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101中学2025届高考历史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含解析_第1页
北京市第101中学2025届高考历史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含解析_第2页
北京市第101中学2025届高考历史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含解析_第3页
北京市第101中学2025届高考历史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含解析_第4页
北京市第101中学2025届高考历史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第101中学2025届高考历史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1919年,列宁认为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俄国可以不经过一定的过渡时期而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其实践A.加速了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B.调动了人民大众的生产热情C.进一步巩固了工农革命联盟 D.最终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2.据统计,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共派出从军记者114名,还有15名画师、摄影师连篇累牍地报道战争的进展状况、战斗经过、双方死伤人数、俘获战利品、俘虏处置及战地情形等,战争爆发后仅一个月,有17名西方记者获得了随日军采访的许可。而清政府则拒绝外国记者随军采访,拒绝外国武官随军观战。这一差异突出反映了A.日本发动战争蓄谋已久 B.中日近代化程度差距巨大C.日本借机宣扬军国主义 D.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3.下表为1979年与1997年中国部分经济数据对比表。该表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市场经济体制得以建立 B.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对外贸易主导经济发展4.2017年6月15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的封面:中国量子卫星“墨子号”从星空向地面发出两道光,标志着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关于量子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应用,以下评述正确的是A.量子论继承了经典力学关于时空的认识B.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最早提出量子假说C.量子力学的成果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D.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取得突破后来居上5.“五四时代是个分水岭,从此军阀要过时,国会的花要谢,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以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这一观点认为五四运动A.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B.促使社会主导力量发生了变化C.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D.冲击辛亥革命以来的民主秩序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l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这段文字中的“种种有利力量”不包括:A.牛顿力学诞生 B.工厂制度出现 C.海外市场扩大 D.君主立宪制确立7.钱庄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出现的一种金融组织,最初业务主要是货币兑换。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外商人因贸易而发生的财务关系,通常都是经过经纪人或洋行买办和当地钱庄进行清算的。此外,洋务企业还经常向钱庄借款,如到1883年8月,轮船招商局已欠庄款175万两以上。材料表明近代中国的钱庄()A.标志近代金融业已经转型成功 B.一定程度上推动中国融入世界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D.直接导致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8.在公元前5世纪,希腊城邦宗教崇拜变得越来越温和。尽管最初是不受约束的崇拜在这一阶段成为完全被城邦驯化的一种宗教。仪式的聚集点从山林转到了城邦,仪式的性质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情绪化的节日庆祝被旨在荣耀城邦传统的戏剧演出所取代。这一现象反映了希腊A.智者学派忽视了道德和法律的约束作用 B.形成以宗教为基础的强烈的集体认同感C.通过话剧这一媒介宣扬人文主义的精神 D.城邦对公众生活和政治生活控制的加强9.下图可以反映出A.儒学开始垄断学校教育B.出现专业的教育行政机构C.封建学制系统基本形成D.太学可以监管地方的学校10.读“1950—1980年部分国家钢产量变化表”(单位:万吨),对该表解读合理的有年份美国苏联日本19508785273348419551061745279411965119269102411619751058214134102311980100801480011141A.二战结束后初期美国生产能力居领先地位B.七十年代苏联的经济实力全面超越了美国C.戈尔巴乔夫改革使苏联的钢产量远超美国D.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11.1907年,英国保守党领袖张伯伦第一次正式建立反对党内阁,并使用了“影子内阁”这个形象的叫法。从此,反对党组建“影子内阁”的做法成了英国沿用至今的宪法惯例。“影子内阁”的建立A.阻碍了内阁的团结与和睦B.提高了议会的权力与地位C.加强了政党的合作与交流D.有利于权力的制约与平衡12.1938年,日军计划兵分两路,一路从华北平原沿平汉线南下,一路溯长江西上,合攻武汉。但华北抗日力量的壮大使日军从华北抽调兵力组成北集团的计划落空,被迫将主力分作两路,一路沿长江两岸进攻武汉,一路沿大别山北麓西进策应。日军作战计划的改变说明A.敌后战场的发展打乱了日本的军事部署B.正面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C.中国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已进入相持阶段D.苏联红军的东进配合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曹植《说疫气》中说:“建安二十二年,疫疠大作,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张仲景在临床实践中发愤著成了《伤寒杂病论》,“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到金、元时期………医学家提出了温病与伤寒不同。…….到明、清这两个朝代,平均每四年就有一次疫病流行。当时大多是用伤寒法治温病,这种治法无异于“抱薪投火”。…明清之际吴又可著《瘟疫论》,提出“戾气说”,认为温病是戾气所致,“非风、非寒、非署、非湿”到清代叶天士著《叶香岩外感温热篇》使温病学从伤寒学说中独立出来,形成了新的学科。——摘自刘景源《温病学讲稿》材料二在西方文明的影响下………从传统到近代,应对疫病的重点基本上经历了从避疫、治疗到防疫的转变,近代的防疫除了更强调预防以外,也确立了以清洁、检疫、隔离和消毒等头主要内容的基本模式。……这一转变,至少有以下两个值得关注之点:第一,传统时期对病的应对基本上是一种比较消极的个人行为……而近代的防疫则是一种重在预防,作为工卫生行政一部分的积极主动行为;第二,传统有关戾气、养内防病等一些认识,在观念上并未与近代西方的防疫思想发生明显的冲突,……它们很自然地被融入近代防疫体系之中。——余新忠《清代卫生防疫机制及近代演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温病学说的发展过程,并简析其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晚清卫生防疫观念的演变,并分析其原因。14.(20分)材料汉武帝末年,由于长期兴师动众和严刑峻法,导致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不断。汉武帝不得不下轮台罪已之诏,宣布:“当今务在禁苛暴,止(废除)擅赋,力本农”。汉武帝死后,昭帝、宣帝相继当政。昭、宣二帝七次颁布减免田租、口赋及其他杂税的诏令,六次颁布贩贷种、食和“勿收责(债)”的诏令。宣帝还下令“勿行苛政”,减盐价,禁止官吏“擅兴徭役”。宣帝时,谷价降到每石5钱,边远的金城、湟中地区,每石不过8钱,创造了西汉以来最低的谷价价记录。宣帝十分重视地方官吏的选举,补刺史、守、相,必由大臣推举,他亲自召见,询问治安之术。刘向评论汉宣帝时称赞他“治过于太宗(文帝)之时”——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宣帝的主要政绩。(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宣帝得以“治过于太宗”的原因。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

