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冶炼厂自控设计规范_第1页
有色金属冶炼厂自控设计规范_第2页
有色金属冶炼厂自控设计规范_第3页
有色金属冶炼厂自控设计规范_第4页
有色金属冶炼厂自控设计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DDINCNKISM.UserStyleUD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PGB50891—2013有色金属冶炼厂自控设计规范Codeforautomationdesignofnon-ferrousmetalssmelters(局部修订条文征求意见稿)20××-××-××发布20××-××-××实施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有色金属冶炼厂自控设计规范》GB/T50891—2013修订对照表(方框部分为删除内容,下划线部分为增加内容)现行《规范》条文修订征求意见稿2术语2术语2.0.21云、边、端架构Cloud,edge,end,architecture是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一种技术架构。云:集成工业微服务、大数据服务、应用开发与部署等功能,实现海量异构数据汇聚与建模分析、工业经验知识软件化与模块化、各类创新应用开发与运行。边:充分利用企业原有及新建控制系统数据,汇聚区域数据资源,实现边缘侧的数据分析和实时决策。端:通过对生产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和成套智能装备的应用,实现全面感知和精准控制。2.0.22数据中心DdaeCenter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基础,用于数据存储、处理分析和产品服务。3基本规定3.1控制系统3基本规定3.1控制系统3.1.3DCS控制系统可用于生产过程规模为大中型、以模拟量数据采集及回路控制为主的控制室集中控制。3.1.3DCS控制系统可用于生产过程规模为大中型、以模拟量、开关量数据采集及回路控制为主的控制室集中控制。3.1.9控制系统软件配置应包括下列要求:1控制系统应配有标准的通用操作系统,系统软件应为开放的软件。2应根据需要配备顺序控制、逻辑控制、功能块图控制、批量控制软件,系统控制软件结构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可编程序控制器第3部分:编程语言》GB/T15969.3等的有关可编程控制器编程语言结构的规定。3控制系统应配备完整的生产操作和数据处理软件。4控制系统应配备完整的组态监控软件,应有数据库组态、过程控制组态、流程图组态、报警组态、数据记录组态和报表组态等。5可配备通用的数据库管理软件和高级语言等工具软件。6可根据硬件设备需要配备计算机接口或网络接口软件。7可根据控制需要配备专用的复杂控制和先进控制软件。8可根据软件产品情况和需要配备其他组态工具软件。3.1.9控制系统软件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控制系统应配有标准的通用操作系统,系统软件应为开放的软件。2应根据需要配备顺序控制、逻辑控制、功能块图控制、批量控制软件,系统控制软件结构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可编程序控制器第3部分:编程语言》GB/T15969.3等的有关可编程控制器编程语言结构的规定。3控制系统应配备完整的生产操作和数据处理软件。4控制系统应配备完整的组态监控软件,应有数据库组态、过程控制组态、流程图组态、报警组态、数据记录组态和报表组态等。5可配备通用的数据库管理软件和高级语言等工具软件。6可根据硬件设备需要配备计算机接口或网络接口软件。7可根据控制需要配备专用的复杂控制和先进控制软件。8可根据软件产品情况和需要配备其他组态工具软件。9可根据生产管理需要配备设备管理软件。3.2安全与环保监测3.2安全与环保监测=1\*ROMANI火灾与爆炸危险环境仪表=1\*ROMANI爆炸危险环境仪表3.2.1防爆类型和防爆等级,应根据火灾、爆炸危险环境的分区分类、自控设备的种类及使用条件选择。防爆类型宜选用本质安全型。3.2.1防爆类型和防爆等级,应根据爆炸危险环境的分区分类、自控设备的种类及使用条件选择。防爆类型宜选用本质安全型。3.2.3单一可燃气体可选用单介质检测报警器,多种可燃气体或多点可燃气体可选用多介质检测报警器或多点组合式检测报警器。(第3章第2节内增加)=1\*ROMANIII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仪表3.2.15存在可燃气体和(或)有毒气体泄漏可能的生产区域,应设置可燃气体和(或)有毒气体探测器。3.2.4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必须为经国家指定机构及授权检验单位的计量器具制造认证、防爆性能认证和消防认证。3.2.16可燃气体探测器必须具有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书、防爆合格证和消防产品型式检验报告。国家法规有要求的有毒气体探测器必须具有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书。应用于爆炸危险场所的有毒气体探测器应具有防爆合格证。3.2.5使用可燃气体报警器时,宜配备必要的标定设备和标准气体。3.2.17使用可燃气体探测器和有毒气体探测器时,宜配备必要的标定设备和标准气体。3.2.10对空气中硫化氢、氰化氢、一氧化碳、氯气等有毒气体的含量监测,应设置有毒气体检测报警器。3.2.11有毒气体检测报警器必须为经国家指定机构及授权检验单位的计量器具制造认证,防爆场合有毒气体检测报警器必须为经国家指定机构及授权检验单位的防爆性能认证。3.2.12使用有毒气体报警器时,宜配备必要的标定设备和标准气体。3.2.13在使用惰性气体、氮气的工况下,应在人工操作区域设置低氧浓度检测报警。3.2.18可能出现欠氧或过氧工况的人工操作区域,应设置氧气探测器。3.2.19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的工程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标准》GB/T50493的有关规定。(第3章第2节内增加)IV安全仪表系统3.2.20安全仪表系统应由满足安全完整性等级要求的测量仪表、执行逻辑功能的控制器、最终执行元件、相关软件等组成,实现安全仪表功能。3.2.21安全仪表系统的工程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化工安全仪表系统设计规范》GB/T50770的有关规定。3.3自控设备选型3.3自控设备选型3.3.13料仓秤选择宜选用3个称重传感器支承料仓的方式,如料仓的形状为方形或长方形时,也可选用4个称重传感器支承料仓的方式,料管等与料仓应软联接。3.3.13料仓秤选择宜选用3个称重传感器支承料仓的方式,如料仓的形状为方形或长方形时,也可选用4个称重传感器支承料仓的方式,料管等与料仓应软联接。对于可靠性要求较高且具备称重传感器故障自诊断功能的料仓秤、皮带秤称量系统,宜选用称重传感器分路输入和多计功能的二次仪表。(第3章第3节VI内增加)3.3.22A测量矿浆的氧化还原电位,宜选用ORP测量仪。3.2.23在有其他可替代检测方式的前提下,不宜选用同位素仪表。3.3.23在有其他可替代检测方式的前提下,不宜选用同位素仪表。(第3章第3节VII内增加)3.3.23A同位素仪表的同位素源可选Cs137、Co60,在满足测量性能要求时,可选用放射活度低的同位素源。3.2.24同位素仪表的放射源罐,应带锁闭装置。3.3.24同位素仪表的放射源罐,应带锁闭装置。3.2.25同位素仪表的安装位置,应为操作人员较少逗留的位置,且应有同位素标志警示牌。3.3.25同位素仪表的安装位置,应为操作人员较少逗留的位置,且应有同位素标志警示牌。3.3.25A同位素仪表源罐处可设置视频监控。(第3章第3节IX内增加)3.3.35A控制阀的故障安全位置应根据工艺要求确定。