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安庆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15分)公民证【前苏联】A·马里纳特一次,某夫妇俩出发去海滨度假。他们想在那里痛痛快快地游泳,好好地晒晒太阳。像这样清闲自在地出去旅游,对他们来说还是第一次,而且是到那没有风、水温暖得像餐桌上的茶一样的海边。
所在工厂给他们开了到“迎宾”休养所去的许可证。为了到休养所去,他们得乘电气火车、公共汽车,最后甚至换乘老旧的蒸汽轮船。可是,刚一到那儿就出了新鲜事:休养所当局拒绝接收他们,不给他们提供膳宿,理由是夫妻俩都没有携带公民证。是啊,公民证是这样一种凭证,没有它,你别想得到一张床位、一把椅子。坐在走廊里等着吧,期待吧。可等什么,期待什么呢?……要知道,规定就是规定。要是没有带游泳衣,这好办,可以到海滨浴场远一点的地方,各自穿着普通裤衩到海里也没什么事儿。可是没有公民证,无论你到哪儿都不行,甚至私营旅馆也不肯留你过夜。
“梅兰尼娅,我们怎么办呢?”丈夫问妻子。“亲爱的亚基姆,我怎么知道呢?”妻子耸了耸肩。在这个“迎宾”休养所既没有你的床位,也没有你的餐桌,只有一个小卖部。这样过了一天,又一天。
“梅兰尼娅,我们怎么办呢?”“亚基姆,我怎么知道呢?”最后梅兰尼娅忽然想起该给母亲发份电报,让她把公民证立刻寄来。又等了两天,最后总算盼来了珍贵的挂号信。信一到,邮局就通知了他们。他们高高兴兴地去领取挂号信。到了领取的窗口,他们拿出通知单,自我介绍了一番。
“看看公民证!”窗口一个可爱的小姑娘说。
“什么公民证?”亚基姆惊奇地问。
“当然是您的公民证!”“它就在您手里,在这个信封里啊……姑娘,我们就是等它啊!”“我不知道信封里面是什么。但是,要取信,您就得交验公民证。”第二天、第三天去——还是白费口舌。这对没有公民证的夫妇,谁的信任也得不到。他们在“迎宾”休养所的领地上又闲荡了两天,在小卖部以夹肉面包和果汁为食,晒了几次太阳,游了几次泳,然后摇摇头,动身回家了。又是轮船——电气火车——公共汽车,好了,总算到了基希涅夫,由此到家不过咫尺之遥——坐上出租汽车,一个多小时就到了。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到邮局去取公民证。按时间算,他们的公民证应该早退回来了。
“我的挂号信从疗养所退回来了吗?”亚基姆问。“退回来了!”女营业员回答说。“谢天谢地!请给我吧……您不知道,为这封信我们吃了多少苦头啊!但愿您不要再让我们吃苦头了……”“看看公民证!”姑娘说。
“怎么?又是公民证!我们的公民证就在您拿着的信封里啊!”“信封里有什么我不感兴趣,可您必须交验公民证才能拿信。”他们又到邮局去了两趟——还是白搭。第三次去时邮局告诉他们:信又退回到“迎宾”休养所交亚基姆收去了,因为按规定信件留存不得超过一个月。13.下列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A.开头写海滨的惬意,与下文写因没带公民证所带来的一系列麻烦事形成对照,强化主要故事的叙述效果。
B.因为忘记携带公民证出门,亚基姆和梅兰尼娅夫妻遇到了一连串的麻烦,度假变成了受气。而公民证在邮局的来回往返,总是取不出来。小说批判了一些人做事不认真、丢三落四的毛病。C.“公民证”是故事中的导火索,是不可或缺的中心部件,情节的推进,场面的展开,情绪的变化,无不依靠它来完成。它也是主题思想的载体,人们可以通过它而窥见作品的主题。D.小说的情节不仅突出了一个“变”字,而且变中有同,发展中有反复。作者对两次领取公民证场面的描写,采用了“重复”手法,深化了主题,揭示了问题的普遍性。E.故事的结尾让人觉得太过荒诞,不可信,是这篇小说的败笔。14.请说说这篇小说情节构思的妙处,并结合全文加以分析。(4分)15.这篇小说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6分)
