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S乡窝德村玉米种植情况的调查研究报告3800字】_第1页
【云南省S乡窝德村玉米种植情况的调查研究报告3800字】_第2页
【云南省S乡窝德村玉米种植情况的调查研究报告3800字】_第3页
【云南省S乡窝德村玉米种植情况的调查研究报告3800字】_第4页
【云南省S乡窝德村玉米种植情况的调查研究报告38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S乡窝德村玉米种植情况的调研分析报告目录TOC\o"1-2"\h\u22559一、调查目的 129525二、调查时间 13188三、调查地点 1256四、调查对象 18979五、调查方式 116235六、调查内容 17580(一)窝德村的玉米种植方式 230860(二)田间管理 36565(三)收成情况 310573七、调查结果 418290(一)问题 421465(二)建议 520368参考文献 6一、调查目的农业是民生之本,也是乡村振兴的一个必然路径,农业生产也是乡村产业的根基所在。这次调查主要是深入乡村,以云南省师宗县S乡窝德村为例,对其玉米种植的情况及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了解,有助于我们对农村的农业情况进行较为直观且正确的认识。玉米种植是农村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此次调查,可以深化对农业的认识、并与理论结合,通过对具体情况的调研和分析,能够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提供实践思路。二、调查时间2022年X月x日至2022年x月x日三、调查地点云南省师宗县S乡窝德村四、调查对象村民、村委会五、调查方式实地走访,访谈六、调查内容窝德村村位于云南省师宗县S乡,全村农田耕地种植面积为1550亩。常年降水量很小,经济条件相对滞后,农业占主导地位,主要种植玉米,玉米膜下滴灌,在大棚中种植黄瓜,畜牧业主要以养猪、养鸡居多。窝德村种植玉米历史悠久,在大棚种植技术尚未普及之前,几乎每家每户都靠种玉米为生。在那个时候,玉米种植就是村里生命产业。近几年大棚栽培黄瓜技术的生产模式,在该村得到了大力推广,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远远高于玉米种植所产生的微薄效益。玉米龙头的地位现已被动摇,有许多农户都相继用大棚技术来种植黄瓜。但由于一些地形不宜建造大棚,一些家庭经济实力不足,没钱建造大棚,还有一些农民比较满足种植玉米带来的收入,因此,玉米种植在该村农业中仍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很多农户把大棚种植黄瓜和农田种植玉米二者兼顾。当然还有一些农民只是种了其中的一种。该村玉米种植是以半传统、半机械化生产方式。具体如下:一是,农户土地不集中,不少农户将农田地势较高,土质较好的地方建大棚种别的蔬菜,以致于将玉米地被分成了很多个小块。以致于不能使用大型的机械进行收割。二是,农户种植生产活动缺乏统一的配合管理,土地都是东一块西一角,这样的生产方式给农机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无法在规模化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三是,有相当一部分农户不舍得花钱雇农用机,使得消耗了大量的劳动力,但经济收益极差。赵大哥家住窝德村西部,是个只种玉米的农户,家里有40余亩地,都只种植玉米,通常光景好时一亩地就可收获750-1000公斤的玉米,丰收的玉米通常会被拉到四合镇市场上进行售卖,但玉米价格并不高。种玉米初期投入非常大,成本很多,初期需要租用农机耕地、施基肥、打药剂等系列劳动,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有时遇到病害,一年到头的辛苦劳作就打了水漂。土地保险虽然购买了,但是微薄的保险金不过是杯水车薪。这里农户种玉米都没有运用科学技术,大多靠祖辈传下来的经验,急需要引诱高产栽培技术。(一)窝德村的玉米种植方式经过调研,发现窝德村的农田一般处于25度坡地,其玉米种植方式一般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等行距种植:等行距高产玉米种植的行距一般在50-60cm,春播玉米株间距在33-40cm,夏播玉米株间距在25-33cm。春播玉米的密度可以达到3300-4000株/亩,而夏播玉米密度能达到4000-4500株/亩。第二种是宽窄行种植:玉米宽窄行种植,宽行80㎝,窄行40㎝,根据品种适宜密度设计株距。第三种是套种,这是目前窝德村玉米种植最为常见的方式,一般村民会选用先玉335和郑玉958两个玉米品种进行套种,或者将玉米和大豆或者红薯进行套种。(二)田间管理窝德村村民对于玉米田的管理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其一是施肥,其二是做好排涝和抗旱工作,其三是病虫害的防治。在施肥过程中,窝德村村民将氮肥作为基肥,在玉米苗期植中加入对磷钾肥。氮肥属于一种速效肥料,并且在玉米的整个生育阶段,一般都要吸收氮肥,所以要加强对氮肥的有效应用。玉米苗期植株会对钾进行快速吸收,其在吐絮后对钾的吸收一般会停止,所以在具体的施肥过程中,村民会加强对氮肥和基肥的使用。在排涝和抗旱工作上,村干部、村“两委”成员、农田排涝巡查专员在农作物田块开挖墒沟、腰沟、田头沟,利用人机结合开挖多条积水田块,动员村民对积水农田进行抽水。在虫害防治方面,据村民介绍,主要集中于对大斑病和玉米螟的防治,一般来说,大斑病的防治方面,村民在农作物发病初期,将退菌特150克兑清水120公斤,或使用1%井冈霉素0.5公斤兑清水200公斤;对治疗水稻稻瘟病和小麦赤霉病均有较好效果。