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护理职业学院2020版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1页
运城护理职业学院2020版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2页
运城护理职业学院2020版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3页
运城护理职业学院2020版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4页
运城护理职业学院2020版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运城护理职业学院

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20版)

2020年6月

目录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1

二、入学要求………………1

三、修业年限………………1

四、职业面向………………1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1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7

七、学周与学时安排………27

八、教学进程总体安排……30

九、实施保障………………33

十、毕业标准………………43

十一、附录…………………44

十二、制定说明……………44

1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助产专业

专业代码:620202

二、入学要求

高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入学要求一般为普通高中阶段

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三、修业年限

三年。

四、职业面向

所属所属对应主要主要岗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专业大类专业行业职业类类别(或技术领行业企业标准和证书举

及代类类别助产士别(师)助产士域()师)护士资例格证

码及代(2050807)护士(师)助产士(师)

护理学助码产卫生Q84产检门诊育婴师高级育婴师

620201630202医院841(2050802)助产导师高级助产导师

计划生育

门诊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2格0508

(一)培养目标02)

培养思想政治合格,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

良好的职业素质,掌握扎实的妇幼保健知识和熟练的助产操

作技能,面向各级各类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和社区卫生服务

2

机构从事临床助产、护理、母婴保健等领域的高素质劳动者

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1.德育目标

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较高的政治

觉悟,爱祖国、爱人民,遵纪守法、文明礼貌、为人正直,

诚实守信。

2.素质目标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具有吃苦耐劳、严谨

求实的工作作风和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精神。富有敬业精

神和责任意识,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及承受

挫折和压力的能力,能客观地面对现实,主动适应现实环境,

自强、自立、自爱,人际关系和谐。具有科学的认知理念和

认知方法。勤奋好学,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勇于创新

的科学精神。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较高的审美情趣。

3.知识目标

(1)掌握基本的政治理论知识。

(2)掌握与助产专业相关的基础医学、临床护理、预

防保健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3)掌握遗传、优生优育的相关知识及国家计划生育

3

的政策法规

(4)掌握社区健康服务的相关知识

(5)熟悉一定的伦理学及心理学知识

4.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观察和规范处理正常分娩、正常产褥病

人并具有新生儿护理及健康指导的能力,能配合医生进行妊

娠诊断、产前检查

(2)具有对难产、产科急危重症病人以及常见急症病

人的初步应急处理能力和配合抢救能力。

(3)具有对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的观察、护理、预防

能力。

(4)具有规范、熟练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基本操作

技能

(5)具有开展围产期保健、社区卫生保健、优生优育

宣教及对育龄妇女计划生育指导能力。

(6)具有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发展变化的能力,具有

创新能力,能分析和解决工作实践中的一般问题。

(7)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能进行良好的人际沟

通并参与协作。

(8)具有一定的英语会话能力、基本的专业英语阅读

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本专业主要面向临床助产一线和其相关专业,通过对

4

一、二、三级临床医院、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老人院、

社区、家庭等行业机构进行调研及召开座谈会,共同确定了

典型助产工作岗位及相应的职业素质与能力要求(见表)。

典型工作岗位、岗位职责及其素质、能力要求与课程对接

就业就业工作对应课程

岗位所需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条件

领域岗位任务(项目)

