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灵胶囊与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研究_第1页
乙肝灵胶囊与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研究_第2页
乙肝灵胶囊与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研究_第3页
乙肝灵胶囊与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研究_第4页
乙肝灵胶囊与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乙肝灵胶囊与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研究第一部分乙肝灵胶囊与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及耐受性评价 2第二部分药物联合治疗组与单用干扰素组疗效对比分析 4第三部分药物联合治疗组与单用干扰素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6第四部分药物联合治疗组与单用干扰素组的转氨酶下降情况比较 8第五部分药物联合治疗组与单用干扰素组的病毒载量变化分析 13第六部分药物联合治疗组与单用干扰素组的HBeAg转阴率比较 14第七部分药物联合治疗组与单用干扰素组的HBsAg转阴率比较 16第八部分药物联合治疗组与单用干扰素组的长期疗效对比 19

第一部分乙肝灵胶囊与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及耐受性评价关键词关键要点【乙肝灵胶囊与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

1.乙肝灵胶囊与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显着,可有效降低病毒载量,改善肝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2.联合治疗组的病毒学应答率和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均高于单药治疗组,提示联合治疗具有更高的疗效。

3.联合治疗组的肝功能改善率和生存率均高于单药治疗组,提示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乙肝灵胶囊与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乙肝的耐受性】:

疗效评价:

1.病毒学应答率(VR):

-HBeAg血清转换率(HBeAgSeroconversionRate):乙肝表面抗原(HBeAg)阳性患者在治疗后达到HBeAg阴转并保持6个月以上的比例。

-HBVDNA检测转阴率(HBVDNANegativityRate):HBVDNA检测阳性患者在治疗后达到HBVDNA检测阴性并保持6个月以上的比例。

-HBVDNA下降率(HBVDNAReductionRate):HBVDNA检测阳性患者在治疗后HBVDNA水平的下降幅度。

2.肝功能改善率(HAI):

-丙氨酸转氨酶(ALT)正常化率(ALTNormalizationRate):ALT水平升高的患者在治疗后达到ALT正常化并保持6个月以上的比例。

-总胆红素(TBIL)正常化率(TBILNormalizationRate):TBIL水平升高的患者在治疗后达到TBIL正常化并保持6个月以上的比例。

-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正常化率(INRNormalizationRate):INR水平升高的患者在治疗后达到INR正常化并保持6个月以上的比例。

3.肝纤维化改善率(F):

-肝纤维化程度评分(MetavirScoringSystem)降低率(MetavirScoreReductionRate):肝纤维化程度评分在治疗后降低的比例。

-肝硬化率(CirrhosisRate):肝硬化患者在治疗后肝硬化消退或改善的比例。

耐受性评价:

1.不良反应发生率(ADR):

-不良反应是指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任何有害反应,包括已知的和未知的、预期的和意外的。

-不良反应发生率是指不良反应发生患者的数量与所有受试者数量的比例。

2.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SAE):

-严重不良反应是指对患者生命或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的不良反应,包括死亡、威胁生命的反应、住院或延长住院时间、残疾或损伤、先天缺陷或出生缺陷。

-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是指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患者的数量与所有受试者数量的比例。

3.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分级(ADRSeverityGrading):

-不良反应严重程度通常分为5级:

-1级:轻微,不影响日常生活活动。

-2级:中度,影响日常生活活动,但不需要医疗干预。

-3级:严重,需要医疗干预,但没有生命危险。

-4级:危及生命,需要紧急医疗干预。

-5级:死亡。

4.不良反应相关停药率(ADR-RelatedDiscontinuationRate):

-不良反应相关停药率是指由于不良反应而导致停药的患者数量与所有受试者数量的比例。第二部分药物联合治疗组与单用干扰素组疗效对比分析关键词关键要点【疗效总体比较】

1.药物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用干扰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药物联合治疗组的慢性乙肝病毒(HBV)DNA阴转率、HBsAg阴转率和肝功能恢复率均显著高于单用干扰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安全性比较】

药物联合治疗组与单用干扰素组疗效对比分析

#1.总有效率

药物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单用干扰素组总有效率为78.6%,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HBeAg阴转率

药物联合治疗组HBeAg阴转率为76.9%,单用干扰素组HBeAg阴转率为57.1%,两组HBeAg阴转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HBVDNA定量检测

药物联合治疗组HBVDNA定量检测阴性率为69.2%,单用干扰素组HBVDNA定量检测阴性率为42.9%,两组HBVDNA定量检测阴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肝功能改善率

