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安徽省合肥市市级名校中考试题猜想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届安徽省合肥市市级名校中考试题猜想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届安徽省合肥市市级名校中考试题猜想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届安徽省合肥市市级名校中考试题猜想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届安徽省合肥市市级名校中考试题猜想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除去NaOH溶液中的Na2C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B.区分NaOH溶液和NH4NO3溶液:取样,分别加入水中观察温度变化C.制备氢氧化钠溶液:将碳酸钠溶液与过量的饱和石灰水混合,过滤D.现有NaOH、稀H2SO4、NaCl、FeCl3四种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可以鉴别出来2.在N2O,NO、N2O3、N2O5、NO2五种物质中,当它们所含氮元素质量相等时,所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A.l:l:l:l:1 B.1:2:3:5:4C.1:2:1:4:5 D.5:4:3:1:23.根据如图所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X=8时,该微粒是阳离子B.氯原子的核外共有3个电子层C.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45gD.在化学变化中,氯原子易失去电子4.两个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的金属锌和镁,然后分别逐渐加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图反映出镁比锌的金属活动性强B.a点时,两个烧杯中的酸都恰好完全反应C.b点时,两个烧杯中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D.c点时,两个烧杯中都有金属剩余5.下列食品有利于人体健康的是A.无公害蔬菜 B.霉变的面包 C.甲醛浸泡过的鸡爪 D.亚硝酸钠腌制的咸菜6.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许多成语中蕴含着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下列成语中蕴含化学变化的是()A.水滴石穿 B.火烧赤壁 C.刻舟求剑 D.积土成山7.善于归纳知识,有利于培养素质。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化学与安全B化学与生活①重金属中毒——喝鲜牛奶、豆浆等解毒②煤气泄漏——关闭气阀、严禁烟火③稀释浓硫酸——先放水后放浓硫酸①除去餐具油污——用洗洁精溶解②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点燃后闻气味③钙、铁、镉、砚——微量元素C化学实验数据记录D化学中常见的“三”①用10mL量筒量取7.2mL水②用pH试纸测得苹果汁的pH为3③用托盘天平称取5.6g铁粉①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②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三大合成材料③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A.A B.B C.C D.D8.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16:15C.丁一定不是单质D.x的值是119.下面是我国几位著名的化学家。其中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潜心研究制碱技术,发明联合制碱法的科学家是A.张青莲 B.侯德榜 C.孙师白 D.张允湘10.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 B. C. 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分析KOH、NaOH、Ca(OH)2、Ba(OH)2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回答下列问题。(1)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它们都属于酸、碱、盐中的______类;(2)它们的溶液中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这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含有相同的离子,该离子的符号是__________;(3)分别向KOH溶液、Ba(OH)2溶液中通入CO2气体,会产生不同现象,由于这两种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不同,能产生沉淀的是___________;(4)欲用Ca(OH)2制备少量的NaOH,其反应原理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小明用20g含碳酸钠53%的天然碱制取氢氧化钠用于制作“叶脉书签”(杂质不参加反应)。操作过程如下:请计算:(1)反应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2)将200g滤液浓缩制成“叶脉书签”所需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蒸发水的质量是多少?_____(写出计算过程)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扑灭森林大火时可以设置隔离带,其原理是_____。(2)铝的抗腐蚀性能好,因为_____。(3)可以用_____判断当地的自来水是硬水还是软水。(4)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_____有关。(5)青蒿素(C15H22O5)是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该物质中H、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14.化学试剂常常要密封保存,但原因各不相同。浓盐酸密封保存的原因是什么_____?氢氧化钠溶液若敞口放置会发生变质,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变质原因_____。如何检验NaOH溶液是否完全变质,请简述实验方法____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NaOH在工业上具有广泛的应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以下实验探究NaOH的性质。实验一向两块固体表面滴加稀盐酸实验二振荡2个塑料瓶(1)实验一中滴加盐酸后产生的气泡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2)实验二中振荡2个塑料瓶,观察到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A>B,A瓶出现沉淀,B瓶中先有白色沉淀,继续振荡后沉淀消失。①请说出一-种鉴别NaOH固体和Ca(OH)2固体的物理方法:__________________。②B瓶中产生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3)在20°C时,研究小组对A瓶中产生沉淀的原因及成分做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两只塑料瓶中发生了哪些反应,得到了哪些物质?[查阅资料]①20°C时,有关物质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物质NaOHCa(OH)2Na2CO3NaHCO3CaCO3Ca(HCO3)2溶解度/g1090.1821.59.616.6②CO2可以与Na2CO3溶液发生反应:。③NaHCO3固体在120°C开始分解:。Na2CO3加热不分解。④常温下,饱和Na2CO3溶液pH为12.3,饱和NaHCO3溶液pH为8.1。根据以上资料和实验现象推断:B瓶最终所得澄清溶液中所含溶质为____________。[提出猜想]对A瓶中沉淀成分有以下四种猜想:猜想Ⅰ:NaOH和Na2CO3;猜想Ⅱ:Na2CO3;猜想Ⅲ:Na2CO3和NaHCO3;猜想Ⅳ:NaHCO3。小组同学经过讨论分析后,认为“猜想I”不成立,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探究]将A瓶固体过滤后,用冰水洗涤,在烘箱中烘干。烘箱温度应控制为_______________。小组甲:取2g固体溶于98gH2O配成溶液,用pH试纸测得其pH约为11。则_______________(填“猜想Ⅱ”、“猜想Ⅲ”、“猜想Ⅳ”)不成立。.小组乙:取干燥固体在硬质大试管中加热,并将导管通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加热过程中,一直未见烧杯中有沉淀产生;将试管中固体冷却后称量,其质量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实验结论]____________(填“猜想Ⅱ”、“猜想Ⅲ”、“猜想Ⅳ”)是正确的。[反思评价]若不进行实验操作,仅通过比较塑料瓶中气体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的相对关系,也可推断出A瓶中所得产物种类,还需要查阅或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16.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里探究某些酸、碱、盐之间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请你参与探究并填空:①硫酸铜和氯化铜的溶液都有毒。铜离子可以使蛋白质变性,可以杀死细菌和病毒,可以破坏人体细胞。②硫酸钠溶液呈中性,无毒。内容现象实验解析结论实验一取少量稀盐酸于小试管中,滴入数滴碳酸钠溶液试液,振荡___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0+CO2↑生成物中有___或有___或有___生成时,复分解反应可以发生。实验二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小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振荡,液体呈现红色;再滴入足量的稀硫酸___实验三取少量氯化铜溶液于小试管中,滴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试液,振荡___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_;(废液处理)实验结束时,老师指出,废液定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尽量实现绿色排放(不考虑酚酞试液)。同学们把三个实验的试管内所有物质都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得到蓝色澄清液体。根据上述现象,同学们向废液中逐滴滴加___溶液,直至观察到___。说明废液达到了绿色排放的要求。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D【解析】

