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25届高三历史4月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贵州省2025届高三历史4月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贵州省2025届高三历史4月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贵州省2025届高三历史4月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贵州省2025届高三历史4月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9-贵州省2025届高三历史4月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1.《史记》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据此可知,司马迁A.主见对边地民族加强管控 B.强调华夏族的统领地位C.相识到宗法制影响力较大 D.提倡华夷同源的历史观【答案】D【解析】【详解】司马迁认为匈奴、越、秦、楚等都属于黄帝后裔,体现了华夷同源的历史观,故选D;材料只是反映了不同民族和国家的起源接近,没有体现对边地民族加强管控,不能说明华夏族处于统领地位,解除AB;材料主旨与宗法制无关,解除C。故选D。2.古代中国历朝统治者都特别重视刑事审判权的行使。宋代在各路设提点刑狱司,掌管一路的司法、刑狱,并规定凡死刑需报中心,由刑部复核执行,有时皇帝还派人到各地处理案件,并常常用各种手段限制刑事审判权。其目的是A.提高依法办事的行政效率 B.建构与维护统治秩序C.建立自上而下的监察体系 D.解决官员的腐败问题【答案】B【解析】【详解】宋代采纳各种手段限制刑事审判权,是为了加强中心对地方限制,巩固统治,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故选B;宋代加强限制刑事审判权,对待死刑须要复核,某种程度上是为了防止冤假错案的出现,但是却降低了行政效率,解除A;限制刑事审判权不属于监察体系的内容,解除C;材料主旨和解决官员腐败无关,解除D。故选B。3.明代谢杰在《虔台倭纂》中写道:“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禁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入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行胜诛者。”其意在说明A.海禁政策并非长治久安之策 B.海禁政策肯定程度保障国家平安C.明代对世界形势的了解片面 D.对外贸易并非明朝发展必定需求【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行胜诛者”说明海禁政策是引发倭寇危害的因素之一,并不是一项长治久安的政策,故选A;材料反映的是海禁政策的消极影响,不是保障国家平安的主动影响,解除B;CD项与题意主旨无关,解除。故选A。4.清代书法家梁鹹在《评书贴》中提到-段闻名书论,“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其意在强调A.时代特征影响书法特色 B.市民阶层兴起促进书法演化C.中国书法艺术成果丰硕 D.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答案】A【解析】【详解】据“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可知梁鹹认为不同时代书法的侧重点不同,说明时代特征影响书法特色,故选A;材料未涉及市民阶层和书法之间的关系,解除B;C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没有体现,解除。故选A。5.甲午斗争以前,容闳就曾立志:“予虽贫,自由所固有。他日竞学,无论何业,将择其最有益于中国者为之。”甲午斗争以后,多数青年学生树立远大的报国志向。蒋梦麟就曾以“中国人得到华蜜和温饱”作为学业选择的动身点。这表明A.个人选择和国家命运相结合 B.革命成为有识之士的共同选择C.民族工业发展促进思想觉醒 D.洋务运动推动西学东渐的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容闳、蒋梦麟等青年都立志报国,在个人选择上追求“有益于中国者为之”和“中国人得到华蜜和温饱”,体现了他们个人选择和国家命运的结合,故选A;并不是全部人都选择革命手段,解除B;材料没有体现民族工业和洋务运动的作用,解除CD。故选A。6.下表为清末民初福建新设立的工厂数,对此表理解最精确的是A.统计途径与数据不同导致了趋势相悖B.“清末新政"”客观上推动福建近代化C.民国的成立推动了地方工业快速发展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民族企业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1904年期,福建新设立的工厂数在不断增加,结合所学可知,1901年清政府起先实行新政,“清末新政”客观上推动了福建的近代化,故选B;表中不同的统计途径表现出的数据趋势大致相当,并不相悖,解除A;民国成立于1912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出现于20世纪30年头,都不是对表格内容的精确理解,解除CD。