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初中化学毕业考试模拟冲刺卷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达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初中化学毕业考试模拟冲刺卷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达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初中化学毕业考试模拟冲刺卷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达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初中化学毕业考试模拟冲刺卷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达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初中化学毕业考试模拟冲刺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下列是对初中化学中“三”的总结,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原子、分子、离子B.灭火的三种方法:隔绝氧气、降低着火点、清除或隔离可燃物C.常见的三种防锈措施:保持洁净和于燥、表面覆盖保护层、改变金属内部结构D.清除油污常用的三种方法:乳化如洗涤剂、溶解如汽油、化学反应如氢氧化钠2.氧烛是一种用于缺氧环境中自救的化学氧源,广泛用于航空、航海等领域,其主要成分为NaClO3,还含有适量的催化剂、成型剂等。氧烛通过撞击火帽引发反应后,能持续放出高纯氧气,主要反应原理为2NaClO3═2NaCl+3O2↑.一根氧烛大约可以供100个人呼吸1小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氧烛是一种纯净物B.NaClO3中Cl为+5价C.氧烛制取氧气的反应为分解反应D.在运输氧烛时,应避免其受到撞击3.“火上浇油”可以使燃烧更剧烈,其主要原理是()A.增加易燃物 B.增大氧气浓度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增大物质的接触面积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家里因为电路短路而造成火灾,应该迅速拉下电闸,再取水扑灭B.赤壁大战中,庞统献给曹操的铁索连环之计,使木船不能摆脱铁索的束缚,及时驶离着火区域,这属于逆向使用灭火原理的例子C.木屋着火时,迅速浇水,不能隔绝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却能够提升其着火点而灭火D.厨房的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上去灭火比浇水灭火合理5.20℃时,在两只各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30克氯化钠和蔗糖固体,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烧杯中的溶液质量相等 B.20℃时两者的溶解度相等C.氯化钠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蔗糖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6.下列物质不能用于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是A.紫色石蕊试液B.氯化钠溶液C.铁粉D.酚酞试液7.下列对实验现象描述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硫粉在O2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B.向加碘食盐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变蓝C.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前,检验其纯度D.为加快过滤速度,用玻璃棒搅拌滤纸上的悬浊液8.下列实验操作能够达到目的是ABCD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比较MnO2和Fe2O3的催化效果收集氧气并测量氧气的体积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A.A B.B C.C D.D9.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部分反应物已略去),其中甲、乙的组成元素相同,丙能使带火量的木条复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甲和乙均属于氧化物B.反应③不一定是化合反应C.硫粉在丙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D.反应①不需要任何反应条件即可迅速进行10.对以下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错误的是A.①②属于同一种元素 B.①④的化学性质相似C.①得到电子可形成③ D.②③表示不同种离子11.我国许多地区盛产茶叶,茶叶中含茶氨酸(化学式为C7H34O3N2)、锌、硒等多种成分。茶树适宜在pH为5~6的土壤中生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茶氨酸中氧和氮元素的质量比是3:2B.茶氨酸属于有机化合物C.茶氨酸是由26个原子构成的D.茶树适宜在碱性土壤中生长12.善于归纳知识,有利于培养素质。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化学与安全B化学与生活①重金属中毒——喝鲜牛奶、豆浆等解毒②煤气泄漏——关闭气阀、严禁烟火③稀释浓硫酸——先放水后放浓硫酸①除去餐具油污——用洗洁精溶解②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点燃后闻气味③钙、铁、镉、砚——微量元素C化学实验数据记录D化学中常见的“三”①用10mL量筒量取7.2mL水②用pH试纸测得苹果汁的pH为3③用托盘天平称取5.6g铁粉①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②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三大合成材料③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A.A B.B C.C D.D13.人体内的一些液体正常pH范围如下,其中呈酸性的是A.血浆7.35-7.45B.胆汁7.1-7.3C.胃液0.9-1.5D.胰液7.5-8.014.1018年10月18日,我国首艘国产航母第三次试海成功。用到的金属钛主要通过下列反应制得:①1FeTiO3+6C+7Cl1═1X+1TiCl4+6CO,②TiCl4+1Mg═Ti+1MgCl1.