,工业化过度地孤军深入B.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偏差逐渐缩小,到2004年可基本协调C.城市化一直超前于工业化,带来了一系列城市问题D.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发展,两者相辅相成2.资料所体现的城市化发展特点,对山东省的影响有()A.造成了城市建设步伐的超前B.限制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C.加快了农村人口的职业转换D.限制了乡镇企业的发展解析:第1题,表中信息显示山东省Ⅰ/U的比值一直明显大于0.5,说明城市化一直滞后于工业化,即工业化快速发展而城市化发展较慢。第2题,城市是以二、三产业活动为主体的区域,所以城市化发展较慢会限制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答案:1.A2.B(2013年韶关模拟)读“工业化阶段表”及“长江流域各省级行政区经济发展水平与阶段图”,回答3~4题。3.2008年,长江流域范围内的各省级区域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的是()A.湖南、安徽、重庆 B.四川、云南、江西C.上海、浙江、江苏 D.广西、湖北、云南4.关于长江流域的特征和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发展比较协调B.人文要素空间分布差异不明显C.大部分地区处于工业化初期D.经济布局亟待优化解析:第3题,图中显示沪、苏、浙三省市的第二、三产业比重已超过90%,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说明已进入工业化后期。第4题,图中数据显示长江流域各省(区、市)工业化程度差异很大,特别是西部地区工业化比重较低,而西部这些省(区、市)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所以要优化经济布局,促进西部地区的工业化进程。答案:3.C4.D城市流是人、物、信息、资金、技术等在城市间发生的流动现象。下表是2008年中国部分省区之间的城市流强度(不包括港澳台),城市流强度是区域城市间相互联系中城市外向功能(集聚与辐射)所产生的影响量。读下表,回答5~6题。5.根据图表材料,正确的是()A.城市流强度倍数:广东/上海>贵州/西藏B.后五位省级区地跨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C.有2个省级区既没海岸线也没有陆疆D.与山东相邻的省区有江苏、上海、北京6.广东城市流强度最高的主要原因是()①地理位置优越②城市群规模较大③矿产资源丰富④生态环境好⑤政策引导⑥科技水平高A.①②⑤ B.①④⑥C.②③④ D.③⑤⑥解析:第5题,后五位的省级区中西藏、青海位于第一级阶梯,贵州、宁夏位于第二级阶梯,海南位于第三级阶梯,故B项正确。以表中数据计算可知,A项错误;表中10个省级区中,北京、贵州、宁夏、青海既没有海岸线,也没有陆疆,故C项错误;上海与山东不相邻,故D项错误。第6题,城市流强度高说明该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大,广东由于位置优越而享有政策优势,改革开放早,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规模大,所以对周边的影响力强,故A项正确。也可用排除法做题,广东矿产资源较贫乏,环境污染较严重,则③④表述错误,据此可排除其他三个选项。答案:5.B6.A(2013年绍兴调研)城镇化水平重心的空间变化可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发展的空间状态。其计算公式为:其中Xt=∑(Meq\o\al(t,i)·xi)/∑(Meq\o\al(t,i)),Yt=∑(Meq\o\al(t,i)·yi)/∑(Meq\o\al(t,i))。其中X、Y分别表示城镇化水平重心的经、纬度;xi、yi分别表示各省区中心的经、纬度;Mi表示各省区的城镇化水平;t为年份。下图为1982~201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重心的移动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中国城镇化水平重心的分布7.1982~201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重心分布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中国()A.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状态B.第三产业发展的空间状态C.人口总量增长的空间状态D.农业发展水平的空间状态8.影响1982~201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重心移动的主要因素是()A.资源因素和灾害因素 B.国家政策和经济因素C.文化因素和政治因素 D.家庭因素和经济因素解析:第7题,城镇化水平高低能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所以由中国城镇化水平重心分布的变化能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变化。第8题,图中显示中国城镇化水平重心由东北向西南移动,这与同期国家改革开放政策、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以及由此带来的南部和西部经济快速发展有关。答案:7.A8.B(2012年高考课标全国卷)下图表示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剩余劳动力数量、人均工资的变化,以及甲、乙两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人均工资的变化。读图,完成9~10题。9.由图可以推断,该区域()A.T0年工业基础雄厚B.T0~T1年吸引的工业企业类型最多C.T1~T2年经历产业结构调整D.T2年以后工业生产衰退10.