1919年到1921年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大的特征就是试图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最终引发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D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A排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措施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排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C排除。故选D。2、B【解析】

甲午战争中,中日政府在随军记者采访问题上采取的不同态度,反映了双方对战争信息掌控和媒体作用的认识不同,体现了两国在近代化程度上的巨大差距,B项正确;是否允许记者随军报道、观点,与战争有无准备无关,A项错误;记者特别是西方记者对中日战争进程的报到,不能说明日本在宣扬军国主义,C项错误;舆论宣传不能左右战争进程,D项错误。3、B【解析】

根据材料数据可知,1979-1997年期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国内生产总值及贸易依存度迅速增长,结合所学可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1992年南方谈话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因此材料所述得益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B项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于21世纪初,A项错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C项错误;材料所述数据变化得益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而不是对外贸易主导经济发展,并且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4、D【解析】

关于量子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应用,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早,但是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说明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取得突破后来居上,故D项正确;量子论弥补了经典力学关于微观世界方面的认识不足,排除A项;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首先提出量子假说,排除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广泛运用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排除C项。5、B【解析】

据材料“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社会的主导力量开始发生改变,B正确;国民大革命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排除A;五四运动促进中华民族的觉醒的说法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C;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北洋军阀统治下并未建立起民主秩序,排除D。6、B【解析】

“l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是分析工业革命爆发的原因。工厂制度出现是工业革命的影响,故B符合题意;牛顿力学诞生为工业革命发生奠定理论基础,海外市场扩大提供了市场,君主立宪制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因此ACD排除。故选B。7、B【解析】