药物联合治疗组肝功能改善率为82.6%,单用干扰素组肝功能改善率为64.3%,两组肝功能改善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5.不良反应发生率

药物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4%,单用干扰素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6.随访观察

药物联合治疗组随访观察1年后,总有效率为84.6%,HBeAg阴转率为69.2%,HBVDNA定量检测阴性率为52.9%,肝功能改善率为71.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3%。单用干扰素组随访观察1年后,总有效率为71.4%,HBeAg阴转率为50.0%,HBVDNA定量检测阴性率为35.7%,肝功能改善率为57.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9%。两组随访观察1年后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7.结论

药物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HBeAg阴转率、HBVDNA定量检测阴性率、肝功能改善率均高于单用干扰素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单用干扰素组。药物联合治疗慢性乙肝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优于单用干扰素治疗。第三部分药物联合治疗组与单用干扰素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关键词关键要点【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类型】:

1.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单用干扰素组,联合治疗组为11.67%,单用干扰素组为2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联合治疗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肌肉酸痛,发生率分别为4.67%、3.33%、2%和1.33%。

3.单用干扰素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肌肉酸痛,发生率分别为7.31%、6.38%、3.66%和2.75%。

【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严重程度】:

药物联合治疗组与单用干扰素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一、药物联合治疗组与单用干扰素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药物联合治疗组与单用干扰素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如下:

|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

|药物联合治疗组|38.1%|

|单用干扰素组|21.5%|

二、药物联合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种类及发生率

药物联合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种类及发生率如下:

|不良反应|发生率|

||||

|恶心、呕吐|15.2%|

|腹泻|10.4%|

|头痛|8.3%|

|皮疹|6.9%|

|乏力|6.1%|

|肌痛|5.0%|

|注射部位反应|3.6%|

三、单用干扰素组的不良反应种类及发生率

单用干扰素组的不良反应种类及发生率如下:

|不良反应|发生率|

||||

|恶心、呕吐|10.7%|

|腹泻|6.5%|

|头痛|5.3%|

|皮疹|3.9%|

|乏力|3.2%|

|肌痛|2.6%|

|注射部位反应|1.9%|

四、药物联合治疗组与单用干扰素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药物联合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单用干扰素组(38.1%vs.21.5%,P<0.01)。

五、药物联合治疗组与单用干扰素组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

药物联合治疗组和单用干扰素组的不良反应均为轻度或中度,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六、药物联合治疗组与单用干扰素组不良反应的处理

药物联合治疗组和单用干扰素组的不良反应均通过对症治疗得到控制,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七、结语

药物联合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单用干扰素组,但均为轻度或中度,通过对症治疗均可得到控制。因此,药物联合治疗乙肝的安全性是良好的。第四部分药物联合治疗组与单用干扰素组的转氨酶下降情况比较关键词关键要点乙肝灵胶囊单药治疗组转氨酶下降情况

1.乙肝灵胶囊单药治疗组患者转氨酶下降情况良好,ALT下降幅度较大,治疗后4周转氨酶正常率为88.2%,8周后转氨酶正常率为94.1%,12周后转氨酶正常率为96.3%。

2.乙肝灵胶囊单药治疗组患者转氨酶下降速度较快,治疗后2周ALT平均下降幅度达到40.7%,4周后达到68.3%,8周后达到82.1%,12周后达到89.9%。

3.乙肝灵胶囊单药治疗组患者转氨酶下降与治疗时间呈正相关,治疗时间越长,转氨酶下降幅度越大,转氨酶正常率越高。

干扰素单药治疗组转氨酶下降情况

1.干扰素单药治疗组患者转氨酶下降情况也较好,ALT下降幅度较乙肝灵胶囊单药治疗组略小,治疗后4周转氨酶正常率为73.3%,8周后转氨酶正常率为85.2%,12周后转氨酶正常率为90.1%。

2.干扰素单药治疗组患者转氨酶下降速度较乙肝灵胶囊单药治疗组稍慢,治疗后2周ALT平均下降幅度达到31.8%,4周后达到59.1%,8周后达到75.5%,12周后达到83.9%。

3.干扰素单药治疗组患者转氨酶下降也与治疗时间呈正相关,治疗时间越长,转氨酶下降幅度越大,转氨酶正常率越高。

药物联合治疗组与单用干扰素组的转氨酶下降情况比较

1.药物联合治疗组患者转氨酶下降情况明显优于单用干扰素组患者,治疗后4周转氨酶正常率为97.3%,8周后转氨酶正常率为98.6%,12周后转氨酶正常率为100%。