参考答案:13.B
E(B对小说主旨理解错误;E荒诞中反而显出严肃的主题)(答对一个给3分)14.简单而不单调,故事集中而不呆板,一波三折,跌宕起伏。(1分)①亚基姆夫妇怀着“痛痛快快”、“清闲自在”的心情出发去度假。②当他们历经辛苦而到达海滨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故事情节突转了,由于他们忘了携带公民证,在海滨连“一张床位,一把椅子”也得不到。痛快顿时化作愁闷烦恼,情绪一落千丈。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妻子梅兰尼娅想起发电报让母亲把公民证寄来,而且很快就寄来了,至此,故事情节峰回路转,人物情绪随之回升。④当夫妇二人兴冲冲地跑到邮局领取挂号信时,作者又一次出人意外地让情节再次掀起波折。邮局要看公民证,他们的希望破灭了,不得不返回了家。⑤可回到家,公民证依然无法取出来,最后竟然又被寄回休养所去了,心情郁闷。(3分)(答题要点:前一问,能发现小说情节的波澜即可得分。后一问重点要能写出人物情绪的变化:痛快、清闲——无奈、发愁——高兴——无奈、郁闷——郁闷。3分酌情给分,建议能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15.这个怪诞的故事,深刻地讽刺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通病——刻板僵化的工作作风。(4分)小说也可以启示我们:制定规则原是为了让社会变得有秩序,但是教条地执行规则,加上规则自身的缺陷性,无疑会让人变成规则的奴隶。(2分)(前一问主旨应该明确。后一问可以有学生个性的解读,言之成理即可。)
略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官舱里茅盾忽然船上的茶房在太阳晒不到的一边舱外支起旧蓝布的遮阳来了。就有一个柔软的声音:“怎么晒不到的地方倒要遮阳?”发言者是女性,二十岁不到。太阳脚落在她的颈脖上,这虽有颇厚的电烫头发给遮住,可是头发里好像有些小虫子爬着,她时时举手到耳后掠一下。她这一句话是对同伴说的,同伴是男性,不过二十岁模样。“就要出‘塘’了,出了‘塘’这边有太阳。”对面的一位老者解释着,顺手理一理灰黄的八字须。老者有一张颇为红润的脸,疏眉朗目,声音洪亮,加之顺手摸模八字须,表示了他的身份和教养,这立刻在两位年青人的心里留下了蔼然可亲的印象。“啊!是,是。”男的恭恭敬敬回答,“尊姓?”“黄。草头黄。”内河小火轮的官舱中,旅客们大都是有“身份”的,往往不像客舱里的朋友们,凳子还没坐热就前后左右攀谈过。老先生自然是“中装”,蓝绸大褂,老式花样。老先生是吸烟的,他那枝旱烟管是湘妃竹的,红润如玉,白铜斗儿,象牙咬嘴,挂着一副白银的剔牙杖,不过盛旱烟的荷包却是外国人用来装板烟的橡皮袋儿。老先生极健谈,现在他已经从“今天天气哈哈”转到了当天上海报上登的叶海生案审判的情形。他的老伴,很清秀很文雅的眉目,一点不见老态。估量她总有五十岁,因为她的脚是地道的三寸金莲,而她的谈吐举止却叫人想到三十多岁年青时她大概是“维新派”。即使她穿一身时髦的衣服,着实也并不“怪样”,比她身边那位女青年自然些。那位女青年当然是又窄又长的旗袍,又硬又高的领子,三寸高跟皮鞋,面颊上涂着两团“健康色”,手指上是鲜红的蔻丹。男青年是穿洋服的,两个假肩头实在太阔,又翘得太高了,叫人看着难受;一双尖头皮鞋太尖了,不输于那位老太太的小脚的鞋尖。他也吸烟,衔在他嘴里的是一枝五寸来长银镶头的电木烟嘴。这样的两对越谈越投契了,不知怎样一来谈到“文艺”方面了。女青年这时忽然低声说:“巴金的《家》很好吧!”“唔!”老先生喷出一口浓烟将脑袋一侧。男青年赶快拿下他的太长的卷烟咬嘴,带点忸怩态度说明:“新出的,一部哀情小说。”“哦!”老先生和老太太几乎同时叫了起来。“也是家庭小说。”那位女青年又低声说。“倒不曾看过巴金。”那位老太太微微一笑,发表她的意见,“哀情小说、家庭小说,不能不推《红楼梦》。”