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鲁人版高中语文
必修四
全册说课稿
本店经营:高中各学科1978年至20xx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电子稿
小学、初中、高中各学科教师招聘说课电子稿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会计、司法考试等电子稿
购买请加:(发红包即可)
:214132175
20xx年
(中国最全说课稿和试讲教案,涵盖小学、初中、高中各学科各
版本说课稿和试讲教案,适用于教师招聘和教师资格认定。)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
说课人:王亚娟
我说课的题目是《念奴娇•赤壁怀古》,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说课。
一、教材分析
1.说教材地位
《念奴娇•赤壁怀古》选门鲁人版新教材必修四第1单元。主要含有戏剧单元、
宋词单元、社科文单元和古代人物传纪单元,旨在培养学生把握文学作品中的性
格和冲突,思想和意境以及知人论世的学习能力,在五个模块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单元选取的是四位著名词人的作品,其中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编者选取他们的富有代表性的作品,意在让
学生领略他们独特的创作风格、把握内容、体味情感、掌握写法、陶冶情操,从
而提高文化品味。
《念奴娇•赤壁怀古》在教材中的地位非常高,首先从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
诗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高考中诗歌鉴赏和名句默写将直接出题,其次《念
奴娇•赤壁怀古》是豪放派词的重要代表作之一,通过对本词的学习,有利于学
生学习豪放派风格的文学作品以及以后进行诗歌鉴赏的训练。
2.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
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了解诗歌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
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第2页,共39页
美国教育家卢布说过:“科学地制定目标是教学的首要环节”,根据以上教材特点
和新课标理念,我确立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r解词的写作背景。
⑵/解豪放词的特点,提高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⑶通过对语言的赏析,把握内容,领会思想,感受意境与风格,掌握常用的鉴
赏古典诗歌的方法。
(4)把握“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作特点,让学生体味艺术美的感染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诵读-鉴赏-讨论”为主线,以“诵读法、点拨法、探究法、比较法”为主要
方法来组织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作者建功立业的抱负和壮志未酬的感慨。理解其“人生如梦”的思想情
绪。
⑵感受苏轼旷达豪放的胸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面对人生的情怀。
第2页,共39页
3.说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诵读诗歌,分析语言和形象,感受意境和情感。因为学习诗词的重
点就是诵读和鉴赏分析。本节课绝大多数的问题都是围绕这个重点提出来的,所
以此重点在教学中可以落实。教学难点是对苏轼“人生如梦”思想情绪的理解,
词作中作者的思想有时晴朗,有时晦涩,准确地把握感情后才能确定词作的主题。
我主要通过以下三方面来解决难点:
一是借助苏轼的经历和性格来理解。
二是借助苏轼的两首诗词《定风波》和《自题金山画像》来理解。
三是借助余秋雨对苏轼的评价来理解。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具备了学习古典诗词的能力,在必修二中已经学过《赤壁赋》,因此
对苏轼文风和人生经历并不陌生,为学生进一步感受苏轼的豪放词风,理解词人
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学生对于用一定的方法来鉴赏分析
诗歌还不熟练。所以这节课将指导学生运用知人论世法、诵读法、分析法、对比
法来鉴赏诗歌。
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教学指导思想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诵读-鉴赏-讨论”为主线,
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针对教学重点采用诵读法、点拨法、探究法、比较法,针
对教学难点采用自主探究法来教学。
2.说学法
运用知人论世法鉴赏诗歌,运用分析法学习重点知识,运用自主探究法落实难点,
第3页,共39页
运用比较法拓展延伸。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课前先播放《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再把九句写山水的名家
诗句串联成文引入新课,目的是用歌曲为整节课奠定一个良好的基调,再由歌曲
和诗文名句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诗境中来。
积累名人绘景抒怀的名句
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
2.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一曹操《观沧海》
3.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一李白《独坐敬亭山》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一杜甫《望岳》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6.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一欧阳修《醉翁亭记》
7.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第3页,共39页
8.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9.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一王维《使至塞上》
(二)知识积累,知人论世
文学即人学,每一部作品却会烙上作者鲜明的个性特点。因此了解作者及其写作
背景是诗词教学中一个绝不可少的环节,因此我先让学生齐读林语堂先生评价苏
轼的一段话,之后以抢答的形式完成对苏轼的成绩、经历、胸襟、性格的了解,
完成对写作背景的了解,为学生以知人论世的方法学习诗歌打下基础。
(三)诵读词作,感受词风
叶圣陶说过“教学干法,读为一法”,可见朗读确实是诗词教学最好的方法之一,
所以我设计了听名家配乐朗读,点拨朗读技巧,自读齐读等读诗形式,希望通过
形象的声音让学生有如身临其境,感受苏轼的豪放词风。
(四)品评诗歌,深入鉴赏。
1.明确考点,了解方法。
①讲解高考中诗词鉴赏的考察点
②讲解鉴赏诗词的角度并解题
这一环节目的是使学生明确高考考点,学会解题的角度,从而提高鉴赏能力。
2.了解章法,把握词意。
①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上下片的主要内容
②“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文章的结构中起到什么作用?
这一环节主要为了让学生整体把握这首词。
第4页,共39页
品味语言,感受意境。
这一环节围绕上片写景提出几个问题,以品味语言,掌握表现手法,感受意境,
落实难点。
问题如下:
①作者在上片写景中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营造意境的?
②上片写景中有几个动词和形容词富有表现力,说一说“穿”“惊”“拍”这几个
字的表达效果?
③上片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④上片写景的作用是什么?
