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牡丹江市八年级语文(下)期末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牡丹江市八年级语文(下)期末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牡丹江市八年级语文(下)期末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牡丹江市八年级语文(下)期末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牡丹江市八年级语文(下)期末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学年牡丹江市八年级语文(下)期末试卷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90分钟2.全卷共分三道大题,总分120分3.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传统文化中有我们的精神基因与志气底蕴。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日,学校开展“文化中国”主题学习活动,热爱传统文化的小文邀你一同参与。【板块一:文化探源】(22分)1.

中华民族是历史悠久、饱经沧桑的古老民族。翻开史书,小文看到了这样一段激动人心的文字,请你和他一同阅读。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她的历史可以追溯(

)到八千年以前,她把光荣深深__________在史册上。她创造了丰厚的物质财富、璀璨的文化和光辉的业绩,这些慰jiè(

)着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灵,形成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薄力量。(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追溯(

慰jiè(

)(2)下列词语填入语段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篆刻

B.

雕刻

C.

铭刻(3)在阅读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一个错别字,请作出修改。_____________改成_____________2.

小红被任命为主题学习活动赛诗会环节的主持人,她带着自己的主持稿来找小文,请你们帮她找出下面这段开场白中有语病的一项(

)①经典古诗词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的瑰宝,代代吟诵,千古不衰。李白的潇洒豪放、杜甫的忧国忧民、陆游的爱国情怀,体现了诗人报效国家的满腔热血和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激越情怀。②古诗词吟诵能激发我们对中华民族光辉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了解,更能增进我们对祖国深厚文化底蕴的认同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③传统文化正成为复兴的力量,引领我们大步向前。④今天,就让我们在古诗词中汲取力量,砥砺前行!A.

B.

C.

D.④3.

学校文化长廊里挂起了很多书法作品,小文读了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后和你交流对下面这幅作品的看法。请你选出对这幅作品评论不正确的一项(

)A.

这幅作品的字体是篆书,和许慎《说文解字》里的“籀文”类似。B.

始皇用小篆统一了文字,不久便有了“隶书”。C.

这幅作品应该从右向左欣赏,第一个是指事字,第四个是象形字。D.

这幅作品旨在鼓励人们要讲求诚信,所以挂在书房最合适。4.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小文找来了以下材料,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它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B.

古人对于年龄有非常特别的表示方法,比如: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黄发指老人,因老人的头发由白变黄。C.

韩愈,字退之。宋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D.

《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逍遥游》和《秋水》都是《庄子》中的名篇。5.

在“名著阅读”活动环节中,小文建议把《红星照耀中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两部名著联系起来,进行专题探究。请你仿照示例,帮助小文完成探究过程。【示例】《海底两万里》《昆虫记》专题探究探究专题:两部名著中科学精神探究思路:1.选读《海底两万里》中有关阿龙纳斯的情节,了解他勇于探索、献身科学的精神。2.精读《昆虫记》中描述法布尔观察昆虫的事例,边阅读边批注,领会他积极探索、求真务实的精神。3.总结探究所得,围绕“科学精神”写一篇心得体会,并在交流会上分享。《红星照耀中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专题探究探究专题:①________探究思路:1.精读《钢铁是怎样的炼成的》中②________(人名)四次死里逃生的内容,体会其忠贞不渝、坚韧不拔的革命信仰。2.选读《红星照耀中国》中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革命领袖走上革命道路的人生经历,体会其坚定的爱国精神。3.组织一场阅读交流(汇报)会,大家各抒己见(或展开辩论)。6.

在学校“青春诗社”的社团活动中,社员们运用多种形式品析古诗,请补充下列表格中的古诗句。以画品诗:请根据画面内容,补充诗句。

①________,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②__________。——杜甫《石壕吏》以文品诗:请根据下面这段文字,补充诗句。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诗人漫步山林。他走过曲折的小路,一切是那么静谧祥和,似乎可以洗濯身心。放飞灵魂。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以评品诗:请写出下面这段诗评对应的诗句。洞庭湖天下壮观,骚人墨客题者众矣,终未若此诗颔联一语气象。——蔡绦《西清诗话》⑤__________,⑥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以用品诗:小文的好朋友小语即将到异地求学,分别在即,请你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来缓解小文的悲伤之情,让他振作起来。⑦_______,⑧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板块二:遗风余思】(20分)(一)(5分)请你帮助文学社的同学,完成对《卜算子·咏梅》的探究。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7.

同学们对《卜算子·咏梅》的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丹:首句“驿外”“断桥”说明梅花生长环境恶劣,体现了它寂寥孤独的生存状况。B.

