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铁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关于铁的表述正确的一组是()①Fe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g②铁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4③铁在自然界以铁的单质形式存在,铁粉可以做食品袋中的抗氧化剂④磁铁矿为混合物,含有有少量硫、磷等元素,冶炼需要进行尾气处理。所含主要成分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8⑤可以用铁丝代替红磷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⑥铁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缺铁容易导致贫血⑦生活中常见的不锈钢为铁的合金,具有硬度大,耐腐蚀等优良性能⑧铁的年产量大于铝和铜,工业上用碳不充分燃烧生成的一氧化碳来冶炼铁⑨铁在氧气、水的作用下容易生成氧化铁,俗称铁锈,其中水为铁生锈的催化剂,铁锈可以用来做颜料,生活中常用醋酸除去铁锈。⑩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为有大量棕黄色的氯化铁烟雾生成A.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⑤⑥⑦⑧C.④⑤⑥⑦⑧⑨ D.⑥⑦⑧⑨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X、Y、Z代表三种不同的元素。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Y>XB.核外电子数:Y>XC.Y和Z一定处于同一周期D.X和Z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相同3.最近媒体曝出某公司生产劣质外卖调料包,该事件让食品安全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下列有关做法正确的是A.用工业酒精勾兑白酒B.莓变的大米清洗干净后再次食用C.用活性炭脱色制白糖D.用亚硝酸钠腌制食物4.类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但盲目类推又可能得出错误结论。下列类推正确的是A.原子和分子均是微观粒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能再分B.锌和银均是金属,锌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则银也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C.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碳的单质,金刚石十分坚硬,则石墨也十分坚硬D.H2SO4与HCl均是酸,H2SO4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H+,则HCl在水溶液中也能电离出H+5.有X、Y、Z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Z表面有气泡产生,Y没有明显现象,X放入ZCln溶液,没有明显现象。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X>Y>Z B.Z>X>Y C.X>Z>Y D.Y>X>Z6.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目的A.检验溶液是否是碱溶液B.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之一操作现象溶液变蓝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结论该溶液是碱溶液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目的C.除去CO中的CO2D.鉴别浓盐酸和浓硫酸操作现象两个洗气瓶中均无明显现象甲瓶口出现白烟,乙瓶口无明显现象结论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是CO甲瓶中是浓盐酸,乙瓶中是浓硫酸A.A B.B C.C D.D7.下列有关金刚石、石墨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是由碳元素组成B.都是黑色固体C.都能导电D.硬度都很大8.下图是某同学给化学药品贴的标签,其中不正确的是A. B. C. D.9.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B.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浓盐酸、浓硫酸都易挥发B.CH4、CO都能作燃料C.CaO、NaOH溶液都能做干燥剂D.CO2、CO都是有毒气体11.下列各组固体物质,只用水和组内物质就可相互鉴别的一组是A.FeCl3、Na2SO4、NaOH、AgNO3B.CaCO3、Na2CO3、K2CO3、BaCl2C.NaOH、KNO3、CuSO4、NaNO3D.BaCl2、CuSO4、MgCl2、NaCl12.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图像不能正确表示的是A.向盛有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硫酸过量B.将t2℃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C.向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D.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13.能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一组物质是A.FeCl3、CuSO4、NaCl B.BaCl2、Na2SO4、NaOHC.CaCl2、NaNO3、AgNO3 D.K2SO4、NaNO3、NH4Cl14.云南盛产野生菌,误食有毒的野生菌会使人中毒,某些有毒野生菌中含有一种麦角甾醇类毒素(化学式为C29H46O),下列关于该毒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氧化物B.该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相对分子质量为410gD.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9:4615.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玻璃刀裁玻璃B.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C.镁条的燃烧D.大理石雕像受到酸雨腐蚀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今年比较流行的“自热火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自热火锅”主要由料包和发热包(主要成分为生石灰、焙烧硅藻土、活性炭、铁粉、铝粉、碳酸钠等)组成,使用方法如下:请回答:(1)发热包发热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2)焙烧硅藻土、活性炭都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能起到_____作用。(3)发热包中若含有0.1molNa2CO3,则其中碳原子为_____个。(4)自热火锅的内、外盒都由聚丙烯塑料材质制成,使用完毕,应将它们放入_____垃圾桶。(填字母序号)A可回收B干垃圾C湿垃圾D有害垃圾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在老师的指导下,某学习小组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对氯酸钾(KClO3)制氧气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学习.资料:①KClO3的熔点约为356℃,MnO2的分解温度约为535℃.