3.分析形象,领悟意境。
围绕周瑜这一形象和作者情感提出几个问题,以分析形象,体会情感,落实本课
的重点和难点。
问题如下:
①找出描写周瑜的句子,说说从中可看出周瑜是个什么样的人?
②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作者为什么唯独艳羡周瑜?作者在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③作者写周瑜是为了和自己进行对比,那么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进行对比的?从
中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④作者“人生如梦”的感叹是否消极?
5.总结归纳
一是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
二是《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4页,共39页
(五)拓展延伸,比较提高。
通过简析苏轼的《江城子》,让学生了解婉约词的特点,同时强调鉴赏同一个人
的作品,应从实际出发,我们强调的风格流派是就其主要成就来谈的,不能一概
而论。
(六)课堂小结,渗透德育。
把苏轼的五句诗文连缀成文,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积累苏轼的名句(1-4句是被贬黄州时写的,5句是被贬密州时写的)
1.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一《卜算子》
2.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一《浣溪沙》
3.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一《水调歌头》
4.何日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一《记承天寺夜游》
5.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
(七)布置作业
1.把苏轼《临江仙》这首词改写成记叙文或散文。
这样既可以鼓励学生向更高的学词之路攀登,也可以训练写作能力。
2.挑选苏轼的诗句背诵。
课前下发苏轼的多篇诗文材料,目的是讲课时帮助理解课文,让学生全面走进苏
轼的作品,从而积累名句。
四、板书设计
大江东去一公瑾当年一人生如梦
写景咏史抒情
第5页,共39页
板书是按行文思路安排的,既便于总结写作特点,又便记学生按思路背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我是来自永安附中语文组的苏娇。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永遇乐京
口北固亭怀古》,我将从以下叫个方面展开说明:首先是教材分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课选自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1单元的第1
课《辛弃疾词两首》中的第二首。本单元的教学口标是培养学生对宋词的鉴赏评
价能力,分析比较婉约派和豪放派在词的取材、境界和情感方面的区别。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是作者登临京口北固亭所作。面对历史陈
迹,遥望江面上的点点帆影,不禁抚今思昔,心潮激荡,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
爱国词作。抒发自己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辛弃疾词两首》是高一必修模块最后一篇讲读的诗词。这首词之前的几首词主
要是老师引导学生赏析,教学生从什么角度,如何抓住重点精读。柳永词
第5页,共39页
重在领会婉约风格、苏轼词重在体会豪放风格。在此学生已经基本明确诗词要反
复诵读体会,学会欣赏其思想内涵、艺术手法。通过学习这首词,让学生对辛弃
疾这个人及词作风格有更深入的了解的同时也会让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知识与技能上要求学生r解辛弃疾生平及其词的思想内容、
领略辛弃疾的悲壮慷慨的豪放词风,感受他壮怀激烈的爱国之心。
在过程与方法上通过解读典故去把握作者深沉的情感同时通过反复诵读,将辛弃
疾词两首进行对比,学习知人论世的诗词鉴赏方法。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感受辛
弃疾深沉的爱国之情。教育学生胸怀大志,热爱祖国。
其中,这三个目标都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用典是本课是难点,没读懂这些典故
根本无法领悟作品。接下来是教法和学法分析
一、教法。本节采用诵读法、提问讨论法、点拨法、对比法、讲练结合法相结合
的教学方法,同时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
二、学法:在这节课中,学生通过诵读、讨论、想象、拓展来丰富自己的知识积
累和生活经验,在个性独特的阅读中,在积极主动的思考中,获得独特的感悟和
体验。
下面我将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具体阐述,
1、课前准备
课前我会印发施蛰存的《永遇乐》赏析。(材料见教参71页。)让
学生熟读这所以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用典是本课的难点,没读懂这些典故根本无
法领悟作品。所以学生通过读这篇文章,再品读优美散文的同时,可以深入领略
辛词的内涵,还能感受诗词赏析的写法,借助这些赏析材料,既能提高课堂效率,
第6页,共39页
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导入
我以臧克家为济南的辛稼轩纪念馆撰的对联导入:“力挽山河,浩气贯日月,空
余英雄心一颗。名垂宇宙,文光射斗牛,剩有悲壮词千篇。”目的是引起学生学
习本词的兴趣,在温故后概括出辛词的两个显著特点:壮怀激烈的爱国之心、悲
壮慷慨的豪放词风。我简单介绍F辛弃疾生平,通过写作背景,自然导入新课3、
朗诵课文,整体感知
通过学生自读,派代表朗读,教师范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调动学生情绪,烘托课堂
气氛,并为下面理解本诗的情感底蕴奠定了基础。在此过程中我会对学生进行学
法建议1、让学生读准每一个字音;2、注意正确断句;3、尽量读出感情。,而
且这有助于帮助学生完成学习情感目标。朗读的过程中同时也是一个检查学生预
习成果的过程。4、文本探究
本环节重在突破本节课的难点:用典的手法。通过教师一一提问这首词“用了那
些典一为什么用这个典一达到了一个怎样的效果”的方式,让学生回答。回答的
过程就是学生课前准备成果展示的过程,要求学生尽量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典故,
同时通过想像、联想体会诗人情感。明白什么是用典及用典的妙处:加强了作品
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仰慕古人、感慨身世、借古讽今、抒发情怀、言简意赅、以
一当匕这正是这首词的长处!5、拓展延伸
将《水龙吟》《永遇乐》这两首辛弃疾不同时期写下的词进行对比提醒学生从不
同角度对比这两首词,(这个环节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学
第6页,共39页