故选B。7.有学者认为:抗日斗争期间,中共区分于国民党军事系统的最大特点是主力军、地方军与民兵、防卫队相互转化、相互依靠、三位一体的军事.中共能在敌后长期游击的“秘诀”并不在于“游击战术”,而在于数量浩大的地方武装、人民武装。其意在强调A.人民力气的强大 B.中共军事体系完善C.枪杆子里出政权 D.两党抗战路途不同【答案】A【解析】【详解】据“数量浩大的地方武装、人民武装”可知该学者认为中共能够在敌后长期游击的主要缘由在于得到了人民的支持,事实上是人民力气的强大,故选A;材料仅反映了中共的军队体系,无法体现整个军事体系的完善,解除B;C项提出于八七会议,当时抗日斗争尚未爆发,与抗日斗争无关,解除;材料没有涉及国共两党抗战路途的内容,解除D。故选A。8.浙江企业家鲁冠球说:“回想我们这代人的创业梦,从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东躲西藏,到在安排经济夹缝中‘野蛮生长’,再到改革开放中‘异军突起’,以及全球化中无知无畏闯天下,可以说是跌宕起伏。”这反映了A.企业家胆识是企业成功秘诀 B.民营企业的发展路径跌宕起伏C.企业发展得益于全球化进程 D.企业发展与特定时代背景相关【答案】D【解析】【详解】民营企业被当做“资本主义尾巴”时是东躲西藏,在安排经济时是在夹缝中“野蛮生长”,到改革开放时是“异军突起”,在全球化中则是无知无畏,说明民营企业的发展带有时代性的特点,与时代背景紧密相关,故选D;AC反映了企业发展的部分缘由,但与题意主旨不符,解除;材料反映的不是民营企业的发展路径,解除B。故选D。9.古希腊城邦具有“小国寡民”的特点,军事力气与大国相比较弱,后被强大的马其顿所灭,雅典民主制度也就退出历史舞台。据此可知,雅典城邦民主制得以运行的前提条件是A.军事力气强大 B.小国寡民 C.周边没有强邻 D.城邦至上【答案】C【解析】【详解】古希腊城邦军事力气较弱,被强大的马其顿攻灭后民主制度也随之消亡,由此可知雅典城邦民主制运行的前提是保持城邦的存在,四周没有能够威逼城邦存在的军事力气,故选C;A项与题意相悖,解除;BD是古希腊城邦民主制的特点,不是运行的前提条件,解除BD。故选C。10.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上,当代表们吵得不行整理时,本杰明·富兰克林曾提议去请牧师。他们请来了牧师,带领大家祈祷,以放弃“唯我正确”的看法。这反映了A.民主建立伴随着退让和妥协 B.政治是各方力气的博弈C.精英人物不能代表民众意愿 D.宗教影响美国政治生活【答案】A【解析】【详解】“放弃‘唯我正确’”意味着放弃部分权力和利益,通过相互之间的退让和妥协达成一样,故选A;B项没有揭示题意主旨,解除;CD与题意无关,不能体现,解除。故选A。11.17世纪从甘蔗被移植到英属的巴巴多斯岛和法属的马提尼克岛起先,加勒比海大大小小的岛屿被开拓成为甘蔗种植园。加勒比海地区的风貌、居民构成、经济方式都在慢慢变更,历史学家将这一持续不断的变更称为“蔗糖革命”。导致这一变更的主要缘由是A.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B.价格革命的影响C.世界市场的渐渐形成 D.工业革命的推动【答案】C【解析】【详解】加勒比海地区成为蔗糖出产区,主要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渐渐形成,国际分工的划分有关,故选C;加勒比海地区出现“蔗糖革命”和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以及价格革命无关,解除AB;17世纪时工业革命尚未起先,无法体现工业革命的推动,解除D。故选C。12.二战期间,德国将侵略波兰的战役拍成故事片,取名为《火的洗礼》,并在进攻挪威时放映,以打击其斗志,而英国则将这部电影更名为《苦难的一-幕》在国内放映,并将它作为礼物赠送给罗斯福和斯大林。1947年~1954年美国制作了几十部用于刻画美国“共产党分子”形象的电影,这些人往往是衣冠楚楚,事实上却阴险狡诈且冷酷无情。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A.东西方存在着严峻文化差异 B.电影的政治功能凸显C.电影的制作受意识形态影响 D.“冷战”兴起与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德国通过电影打击挪威斗志,英国运用同一部电影激发反法西斯意识,美国通过电影打击苏联和共产党,说明凸显了电影的政治功能,故选B;德、英、美都属于西方国家,不能体现东西方之间的差异和意识形态的差异,解除AC;《火的洗礼》(或《苦难的一幕》)出现在二战期间,此时冷战尚未兴起,D项仅反映了部分题意,解除。故选B。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儒家学派在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国家治理的实践中体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春秋末期,其核心是“仁、义、礼、智”;秦朝时,遭遇毁灭性打击;汉武帝时,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宣扬君权神授;到宋代,儒家思想与佛教和道教相融合,形成了新的哲学流派——理学,其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程朱理学主见“存天理,灭人欲”;明朝中期,形成了以王阳明为代表的心学,主见追求“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志向,费孝通将这种由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到天下的通路称为中国人的“差序格局”——摘编自李宁《“大一统”——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材料二在古代欧洲,政权与教权之间的关系在国家治理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奴隶制的中心集权官僚体制结束,西欧长期陷入无政府状态。