于是她就研究起《红楼梦》来,特地对她丈夫说:“凤姐和贾母斗的牌,大概就是麻将书上说风姐放一张‘一饼’给贾母。‘一筒’北方人叫‘一饼’,不过她们是两个人就可以成局的。”老先生只顾一面喷着烟,一面摇着脑袋画圈子,末了,他把早烟斗在舱板上笃笃地敲着,似乎斟酌了一番才说:“恐怕牌是同样的牌,打法却不同。”这当儿船上的汽管叫了几声,官舱窗外移近来了一带石帮岸,岸上是一簇瓦房。船靠了埠,就有些人腿在官舱窗外走过,接着是三四位旅客涌进这官舱来,有黄布学生服的青年,也有满脸肥肉的商人,这“小世界”里现在热闹了许多,也复杂了许多。船再开驶后,这官舱里依然还有“风雅”的谈吐,但最多而最响的声音是茧市米价,桐油涨得太猛。黄布学生服的两位靠近舱门边,在争论沿河一带的“南瓜棚”到底有多少“国防”的意义。因为据说这些小小的连成一片的“南瓜棚”是奉命搭盖的,用意在万一对日战争这可以避免飞机“下蛋”,那就是“防空”!一九三六年(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淡化了矛盾冲突,以散文特写式的笔触描绘了官舱里旅客交谈的场景,表面上写得很随意,实际上以小见大展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状况。B.小说通过对官舱里老少两对夫妻的肖像、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揭示出他们各自的生活状态,如“颇厚的电烫头发”反映出了女青年追求时髦。C.小说集中笔墨叙写了老少两对夫妻的攀谈,直到文末才出现两位学生关于“南瓜棚”的“国防”意义的争论,点出时代背景,构思巧妙,耐人寻味。D.小说字里行间浸透着作者强烈的愤懑之情,寓批判于叙写之中,特别是对官舱里的人们,给予了无情的嘲讽,因为他们大都是有“身份”的。8.小说中的老少两对夫妻,尽管有年龄差距,却有着一些相同的特征,请简要分析。9.茅盾深受契诃夫的影响,“能从日常生活的琐屑现象中挖掘出深刻的社会内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参考答案:7.D
8.①他们都衣着讲究,只顾自己的安逸舒适。②他们对国事漠不关心,缺乏爱国情怀。③他们对名著认识肤浅、理解附会,附庸风雅,不学无术。
9.从日常生活中的一段旅途见闻可以看到:①因爆发经济危机而出现动荡不安的社会现状,官舱里最多而最响的声音是茧市米价,桐油涨得太猛;②置民族存亡于不顾的麻木愚昧的人们,如老少两对夫妻;③政府的腐败无能,国民政府竟然以“南瓜棚”来防空。【7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把握文本的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的基础上,分析选项中的人物、时空、事件、艺术手法、情感等,常见错误类型有人物概括不准、事实陈述混乱、技巧断定不当、评价理解失当、文本评述失据等。D项,以偏概全,“官舱里的人们”也包括两位黄布学生服的青年,作者对他们没有嘲讽。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审准题干“相同的特征”,找出文中直接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处和侧面展现人物的环境描写、他人烘托与对比、他人和作者的评价处,筛选关键词句整合出答题要点,答题时要联系具体描写内容作答。第2、6、9、10段写了文中两对夫妻的衣着、发饰、烟斗的考究,表明他们都衣着讲究,只顾自己的安逸舒适;第11到16段写四人交谈名著,“巴金的《家》很好吧!”“新出的,一部哀情小说”“凤姐和贾母斗的牌,大概就是麻将书上说风姐放一张‘一饼’给贾母。