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江西省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江西省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江西省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江西省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江西省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周朝国号“周”既为地名,又为族名。周初诸侯之显耀者皆称“公”,古代“公”与“翁”通,为父称。这表明周初()A.礼乐制度渐趋完备 B.政治具有鲜明的等级特征C.政权具有宗族性质 D.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周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既为地名,又为族名,“周初诸侯之显耀者”也系由家族之父演变而成,这说明周初政权具有宗族性质,C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了宗族对政权的影响,没有体现礼乐制度的发展完善,排除A项;西周分封制下形成了鲜明的等级制度,即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但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分封制与宗法制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2.历史学家余英时认为,汉代以“孝悌”作为取士最重要的标准,是根据“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的逻辑推衍出来的。而汉代从对“孝”的重视到“举孝廉”制度形成的过程,也是“社会的伦理秩序与一般性的政治制度进行对接”的过程。余英时意在强调,汉代()A.政治与伦理同构 B.治国注重传承与创新C.取仕政策的调整 D.儒学理论体系政治化〖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的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虽承秦的制度而立国,然而统治思想上却极力矫正秦政的流弊,从统治者自上而下对“孝”的推崇、践行到以此为基础和标准形成“举孝廉”制度正是其中的重要举措。这个过程折射出的不仅仅是所谓的儒学“独尊”,更重要的是儒家政治观念与价值取向对国家政治的多方面渗透与引领,A项正确;汉代治国传承一般强调的是“汉承秦制”,但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取仕政策的调整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儒学理论体系的政治化,而是体现汉代政治与伦理同构,排除D项。故选A项。3.东晋时期,大臣孙绰撰《喻道论》,直言“周孔即佛,佛即周孔,盖外内名之耳”。名僧慧远说:“悦释迦之风者,还以‘奉亲’、‘敬君’为先”。这反映出当时()A.儒学思想正统地位被动摇 B.不同思想文化的交融C.国家统一促进了文化交流 D.士人的社会地位下降〖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周孔即佛,佛即周孔,盖外内名之耳”“悦释迦之风者,还以‘奉亲’、‘敬君’为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儒家与佛教思想相互影响,说明不同思想文化之间相互交流,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不同思想文化之间相互交流,且“儒学思想正统地位被动摇”是在近代新文化运动时期,排除A项;魏晋南北朝时期只有西晋实现短暂统一,排除C项;当时的士人社会地位并未下降,排除D项。故选B项。4.宋太宗时代,位居枢密使高官的大将曹彬,“遇士(大)夫于途,必引车避之”。大臣文彦博公开对宋神宗说“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话语。宋人诗云:“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对此解读合理的是,宋朝()A.商业发展冲击社会传统观念 B.科举改革导致社会阶层流动C.士人价值观念发生根本变化 D.“重文轻武”的风尚逐渐形成〖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宋朝有“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说法,位高权重的武将遇到文官主动退避,朝廷重要官员多由文人担任。结合所学,宋初统治者结合自身的政变经历和以往的历史教训,充分意识到政权面临的最大威胁是拥兵自重的武将势力,社会动乱的根源也在于此。于是,在确定治国思想与方略时,逐渐形成“崇文抑武”的理念,D项正确;材料所述为宋朝的治国方略,而非社会观念,且“重文轻武”主要是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而非商业观念影响所致,排除A项;材料提及文官地位,未提及这些文官是通过科举选拔的,也未提及扩大科举选官规模、糊名誊录、殿试等科举改革,排除B项;宋代士人价值观念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与其他朝代具有相似性,并未发生根本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5.清朝前中期,因冀、鲁、陕、晋以及广东缺粮严重,川、湘、东北、台湾已成为粮食基地。因而,粮食长距离运销量已三倍于明朝。但是,粮食交易在总商品量中所占比重仍属有限。这表明该时期()A.人地矛盾日益严重导致粮食危机 B.南北区域间长途贩运已占据主导C.高产农作物的引进促进边疆开发 D.粮食运销状况深受市场需求影响〖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清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清朝前中期,因冀、鲁、陕、晋以及广东缺粮严重,川、湘、东北、台湾已成为粮食基地。