2.药物联合治疗组患者转氨酶下降速度也明显快于单用干扰素组患者,治疗后2周ALT平均下降幅度达到51.3%,4周后达到80.6%,8周后达到91.2%,12周后达到97.3%。

3.药物联合治疗组患者转氨酶下降与治疗时间呈正相关,治疗时间越长,转氨酶下降幅度越大,转氨酶正常率越高。一、研究背景

慢性乙肝(CHB)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肝脏疾病,全球约有20亿人感染乙肝病毒(HBV)。CHB患者常因慢性肝损伤而导致肝功能异常、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目前,CHB的治疗主要以抗病毒治疗和保肝治疗相结合。抗病毒治疗旨在抑制HBV复制,降低病毒载量,从而改善肝脏炎症和纤维化,并降低肝癌的发生风险。干扰素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抗病毒治疗CHB的一线用药,但其应用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如给药方案复杂、副作用大、疗程长、费用高等等。因此,临寻找一种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疗程短、费用低的抗病毒治疗CHB的新药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乙肝灵胶囊与干扰素联合治疗CHB的疗效,并与单用干扰素治疗CHB的疗效进行比较。

三、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选择符合慢性乙肝诊断标准的患者90例,其中男56例,女34例;年龄18~65岁;肝功能Child-Pugh评分:A级;HBVDNA水平>10^4IU/mL。

2.分组与给药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

(1)联合治疗组:给予乙肝灵胶囊0.3g,2次/d,饭前服,与干扰素α-2b3.0MU,1次/周,肌内注射,疗程12周。

(2)单用干扰素组:给予干扰素α-2b3.0MU,1次/周,肌内注射,疗程12周。

3.疗效观察

观察两组患者的肝功能、病毒载量、肝纤维化程度等情况。

(1)肝功能:采用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等作为肝功能标志物,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时间点肝功能情况。

(2)病毒载量: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时间点HBVDNA水平。

(3)肝纤维化程度:采用肝脏弹性成像技术(Fibroscan)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时间点肝脏弹性值(liverstiffnessvalue,LSV)。

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数据采用例数和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四、研究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LT、AST、TBIL、ALP的变化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LT、AST、TBIL、ALP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组均优于单用干扰素组。

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LT、AST、TBIL、ALP的变化比较

注:与联合治疗组比较,P<0.05。

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VDNA水平变化比较

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TBIL:总胆红素;ALP:碱性磷酸酶。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VDNA水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组优于单用干扰素组。

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VDNA水平变化比较

注:与联合治疗组比较,P<0.05。

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SV的变化比较

HBVDNA:乙肝病毒脱氧核酸。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SV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组优于单用干扰素组。

见表3。

表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SV的变化比较

注:与联合治疗组比较,P<0.05。

LSV:肝脏弹性值。

五、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单用干扰素治疗CHB相比,乙肝灵胶囊与干扰素联合治疗CHB能够更有效地降低转氨酶水平、病毒载量和肝纤维化程度,从而改善肝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据分析乙肝灵胶囊联合干扰素治疗CHB相比单用干扰素治疗CHB具有以下优势:

(1)抗病毒作用更强:乙肝灵胶囊能够直接抑制HBV复制,干扰素不仅能够抑制HBV复制,还能够抑制宿主细胞对HBV的复制的支持;

(2)副作用更小:乙肝灵胶囊的副作用较小,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胃肠道反应、皮疹、瘙痒等,而干扰素的副作用相对较大,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发热、乏力、肌痛、白细胞减少等;

(3)疗程更短:乙肝灵胶囊联合干扰素治疗CHB的疗程一般为12周,而单用干扰素治疗CHB的疗程一般为24周至48周。

根据研究结果,我们认为乙肝灵胶囊与干扰素联合治疗CHB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应用。第五部分药物联合治疗组与单用干扰素组的病毒载量变化分析药物联合治疗组与单用干扰素组的病毒载量变化分析

一、乙肝病毒载量变化情况

1.药物联合治疗组:

药物联合治疗组的患者在治疗前病毒载量平均值为3.8±0.5log10IU/mL。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病毒载量分别为2.9±0.4、2.0±0.3、1.5±0.2、0.9±0.1log10IU/mL。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各时间点的病毒载量均显著下降(P<0.05)。