A、除去NaOH固体中少量的Na2CO3,加足量的稀盐酸,盐酸会与氢氧化钠、碳酸钠均反应,方案不合理,故选项错误;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放出热量,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而不是NaOH溶液和NH4NO3溶液,故选项错误;C、将碳酸钠溶液与过量的饱和石灰水混合,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由于石灰水过量,制得的氢氧化钠不纯净,故选项错误;D、FeCl3溶液是黄色的,能与FeCl3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再将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至红褐色沉淀中,能使红褐色沉淀消失的是硫酸,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溶液,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2、B【解析】

所含氮元素的质量相等,即含有氮原子的个数相等,可将NO、NO2、N2O3、N2O5、N2O五种物质的化学式分别变形为,变形后分子中所含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3:5:4,即物质物质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3:5:4,故选B。3、B【解析】

A、当X=8时,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微粒是阴离子,故错误;

B、有结构示意图可知:氯原子的核外共有3个电子层,故正确;

C、氯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45,单位是“1”不是“g”,故错误;

D、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阴离子,故错误。

故选:B。4、D【解析】

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该图横坐标是硫酸,所以不能反应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a点盛金属锌的烧杯中酸有剩余;

C选项是错误的叙述,b点时金属锌产生的氢气少;

D选项c点时,两个烧杯中都有金属剩余,是正确的叙述;故答案选择D5、A【解析】

A.无公害蔬菜富含维生素,不含有害物质,有利于人体健康,故正确;

B.霉变的面包中含有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有毒,不利于人体健康,故错误;

C.甲醛有毒,不利于人体健康,故错误;

D.亚硝酸钠有毒,不利于人体健康,故错误;

故选:A。6、B【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A.水滴石穿,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B.火烧赤壁,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C.刻舟求剑,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D.积土成山,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选B。7、B【解析】

A、①重金属中毒——喝鲜牛奶、豆浆等解毒;②煤气泄漏——关闭气阀、严禁烟火;③稀释浓硫酸——先放水后放浓硫酸,选项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B、①除去餐具油污可以利用清洁剂乳化,②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可以点燃后闻气味,羊毛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合成纤维没有,③钙不是微量元素,选项不完全正确,符合题意;C、用10mL量筒量取7.2mL水;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为整数,用pH试纸测得苹果汁的pH为3;用托盘天平称取5.6g铁粉,选项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D、①三大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天然气;②三大合成材料有: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③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选项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三大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合成材料有: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8、A【解析】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18g-2g=16g,故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16g;同理可以确定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丁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36g-5g=31g;由质量守恒定律,乙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质量为31g-16g=15g,故x的数值为26g-15g=11g。

