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XAS-面向东盟物流产业学院人才培养规范编制说明_第1页
GXAS-面向东盟物流产业学院人才培养规范编制说明_第2页
GXAS-面向东盟物流产业学院人才培养规范编制说明_第3页
GXAS-面向东盟物流产业学院人才培养规范编制说明_第4页
GXAS-面向东盟物流产业学院人才培养规范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团体标准《面向东盟物流产业学院人才培养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项目来源根据广西标准化协会《关于下达2023年第三十七批团体标准制定项目计划的通知》(桂标协〔2023〕133号)精神,由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提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苏宁物流有限公司、广西南宁中诺思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广西京东信成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荆州理工职业学院、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广西城市职业大学、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物资学校、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广西圆通速递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起草的团体标准《面向东盟物流产业学院人才培养规范》(项目编号2023-3701),已获批立项。二、项目背景及目的意义物流业连接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产业。国家陆续出台《“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2022年4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西物流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推动广西打造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枢纽的发展目标,加快广西现代物流业发展,对引领结构调整、推进转型升级、规范市场秩序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广西物流业发展带来新契机。东盟国家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以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使广西在中国—东盟国际合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的作用更加凸显。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西的“三大定位”新使命,为广西物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要强化以东盟为重点方向的国际互联互通通道建设,增强国际供应链服务能力。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推动高校分类发展、特色发展的重要举措。2020年,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决定在特色鲜明、与产业紧密联系的高校建设若干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现代产业学院。同年,为深入贯彻国家指示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打造广西职教新品牌。自治区教育厅联合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自治区财政厅、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印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推进高等职业学校产业学院建设的指导意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需要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面向东盟培养物流产业高素质人才势在必行。对面向东盟物流产业学院学生进行培养,让学生在全真的工作环境里,学习理论,掌握技巧,积累经验,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岗位技能和动手能力,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核心竞争力,为面向东盟的物流企业培养和输送有技能、有特长的实战型人才。广西是连接中国内陆地区与东盟市场的重要通道,是中国与东盟国家进行海上和陆上交往的枢纽,更是促进中国与东盟全面合作的重要桥梁和基地,广西国际物流对促进广西地区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广西面向东盟物流工作发展日益密切。2020年全区社会物流总额5.27万亿元,较2015年增长2637.4亿元,年均增长7.4%。社会物流总费用约为3279.3亿元,与GDP(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为14.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完成货物运输总量18.7亿吨,较2015年增长25.2%。全区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4.69亿吨,较2015年增长48.9%,其中北部湾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2.96亿吨和505万标准箱。为进一步加强面向东盟物流工作,提高物流工作效率及质量,加大与东盟国家的合作,需不断加大东盟物流产业人才培养工作,加速广西东盟物流产业发展。目前广西区内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是唯一一个面向东盟物流产业学院,产业学院培养学生现有学生人数544人,即将毕业216人。物流产业学院成立以来,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持续提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水平,不断在国际化课程建设、国际化人才培养、东盟院校交流等方面探索与创新。未来,在“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发展格局下,跨区域物流产业学院将以国际物流业务人才需求为依托,不断在人才培养的规格、学院管理系统化等方面完善职能与机制建设,最终实现匹配区域物流产业发展的目的。为加强东盟智慧物流产业学院在基础申报、制度建设、运行管理与评价等方面的规范化管理,提升产业学院国际品牌影响力,促进高素质人才培育能力,通过制定团体标准《面向东盟物流产业学院人才培养规范》,以标准为抓手,统一规范面向东盟物流产业学院学生培养内容和要求,对规范产业学院建设,增强行业(特别是跨国贸易相关企业)、院校对现代物流人才的认可,增进参与产业学院建设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三、项目编制过程(一)成立标准编制工作组团体标准《面向东盟物流产业学院人才培养规范》项目任务下达后,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标准编制工作组,起草单位制定了起草编写方案与进度安排,明确任务职责,确定工作技术路线,开展标准研制工作。具体标准编制工作由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成标准编制工作组,编制工作组分配如下:编制工作组下设三个组,分别是资料收集组、草案编写组、标准实施组。