(第3章第3节内增加XI)=9\*ROMANXI无线仪表3.3.38无线网络的覆盖区域宜按传输距离相对较近的工序所在区域划分。3.3.39重要参数检测回路选用无线仪表时,信息传输涉及到的设备及路径应冗余配置。3.3.40安全联锁、重要控制回路不应选用无线仪表。3.4控制室设计3.4控制室设计3.4.5进线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1控制室的进线,宜釆用架空进线方式。2采用电缆沟进线方式时,电缆沟室内沟底标高应高于室外沟底标高300mm以上,室外沟底应有排水设施。3进线入口处和墙上的孔洞,应进行防火封堵处理。3.4.5进线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1控制室的进线,宜釆用架空进线方式。2采用电缆沟进线方式时,电缆沟室内沟底标高应高于室外沟底标高300mm以上,室外沟底应有排水设施。3进线入口处和墙上的孔洞,应进行防火、防水封堵处理。3.5供电设计3.5供电设计=1\*ROMANI供电负荷和负荷等级=1\*ROMANI供电负荷3.5.5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当采用控制系统时,变送器宜由控制系统供电。2电源系统应有电气保护和正确的接地。3.5.5电源系统应有电气保护和正确的接地。3.5.6控制室内仪表的供电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按用电仪表的电源类型、电压等级设计供电系统。2各分配电柜、各控制盘内的仪表供电断路器或空气开关,宜留有至少20%的备用回路。3.5.6控制室内仪表的供电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按用电仪表的电源类型、电压等级设计供电系统。2各分配电柜、各控制盘内的仪表供电断路器,宜留有至少20%的备用回路。3.6供气设计3.6供气设计3.6.6供气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设置自控备用气源,备用气源可采用备用空压机组或第二气源。2当使用备用空压机组供气时,应采用自动切换方式。3.6.6供气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设置自控备用气源,备用气源可采用备用空压机组或第二气源。2当使用备用空压机组供气时,应采用自动切换方式。3.6.7储气罐的容积,应满足保持时间大于10min的要求。3.6.7储气罐的容积,应满足保持时间大于10min的规定。3.6.8气源质量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供气系统气源操作压力下的露点,应至少低于工作环境历史上年极端最低温度10°Co2净化后的气源含尘粒径不应大于3μm,含尘量应小于0.lmg/m3,油分含量应小于10mg/m3。3.6.8气源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供气系统气源操作压力下的露点,应至少低于工作环境历史上年极端最低温度10°C。2净化后的气源含尘粒径不应大于3μm,含尘量应小于0.lmg/m3,油分含量应小于10mg/m3。4计量3.10计量4.1一般规定I一般规定4.1.1本章适用于有色金属冶炼厂物料、能源计量设计。3.10.1本节适用于有色金属冶炼厂物料、能源计量设计。4.1.2计量仪表的数据输出接口应满足与能源中心或计量信息管理系统之间通信的要求。3.10.2计量仪表的数据输出接口应满足与能源中心或计量信息管理系统之间通信的要求。4.1.3计量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有色金属冶炼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GB/T20902的有关规定。3.10.3计量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有色金属冶炼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GB/T20902的有关规定。4.2物料计量II物料计量4.2.1重要的物料计量,应选用电子衡器。3.10.4重要的物料计量,应选用电子衡器。4.2.2进出厂物料的计量,可根据运输对象、物料包装状况以及贸易结算要求,选用静态或动态轨道衡、汽车衡等衡器。3.10.5进出厂物料的计量,可根据运输对象、物料包装状况以及贸易结算要求,选用静态或动态轨道衡、汽车衡等衡器。4.2.3安装有计量皮带秤、贸易结算皮带秤的现场,宜设置物料试验设施。3.10.6安装有计量皮带秤、贸易结算皮带秤的现场,宜设置物料试验设施。4.3能源计量III能源计量4.3.1管线在地下的流量计量仪表,应设计量井,计量井的长×宽×深不应小于3000mm×2500mm×2000mm,计量井应防渗漏、防积水,并应设置爬梯。3.10.7管线在地下的流量计量仪表,应设计量井,计量井的长×宽×深不应小于3000mm×2500mm×2000mm,计量井应防渗漏、防积水,并应设置爬梯。4.3.2管线在地上的流量计量仪表,当一次元件高于2m时,应设置检修平台。3.10.8管线在地上的流量计量仪表,当一次元件高于2m时,应设置检修平台。4.3.3流量计量仪表及其取压管线,应根据环境条件和计量装置本身特点设置保温伴热等防护设施。3.10.9流量计量仪表及其取压管线,应根据环境条件和计量装置本身特点设置保温伴热等防护设施。4.3.4现场流量计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取压管线的长度不宜大于15m,宜将二次仪表及仪表箱设置在一次元件的检修操作平台上。2分体式计量装置的变送器,应设置仪表保护箱,其位置应方便操作。3有防冻保温要求的差压式流量计,宜选用一体式。4蒸汽流量的计量,宜作温度压力补偿。5计量井中的液体流量计,宜采用分体式,变送器应设在计量井外。3.10.10现场流量计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取压管线的长度不宜大于15m,宜将二次仪表及仪表箱设置在一次元件的检修操作平台上。2分体式计量装置的变送器,应设置仪表保护箱,其位置应方便操作。3有防冻保温要求的差压式流量计,宜选用一体式。4蒸汽流量的计量,宜作温度压力补偿。5计量井中的液体流量计,宜采用分体式,变送器应设在计量井外。4智能工厂4.1一般规定4.1.1本章适用于有色金属智能冶炼厂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自控设计。4.1.2控制系统、智能感知、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等各类异构数据,应满足接入基于工业互联网、采用“云、边、端”架构的智能冶炼厂平台的要求。4.1.3智能冶炼厂数据中心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50174的有关规定。4.2智能感知4.2.1智能冶炼厂应采用智能仪表、智能摄像机、射频识别、智能网关等新型设备,逐步实现生产现场人员、物料、产品、设备、环境等数据的全面采集。4.2.2通用智能感知宜包括下列内容:1物料成分检测。2烟气成分检测。3产品外观质量检测。4.2.3火法冶炼智能感知宜包括下列内容:1炉体熔池物位检测。2炉窑热场图像检测。3料堆3D物位检测。4熔体温度检测。5炉膛温度检测。6熔体成分检测。4.2.4湿法冶炼智能感知宜包括下列内容:1高压釜物位检测。2溶液、矿浆成分检测。3矿浆pH值、ORP检测。4管道结疤厚度检测。5矿浆粒度检测。6泥层界面检测。7溶液浊度检测。8管道磨损检测。4.2.5电冶炼智能感知宜包括下列内容:1阴极温度检测。2阴阳极电流检测。3铝液与电解质水平检测。4电解槽极板短路检测。4.3生产过程智能控制4.3.1先进工业控制软件可包括下列内容:1熔炼过程优化控制系统。2电解槽专家系统。3氧化铝优化控制系统。4.3.2工艺流程宜采用仿真软件实现虚拟仿真。4.4生产管理与决策系统4.4.1生产管理系统宜包括下列内容:1实时调度监控系统。2生产计划系统。3生产实绩系统。4质量检验化验系统。