在玉米苗喇叭口期,需要防治玉米螟,每亩用锐劲特粉剂100克拌细土2至3公斤撮入心叶,防治1~2次;抽雄以后用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喷治雄穗或花丝。(三)收成情况窝德村今年的玉米的亩产量在1000斤左右。全村玉米种植面积达到1550亩左右,全村有十个小组,据村民讲述,目前玉米收入可为他们带来一万多元的收入。目前窝德村农户增收相对稳定。与传统的玉米比较,便可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在近几年粮食价格不断走低的情况下,种植作物的经济收益也大幅下降,据估算,每英亩玉米价格仍将高出240元。七、调查结果(一)问题1.种植面积逐渐减少窝德村农业种植所用的机械化还没有普遍推广,在地处边远的山区,交通闭塞,信息传播很慢,多数青壮年外出打工,留守在村子里的都是年事已高的老少和年龄较小的孩子,老人们行动不方便、体力不充沛,不能从事玉米田间种植工作,造成了土地的荒废;在地势比较平坦的城镇,都在全力发展村级建设,加之农村私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农作物用地被占用,导致可以用来种植的面积逐步减少。2.贫瘠土壤,肥效失调通过调查发现,我县很多地区都存在着土壤贫瘠的现象,土壤肥效也严重缺乏,一些农民在种玉米时,习惯使用化肥,没有按照土壤特点来开展有效的科学施肥,不合理的使用有机肥等方式,导致土壤比例出现严重紊乱,从而进一步影响了玉米正常生长发育。与此同时,我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力度不够,环境污染逐步加重,造成水土流失、肥效下降,现已不适合玉米种植的生长环境,从而造成玉米产量大幅度较低。3.区域分布差异大,玉米种植存在弊端窝德村地势差异很大,相关部门对农作物的规划和技术指导上,并没有按照地区特点统一时间、统一步调、统一操作。与此同时,这几年气候变化无常,春寒、夏旱、秋雨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均给玉米种植的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4.技术普及不到位,管理粗放由于玉米种植技术推广不到位,大部分农民在玉米种植方面,只能依据自身经验,并不能很好地依据气候变化等因素,进行有效耕种,导致耽误了玉米播种最佳时期;同时在播前,保墒耕作未按天气变化规律进行保墒耕作,造成土壤水土流失,玉米播后缺苗、苗质不佳、穗数不足等均会造成玉米产量降低。窝德村一些领导在林业政策、退耕政策解读和落实中不到位,办法单一,忽视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大力开展农田退林工作,但是在栽植树种上,未进行仔细研究,致使良田周边被很多树林环绕着,未能体现出经济林该有的功能。其次是玉米土壤中的多数肥料与阳光,被树林掠夺了,使得玉米无法获取很好的生存空间。田间混合式栽培中,窝德村提倡“红苕+玉米+小麦”或“红苕+玉米+马铃薯”的种植模式,但田间行距和间距的预留比较狭窄,混合式栽培后农作物生长期不一致,也会对玉米生长造成较大的影响。同时在玉米种子选择方面,农业技术部门并没有很好地指导农民根据地区、气候差异来合理地进行玉米种子的选择。5.种植密度不合理玉米在种植过程中,忽略品种特性,从而难以对种植密度进行精确的测量,并时常会发生影响玉米产量与品质的技术难题。玉米在生长过程中一般都会经历一个枝繁叶茂的过程,这就需要一定的生长空间,相较于其他农作物来说,玉米种植空间的把握难度较大。若对玉米前期种植密度调控不合理,则会对玉米后期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也就不可能实现最终增产。(二)建议1.转变观念,促发展农民应该紧跟社会发展的脚步,不能够只依靠自身过去的经验进行种植,应该认真学习相关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并在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有效地结合自身经验进行思考、大胆地创新,就可以在农作物种植中,展现自身才华。2.加大技术指导,提高产量根据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玉米种植的目标是以“产量高、品质优、效益好”为根本,窝德村需要立足“创新玉米种植技术模式,构建玉米种植技术体系”,切实提高农民玉米种植技术的普及率,例如播种施肥、育苗移栽、增株增肥等,使农民能够掌握关键性的技术要领,从而大幅度提升玉米产量。3.采取合理套种,提高产量窝德村以往的套种模式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农民对农作物种类、均衡性上,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为此,应结合植物生长特性、气候特征、土地肥效等情况,选择合理有效的套种模式。例如玉米要有更大的生长空间,既能充分吸收太阳光,也能汲取土壤养分。相反,如果没有运用好此方式进行种植,那么玉米产量就会很低。目前我县“双二五”套种模式和“玉米+小麦+马铃薯”套种模式更适合玉米种植环境,从而能增加玉米的生产量。4.合理设置玉米种植密度玉米种植密度是否合理,对玉米的产量、品质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于玉米种植户而言,他们需要科学掌握玉米的种植密度。具体来讲,需要对栽培土壤的肥力以及玉米种植过程中光、热、肥效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考察与研究,同时还需要选择先进、合理的农业机械设备来进行玉米种植,这样才能确保玉米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