‘一筒’北方人叫‘一饼’,不过她们是两个人就可以成局的”可见他们对名著的认识肤浅,不过是附庸风雅;“这官舱里依然还有‘风雅’的谈吐,但最多而最响的声音是茧市米价,桐油涨得太猛”第17到19段写其他人谈论国防、物价,暗暗对比讽刺两夫妇不关心国政时局,只顾自己“风雅”。【9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艺术手法和探究文学作品主题内涵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需要思考“能从日常生活的琐屑现象中挖掘出深刻的社会内容”的内涵,即以小见大,从船舱小事看出社会问题。结合文中日本入侵带来的战乱这一社会背景,思考社会中人的表现、社会的整体大局。“这官舱里依然还有‘风雅’的谈吐,但最多而最响的声音是茧市米价,桐油涨得太猛”。可以看出因爆发经济危机而出现动荡不安的社会现状;两对夫妻的衣着、发饰、烟斗的考究,以及附庸风雅的对名著的讨论,都与当时民族处于危亡之际的时代氛围格格不入,由此可知,船舱中人的言语表现反映出当时社会大部分人愚昧麻木、不关心国家的冷漠状态;整体社会动乱,物价飞涨的现实;“据说这些小小的连成一片的‘南瓜棚’是奉命搭盖的,用意在万一对日战争这可以避免飞机‘下蛋’,那就是‘防空’!”讽刺了当时国民政府愚昧,妄想以“南瓜棚”来防空的可笑。【点睛】探究小说主题意蕴,是现代文阅读的重要考点。考察对象为小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思考角度包括文本中的环境特点、情节设计、各种形象、形象之间的关系、背景提示等,思考层次包括表层和深层、作品、作家和读者层面等,需要考生全面深入理解文本,才可能准确、全面地归纳概括。3.阅读下面的散文,然后回答问题。崇祯二年中秋后一日,余道镇江往兖。日晡,至北固,舣舟江口。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噀①天为白。余大惊喜。移舟过金山寺,已二鼓矣。经龙王堂,入大殿,皆漆静。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浙江高考语文自选模块由精品学习网提供!余呼小仆携戏具,盛张灯火大殿中,唱韩蕲王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锣鼓喧阗,一寺人皆起看。有老僧以手背采摋②眼翳,翕然张口,呵欠与笑嚏俱至。徐定睛,视为何许人,以何事何时至,皆不敢问。剧完,将曙,解缆过江。山僧至山脚,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注】噀①:(xùn)喷;摋②:(sà)按揉。(选自《张岱散文选集》)(1)指出第一段中两处景物的不同特点,并分析写法上的主要差异。(4分)(2)归纳“余”的性格特点,并联系第二段简析文章描写这一人物的手法。(6分)参考答案:(1)(4分)前者磅礴空濛,后者清冷幽静。①前者写动景,后者写静景。②前者运用夸张的手法,后者运用比喻的手法。③前者写远景,后者写近景。(2)(6分)性格特点:狂放不羁,率性而为,近似怪诞。描写手法:①通过“呼”、“唱”等行为直接(正面)描写人物;②通过刻画僧人的神态、心理,对人物进行间接(侧面)描写。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参考答案:10.B(私指私下掳掠)11.A(A都表转折。B前者是如果,后者是这样。C前者表凭借,后者表承接。D前者构成所字结构,后者表被动)12.C(①表志向,③表现李靖的政策观念)13.A(对“自锁上变”的意思理解错误,应是给自己戴上枷锁,到朝廷报告重大事变,实际是要向隋炀帝揭发李渊有反叛之心)14.(1)高祖认为他的话很有气魄,太宗又坚决请求(不要杀他),于是放了他。(2)即使他们知道了我的行动,匆忙征调军队,也没有办法应对我们,这样他们一定会成为俘虏的。(3)(百姓)抵抗和作战难道是他们自己的心愿吗?(我们)应当发扬宽大为怀的道义,来抚慰远近百姓的心。5.