5设备管理系统。6能源管理系统。7仓储物流系统。8安全和环境监控系统。4.4.2企业宜建立包括采购、销售、财务、成本、人力资源、客户、供应商等的企业管理与经营决策系统。5重有色金属火法冶炼5.1一般规定5.1.2在物料准备、熔炼、吹炼、精炼工序,应设置相应的控制室。5.2备料5.2备料5.2.2精矿配料仓应设配料用电子皮带秤进行配料计量,配料用电子皮带秤应采用变频调速。5.2.2精矿配料仓应设配料用电子皮带秤进行配料计量,配料用定量给料机应采用变频调速。5.3精矿蒸汽干燥及输送5.3精矿蒸汽干燥及输送5.3.3精矿浓相气流输送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输送罐物料量、物位检测。2输送用压缩气体、精矿输送管路压力检测。3目标仓物位检测。4目标仓温度、压力检测。5.3.3精矿浓相气流输送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输送罐物料量、物位检测。2输送用压缩气体、精矿输送管路压力检测。3目标仓物位检测。4目标仓温度、压力检测。5目标仓氮气压力检测。5.4熔炼5.4熔炼5.4.3采用重油作为燃料的中央精矿喷嘴,其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工艺风、油喷枪重油的温度、压力检测。2工艺风速度控制。3冷却空气流量检测及开启/切断控制。4进精矿喷嘴冷却水温度、压力、流量检测。5进精矿喷嘴冷却水管路上过滤器前后差压检测。6出精矿喷嘴冷却水温度、流量检测。7分配风、油喷枪雾化风压力检测。8分配风、中央氧枪氧气、油喷枪雾化风、油喷枪重油流量检测、控制。9中央氧枪氧气压力检测、联锁。10油喷枪重油、油喷枪吹扫蒸汽切断控制。11油喷枪吹扫蒸汽温度检测。5.4.3采用天然气作为燃料的中央精矿喷嘴,其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工艺风、氧气温度检测,压力、流量检测、控制。2混氧浓度、温度、压力检测。3工艺风速度控制。4燃烧风、天然气温度、压力检测,流量检测、控制。5冷却空气流量检测及开启/切断控制。6进精矿喷嘴冷却水温度、压力、流量检测。7进精矿喷嘴冷却水管路上过滤器前后差压检测。8出精矿喷嘴冷却水温度、流量检测。9分配风、中央氧枪氧气温度、压力检测。10分配风、中央氧枪氧气流量检测、控制。5.4.4采用重油作为燃料的反应塔、沉淀池、上升烟道烧嘴等燃烧系统,其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重油总管温度、压力检测。2烧嘴重油、燃烧风流量检测、控制。3烧嘴燃烧风、烧嘴雾化风压力检测。5.4.4采用天然气作为燃料的反应塔、沉淀池、上升烟道烧嘴等燃烧系统,其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天然气总管压力检测及开启/切断控制。2烧嘴天然气、燃烧风流量检测、控制。5.4.14圆盘制粒机、可逆移动皮带机可选用工业电视监视。5.4.14圆盘制粒机、可逆移动皮带机可设置视频监控。(第5章第4节内增加IV)IV侧吹熔炼5.4.17侧吹熔炼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保温用天然气管路压力检测、控制。2氧气总管压力检测、控制。3保温用天然气与氧气流量检测、控制。4鼓风空气总管压力检测、控制。5鼓风空气与氧气流量检测、控制。6富氧空气总管快速切断阀与氧气、鼓风空气总管排空阀联锁。5.5吹炼5.5吹炼(第5章第5节内增加III、IV、V)III富氧顶吹吹炼5.5.6富氧顶吹吹炼检测与控制可按本规范第5.4.8~5.4.11条的规定执行。IV底吹吹炼5.5.7底吹吹炼检测与控制可按本规范第5.4.13条的规定执行。V多枪顶吹吹炼5.5.8多枪顶吹吹炼检测与控制应包含下列内容:1保温用天然气管路压力检测、控制。2氧气总管压力检测、控制。3保温用天然气与氧气流量检测、控制。4鼓风空气总管压力检测、控制。5鼓风空气与氧气流量检测、控制。6富氧空气支管流量检测、控制。7富氧空气总管快速切断阀与氧气、鼓风空气总管排空阀联锁。(第5章在第5节与第6节之间增加)5.5A镍铁RKEF冶炼5.5A.1干燥窑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干燥窑燃烧室温度检测。2干燥窑窑头压力检测。3煤粉与一次风、二次风流量检测、控制。4柴油与一次风、二次风流量检测、控制。5干燥窑出口烟气温度、压力检测,烟气成分浓度检测,一氧化碳泄漏浓度检测。6干燥窑冷却给水温度、压力、流量检测,冷却回水温度、断流检测。5.5A.2回转窑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回转窑出料端烟气温度、压力检测。2回转窑三次风流量检测、控制。3煤粉与一次风、二次风流量检测、控制。4柴油与一次风、二次风流量检测、控制。5回转窑给料端烟气温度、压力检测,烟气成分浓度检测,一氧化碳泄漏浓度检测、联锁。6回转窑冷却给水温度、压力、流量检测,冷却回水温度、断流检测。7回转窑窑体温度检测。5.5A.3电炉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焙砂输送车定位系统、焙砂起重机全自动加料控制系统。2电炉炉顶仓料位检测、联锁。3加料时电炉炉顶仓仓盖与仓顶通风罩放风阀联锁。4加料时与电炉加料管阀门联锁。5电炉炉底冷却风流量、压力检测,炉底温度检测。6电炉炉膛、侧墙冷却风温度检测,端壁、侧壁炉体温度检测。7电炉炉顶温度、压力检测。8电炉渣放出口冷却水温度、压力、断流检测。9电炉镍铁排放口、渣溜槽冷却水温度、压力、断流检测。10电炉镍铁排放口、渣排放口快速测温检测。11电炉烟气出口温度、流量检测。5.6阳极炉精炼5.6阳极炉精炼5.6.1采用重油作为燃料的燃烧系统,其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燃烧空气、重油流量检测、控制。2燃烧空气、雾化蒸汽压力检测。3重油切断控制。4重油总管、重油罐度检测、控制。5重油回油总管压力检测、控制。6重油罐物位检测、控制。7雾化蒸汽切断控制。5.6.1采用天然气作为燃料的燃烧系统,其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天然气总管压力、流量检测。2燃烧空气、天然气流量检测、控制。3燃烧空气、天然气压力检测、联锁。4天然气切断控制。5.7收尘5.7收尘5.7.3粉煤收尘入口管粉尘浓度检测。5.7.4电炉上升烟道兑冷空气温度检测、控制,冷空气流量检测。5.7.5布袋收尘器入口温度检测、控制。5.7.6布袋收尘器出口粉尘浓度检测。(第5章增加1节)5.8渣缓冷场5.8.1渣包就位宜采用无线通信系统。5.8.2渣包水冷系统宜采用喷淋控制。5.8.3渣包就位和渣包喷淋可共用PLC控制站。6重有色金属湿法冶炼6.1一般规定6重有色金属湿法冶炼6.1一般规定6.1.2湿法冶炼厂集中监控,应在流态化焙烧、浸出、净液、电积、电解工序设置控制室,其余工序宜设置现场控制室。6.1.4管道或容器内矿浆、浸出液、蒸发液、电解液、结晶液等腐蚀介质的压力检测装置,应采用法兰式隔膜结构,其膜片及隔膜应选择耐磨、耐蚀的材质。6.1.4管道或容器内矿浆、浸出液、蒸发液、电解液、结晶液等腐蚀介质的压力检测装置,应采用膜片式或法兰式隔膜结构,其膜片及隔膜应选择耐磨、耐蚀的材质。6.1.6物位仪表选型应符合下列要求:1物位仪表的选择,应适应湿法物料介质特性、运行方式及仓、槽的结构。2精矿仓的物位检测,应选用带自动校零点的小扩散角超声波式物位计或雷达式物位计。3烟尘及熔剂仓物位检测,宜选用抗粘附电容式物位计或射频导纳式物位计。4氧压釜物位检测宜选用雷达式或同位素式物位计。6.1.6物位仪表选型应符合下列要求:1物位仪表的选择,应适应湿法物料介质特性、运行方式及仓、槽的结构。2精矿仓的物位检测,可选用带自动校零点的小扩散角超声波式物位计、雷达式物位计或称重式物位计。3烟尘及熔剂仓物位检测,宜选用抗粘附电容式物位计或射频导纳式物位计。4氧压釜物位检测宜选用雷达式或同位素式物位计。6.1.7控制阀选型应符合下列要求:1蒸汽控制阀应选用旋转执行机构的球型或V型控制阀。2矿浆控制阀宜选用耐磨、耐腐的偏心旋转阀、偏心蝶阀或管夹阀。3流体的控制方式,宜以泵或风机的变频调速方式代替控制阀。6.1.7控制阀选型应符合下列要求:1蒸汽控制阀应选用单座控制阀或笼式控制阀。