旧式的钱庄在19世纪60-80年代与中外商人因贸易而发生财务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融入世界,故选B;材料反映的是19世纪60-80年代的中国,中外商人和洋务企业与中国旧式的金融机构——钱庄发生业务关系,没有信息表明近代金融业已经成功转型,也无法体现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排除AC;导致重农抑商政策瓦解的是列强对华侵略,特别是1895年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增加税收,设立商部,鼓励工商业的发展,排除D。8、D【解析】

材料“仪式的聚集点从山林转到了城邦”,“情绪化的节日庆祝被旨在荣耀城邦传统的戏剧演出所取代”,说明城邦对公众的生活和政治生活的控制加强了,故D符合题意;题干中没有提到“智者学派”,A不符合题意;材料无关以宗教为基础的强烈的集体认同感,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通过话剧这一媒介宣扬人文主义的精神,C不符合题意。故选D。9、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封建学制。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强调汉代时从中央到地方已经形成了以儒学为核心的封建学制系统,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儒学只是太学的教学内容而非儒学开始垄断学校教育,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出现专业的教育行政机构是在隋唐时期而非材料中的汉代,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太学是中央的学校,不可以监管地方的学校,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10、A【解析】

1950—1980年部分国家钢产量变化表数据看出,二战结束后初期美国的钢产量远远超过苏联和日本,说明二战结束后初期美国生产能力居领先地位,故选A;七十年代苏联的钢产量超过美国,但整体经济实力并没有超越美国,排除B;1985年戈尔巴乔夫开始改革,排除C;D从表格数据不能得出,排除。11、D【解析】“影子内阁”对正式内阁形成压力,是反对党制约执政党的一种方式,有利于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故答案为D项。“影子内阁”不是正式内阁,与内阁的内部团结和睦无关,排除A项;B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影子内阁”加强了反对党与执政党之间的对抗与竞争,排除C项。点睛:影子内阁指实行多党制的国家中不执政的政党为准备上台执政而设的预备内阁班子,也叫“预备内阁”、“在野内阁”。影子内阁往往由下议院中最大的反对党领袖,物色下院中有影响的同党议员,按内阁形式组建而成。“影子内阁”负责领导下院中本党成员的一切活动,遇到议会辩论时,各“影子大臣”就会踊跃发言,在阐述本党观点的同时,专挑当任内阁的毛病和缺点进行攻击。“影子内阁”会给当任内阁施加种种压力,其存在是为了促使当任内阁倒台,并最终取而代之。12、A【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汉会战发生于1938年,1937年秋洛川会议以后,八路军、新四军纷纷奔赴敌后,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敌后力量的发展壮大使中国人民的抗战形势得以扭转,日军的作战计划被迫不断调整,A项正确。从全面抗战开始到抗战相持阶段结束,正面战场一直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主战场,排除B项;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是在1938年武汉会战结束后,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苏联红军东进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A。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过程:汉代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温病的症状;金元时期指出温病与伤寒的区别;明清时期,揭示温病病因,温病学说形成独立体系。原因:疫病的频繁爆发;传统治疗温病方法的弊端;医药学的不断进步;历代医家的经验积累和发展创新。(2)演变:从避疫、治疗到防疫,逐步建立以预防、免疫为中心的近代防疫体系。原因:疫病传播对公共卫生安全的威胁;政府主导,重在预防;西方文化的传入,中西防疫观念的融合、借鉴。【解析】

(1)一问过程根据材料一“张仲景在临床实践中发愤著成了《伤寒杂病论》”“金、元时期医学家提出了温病与伤寒不同”得出汉代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温病的症状;根据材料一“明清之际吴又可著《瘟疫论》,提出‘戾气说’,认为温病是戾气所致”得出金元时期指出温病与伤寒的区别;根据材料一“清代叶天士著《叶香岩外感温热篇》使温病学从伤寒学说中独立出来,形成了新的学科”得出明清时期揭示温病病因,温病学说形成独立体系;二问原因根据材料一“‘建安二十二年,疫疗大作,家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