法,使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课堂上来,成为课堂的主角)同时学会品评诗词的一
个重要方法一知人论世法
6、布置作业
背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用知人论世法提前预习品评下一课《李清照词两首》,将其进行对比
《六国论》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六国论》(板书:课题、作者)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
说明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六国论》这篇课文是高中鲁人版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历史坐标上的沉思中
的一课。《课程标准》指出:“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
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
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选修课学习是对必修课的延伸和提高,教学内容更具有选择性,教学方法更
第7页,共39页
应体现个性化学习,在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上应比必修课有明显的拓展。主要立足
于语文活动,致力于实际的应用。这一单元的赏析指导中把文章的脉络放
在首位,《六国论》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论证严密,它以结构上的独特个性,
奠定了现代论文“三部曲”程式的基础,与贾谊的《过秦论》交相辉映,在我国
古代政论文中各呈异彩,因而受到后人的称道,可为我们师法。
基于选修课的基本要求,本单元的教学要求,以及本课的特点,根据新课标
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点:
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及特殊语法现象,正确译文。
2、感知本文论证严密的特点,理清作者的思路。学习并实践作者始终围绕
中心论点不蔓不枝地展开论述的方法。学习并实践本文围绕中心论点用对比论证
法逐层论证的方法。
3、作者以史为鉴,借古讽今的用意,领会作者关心国家命运,反对屈辱求
和,主张抗击强暴的思想。文言文教学把握文意,学习文言基础知识是首
要任务,《课标》和高考《考试说明》都要求学生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这种
阅读能力来源于学生扎实的文言文基本功,不能扫清文字障碍,读懂文章,一切
鉴赏都是空中楼阁“因此我的教学重点首先就确定为对课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
含义和用法及特殊语法现象的掌握,能够正确译文。
《课标》强调,选修课教学除了重点进行阅读与鉴赏能力的培养外,也包括
尝试进行文学创作和相关文体的写作,在教学中对这两方面应予以兼顾,促进
“读”和“写”的互动与转换。《六国论》这篇文章论证严密,是很好的议论文
写作范式,今年高考作文也有向议论文倾斜的趋势,因此我把教学的另一
第7页,共39页
个重点确定为学习并实践这种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在教学中通过与贾谊的《过
秦论》的对比,引导学生深入体悟、学习并实践这种论证结构和方法。
由于学生对于作者苏洵,以及作者写作背景的陌生,因此对文章写作目的
的把握难以准确,对作者关心国家命运的思想感情难以体会,所以我把了解作者
创作意图,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确定为这篇课文的难点。
高中选修课不同于高等学校专业理论课的一个突出标志,就是不以传授系
统完整的学科专门知识和理论为重点,我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也是择要设计,以
期学生能够一课一得。
二、教法和学法
文言文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块硬骨头,我们的学生文言基础不太好,我
在文言文教学之前,经常让学生不借助任何工具书和辅助材料,先自读课文,然
后调查阅读水平,像《六国论》这样难易度的课文,能够读懂80%的学生只占班
级总人数的四分之一左右。在教学中不首先扫除文字障碍,就超越字词教学而深
入对课文进行鉴赏、挖掘,无论老师挖掘得如何深入,学生依然不过是昏昏欲睡
的听众。想要使学生实现“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这一目标,我一直主张对课本
中的文言文做到“字字落实”,“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对课本中的文言知
识要切切实实掌握。但如果使用串讲法,容易上成“满堂灌”,课堂沉闷,对于
选修课文的学习更是如此,无法实现《课标》中要求的“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
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
程。”因此,在文言基础知识的教学上我选择了研讨法,着重指导学生预
习,指导学生首先使用朗读法、勾画圈点法、批注法等学习方法进行预习,然后
组织研讨。具体就是: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先提问,让他们把自己不懂的句
第8页,共39页
子提出来,同其他同学以及老师研讨,这样更切合他们的实际。对于有一些他们
以为懂了但实际上可能并不真正懂的语句,我可以在他们提问完了之后,再提
问。
在对文章内容的教学中,我准备采用讲授法、点拨法、提问法等,既发挥
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促进学生思考把鉴赏引向深入。
三、教学设计
这篇课文预计2课时第一课时
(一)导语
用《三字经》中对苏洵的介绍,和苏洵大器晚成的求学经历故事导入,缩
小学生与历史人物、文言文的疏离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洵的求学经历对
学生也是一种鼓励。
(―)作者介绍
苏洵对于学生而言较为陌生,但哪怕是这些离学生比较远的知识学生也未
必一无所知,我们同样应该调动学生平时的积累,师生一起交流,补充,获得相
关的知识。所以我把这个内容先交给学生,然后再交流,补充。这样既避免了“一
言堂”,也能够培养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在预习中注意积累,做个有心人。
(三)检查预习情况,用研讨法解决字词问题,疏通文意。
把归纳文言基础知识作为作业,指导学生从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五个方面进行归纳,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这种归纳方法也
是文言文学习的一项常规工作。第二课时
在鉴赏文章时,我特别注重教学的出发点,应该从学生的学出发,而不是
第8页,共39页
从老师的教出发,教学的思路遵循学生的欣赏思路,我努力帮助学生习得鉴赏文
章的正确思路和方法。帮助他们从感性走向理性,在理性认识中步步深入,逐渐
拓展。而这正是《课标》对选修教材的教学要求。
第一步,我问学生读完课文后感受到的这篇文章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这是