用酒精灯物质加热,受热物质的温度一般约为400℃左右;②不同配比是指KClO3和MnO2混合物中,KClO3和MnO2的质量比;③氯酸钾分解时,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及不同配比时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如图:分析图2,KClO3分解温度_____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其熔点.分析图3,KClO3分解温度随物质配比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___当物质配比为1:2时,KClO3分解温度约为________℃.为证实MnO2的催化作用,小组同学利用如图4装置进行如表所示的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Ⅰ检查气密性气密性良好Ⅱ分别在“Y”形管两侧支管中加入少量MnO2和KClO3,塞紧橡皮塞.没有明显现象Ⅲ分别先后加热MnO2和KClO3,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加热__________(填“左”或“右”)侧支管后,带火星木条复燃.木条长时间才能复燃Ⅳ冷却后,将“Y”形管左侧支管中部分MnO2混入右侧支管中,振荡“Y”形管,加热,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_____________步骤Ⅳ的实验现象能否说明MnO2是KClO3分解的催化剂?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除催化剂外,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的因素还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分析图2,在KClO3分解前,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降低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将29.4gKClO3和MnO2混合物以5:1配比加热至完全反应,如图5中?的值应为_________A.4.9B.9.6C.14.9D.19.1.18.(8分)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在厨房用含有洗涤剂的冷水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比用纯净的冷水要清洗的干净,下列有关其原因解释中合理的是_____(填序号)。①洗涤剂有吸附作用②油污可以溶解于水③洗涤剂有乳化的功能配制溶液时,老师发现某同学配制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小于10%.导致所配溶液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要求写两条)。实验室选用以下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CO2,并验证其部分性质。①请在A中简要补画出CO2的制取装置图。_____②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③C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④写出如何检验D装置中CO2已收集满的方法。_____将30.9g氯酸钾(KC1O3)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装入试管中,加热制取氧气,同时生成氯化钾。待反应完全后,将试管冷却,称量,可以得到21.3g固体物质。请计算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__________________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CO1通入NaOH溶液中没有明显现象,CO1与NaOH溶液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进行了如下探究。①通常情况下,1体积的水溶解1体积的CO1.②碳酸钡是种难溶于水的白固体。小红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锥形瓶内充满CO1),并利用该装置进行实验,打开玻璃塞和活塞,使NaOH溶液快速滴入锥形瓶中,再立即关闭活塞(漏斗中仍有溶液剩余),观察到U形管右侧的红墨水液面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移动”)。小红同学根据此现象判断出CO1和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理由是_____。小明同学认为小红同学的实验方案不严密,理由是_____。该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此又设计了下表所示的两种实验方案做进一步的探究,请完成下列表格。实验序号实验方案实验现象结论方案一向通有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的_____(填试剂名称)最终有气泡产生CO1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方案二向通有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D【解析】
①Fe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5.85而不是55.85g,该说法不正确;②铁原子核内有26个质子,核外有26个电子,1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失去3个电子,铁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3,该说法不正确;③铁的化学性质活泼,在自然界以铁的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该说法不正确;④磁铁矿为混合物,含有有少量硫、磷等元素,冶炼需要进行尾气处理。所含主要成分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不是+8,该说法不正确;⑤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不可以用铁丝代替红磷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该说法不正确;⑥铁元素在人体中含量较少,但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缺铁容易导致贫血,该说法正确;⑦不锈钢是铁的合金,合金比纯金属硬度大,耐腐蚀等优良性能,该说法正确;⑧铁是年产量最多的金属,大于铝和铜,工业上用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的氧化物中还原出来,该说法正确;⑨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铁锈的主要成份是氧化铁,铁锈是金属氧化物,能与酸反应,可以用醋酸除去铁锈,该说法正确;⑩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为有大量棕黄色的烟生成,该说法不正确;由以上分析,正确的是⑥⑦⑧⑨;故选:D。2、D【解析】
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横行叫做同一周期,同一纵列叫做同一族。在同一周期中,元素的原子序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大。在同一族中,元素的原子序数从上到下依次增大。【详解】A、通过分析可知,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序为:Z>Y>X。A正确;B、通过分析可知,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序为:Z>Y>X。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所以三种元素的核外电子数排序为:Z>Y>X。B正确;C、通过图像分析可知,Y和Z两种元素在同一行,属于同一周期。C正确;D、X和Z虽然是同一族的元素,但是二者的最外层电子数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若X是He元素,则Z是Ne元素。He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Ne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若X是Ne元素,则Z是Ar元素,二者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D错误。故选D。3、C【解析】