甲、乙两类企业相比()A.甲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发展的时间更长B.甲类企业趋向廉价劳动力区位C.乙类企业进入该区域的时间更早D.乙类企业产品的附加值较低解析:第9题,由图可知,该区在“一定时期”内工资水平升高,剩余劳动力减少。T0时工资水平低,有大量剩余劳动力,说明此时工业化水平低,工业结构单一。T1~T2期间,工资水平明显升高,说明新产业代替旧产业处在产业结构调整时期。T2后产业升级基本完成,但未显示出衰退现象。第10题,甲类产业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的工资一直较低,说明其附加值较低,在产业升级中应该更早被淘汰;由于甲类产业所支付的工资较低,应该趋向于廉价劳动力区位。相对于甲类产业,乙类产业工资水平高,居于较高层次产业,进入本区域的时间相对较晚。答案:9.C10.B广东产业高成本时代的到来,严重削弱了其产业竞争力和全省经济持续发展的能力。过去原有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如何应对高成本时代的挑战,转变产业发展模式,成为广东新时期谋求新发展的一个核心课题。据此回答11~12题。11.下列各项中,预示着广东进入21世纪后要素高成本时代到来的有()①土地、能源、水资源和原材料供应日渐紧张②劳动力成本增加,就业困难,失业率上升③防治环境污染的投入不断增大④人民币对外币的比值被迫下降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12.应对高成本时代的到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下列各项措施中合理的有()①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控制工业的规模②构建以政府为主体,产学研分工合作的创新体系③加快区域协调发展步伐,提升区域合作水平④加快绿色广东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第11题,关键是对要素高成本时代的理解,是指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要素随经济发展发生了变化,导致生产成本提高。第12题,针对产业发展要素的变化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而控制工业规模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故①错误;产学研分工合作的创新体系的构建,不应以政府为主体,广东企业以私营、外资企业为主,②错误,故C选项正确。答案:11.B12.C(2013年长春四校联考)下图为工业化不同发展阶段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比重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13.图中a、b、c三条曲线,表示工业和服务业劳动力比重变化的分别是()A.b、a B.a、bC.b、c D.c、a14.从各产业劳动力的比重来看,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是()A.① B.②C.③ D.④解析:第13题,产业发展初期,以农业主为,工业、服务业不发达,对劳动力需求很少,劳动力在各产业中的分配比重以农业最大。随着产业的发展,工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工业劳动力比重逐渐增大。但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技术要求不断提高,工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会提高,需求数量会下降。服务业与劳动力需求的关系表现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需求呈上升趋势。第14题,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快速推进阶段,工业劳动力比重快速上升,故选B项。答案:13.A14.B二、综合题15.(2013年绍兴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城镇化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结果。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受到区域发展基础条件、产业发展和体制背景等多方面的影响。除传统的城镇化影响因素(如工业化)外,我国出现了许多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新动力(如区位优势、第三产业、户籍制度、建设资金投资主体多元化等)。我国大陆沿海各省区(市)推动城镇化的影响因子差异很大(如下表)。材料二2000年与2005年大陆沿海省区(市)城镇化水平及变动幅度图。(1)简述2000~2005年,我国大陆沿海省区(市)的城镇化发展的特点。(2)从工业结构差异入手,分析说明广东省和辽宁省的城镇化第一因子的差异。(3)京津冀和福建的城镇化有明显的非工业化拉动特征。据此推测这些省区(市)三次产业共同的变化状况。答案:(1)城镇化水平较高;各省区(市)城镇化水平差异很大;城镇化发展速度不均衡。(2)辽宁省的重工业比重大,产业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小城镇发展慢,城乡居民收入较少,铁路交通网络密度大,而公路网密度较小,省外人口迁入少;广东省的轻工业比重大(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迅速),小城镇发展迅速,工业化发展速度快,城乡居民收入较多,公路网密度大,吸引大量外来人口。(3)(第一产业比重降低)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