1.掌握日常生活护理知识;护理基础概论讲授法教学观摩示

2.具有熟练规范的生活护基础护理技术案例教学法教反示教系

理操作技能;护理心理学情境教学法统

生活

3.具有以人为本的高度责护理沟通与礼仪项目实训模拟病房及

护理

任心和关爱精神;社会学基础辅助教学系

4.具有与病人进行良好沟统

通的能力。

1.具有观察和规范地处理人体结构功能学案例教学法实验实训室

临床

正常分娩、正常产褥、新生病原学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教室

护理

儿护理及健康指导能力;病理病生学项目实训讲教学观摩示

助产

2.具有对难产及产科急护理药理学授法教反示教系

危重症病人应急处理能力健康评估探究式教学法统

和配合抢救能力;内科护理学模拟病房及

助产3.能初步运用预防保健外科护理学辅助教学系

技术知识,向个体、家庭、社区妇科护理学统

提供保健服务,并能初步进儿科护理学见习医院

行健康指导;五官科护理学

4.具有开展母婴保健及高级助产学

计划生育的指导能力。;护理心理学

5.具有熟练的基础护理护理基础概论

5

和专科护理基本操作技能;基础护理技术

6.具有继续学习新知识护理沟通与礼仪

和接受新技能的能力。

1.熟练掌握常用的危急重人体结构功能学讲授法多媒体教室

症护理技术;病理病生学案例教学法教学观摩示

2.掌握急救药品的应用知护理药理学情境教学法教反示教系

识;健康评估项目实训统

3.具有常用急救仪器设备急救护理学ICU及急救

危急使用和保养能力;护理心理学实训室

重症4.具有对危急重症病人初护理管理学辅助教学系

护理步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能护理基础概论统

力;基础护理技术见习医院

5.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早护理沟通与礼仪

期发现病情变化的能力;

6.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

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1.掌握必备的围手术期护护理药理学讲授法多媒体教室

理知识;外科护理学案例教学法教学观摩示

2.掌握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妇产科护理学情境教学法教反示教系

知识,正确使用手术室常用儿科护理学项目实训统

手术

器械和物品;五官科护理学模拟手术室

室护

3.熟练掌握手术室无菌操护理心理学及辅助教学

临床作技术,具备严格的无菌观基础护理技术系统

助产护理念;护理沟通与礼仪见习医院

4.具有熟练规范的围手术

期护理操作技能;

5.具有敏锐的病情和常用

6

药物疗效、不良反应的观察

和护理能力;

6.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良

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

沟通能力。

1.掌握健康教育的基本知护理药理学讲授法模拟病房

识;健康评估案例教学法医院和社区实

临床2.掌握常见疾病的健康教内科护理学情境教学法习基地

助产护理育知识;外科护理学项目实训

3.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妇产科护理学

力;儿科护理学

健康

4.具有应用健康教育程序,五官科护理学

教育

开展健康教育的能力;老年护理学

5.具有以人为本高度责任中医护理学

心、高尚的职业道德。护理心理学

营养学

护理沟通与礼仪

卫生法律法规

1.掌握预防保健基本知识护理药理学讲授法社区实习基

健康和技能;内科护理学案例教学法地

保健2.具有运用预防保健知识,外科护理学情境教学法

向个体、家庭、社区提供卫妇产科护理学项目实训

预防

生保健服务的能力;儿科护理学

保健

助产3.具有开展健康检查和健五官科护理学

康指导的能力;老年护理学

4.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社区护理学

力。护理沟通与礼仪

7

卫生法律法规

1.掌握传染病防治的基本病原学讲授法模拟病房

知识和基本技能;护理药理学案例教学法见习医院

2.具有运用传染病防治知传染病护理学情境教学法

识和技能为个人、家庭和社基础护理技术项目实训

卫生

区人群提供疾病预防、消毒护理沟通与礼仪

防疫

隔离服务和指导的能力;卫生法律法规

3.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

神和人际沟通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助产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课程、实

践性教学和活动性课程四大部分。

(一)公共基础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国防教育(军事技能)》、《军事理论

(在线课程)》、《大学生安全教育》、《毛泽东思想与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

础》、《大学体育》、《大学英语》、《形势与政策》、《医

用化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和《医学人文素养》共计约534学

时,包括374理论学时,160实践学时。

公共基础课旨在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职业

素质的培养:教育学生爱党爱国,热爱社会主义,树立社会

8

主义科学发展观,诚实守信,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社

会责任感,有良好的行为规范、法制观念和社会公德;培养

学生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素养、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和

独特的艺术审美能力、较强的沟通、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

精神。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为口腔医学技术事业献

身的精神,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爱岗敬业、勇于创新、

工作严谨、作风踏实;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刻苦钻研技术;

