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千多年前,我国的思想领域曾经历过一个辉煌的时代,真正的做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以后任何一个时代,我们在思想领域的变革都没有当时那么巨大,形式都没有当时那么多样,内容都没有那么自由。这个时代是:春秋战国时期。
你能举出当时比较有代表性的派别吗?其中的儒家思想对我国文化乃至政治的影响都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和孟子,他们分别被称为“圣人”和“亚圣”。孔子大家都非常熟悉,而对他的再传弟子孟子就可能不太了解了。情境导入走进孔孟时代感受民族文化的巨大魅力齐桓晋文之事——《孟子梁惠王》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在山东省邹县东南)人,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曾受业于子思(孔子的孙子)的门人,30岁左右收徒讲学。44岁时开始周游列国,先后到齐、宋、滕、魏、鲁等国,游说诸侯,宣扬“仁政”“王道”,始终不受重用。晚年返回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孟子和孔子一样,成为封建统治者尊崇的偶像;到唐代,已将孟子和孔子并称;元、明时称为“亚圣”。关于孟子
《孟子》共七篇,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各篇又都分为上、下。
作为一部语录体著作,它记录的是有关孟子重要思想的一些言论。
到南宋时,朱熹把它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以及《论语》合称为“四书”。“四书”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重要取材依据。关于《孟子》孟子思想①.性善论(凡人都可以为尧舜)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本思想)③.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封建士大夫出世进退的准则)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人格:保有气节)⑤.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于人,治人者食人,天下之同义也。(脑力劳动者统治人,体力劳动者被人统治;被统治者养活别人,统治者靠别人养活,这是通行天下的原则)⑥.在哲学上提出“民贵君轻”为中心的“仁政”主张。
从春秋时代开始,中国社会进入一个历史性的变革时期,即由领主封建制向地主封建制转化。到了战国中期,各国互相攻伐,强者称霸,列国分立开始趋向统一。这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动,激起了新旧势力和各种不同政治主张的剧烈斗争,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儒、道、墨、法、兵、名、纵横诸家都竭力宣扬自己的一套政治主张。孟子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属于儒家学派。孟子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实行仁政王道的政治主张。他多次到过齐国,尽管他先后受到齐威王和齐宣王的礼遇,但齐宣王倾心于春秋时期的霸主地位,一心想建立霸业。即位后任用名将田忌、孙膑等,伐魏大胜,后又攻伐燕国等弱小国家,最终未能采纳孟子的政治主张。历史背景
齐桓
晋文之事齐桓公晋文公用武力称霸诸侯的事业。关于题目春秋时期的霸主
他们实行的是“霸道”,文中齐宣王以此为话题,而孟子转移了话题,谈论“王道”才是正道,“霸道”是不可行的孟子劝说齐宣王放弃霸道,施行王道,“保民而王”2.孟子在本文中的基本政治主张是什么1.根据孟子劝说的思路划分文章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20),主要说齐宣王未实行王道,不是不能,而是不为。第二部分(21—33),从反面论述“霸道”的危害,敦促齐宣王彻底改弦易辙,放弃霸道,实行王道。第三部分(34—35),阐述施行王道的具体措施。关于层次
齐宣王一见孟子,就迫不及待地问齐桓晋文称霸的事,正说明他有称霸的企图。齐桓公、晋文公是春秋五霸中的二霸。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晋文公曾定乱扶周,破楚救宋,都是当时的霸主。因为他们的行事不是靠仁政,而是凭武力,因此被儒家称为“霸道”,与“王道”相对立。孟子所处的时代是沿着霸道的方向前进的,凡是行法家主张,讲求耕战,富国强兵,便取得胜利。“霸道”以仁义治天下指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以德服人以力服人第1层(1—2),内容要点:“无以,则王乎?”“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引导方法:抓住宣王想统治天下的心理关于内容“王道”第一部分(1—20),主要说齐宣王未实行王道,不是不能,而是不为。
齐桓公和晋文公都是“春秋五霸”之一,齐宣王问“桓文之事”的目的在于和孟子探讨称霸天下的办法,而孟子如果直接回答了,就必然会使话题与自己“行王道”的政治主张背道而驰,说服齐王的意图便绝难实现了。所以,他巧妙地回避了这个问题,用“臣未之闻也”这样的话推掉了。这不是有意说谎,而是采用了避实就虚的战术,他在设法给自己将要讲的内容铺设道路——后文便用“无以,则王乎”的问题,抓住齐宣王的关注点,化被动为主动,引导着齐宣王步步走向自己的理想王国了。
孟子并非真的不知道“桓文之事”,在《论语》和《孟子》的其他篇章中对此事都有所评价,那么他为什么说“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臣未之闻也”呢圣人也会说谎么质疑探究
在孟子看来,王天下的关键在于行仁政,
孟子首先提出“保民而王”的政治主张。
列举齐宣王“以羊易牛”的事例加以阐发。