资料收集组负责国内有关面向东盟物流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文献资料的查询、收集和整理工作,查阅前人对面向东盟物流产业学院人才培养研究情况和目前科学界对面向东盟物流产业学院人才培养的研究进展。草案编写组负责起草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和标准编制说明、送审稿及编制说明的编写工作,包括后期召开征求意见会、网上征求意见,以及标准的不断修改和完善。标准实施组负责《面向东盟物流产业学院人才培养规范》标准发布后,组织相关职业院校开展标准宣贯培训会,对标准进行详细解读,让相关人员了解标准,并根据标准规范职业院校和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切实保障培养成效,并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二)收集整理文献资料标准编制工作组收集了国内有关面向东盟物流产业学院人才培养的文献资料。主要有:《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物流类》《高等职业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高等职业学校物流信息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高等职业学校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标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22〕17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1—2025年)《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推进高等职业学校产业学院建设的指导意见》(三)研讨确定标准主体内容标准编制工作组在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研究之后,标准编制工作组召开了标准编制会议,对标准的整体框架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标准的关键性内容进行了初步探讨。经过研究,标准的主体内容为基本原则、培养体系、培养主体、设施设备要求、师资队伍、培养目标、教学管理以及评价与改进。(四)调研、形成草案、征求意见稿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开设于2004年,经过了多年的建设,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在校生人数近500名,拥有校内实训基地、配送中心、校企合作京东校园快递网点以及跨境物流仿真实训中心等,校外实训基地有京东物流、苏宁物流、顺丰速递等合作企业。近年来,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不断加强办学基础建设、制度建设,规范办学过程、社会服务和校企融合项目管理体制,在专业综合能力方面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目前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即“中国—东盟智慧物流产业学院”是当前区内面向东盟国家、与东盟国家相关单位院校共建的唯一一个产业项目。产业学院培养学生现有学生人数544人,即将毕业216人。物流产业学院成立以来,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持续提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水平,不断在国际化课程建设、国际化人才培养、东盟院校交流等方面探索与创新。2023年7月-8月,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之上,通过理清逻辑脉络,整合已有参考资料中有关面向东盟物流产业学院人才培养的内容,并结合目前面向东盟物流产业学院人才培养的实际要求,按照简化、统一等原则编制完成团体标准《面向东盟物流产业学院人才培养规范》(草案)。2023年9-11月,标准起草工作组组织广西城市职业大学、广西苏宁物流有限公司等相关职业院校及企业多次开展了标准研讨会,掌握了各职业院校及企业对面向东盟物流产业学院人才培养的具体需求和要求。通过收集整理会议意见和建议对标准草案进行了反复修改和完善。最终形成了团体标准《面向东盟物流产业学院人才培养规范》(征求意见稿)及其编制说明。四、标准制定原则1、实用性原则本标准是在充分收集相关资料和文献,分析面向东盟物流产业学院人才培养的当前现状,在相关政策文件规定以及现有国家、行业标准关于面向东盟物流产业学院人才培养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多家职业院校及企业开展面向东盟物流产业学院人才培养的要求而总结起草的。符合当前面向东盟物流产业学院人才培养发展的方向与市场需求,有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有利于切实保障面向东盟物流产业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物流产业学院建设积极性,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2、协调性原则本标准编写过程中注意了与面向东盟物流产业学院人才培养相关法律法规的协调问题,在内容上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协调一致。3、规范性原则本标准严格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要求和规定编写本标准的内容,保证标准的编写质量。4、前瞻性原则本标准在兼顾当前面向东盟物流产业学院人才培养现实情况的同时,还考虑到了面向东盟物流产业学院人才培养快速发展的趋势和需要,在标准中体现了个别特色性、前瞻性和先进性条款,作为对面向东盟物流产业学院人才培养的指导。五、标准主要内容及依据来源团体标准《面向东盟物流产业学院人才培养规范》主要章节内容包括:基本原则、培养体系、培养主体、设施设备要求、师资队伍、培养目标、教学管理以及评价与改进。标准主要内容及依据来源说明如下:术语和定义在国家战略响应下,标准编制组依托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以京东物流集团(京东集团旗下的教育机构)为主要合作机构,联合相关政府、行业、企业、广西区内外职业院校、东盟职业院校及中资企业,跨区域组建了“中国--东盟智慧物流产业学院”,该产业学院是当前区内面向东盟国家、与东盟国家相关单位院校共建的唯一一个产业项目。标准编制组在实践中总结了一套《中国--东盟智慧物流国际产业学院》建设方案,基于此并通过参考外省相关单位的研究并考虑到未来发展的需要将“面向东盟物流产业学院”定义为:“由牵头职业院校、主要牵头合作企业,联合政府机构、行业协会、中国和东盟企业、中国和东盟院校等一个或多个独立并互相密切关联的主体协同组建的教育共同体,一种校企合作模式”。(二)基本原则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带动职业教育持续深化改革,《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指出要坚持产教融合,创新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的运行模式,精准对接区域人才需求,推动高职学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提升校企合作水平。此外,还强调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促进中外人文交流。在政策引领下,标准编制组基于与东盟国家相关单位院校共建产业项目实际明确了基本原则。针对面向东盟,为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强调精准定位,明确遵循精准性原则:要以面向东盟物流企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具备企业岗位专项能力和面向行业的通用职业能力等。