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及寄生虫病-肾综合征出血热(病理学课件)_第1页
传染病及寄生虫病-肾综合征出血热(病理学课件)_第2页
传染病及寄生虫病-肾综合征出血热(病理学课件)_第3页
传染病及寄生虫病-肾综合征出血热(病理学课件)_第4页
传染病及寄生虫病-肾综合征出血热(病理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2024/8/7二、临床病理联系一、病理变化三、结局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2024/8/7一、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理变化1.基本病理变化:全身小血管广泛损害引起的出血性炎症,以毛细血管病变最突出。(1)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坏死;(2)血管明显扩张充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微血栓形成;(3)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脆性增加引起广泛性水肿和出血;(4)病变组织炎症反应较轻微,间质内可见少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2024/8/7一、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理变化2.各器官病理变化:(1)肾脏:是HFRS损害最常见的靶器官

肉眼:肾脂肪囊呈胶冻样水肿;肾体积增大,表面可见点状出血;切面:皮质苍白色,髓质暗红色。

镜下:髓质小血管高度扩张充血,间质水肿和出血;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部分病例可见肾小球毛细血管和间质小血管内微血栓形成。2024/8/72024/8/72.各器官病理变化:(2)心脏:心肌纤维不同程度变性、坏死;右心房和右心耳心内膜下广泛出血。(3)垂体:垂体前叶充血、出血和片状坏死。(4)肾上腺:皮质和髓质充血、出血;皮质坏死和微血栓形成。(5)肝和脾:充血、出血,肝细胞坏死灶。(6)脑:实质充血、水肿和出血;部分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胶质细胞轻度增生。一、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理变化2024/8/7二、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病理联系临床经过: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1.发热:病毒血症所致;以稽留热和弛张热多见,并伴头痛、腰痛、眼眶痛及醉酒貌。2.出血:全身广泛性出血是本病的突出表现之一,于发病后2~3天出现,并进行性加重。2024/8/73.休克:多在发病后的3~7天出现低血压休克,热退病重是本期的重要特点。主要表现:面色苍白、心慌、多汗、脉搏细速、血压下降。机制:

①广泛出血致血容量急剧减少;②心肌损害致心功能障碍。二、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病理联系2024/8/74.急性肾衰竭:经过:

①少尿期:多发生在起病后第5~9天;表现少尿、无尿、代酸、氮质血症;此期病死率最高,常因尿毒症死亡。

②多尿期:发病后第12天左右进入多尿期,约持续2周;

③恢复期:发病约3~4周后,症状和体征消失。二、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病理联系2024/8/7三、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结局

1.轻型:约占2/3;随着诊治水平的提高,患者可痊愈。2.

重型或危重型:发病急、病情重,中毒症状明显,多器官出血,伴三痛(头疼、眼眶痛、腰痛)和三红(面、颊、上胸部潮红),继之休克、肾衰竭。

3%~5%的患者可因大出血、休克、急性肾衰竭及尿毒症、心力衰竭、肺水肿及合并感染而死亡。2024/8/7小结

1.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基本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广泛损害引起的出血性炎症,以毛细血管病变最突出。2.肾髓质、垂体前叶及肾上腺严重充血、出血、坏死以及心房内膜下弥散性出血是本病最典型的病理变化。3.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临床上以发热、出血、休克和肾衰竭为主要表现。4.本病多数患者可痊愈,少数患者可因大出血、休克、急性肾衰竭及尿毒症、心力衰竭、肺水肿及合并感染而死亡。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2024/8/7二、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因一、肾综合征出血热概述四、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发病机制三、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传播途径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2024/8/7一、肾综合征出血热概述

肾综合征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病变性质:出血性炎症病变部位:全身小血管内皮细胞好发年龄:从事野外工作的男性青壮年好发季节:冬季临床表现:发热、出血、休克和肾脏损害2024/8/7二、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因病原体:汉坦病毒(Hantaanvirus)我国:

I型汉坦病毒(野鼠型)

→野外工作者感染

II型汉坦城病毒(家鼠型)→城市居民感染传染源:鼠类2024/8/7三、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传播途径2.接触传播:带有病毒的鼠类排泄物污染易感者的皮肤伤口而感染。1.呼吸道或消化道传播:吸入被污染的尘埃,或是食入被污染的食物而感染。3.母婴传播:孕妇感染本病后,病毒可经胎盘感染胎儿。4.虫媒传播:鼠类身上的革螨或恙螨具有传播作用。2024/8/7四、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发病机制

病毒通过β3整合素介导进入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进一步繁殖后进入血流,引起病毒血症以及多脏器损伤。主要作用为:1.病毒及其产物直接损伤作用→感染脏器损害;2024/8/7四、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发病机制2.免疫作用:①病毒可直接损害免疫器官及免疫活性细胞;②III型超敏反应,即免疫复合物沉积于皮肤小血管壁、肾小球基底膜、肾小管和肾间质血管,是本病血管和肾脏损害的原因。3.各种细胞因子和介质的作用:其中IL-1和TNF能引起发热,一定量的TNF能引起休克和器官衰竭。2024/8/7小结1.肾综合征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

2.鼠类是主要的自然宿主和传染源。

3.肾综合征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