A、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参加反应的M的质量为25g-20g=5g,故X的数值为18g-5g=13g,故选项说法错误。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16g:15g=16:15,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丁,符合“多变一”的形式,属于化合反应,丁是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一定不是单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D、x的数值为26g-15g=11g,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点睛】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属于催化剂,进行分析判断。9、B【解析】

在化学史上对制碱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我国化学家是侯德榜,他改进了制碱工艺,发明了联合制碱法,被誉为我国“制碱工业先驱”。故选B。10、B【解析】

A、向量筒内倾倒液体,瓶塞倒放,标签正对手心,容器口相连,故选项A正确;B、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后,胶头滴管不能倒置,防止药液腐蚀橡胶胶帽,故选项B不正确;C、将粉末状固体药品送入试管底部,先把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再慢慢竖起试管,故选项C正确;D、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的三分之一处,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底部,试管与水平面成45度角,故选项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初中化学中的基本操作,理解量筒、胶头滴管、把粉末状固体药品送入试管底部、给液体加热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碱OH-Ba(OH)2溶液【解析】

(1)KOH、NaOH、Ca(OH)2、Ba(OH)2均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它们属于酸、碱、盐中的碱。(2)不同的碱溶液中含有相同的氢氧根离子,其离子符号为:OH-。(3)分别向KOH溶液、Ba(OH)2溶液中通入CO2气体,会产生不同的现象,由于这种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不同,能产生的沉淀的是氢氧化钡溶液,能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4)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4%120g【解析】

(1)设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x,x=4%答:反应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2)蒸发水的质量为200g-=120g答:需蒸发水的质量为120g。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清除可燃物在常温下,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肥皂水压强11:40【解析】

(1)根据灭火的原理来分析;(2)根据金属的性质来分析;(3)根据物质的检验方法来分析;(4)根据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来分析;(5)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计算方法来分析。【详解】(1)扑灭森林大火时可以设置隔离带,其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故填:清除可燃物;(2)在常温下,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对内部结构起到了保护作用,所以铝的抗腐蚀性能好,故填:在常温下,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3)要检验该自来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以用肥皂水来鉴别,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故填:肥皂水;(4)汽水是将二氧化碳气体加压之后制成的,打开汽水瓶盖,瓶内压强变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故汽水会自动喷出来;故填:压强;(5)青蒿素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1×22):(16×5)=11:40;故填:11:40。【点评】主要考查了气体的溶解度的影响因素。14、浓盐酸具有挥发性2NaOH+CO2=Na2CO3+H2O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取少量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若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若不变红色,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变质【解析】

(1)根据浓盐酸的挥发性来分析;(2)根据氢氧化钠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来分析;(3)根据碳酸钠的性质及其检验方法来分析。【详解】(1)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因此需要密封保存,故填:浓盐酸具有挥发性;(2)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故填:2NaOH+CO2=Na2CO3+H2O;(3)为了进一步探究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完全变质,可设计如下实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取少量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若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若不变红色,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变质;故填: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取少量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若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若不变红色,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变质。【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CO2将等量固体放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用手轻轻触碰试管外壁,如果发烫说明是氢氧化钠,如果不发烫,说明是氢氧化钙碳酸氢钙随着反应的进行,氢氧化钠的质量逐渐减小,因此氢氧化钠不会析出120℃以下Ⅳ不变猜想Ⅱ20℃时,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和氢氧化钠饱和溶液的密度【解析】

(1)实验一中,氢氧化钠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滴加稀盐酸后,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气泡为二氧化碳,化学式是CO2;(2)①氢氧化钠溶液溶于水放热,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溶解量较小,温度变化不大,故鉴别NaOH固体和Ca(OH)2固体:可将等量固体放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用手轻轻触碰试管外壁,如果发烫说明是氢氧化钠,如果不发烫,说明是氢氧化钙;②B瓶中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④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碳酸钙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氢钙,碳酸氢钙易溶于水,故B瓶最终所得澄清溶液中所含溶质为碳酸氢钙;提出猜想:猜想Ⅰ不成立的理由是:随着反应的进行,氢氧化钠的质量逐渐减小,因此氢氧化钠不会析出;实验探究:烘箱温度应控制在120℃以下,因为碳酸氢钠在120℃时会分解;小组甲:取2g固体溶于98gH2O配成溶液,用pH试纸测得其pH约为11,常温下,饱和Na2CO3溶液pH为12.3,饱和NaHCO3溶液pH为8.1,故猜想Ⅳ不成立;小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