此外,明确遵循国际化培养原则,既然面向东盟,必然要求加强与东盟国家的交流合作,在实际教学上,开发面向东盟物流通用的课程体系,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加强跨国人才的交流合作。为实现院校对高质量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升面向东盟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明确协同育人原则和产教融合原则,要构建政府、院校、企业及行业协同育人的工作机制,保证优势资源的投入,保障教育教学的实施开展;在政府的引导下,要推动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教育共同体。培养体系及主体标准编制组在实践中总结了一套建设和培养经验,形成了培养体系(见图1)并对培养主体的要求进行了明确。培养主体主要为院校和企业。首先,根据教育部对职业院校以及具备招收留学生院校的办学资质,明确院校应在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具有全日制学历学生招生资格;应具备面向东盟国家留学生进行人才培养的资质资格。此外,还应具备面向东盟国家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基础及平台,以此保证对外交流与合作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明确院校应具有完备的物流、跨境电子商务等专业人才培养基础,具有高职高专及以上层次发展空间,以此满足面向东盟物流产业涉及的专业要求以及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的需求。明确主要牵头合作企业应为行业龙头企业,因为通过与龙头企业合作,职业院校能够在技术、应用场景、业务流程、企业师资、设施设备方面紧跟时代发展前沿,弥补院校教育专业建设的周期性带来的人才培养的“滞后性”,同时也能够为企业解决实际用人需求。此外,企业应具备开展面向东盟物流业务基础是最低要求。在实际工作中,企业与院校、学生订立三方培养协议,规定三方在培养过程的责任、权力和利益,制定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包括但不限于:应按照企业和院校培养学生所设定的目标,为学生培养提供优良的软、硬件资源和管理服务等要求。(四)设施设备要求根据教育部对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和实训教学条件建设要求,针对物流专业,明确了应按照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物流类)和教育部《\o"高等职业学校物流信息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高等职业学校物流信息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和《\o"高等职业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高等职业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要求配置,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检查应为合格以上的要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22〕17号)强调要推进物流智慧化改造。物流业是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和保障性产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让物流业亟需职业教育培育大量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熟练掌握新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因而校企合作成为了智慧物流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明确宜联合企业建设面向东盟物流产业学院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开展智慧物流全流程教学实训;宜与企业、行业协会协同引入企业真实性生产基地,开展智慧物流云仓业务。根据教育部对高等职业学校顶岗实习的要求,针对物流专业,明确了符合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标准》中对企业的相关规定,搭建具备技术开发研创功能的产学研服务平台等要求。(五)师资队伍面向东盟物流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主体主要为院校和企业,因而不同培养老师责任不同,主要包括在校教学的老师(院校教师)、来自企业到校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的老师(产业导师)以及具体岗位的实操老师(岗位师傅)。通过参考《高等职业学校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标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并结合标准编制组实际工作需求,明确院校教师负责课程开发和教学实施,负责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基本职业技能以及人文素养,宜具备但不限于累积两年及以上企业实践经历,具有企业项目实操能力,达到相应技术技能水平;物流师、物流服务师、供应链管理师、建模工程师、现场工程师等中级及以上相关职业等级证书等能力和资质。明确产业导师承担学生技能教学工作,参与院校物流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参与“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建设、校本研修、产学研合作研究等,宜具备但不限于三年以上物流相关行业工作经验,在企业具有一年以上一线工龄;工程师及以上职称,或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等能力和资质。明确岗位师傅负责岗位实践课程的开发和培训实施,负责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社会能力等,宜具备但不限于企业专业技术岗位生产、服务经验和岗位管理经验;取得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学历等能力和资质。(六)培养目标2019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即“1+X”证书制度。把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合起来,探索实施“1+X”证书制度,是职教20条的重要改革部署,也是我国的重大创新,国家非常重视。在此战略引领下,标准编制组重视复合型人才培养,明确根据产业学院人才培养规格对应岗位群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外,还要对应“1+X”证书要求,以此培养面向东盟智慧物流产业复合型人才。(七)教学管理从管理学角度对教学管理的顺序和要求进行归纳,主要分为教学计划、教学组织以及教学实施,并对具体要求进行了确定。根据常规院校教学管理要求,明确在教学计划方面,紧密围绕面向东盟物流产业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并进行课程体系的设置,其中,按照教育部人才培养要求设置课程体系:专业理论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包括但不限于:国际货运代理、跨境电商物流、跨境物流项目运营管理、国际物流市场调查与分析、国际商法等。《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推进高等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