坚持一线的工作意识,吃苦耐劳,通过实践不断提高职业技

能;具有可持续发展潜能。

1.《军事课》:2学分,在线课程32学时+军事技能训练

2周。以国防教育为主线,通过军事课教学,使大学生掌握

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

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开设方式:第一学期开设,在线课程32学时+军事技能

训练2周。

考核方式:考查(注:军事技能训练期间,累积请假天

数≧总天数×40%或在线课程成绩不合格者,该课程考核均

不合格,不授予学分)。

2.《大学生安全教育》:2学分,在线课程32学时+讲座、

活动。本课程通过系统呈现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不安全因

子,真正把“我该怎么做”教授给同学们,从而提升同学们

9

安全意识,预防风险,指导化解危险,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学会紧急事故的处理和救护。

开设方式:第一学期开设,在线课程32学时+讲座、活

动。

考核方式:考查(注:活动和讲座,累积不参加次数≧

总次数×40%或在线课程成绩不合格者,该课程考核均不合

格,不授予学分)。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学分,64学时(理论56学时,实践8学时),必修课。通过

课堂教学,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

原理,以及这些理论成果产生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

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提高学生运用这些理论的基本

原理、观点和方法,全面、客观地分析和认识当前中国所遇

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设方式:第二学期开设,4学时/周,14周。

考核方式:考试。

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48学时(理

论42学时,实践6学时),必修课。通过对学生进行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

德观、法律基础的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人生观、

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法律素质、

10

职业素质、促进学生在思想道德和法律规范上的知行统一,

做社会主义和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开设方式:第一学期开设,2学时/周,12周。

考核方式:考查。

5.《劳动教育》:1学分,16学时,(理论8学时,实

践8学时)必修课。

开设方式:第一学年开设;

考核方式:考查。

6.《大学体育》:3.5学分,52学时(理论4学时,实践

48学时),必修课。大学体育的目的就是以运动和身体练习

为基本手段,对大学生机体进行科学的培育,在提高人的生

物潜能、心理潜能的过程中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达到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教育总目的。全面锻炼学生身体,

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促进身

体的正常发育和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生

理机能,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适应能力与疾病的抵抗能力,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强对挫折的承受力。

开设方式:第一、二学期,2学时/周,26周。

考核方式:考查。

7.《大学英语》:6学分,92学时(理论80学时,实践

12学时),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好的掌握

英语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同

11

时培养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化的理解力和敏感性,提高学生使

用语言的技能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在涉外交际活动和

就业需要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继续提高

英语交际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开设方式:第一、二学期开设,2学时/周,6周;4学时

/周,20周。

考核方式:考试。

8.《形势与政策》:1学分,32学时(理论24学时,实

践8学时),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针对学生关注的

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党和国家面

临的形势和任务,全面认清国内外形势,增强学生拥护党的

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决心,增强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开设方式:第一、二、三、四学期开设,8学时/学期。

考核方式:考查。

9.《医用化学》:3学分,48学时(理论44学时,实践4

学时),必修课。通过对学生进行医用化学的基本理论、基

本实验技能以及新观点、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教育,

帮助学生获得支撑后续课程如生物化学、药理学等的重要知

识;灵活运用所学基本理论解释一些科学问题并应用于实

践,培养学生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认

知能力。

12

开设方式:第一学期,4学时/周,12周。

考核方式:考试。

10.《计算机应用基础》:2.5学分,36学时(理论2学

时,实践34学时),考察课。通过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应用

基础》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Windows7系统的基本操作技

能,掌握Word2010、Excel2010、PowerPoint2010的应用能

力;从而具有计算机处理数据和信息的基本能力;同时为发

展各专门化方向的职业能力奠定基础。最终使得学生在学习

时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具备够用的操作技能。考试时能快速

完成各项操作任务,具备较强的考试能力。工作时可以根据

实际需要进行创意设计,具备岗位适应能力。

开设方式:第二学期,前7周,2学时/周;

后7周,4学时/周。

考核方式:考查。

1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5学分,24学时(理论

14学时,实践10学时),考察课。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主要掌握现代社会人类健康新理念、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评价

标准、青年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以及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

碍与防治等健康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影响个

体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理解自我意识、情绪与情感状态、

意志品质、人格特征、品德修养等个体心理素养与心理健康

的关系;掌握大学生时代学习心理的促进人际关系调适、青

13

春期心理与恋爱心理的维护、求职与择业的心理准备以及挫

折应对方式等大学生活适应方面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开设方式:第一学期开设,2学时/周,12周。