则X的化学式为()A.FeCl3 B.FeCl1 C.Fe1O3 D.FeO15.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验证硝酸铵溶解吸热B.验证Fe、Cu、Ag的活动性依次减弱C.制取并收集纯净的CO2D.验证铁钉的锈蚀与氧气有关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有a、b、c三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⑴在t2℃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顺序是:______________。⑵将a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将_________(填“有”或“没有”)晶体析出,所得溶液______(填“是”或“不是”)饱和溶液。⑶在t1℃时,将12克a物质加入到50克水中,将得到_____克溶液。⑷将t1℃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后(不考虑蒸发),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大小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硫酸在工业上有着重要的用途。I.以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为原料生产硫酸的原理及工艺流程可简示如下:FeS2SO2H2SO4黄铁矿是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工业生产过程中将矿石粉碎的目的是_____。在吸收装置中,液体由上而下形成喷雾状的目的是_____。在实验室模拟制硫酸时用如图装置吸收三氧化硫,除了达到与工业上相同的目的外,还可能考虑的因素是_____。工业上常用石灰乳来吸收尾气中的二氧化硫,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提示:生成物有一种是CaSO3)II.黄铁矿锻烧后的另一种产物是铁的一种氧化物,其中铁氧质量比为7:3,则其化学式为_____。该物质可用来生产氯化铁晶体。氯化铁也是常用的净水剂之一,相比于明矾,其作为净水剂的优点是_____。III.实验室中常用浓硫酸来配制稀硫酸。实验室用密度为1.84g/cm3、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来配制500g20%,需要水_____g.溶解时,应_____,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该实验中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_____。请写出稀硫酸的一种用途_____。IV.某化工厂以黄铁矿为原料产生硫酸。如果该厂生产98%的浓硫酸100t,不考虑其他各生产阶段的物料损失,需要含FeS260%的矿石质量为多少吨?(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______18.(8分)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金属铜常用作导线、是利用了铜良好的延展性和_____。以氧化铁和一氧化碳为原料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实验室的氧化铜中混有铁粉,为提炼其中的铜,取等质量两份样品,分别进行以下实验。实验一:①分离得到溶液D的操作名称是_____②写出步骤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③上述步骤_____(填步骤编号)体现了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实验二④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哪个更好?并说明理由_____。⑤E、F是同一种溶质形成的溶液,能否判断E、F溶液中该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_____。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金属位置越靠前,越容易失去电子。Ca比Mg失电子能力强,如图是两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据此推测金属失电子能力的强弱除与最外层电子数有关外,还可能与_____有关。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为探究CO2与NaOH溶液发生的反应,某兴趣小组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实验。本实验条件下,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pH分别约为11.0和8.5。(1)实验一:小雨设计了如左图所示的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并得到广口瓶中的溶液X。实验二:为检验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小亮取实验一所得溶液X少许,向其中滴加过量____________,有气泡产生。实验三:小华取实验一所得溶液X少许,向其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振荡,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入1滴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呈红色,证明溶液X中溶质一定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四:兴趣小组将CO2持续通入一定浓度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定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和温度变化,结果如图1、图2所示。①图1中,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图2中,DE段温度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5)实验从CO2减少、Na2CO3生成等物质的变化,以及温度转化等视角多维度探究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对于现象不明显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数据测定,实现反应过程的“可视化”。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B【解析】