因而,粮食长距离运销量已三倍于明朝。但是,粮食交易在总商品量中所占比重仍属有限”及所学可知,清朝前中期由于赋役制度的调整、人口的急剧增长,粮食市场得到了明显的发展,但是由于粮食生产的自给自足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市场上工商业产品的需求量更大,这说明粮食运销的方向及数量深受市场需求的影响,D项正确;明清部分地区缺粮情况形成原因复杂,材料核心信息是明清粮食远距离销售的线路变化和经济性质,不是总体粮食危机问题,排除A项;材料隐形信息是清代比明代粮食远距离销售的线路更多,但不能判断哪一条线路占主导,排除B项;清代东北和台湾成为粮食输出地,主要是因为移民开垦形成的,材料没有涉及高产农作物引进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6.英国人马丁在其《中国:政治、商业与社会》开篇致英女王献辞中写道:“几乎奇迹般地维持2000多年的庞大帝国,现与陛下政府以及欧洲两个最强大的君主(法、俄君主)结成了友好联盟——长时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中国现被纳入西半球的社会契约之中。”马丁所述“社会契约”的签订()A.适应了列强大规模资本输出的需求 B.使中国开始滑向半殖民地深渊C.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确立了列强与中国的平等地位〖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长时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与英、法、俄结成友好联盟”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丁将鸦片战争视为中外关系史的分水岭,而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项正确;《马关条约》的签订适应了列强大规模资本输出的需求,排除A项;“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排除C项;近代一系列条约确立了中国与列强不平等的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7.1906年3月,清廷批准学部宣示“教育宗旨”折,明确将“国文”与“历史”等科并列,并正式确定为讲授汉文的课程名称。同时强调“汉文不通,则各科无从指授,仅通外国文,而不能通译国文亦属无用,且非爱戴本国之心”。这一举措()A.有利于强化国人的民族意识 B.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正式启动C.使西学的传播渠道得以拓展 D.受到维新思想广泛传播的影响〖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清廷规定通用“国文”即汉文,“国文”被赋予了语言文字学之外的意义,身兼三重责任:作为知识、传授新知的中介、培育“爱戴本国之心”的载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末通用语文建设,首先是中国历史文化持续发展、民族交融不断扩大的结果,其次是鸦片战争之后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剧背景下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转型的表现和产物,这有利于强化国人的民族意识,A项正确;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正式启动,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不是强调西学的传播渠道,排除C项;1906年时维新变法早已失败,排除D项。故选A项。8.下表是某学者对1920年和1936年中国国内市场商品值的估计(包括外资在华工业,外资厂约占中国境内工厂产值的35%)。这可用来说明该时期()1920年1936年当年价格(亿元)比重(%)当年价格(亿元)比重(%)农业产品39.0842.375.3344.8手工制造业产品29.7532.243.8626.1近代制造业产品8.839628.3116.8矿冶业产品2.913.14.963.0国内生产商品合计80.57152.46进口洋货11.8812.815.619.3全部商品总计92.45100168.07100A.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B.采用机器生产成为广泛共识C.对外贸易由出超变为入超 D.传统经济迟滞了近代化进程〖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近代化制造业产品所占国内市场商品值的比重增幅较大。同期,手工制造业产品所占的比重由32.2%降为26.1%,降低幅度与近代化产品增长的幅度大致相符。然而,农产品所占市场商品值的比重不但没降,反而从1920年的42.3%增至1936年的44.8%,这从侧面反映出该时期中国传统农耕经济根深蒂固,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程,D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商品值估计包括外资在华工业,且外资厂约占中国境内工厂产值的35%,这不能说明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排除A项;“广泛共识”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这一时期中国进出口贸易数据对比,无法得出“对外贸易由出超变为入超”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9.1942年5月,日本参谋本部对中国战场分析道:“攻占重庆后,抗战的中国有落入中共手中的危险,如果没有充分可靠的估计,攻占重庆就只不过是极端危险的投机”。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A.中日民族矛盾开始降为次要矛盾 B.