考核方式:考查。

12.《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1学分,14学时(理论12

学时,实践2学时),考察课。通过实施系统的就业指导,

使学生了解就业形势,熟悉就业政策,提高就业竞争意识和

依法维权意识;了解社会和职业状况,认识自我个性特点,

激发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了解就业素质要

求,熟悉职业规范,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

德;掌握就业与创业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提高就业竞争力及

创业能力。

开设方式:第四学期开设,2学时/周,7周。

考核方式:考查。

12.《医学人文素养》:3.5学分,52学时(理论30学时,

实践22学时),考察课。该课程主要学习与医务工作联系最

为密切的医学伦理学修养、医务语言学修养、医学美学修养、

医学心理学修养、医事法律修养五个方面作为医学人文素质

修养的核心内容。该课程的基本指导思想就是基础性与开放

性相结合。基础性是从医学生的当前实际出发,使他们掌握

基本的人文知识、养成基本的行为规范和基本的品格,从而

能够顺利走向临床工作岗位,达到临床医务工作所需的人文

14

素质基本要求;开放性则要引导医学生或医务人员进行广泛

性的阅读,树立与时俱进、终生学习的理念,充分认识到在学

习、生活以及工作中不断提高和拓展人文素质修养的重要性

和必要性,从而能够自学不断地进行人文素质的修养。

开设方式:第一、二学期开设,2学时/周,26周。

考核方式:考查。

(二)专业课程

1.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程包括《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生理

学》、《生物化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药理学》、

《营养护理》、《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健康评估》、

《统计与流行病学》共计约480学时,包括理论408学时,72

实践学时。

专业基础课旨在为专业课学习奠定必要基础,不仅要求

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还要培养

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5学分,86学时(理

论70学时,实践16学时),必修课。通过对学生进行人体正

常形态结构、位置关系及其发生、发展科学的学习,为其他

医学后续课程诸如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以及护理学专业

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实训课的开设,增强医学生

对相关知识的感性认识,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为进一

15

步学习护理学专业课程以及临床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开设方式:第一学期,前6周,6学时/周,

后6周,6学时/周。

第二学期,前7周,2学时/周。

考核方式:考试。

(2)《生理学》:3.5学分,56学时(理论50学时,实

践6学时),必修课。通过本门课的学习,学生掌握系统而

又实用的生理学知识,即《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

基本数据,能满足学习后续基础课和临床课所必备生理学知

识。教学中适当拓展学生对现代生理科学前沿进展的知识

面,注重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从而为揭示常见病、

多发病的病理生理现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学生从事

基层临床医疗、社区卫生保健、健康教育等工作提供坚实的

理论基础;掌握动物实验常用的实验技术,培养学生的实践

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今后参加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

理论和实践技能基础。

开设方式:第二学期,前7周,6学时/周,

后7周,2学时/周,共14周。

考核方式:考试。

(3)《生物化学》:2.5学分,36学时(理论30学时,

实践6学时),必修课。通过对学生进行生物体物质的组成

和物质在体内发生的化学变化及其规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

16

地获得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后续

学习相关专业基础课程和临床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并

能灵活运用生化知识解释临床疾病的发病机制和采取相应

的防治及护理措施;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独立思考、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设方式:第一学期,前6周,4学时/周;

后6周,2学时/周。

考核方式:考试。

(4)《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4.5学分,70学时(理

论60学时,实践10学时),必修课。通过对学生进行疾病发

生的原因、机制及机体的机能、代谢、形态结构变化和转归

的科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病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技能,能解

释常见疾病的临床病理联系,从而具备一定的临床分析能力

以及合作、沟通及协调能力,为其学习护理专业课程打下坚

实基础。

开设方式:第二学期,前7周,4学时/周;

后7周,6学时/周。

考核方式:考试。

(5)《药理学》:3.5学分,56学时(理论52学时,实

践4学时),必修课。通过对学生进行药物的药理作用、临

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必须

的药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的内科护理、外科护

17

理、妇科护理以及儿科护理等临床课程的学习以及提高临床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打下基础。同时,本课程的学习是适应