对课文的最直观的感受,是感性的。因为《六国论》特征明显,不足600字的文
章,不枝不蔓,脉络清楚。
第二步,我请学生讨论为什么这篇文章会早现出结构严谨、脉络清晰地特
点。在交流讨论内容时,带领学生完成文章结构图,引导学生从感受出发,剥茧
抽丝,一步一步有意识地感受文章的特点。让他们从感性走向理性,学习这篇议
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部曲”议论范式。学习对比论证的方
法,着重体会段落中,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感受逻辑的力量。
仅仅就文本分析文章结构,往往流于肤浅,为了打开学生的思路,将学生
的鉴赏推向深入,第三步,我引导学生将《六国论》的论证思路,论证方法等和
学过的《过秦论》进行比较,进一步深化理解。课后把仿照《六国论》的结构安
排,用现代汉语改写《过秦论》作为作业,这样让学生不仅学习,而且实践,既
加深理解,巩固成果,乂把“读”与“写”沟通起来,实现选修课的教学目的。
最后,通过分析课文最后一句中四个“后人”的理解,引出写作背景,了
解苏洵的写作目的。了解作者以史为鉴,借古讽今的用意,领会作者关心国家命
运,反对屈辱求和、主张抗击强暴的思想。
在对文章的分析中板书文章基本结构,力图全面而简明地将授课内容传递
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板书:
第9页,共39页
六国论苏洵
提出问题
阿房宫赋说课稿
唐诗在古代文坛中独领风骚,唐朝散文也有一些流传千古的名作,今天我的说课
就是唐朝杜牧的《阿房宫赋》。
一、分析教材。
1、
第9页,共39页
教材的特点及在本单元的地位。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具有初步文学鉴赏能
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阿房宫赋》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初期典
范之作。为晚唐文赋,本文不但有华美的语言、和谐的声律,还有深刻的思想
内涵,是古文中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在韵文发展史上起到里程碑的作用,在
本单元中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2、教学目标和确立的依据:
德育目标: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了解秦
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
知识目标:了解赋的特点,理解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
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及其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文言文的记诵能力,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学习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深度的写作特色。
本课作者极尽铺陈秦始皇的奢侈和残暴,在结尾处点明主旨:秦人不暇自哀,而
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作者借秦始皇讽喻唐朝
皇帝吸取教训,这篇文章是指向统治者的。学生从中学到的是要艰苦朴素,不能
奢侈浪费,
3、教材重点、难点:
①作者写本文的目的何在?作“赋”的目的是借秦亡的教训来规谏唐敬宗。敬宗
李湛16岁时继位为君,一为君就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沉洒于声色,
在位3年就被宦官杀害,可见这篇“赋”在当时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②本文的结构层次
二、说教法。
第10页,共39页
《阿房宫赋》在现行教材是讲读课文,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真正体现以学
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我主要采取讨论法、发现法、联想法。用讨论法是为r培
养学生探讨学问的好习惯;发现法是来训练学生发现问题从而提出问题进而解决
问题的能力;联想法练习思维的发散,有助于学生开拓思维空间,为创造思维打
下基础。学习课文,内容主要采取诵读法,
三、说学法。
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标。背诵时还要指导学生运用意义记诵
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语:引出本文,讲文体特点及古今赋的区别
(二用课件展示课题《阿房宫赋》让学生背诵全文(课前已做过预习)
(-)课文背诵小测试。这是一个强化过程,学后马上检测,(用课件显示强化
内容)
(四)由学生讨论总结主要内容:
第一段写阿房宫的来历,阿房宫的外在形势,阿房宫的建筑,突出阿房宫的雄心
壮观。
第二段写阿房宫里的美人和珍宝,秦始皇的奢侈生活。
第三段秦朝的灭亡,揭露统治者的残暴统治。
第四段总结历史教训,点明写作目的。作者作“赋”的目的是借秦亡的
第10页,共39页
教训来规谏唐敬宗。敬宗李湛16岁时继位为君,一为君就大兴土木,游宴无度,
不视朝政,沉洒于声色,在位3年就被宦官杀害,可见这篇“赋”在当时是很有
现实意义的。
(课件设题)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每段设计不同的学习方式,如第三段用一幅
画表述秦朝的灭亡,第四段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
(五)迁移练习。
采用联想的方式进行,让学生说出杜牧的诗。《过华清宫》《秋夕》《江南春》《清
明》《泊秦淮》等。提问学生哪一首和本文的主旨相同。(用课件放动画)
(六)布置作业。(课件结尾)
板书
阿房宫赋
建筑生活灭亡
教训
雄伟奢侈残暴
《阿房宫赋》运用了互文、比喻、对偶、排比、夸张等多种修辞方法,而以互文
和比喻更为突出。下面就谈谈互文在《阿房宫赋》里的运用。M
一、互文的运用。互文,即“互文见义”。有时因对偶、押韵、平仄、字数的限
制,或为了增强某种表达效果,把本应合在一起说的话,临时拆开,使同句或相
邻句中所用的词互相补充,互相渗透,理解时乂应合在一起。这种修辞方法就叫
互文。《阿房宫赋》下面的名子都很好地运用了这一修辞方法。M
①烟斜雾横……薨②直栏横槛……薨③朝歌夜弦……M
④王子皇孙,辞楼下殿……M⑤五步一楼,十步一阁。K
第11页,共39页
⑥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M
例①应理解为“烟雾缭绕”,不能拆开理解。M
例②应理解为“栏杆纵横”,不能理解为“直的栏杆和横的栏杆”。M
例③应理解为“日夜弹唱”,不理解为“早上唱歌,晚上弹琴”。M
例④中的“王子皇孙”是“六国王侯的女儿和孙女”,不是“国王的女儿,皇帝
的孙女”。“辞楼卜殿”应理为“辞别自己国家的楼阁宫殿”,不能理解为“离
开了自己的楼阁,走下了本国的宫殿”。M
例⑤应理解为“楼阁很多,到处都是“,不能理解为“五步一座高楼,十步一座
亭阁"。M
例⑥应理解为“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统治者拥有的金玉珍宝”,不能理
解为“燕国赵国收藏的珠玉,韩国魏国聚敛的金银.齐国楚国的瑰宝
第11页,共39页
奇珍”。M
由于运用广互文,上面的语句都只能合起来理解,不能拆开理解。用r互文后.,