A、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甲醇有较强的毒性,摄入少量甲醇能造成双目失明,引入大量的甲醇会导致死亡。A错误;B、霉变的食物中含有有毒的黄曲霉素,所以霉变的花生清洗干净后也不能食用。B错误;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所以工业中利用活性炭脱色以制白糖。C正确;D、亚硝酸钠有毒,不能用亚硝酸钠腌制食物。D错误。故选C。4、D【解析】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故不符合题意;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银排在氢的后面,所以不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故不符合题意;C、虽然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碳的单质,但由于两者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金刚石十分坚硬,而石墨较软,故不符合题意;D、H2SO4与HCl均是酸,H2SO4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H+,则HCl在水溶液中也能电离出H+,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故选D。5、B【解析】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边的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X、Y、Z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Z表面有气泡产生,Y没有明显现象,说明X、Z在氢前,Y在氢后,X放入ZCln溶液,没有明显现象,说明X在Z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Z>X>Y。故选B。6、C【解析】
A、碱性溶液能使石蕊试纸变蓝,不一定是碱的溶液,比如碳酸钠溶液属于盐的溶液,故选项错误;B、白磷燃烧是因为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该实验是出现了两变量,不能得到结论,故选项错误;C、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掉,故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因此剩余的气体是一氧化碳,故选项正确;D、浓盐酸挥发形成的是白雾,不是白烟,故选项错误。故选C。7、A【解析】A.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是碳的两种不同单质,正确;B.石墨是黑色固体,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晶体,错误;C.石墨能导电,金刚石不能,错误;D.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石墨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小的物质,错误。故选A。8、D【解析】
A.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其中钠元素显+1价,碳酸根显-2价,所以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2CO3,故正确;
B.高锰酸钾的化学式为KMnO4,故正确;
C.由氧化物的命名方法以及化学式的写法可知,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P2O5,故正确;
D.硫酸铁中,铁元素显+3价,硫酸根显-2价,所以硫酸铁的化学式为Fe2(SO4)3,故错误。
故选:D。【点睛】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先读后写,后读先写;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9、B【解析】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酒精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被人们嗅到,故此项说法正确;B、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间隔随温度改变而改变,分子本身大小不变,解释错误;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酒精分子和水分子进入彼此的空隙中去了,解释正确;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随温度升高而加快,解释正确;故选B10、B【解析】
A、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错误;
B、CH4、CO都具有可燃性,能作燃料,正确;
C、NaOH溶液不具有吸水性,不能做干燥剂,错误;
D、二氧化碳不是有毒的气体,错误;
故选:B。11、A【解析】
A、分别溶于水,FeCl3溶液是黄色的,可以与FeCl3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的是NaOH溶液,与FeCl3溶液反应产生白色色沉淀的是的是AgNO3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硫酸钠溶液,故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B、分别加入水中,不溶于水的是碳酸钙;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两种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两次白色沉淀,该溶液为BaCl2溶液,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象,故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C、分别溶于水,CuSO4溶液是蓝色的,可以与CuSO4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是的是NaOH溶液,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象,故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D、分别溶于水,CuSO4溶液是蓝色的,可以与CuSO4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的是BaCl2溶液,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象,故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故选A。【点睛】解答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题目时,若选项中有带色的离子,首先鉴别,然后再鉴别其它的物质;若都没有颜色,可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鉴别。12、B【解析】