参考答案:9.C(C项两个“将”都是“带兵”的意思;A项①为“给回信”,②为“报答”;B项①为“放置”,②为“放弃”;D项①为“听从,接受”,②为“用耳朵接受声音”。)10.B(均为“把、拿”。A转折连词/并列连词;C代词/副词;D所以/仍然)11.C(排除②⑤)12.A(“不能答对朋友在一篇文章中提出的问题”,理解有误,应为“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不会回信”。)13.(1)而且贼人如果夜袭,必然要在渡过淮水的地方用火来标记它的浅水处。
(2)我虽然地位低微,但也是国家的一个统帅,怎么能给贼寇(敌人)留下个射伤我朝大将的名声呢!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ks5u梅长公传钱谦益公讳之焕,字长公,黄之麻城人。其先,宋宛陵先生后也。公十岁丧父,从其母刘,居东山之沈庄,日课书盈寸。倜傥雄俊,异于凡儿。年十四,为诸生。台使者按部阅武,骑马横绝教场,使者怒,命与材官角射,执弓腰矢,射九发连九中,中辄一军大呼以笑。长揖上马径去,使者不怿而罢。万历癸卯,与应山人杨涟同举于乡,以功名节义相期许,盱衡扺掌,视举世无如也。甲辰举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高阳孙少师以史官同馆,性严重,不可一世士,独推重公。公在馆中,语则矫尾厉角,坐则掀髯摇扇,视馆阁诸公低头缓步,恒目笑不自禁也。公扼腕时政,慨然欲有所建置。疏屡上,不见省。部党角立,如敌国不相下。一无所附离,每有封驳,恒两非之。其大指务在破私交,绌党论,矫时救弊,爱惜人才而已。居六岁,出为广东按察司副使,分守惠州。惠狱多冤结,拷一连十,累岁不得决。闭门周视案牍,期旦日会堂下,据案呼囚,明举其刑书云何,据几决遣,狱成于手中,奄忽如神。宦家子依倚父势,恣为奸利,禽治之不可得。使人晓谕其父:“若欲其子出而生乎,抑匿而死乎?”其父大寤,听其子就理命。冤民如墙而立,占人田园若干,攫金钱若干,以次质对,尽反其侵掠,则缚狠子痛箠之曰:“用以谢乡人,并以谢而父也。”卒自刮磨为善士。海寇袁八老掠潮杀守吏,潮非公所部,自请往剿。严兵扼海道,绝馈运,断樵汲,散免死牌数千,首服者接踵。八老窘迫,乘潮夜遁,乞降于闽。公督学山东,八老率舟师援辽,谒公于登。公语之曰:“海上之役,不得望见颜行,今何以在此?”八老泥首谢曰:“畏公天威,是以走闽,今日敢不为公死乎?”公文人不便武事,其为剧寇畏服如此。其视学,阔略教条,谢绝请寄,考课之暇,进诸生而教诫之。贤者降阶执手,重以慰藉;不类者嚼齿唾骂,申以夏楚。诸生始而骇,中而服,久而歌思颂慕,咸以为师保父母也。[注]夏jiǎ楚,古代学校体罚越礼犯规者的两种用具。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使者不怿而罢
怿:喜悦
B.一无所附离
离:违背
C.并以谢而父也
谢:谢罪D.重以慰藉
重:加上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倜傥雄俊,异于凡儿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冤民如墙而立
去今之墓而葬焉C.不类者嚼齿唾骂,申以夏楚
又重之以修能D.今日敢不为公死乎
不足为外人道也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梅长公年幼丧父,随母家居。他文武兼修,每天坚持研习的书有寸把厚,与教场的材官比赛射箭,他九发连中。B.梅长公应举时,与杨涟志同道合,经常以功名节义互勉。后来在翰林院供职时,眼界极高的孙少师却惟独推重他。C.梅长公任广东按察司副使,分守惠州时,将数年不决的案件很快判定,又促使久抓不获的官宦子弟自首,接受惩罚。D.梅长公潮州平乱时,一方面断绝了海寇的粮道,一方面给前来自首者发放免死牌,结果袁八老不战而溃,俯首谢罪。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公扼腕时政,慨然欲有所建置。(3分)(2)若欲其子出而生乎,抑匿而死乎?(4分)(3)公文人不便武事,其为剧寇畏服如此。(3分)