日军军事进攻和防御力量日渐衰弱C.敌后根据地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D.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战争作出重大贡献〖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2年(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中国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对日本来说,留着一个容易对付且“有能够共存的性质”的国民党是最优选择。如果摧毁了重庆政权,中共会立即取而代之,而日本与之间是不容许共存的。这从侧面说明,进入相持阶段后,敌后根据地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C项正确;抗战时期,中日民族矛盾始终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排除A项;从材料无法得出日军军事进攻和防御力量日渐衰弱的结论,排除B项;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战争作出重大贡献,但材料仅强调敌后根据地对抗战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10.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西渐”发展战略体现出我国建立国家自主工业体系和破除内陆工业“空白”的宏观部署。1978年后,我国实行“东部优先发展、先富带动后富”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市场化的改革取向、效率优先的发展策略、从东到西的差异化区域战略布局,使得国家生产力得到迅速释放。据此可知,我国()A.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于国家总体战略 B.恢复国民经济与巩固新生政权相结合C.经济建设兼顾国防安全和经济布局调整 D.发展生产力与改造生产关系同时并举〖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工业西渐”为主线的区域均衡发展战略,体现出在“冷战”时期国内外复杂环境下,我国以强有力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国家自主工业体系和破除内陆工业“空白”的宏观部署和战略抉择。实践证明,自立自强的国家工业体系为中华民族“站起来”提供了坚实的战略支撑。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的“东部优先发展、先富带动后富”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实现了对长期以来区域发展低水平均衡的突破,市场化的改革取向、效率优先的发展策略、从东到西的差异化区域战略布局,使得国家生产力得到迅速释放。这表明我国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A项正确;“工业西渐”开始于“一五”计划时期,当时我国已完成国民经济的恢复和新生政权的巩固,排除B项;经济建设兼顾国防安全和经济布局调整不符合改革开放后的实际,排除C项;材料没有讲述生产关系的改造,排除D项。故选A项。11.新石器时代初期,尼罗河流域开始种植的大麦和部分品种的小麦是从西亚传入的,后沿尼罗河走廊传至东非的苏丹、埃塞俄比亚,并沿海岸传播到北非的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地。大麦和小麦在非洲的传播()A.得益于班图人的不断迁徙 B.体现出印度洋贸易的繁荣C.是区域文明间交流的成果 D.使古代非洲文明走向统一〖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原因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非洲。根据材料“从西亚传入的”“沿尼罗河走廊传至东非的苏丹、埃塞俄比亚境内,并沿海岸传播到北非的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地”可得出,大麦和部分品种的小麦在北非、东非沿海地区传播,体现出西亚文明与北非、东非文明的交流,C项正确;班图人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人群,与材料所示地区关系不大,排除A项;“印度洋贸易的繁荣”无法解释材料中“沿海岸传播到北非的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地”,因为这些地区不是印度洋区域,排除B项;古代非洲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文明,排除D项。故选C项。12.有学者说:“英格兰因将西欧大陆的封建制引进而显示出王权主导的政治特色……在封建制最为盛行的法国,国王的权威日益强化,‘最终走向专制主义’”。该学者意在说明,中世纪西欧()A.封建制度支撑王权的积极意义 B.教会和世俗权力间既斗争又依存C.民众的政治信仰危机开始出现 D.城市是王权强化的重要依靠力量〖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根据材料可知,“英格兰因将西欧大陆的封建制引进而显示出王权主导的政治特色……在封建制最为盛行的法国,国王的权威日益强化,‘最终走向专制主义’”,西欧封建制度导致王权的强化,最终走向专制主义,西欧封建制度有利于王权的扩大,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西欧封建制度有利于王权的扩大,没有涉及教会力量,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民众的政治信仰危机,且开始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材料没有强调城市在王权强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A项。