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X检测有限公司管理制度汇编XXXX检测机构管理制度汇编文件编号:编写:审核:批准:受控状态: ■受控□非受控版本号: A/0发布/实施日期:2019年03月01日
目录序号文件名称编号备注1人员培训考核制度XXXX/GLZD-012外协管理制度XXXX/GLZD-023仪器设备管理制度XXXX/GLZD-034仪器设备校准维修制度XXXX/GLZD-045检测方法的选定XXXX/GLZD-056抽样管理制度XXXX/GLZD-067样品管理制度XXXX/GLZD-078委托方机密保护管理制度XXXX/GLZD-089检验工作规程XXXX/GLZD-0910检测的验证对比试验管理制度XXXX/GLZD-1011检测结果差异或偏离的反馈和纠正XXXX/GLZD-1112例外情况允许偏离的处理规定XXXX/GLZD-1213检测设施、环境的建立和管理XXXX/GLZD-1314申诉处理管理规定XXXX/GLZD-1415新增测试项目管理规定XXXX/GLZD-1516合同评审管理制度XXXX/GLZD-1617仪器设备期间核查管理规定XXXX/GLZD-1718复检管理规定XXXX/GLZD-1819计算机或自动化设备检测数据管理规定XXXX/GLZD-1920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分解及考核管理规定XXXX/GLZD-2021岗位职责及要求XXXX/GLZD-2122实验室三废管理规定XXXX/GLZD-2223节能管理制度XXXX/GLZD-2324固体废弃物管理规定XXXX/GLZD-2425伤亡事故管理制度XXXX/GLZD-2526消防安全管理制度XXXX/GLZD-2627职工健康保护管理制度XXXX/GLZD-2728安全用电管理制度XXXX/GLZD-28人员培训考核制度XXXX/GLZD-011目的本制度规定了人员培训、考核及上岗的管理程序。通过多种培训、考核方式使工作人员达到上岗的要求和条件,以保证质量活动过程的有效性。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检测人员以及与质量体系要素有关的质量管理人员。本制度实施过程中应考虑以下几点:2.1确定受训人员2.2选择、确定培训内容及培训部门。2.3确定考核内容、范围。2.4上岗批准。3职责3.1公司技术负责人。3.1.1组织办公室编制人员培训计划。3.1.2审核培训计划,报公司批准公司内部培训项目。3.1.3督促检查培训计划的实施。3.1.4组织人员考核实施及结果评定。3.1.5人员上岗的审核。3.2办公室3.2.1编制人员培训计划。3.2.2了解受训人员的培训情况,向上级作书面报告。3.2.3组织实施考核及结果评定。3.2.4印发“人员培训记录表”及“检测人员绩效考核表”。3.2.5将考核结果、记录及上述表格归档并保存。3.3各专项试验室:提出培训建议以及人员考核的意见。4实施步骤4.1培训计划4.1.1公司技术负责人召集有关人员听取本年度培训意见或设想。4.1.2根据公司技术负责人以及各部门意见,由办公室编写本年度培训计划和中、长期培训教育计划。4.1.3公司技术负责人审核计划,报最高管理者批准。4.2公司送外培训的实施。4.2.1试验室送外培训的依据来源是:a.依据培训计划安排。b.依据培训部门的来函通知。4.2.2依据培训计划实施的培训:a.由办公室通知受训人并填写培训申请表,由总公司各相关部门审批。4.2.3依据培训部门来函通知实施的培训:a.由办公室受理。b.由技术负责人确定培训人员。c.报公司领导审核批准。4.2.4培训结束后:a.受训人向技术负责人报告受训情况:是否达到受训目的,是否获证,确定是否要向有关人员传授或讲解。b.根据公司技术负责人批示(必要时),由受训人为本次受训作传授。4.3公司内部培训的实施4.3.1公司内部培训的依据;a.依据年度培训计划。b.依据公司技术负责人批准同意的、计划外的培训项目4.3.2公司内培训的实施:办公室根据培训项目确定培训教师、受训人员、培训时间、地点,准备培训资料。4.4考核4.4.1考核实施a.自我考核。b.由技术、质量负责人根据日常工作考核。c.公司负责人考核。d.考核结果,存入个人档案,做为聘任依据。4.5上岗批准a.正式聘用的各类人员视为已获得上岗批准。b.其余人员由办公室根据考核结论提出能否上岗意见,提交公司领导会议研究,公司负责人签署批准意见。5记录人员培训记录表人员考核上岗审批表