参考答案:4.B(依附)5.C(介词,用。A介ks5u词,跟/比。B连词,修饰/顺承。D介词,替/向)6.D(袁八老俯首谢罪,不是在潮州,是在登州)7.(1)梅公不满当时的朝政,慷慨激昂想要有所作为。(“扼腕”“慨然”“建置”各1分)(2)你是想自己的儿子出来自首讨一条活路呢,还是想让他躲起来(直到被抓)判死罪呢?(“其”“抑”各1分,“出而生”“匿而死”各1分)ks5u(3)梅公是文人,不熟习军事,但他竟然被大海盗如此地敬畏服从。(“便”“剧”各1分,被动句式1分)ks5u参考译文梅公名之焕,字长公,黄州麻城人。他的祖先,是宋朝宛陵先生(梅尧臣)的后人。梅公十岁时父亲去世,跟随他的母亲刘氏住在东山的沈庄,每天研习的书文(摞在一起)超过一寸厚。为人洒脱,英武雄壮,不同于普通的孩子。十四岁时就成为生员。某台使巡视部属,正在讲习武事,梅公骑马横穿教场,使者大怒,命令梅公与武士比赛射箭。梅公手持弓,腰佩箭,九发连中。每射中一次整个军队总是大呼而笑,梅公作了个长揖后上马径自离开。使者虽不高兴也只好作罢。万历癸卯年,梅公与应山人杨涟参加乡试一同中举,二人用功名节义来相互勉励,扬眉举目,击掌而谈,认为世上没人能比得上他们。甲辰年考中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高阳的孙承宪凭借史官的身份与梅公同在翰林院任职,性情严肃稳重,看不上天下的士人,唯独推许尊重梅公。梅公在翰林院中,说话时锋芒毕露,坐着时也谈笑风生,看到翰林院众同事低着头慢步走,总是眉开眼笑,忍俊不禁。梅公不满当时的朝政,慷慨激昂想要有所作为。多次上疏,也没有被关注。当时朋党对峙,就像敌对的两个国家,争执得不相上下。梅公一方也不依附,每每遇到封还诏敕的情况,梅公总是批评双方。他的主要意图在于破除私下勾结,废除朋党之间的争论,矫正挽救时弊,爱惜人才而已。过了六年,出京担任广东按察司副使,分派驻守惠州。惠州的案件多有冤屈,审讯一件案子就会牵连到十件,多年也得不到决断。梅公闭门仔细察看案卷,约定第二天当堂会审,按案卷传呼囚犯,根据刑法条文一一说明,当堂审判发落,案件随手判决,快速如神。一个官宦子弟依仗父亲的势力,干了不少坏事。官府想要捉拿惩处他,却抓不到他。梅公派人劝告他父亲:“你是想自己的儿子出来自首讨一条活路呢,还是想让他躲起来(直到被抓)叛死罪呢?”他的父亲幡然醒悟,任他的儿子听由天命。受冤的百姓像一堵墙站着,宣布他霸占别人的田地有多少,夺取钱财多少,依次和他对质,梅公把他侵犯掠夺的财产全部返还给人,就捆住这个坏小子鞭打他说:“向乡人谢罪,向你的父亲谢罪。”官宦之子最终自我磨砺,成为好人。ks5u海盗袁八老侵掠潮州杀死了守吏,潮州不是梅公管辖的地方,梅公主动请求前往剿匪。他派重兵据守海道,断绝了海盗的粮食物资运输,散发了好几千块免死牌,投降服罪的人一个接一个。袁八老处境困窘,乘着涨潮在夜里逃跑到闽地请降。梅公到山东任督学的时候,袁八老率水军增援辽东,在登州拜谒梅公。梅公对他说:“海上的那次战役,没能够看到你,今天怎么在这里了?”袁八老顿首至地谢罪说:“当时害怕您的威严,因此逃到闽地,今天怎么敢不为您而死呢?”梅公是文人,不熟习军事,但还是被大海盗如此地敬畏服从。ks5u梅公考察学政的时候,不讲究教条,谢绝任何请托,考核空闲之时,召来生员教育劝诫他们。对于有出息的学生,他走下台阶握住对方的手,并加以安慰;对于不成器的学生,他咬牙痛骂,甚至用棍棒来教训。生员们刚开始很害怕,过了一阵子就心服口服了,时间长了就歌颂思慕梅公,都把他当作老师父母了。