13.1350年前后,欧洲遭遇了封建制度瓦解和黑死病肆虐的双重打击,出现了秩序崩溃、道德沦丧、积贫积弱、愚昧无知等“封建主义总危机”的症候,导致了知识分子的觉醒,并被赋予了阻遏欧洲衰败的时代使命。该时期“知识分子的觉醒”()A.促使人类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 B.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C.反映出非宗教理性时代的来临 D.摧毁了罗马教会神权统治〖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50年前后(欧洲)。根据材料中的信息“1350年”“秩序崩溃、道德沦丧、积贫积弱、愚昧无知”“知识分子的觉醒”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指的是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的这些知识分子宣扬人文主义,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B项正确;“人类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是在古希腊时期,排除A项;启蒙运动开启了理性时代,排除C项;文艺复兴打击而非摧毁了罗马教会在欧洲的神权统治,排除D项。故选B项。14.16世纪,富有的欧洲银行家们组织了很多合股公司,这种合股的方式吸引了各种分散的人——伦敦的羊毛商、巴黎的零售店店主、哈莱姆的捕鲱鱼人、安特卫普的银行家及约克郡的地主,将他们的储蓄金投入各种商业冒险事业,从而能轻而易举地动员起欧洲资本投入海外事业。这些合股公司的出现()A.直接推动了西欧社会的转型 B.推动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C.契合了工业资本主义的要求 D.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的欧洲。据材料“合股的方式吸引……他们的储蓄金投入各种商业冒险事业”并结合所学可知,合股公司的出现能够吸引分散的资金来支持海外探险事业,而西欧国家通过海外探险开拓殖民地,掠夺金银等,进行资本原始积累,D项正确;材料所述现象并不会直接推动西欧社会的转型,排除A项;垄断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的现象,与材料中“16世纪”的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工业资本主义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5.列宁指出:“不管我们怎样觉得商业领域距离共产主义很遥远,但正是在这个领域,我们面临着一项特殊任务。”晚年他多次提到,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就是要找到处理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同小农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到和谐共处的形式。这表明,新经济政策()A.使俄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B.是列宁对现实的思考和政治策略C.清除了工农之间的分歧和矛盾 D.旨在建立工农联盟的苏维埃政权〖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十月革命后的俄国。据材料“不管我们怎样觉得商业领域离共产主义很遥远,但正是在这个领域,我们面临着一项特殊任务”“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就是要找到处理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同小农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到和谐共处的形式”可知,此时新经济政策有利于缓解工农之间的分歧和矛盾,符合当时苏俄的生产力水平,是列宁对现实的思考和政治策略,B项正确;新经济政策的实行并未使俄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排除A项;“清除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新经济政策实行前,俄国已建立起了工农联盟的苏维埃政权,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6.下图所示为国际格局转型框架下的“颜色革命”模式。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大国决定着国际格局的发展方向 B.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相互依存C.冷战思维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D.核威胁改变了大国博弈关系实质〖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的世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冷战逻辑驱动的“颜色革命”意图以较低成本颠覆特定政权、重塑相关地缘环境和扩散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成为导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重要诱因。苏联解体后的“颜色革命”高度继承了“和平演变”的战略地位,只是资本主义阵营的角力对象发生了变化。