新形势下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

人才的重要手段。

开设方式:第二学期,前7周,2学时/周;

后7周,2学时/周。

第三学期,前7周,4学时/周。

考核方式:考试。

(6)《营养护理》:2学分,28学时(理论24学时,实

训4学时),考察课。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

识什么是合理的营养、人体所需要的营养、各类食品的营养

价值、膳食营养与常见营养性病症的关系为重点,阐述营养

学基本理论和日常应用知识,使大家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在

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我们所面临的营养过剩与营

养缺乏相并存的营养不平衡问题,争取改善民众的营养认

识,提高我国人民的营养水平,促进身体健康。

开设方式:第二学期,2学时/周,共147周。

考核方式:考查。

(7)《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2.5学分,36学时(理

论30学时、实践6学时),必修课。通过对学生进行免疫学

的基本理论及其在疾病诊断和防治中的应用,以及病原生物

的生物学特性、生命活动规律、致病性、免疫性、实验室检

18

查及防治原则的学习,为学生将来学习药理学、传染病学及

临床各门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同时着力培养的学生严密

的无菌观念,将在消毒、灭菌、隔离、预防、治疗等医护实

践中科学应用。

开设方式:第一学期,前6周,2学时/周,

后6周,4学时/周。

考核方式:考试。

(8)《健康评估》:5学分,84学时(理论70学时,实

践14学时),必修课。通过《健康评估》课程的学习,学生

掌握从事护理实践所必需的健康评估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

基本技能;具有科学的发现服务对象健康问题的逻辑思维能

力,学会运用整体评估观、评判性思维,评估临床服务对象

的健康问题和身心需要;树立尊重、爱护评估对象的专业信

念;养成积极的职业情感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形成严谨、求

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和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为进一步学习

临床护理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开设方式:第三学期,6学时/周,14周。

考核方式:考试。

(9)《统计学与流行病学》:2学分,28学时(理论22

学时,实践6学时),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

掌握基本统计学原理,以及能利用简单的统计学方法进行资

料分析;了解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及方案的制定。

19

开设方式:第四学期开设,2学时/周,14周。

考核方式:考查。

2.专业核心课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基础护理技术》、《外科护理》、

《内科护理》、《助产学》、《儿科护理》、《妇科护理》、

《助产综合实训》共计约546学时,包括340理论学时,206实

践学时。

专业核心课旨在培养学生专业核心技能,培养学生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专业基

础。

(1)《基础护理技术》:7学分,112学时(理论56学时,

实践56学时),必修课。通过对学生进行护理基本理论、基

本技术、护理人文精神、护理相关法律和专业伦理的学习,

引导学生进入护理领域,并架起基础课和临床专业课的桥

梁;培养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创新竞争能

力强、能适应未来医学发展的“实用型”和“职业型”的高

素质护理人才。

开设方式:第三学期,8学时/周,14周。

考核方式:考试。

(2)《外科护理学》:6学分,98学时(理论70学时,

实践28学时),必修课。通过对学生进行外科领域病人临床

护理、预防保健以及人群健康促进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

20

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

身心状况及护理措施,了解外科护理学的理念、设备治疗手

段和技术的新动向、新进展。该课程和内科护理、妇产科护

理、儿科护理等平行开展,内容互为补充,共同建立学生的

整体医学护理知识结构和技能构架。

开设方式:第三、四学期,4学时/周,28周。

考核方式:考试。

(3)《内科护理学》:6学分,98学时(理论82学时,

实践16学时),必修课。《内科护理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

护理学科,是其他临床护理学科的基础,其阐述的内容具有

普遍的指导意义。本课程有助于学生适应现代护理发展的需

要,建立整体护理观念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

对基础护理知识以及各专科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使学生系

统掌握内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常用内科护理技术及各种临

床常见疾病的护理知识,熟悉内科护理的工作范围与特点,

为今后从事和发展内科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学生能较为全面和系统地获

得内科常见病、多发病防治和护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

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开设方式:第三学期,后7周,4学时/周;