这说明齐宣王已经有了“保民”的基本条件,具备施行王道的基础。同时也为下文论说宣王没有实行“王道”,“是不为”而“非不能”埋下了伏笔。第2层(3—14),提出“保民而王”的中心论点,肯定齐宣王有保民而王的条件。积极意义:把“保民而王”的帽子牢牢地扣在齐宣王的头上。孟子智慧孟子提出“以羊易牛”事例
肯定齐宣王不忍之心,
具备行王道条件孟子策略:肯定善心取得信任“百姓皆以王为爱”“无伤也”仁政王道有基础(不忍之心)以羊易牛“诚有百姓者”“王笑曰”“王说”对立接受齐宣王表现心有戚戚,有所接受论辩艺术:
因势利导,层层推进,
攻心为上孟子以一组巧妙的比喻,正面引出“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的结论。壹以“挟太山以超北海”和“为长者折枝”对照性比喻,阐明“不为”和“不能”的区别贰顺其理势,引经据典,加以正面晓喻叁第3层(15—20),剖析齐宣王的仁心未及于民,未成王道,不是“不能”,而是“不为”。问:“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答:“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孟子未作出正面回答,而是巧设比喻,婉转反问,又将话题抛回到齐宣王身上。《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推己心于彼,推彼心于己。以人之推心拓展到推亲于众再到推恩于民;主观有心推之,而非不能推也。反证逆推齐宣王否定二次设喻:主观不为与客观不能运用类比:推亲于众与推恩于民用心于民曲折委婉,逻辑明确原因孟子智慧理清作者行舟的线索质疑思考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②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③“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孟子提出了怎样具体的治国方法?采用了何种策略来说服齐宣王呢?推恩方法举斯心加诸彼,把恩惠推广开去。推恩可以“莫之能御”,天下无敌。推恩可以使天下运于掌上。推恩可以保四海。推恩可以如古之人,能超越常人。不推恩则无以保妻子。
效果①掌握对方心理,进而因势利导。论辩技巧②把握对方的漏洞③运用比喻,阐述浅显道理。④正反对比,突出后果。⑤排比句式,增强语势。总结第二部分:(21——34)反面论述“霸道”的危害,敦促齐宣王放弃霸道,实行王道。第一层(21—29),论述“霸道”的危害。第二层(30—33),敦促齐宣王放弃霸道,实行王道。分两层:关于内容(2)孟子明知齐宣王的“大欲”仍是霸业,却故意以口腹声色之娱来揣度,形成文章的顿挫,然后道破其“大欲”乃是以力争霸天下。论辩思路(1)孟子先以“兴甲兵”几句,列举了霸道的种种害处,使齐宣王不得不说出“吾何快于是”,从而引导他说出“大欲”。(3)以“缘木求鱼”这个生动的比喻,彻底打碎了他的幻想,犹如当头棒喝,使文势如悬崖坠石,有千钧之力。宣王不禁惊言:有这么严重吗(4)孟子再步步进逼,以邹与楚战为喻,说明齐若与天下对抗,强弱不均之势显而易见,从而导出小不敌大、寡不敌众、弱不敌强的结论,以使齐宣王彻底放弃“霸道”。霸道的危害既已讲清,孟子再正面铺写行仁政王道的威力,就不能不令齐宣王怦然心动了。
齐宣王观点:求大欲孟子旁敲侧击提出否定回答笑而不言表现:无话可说,
躲躲闪闪
心虚尴尬快于心与仍未放弃霸道,再次狡辩可得闻乎?二问步步紧逼击溃谎言逐渐丧失立场第一次正面交锋:霸道弗成孟子智慧
对话第四阶段齐宣王孟子吾惛缘木求鱼无奈承认再述仁政:孰能御之?彻底击碎陈述利弊第一次正面回应与解答:霸道之灾心悦诚服邹、楚类比小大寡众弱敌愿景诱惑霸道失去基础故意惊吓若是其甚与?反其本楚人胜孟子智慧
铺陈排比,迂回包围迫使齐王说出“吾不为是也”,直言道出齐王“莅中国而抚四夷”的“大欲”;
比喻手法:“缘木求鱼”比喻“霸道”不可行;
类比说理:以邹与楚战说明应行“王道”论辩技巧总结
经过上文对王霸利弊的说明,齐宣王表示愿意就教,孟子这才水到渠成地拿出了他的仁政主张:
第三部分:孟子的论辩思路。“制民之产”“谨庠序之教”使百姓有恒产,足以饱身养家对他们施以礼义道德的教育物质精神
做到这一点,老百姓归附,犹如万条江河归大海,形成“孰能御之”之势。全篇以一幅王道乐土的美好画卷作结。关于内容
以两组排比句,对比说出古之明君与今之昏君在生产和教化两方面的不同做法,进而又以排比句展示“王道乐土”的美好图景,且又一一对应,整齐严密。论辩技巧总结提出话题正面劝导反面论述破其“大欲”引出主张阐述措施岔开提问,转谈王道提出论点,以例引导正面晓谕,指明方向保民而王以羊易牛是不为,非不能推恩引出“大欲”,指出危害以战为喻,主张施仁辟田地,朝秦楚后必有灾宣王请教孟子说仁制民之产谨庠序之教总结全文思路齐桓晋文之事王道可为霸道有害具体措施艺术特色迂回曲折
气势磅礴朴素真诚比喻贴切
内容
齐宣王
孟子
结果第一回合畏难:德何如则可以王矣?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第二回合第三回合从齐宣王日常生活入手,巧妙分析以羊易牛——不忍之心,王道基础心悦诚服信心不足:他人之心,予忖度之。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比喻说理:举钧、舆薪、挟太山以超北海、折枝之喻。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跃跃欲试大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激,连续反问:然后快于心与,肥甘轻暖采色声音,然后求鱼之喻、邹与楚战恍然大悟请求帮助总结交锋过程(1)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2)为长者折枝(3)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4)盖亦反其本矣(5)是罔民也(6)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假字关于文言知识“说”同“悦”,高兴“枝”同“肢”,肢体“刑”同“型”,典范、榜样,这里用作动词,做榜样“盖”同“盍”,何不“罔”同“网”,张网捕捉,比喻陷害“颁”同“斑”,头发花白,常比喻老人(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2)至于兄弟(3)不推恩无以保妻子(4)莅中国而抚四夷也(5)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古今异义古义:从而推广到。今义:连接并列的词或词组(“以及”前面往往是主要的)。古义:推广到。今义:①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②介词,表示另提一事。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古义:中原地区。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古义:吝惜,舍不得。今义:爱护,爱惜;喜欢;对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感情等。(1)孰