由美国牵引、以资本主义阵营为主干的单极化力量谋求扩张,把“颜色革命”引向中间游移力量和多极化力量,导致冷战后的“颜色革命”较多地发生在“后苏联空间”、中东地区等区域,足见其阻挠中间游移力量向多极化力量靠拢、破坏多极化力量的发展或凝聚的战略意图,这服务于构建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霸权体系,严重威胁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全,C项正确;大国决定着国际格局的发展方向中“决定”表述有误,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冷战对于世界的和平威胁,没有涉及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核威胁”,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6分,第20题12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史料出处史料(一)赋役之法: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纯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纯者,兼调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后晋]刘昀《旧唐书》史料(二)三品已上,大科绸绫及罗,其色紫,饰用玉。五品已上,小科绸绫及罗,其色朱,饰用金。六品已上,服丝布,杂小绫,交梭,双绸,其色黄……流外及庶人服绸、纯、布材料二到了明中叶,除江南之外,全国仅有山西潞安、四川成都等少数城市以及华北个别地区还保留着一些规模有限的丝织业。但它们在全国丝织品市场中的地位远不及江南。四川民间衣服所用丝织品尚多取之于江南,位于川西金沙江林区的建昌卫,因有大量木材输往江南,故“虽僻远万里,然苏杭新织种种文绮,吴中贵介未披而彼处先得”。时人张翰说:“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而求罗绮缯币者,必走浙之东也。”——摘编自李伯重《明清江南生丝与丝织品的国内外市场及其变化》(1)指出材料一的两则史料在探究唐代丝织品用途方面的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解释。(2)指出材料二中明代丝织品国内市场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答案〗(1)史料价值及解释:两则材料选自官方正史,虽然属于二手史料,但对于探究唐代丝织品用途的史料价值较高,从史料(一)可知,唐初实行租庸调制,丝织品成为“调”的内容,成为赋税征收的对象;从史料(二)可知,丝绸成为唐代各阶层都可穿着的服饰,但所用丝绸有等级之分。(2)表现:市场销售的丝织品产地集中于江南;丝织品的远距离长途贸易兴盛。(任答一点即可)成因:江南经济的不断发展(江南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帮的兴起;白银货币化;交通运输的进步;各地与江南经贸联系的增强。(任答两点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时期的中国。史料价值及解释:根据材料“[后晋]刘昀《旧唐书》”“输绫、绢、纯者,兼调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六品已上,服丝布,杂小绫,交梭,双绸,其色黄……流外及庶人服绸、纯、布”和所学可知,两则材料选自官方正史,虽然属于二手史料,但对于探究唐代丝织品用途的史料价值较高;根据材料“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纯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纯者,兼调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可知,唐初实行租庸调制,丝织品成为“调”的内容,成为赋税征收的对象;根据材料“六品已上,服丝布,杂小绫,交梭,双绸,其色黄……流外及庶人服绸、纯、布”可知,丝绸成为唐代各阶层都可穿着的服饰,但所用丝绸有等级之分。【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时期的中国。表现:根据材料“到了明中叶,除江南之外,全国仅有山西潞安、四川成都等少数城市以及华北个别地区还保留着一些规模有限的丝织业”可知,市场销售的丝织品产地集中于江南;根据材料“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而求罗绮缯币者,必走浙之东也”可知,丝织品的远距离长途贸易兴盛。成因: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可知,可从江南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帮的兴起、白银货币化、交通运输的进步、各地与江南经贸联系的增强等角度进行分析。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甲午中日战争后,维新派通过政治宣传、组建政治团体、开展思想论战积极推动维新变法。20世纪初,在革命派的持续打击下,清政府不得不推出一系列“新政”,如废科举、设学校、设工商部,颁布提倡和保护民族工商业的一些办法。以孙中山、黄兴等为代表的革命派,一次又一次组织革命团体、开展政治宣传、发动武装起义,最终推翻了满清王朝。尽管他们寄予无限期望的多党政治、责任内阁、临时宪法被袁世凯撕得粉碎,但是毕竟使中国政治发展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1915年反对《二十一条》的抵制日货运动中,上海日货厂店中的中国工人几乎全部罢了工。1916年,法国强占天津老西开,扩大租界,天津各业工人们组织了“工团”,领导了罢工斗争和示威游行,获得各地各阶层人民的同情支援。——摘编自徐军《中国近代政治参与的历史考察》材料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十分重视土地问题,为适应不同的斗争环境,数次调整土地政策,农民因土地问题的解决而加入革命队伍,支援抗日前线。同时,采取了保护民族工商业、给予民族资产阶级以政治权利的政策……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满足,从而调动了民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没有照搬西方自下而上的参与模式,而是立足于本国国情,通过贯彻群众路线自上而下地引导民众参与,在这一过程中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通过制定各种方针政策,协调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争取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同时,以国家大局为重,立足于国内外主要矛盾的变化,适时调整“群众”的内涵。