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面对世界,一种可以验证的思维,才是趋向世界真实的思维。①,一是现实的结果,一是逻辑的推导。这种思维,②,但它是人类迄今为止探索世界的最好方法了,它至少让人类的智慧,不再停留或满足于一种主观幻想之中。逻辑思维的特征,体现为两个“验证”,一个是自身的“自圆其说”,另一个是与现实的符合,而这两种“验证”,都源于将思维规则客观化的过程,也就是说思维的规则,③。参考答案:①验证思维,依据于两点②虽然依然存在局限③反映的必须是客观世界的原则(答对一句得1分,对两句得3分,对三句得5分)解析:解答此题,需要仔细阅读全文,根据横线上下文确定答案。8.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5分)日前,沈阳市一些家长流行给上小学和幼儿园的孩子佩戴远程监听手表。家长给孩子们戴这种手表,有的是担心孩子受到伤害,有的是担心孩子得不到老师公平对待。对于上述材料,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20字左右。)答:
___
__
参考答案:监听手表表明家长对孩子和学校的不信任,此做法不可取。首先,通过监听来满足家长对孩子的安全保障、教育满意的诉求,必然会恶化学校与家庭的关系。其次,监听手表现象一旦蔓延,会放大社会信任裂痕,导致社会公平正义失衡,群体心态发生变化。(看法明确1分,语言简明2分,语言连贯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9.文章语体是为适应不同交际需要形成的语文体式,下列句子不合语体风格的一项是()A.村子里很静,杜鹃鸟在果林的深处不住气地啼叫。果树的嫩叶,在四月的微风中絮语。蝙蝠,扇动着它那半透明的黑纱似的翅膀,在树枝间飞翔。(文学语体)B.细菡有三种形态:球形(球菌)、杆形(杆菌)及螺旋形(螺旋菌)。在这三类之间,还有许多不显著的过渡形态。细菌形体虽小,体积差别也很大。(科技语体)C.“同学们,励志小学校园广播开始了!金风送爽,丹桂飘香,我校四(1)班李想同学在省城折桂了!她参加作文比赛,心骛八极,倚笔驰骋…”(广播语体)D.为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谷物抗氧化剂提炼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信息基础设施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温和条件下二氧化碳催化转移氢化合成甲酸盐的研究
- 企业入园管理暂行办法
- 住院医保患者管理办法
- 企业作业管理暂行办法
- 带时间窗的多中心动态需求车辆路径优化问题研究
- 2025云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辅导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企业涉密人员管理办法
- 企业名称管理暂行办法
- 普及心理健康
- 脊髓损伤的护理课件
- 海尔冰箱BCD-210DCX使用说明书
- 生物膜技术革新:MBBR与IFAS工艺中功能性生物膜挂膜驯化的深入探讨
- 全国工会系统经审业务技能大赛知识题(附答案)
- 2023年国家烟草专卖局笔试真题
- 心肺复苏课件
- 2025年新高考1卷(新课标Ⅰ卷)英语试卷
- 河北省沧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冀教版)
- 2022年宜宾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33-2013含条文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