A、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原子、分子、离子,故正确;B、灭火的三种方法:隔绝氧气、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清除或隔离可燃物,着火点不能降低,故错误;C、保持洁净和干燥、表面覆盖保护层、改变金属内部结构是常见的三种防锈措施,故正确;D、清除油污常涉及三种原理:乳化(如洗涤剂)、溶解(如干洗剂)、化学反应(如氢氧化钠),故正确;故选B。2、A【解析】A.根据物质的组成分析;B.根据混合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为0分析;C.根据反应类型分析;D.根据氧烛的性质分析。解:A.氧烛中含有适量的催化剂、成型剂等,属于混合物,故错误;B.NaClO3中O显-2价,Na显+1价,故Cl为+5价,正确;C.氧烛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O3====2NaCl+3O2↑,是一变多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正确;D.由题意可知,氧烛通过撞击火帽引发反应。故在运输氧烛时,应避免其受到撞击,正确。故本题选A。3、A【解析】

油是易燃物,火上浇油增加了易燃物,使其燃烧的更剧烈,故选A。【点睛】着火点是物质的特性,基本上不会改变。4、C【解析】

A、居室内电器短路引发着火,必须先拉下电闸,再取水扑灭,以防触电,正确;B、赤壁大战中,庞统献给曹操的铁索连环之计,使木船不能摆脱铁索的束缚,及时驶离着火区域,属于不能及时清除可燃物,导致火势越烧越旺,故正确;C、物质着火点一般是不能改变的,故错误;D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利用了隔绝氧气的方法,油的密度小于水,不能用水灭火,故正确;故选:C。5、C【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因为氯化钠没有溶解完;B选项是错误的的叙述,在该温度下,蔗糖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C选项是正确的叙述;因为在该温度下,有溶解不完的氯化钠;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蔗糖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故答案选择C考点:溶液的判定、溶液的组成6、B【解析】

A、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分别显碱性、酸性,使石蕊溶液分别显示蓝色、红色,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B、氯化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均不反应,不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符合题意;C、铁粉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D、无色的酚酞试液遇稀盐酸不变色,遇氢氧化钠溶液变红,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在解决鉴别物质题时,判断的依据是:所选试剂需要与待鉴别的物质反应并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7、C【解析】

A、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不符合题意;B、加碘食盐中不含碘单质,不能使淀粉变蓝,不符合题意;C、可燃性气体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故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前,检验其纯度,符合题意;D、不能用玻璃棒搅拌滤纸上的悬浊液,容易造成滤纸破损,不符合题意。故选C。8、D【解析】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够达到目的。B.比较MnO2和Fe2O3的催化效果,因过氧化氢质量分数不同,不能够达到目的。C.收集氧气并测量氧气的体积,因进气管太长,出水管太短,不能够达到目的。D.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能够达到目的。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9、D【解析】

A.甲、乙、丙三种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部分反应物已略去),其中甲、乙的组成元素相同,丙能使带火量的木条复燃。可知丙为氧气,甲为过氧化氢,乙为水。因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能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氧气和氢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水和过氧化氢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是氧化物,选项正确;B.反应③是氢气和氧气点燃条件下生成水时,是化合反应;反应③是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时,不是化合反应,选项正确;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选项正确;D.反应①通常需要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才可迅速进行,选项错误。故选D。10、C【解析】

A、①②的质子数都是8,属于同一种元素,选项A正确;B、由于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而①④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两者化学性质相似,选项B正确;C、①③的质子数不同,①得到电子不能可形成③,选项C错误;D、②③的质子数不同,核内质子数都不等于核外电子数,表示不同种离子,选项D正确。故选C。11、B【解析】

A、茶氨酸中氧和氮元素的质量比=氧原子个数×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氮原子个数×氮的相对原子质量=(3×16):(2×14)=48:28=12:7,选项A错误;B、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和碳酸盐外,其他含碳化合物均为有机物,所以茶氨酸为有机物,选项B正确;C、一个茶氨酸分子含有7个碳原子,34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和2个氮原子,一共有46个原子,选项C错误;D、题目信息给出茶树适宜生长的pH为5-6,偏酸性,所以适合在偏酸性的土壤生长,选项D错误。故选B。【点睛】在说物质构成时,一般是物质是由分子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因此一个分子才可以说由多少个原子构成。12、B【解析】