2矿浆控制阀宜选用耐磨、耐腐的偏心旋转阀、偏心蝶阀、陶瓷V型球阀或管夹阀。3流体的控制方式,在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宜以泵或风机的变频调速方式,在精度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宜以控制阀的方式。(第6章第1节内增加)6.1.8矿浆的pH和ORP检测仪表宜配清洗装置。6.2焙烧6.2焙烧6.2.2精矿干燥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干燥机燃料量和一、二次风流量检测、控制。2干燥机一、二次风压力检测。3干燥机燃烧室、混风室温度检测、控制。4干燥机混风室压力检测。5干燥机尾箱负压检测、控制。6干燥机筒岀口烟气温度、出料水分检测。7干燥机轴承冷却水出水温度检测。8燃料为煤粉时,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送、停煤粉信号联系及开停阀联锁;2)煤粉仓温度、物位检测;3)煤粉仓内煤粉停用时间检测。9燃料为煤气时,煤气压力检测、联锁。10以余热蒸气供热时,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蒸气进出口温度、压力检测;2)蒸气流量检测、控制。6.2.2精矿干燥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干燥机燃料量和一、二次风流量检测、控制。2干燥机一、二次风压力检测。3干燥机燃烧室、混风室温度检测、控制。4干燥机混风室压力检测。5干燥机尾箱负压检测、控制。6干燥机筒岀口烟气温度、出料水分检测。7干燥机轴承冷却水进水压力、出水温度检测。8燃料为煤粉时,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送、停煤粉信号联系及开停阀联锁;2)煤粉仓温度、物位检测;3)煤粉仓内煤粉停用时间检测。4)煤粉仓内一氧化碳浓度检测。9燃料为煤气时,煤气压力检测、联锁。10以余热蒸汽供热时,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蒸汽进出口温度、压力检测;2)蒸汽流量检测、控制。6.2.3精矿干燥检测与控制宜包括下列内容:1干燥机进矿量检测。2收尘器出口烟气温度、压力检测。6.2.3精矿干燥检测与控制宜包括下列内容:1干燥机进矿量检测。2收尘器进、出口烟气温度、压力检测。6.2.4流态化焙烧炉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精矿仓物位检测。2精矿量检测、控制。3流态化焙烧炉沸腾层上、中、下层温度检测。4沸腾层上层焙砂出口温度检测、控制。5鼓风压力检测。6鼓风流量检测、控制。7流态化焙烧炉上部烟气温度、负压检测。6.2.4流态化焙烧炉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精矿仓物位检测。2精矿量检测、控制。3流态化焙烧炉沸腾层上、中、下层温度检测。4沸腾层上层焙砂出口温度检测、控制。5鼓风压力检测。6鼓风流量检测、控制。7流态化焙烧炉上部烟气温度、负压检测。8焙烧炉分布板温度检测。9焙烧炉风箱压力检测。6.2.7收尘及排风机检测与控制宜包括下列内容:1电收尘送制酸烟气量检测。2烟气二氧化硫浓度检测。6.2.7收尘及排风机检测与控制宜包括下列内容:1电收尘送制酸烟气量检测。2排风机出口烟气二氧化硫浓度检测。6.3锌氧压浸出6.3浸出=1\*ROMANI锌精矿加压富氧直接浸出=1\*ROMANI加压浸出6.3.1精矿浆化磨矿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精矿仓出料量、搅拌槽进液量检测、控制。2搅拌槽物位检测。3磨机进口矿浆压力检测。4磨机出口矿浆槽物位检测、控制。5旋流器进口矿浆压力检测、控制。6.3.1精矿浆化磨矿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精矿仓出料量、搅拌槽进液量检测、控制。2搅拌槽物位检测。3磨机进口矿浆浓度、压力检测。4磨机出口矿浆槽物位检测、控制。5旋流器进口矿浆压力检测、控制。6.3.2一段低酸、二段高酸高压釜浸出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高压釜前矿浆槽物位、密度检测、联锁。2高压釜进口矿浆量检测、控制。3高压釜压力检测、联锁、控制。4高压釜蒸汽、返釜冷却液温度、压力、流量检测。5进各格室返釜冷却液流量检测。6高压釜内各格室汽相温度检测、控制。7氧气总管压力、流量检测、控制。8高压釜搅拌机轴密封液温度、压力、流量及密封液罐物位检测。9加压泵出口压力检测、联锁。10添加剂搅拌后液、进釜废电解液温度、流量检测、控制。11高压釜最后一格室物位检测、控制。12高压釜浸出液酸锌摩尔比值检测、控制。13闪蒸槽、调节槽温度、压力、物位检测、控制。14浓密上清液储槽、骤冷液储槽、浓密底流泵储槽物位检测。15一、二段添加剂储槽、废酸储槽物位检测。6.3.2加压釜浸出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加压釜前矿浆槽物位检测、控制。2加压釜进口矿浆质量流量检测、控制。3加压釜压力检测、联锁、控制。4加压釜温度检测、控制。5加压釜液位检测、控制。6加压釜需要加氧时,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氧气缓冲罐出口压力检测、控制;2)氧气总管流量检测;3)加压釜各隔室氧气加入量检测、控制。7加压釜需要加冷却液时,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加压釜各冷却液加入量检测、控制;2)冷却液给料泵出口压力检测。8加压釜需要加蒸汽时,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蒸汽总管压力、流量检测;2)加压釜各隔室蒸汽加入量检测、控制。9加压釜给料泵出口压力检测、联锁。10高压闪蒸槽液位控制。11CCD溢流槽、CCD洗水储槽液位检测、控制。12CCD底流泵出口流量与密度检测、控制。13浓密机的絮凝剂泵、絮凝剂稀释泵出口流量检测、控制。14CCD溢流泵、洗水储槽泵出口流量检测。6.3.3一段低酸、二段高酸高压釜浸出检测与控制,宜包括下列内容:1各格室氧气流量检测、控制。2一段浓密机界面检测、控制。3被密絮凝剂流量、浓密底流流量、底流密度检测、控制。6.3.7低酸浸出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低酸浸出反应槽温度、物位检测。2低酸浸出反应槽氧气压力、流量检测、联锁、控制。3换热器出口矿浆温度检测、控制。4给料混合槽物位检测、联锁、控制。5溶液储槽物位检测、控制。6.3.7低酸浸出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低酸浸出反应槽温度、物位检测。2低酸浸出反应槽氧气压力、流量检测、联锁、控制。3换热器出口矿浆温度检测、控制。4给料混合槽物位检测、联锁、控制。5溶液储槽物位检测、控制。6废酸流量检测、控制。=1\*ROMANIII焙砂浸出=1\*ROMANIII常压浸出6.3.11常规氧化锌浸出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氧化锌焙砂量检测、控制。2废电解液、硫酸加入量检测。3加热蒸汽、压缩空气压力检测。4浸出槽液体温度、物位检测。5浸出槽矿浆出口pH值检测、控制。6中间槽物位检测。7浸出液流量检测。6.3.11常压浸出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焙砂量检测、控制。2废电解液、硫酸加入量检测。3加热蒸汽、压缩空气压力检测。4浸出槽液体温度、物位检测。5浸出槽矿浆出口pH值检测、控制。6中间槽物位检测。7浸出液流量检测。6.5锌中和6.5中和6.6锌、铜、镍净液6.6净液6.6.8除钴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除钴溜槽温度检测。2除钴前液、除钴槽出口pH值检测、控制。