外协管理制度XXXX/GLZD-021目的外部协助和供给直接影响到检测工作质量,因此检测工作用设备的购置、试剂、物资的采购供应和校准单位的选择应对其实施有效的控制。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仪器设备及消耗材料的购置的管理。职责a.质量负责人负责外协和供给工作。b.管理组负责检测仪器设备购置的年度计划的制订、仪器设备的订购、验收工作。负责试剂、物资的采购的管理工作。c.各专项试验室参与购置仪器设备的可行性论证及购置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验收工作。d.办公室做好检定单位的选定工作。4工作程序4.1仪器设备、消耗材料的购置由管理组负责,校准单位的选择由计量室负责。4.2各专项试验室根据工作需要,将所需仪器设备、试剂、物资按规定时间填写申请单报管理组。4.3仪器设备的购置4.3.1管理组根据仪器设备购置计划,审核后制订仪器设备年度购置计划并报质量负责人审核,最高管理者批准。4.3.2管理组组织各专项试验室有关人员对购置计划中的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提出设备选型意见。4.3.3供应商的选择:应对仪器设备经销企业的考察。a.企业应有合法的经营手续;b.产品应经最终检测或试验合格;c.产品应有合格证书。经考察合格签订有质量责任的订货合同,管理组应记录并保存供应商的质量保证资料。4.3.4设备到达后,由管理组及专项试验室检查设备的名称、型号、件数及包装情况,如有损伤缺件或其它异常情况及时向运输部门交涉处理。4.3.5设备到试验室后,管理组会同各专项试验室对设备进行清点、检查并按合同规定的技术条件进行验收后交付各专项试验室。有安装调试要求的设备,由计量室负责组织安装调试,待结束后经检定或校准合格后交付各专项试验室。进口设备、国产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由管理组、各专项试验室及质量负责人参加验收工作。4.3.6计量室应保存购入设备的合格证书、使用说明书及验收交付记录等档案材料。4.3.7常用工具、量具、试剂、物质、消耗性材料由实验室每季度制订采购计划,经公司负责人审批后实施。4.3.8供应商的选择:常用物资的采购应选择正规的销售部门。4.3.9各专项试验室将采购的常用物资按计划核对后入库,并按各种物质规定的环境条件进行储存、搬运。危险品及标准物质的控制与管理按相关质量管理手册文件执行。4.3.10各专项试验室在领用和使用试剂、物资前,应核对验证。4.3.11管理组应注意收集试剂、物资等的使用质量信息和供应商的情况记录,以决定继续选购或更换供应商。4.4仪器设备校准或检定。4.4.1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工作由计量室负责。4.4.2校准单位的选择:a.校准单位为相应的授权单位;b.校准单位应有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4.4.3办公室根据试验室仪器设备的校准周期,提前一周通知各专项试验室,并按期送检。4.4.4检定或校准证书由办公室保留原件,复印一份交各专项试验室。4.4.5仪器设备在检定或校准周期内意外损坏出现异常,由管理组负责维修后,重新检定合格方可使用。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XXXX/GLZD-031目的为了加强对检测设备仪器的管理,掌握其使用状态,对存在问题的设备、仪器区别情况分类处理,确保试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特制订本制度。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应于公司所有检测、试验仪器设备的配置、采购、使用、维修及仪器档案的控制与管理工作。3职责3.1质量负责人主管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3.2管理组负责仪器设备的购置、台帐管理及报废设备的处置工作,并组织新购设备的验收工作。3.3办公室负责对停用设备进行标识,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和维修及封存设备的确认,标识工作。参与设备购置及验收工作,负责报废设备的鉴定。3.4专项试验室负责对本试验室所用设备的检定、校准和维修工作,参与设备的采购验收工作。对设备的停用、封存和报废应及时向计量室报告,并配合处理。4程序4.1仪器设备的停用4.1.1仪器设备在下列情况下应停用,试验室及时向公司领导报告。a.仪器设备因过载、误操作或故障损坏;b.仪器设备超过检定或校准周期;c.仪器设备在正常使用中,显示的结果可疑;d.