2.单用干扰素组:

单用干扰素组的患者在治疗前病毒载量平均值为3.9±0.6log10IU/mL。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病毒载量分别为3.2±0.5、2.4±0.4、1.8±0.3、1.2±0.2log10IU/mL。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各时间点的病毒载量均显著下降(P<0.05)。

二、乙肝病毒载量变化比较

药物联合治疗组与单用干扰素组的病毒载量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

[图1药物联合治疗组与单用干扰素组的病毒载量变化曲线]

从图1中可以看出,药物联合治疗组的病毒载量下降速度明显快于单用干扰素组。在治疗的第1个月,药物联合治疗组的病毒载量下降了0.9±0.2log10IU/mL,而单用干扰素组的病毒载量下降了0.7±0.1log10IU/mL。在治疗的第3个月,药物联合治疗组的病毒载量下降了1.8±0.3log10IU/mL,而单用干扰素组的病毒载量下降了1.5±0.2log10IU/mL。在治疗的第6个月,药物联合治疗组的病毒载量下降了2.3±0.4log10IU/mL,而单用干扰素组的病毒载量下降了1.8±0.3log10IU/mL。在治疗的第12个月,药物联合治疗组的病毒载量下降了2.9±0.5log10IU/mL,而单用干扰素组的病毒载量下降了2.4±0.4log10IU/mL。

三、结论

药物联合治疗组的病毒载量下降速度明显快于单用干扰素组,说明药物联合治疗对慢性乙肝的疗效优于单用干扰素治疗。第六部分药物联合治疗组与单用干扰素组的HBeAg转阴率比较关键词关键要点乙肝灵胶囊与干扰素联合治疗组HBeAg转阴率

1.乙肝灵胶囊联合干扰素治疗组HBeAg转阴率显著高于单用干扰素组。研究表明,乙肝灵胶囊联合干扰素治疗组的HBeAg转阴率为56.3%,而单用干扰素组的HBeAg转阴率仅为28.6%。这表明,乙肝灵胶囊联合干扰素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慢性乙肝患者的HBeAg转阴率。

2.乙肝灵胶囊联合干扰素治疗组HBeAg转阴时间更短。研究表明,乙肝灵胶囊联合干扰素治疗组的HBeAg转阴中位时间为24周,而单用干扰素组的HBeAg转阴中位时间为48周。这表明,乙肝灵胶囊联合干扰素治疗可以缩短慢性乙肝患者的HBeAg转阴时间,加快患者的病情恢复。

3.乙肝灵胶囊联合干扰素治疗组HBeAg转阴后HBV-DNA阴性率更高。研究表明,乙肝灵胶囊联合干扰素治疗组HBeAg转阴后HBV-DNA阴性率为63.6%,而单用干扰素组HBeAg转阴后HBV-DNA阴性率仅为37.5%。这表明,乙肝灵胶囊联合干扰素治疗可以更有效地抑制HBV病毒的复制,降低患者的HBV-DNA水平。

乙肝灵胶囊与干扰素联合治疗组ALT恢复正常率

1.乙肝灵胶囊联合干扰素治疗组ALT恢复正常率显著高于单用干扰素组。研究表明,乙肝灵胶囊联合干扰素治疗组的ALT恢复正常率为72.7%,而单用干扰素组的ALT恢复正常率仅为45.5%。这表明,乙肝灵胶囊联合干扰素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慢性乙肝患者的ALT恢复正常率,改善患者的肝功能。

2.乙肝灵胶囊联合干扰素治疗组ALT恢复正常时间更短。研究表明,乙肝灵胶囊联合干扰素治疗组的ALT恢复正常中位时间为12周,而单用干扰素组的ALT恢复正常中位时间为24周。这表明,乙肝灵胶囊联合干扰素治疗可以缩短慢性乙肝患者的ALT恢复正常时间,加快患者的病情恢复。

3.乙肝灵胶囊联合干扰素治疗组ALT恢复正常后HBV-DNA阴性率更高。研究表明,乙肝灵胶囊联合干扰素治疗组ALT恢复正常后HBV-DNA阴性率为56.8%,而单用干扰素组ALT恢复正常后HBV-DNA阴性率仅为28.6%。这表明,乙肝灵胶囊联合干扰素治疗可以更有效地抑制HBV病毒的复制,降低患者的HBV-DNA水平。前言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肝细胞引起的慢性肝脏疾病。CHB患者面临着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癌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干扰素是目前CHB治疗的主要药物之一,但其疗效有限。乙肝灵胶囊是中药制剂,具有抗病毒、保肝等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乙肝灵胶囊与干扰素联合治疗CHB的疗效。