语句工整,别有韵味;彼此互补,凝炼、含蓄。增加了内容的含量,增强了表达
效果,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滕王阁序》说课稿
大家好:
我说课的是题目《朦王阁序》,大家都听说过一句话“看景不如听景”,因为自
古以来的许多佳作所描写的画面的美已经超越了那些作者所观赏景色的美,像是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而《滕王阁序》也同样是这样的一篇传世佳作。
《滕王阁序》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鲁人版必修四第二单元,在该单元中所选的课
文还有: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庄子的《逍遥游》、李密的《陈情表》。这些
课文都属于抒情散文,而且也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家名篇。虽然时代不同,文
体不一,但这几篇课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字里行间充溢着激越充沛
的思想感情。
第12页,共39页
现在,我来说一下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难点
根据《滕王阁序》这篇文章的特点,我对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r解
作者王勃的生平与代表作品,r解骈文的文体特征,积累文学常识。积累文言文
实词虚词,理解典故的作用。领会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品味语言。
还有能够准确把握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领会情景交
融的写作手法,品味语言。相应的教学难点是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情感。
我的教学方法主要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课文朗诵,因为《滕王阁序》是一篇骈体文,所以句式工整,平仄
相对,比较适合在诵读中体会骈文的文体特征,加深学生对该课的印象和理解。
第二个环节是课堂提问。主要是对文中比较容易回答的的问题进行提问,以此提
高学生对这篇课文的自主学习兴趣。第三个环节是分组讨论。这是对一些比较难
的问题进行课堂分组探讨,互相交流想法。
然后就是教学过程
对于教学过程,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分为导入新课,
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和课文总结四大板块。主要的课程设计如下:
第一板块是情感激发,导入新课,在讲课之前先向学生介绍一下历史上的三大名
楼,即岳阳的岳阳楼,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和江西南昌的滕王阁。范仲淹的《岳阳
楼记》、崔融的《黄鹤楼》在以前的课程中曾经学过,那是描写三大名楼中的岳
阳楼和黄鹤楼的名篇佳作,由此激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学习
第12页,共39页
一篇关于滕王阁的文章《滕王阁序》来认识•下滕王阁。
接下来是对背景进行介绍,即作者及文章的写作背景、骈文的文体特征:语句上
的骈偶和四六言,语音上平仄相对,用在词方面的用典和藻饰,还有对序这个文
学体裁的简单介绍。
第二板块是诵读品析,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首先是听录音,明确断句和读
音,把握句子的节奏。然后初步感知课文,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
最后将文章划分层次,明晰文章思路。
滕王阁序共分为四部分本位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扣“洪府”,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
第二部分(2、3):扣“秋日登阁”,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以及自然人
文景观
第三部分(4、5):扣“饯”,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
第叫部分(6、7):扣“别”,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
再。
第三板块是赏析重点段落,也就是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刚才把课文分为四个部分,
也就是四大段,所以现在就对这四大段进行理解分析。主要是通过提问的方式。
《滕王阁序》的第一部分历叙洪都雄伟的地势、游玩的时间、珍异的物产、杰出
的人才以及尊贵的宾客,紧扣题中“洪府”二字,通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出
以下几个问题。1、作者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突出了那些特点?2、对人物的
描写用了那些词,照应了前文中的哪个词3、文章开始不写楼台和宴会,先写地
势和人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第二部分展示的是一幅流光溢彩的滕王阁秋景图,近观远眺,都是浓墨重彩,写
第13页,共39页
出了滕王阁壮美而又秀丽的景色,紧扣题目“秋日”、“登滕王阁”六字来写。
让学生在对这两段进行学习赏析的同时请用口己的语言,把这幅“晚秋暮色图”
的意境描写出来。主要抓住色彩变化之美,远近错落之美,上下浑成之美,虚实
相映之美即可。同时要对名句“落霞与孤鹫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进行鉴赏。
并展开想象,扩展成百字的短文。
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是作者思想情感表达,由眼前的宴饮娱乐引发的人生感慨,
用大量的典故来进行叙事、抒情。所以这一段设置的问题是通读课文找出文章引
用的典故,并思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第四版块是对课文进行总结,《滕王阁序》是一篇优美的骈文,作者用富丽华美
的辞藻,称道洪州,记述盛宴,描写朦王阁的壮丽及壮美的山川美景,借以抒发
自己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乂不甘沉沦的思想情感。让学生各自分组,一起探讨自
己对王勃其人或者是对《滕王阁序》其文的看法。
《滕王阁序》的板书设计主要是简单明了,能够突出想要表达的主题以及各个段
落的大义,脉络清晰,一目了然。
最后为大家念一首王勃的《滕王阁诗》作为结束语。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
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谢谢大家。
第13页,共39页
《米洛斯的维纳斯》说课稿
维纳斯,古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以她为题材的绘画雕塑数不胜数,当人们
发现了米洛斯岛上的维纳斯时,才认定她才是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她虽