小江:“寂寞开无主”中“无主”既指梅花无人照看,也指梅花无人赏识,只能独自走完自己的生命历程。C.

小语:“已是黄昏独自愁”,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梅花暮雨黄昏的愁苦,表现了梅花悲凉的处境。D.

小文:词的下阕,重在描写梅花的品格精神,马踏车碾成为尘埃,仍是香气不改。8.

近代文人刘永济在《唐五代两宋词简析》中评说此词:“此亦作者身世之感,但借梅抒出之。”请你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一评说。(二)(15分)请你认真阅读《优孟哭马》,解决同学的疑惑。优孟哭马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致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①为题凑②,发甲卒为穿圹③,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大牢④,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曰:“请大王以六畜葬之。以垄灶为椁,铜历为棺,赍⑤以姜枣,荐⑥以木兰,祭以粳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注释】①梗枫豫章:都是名贵的木头。②题凑:护棺的木块。③穿圹【kuàng】:挖掘墓穴。④太牢:指古代最高的祭礼。⑤赍【jī】:调配。⑥荐:加快。9.

参考表格中提示的方法,帮助小组同学解释句中的加点词。文言句子方法解释左右争之查阅字典法:①争夺,力求得到;②竞争;③直言规劝,后来写作“诤”。争:(1)____(填文字)以楚国堂堂之大联系课文:去以六月息者也。以:(2)________王惊而问其故课内用法迁移:渔人甚异之惊:(3)________10.

请你帮助小组同学,用“/”为下面句子断句(限断3处)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11.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12.

《优孟哭马》《诫子书》中都有劝说的内容,请结合文章填写下表。篇目人物关系劝说目的劝说方式语言特点《诫子书》父与子劝诫儿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直接劝说言简意赅,文字雅致《优孟哭马》①_____②_____③_____多用排比,气势充沛13.

结合原文内容,谈谈楚庄王的回答“寡人之过一至此乎!”展示出来的性格特点。【板块三:启智润心】(28分)(三)(12分)阅读下列文字,和小组同学探究传统文化的意义材料一:①“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当代青年已成为非遗传承的主要力量。②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力量,需要青年人虚心学习、久久为功。青年传承人须常怀敬畏之心、埋头虚心学习、苦练过硬本领,方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青年传承人更应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用“台下十年功”的坚韧意志换取真正绽放绚丽光彩的“台上一分钟”。③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力量,需要青年一代敢于创新、善于创新。非遗的保护传承,重在融入现代生活、展现当代价值。中国茶文化中的社交意味和仪式价值被年轻群体所提炼,与都市生活巧妙结合后便让“围炉煮茶”焕发新生机。让非遗拥抱新平台、拥抱新生活、拥抱新时代,离不开青年一代的守正创新。④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力量,还需要青年一代放眼全球、拥抱世界。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正以青春之创造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刊载于2023.1.8,有删改)材料二:开发好非遗旅游商品,可达到提升旅游体验、推广地方文化的双重作用。值得关注的是,传统手工艺制作等非遗项目体验也成为旅游市场的新兴产品。以观看、体验传统手工技艺为主要内容的景点、景区不断增多,成为地方旅游的热门业态,也成为非遗工坊等传习场所扩展旅游观光功能的重要方式。这一类旅游景点让非遗生产性保护与体验经济挂钩,将非遗的独特工艺流程、手工制作场景、特色生产风貌等转化为景区、景点的旅游元素,用家喻户晓的老字号品牌、人们耳熟能详的地方特色产品等吸引目标人群,通过“观光工厂”实现文化传播和产品营销的有机整合。(刊载于2023.3.1,有删改)材料三:跨领域融合对非遗项目的发展起到了带动作用。运用广泛的融合形式主要有“非遗+校园”“非遗+文创”等,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也提高了学生的保护意识,激发学生一代积极继承非遗项目的兴趣。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应该积极探索“非遗+新媒体”的融合形式,多元化推广非遗项目,推动非遗产品营销市场化进程。材料四:《非遗红色文化作品网络展》在线上与大众相约。该活动旨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文脉传承与创新中涵养民族自信、汇聚奋进力量。反映非遗人热爱祖国、以我之力致敬英雄的红色情怀,培养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为时代画像、立传、明德。“井陉剪纸”渊源流长,独具特色,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石家庄市第六批非遗“井陉剪纸”传承人栾瑞花自幼学习剪纸,练就一手高超的剪刀功夫和绘画技能,其主要作品有井陉拉花系列、井陉天路系列剪纸、中国梦系列剪纸等。本次网络活动展出了她的最新作品——《井陉抗战红五月》,作品栩栩如生,再现了红色文化。14.

