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907-2004 热力设备红外检测导则_第1页
DL∕T 907-2004 热力设备红外检测导则_第2页
DL∕T 907-2004 热力设备红外检测导则_第3页
DL∕T 907-2004 热力设备红外检测导则_第4页
DL∕T 907-2004 热力设备红外检测导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案号:15177-2005热力设备红外检测导则2004-12-14发布2005-06-01实施 Ⅱ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基本要求 14检测方法 25数据处理 36判断依据 37检测报告 38数据库建立与归档 4附录A(资料性附录)风级表 5附录B(资料性附录)常用材料发射率ε参考值 6附录C(资料性附录)热力设备绝热状况红外检测统计报告表 7附录D(资料性附录)热力设备绝热状况红外检测热谱图例 8附录E(资料性附录)热力设备绝热状况红外检测记录表 附录F(资料性附录)热力设备绝热结构消缺报告表 Ⅱ本标准是根据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电力司《关于确认1999年度电力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本标准起草单位: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福建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河沧州发电厂、无锡市风雷仪表厂、广东省电力试验研究所、山西电力科学研究物资天津公司、安徽电力科学研究院、广西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侯善敬、刘永刚、黄彪斌、汤延令、王春元、杨杰、11范围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测温范围:0℃~600℃。测温精度:读数的±1%(℃)。工作温度:0℃~50℃。具有同轴激光定位和(或)光学寻像瞄准方式:3.1.2红外热像仪测温范围:0℃~600℃。温度分辨率:0.2℃(30℃时)。工作温度:0℃~50℃。2a)简易防尘红外镜头(备用);b)接触式数字温度计(-50℃~250℃,精度±1%,直柄式弓形探头);c)温、湿度计(精度±1%);e)风速计(精度±1%);3可用有色(粉)笔圈出超温区,量出面积,以m²计,记录并编号。设备、管道发热体外表温度1℃℃5.1环境温度修正式为超温率按式(2)计算,即f)环境因素(环境温度、湿度等),室外检测时的气象情况(天气、风速等);45风级表01234能吹起地面上的灰尘和纸张,小树枝摇动6(资料性附录)常用材料发射率ε参考值常用材料发射率ε参考值见表B.1。℃E℃E白色涂料轧制后板水(厚度大于0.1mm)玻璃(面)白色漆纸7(资料性附录)电厂名称:外表温度t℃℃Aα失效原因123456789统计:复核:8DL/T907—2004(资料性附录)热力设备绝热状况红外检测热谱图例热力设备绝热状况红外检测热谱图例见图D.1~图D.28。图D.1人孔门图D.3炉顶密封层图D.5折焰角处护板图D.2汽包端部封头图D.4炉顶棚图D.6热二次风箱图D.7汽包端头图D.9高压加热器及管道系统图D.11三级抽汽管垂直段图D.8一次风管图D.10高压加热器端部封盖图D.12中低压导汽管图D.13主蒸汽管支吊架管夹图D.15炉顶主给水管弯头图D.17炉顶主蒸汽管垂直段弯头图D.16主蒸汽引出管图D.18再热蒸汽管弯头紫红色区域平均温度70℃,黄白色区域温度120℃,管壁绝热层表面温度41℃,环境温度35℃。温度100℃,属保温松动。DL/T907—2004图D.26再热蒸汽管水平段图D.28支承架与热力管道结合处电厂名称:检测时间C℃热谱图时分IⅡⅢ123456789DL/T907—2004(资料性附录)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