仪器设备经检定或校准不合格;e.仪器设备性能无法确定;4.1.2办公室对停用仪器设备进行标识,并针对停用原因分别处置,处置包括:a.对超过检定或校准周期者进行检定或校准。b.对仪器设备的缺陷、损坏进行鉴定,并组织修复。c.对修复不能完全恢复功能者,予以降级使用或报废。4.1.3经处置停用仪器设备根据处置结果,贴相应的标志,纳入相应管理。4.2仪器设备的封存4.2.1凡因标准变更、检测方法改变而淘汰的仪器设备,由专项试验室提出,办公室会同试验室共同确认暂时封存。4.2.2计量管理人员对试验室封存设备进行登记。4.2.3淘汰设备经最高管理者批准,公司负责处理。4.3仪器设备的报废4.3.1仪器设备失去使用功能,由公司及试验室提出报技术负责人,办公室组织专人进行鉴定,确认后填写“设备报废申请单”,并经公司经理批准。4.3.2报废设备的处置,经行政负责人批准,办公室办理并记录。5附录仪器设备报废申请单
仪器设备校准维修制度XXXX/GLZD-041目的仪器设备的校准对试验数据的可靠性十分重要,仪器设备的定期维护和故障维修可以确保其功能正常,防止产生不准确或不精确的结果。故制订本制度。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检测工作所用的仪器设备的校准和维修.3职责3.1质量负责人主管仪器设备的校准和维修工作。3.2办公室负责制定仪器设备的年度校准计划和仪器设备的送检工作,负责检定证书的管理。审核各专项试验室自校仪器设备的校核报告。负责仪器设备的维修工作。3.3各专项试验室负责所用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及就近送检工作,并配合办公室编制年度校准计划,做好仪器设备的检定和维修工作。4工作程序4.1办公室负责对试验室内仪器设备制定检定周期,并按周期进行送检。4.2仪器设备如果没有计量检定规程,由计量室编制自校规程,校准规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技术要求、校准项目、校准方法、校准周期等,并按规定程序审批。4.3检定或校准4.3.1办公室根据仪器设备的检定或校准原则,编制年度检定或校准计划。并于一周前将需检定或校准的仪器设备名称通知各专项试验室,各专项试验室根据通知做好仪器设备的检定工作。4.3.2自校仪器设备的校准工作,由办公室根据经批准的校准规程校准。校准人员应为助理工程师以上职称,从事该仪器设备检测工作五年以上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校准后如果符合规定要求,应认真做好校准记录,并由办公室审核校准数据。校准规程的编制按规定执行。a.当自校仪器设备有相应的计量标准器和校准规程时,经校准合格后进行标识。b.如果自校工作中计量标准器具量程不够,可以按下述方法处理:(1)检测超出部分,经扩展其量程,其准确度能满足要求者,可以给出扩大量程后的检测结果,同时必须给出扩大量程部分的误差分析材料,被校仪器准予使用。(2)计量标准器具量程虽然不能满足计量器具的全部要求,但能满足使用单位的部分量程时,可以只在这段量程内校准。c.对于没有校准用计量标准器具的,可按下述规定之一的方式进行校准。(1)用于综合检测的检测仪器,可通过对基本参数的校验来进行,如果这类仪器本身带有自校程序,还必须包括可自校程序进行自校。(2)可以通过三台以上仪器的比对,判断其比对结果是否在允许误差范围内。(3)国内同种仪器少于三台者,可以根据制造厂的技术条件进行校准。4.3.3在下列情况下,应考虑重新检定或校准:a.对设备的准确度表示怀疑时;b.设备经维修后;c.设备经拆卸或搬运后。4.4仪器设备经检定或校准后,将检定或校准证书由计量室存档。对于经检定或校准后不合格或失去部分功能而降级使用的仪器设备,由办公室通知各专项试验室,并在设备档案上进行记录,对仪器设备一览表进行修改。4.5仪器设备的维修4.5.1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由公司负责,当因检测工作需要搬迁或环境条件变化影响到仪器设备的有效性时,各专项试验室应及时报告质量负责人,经采取措施达到技术要求时方可使用。4.5.2仪器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正常使用磨损后的修复及易损件的更换,由办公室负责。4.5.3仪器设备非正常使用损坏,发生故障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切断水、电,加停用标志。专项试验室及时向质量负责人报告,并组织有关人员对损坏设备进行检查,分析事故原因,采取纠正措施,专项试验室填写修理报告单,由办公室提出意见报质量负责人批准后,请专业人员进行修复并重新检定或校准。4.5.4仪器设备发生事故,造成设备严重损坏时,由质量负责人主持处理。经查找原因,分清责任,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办公室请专业人员鉴定,提出处理意见:修复、降级、报废等,鉴定意见为修复降级的,由专项试验室填写维修报告单,质量负责人审批后,由办公室组织人员对设备进行修复。鉴定意见为报废的,按规定程序执行。5、记录仪器设备修理报告单