下列选项对上述材料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把非遗融入现代生活,能使非遗焕发新生机,吸引年轻人的关注,更有利于非遗的保护和传承。B.

传统手工艺制作等非遗项目体验成为旅游市场的新兴产品,主要是因为它们能与体验经济挂钩。C.

非遗跨领域融合形式多样,其中与校园、文创的融合形式运用比较广泛,与扶贫方面的融合有待提升。D.

非遗文化与红色精神的交融,体现了非遗人的红色情怀,有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15.

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能否删去,并说明理由。其主要作品有井陉拉花系列、井陉天路系列剪纸、中国梦系列剪纸等。16.

结合以上四则材料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青少年能够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做些什么。17.

为更好地了解“非遗文化与红色精神的交融”,学校邀请“井陉剪纸”传承人栾瑞花女士开展“探究匠艺红心”专题讲座活动。作为主持人,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写一段活动结束语。(四)(16分)在“文化中国”主题学习活动中,老师给大家推荐了一篇文章。请你仔细阅读,完成下面的活动。传灯曹文军①裴先生教我的时候,已经五十多了,膝下似无儿女,常年穿一件洗得发白的中山装,冬天裹条黑色的围巾。苍白的脸上架了一副黑框眼镜,不怎么爱笑,颇有些落拓书生的样子。②裴先生早年毕业于名校,教两个班的语文,最喜欢两个大文人:苏东坡和鲁迅。上课时,讲着讲着,就讲到东坡居士和迅哥儿那里去了。久而久之,我也爱看鲁迅,半懂不懂地读《呐喊》《彷徨》。③裴先生是不反对读课外书的。他订阅的《人民文学》杂志,常常在班上传阅,而且允许我们到他宿舍借书看,我记得借过《三侠五义》《包法利夫人》和《唐璜》。这让我对他的钦佩又多了一层。④我总是满心欢喜地期待着语文课。⑤记得裴先生第一次布置我们写作文,写家乡的树,我就写了柿子树,文章的构思模仿鲁迅的《秋夜》,开头便是:“我家屋前有一棵柿子树,还有一棵也是柿子树……”如此等等。隔了一天,作文批改发下来了。我想裴先生如此博学,肯定是识货的。他会不会给我一个有史以来最高的分数?要知道,在裴先生任教之前,我的作文总是排班级第一。而这次,我竟看见一个刺眼的“58”分。我不敢相信,但红笔写的分数,像块图章那样印在那里,赫然在目,确凿无疑。那是我自从上学写作文以来,绝无仅有的分数。⑥放学后,我犹豫再三,最终还是硬着头皮敲开了裴先生宿舍的门。门前用砖瓦搭了一个花坛,旁边是一棵很大的柿子树,果实熟了,高处无人采摘,上面停了几只啄食的鸟雀。⑦裴先生听我结结巴巴说明了来意,没做声,拿出上衣口袋挂着的钢笔,转身在旁边的纸上写了一个题目,用中指敲敲那几个字,然后点点头,盯着我。我立刻明白了,他要我现场重写一篇。我又羞又气,觉得自取其辱,但仿佛急中生智一般,打好提纲之后,略加思索便一挥而就。写完天已向晚,夕光从西边流进来,照在裴先生冷冷的脸上。他依旧不说话,却从窗前的方几上拿了一只火红的柿子递给我。我拿了,头也不回一直走,快到家时,才发现手上捏着的柿子已经裂开了,全是汁水,心头顿觉无名火起,一气之下,将那柿子扔得老远。⑧第二天语文课,我故意迟到,及至推门进去,吃了一惊。裴先生早已站在讲台前,他通常会稍晚到的。我低着头,故意不去看他。想不到,耳边忽然传来他那抑扬顿挫的嗓音。他喊住我,我以为又要挨批了,想不到,他很平静地说了一段让我终生难忘的话:“在上课之前,先说明一件事,上次布置了一篇文章让大家回去做,这位同学的文章,我在批阅时以为是抄袭哪本书上的,所以给了不及格的分数。后来这位同学主动来找我,我当场命题,让他重写了一篇,待我仔细读了第二篇后,才知错怪了他,为此我向他道歉!”⑨说完,他竟对我作了一揖,那是我生平唯一的一次接受这样的古礼。接着,他将我那篇文章在班上当场朗读起来,读得声情并茂……⑩那次误会之后,我因祸得福,得以经常出入裴先生的宿舍。在他的鼓励和指点下,我的文章经常出现在学校板报上,有时还被作为范文贴在橱窗里。每每天黑无人之时,我悄悄溜到那儿,借着路灯,瞅上一眼,然后心满意足地走回去。毕业后,我总记得裴先生那抑扬顿挫的声调和临别时的嘱咐:“人不吃饭会饿得慌,人不读书会浮得很!”⑪离开学堂后,与裴先生联系并不多,但我一直保持着读书写作的习惯,这都拜裴先生所赐。八年后的一天,忽然收到裴先生的信,用毛笔竖排写在宣传纸上,让我去收他的藏书和一棵少壮的柿子树。我知道这些书在裴先生心目中的份量,现在他竟托付于我,令人既感恩又惭愧。我隔日便开车去了母校。⑫时维深秋,一股熟悉的谷香飘然而至。远远地,我看到裴先生站在学校门口等着我。他已非常苍老,头发全白了,走路颤颤巍巍,话说不多久,嘴角便流口水,他准备了一方手帕,时时擦拭。我心里顿然明白,他早已不是从前那个“风度翩翩”的裴先生了。⑬那天,我装了满满一车裴先生的藏书,还有他托人挖给我的那棵柿子树。回转头来,裴先生仍站在学校门口张望。秋风拂起他额前的白发,背后的枫叶正火一样在秋阳下燃烧。⑭我将裴先生赠送给我的柿子树种在小区里,透过书房窗口,正好能看到。从青涩的果子开始,我便关注着柿子树的成长。满树的柿子从碧青到淡黄,又渐渐变成桔黄和火红,不断变化的色彩使我生出了许多期待。霜降来临时,每天清晨,我走到书房的窗前,映入眼帘的便是那红红的小灯笼,朝阳斜斜射在上面,表面似有一层光晕。望着柿子树,我总会想起裴先生。⑮春去秋来,柿子树越长越茂盛,结的柿子也越来越多,而我随着工作调动,早已搬离了原来的寓所。那天傍晚,回去看望旧日的老友,我看到巨大的挖掘机停在老楼下,柿子树连同旁边的桂花树和紫薇已被连根拔起。从前那棵壮硕的柿子树上孤零零地挂着三两只小小的柿子,在倾颓的树干上显得落寞无助。⑯那一刻,我忽而想起一晃好些年没有裴先生的消息了。我总以忙于各种杂事为由,久未前去探望。我也不忍看他衰弱的样子,太残忍了。前几年,我听说乡镇的母校也因为合并全部拆掉了,而裴先生应该愈发衰老了吧。⑰一转眼,秋风起,桂子花落,梧桐叶黄,满目萧瑟。那天,在公园散步时,我遇到一棵茂盛的柿子树。一盏盏红色的小灯笼悬挂在枝头,引得我痴痴地凝望许久。⑱我忽然流下泪来。(选自《美文(上半月)》2023年2月,有删改)18.