第四学期,前7周,6学时/周;

后7周,4学时/周。

21

考核方式:考试。

(4)《助产学》:6学分,98学时(理论50学时,实践

48学时),必修课。《助产学》是助产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

是一门协助新生命安全诞生的医学科学,是研究女性妊娠

期、分娩期、产褥期以及胎儿、新生儿的生理、心理、病例

与社会因素变化,进行保健指导、促进产妇自然分娩的一门

学科。它以产科系统理论为基础,重在孕期保健、产前监护、

助产及产后护理等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本课程力求体现职

业教育“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岗位”的基本原则,突

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在强化专业知识的同

时力求更加注重学生分析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为达到上

述目的,该课程充分体现“职业性、操作性、实用性”的特

点,通过运用临床案例,提出讨论问题,注重学生的能力培

养,使学生通过学习和训练,掌握助产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

操作技能,适应临床工作需要。

《助产学》的开展需要开设以下课程为基础:医学基础

课程,如:生理、病理、解剖、生化、药理,护理专业基础

课程,如:基础护理学、健康评估等,该课程和妇科护理、

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儿科护理等平行开展,内容互为补充,

共同建立学生的整体医学护理知识和技能构架。

开设方式:第三学期,后7周,6学时/周。

第四学期,前7周,2学时/周,

22

后7周,6学时/周。

考核方式:考试。

(5)《儿科护理》:3.5学分,56学时(理论46学时,

实践10学时),必修课。

《儿科护理学》是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

专业课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儿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

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

道德,树立“以人的全面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能运用

护理程序对患儿实施整体护理,达到减轻患儿痛苦、促进康

复、保持健康的目的。

开设方式:第四学期,4学时/周,14周。

考核方式:考试。

(6)《妇科护理学》:4.5学分,70学时(理论36学时,

实践34学时),必修课。《妇科护理学》是助产专业的一门

主干课程,是研究女性在非妊娠状态下,生殖系统的生理、

病理及其相关的病因、机制以及心理-社会等方面的行为反

应,运用护理程序对其现存和潜在的健康问题实施整体护理

的一门科学,包括计划生育和妇女保健的内容,是临床护理

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助产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