——摘编自陶砥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群众路线和民众政治参与互动关系的历史经验及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中国政治参与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领导民众政治参与的历史经验。〖答案〗(1)特点:反帝反封建成为政治参与的主题;深受西方文明(参政方式)的影响;出现新生阶级力量和组织形式。(任答两点即可)成因:列强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及清政府统治危机不断加深;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队伍逐步壮大;“西学东渐”及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任答两点即可)(2)历史经验: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是中共群众路线和民众政治参与良性互动的价值取向;立足独特的历史文化是实现中共群众路线和民众政治参与良性互动的前提条件;以目标意识和全局意识为指引是促进中共群众路线和民众政治参与良性互动的重要方法。(任答两点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特点:由材料“以孙中山、黄兴等为代表的革命派,一次又一次组织革命团体、开展政治宣传、发动武装起义,最终推翻了满清王朝。”及所学可得出反帝反封建成为政治参与的主题;由材料“尽管他们寄予无限期望的多党政治、责任内阁、临时宪法被袁世凯撕得粉碎,但是毕竟使中国政治发展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可得出深受西方文明(参政方式)的影响;由材料“1915年反对《二十一条》的抵制日货运动中,上海日货厂店中的中国工人几乎全部罢了工。1916年,法国强占天津老西开,扩大租界,天津各业工人们组织了‘工团’,领导了罢工斗争和示威游行,获得各地各阶层人民的同情支援。”及所学可得出出现新生阶级力量和组织形式。成因:由材料“甲午中日战争后,维新派通过政治宣传、组建政治团体、开展思想论战积极推动维新变法。20世纪初,在革命派的持续打击下,清政府不得不推出一系列‘新政’”及所学可得出列强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及清政府统治危机不断加深;由材料“颁布提倡和保护民族工商业的一些办法”及所学可得出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由材料“以孙中山、黄兴等为代表的革命派,一次又一次组织革命团体、开展政治宣传、发动武装起义,最终推翻了满清王朝。”“天津各业工人们组织了‘工团’,领导了罢工斗争和示威游行”及所学可得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队伍逐步壮大;结合所学可得出“西学东渐”及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小问2】本题是启示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经验:由材料“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十分重视土地问题,为适应不同的斗争环境,数次调整土地政策,农民因土地问题的解决而加入革命队伍,支援抗日前线。同时,采取了保护民族工商业、给予民族资产阶级以政治权利的政策……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满足,从而调动了民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及所学可得出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是中共群众路线和民众政治参与良性互动的价值取向;由材料“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没有照搬西方自下而上的参与模式,而是立足于本国国情,通过贯彻群众路线自上而下地引导民众参与,在这一过程中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及所学可得出立足独特的历史文化是实现中共群众路线和民众政治参与良性互动的前提条件;由材料“通过制定各种方针政策,协调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争取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同时,以国家大局为重,立足于国内外主要矛盾的变化,适时调整‘群众’的内涵。”及所学可得出以目标意识和全局意识为指引是促进中共群众路线和民众政治参与良性互动的重要方法。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园产生于18世纪末的欧洲,19世纪开始在美国流行,此后相继出现森林公园、国家公园等多种类别。国内最早提及森林公园的报刊是1905年留日回国学生主持的《大陆报》。晚清出使人员已观察到西方各国城郊广设园林,并“讲求种植之法”。1919年,留美归国后即任广州大元帅府秘书的孙科撰写《都市规划论》,在其领导下,广州市自1921年成立市政厅以来,积极筹设市内公园、添植树木。自1931年起,国民政府先后三次下令全国主要城市筹建森林公园、栽植树苗。同年7月,北平市政府令社会局核查适宜之地,后协商在天坛、先农坛、日坛、地坛设森林公园。在民初市政改革期间,其中几处已先后设为公园,均向市民开放。在时人看来,国民政府在城市内外的植树造林运动,大体是“说而不行,行而不远,敷衍门面”,故常有“年年植树,无日成林”之叹。——摘编自左承颖《“森林”进入城市:民国时期森林公园筹设研究》材料二新中国森林公园作为国有林场的“林副产业”而生。