顺文理。根据文章内容梳理这盏文学之“灯”是如何传承下来的。对裴先生的回忆“我”的感受(1)裴先生上课喜欢讲苏轼和鲁迅①____________(2)②____________敬佩先生,同时期待上语文课(3)裴先生误会我抄袭,让我重写作文生气、愤怒(4)裴先生向我行古礼致歉终生难忘(5)③____________心满意足(6)裴先生赠予我藏书和一棵柿子树④____________19.

赏佳句。小文利用圈点批注法对文章语句做了旁批,请你帮他完成批注。我不敢相信,但红笔写的分数,像块图章那样印在那里,赫然在目,确凿无疑。20.

感情思。假如你是文章中的我,在看到老师向你道歉并作揖时,内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想法?请你揣摩作者内心的想法,并将它写下来。21.

悟深情。结尾处“我忽然流下泪来”,这“泪”中蕴含作者的哪些情感?22.

读后感。《礼记》中写道:“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说的是老师不仅要教授学生“谋事之才”,更要传授学生“立世之德”。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某位老师对你的影响。【板块四:以笔抒怀】(50分)写作(50分)23.

作文适者生存是自然的选择,舍生取义是孟子的选择,先忧后乐是范仲淹的选择……选择时时见勇气,处处显智慧。请以“美好的选择”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以上。(2)文中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用A、B、C代替。(3)不得抄袭。24.