在混乱动荡的社会中,人们渴望王权与秩序,君权神授的封建君主专制思想应运而生。此后,世俗君权和宗教神权既相互支持又相互斗争,经验了罗马帝国的二元同等并列、11世纪之前教权臣服于王权、12世纪到13世纪教权强盛、14世纪政教斗争等历史阶段.——摘编自王芳《比较视角下的国家治理模式及其理论构建》(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不同时期儒家治国思想的主见。(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中西方国家治理理念的异同。【答案】(1)主见:春秋,主见仁政与礼治,通过礼乐教化建立道德体系与社会等级秩序,实现社会结构稳定:秦,仁政理念不受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欢迎:汉,大一统思想,符合加强专制申央集权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须要,儒家学派得到尊崇:宋明,理学的主见“存天理,灭人欲”为已经形成的封建等级制度辩护,心学将个人心性修养与儒家经世理念相结合。(2)相同:都维系封建等级制度:把思想作为维护国家统治的手段:都宜扬君权神授;都顺应了潮流,利于社会秩序的重建。不同:①中国以王权限制为主、礼乐教化为辅,达到国家治理目标,降低治理成本:儒、释、道三教最终合流,以劝诫、引导方式协助皇权统治。欧洲宗教神权在国家治理中占据主导地位,王权与教权处于长期斗争状态,欧洲进入“黑暗中世纪时期”。②中国儒家思想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有助于形成天下苍生为己任的家国情怀:儒家思想成为文化的主流,推动国家文学艺术旺盛;抑制商业;压制妇女。欧洲教权与政权相互争斗,社会长期陷入动荡状态;封建等级制度森严;在神权与王权的双重统治下,科技文化发展严峻滞后。【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中春秋末期、秦朝、汉武帝时期、宋代和明朝中期对儒学不同内容的记载可概括出不同时期儒家治国思想的主见,从而对这些主见进行分析。如春秋时期儒家主见仁与礼,通过礼乐教化建立道德体系与社会等级秩序,实现社会结构稳定;秦代儒学遭到毁灭性打击,说明儒家的仁政思想不受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欢迎;汉代确立儒家的正统地位,符合加强专制中心集权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须要;宋代出现理学,主见“存天理,灭人欲”,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明代出现的心学则将个人心性修养和儒家经世理念相结合。(2)综合材料一的内容并结合“在混乱动荡的社会中,人们渴望王权与秩序,君权神授的封建君主专制思想应运而生”等信息可知,中西方国家在治理理念上的相同之处在于都维护封建等级制度,思想理念是维护国家统治的手段,都宣扬了君权神授,都顺应了时代潮流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秩序的重建。不同之处在于中国以王权为主,礼乐教化为辅,而欧洲则是宗教神权在国家治理中占据主导地位;中国的儒家思想以维护统治秩序为己任,对国家发展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而欧洲则是教权与政权的斗争,导致社会长期动荡。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以下内容节选自贵州省博物馆2024《御苑风华》颐和园文物展“慈禧驻园大事记”依据材料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学问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答案】示例:论题:西方影响下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论证:政治上,慈禧处于至高无上地位,中国封建专制中心集权处于顶峰;庆典因战事取消,帝国主义入侵影响封建集权统治:频繁依据国际礼节接见外国使团。表明中国外交的近代化:接受立宪主见。表面上打破了祖宗之法不行变的传统观念,促进中国政治近代化,但又不愿从根本上触动封建体制。经济上,电灯、汽车、相机进入宫延,引起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欧美工业化影响到中国,伲进中国经济近化化。思想上,光绪频繁入园请安以尽孝道,三纲五常仍处于统治地位;慈禧接纳外洋事物,默许立宪思想;欧美近代思想文化影响中国,推动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结论:近代以来,中国在世界潮流中艰难前行。