然失去了双臂,却赢得全世界对她的瞩目。今天我的说课就是日本清冈卓行的美
学论文《米洛斯的维纳斯》,下面我分五部分说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第14页,共39页
《米洛斯的维纳斯》是鲁人版必修四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的一篇课内自读课文,本
单元都属文艺论文,重在讲知识或道理,读者从中既能获得新知,又锻炼了思维
能力,还能感受到浓浓的理趣。本课则阐述作者的一个美学观点,即残缺美。
2、教学目标:
学生在上学期赏读r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花未眠》,《花未眠》阐述了美是邂逅
所得及艺术源于生活的美学观点,《米洛斯的维纳斯》则是学生在学习美学知识
方面的深入与延续。根据学情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理解文章的残缺美,把握本文关键语句的含义,提高审
美能力,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解决文艺欣赏方面遇到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深入阅读课文,探究问题。
通过讨论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谈对课文的理解,谈对作者观点的认识和
评价,教师注意及时纠偏,并引导话题的走向。
以本文为契机,引入有关的文学艺术欣赏知识。教学时围绕维纳斯雕像,介绍和
本文作者观点相通的中国画的虚实相生的原则,结合图片,以直观的形式让学生
进一步理解本文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
许多方面也贯穿审美追求,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
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应该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
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
第14页,共39页
造的能力。
米洛斯的维纳斯是西方美术史中最著名的杰作之一,历来被视为希腊雕刻艺术的
珍宝。学生对她的欣赏将会提升审美品位。
3、教学重难点的确立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提出的残缺美,领会“以无胜有、以少胜多”“虚实相间”
的艺术原则。
教学难点:对关键语句含义的理解,辩证地分析艺术作品的残缺与完整。
本文为译著,又是抽象的理论文章,在语句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把对关键
语句含义的理解作为难点之一;难点之二则是启发学生辩证地分析艺术作品的残
缺与完整,断臂维纳斯只是一个特例,并不是所有的残缺的艺术品都是美的。二、
说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1、欣赏品味法:课文以米洛斯的维纳斯为审美点,以蒙娜丽莎与胜利女神为衬
托点,以齐白石画为深入点,以自然残缺美为延伸点,以人生的残缺美为德育点,
这些抽象的理论都以图片的形式来进行直观地学习,形成视觉冲击力,吸引学生
细细品味。
2、自读探究法:由于本课是自读课,因此课文教法主要采用自主探究为主。找
出问题,看书筛选信息解答。
3、自由讨论法:如何为断臂维纳斯复原,学生会各持己见,这是一个讨论的热
点。在拓展深入时,让学生判断什么样的人生是最美的人生,这就是价值观与人
生观的体现,这个问题也会引发争论。讨论时教师可加入自己的观点,也可留下
空白,由学生自己甄别。
第15页,共39页
4、讲练结合法:在品味了断臂维纳斯后,又浏览了蒙娜莎神秘的微笑,就展示
几幅胜利女神的远近的雕像,让学生写一个片断,进行审美练习。
教学手段:本课将大量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的首页:断臂维纳斯的美在璀
璨的卢浮宫的衬托下更显得庄严而典雅。在巴黎一瞥中将几座有代表性的建筑图
片展示给学生,然后引出卢浮宫三宝,配上了《雪绒花》的音乐,意境很美。在
拓展深入中,有齐白石的绘画,有当代摄影作品,有残疾人的几幅图片,以此辅
助学生深入理解残缺美在艺术及人生中的体现。最后的审美练习也展示胜利女神
的雕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她的形象美和神韵美。这些图片的应用将和本课对美
的阐释相得益彰,共同构成美的教学氛围。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流程设为六个环节
(一)导语:由巴黎引出卢浮宫三宝,从而顺理成章把学生的目光聚焦在卢浮宫
镇宫第一宝一庄重典的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像上。巴黎是一座无与伦比的城市。是
浪漫之都,是艺术之都。它有美丽的塞纳河,有经典的艾菲尔铁塔,有绚丽的小
区广场,辉煌的红磨坊,有神秘的巴黎圣母院,有璀璨的卢浮宫……在卢浮宫里
珍藏了三件镇宫之宝。
(-)学生阅读课文,提出问题。这个环节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
(三)课文探究
教师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补充总结为以下六个
1、本文谈了一个美学观点,这个美学观点是什么?
2、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第15页,共39页
?
3、维纳斯失去双臂后,获得了一种抽象的艺术效果,这种抽象的艺术效果是什
么?
4、为什么作者不赞成复原双臂?
5、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复原计划,告诉我们你心中完整的维纳斯是什么样的?
6、维纳斯为什么只能失去双臂,不能失去其它部位吗?
这六个问题由学生品读课文,讨论完成。
(四)拓展深入
引导学生追根溯源。清冈卓行并不是残缺美的首创者,我国古代早就有相关的论
述。老子云:“大音无声,大象无形。”即是说最大的乐声听来反而无音响,最
大的形象反而看不到形迹。
我国古代绘画中体现了空白艺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如齐白石画虾,
他只画虾的动作,而空白处观赏者便想象成了水。空白艺术与残缺美是一脉相承
的。
“空白”是虚,物象是实,虚与实辩证地统一于艺术品中。从“空白”的价值意
义来看,“空白”并非没有东西,而是在于求其空灵,不是空而无物,而是虚中
求实。艺术品中的“空白”体现一种“虚灵”的“空间感型”,使艺术品虚实相
映,形神兼备,从而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给人以启迪和美的享
受。在音乐、绘画、雕塑、建筑、文学、戏剧、电影、曲艺等艺术形式中,历来
都讲究虚实相间的艺术。
为了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虚实相间的艺术,可展示几幅古画,与学生共同品味。
然后向学生出示两幅作品,《玻璃破碎的瞬间》是一幅摄影作品,一只高脚酒杯
第16页,共39页
破碎的一刹那,蓝色的液体流出来。“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影壁”在顶部特意设计
成了残缺。这些都是残缺美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的应用。而在文学作品中残缺美是
如何表现的?