写作:流水不争先,争的是奔流不绝。这句话带给你怎样的启迪?请自选角度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文章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④书写工整,字数在600字左右。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板块一:文化探源】(22分)

1.(1)sù藉评分标准:2分,书写正确即可得分

(2)C评分标准:2分,篆刻:我国传统刻制印章的艺术,多用各种篆书字体刻制。雕刻:在金属、象牙、骨头或其他材料上刻出花纹、形象。铭刻:把记述事实、功德等的文字铸在器物上面或刻在器物、碑碣上;深深地记在心中。结合题干中“她的历史”、“她把光荣”、“史册上”,可知内容与“事实、功德”等有关。故选C。

(3)“薄”改成“礴”评分标准:2分每空1分独立赋分

2.B评分标准:2分,B.搭配不当,应把“了解”与“认同感”位置互换。

3.D评分标准:2分,“上善若水”意为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选项中“鼓励人们要讲求诚信”有误。

4.C评分标准:2分,韩愈,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5.示例:①探究两部名著中的爱国情怀②保尔·柯察金(保尔)

评分标准:2分,①位置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赋分。

6.①老妪力虽衰②犹得备晨炊③曲径通幽处④禅房花木深⑤气蒸云梦泽⑥波撼岳阳城

⑦海内存知己⑧天涯若比邻评分标准:8分,书写正确即可得分,书写错误不得分。

【板块二:遗风余思】(20分)

7.C评分标准:2分,“已是黄昏独自愁”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8.示例:借写梅花开时“寂寞”“无主”,写出自己倍受冷落的境地;借梅遭受风雨,反映了自己备受打击的困难处境;借梅花任凭“群芳”嫉妒,表现词人性格孤高,绝不与争宠邀媚之徒为伍的品格;末句写梅花凋零仍然芬芳,表达了词人不畏打击的坚贞自守。

评分标准:3分,能结合词句和词人经历答出三点即可。

9.(1)直言规劝,后来写作“诤”。(2)凭借(3)以……为惊;对……感到惊讶

评分标准:3分,每空1分。

10.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评分标准:3分,断对1处得1分,多断或断错不得分。

11.示例:各诸侯国听到这件事,都知道大王您轻视人而重视马。

评分标准:4分,闻:听闻,听说;贱:以为贱,可译为轻视;贵:以为贵,可译为重视。“闻”“贱”“贵”每词1分,句意通顺1分。

12.①君与臣(或君臣)。②劝诫楚庄王不要厚葬马。③委婉劝谏(或间接劝说)

评分标准:3分,每空1分,②空语意相近即可。

13.示例:楚王是个勇于承认错误、知错能改、坦荡磊落的人。评分标准:2分,意思相近即可酌情赋分。

【参考译文】

优孟原是楚国的擅长演奏的人。他身高八尺,富有辩才,时常用说笑方式劝诫楚王。楚庄王时,他有一匹喜爱的马,给它穿上华美的绣花衣服,养在富丽堂皇的屋子里,睡在没有帐幔的床上,用蜜饯的枣干来喂它。马因为得肥胖病而死了,庄王派群臣给马办丧事,要用棺椁盛殓,依照大夫那样的礼仪来葬埋死马。左右近臣直言规劝此事,认为不可以这样做。庄王下令说:“有谁再敢以葬马的事来进谏,就处以死刑。”

优孟听到此事,走进殿门,仰天大哭。庄王吃惊地问他哭的原因。优孟说:“马是大王所喜爱的,就凭楚国这样强大的国家,有什么事情办不到,却用大夫的礼仪来埋葬它,太薄待了,请用人君的礼仪来埋葬它。”庄王问:“那怎么办”优孟回答说:“我请求用雕刻花纹的美玉做棺材,用细致的梓木做套材,用楩、枫、豫、樟等名贵木材做护棺的木块,派士兵给它挖掘墓穴,让老人儿童背土筑坟,齐国、赵国的使臣在前面陪祭,韩国、魏国的使臣在后面护卫,建立祠庙,用牛羊猪祭祀,封给万户大邑来供奉。诸侯听到这件事,就都知道大王轻视人而看重马了。”庄王说:“我的过错竟到这种地步吗该怎么办呢”优孟说:“请大王准许按埋葬畜牲的办法来葬埋它:在地上堆个土灶当做套材,用大铜锅当做棺材,用姜枣来调味,用香料来解腥,用稻米作祭品,用火作衣服,把它安葬在人的肚肠中。”于是庄王派人把马交给了主管宫中膳食的太官,不让天下人长久传扬此事。

【板块三:启智润心】(28分)

14.B【解析】根据材料二可知,“传统手工艺制作等非遗项目体验成为旅游市场的新兴产品”与“体验经济挂钩”并不存在直接因果关系,是“旅游景点让非遗生产性保护与体验经济挂钩”。B项表述有误。

评分标准: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