【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标准答案。解答本题首先应依据材料总结论点,在引用相关史实对论点绽开阐述。如依据“光绪频繁入园请安”、“寿辰……因战事取消”、“为慈禧六十五寿辰进贡礼—一辆其次代奔驰牌轿车”、“接见各国使节,特赐游宴”、“慈禧入驻颐和园,电灯亮”等信息可知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受到西方的影响,但过程曲折。可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进行概括论述。15.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员的考核制度渐渐形成定期、有内容、有奖惩、梯次分明、分工明确的较为完善的考核体系。魏晋南北朝在尚书台设考公郎为专职的中心考核官员。魏晋时,由于斗争纷纷,正常的考核无法进行,于是改由皇帝不定期地下诏考百司。东晋南朝,官员的考核与任期相结合,以三年为“小满”,六年为“秩满”。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实行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并与官员任用相结合,按年月暂定任用后,年资成为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魏晋南北朝还形成了与门阀制度相适应的考核制度,并将中心朝官纳入考核体系,并制定考课法,变更了过去偏重地方考课的倾向。——摘编自刘承《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及其借鉴意义》(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魏晋官员考核制度特点。(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简述魏晋官员考核制度的作用。【答案】(1)特点:形成较为完善的考核体系,有专职考核官员:官员的考核与任期相结合,年资成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形成与门阀制度相适应的考核制度,并将中心朝官纳入考核体系;制定考课法。(2)作用:为维护社会的有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后世的相关制度建设供应了有益的历史借鉴:对国家行政效率、吏治清明、民心同背、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解析】【详解】(1)依据“渐渐形成定期、有内容、有奖惩、梯次分明、分工明确的较为完善的考核体系”得出形成较为完善的考核体系;依据“在尚书台设考公郎为专职的中心考核官员”得出设有专职的考核官员;依据“官员的考核与任期相结合,以三年为‘小满’,六年为‘秩满’”得出官员的考核与任期相结合,年资成为考核的重要依据;依据“还形成了与门阀制度相适应的考核制度,并将中心朝官纳入考核体系,并制定考课法,变更了过去偏重地方考课的倾向”得出形成与门阀制度相适应的考核制度,并将中心朝官纳入考核体系;制定考课法。(2)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官员考核制度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为后世供应借鉴,对国家行政效率、民心向背和社会发展有主动作用。16.材料二战爆发后,1940年美国与澳大利亚正式建交。太平洋斗争爆发后,澳大利亚对日宣战。1942年1月,日军空袭澳大利亚北海岸,澳政府不再把维护英国在远东的基地作为首要任务,而是把保卫本国平安作为首要目标。1942年3月,菲律宾陷落,麦克阿瑟被迫率部南下在澳大利亚登陆。随后,双方设置美澳联合司令部,大本营设在墨尔本。在整个太平洋斗争期间,有100多万的美军经过或驻扎在澳大利亚,美军的大部分物资支持由澳供应。菲律宾被占据后,澳大利亚成为美军太平洋反攻的跳板。美澳两国在“二战”期间建立的战时军事同盟,为战后构建美澳同盟奠定了厚实的基础。——摘编自王娟《其次次世界大战对美国构建战后亚太同盟体系的影响》(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二战时美澳军事同盟形成的缘由。(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二战时美澳军事同盟形成的影响。【答案】(1)缘由:太平洋斗争爆发,澳大利亚平安受到威逼;澳大利亚外交政策调整:美国建立亚太同盟体系的须要:英国自身难保,无暇东顾。(2)影响:保障了太平洋斗争的成功:为战后英澳同盟奠定基础:弱化了英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对战后冷战的形成产生了影响。【解析】【详解】(1)依据“澳政府不再把维护英国在远东的基地作为首要任务,而是把保卫本国平安作为首要目标”、“菲律宾陷落,麦克阿瑟被迫率部南下在澳大利亚登陆”、“菲律宾被占据后,澳大利亚成为美军太平洋反攻的跳板”等信息可知,二战时美澳形成军事同盟的缘由主要和太平洋斗争爆发、澳大利亚平安受到威逼进而调整外交政策、美国建立亚太同盟体系的须要和英国自身难保等因素有关。(2)依据“澳大利亚成为美军太平洋反攻的跳板”、“为战后构建美澳同盟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