比如结局离散,人物性格的缺憾都会产生残缺美的效果。《水浒传》里黑旋风李
逵憨直忠勇,却又鲁莽得可爱,《红楼梦》中黛玉的小心眼,《三国演义》中张飞
的粗心等,这些缺点使人物形象更饱满生动,富于个性,真实可信,流传千古。
现在就让我们从艺术中走出来,走到大自然中,月圆月缺,潮起潮落,花开花谢,
云卷云舒,所以残缺的也是美。
人生是也是不完美的,想想人生中的残缺美是如何创造的。让学生自由发言,学
生会想到残疾人:阿炳,奥斯特洛夫斯基,张海迪等,然后学生就能够说出他们
用意志创造了美。
教师引导升华本课:你认为人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人生,或者说什么样的人生才是
最美的?让学生各抒己见,自由发言,畅谈心志。
(五)审美练习
中国古代读书方法中有知出知入法,就是要能读进去,也能跳出书中观点的束缚,
现在就让学生走出清冈卓行的思维空间,重新审视维纳斯的美。学生除了残缺
美外还可以看出这座雕像的形体美和庄严典的神韵美。用课件展示板书:
1、完整的艺术美。
1、2、完美的形体美
1、3、古典的神韵美
重点引导学生品味她的神韵美。俄国古典派评论家温克尔曼用这样两句
第16页,共39页
话来赞赏希腊雕像的美:崇高的庄严,伟大的静穆。屠格涅夫在一篇小说里说:
“〈米罗斯的维纳斯〉比法国大革命的〈人权宣言》更不容怀疑。”这意思是说
在保卫人性的尊严方面,它也许更有力量,她大方而雄伟,坦荡而又自尊,在她
面前,人们感到的是亲切,喜悦以及对于完美的人和生命自由的向往。
教师启发学生:完整的艺术就不美了吗?其实蒙娜丽莎在美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丝毫不亚F断臂的维纳斯。然后让学生阅读语文读本傅雷的《蒙娜丽莎之美》),
学生找出描写画面主人公神秘的微笑的语段:
假定她真在微笑,那么,微笑的意义是什么?是不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的温婉的
微笑,或是多愁善感的人的感伤的微笑?这微笑,是一种蕴藏着的快乐的标帜呢,
还是处女的童真的表现?这是不容易且也不必解答的。这是一个莫测高深的神
秘。
最后要根据上面学生获得的知识与能力进行一个片断写作练习,学生仔细看《胜
利女神》的雕像,欣赏《胜利女神》之美,不少于200字。
(六)布置作业:阅读宗白华《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四、说板书
米洛斯的维纳斯
必须失去双臂一才有无数双玉臂
残缺美不能复原双臂一“有”限制了想象人生?
只能失去双臂一双臂可千变万化
五、说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意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渗透一些美学知识对学生在欣赏
文学艺术时会获得审美体验,可以说通过本课可以对学生艺术修养起到一个启蒙
的作用。而对艺术的审美乂可以引申到人生中,什么是人生中的最美,有的人追
第17页,共39页
求外表,有的人追求内在,有的人追求享乐,有的人追求奋斗,有的人奉献,有
的人索取。总之形形色色的人生之路,刹那间的选择会决定一生。教师与家长以
及社会是给学生一个正确的指向,这种美的指向在学生潜意识中会起到决定性的
作用。人类在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了对真善美的追求,只要社会的车轮前进,这种
追求就不会停止,只要符合真善美,这样的人生就是最美的。
第17页,共39页
《雨巷》说课稿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雨巷》是语文必修4现代诗歌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通
过阅读和鉴赏,感悟诗情诗意,认识现代诗歌的特点。《雨巷》是一首象征诗,
表现r五四运动中激昂飞腾的理想同大革命失败的现实脱节的悲剧感,诗人采用
象征的手法将大革命失败时的那份忧郁浪漫化,诗中描写的一切,悠长寂寥的雨
巷,彳亍的丁香姑娘都可在现实中找到其象征意义。
(-)重难点
1体悟雨巷诗情诗境
2体会本诗“丁香姑娘”“雨巷”等的象征意义,学习象征的手法,初步学会鉴
赏象征诗。
而后一点也是本诗的难点所在。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
趣
2、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学会鉴赏象征诗
能力目标:1培养训练学生的朗诵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关注社会、追求理想的感情,促使学生培养健康
的审美情趣。
(四)课时安排及教具使用及课前准备
第18页,共39页
《雨巷》课时安排为一课时,采用多媒体教学
课前准备:培养学生预习课文的习惯,布置预习内容,包括生字词作者简介写
作背景自主质疑
二.教法学法分析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r现代诗歌,懂得一些鉴赏诗的基本方法,但象征诗还是第
一次碰到,所以理解象征手法还有一定难度。另外本诗写作年代久远,学生很难
理解其历史背景。
(-)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引导式教学贯穿始终,情境法,诵读法,讨论法等。
(三)学习方法
根据以上的分析,本节课特引导学生采用如下学习方法:
1诵读表演法:让学生在不断的诵读和表演中理解体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
情,培养他们读诗品诗的悟性及能力,以完成重点一为目标。
2质疑感悟交流法:继续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三维要求,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题积
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形成多维互动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
作学习,注重陶冶学生的人格境界,以完成重难点二为目标
第18页,共39页
(四)设计说明
授课计划设计的出发点在整个的设计过程中,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
念。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进行设问和引导,关注学生的认知过程,重视讨论、
交流和合作,重视探究问题的习惯的培养和养成。同时,考虑不同学生的个性差
异和发展层次,使不同的学生都有发展,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1
复习引入同学们,今天现代诗歌的学习就要落下帷幕了,一路走来,我们领略
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豪迈大气,风流才子徐志摩的潇洒飘逸,也深深地感受到了
面对多难的祖国面对多难的父老乡亲诗人闻一多艾青所发出的痛苦呼喊,今天让
我们撑一把油纸伞,一起走进戴望舒的雨巷,聆听潇潇春雨,感受20世纪30
年代知识分子的寂寞惆怅
