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作业设计-初中地理作业设计案例_第1页
“双减”作业设计-初中地理作业设计案例_第2页
“双减”作业设计-初中地理作业设计案例_第3页
“双减”作业设计-初中地理作业设计案例_第4页
“双减”作业设计-初中地理作业设计案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双减〃作业设计^^一初中地理作业设计优秀案例

内容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内容要

求: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黄河的特点,举例

设计

说明黄河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认识开发、

依据

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描述中国主要的

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针对某一自然灾害或环境问

题提出合理的防治建议;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利

用模拟、虚拟等方式开展地理实验。

1.能够运用“黄河流域水系”地图和相关资料

9

描述黄河的概况和主要水文特征,加强读图意识和

提高读图能力;

2.阅读相关图文资料,举例说明黄河对当地经济

作业

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价值观

目标

念;

3.运用相关图表资料,描述黄河不同河段产生的

环境问题及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树立正确的

人地协调观。

【作业内容】

(一)、基础巩固类作业(用于当堂检测,用时3-5分钟)

读“黄河流域图",完成『4题。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

A.唐古拉山脉B.昆仑山脉C.巴颜喀拉山脉D.横断山脉

2.黄河流经了9个省级行政区域,其中龙羊峡水电站所在的

省级行政区域是()

A.陕西省B.山西省C.甘肃省D.青海省

3.三盛公水电站至河口河段流经的地形区是()

A.河套平原B.黄土高原C.汾河谷地D.渭河平原

4.当地人用“一碗水半碗泥”来形容浑浊的黄河水,这里的

“当地人”生活在()

A.兰州以上河段B.兰州至河口河段C.

河口至桃花峪河段D.桃花峪以下河段

5.下列关于桃花峪以下河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流速快B.地上河C.流域面积广D.水能丰富

•设计意图

本模块作业考查了黄河的基本概况,巩固基础知识,让

学生加强对黄河流域环境的认识,从而提高区域认知能力。

另外考查了黄河不同河段面临的“忧患”及治理措施,使学

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二)、拓展提升类作业(用于课后思考,用时10-15分钟)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黄河流域示意图及黄河干流含沙量变化

材料二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粮食和肉类产量

占全国三分之一左右。黄河流域又被称为“能源流域”,是

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原材料和基础工业基地。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的河套平原是由黄河冲积而来,该市

拥有优质耕地73.33万hn?,依靠黄河水的灌溉,已成为内

蒙古自治区重要的商品粮油生产基地,素有“塞上米粮川”

的美称。

材料三

表1河套平原气温和降水资料

月份123456789101112

均温。C-11-721016222424158-2-9

降水量mm2371422327887391942

1.黄河含沙量最大的河段是—游,因为该河段流经的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严重,为了改善生态环

境及实现高质量发展,在黄土高原地区可采取的工程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_(一条即可)。

2.凌汛是由于河流由低纬流向高纬,南、北段封冻或解

冻时间有差异,发生冰坝阻塞水流,导致河水泛滥的现象。

在图一中,会发生凌汛的是一段,解决措施为O

3.黄河流域是名副其实的“能源流域”,上游和中下游

分别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和资源,促进了流域的

经济发展。

4.“碳中和”是把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处理掉,实

现“排放”=“吸收”。下列做法不利于黄河流域实现“碳中和”

的是()

A.上学、放学尽量步行或骑自行车

B.去超市购物时自备手提袋

C.在学校食堂就餐使用一次性碗筷

D.植树造林,加快绿化速度

5.黄河为巴彦淖尔市发展种植业提供了哪些有利条

件?

6.河套平原的气候特点,由此可以推

断流经河套平原的黄河的水文特征是、O

7.水资源短缺是黄河流域的主要矛盾,为了可持续发展,

请你为巴彦淖尔的种植业发展提出建议。

•设计意图

本题以黄河的现状为背景材料。1、2题意在考查学生对

黄河不同河段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掌握情况,提升区域认知

能力,让学生知道这些问题会对人们造成危害并说出相应的

治理措施,进而使学生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树立正

确的人地协调观念。

3、4题意在培养学生的读图意识和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

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我国虽资源丰富,但是要合理利用,形

成绿色发展的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5、6题意在锻炼学生在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归

纳黄河在地形和水源方面对当地种植业产生的积极影响和

根据气候特点分析黄河的水文特征,让学生理解各地理要

素是相互联系的,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某个问题,从而

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7题通过思考在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如何发展种植业,

引导学生形成动态、辩证地看待问题的综合思维,培养学生

节约资源的的意识,树立因地制宜等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三)、实践活动类作业(用于课后实践活动)

[实验名称]地上河的形成

[实验场地]室外

[实验目的]观察“地上河”的形成过程以及造成的危害,探究

“地上河”形成的原因。

[实验器材]水、沙土、烧杯或容积较大的容器、树叶

[实验步骤]

1,用沙土堆成两条“河岸”,长约50cm,高约3cm,宽距

约15cm,在“河道”一端立一块泡沫板(倾斜30。〜45。)。

2.在“河道”两侧放几片树叶,模拟村庄。

3.将水和沙土按照3:1的比例放入容器中,搅拌均匀。

4.尽量均速地将烧杯中的水倒在泡沫上,水流入“河道”后

观察泥沙及水位变化(需要多次倒水)。

5.当水溢出“河道”后停止倒水,观察树叶位置的变化。

6.把“河岸”的土加高,模拟加高加固大堤。

7.重复步骤3、4、5O

8.河道的水流干后,观察“河道”中的泥沙与附近地面

的高度差异。

[总结]

中黄

土层疏松下

高植被破坏,河道变宽、水流速

①流

原多暴雨—度减慢

人们被迫加高大堤,

④河床抬高

形成“地上河。

水位上涨

将空白处补充完整:①—;®;®;@_oA.

泥沙淤积B.河堤决口,泛滥成灾

C.河流含沙量大D.河床坡度变缓

•设计意图

1.通过动手操作,促进学生学会地理实验的基本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使学生形

成较强的地理实践力。

2.通过模拟加固大堤,进一步了解治理地上河的措施,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3.结合实验过程及所学知识,归纳地上河形成的原因以

及造成的危害,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

维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