A、向盛有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含有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硫酸过量,稀硫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硫酸钠和水,溶液质量增大较快,然后与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溶液质量增大较慢,继续滴加稀硫酸,溶液质量持续变大;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将t2℃时,溶解度:甲=乙>丙,将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乙都有固体析出,但乙的溶解度大于甲,丙虽然没有物质析出,质量分数不变,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C、向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产生氧气质量随着加入过氧化氢质量一直增大;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铁产生的氢气多,消耗稀硫酸的质量大,锌产生的氢气少,消耗稀硫酸的质量小;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B。13、D【解析】试题分析:能大量共存即不能发生化学反应。A中氯化铁是黄色溶液;B中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而不能共存;C中氯化钙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而不能共存;故选D。考点:物质间的反应14、B【解析】
A、该毒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B、该毒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9):46:16=174:23:8,故该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符合题意;C、该毒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9+46+16=410,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不符合题意;D、该毒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9):46=174:23,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5、A【解析】
A、玻璃刀裁玻璃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镁条的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大理石雕像受酸雨腐蚀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点睛】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CaO+H2O=Ca(OH)2吸附6.02×1022A【解析】
(1)发热包发热的原理:氧化钙遇水形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aO+H2O=Ca(OH)2。(2)焙烧硅藻土、活性炭都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能起到吸附作用。(3)发热包中若含有0.1molNa2CO3,则其中碳原子为n=0.1×6.02×。(4)自热火锅的内、外盒都由聚丙烯塑料材质制成,使用完毕,应将它们放可回收垃圾桶。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高于配比越大,分解温度越高75℃右侧加热时间短于步骤Ⅲ,木条即复燃不能温度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试管内气压增大,排出一部分空气,氯酸钾还没有分解生成氧气D.【解析】
(1)通过图中的数据可知氯酸钾的分解温度大约是310℃,以及氯酸钾的熔点是356℃,所以KClO3分解温度高于其熔点;
(2)通过分析图3中氯酸钾的分解数据可知,KClO3分解温度随物质配比变化的规律是配比越大,分解温度越高,当物质配比为1:2是,KClO3分解温度约为75℃;
(3)氯酸钾单独受热分解生成的氧气速率较慢,单独加热加热二氧化锰不会生成氧气,二氧化锰可以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所以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Ⅰ检查气密性Ⅱ分别在“Y”形管两侧支管中加入少量MnO2和KClO3,塞紧橡皮塞.没有明显现象Ⅲ分别先后加热MnO2和KClO3,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加热右侧支管后,带火星木条复燃.木条长时间才能复燃Ⅳ冷却后,将“Y”形管左侧支管中部分MnO2混入右侧支管中,振荡“Y”形管,加热,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加热时间短于步骤Ⅲ,木条即复燃故:①步骤Ⅲ中:加热右侧支管后,带火星木条复燃,木条长时间才能复燃;
②步骤Ⅳ中,加热时间短于步骤Ⅲ,木条即复燃;
③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既能提高也能降低),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所以步骤Ⅳ的实验现象不能说明MnO2是KClO3分解的催化剂,还需证明在此反应中MnO2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的因素还有温度和反应物间的接触程度(接触面积的大小)等;(4)分析图2,在KClO3分解前,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降低的可能原因是实验装置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会发生逸出,导致装置内的氧气浓度降低,所以在KClO3分解前,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降低的可能原因是:试管内气压增大,排出一部分空气,氯酸钾还没有分解生成氧气;
(5)29.4gKClO3和MnO2混合物以5:1,所以氯酸钾的质量为:29.4g×5656=24.5g,二氧化锰的质量为:29.4g-24.5g=4.9g,
设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x,
x=14.9g
所以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4.9g+4.9g=19.1g
故选D。18、③称量氯化钠时左码右物氯化钠中含有杂质或量取水时仰视读数CaCO3+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施工人员培训》课件
- 保洁合同补充协议书范本
- 班组长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 《外贸单证资料》课件
- 《科学小品文的学习》课件
- 2024年度地铁食堂承包经营合同
- 委托书合同范文
- 2024年度工程内部承包违约责任处理协议2篇
- 2024年度高速公路车辆保险合同:全路网
- 货车合伙经营协议书
- 化工仪表基础培训调节阀
- 视觉设计行业SWOT分析报告-第2篇
- 伪装隐身技术
- 【上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示范公开课教案
- 富宁县方鑫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毛姐山金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 物流市场营销旷健玲课后参考答案
- 1000个好听的男孩英文名字大全
- 《中小学美术教学论》第五章 中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
- (57)-25.2.1五味子与五倍子
- 企业文化、廉政考试
- 生态文旅休闲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