(-)现代诗歌赏读方法之一:参读-------------------4分
(三)现代诗歌赏读方法之二:美读-------------------15分
1齐读---------初步自我体悟诗境---------1
2听配乐朗诵-------3
3由朗诵------3
4给画配诗朗诵-------3
5表演现场版《雨巷》--------5
(四)现代诗歌赏读方法之三:议读-------22分
(五)总结:象征诗------3分
第19页,共39页
写作练习:
请仿照象征诗《墙角的花》,选择某一事物,通过情景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墙角的花
墙角的花,
当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
一、教学理念
注重情感自我体验,唤起爱学“开放自主合作鉴赏,培养会学。把握意象,感悟
情感,鼓励善学。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是语文学科的任务,高中语文第一
册即为诗歌单元,收录了中国现当代的一些优秀诗篇。《雨巷》排在本单元的第二
课,属于必修课。学生可以借此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题裁、不同风格、不同流
派的诗词,这乂契合了新课改特别关注学生多方位情感体验,使其受到美的熏陶
的要求。
2、教学目标
本诗是“雨巷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诗人通过典型意象营造出优美的意境,同
时巧妙的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因此我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营
第19页,共39页
造的意境。
(2)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人情感.
3、教学重难点
学生对诗歌并不陌生,但是本手诗在特定的背景之下主要意象被赋予了丰富的内
涵,在诵读和对意象的把握中体味出诗歌内涵的多义性并力求个性化理解就成为
重难点。
三、说教法
说教法本课采用以诵读法为主其它教学法为辅的综合教学法
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诵读有助于学生很好地把握内容理解作者情思,从而获得
自我的情感体验“同时,诵读有助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所以,教学中我指导学
生通过反复诵读加深理解把握情感。另外,本诗教学以体验性学习为主,充分发
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以“四自”一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
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贯穿整堂课。教师只作必要
的引导提示,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与感悟,并力求激发学生个性化的理解。
四、说学法
1、加强诵读,这是阅读诗词的一般方法。2、通过意象把握情感,主要是让学生
设身处地的走进雨巷去感悟。3、联想比较法,通过与诗人的其他作品的比较学
习,体会创作风格及作者情感。
第20页,共39页
《错误》说课稿
在台湾诗坛有一位颇有影响的诗人,杨牧称他为“中国的中国诗人”,这位诗人
就是郑愁予。他骨子里有一种“浪子”情怀,表现在诗歌内容上,他的诗作“无
一刻不在关切人类的状况一性灵的,文化的,欢乐以及苦难的”,所以表现乡愁
情结的乡愁诗、表现闺怨情结的爱情诗占据了他诗歌创作的大部分。读郑愁予的
《错误》,犹如读到了唐宋的婉约词,坠入了一个潮湿的由柔和语词组合并营造
起来的诗意空间里。他是用自己全部的血肉、灵魂和生命来写诗。所以在我们进
入《错误》之前,请每一个人都试着呼唤出自己心灵中最真挚的部分,哪怕只是
片刻,也好让我们能够跟诗人的心贴得更近一些。
首先,
【说教材】
我选用的是人教版20XX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即为诗歌单元,收录了中国现
当
第20页,共39页
代的一些优秀诗篇。《错误》排在本单元的第一课,属于必读课。学生可以借此
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题裁、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诗词,这又契合了新课改特
别关注学生多方位情感体验,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
【学情分析】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往往对那种纯粹的、原始的、本真的情感体会较为肤浅,《错
误》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有极高美学价值,它所抒发的离愁别绪是人
类共同的情感经历,通过诵读容易将学生带人诗境,唤醒他们沉寂的真情,培养
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
【说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低碳环保建议书倡导书
- 二十四孝读后感
- 个人实习总结15篇
- 下半年个人工作总结15篇
- 个人违反廉洁纪律检讨书(6篇)
- 课件转盘游戏教学课件
- 2023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
- 清华园学校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A4版、B4版含答案)
-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磁无损检测新技术》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校企共建项目合同违约条款
- GB/T 16716.5-2024包装与环境第5部分:能量回收
- 中小学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设计课件
- 《1.6.1 余弦定理》说课稿
- 急诊医学测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广州铁路(集团)公司招聘468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 2024年保安员证考试题库及答案(共240题)
-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 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英语试题 含解析
- 2025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13讲 铁盐、亚铁盐及其转化 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