3除钴槽出口ORP检测。4除钴过滤器电解液出口过滤液pH值检测。5除钴碱液、氯气流量检测、控制。6中和剂流量检测。6.6.8除钴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除钴溜槽温度检测。2除钴前液、除钴槽出口pH值检测、控制。3除钴槽出口ORP检测。4除钴过滤器电解液出口过滤液pH值检测。5除钴碱液、氯气流量检测、控制。6中和剂流量检测。7除钴槽液位检测。6.7锌、铜、镍电积6.7电积6.7.4电解槽循环冷却水支管流量宜设置断流检测。6.7.5电解槽槽电压宜检测。6.8铜、镍、铅电解6.8电解6.8.1铜电解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送净化含杂电解液、净化后阴极液流量检测。2循环槽物位、加酸量检测、控制。3分液缸电解液温度检测。4热交换器后电解液温度检测、控制。5进车间蒸汽流量检测。6高位槽物位检测。6.8.1铜电解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送净化含杂电解液、净化后阴极液流量检测。2循环槽物位、加酸量检测、控制。3分液缸电解液温度检测。4热交换器后电解液温度检测、控制。5进车间蒸汽流量检测。6高位槽物位检测。7电解槽槽电压宜检测。6.11萃取6.11.1有机槽、原液储槽、洗前水储槽、反铜锰前液储槽、洗铁前液储槽、洗铁后液储槽、反锌铝后液储槽、反铜锰后液储槽、转皂后液槽、皂后水槽液位检测、控制。6.11.2反锌铝前液储槽液位检测、联锁、控制。6.11.3有机供给泵出口、原液供给泵出口、洗水供给泵出口、反铜锰供液泵出口、反锌铝供液泵出口、洗铁前液供给泵出口、氨水、萃取箱回流、硫酸流量检测。6.12合成6.12.1合成釜pH、温度、给料流量检测、控制。6.12.2合成釜底部放料控制。6.12.3过滤一体化压滤机、洗涤一体化压滤机给料、排料、反吹、冲洗、吹扫、压榨控制。6.12.4陈化槽液位检测、控制。6.12.5陈化釜底部放料控制。6.12.6干燥机温度检测、控制。6.12.7换热器出口溶液温度检测、控制。6.12.8母液精滤泵、洗液精滤泵、滤布洗水液精滤泵、上料系统真空度检测。6.12.9母液压滤机料浆进口、母液压滤机压榨水进口、洗液压滤机料浆进口、洗液压滤机压榨水进口压力检测。6.12.10热洗水储槽、粗滤后洗液中间槽、精滤后洗液储槽、滤后滤布洗水槽、精滤后母液储槽、热水池液位检测、控制。7氧化铝7.1一般规定7氧化铝7.1一般规定7.1.7管道或容器内矿浆、母液、粗液、精液等介质的压力检测装置,宜选用法兰式隔膜结构,其膜片及隔膜的材质,应根据测量介质的特性选择。7.1.7管道或容器内矿浆、母液、粗液、精液等介质的压力检测装置,宜选用膜片式或法兰式隔膜结构,其膜片及隔膜的材质,应根据测量介质的特性选择。7.1.8流量仪表选型应符合下列要求:1料浆、粗液、母液、精液等介质的流量测量,宜选用耐磨、耐腐蚀衬里和电极的电磁流量计。2蒸汽的流量测量,宜选用带标准节流装置的差压式流量计、均速管流量计、涡街流量计。3压缩空气的流量测量,宜选用涡街流量计、均速管流量计、气体质量流量计。4高温液体的流量测量,宜选用高温型涡街流量计、均速管流量计。5大口径的水流量测量,宜选用均速管流量计、插入式电磁流量计。6铝矿石、碱粉、生石灰等固体物料的计量,宜选用电子皮带秤。7.1.8流量仪表选型应符合下列要求:1料浆、粗液、母液、精液等介质的流量测量,宜选用耐磨、耐腐蚀衬里和电极的电磁流量计;矿浆介质的流量测量,可选用非接触的声纳流量计。2蒸汽的流量测量,宜选用带标准节流装置的差压式流量计、均速管流量计、涡街流量计。3压缩空气的流量测量,宜选用涡街流量计、均速管流量计、气体质量流量计。4高温液体的流量测量,宜选用高温型涡街流量计、均速管流量计。5大口径的水流量测量,宜选用均速管流量计、插入式电磁流量计。6铝矿石、碱粉、生石灰等固体物料的计量,宜选用电子皮带秤。7.1.9物位仪表选型应符合下列要求:1矿浆、母液、碳分、种分浆液槽等常压或低压容器的物位测量,宜选用雷达物位计。当槽内进出料管密集或有金属物件遮挡时,宜选用差压式物位计。2煤粉、石灰石和熟料仓等固体介质的物位测量,宜选用雷达式物位计。3高压脉冲缓冲器、闪蒸器等物位测量,宜选用同位素物位计或同位素物位开关。4冷凝水罐、自蒸发器物位测量,宜选用双法兰隔膜液位变送器。7.1.9物位仪表选型应符合下列要求:1矿浆、母液、碳分、种分浆液槽等常压或低压容器的物位测量,宜选用雷达物位计。当槽内进出料管密集或有金属物件遮挡时,宜选用差压式物位计。2煤粉、石灰石和熟料仓等固体介质的物位测量,宜选用雷达式物位计。3脉冲缓冲器、闪蒸器等物位测量,宜选用同位素物位计或同位素物位开关。4冷凝水罐、自蒸发器物位测量,宜选用双法兰隔膜液位变送器。5原矿仓、氧化铝成品仓等大仓物位测量,宜选用体积扫描物位计。7.2石灰炉及石灰消化7.2石灰储存及石灰消化7.2.1石灰炉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石灰石、焦炭重量检测、控制。2送料小车运行位置检测。3石灰炉预热带、靖烧带、冷却带、炉顶、炉顶上升管、石灰炉排灰温度检测。4炉顶压力检测。5石灰石仓、焦炭仓、炉顶排料仓物位检测。6石灰炉鼓风流量检测、控制。7.2.2石灰消化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石灰仓物位检测、联锁。2石灰乳槽、热水槽、污水槽物位检测、联锁。3泵出口管石灰乳密度宜检测、控制。7.2.2石灰储存及石灰消化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石灰仓物位检测、联锁。2石灰乳槽、热水槽、污水槽物位检测、联锁。3泵出口管石灰乳密度宜检测、控制。4石灰消化机热水流量检测、控制。7.3原料制备及常压脱硅7.3原料制备及常压脱硅7.3.1原料制备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矿石仓、石灰仓物位检测、联锁。2矿石量、石灰量检测、控制。3母液槽、缓冲槽物位检测、联锁。4母液流量检测、控制。5磨机本体电机电流、负荷、润滑油温、油压等安全参数检测。7.3.1原料制备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矿石仓、石灰仓物位检测、联锁。2矿石量、石灰量检测、控制。3母液槽、缓冲槽物位检测、联锁。4母液流量检测、控制。4A磨机入磨母液Nk值检测。5磨机本体电机电流、负荷、润滑油温、油压等安全参数检测。7.4溶出7.4溶出7.4.1管道化溶出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缓冲器矿浆压力检测。2缓冲器矿浆物位检测、联锁。3各级换热器进出口矿浆、各级换热器出口冷凝水、自蒸发器冷凝水、熔盐加热段进出口熔盐、料浆各级出口乏汽、各矿浆自蒸发器出口料浆温度检测。4停留罐、自蒸发器、冷凝水自蒸发器压力检测。5冷凝水自蒸发器、各矿浆自蒸发器、稀释槽的物位检测、控制。6高压泵房来矿浆流量、密度检测。7稀释槽出口料浆密度检测、控制。8加热蒸汽温度、压力、流量检测、控制。7.4.1管道化溶出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溶出矿浆进料流量、密度、温度检测。2喂料泵(隔膜泵)入口添加母液Nk值及Rp值检测。2A喂料泵(隔膜泵)入口添加母液、洗液流量检测、控制。3各级换热器进出口矿浆、各级换热器出口冷凝水、自蒸发器冷凝水、料浆各级出口乏汽、各矿浆自蒸发器出口料浆温度检测。4停留罐、自蒸发器、冷凝水自蒸发器压力检测。5冷凝水自蒸发器、各矿浆自蒸发器、稀释槽的物位检测、控制。6末级闪蒸出料矿浆Rp值检测。7稀释槽出口料浆密度检测、控制。8加热蒸汽温度、压力、流量检测、控制。9稀释槽矿浆Nk值及Rp值检测。10末次冷凝水电导率检测、控制。7.4.2压煮溶出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一级脉冲缓冲器矿浆、稀释槽出口料浆密度检测、控制。2脉冲缓冲器料浆、出口蒸汽压力检测、控制。3脉冲缓冲器料浆物位检测、联锁、控制。4冷凝水罐、冷凝水自蒸发器、稀释槽、溶出后槽物位检测、控制。5各级压煮器冷凝水罐物位检测。6加热溶出器出口料浆温度检测、联锁、控制。7各级矿浆闪蒸器物位检测、控制。8加热蒸汽温度、压力、流量检测、控制。9二次汽、冷凝水电导率检测、控制。