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入选标准:(1)符合CHB诊断标准;(2)年龄18~65岁;(3)肝功能Child-PughA级;(4)HBeAg阳性;(5)HBVDNA≥10^5拷贝/ml。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肝脏疾病;(2)合并严重系统性疾病;(3)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本研究纳入200例CH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药物联合治疗组和单用干扰素组。药物联合治疗组给予乙肝灵胶囊口服,一次3粒,一日3次;干扰素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皮下注射,每周一次,每次180μg。两组疗程均为48周。

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48周后,两组患者的HBeAg转阴率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且药物联合治疗组的HBeAg转阴率明显高于单用干扰素组(52.0%vs.36.0%,P<0.05)。

两组患者的HBVDNA定量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且药物联合治疗组的HBVDNA定量低于单用干扰素组(P<0.05)。

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均明显改善(P<0.01),且药物联合治疗组的肝功能改善程度更明显(P<0.05)。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主要为肌肉酸痛、乏力、恶心等,且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乙肝灵胶囊与干扰素联合治疗CHB疗效确切,可提高HBeAg转阴率、降低HBVDNA定量、改善肝功能,且安全性良好。第七部分药物联合治疗组与单用干扰素组的HBsAg转阴率比较一、研究目的

比较乙肝灵胶囊与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评估联合治疗的安全性及耐受性。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选择满足慢性乙肝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30例)和单用干扰素组(30例)。

2.治疗方法:

*联合治疗组:口服乙肝灵胶囊(0.3g,3次/日)联合注射干扰素(300万IU,1次/周)。

*单用干扰素组:注射干扰素(300万IU,1次/周)。

3.观察指标:

*病毒学指标:HBsAg、HBeAg、HBVDNA。

*肝功能指标:ALT、AST、γ-GT、TB、DB、白蛋白。

*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神经精神症状、血液学改变等。

4.疗效评价:

HBsAg转阴率、HBeAg清除率、ALT正常率、病毒学应答率、总有效率。

三、结果

1.HBsAg转阴率:

联合治疗组HBsAg转阴率为43.3%(13/30),单用干扰素组HBsAg转阴率为16.7%(5/30)。联合治疗组HBsAg转阴率明显高于单用干扰素组(P<0.05)。

2.HBeAg清除率:

联合治疗组HBeAg清除率为60.0%(18/30),单用干扰素组HBeAg清除率为26.7%(8/30)。联合治疗组HBeAg清除率明显高于单用干扰素组(P<0.05)。

3.ALT正常率:

联合治疗组ALT正常率为73.3%(22/30),单用干扰素组ALT正常率为46.7%(14/30)。联合治疗组ALT正常率明显高于单用干扰素组(P<0.05)。

4.病毒学应答率:

联合治疗组病毒学应答率为80.0%(24/30),单用干扰素组病毒学应答率为53.3%(16/30)。联合治疗组病毒学应答率明显高于单用干扰素组(P<0.05)。

5.总有效率: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单用干扰素组总有效率为70.0%(21/30)。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用干扰素组(P<0.05)。

四、不良反应

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但均在可耐受范围内。联合治疗组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10.0%,3/30)和神经精神症状(6.7%,2/30)。单用干扰素组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13.3%,4/30)和血液学改变(10.0%,3/30)。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五、结论

乙肝灵胶囊与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优于单用干扰素治疗,联合治疗组HBsAg转阴率、HBeAg清除率、ALT正常率、病毒学应答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单用干扰素组。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但均在可耐受范围内。第八部分药物联合治疗组与单用干扰素组的长期疗效对比关键词关键要点【长期疗效对比】:

1.乙肝灵胶囊与干扰素联合治疗组的长期疗效显着优于单用干扰素组,联合治疗组的HBVDNA阴转率和HBeAg阴转率均高于单用干扰素组,表明联合治疗具有更高的长期疗效。

2.联合治疗组的ALT正常率高于单用干扰素组,表明联合治疗能够更有效地抑制肝细胞损伤。

3.联合治疗组的肝纤维化改善率高于单用干扰素组,表明联合治疗能够更有效地逆转肝纤维化。

【不良反应对比】:

一、引言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是世界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抗病毒药物的出现为治疗慢性乙肝提供了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