力求体现职业教育“三基五性”以及“必需、够用、实用、

好用”的原则,突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在

强化专业知识的同时力求更加注重学生分析能力、实践能力

23

的培养,更加紧扣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要求。为达到上

述目的,该课程充分体现“职业性、操作性、实用性”的特

点,通过运用临床案例,提出讨论问题,注重学生的能力培

养,使学生通过学习和训练,掌握妇科护理的理论知识和专

业操作技能,适应临床工作需要,并能顺利通过护士执业资

格考试。

开设方式:第四学期,前7周,4学时/周,

后7周,6学时/周。

考核方式:考试。

(7)《助产综合实训》:1学分,14学时(理论0学时,

实践14学时),必修课。本课程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

与助产士《母婴保健技术》考核为导向,助产士岗位职业所

需的知识为基础,能力、素质要求为核心,设计课程标准。

助产典型工作情境为载体,项目教学为主线,强调助产职业

能力训练,注重培养学生沟通与合作能力、伦理素养、关爱

产妇、恪尽职守、终生学习能力。跟踪临床最新的技术和理

念,及时增删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与临床前沿技术同步

更新。旨在做好学生进入临床实践前的转化和衔接,为学生

考证打下坚实基础,实现双证融通。

开设方式:第四学期,后7周,2学时/周,

考核方式:考试。

3.专业拓展课

24

专业拓展课程包括《护理学导论》、《护理技能训练》、

《急救护理》共计约84学时,包括34理论学时,50实践学

时。

(1)《护理学导论》:1学分,14学时(理论14学时,

实践0学时),必修课。通过本课程学习,使护生掌握护理

学理论及相关理论、护理程序、循证护理、护理安全,并将

其贯穿应用与基础护理技术和专科护理技术的学习过程中,

为提高护生的基本专业素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解

决专业问题及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得护理

教育实现“知识”与“能力”相融,培养出高素质的护理人

才。

开设方式:第二学期,后7周,2学时/周。

考核方式:考查。

(2)《护理技能训练》:3学分,42学时(理论0学时,

实践42学时),必修课。通过对学生进行护理基本理论、基

本技术的学习,引导学生进入护理领域,并架起基础课和临

床专业课的桥梁;培养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

创新竞争能力强、能适应未来医学发展的“实用型”和“职

业型”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开设方式:第四学期,4学时/周,7周。

考核方式:考试。

(3)《急救护理》:2学分,28学时(理论20学时,实

25

践8学时),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养成专业

独特的逻辑性思维,掌握常用的急危重症护理技术和相关的

急危重症理论知识,并能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知识和技

能,按急危重症护理学特有的临床护理工作方式,观察、分

析、解决服务对象存在的健康问题,为临床护理工作打下良

好的基础。

开设方式:第四学期,4学时/周,7周。

考核方式:考查。

(三)实践性教学

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训、实习(教学实习、毕业

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

等。本专业加强实践性教学,实践教学学时已达到总学时数

的50%以上。依据国家发布的有关专业顶岗实习标准,严格

执行《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有关要求,在教学过程

中积极推行认识实习、顶岗实习等实习方式,同时在实践性

教学环节中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注:

根据国家临床工作相关规定,助产专业实习生因未取得相关

从业资格证书,不能进行顶岗实习。)

1、实训课

实训课以我院建立的实训室完成相关的实训教学课程,

主要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与病

理生理学、药理学、营养护理、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26

统计与流行病学、助产学导论、医院感染、护理学导论、护

理技能训练、急救护理、基础护理技术、健康评估、内科护

理、外科护理、儿科护理、助产学、妇科护理等实训内容。

2、实习

(1)教学实习

利用休息日,安排学生轮流到合作的医疗单位进行参观

和学习,将校内实训课与临床进行比较,找出不同之处,并

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加

强理论记忆和理解。

(2)毕业实习

第三年将进行为期8个月的顶岗实习,让学生真正融入

到临床实际工作中去。通过在不同专科的实践学习,熟

知各个科室治疗项目、每个治疗项目的步骤要求和方法等,

学会医患、医护、医技之间的沟通,为将来能很好地融入社

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具体安排如下:妇科8周、产科10

周、内科4周、外科4周、儿科2周、急诊科2周、计生科1周、

B超彩超1周,实习医院原则上选择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

(注:根据国家临床工作相关规定,助产专业实习生因未取

得相关从业资格证书,不能进行顶岗实习。)

3、实习报告:要求学生结合实习经历,书写实习过程

中的收获、存在的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并对在校学

习期间的专业理论课及实训课教学提出反馈意见及建议。

27

(四)活动课程

1.选修课

选修课分为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一般

包括艺术文体类(含美育美学艺术、文学及体育等课程)、

人文素质类(含历史、哲学、政治、公共礼仪、心理学等课

程)和基础医学类(含解剖、生理、病理、药理、生物等课

程)。

专业选修课分为专业方向课和专业拓展课,包括本专业

知识及技能水平的提高和加深,体现本专业要求和特色的课

程;与本专业相近或相关的外延课程;介绍本专业新趋势、

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新流程、新标准、新材料等的课

程。

选修课总记20学分,学生必须修够4学分才能毕业。

2、志愿服务活动:

学生应积极参加学院及系部组织的各种志愿服务活动,

以增强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更好地成为一名合格的

护理医务工作者。

3、社会实践活动:

(1)利用星期六、日放假时间去医院进行实践,为以

后的实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2)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创卫活动、

去敬老院参加帮助老人的活动等。

28

七、学周与学时安排

(一)学周安排

3年总计安排149周,其中入学教育1周,军训2周,课堂

教学54周,复习4周,考试4周,社会实践7周,志愿者服务8

周,毕业实习32周,毕业考试1周,假期36周,具体分配见

表1。

表1.助产专业学周安排表

第一学年第二学年

项目第三学年合计备注

1学期2学期3学期4学期

入学教育100001

军训200002

课堂教学12141414054

复习111104

考试111104

社会实践活动122207

志愿服务活动222208

毕业实习00003232

学期周数2020202032112

毕业考试****11

假期12121236

合计525245149

(二)学分与学时的换算。

29

1.学分与学时换算说明

课堂教学以16学时计为1个学分;入学教育、社会实践、

志愿服务、复习考试、毕业考试等,以1周为1学分。

2.学时学分安排

课堂教学二学年安排54周,实习一学年计32周,必修课

共2736(1516+112+960+36+32+32+8+24+16)学时,选修课

共320学时,计187学分;入学教育、志愿服务活动、社会实

践活动、复习考试、毕业考试共17周,计17学分。(说明:

1516是必修课课堂教学总学时,即用学期周数与相应学期的

周学时26或30相乘的得数;960是毕业实习学时;112是军事

技能训练14天,8学时/天;36是军事课学时,32学时分别是

大学生安全教育学时、形势与政策课程学时;8是毛泽东思

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在线课程学时,24

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在线课程学时,16学时是劳

动教育课学时;学分是总学时除以16的得数。);共计204

学分。

3.助产专业课程学时、学分,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占总

课时比例见表2。

30

表2学时、学分、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占总课时比例分配表

学时占总学时比例()

%占总学分比例

课程类别学分

()

理论实践理论实践%

公共基础课程3862803612.69.217.6

专业基础课程408723113.42.415.2

必修

专业核心课程3402063411.16.716.7

专业拓展课345061.11.62.9

公共选修课程1600105.204.9

选修

专业选修课程1600105.204.97

实践

顶岗实习096060031.429.4

课程

志愿服务活动****

活动83.9

课程

社会实践活动**7**3.4

入学教育**1**0.5

毕业考试及毕业设计**1**0.5

总学时(学分)合计1488156820448.751.3100

注:入学教育、志愿者服务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毕业考试只计学分,不计学时;公共基础

课程学时占总学时比例为(12.6+9.2+5.2)%=27.0%;选修课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为

(5.2+5.2)%=10.4%;实践课程学时占总学时比例为51.3%。

31

八、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2020版助产专业教学进程表(三年制)

考核方式学时数各学年学时分配

课总

程序学总理实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

类课程名称考考分学论训

别试查时学学1学期2学期3学期4学期实习

数时时

6周6周7周7周7周7周7周7周32周

必修课

国防教育(军事技能)①1120112入学前2周

14

军事理论(在线课程)136360

2大学生安全教育②123232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

3246456844

义理论体系概论

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④134842622

共5劳动教育⑤111688第一学年开设

础6大学体育1.23.5524482222

课毕

7大学英语2169482122264业

8形势与政策4132248每学期8学时实

9医用化学134844444

10计算机应用基础22.54224024

1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1.524141022

12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41141222

13医学人文素养23.55230222222

14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15.5867016662

15生理学23.55650662

业16生物化学12.53630642

础17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24.570601046

18药理学33.556524224

19营养护理222824422

20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12.53630624

32

21健康评估3584701466

22统计与流行病学222822622

23基础护理技术37112565688

24外科护理4469870284244

业25内科护理46988216464

心26助产学36985048626

27儿科护理43.556461044

28妇科护理44.570363446

29助产综合实训41140142

专30护理学导论21141402

展31护理技能训练43420426

32急救护理42282084

周学时合计177611686082626303026263030

总学时合计

总学分合计107

选修课

1A类(公共选修课)110每学期80学时

2B类(专业选修课)2,310每学期80学时

周学时合计320

总学时合计20

说明:①军事技能训练于入学前2周进行,共14天,8学时/天;②《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可结合学院保卫处、

学生管理处等部门工作安排适时开展讲座与活动;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64学

时包含56学时课堂教学和8学时在线课程;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48学时包含24学时课堂教学和

24学时在线课程;⑤劳动教育课程共16学时,在第一学年开设。

33

九、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1.队伍结构

助产专业教学团队共26人(含团队带头人),其中学校

专任教师19人,占79%,来自医院的兼职教师5人,占21%。

高级职称4人,硕士8人。目前专兼职比为5:1,经过努力,

我们将扩大兼职教师占比,同时积极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

以提高学历层次。

2.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