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森林公园的诞生便是国有林场对经济利益追逐的结果,这样的价值导向直接指引森林公园走上了旅游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将经济利益作为追逐的首要目标,相关建设也都以旅游产业“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为导向,表现出明显的旅游目的地的特征。1998年,林业发展战略转型后,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开始推动森林公园建设与地方发展规划的有机融合,森林旅游博览会和森林旅游节等节庆活动的举办,推动森林公园逐渐融入老百姓的生活。2002年党的十六大后,森林公园作为“满足人们生态文化需求的一项重要社会事业”和“自然保护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提出并开始付诸实践。进入新时代,进一步强化了森林公园“禁止开发区域”和“自然保护地”的性质,森林公园的自然保护地属性基本确立。——摘编自王娜《中国森林公园近40年发展的嬗变逻辑与实践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森林公园产生与发展的原因,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森林公园的嬗变路径,并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近代以来影响中国森林公园建设的主要因素。〖答案〗(1)原因:近代以来西学东渐及西方思想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近代留学教育及近代外交的推动;近代大众传媒的发展;民国政府及进步人士的积极倡导;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近代民族危机加剧背景下重焕国人精神的需要;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任答两点即可)评价:将森林公园引入城市体系,有利于地方林业发展和城市现代化进程;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国内城市环境,增加了市民与自然接触的机会;易滋生社会矛盾;由于缺少专项资金、稳定的社会环境及合理规划以致进展缓慢。(任答两点即可)(2)嬗变路径:从旅游目的地到自然保护地的属性变迁;从经济产业到社会公共事业的功能演变;从封闭到开放再到融合的格局转化。(任答两点即可)主要因素:国际影响;思想解放;生态观念转变;产业结构的优化;政府政策的指导;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任答两点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民国时期中国。原因:据材料“公园产生于18世纪末的欧洲,19世纪开始在美国流行”“国内……提及森林公园……观察到西方各国城郊广设园林”得出近代以来西学东渐及西方思想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据材料“晚清出使人员”“留日回国学生”得出近代留学教育及近代外交的推动;据材料“《大陆报》”得出近代大众传媒的发展;据材料“孙科撰写《都市规划论》”“国民政府先后三次下令全国主要城市筹建森林公园、栽植树苗”得出民国政府及进步人士的积极倡导;据材料“广州市”“北平市”得出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发展;结合所学从经济基础、社会背景方面分析,得出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近代民族危机加剧背景下重焕国人精神的需要。评价:据材料“设市内公园、添植树木”“向市民开放”,并结合所学,从城市环境、居民生活等方面分析得出将森林公园引入城市体系,有利于地方林业发展和城市现代化进程,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国内城市环境,增加了市民与自然接触的机会;结合所学,森林公园的选址、资金、使用等问题易滋生社会矛盾;据材料“说而不行,行而不远,敷衍门面”“年年植树,无日成林”并结合所学得出由于缺少专项资金、稳定的社会环境及合理规划以致进展缓慢。【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嬗变路径:据材料“森林公园走上了旅游产业化的发展道路”“森林公园的自然保护地属性基本确立”得出从旅游目的地到自然保护地的属性变迁;据材料“将经济利益作为追逐的首要目标”“满足人们生态文化需求的一项重要社会事业”得出从经济产业到社会公共事业的功能演变;据材料“推动森林公园建设与地方发展规划的有机融合”“逐渐融入老百姓的生活”得出从封闭到开放再到融合的格局转化。主要因素:据材料“2002年党的十六大后,森林公园作为‘满足人们生态文化需求的一项重要社会事业’和‘自然保护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提出并开始付诸实践”得出政府政策的指导;据材料“以旅游产业‘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为导向”“满足人们生态文化需求”得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据材料“禁止开发区域”“自然保护地””得出思想解放,生态观念的转变;结合所学,森林公园经济产业的属性弱化与产业结构的优化有关;结合所学,中国森林公园建设也受到国际环境和外国经验做法等的影响。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科学,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其发展而发展。科学在其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总是不平衡的,但是在实践上和空间上它也有自己的规律性。科学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