A、①重金属中毒——喝鲜牛奶、豆浆等解毒;②煤气泄漏——关闭气阀、严禁烟火;③稀释浓硫酸——先放水后放浓硫酸,选项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B、①除去餐具油污可以利用清洁剂乳化,②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可以点燃后闻气味,羊毛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合成纤维没有,③钙不是微量元素,选项不完全正确,符合题意;C、用10mL量筒量取7.2mL水;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为整数,用pH试纸测得苹果汁的pH为3;用托盘天平称取5.6g铁粉,选项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D、①三大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天然气;②三大合成材料有: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③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选项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三大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合成材料有: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13、C【解析】pH>7溶液呈碱性,pH<7溶液呈酸性,pH=7溶液呈中性。其中呈酸性的是胃液。故选C。14、A【解析】

由1FeTiO3+6C+7Cl1═1X+1TiCl4+6CO可知,反应前铁原子是1个,反应后应该是1个,包含在1X中,反应前后钛原子都是1个,碳原子都是6个,氧原子都是6个,反应前氯原子是14个,反应后应该是14个,其中6个包含在1X中,因此X的化学式是FeCl3。故选A。15、A【解析】

A、硝酸铵固体溶解在水中溶液的温度会降低,装置内气体的压强会减小,U型管内红墨水左高右低,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正确;B、左边试管内铁能和硫酸铜反应,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右边试管内铁能和硝酸银反应,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银强,但是铜和银的活动性无法比较大小,不能达到实验目的,错误;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会和产生的二氧化碳混在一起,无法收集到纯净的二氧化碳,而且导管要深入集气瓶底部;D、铁钉生锈是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两支试管内的铁钉都没有与水接触,都不会生锈,无法达到实验目的,错误。故选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a>b>c有是60a=c>b【解析】

a、b、c三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可知,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加变化较慢,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详解】⑴在t2℃时,a的溶解度曲线在b的上面,b的溶解度曲线在c的上面。故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顺序是a>b>c。⑵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将a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将有晶体析出,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⑶在t1℃时,将12克a物质加入到50克水中,能溶解的a物质的质量为,将得到溶液。⑷t1℃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b溶解度最大,溶液里含有的溶剂少,a、c溶解度相等则溶液里含有的溶剂质量相等,升温到t2℃后(不考虑蒸发),三种溶液中溶剂质量均不变,故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大小的关系是a=c>b。【点睛】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剂中所溶解的溶质已达最大量(溶解度)的溶液。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混合物加快反应速率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三氧化硫易溶于水Ca(OH)2+SO2=CaSO3+H2OFe2O3,补充人体需要的铁元素398将浓硫酸盐烧杯壁慢慢注入水中玻璃棒金属除锈100t【解析】

I、(1)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所以黄铁矿是混合物,工业生产过程中将矿石粉碎的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2)在吸收装置中,液体由上而下形成喷雾状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3)三氧化硫溶于水,所以除了达到与工业上相同的目的外,还可能考虑的因素是:三氧化硫易溶于水;(4)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SO2=CaSO3+H2O;II、设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FexOy,56x:16y═7:3,x:y=2:3;所以化学式为Fe2O3,相比于明矾,其作为净水剂的优点是:补充人体需要的铁元素;III、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需要水500g﹣=398g,溶解时,应将浓硫酸盐烧杯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该实验中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稀硫酸的一种用途是:金属除锈;IV、设需要含FeS260%的矿石质量为x,x=100t。18、导电性Fe2O3+3CO2Fe+3CO2过滤Fe+H2SO4=FeSO4+H2↑和Fe+CuSO4=FeSO4+CuII和III实验二,因为实验一中铁置换硫酸铜中的铜,导致生成的铜附着在铁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行,使得到的铜粉不纯实验一中的大,因为过程中加入的铁也转化为了硫酸亚铁电子层数【解析】

(1)金属铜常用作导线、是利用了铜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电性;(2)以氧化铁和一氧化碳为原料炼铁,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