7.4.2压煮溶出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A喂料泵(隔膜泵)入口添加母液Nk值及Rp值检测。1B喂料泵(隔膜泵)入口添加母液、洗液流量检测、控制。1一级脉冲缓冲器矿浆、稀释槽出口料浆密度检测、控制。2脉冲缓冲器料浆、出口蒸汽压力检测、控制。3脉冲缓冲器料浆物位检测、联锁、控制。4冷凝水罐、冷凝水自蒸发器、稀释槽、溶出后槽物位检测、控制。5各级压煮器冷凝水罐物位检测。6加热溶出器出口料浆温度检测、联锁、控制。7各级矿浆闪蒸器物位检测、控制。7A末级闪蒸出料矿浆Rp值检测。8加热蒸汽温度、压力、流量检测、控制。9二次汽、冷凝水电导率检测、控制。10稀释槽矿浆Nk值及Rp值检测。7.5赤泥分离沉降及洗涤、赤泥过滤及控制过滤7.5赤泥分离沉降及洗涤、赤泥过滤及控制过滤7.5.1赤泥分离沉降及洗涤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沉降槽、溢流槽、热水槽、污水槽物位检测、控制。2沉降槽耙机扭矩检测、联锁。3沉降槽底流密度检测。4底流泵出口压力检测。5沉降槽泥层界面检测、控制。6稀释矿浆温度、流量、物位、密度检测。7.5.1赤泥分离沉降及洗涤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沉降槽、溢流槽、热水槽、污水槽物位检测、控制。2沉降槽耙机扭矩检测、联锁。3沉降槽底流流量、密度检测。4底流泵、溢流泵出口压力检测。5沉降槽泥层界面检测、控制。6稀释矿浆温度、流量、物位、密度检测。7沉降槽一次洗液Nk值及Rp值检测。8分离粗液、赤泥压滤来滤液流量检测。9加热蒸汽压力、温度检测。10加热蒸汽流量检测、控制。7.5.3控制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粗液槽、精液槽温度检测。2叶滤机压力检测、联锁。3粗液泵出口总管压力检测、控制。4进料、新蒸汽、精液流量检测。5叶滤机高位槽、粗液槽、精液槽、滤饼槽、化清槽、热水槽、石灰乳槽、污水槽物位检测、控制。7.5.3综合过滤车间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粗液槽、精液槽温度检测。2叶滤机压力检测、联锁。3粗液泵出口总管压力检测、控制。4进料、新蒸汽、精液流量检测。5叶滤机高位槽、粗液槽、精液槽、滤饼槽、化清槽、热水槽、石灰乳槽、污水槽物位检测、控制。6精液Nk值及Rp值检测。7氢氧化铝槽、热水槽、母液澄清槽、强滤液槽物位检测。8母液溢流槽、强滤液溢流槽、污水槽物位检测,并宜控制。9平盘过滤机进料固含量检测、控制。10各受液槽、汽液分离器、平盘反吹风压力检测。11平盘洗水流量检测、控制。7.6种子分解及母液浮游物回收7.6种子分解及母液浮游物回收7.6.1种子分解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板式换热器出口精液温度检测、控制。2化清槽、热水槽、污水槽物位检测、联锁、控制。3中间降温循环水回水电导率检测、联锁、控制。4分级机进出口分解浆液固含量检测、控制。5分级机、晶种槽物位检测、控制。6分级机进口分解浆液压力检测、控制。7分解槽头槽、出料槽及溜槽浆液温度检测。8分解出料槽物位检测。7.6.1种子分解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板式换热器出口精液温度检测、控制。2化清槽、热水槽、污水槽物位检测、联锁、控制。3中间降温循环水回水电导率检测、联锁、控制。4分级机进出口分解浆液固含量检测、控制。5分级机、晶种槽物位检测、控制。6分级机进口分解浆液压力检测、控制。7分解槽头槽、出料槽及溜槽浆液温度检测。8分解出料槽物位检测。9种分母液Nk值及Rp值检测。10分解搅拌管路油温、油压等安全参数检测。7.7成品过滤及焙烧7.7焙烧7.7.1成品过滤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氢氧化铝槽、热水槽、母液澄清槽、强滤液槽物位检测。2母液溢流槽、强滤液溢流槽、污水槽物位检测,并宜控制。3平盘过滤机进料固含量检测、控制。4各受液槽、汽液分离器、平盘反吹风压力检测。5洗水流量检测、控制。7.7.2焙烧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氢氧化铝下料量检测、控制。2预热旋风筒出口含氧量检测、控制。3焙烧主炉、文丘里干燥器出口物料温度检测、控制。4烟气温度检测、联锁。5燃烧设备、除尘设备宜随设备提供成套控制装置。6电收尘器入口烟气一氧化碳检测、联锁。7.7.2焙烧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氢氧化铝下料量检测、控制。2预热旋风筒出口含氧量检测、控制。3焙烧主炉、文丘里干燥器出口物料温度检测、控制。4烟气温度检测、联锁。5燃烧设备、除尘设备宜随设备提供成套控制装置。6电收尘器入口烟气一氧化碳检测、联锁。7预热旋风器进出口压力检测。8冷却旋风器进出口压力检测。9文丘里干燥器进出口压力检测。10冷却床水、气压力流量、检测。11氧化铝成品仓物位检测。7.8蒸发站、排盐及苛化7.8蒸发站、排盐及苛化7.8.1蒸发站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末级闪蒸器出料密度检测、控制。2蒸发器进料量检测、控制。3蒸发器、分离器及冷凝水罐物位检测、联锁。4新蒸汽流量检测、控制。5新蒸汽温度、压力检测。6冷却水压力、流量检测。7各级蒸发器、闪蒸器出口二次汽温度、压力检测。8冷凝器负压检测、控制。9冷凝水电导率检测、控制。7.8.1蒸发站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末级闪蒸器出料密度检测、控制。2蒸发器进料量检测、控制。3蒸发器、分离器及冷凝水罐物位检测、联锁。4新蒸汽流量检测、控制。5新蒸汽温度、压力检测。6冷却水压力、流量检测。7各级蒸发器、闪蒸器出口二次汽温度、压力检测。8冷凝器负压检测、控制。9冷凝水电导率检测、控制。10蒸发原液Nk值检测。11蒸发出液流量、Nk值检测。8电解铝8.1一般规定8电解铝8.1一般规定8.1.8烟囱处粉尘浓度、二氧化硫、氟化氢检测装置的设置,应满足当地环保要求。8.1.8尾气排放烟气成分测量,应设CEMS检测系统。8.1.9多点下料大直径料仓的物位测量,宜采用多点物位计检测。8.1.9多点进、出料大直径料仓的物位测量,宜采用多点物位计检测。8.2铝电解生产车间8.2铝电解生产车间8.2.1熔盐铝电解车间应选用具有下列功能的槽控机进行电解槽生产控制:1在线同步釆集槽电压、系列电流,接受并处理与人工作业工序相关的各种手动信号。2实时地解析槽况变化趋势并做出相应的诊断和预报。3氧化铝浓度、极距、出铝、换极、边部加工等控制及打壳下料、效应处理。4实时诊断、显示、记录自身的运行状态、故障部位。5显示并存储各个槽状态信息、控制过程信息。6与上位计算机通信。7实时显示工艺参数、效应信息、控制参数和管理参数。8.2.1熔盐铝电解车间应选用具有下列功能的槽控机进行电解槽生产控制:1在线同步釆集槽电压、系列电流及阳极位置信号,接受并处理与人工作业工序相关的各种手动信号。2实时地解析槽况变化趋势并做出相应的诊断和预报。3氧化铝浓度、极距、出铝、换极等控制及打壳下料、效应处理。4实时诊断、显示、记录自身的运行状态、故障部位。5显示并存储各个槽状态信息、控制过程信息。6与上位计算机通信。7实时显示工艺参数、效应信息、控制参数和管理参数。8.3阳极生产车间8.3阳极生产车间8.3.1罐式炉煅烧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首层、末层火道烟气温度检测。2末层火道烟气压力检测。3烟道出口烟气温度、压力检测。4冷却水出水温度、进水流量检测。5混配料仓、煅前仓、回配仓物位检测。6带式输送机上料量、煅后排料量检测。7烟气出口粉尘、二氧化硫浓度检测。8.3.1罐式炉煅烧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首层、六层火道烟气温度检测。2三层火道烟气压力检测。3烟道出口烟气温度、压力检测。4冷却水出水温度、进水流量检测。5混配料仓、煅前仓、回配仓物位检测。6带式输送机上料量、煅后排料量检测。7烟气出口粉尘、二氧化硫浓度检测。