①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
)
②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
)
③寒暑和节,而五谷以时孰
(
)
④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
)一词多义(2)是①是心足以王矣
(
)②觉今是而昨非
(
)③唯利是图
(
)④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
)⑤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
)谁,哪一个什么成熟
仔细,周详代词,这样正确宾语前置的标志是,表判断认为……正确(3)舍①舍之!吾不忍其觳觫
(
)②舍南舍北皆春水
(
)③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④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
)⑤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
)(4)因①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
)②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
(
)③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④因地制宜
(
)⑤王者必因前王之礼
(
)⑥于今无会因
(
)释放房屋停止名作动,筑舍定居舍弃连词,因而连词,于是,就介词,通过介词,根据,依据动词,因袭,沿袭名词,机会(1)名词用作动词①无以,则王乎
(
)②刑于寡妻
(
)③然后从而刑之
(
)④是罔民也
(
)⑤树之以桑
(
)词类活用(2)形容词用作动词
①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
②老吾老
(
)
③幼吾幼
(
)
④谨庠序之教(
)行王道以统一天下做榜样处罚张网捕捉,比喻陷害种植远离敬爱爱护谨慎从事,慎重办理(3)形容词用作名词①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
)②以及人之老
(
)③以及人之幼
(
)④为肥甘不足于口与
(
)⑤轻暖不足于体与
(
)⑥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
)⑦寡固不可以敌众
(
)视力老人小孩美味的食物又轻又暖的衣服小的国家大的国家人口稀少的国家人口众多的国家(4)使动用法①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
)②危士臣
(
)③朝秦楚
(
)(5)意动用法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
)使……听到使……处于险境使……来朝见对……感到奇怪(1)是乃仁术也
(2)百姓之不见保
(3)夫子之谓也
(4)臣未之闻也
(5)莫之能御也
(6)何由知吾可也
(7)牛何之
(8)然则一羽之不举
(9)舆薪之不见
(10)王坐于堂上
(11)未之有也
(12)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主谓倒置句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2、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宾语前置)
译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迎元旦升旗仪式演讲稿(3篇)
-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笔记
- 秋季学期安全工作计划
- 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 数学试题含答案
- 大学生演讲稿关于诚信(3篇)
- 清明节踏青活动策划书(3篇)
- DB12-T 1079-2021 公务用车标识管理规范
- 黑龙江齐齐哈尔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质量测试(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上海市县(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课后作业(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2024年上海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A卷)
- 2023年度省综合专家库评标专家继续教育培训考试试题(三套)
- (复合附件版)房产居间合同范本(通用)
- 电力配网安全培训课件
- 关于乙醇的安全培训课件
- 建筑工程分部分项工程划分表(新版)
- 智能印章 研究报告论文
- 绿地保洁及维护方案
- 低空经济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机械加工PFMEA案例
- 孕产妇危急重症
- 数字信号处理试卷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