8燃气压力、流量检测及燃气泄漏检测。8.3.2回转窑煅烧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窑头、窑尾、燃烧室出口烟气、煅烧带、回转窑窑皮、冷却机内物料、回转窑轴承冷却水温度检测。2窑尾、燃烧室出口烟气、回转窑轴承冷却水、压缩空气压力检测。3窑头烟气负压检测、控制。4冷却机排料温度检测、控制。5冷却机冷却水进水、压缩空气流量检测。6回转窑轴承冷却水断流检测。7燃烧室助燃风机、除尘风机入口阀控制。8燃烧室烟气氧含量检测。9回转窑给料量、煅后排料量检测。10混配料仓、煅前仓、回配仓物位检测。11烟气出口粉尘、二氧化硫浓度检测。8.3.2回转窑煅烧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窑头、窑尾、燃烧室出口烟气、煅烧带、回转窑窑皮、冷却机内物料、回转窑轴承冷却水温度检测。2窑尾、燃烧室出口烟气、回转窑轴承冷却水、压缩空气压力检测。3窑头烟气负压检测、控制。4冷却机排料温度检测、控制。5冷却机冷却水进水、压缩空气流量检测。6回转窑轴承冷却水断流检测。7燃烧室助燃风机、除尘风机入口阀控制。8燃烧室烟气氧含量检测。9回转窑给料量、煅后排料量检测。10混配料仓、煅前仓、回配仓物位检测。11烟气出口粉尘、二氧化硫浓度检测。12燃气压力、流量检测及燃气泄漏检测。8.3.5敞开环式阳极焙烧炉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焙烧炉加热炉室火道温度、压力检测、控制。2焙烧炉排烟架温度、压力检测、控制。3炭块清理、编组机组的冷却水管路压力、流量检测。4燃气、燃油管路压力、流量检测。5焙烧炉烟道出口温度、压力检测。8.3.5敞开环式阳极焙烧炉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焙烧炉加热炉室火道温度、压力检测、控制。2焙烧炉排烟架温度、压力检测、控制。3炭块清理、编组机组的冷却水管路压力、流量检测。4燃气、燃油管路压力、流量检测。5焙烧炉烟道出口温度、压力检测。6燃气泄漏检测。8.4烟气净化8.4烟气净化8.4.1电解烟气干法净化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主排烟机进口、除尘器烟道入口的温度、压力检测。2主排烟机电机定子、电机轴承、风机轴承温度检测。3除尘器进、出口压差检测、控制。4气提风机出口、罗茨风机出口、压缩空气压力检测。5主排烟机风门开度检测、控制。6氧化铝循环系统断流检测。7新鲜氧化铝下料量检测。8布袋除尘器总出口氟化氢含量检测。9布袋除尘器岀口粉尘含量检测。8.4.1电解烟气干法净化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主排烟机进口、除尘器烟道入口的温度、压力检测。2主排烟机电机定子、电机轴承、风机轴承温度检测。3除尘器进、出口压差检测、控制。4气提风机出口、罗茨风机出口、压缩空气压力检测。5主排烟机风门开度检测、控制。6氧化铝循环系统断流检测。7新鲜氧化铝下料量检测。8布袋除尘器岀口粉尘含量检测。9A烟囱出口设置CEMS检测系统。8.4.2干法焙烧烟气净化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焙烧炉烟道出口、冷却塔进口烟气温度检测。2冷却塔出口烟气温度检测、控制。3布袋除尘器进出口烟道差压检测、控制。4主排烟机进口烟气温度检测。5主排烟机、旁路风机的电机定子、电机轴承、风机轴承温度检测。6气提风机、罗茨风机出口、焙烧炉烟道出口、压缩空气压力检测。7氧化铝循环系统断流检测。8主排烟机、旁路风机的风门开度检测、控制。9新鲜氧化铝下料量检测。10冷却塔供水流量检测。11新鲜氧化铝料仓、载氟氧化铝料仓物位检测。12布袋除尘器出口粉尘含量检测。8.4.2干法焙烧烟气净化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焙烧炉烟道出口、冷却塔进口烟气温度检测。2冷却塔出口烟气温度检测、控制。3布袋除尘器进出口烟道差压检测、控制。4主排烟机进口烟气温度检测。5主排烟机、旁路风机的电机定子、电机轴承、风机轴承温度检测。6气提风机、罗茨风机出口、焙烧炉烟道出口、压缩空气压力检测。7氧化铝循环系统断流检测。8主排烟机、旁路风机的风门开度检测、控制。9新鲜氧化铝下料量检测。10冷却塔供水流量检测。11新鲜氧化铝料仓、载氟氧化铝料仓物位检测。12布袋除尘器出口粉尘含量检测。13烟囱出口设置CEMS检测系统。9钛冶炼9.1一般规定9钛冶炼9.1一般规定9.1.5管道或容器内矿浆、腐蚀性介质的压力检测装置,宜采用法兰式隔膜结构。9.1.5管道或容器内矿浆、腐蚀性介质的压力检测装置,宜采用膜片式或法兰式隔膜结构。10稀有金属冶炼10.1一般规定10稀有金属冶炼10.1一般规定10.1.5有2台及以上主体冶金炉的车间,宜设计算机集中监控系统及控制室。11硬质合金11.1一般规定11硬质合金11.1一般规定11.1.2硬质合金工艺车间宜设计算机监控装置及控制室。11.2原料制备11.2原料制备11.2.3混合料制备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酒精或环己烷储槽物位检测。2泵出口总管压力检测、控制。3各物料、成形剂加入量检测。4厂房多点散逸易燃气浓度检测。5氮气总管压力、流量检测。11.2.3混合料制备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酒精或环己烷储槽物位检测。2泵出口总管压力检测、控制。3各物料、成形剂加入量检测。4厂房内部可燃气泄漏检测。5氮气总管压力、流量检测。11.3成型及烧结11.3成型及烧结11.3.3烧结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厂房多点散逸易燃气浓度检测。2进入厂房氢气总流量检测。11.3.3烧结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厂房内部可燃气泄漏检测。2氢气总流量检测。12余热利用12.2烟气系统12余热利用12.2烟气系统12.2.1锅炉进口、过热器进口、锅炉出口烟气温度、负压应检测。12.2.1锅炉进口、过热器进口、锅炉出口烟气温度、负压应检测。12.2.1A锅炉对流区温度应检测。12.4除氧给水系统12.4除氧给水系统12.4.1除氧给水系统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锅炉给水温度、压力、流量、给水过滤器差压检测。2循环泵出口压力、流量检测、联锁。3锅筒水位检测、联锁、控制。4凝汽器水箱水位检测、控制。5除氧器水位检测、联锁、控制。6除氧器补给水流量检测。7除氧器水箱温度检测。12.4.1除氧给水系统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锅炉给水温度、压力、流量、给水过滤器差压检测。2循环泵出口压力、流量检测、联锁。3锅筒水位检测、联锁、控制。4凝汽器水箱水位检测、控制。5除氧器水位检测、联锁、控制。6除氧器补给水流量检测。7除氧器水箱温度检测。8锅炉给水阀前后差压检测、控制。9锅炉给水压力检测、联锁。12.4.2锅筒水位宜设置工业电视监视。12.4.2锅筒水位、压力宜设置视频监控。13烟气制酸13.1一般规定13烟气制酸13.1一般规定13.1.2尾气排放烟气成分测量,应设二氧化硫浓度在线分析仪。13.1.2尾气排放烟气成分测量,应设CEMS检测系统。13.1.4成品酸流量测量,宜选用质量流量计或电磁流量计。13.1.4成品酸流量测量,宜选用电磁流量计。13.2净化13.2烟气净化13.2.1净化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酸冷器水出口pH值检测。2溢流堰入口酸液流量检测、联锁、控制。3二级动力波补充水流量检测、控制。4一级动力波洗涤器物位检测、控制。5气体冷却塔、二级动力波洗涤器物位检测、控制。6事故高位槽物位检测、联锁。7废水集水坑物位检测。8一级动力波人口烟气压力检测、联锁、控制。9一级动力波出口、气体冷却塔出口、二级动力波出口、净化工序出口烟气压力检测。10溢流堪入口酸液、事故喷嘴入口压力检测。11一级动力波人口、二级动力披出口、净化工序出口烟气温度检测。12一级动力波出口烟气温度检测、联锁。13气体冷却塔出口烟气温度检测。14一级动力波循环泵出口、气体冷却塔循环泵出口、气体冷却塔入口酸液温度检测。13.2.1烟气净化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一级洗涤器气体进口管烟气温度、压力检测、联锁。2一级洗涤器烟气出口管压力检测,温度检测、联锁。3气体冷却塔气体出口管烟气温度、压力检测。4二级洗涤器气体出口管烟气温度、压力检测。5一级、二级电除雾器气体出口管烟气压力检测。6电除雾器气体出口总管烟气温度检测。7一级洗涤器泵出口管溶液温度、压力检测。8二级洗涤器泵出口管溶液压力检测。9电除雾器冲洗水泵出口管溶液压力检测。10气体冷却塔泵出口管溶液温度、压力检测。11稀酸板式换热器循环供水总管、循环回水支管温度、压力检测。12稀酸板式换热器酸出口管溶液温度、压力检测。13稀酸板式换热器循环供水总管流量检测。14二级洗涤器加水管流量检测、控制。15一级洗涤器液位检测。16气体冷却塔、二级洗涤器液位检测、控制。17稀酸板式换热器循环回水支管pH检测。13.2.2净化检测与控制应设置事故水阀、溢流堪排污阀联锁。13.2.2烟气净化应设置电除雾器冲洗水槽、事故水高位槽液位检测、联锁。13.3干吸13.3干燥与吸收13.3.1干吸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干燥酸冷器、一吸酸冷器、二吸酸冷器、成品酸冷器水出口pH值检测。2成品酸产酸量检测。3升温进气遥控。4干吸地下槽物位检测、控制。5一吸塔、二吸塔循环泵槽物位检测。6成品酸中间槽物位检测、联锁、控制。7干吸地下槽、废水集水坑物位检测。8干燥塔、一吸塔、二吸塔循环酸入口压力检测、联锁。9成品酸输送泵出口压力检测。10干燥塔烟气入口、二股塔烟气出口、于燥塔酸出口、干燥塔循环泵酸出口温度检测。11干燥塔入口酸温度检测、控制。12一吸塔酸出口、二吸塔酸出口、一吸塔循环泵酸出口、二吸塔循环泵酸出口、成品酸冷器酸人口、成品酸冷器酸出口温度检测。13一吸塔、二吸塔的入口酸温度检测、控制。13.3.1干燥与吸收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干燥塔、中间吸收塔、最终吸收塔填料层和除雾器差压检测。2干燥塔、中间吸收塔、最终吸收塔烟气出口温度、压力检测。3干燥酸、一吸酸、二吸酸补水、循环水供水总管流量检测。4干燥塔、中间吸收塔、最终吸收塔酸进口流量检测。5最终吸收塔气体烟气出口二氧化硫浓度检测。6干燥酸冷却器、中间吸收酸冷却器、最终吸收酸冷却器、成品酸冷却器冷却水进水温度、压力检测。7干燥酸冷却器、中间吸收酸冷却器、最终吸收酸冷却器、成品酸冷却器冷却水回水温度、压力、pH值、断流检测。8干燥酸冷却器、中间吸收酸冷却器、最终吸收酸冷却器酸进口温度应检测,酸出口温度检测、控制。9成品酸冷却器酸进出口温度、压力检测。13.3.2干吸检测与控制应设置干燥塔循环酸浓度检测、控制,以及一吸塔循环酸、二吸塔循环酸、成品酸浓度检测、联锁、控制。13.3.2干燥与吸收应设置干燥塔、中间吸收塔、最终吸收塔泵槽酸浓度、液位检测、控制。13.4转化13.4转化与换热13.4.1转化器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二氧化硫鼓风机出口氧气浓度检测。2二氧化硫鼓风机出口二氧化硫浓度检测、控制。3二氧化硫鼓风机流量检测、控制。4二氧化硫鼓风机出口回流遥控。5转化升温阀、转化升温副线阀、转化一层升温副线阀、转化四层升温副线阀遥控。6余热锅炉截断遥控。7二氧化硫鼓风机入口压力检测。8二氧化硫鼓风机出口压力检测、联锁。9二氧化硫鼓风机入口、出口温度检测。10皿热交换器壳程出口温度检测。11转化器一层、二层、三层入口温度检测、控制。12转化器一层、二层、三层触媒入口温度检测。13转化器一层、二层、三层触媒出口温度检测。14I、皿热交换器管程入口温度检测。15余热锅炉入口温度检测。16余热锅炉出口温度检测、控制。17凹热交换器壳程入口、出口温度检测。18四层入口温度检测、控制。19转化器四层触媒入口、出口温度检测。20转化器四层出口、热交换器管程入口、预热器壳程入口温度检测。21热交换器管程出口温度检测。22预热器壳程出口温度检测、控制。5预热炉中部温度检测。6预热炉尾部温度检测、控制。7轻柴油管、压缩空气管等管路切断。13.4.1转化器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冷热交换器二氧化硫烟气出口、热热交换器二氧化硫出口、热热交换器三氧化硫进出口、转化器二层出口、冷热交换器三氧化硫出口、层间冷热交换器二氧化硫进口、层间热热交换器二氧化硫出口、开工预热器出口烟气温度检测。2冷热交换器二氧化硫烟气出口、热热交换器二氧化硫出口、热热交换器三氧化硫进出口、转化器二层出口、冷热交换器三氧化硫出口、层间冷热交换器二氧化硫进口、层间热热交换器二氧化硫出口、开工预热器出口烟气压力检测。3转化器各触媒层温度检测。4转化器各层入口烟气温度检测、控制。5转化器各层进出口烟气压力检测。6余热锅炉进口烟气温度检测。7余热锅炉出口温度检测、控制8余热锅炉进出口烟气压力检测。13.4.2以燃烧为热源的开工炉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预热炉火焰监测。2轻柴油、燃烧风、稀释风的流量检测、控制。3轻柴油罐物位检测、控制。4轻柴油泵、燃烧风机、稀释风机的出口压力检测、联锁。13.4.3余热锅炉汽水系统检测与控制,应符合本规范第12章的规定。13.4.2余热锅炉汽水系统检测与控制,应符合本规范第12章的规定。13.4.4二氧化硫鼓风机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电机、齿轮箱、鼓风机轴承温度检测、联锁。2鼓风机轴震动、轴位移检测、联锁。3鼓风机入口导叶开度检测。13.4.3二氧化硫鼓风机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主电机、油站冷却水给水温度、压力检测,冷却水回水温度、压力、断流检测。2鼓风机进气流量检测。3主电机、齿轮箱、鼓风机轴承温度检测、联锁。4鼓风机轴震动、轴位移检测、联锁。5鼓风机入口导叶开度检测。13.5酸库及废酸处理13.5酸库及废酸处理13.5.2废酸处理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硫化氢反应槽出口ORP检测、控制。2原液泵出口流量检测。3原液储槽物位检测。4硫化滤液槽、气液分离槽的物位检测、控制。5硫化钠储槽物位、温度检测。6废水集水坑物位检测、联锁。13.5.2废酸处理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硫化氢反应槽出口ORP检测、控制。2原液泵出口流量检测。3原液储槽物位检测。4硫化滤液槽、气液分离槽的物位检测、控制。5硫化钠储槽物位、温度检测。6废水集水坑物位检测、联锁。7硫化剂配制及硫化区域、硫化渣暂存区域、硫化浓密机区域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有毒气体泄漏检测。13.6污水处理13.6污水处理13.6.1污水处理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中和槽出口、pH值调整槽pH值检测、控制。2控制池提升泵出水流量检测、控制。3储槽物位检测、联锁。4溶解槽物位检测、联锁。5废水回用供给泵出口压力检测。13.6.1污水处理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污水处理站进、出水总管(渠)流量、pH值检测。2一次提升泵出水流量检测。3调节池、污泥池、中间水池、回用水池、出水池、溶液槽、石灰乳槽、石灰仓物位检测。4酸性废水调节池、水解反应槽、中和槽出口、出水池pH值检测。5污酸浓度检测。6水泵出口压力检测。7硫化反应槽出口ORP检测。8浓密机底流浆液密度检测。9污水坑液位检测、联锁。10硫化区域硫化氢泄漏检测。11电化学处理区域氢气泄漏检测。13.6.2电石渣浆化检测与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给水总管流量检测。2机械搅拌槽物位检测、联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