检测方法的选定XXXX/GLZD-051目的检测方法是为测定材料或产品的一种或多种特性而采取的技术方法。检测方法的选定是检测活动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之一,为尽可能采用适合的检测方法以提高报告结果的信任度。减少检测结果的错误、误差或抱怨而制订本制度。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检测、试验工作所采用的技术标准、规范的选定与控制。3职责3.1技术负责人负责检测方法的技术性归口管理工作。3.2各专项试验室负责检测方法的选定和实施。4工程程序4.1默认方式凡试验室使用或接收的合同性文件(如抽样单、协议书、委托书等)。明示的方法标准(包括产品标准式)中所含检测方法完整且适合于检测工作,即为检测方法的默认选定方式,不需另外确认。4.2确认方式4.2.1下列情况或至少是下列情况需履行确认:a.明示的产品标准中没有规定检测方法或规定不完整的;b.明示的产品标准或方法标准非标准最新版本的;c.明示的方法标准不适用的。4.2.2被确认的方法应尽可能选用国际或国家标准中已经公布或由权威机构或有关科技文献或杂志上发表的方法。4.2.3确认的方式可以是检测细则、合同性文件的补充、更正或委托方的便函、传真等书面形式。确认必须通知委托方。4.3协议方式4.3.1当需要采用非标准方法时,应征得委托方同意,在必要情况下签定协议。4.3.2协仪可由本试验室起草、委托方确认或委托方同意,本试验室确认的方式进行。4.4当抽样作为检测方法的一部分时,应使用抽样程序和适当的统计技术去抽取样品。抽样管理制度XXXX/GLZD-061目的抽样是质量检测工作的第一个步骤,也是整个检测活动中重要的环节之一。为保证检测的科学性、公正性、准确性,规范抽样工作,特制定本制度。2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试验室对批量产品的特殊样品(仲裁检测、质量鉴定的个样)质量做出判定的检测样品的抽取。3职责3.1办公室负责抽样工作的计划、组织和检查。3.2各专项试验室负责抽样工作的实施。3.3仲裁检测、质量鉴定等特殊检测类别抽样方案,由管理组组织有关试验室共同确定。4工作程序4.1准备工作程序4.1.1抽样人员的确定:抽样人员的组成必须与工作内容相适应。抽样人员应是熟悉标准,掌握一些正确抽样方法、技术,工作认真、负责。4.1.2文件资料的准备:抽样必须携带完整的文件资料,包括抽样的文件依据、产品标准、抽样标准、抽样单、协议书、封样单、介绍信、个人身份证明等。4.1.3抽样工具的准备:抽样工具包括取样工具、随机抽样用具、样品包装物、封条、封样胶带(水)等。4.1.4抽样方案的确定:抽样方案的确定一般包含下列内容:a.产品名称、规格型号;b.抽样的地域范围;c.抽样的企业名称;d.产品标准、检测项目;e.批量规定、样品数量、备份样数量;f.抽样方法;g.封样方式、标识标签收集或移载方式;h.运输安全措施;i.其它注意事项。4.2现场工作程序4.2.1出示抽样工作依据:抽样人员到达抽样地点,首先应主动向受检方出示抽样依据文件(任务来源文件)和抽样人员身份证明文件(介绍信、工作证等),介绍有关情况和工作要求。4.2.2填写文书:抽样单、协议书、封样单必须逐项认真填写,字迹公正、准确。抽样单缺漏或不能表达的内容应在其备注栏或空白处注明。上述文件经抽样人员共同核对无误后,必须由受检单位经办人或主管领导签名、签单。4.2.3随机抽样:产品抽样一般须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不应人为的有意选择哪个或哪部分产品。产品标准对抽样有其它方法需求的例外。4.2.4抽样数量:必须严格按抽样标准所规定的数量抽样,复查样或按标准须加倍的应与检测单一次抽取。4.2.5样品加封:各类样品现场抽取后均需封样。复查样、加倍样亦应加封。封样首先应确认样品上标识标志是否完整,不完整的应采取移植方式予以补充,然后粘贴封样单、封条。4.2.6运输安全:所有样品均需采用适当措施保证不因运输而损坏,并随同抽样人员带回;不便随行带回而由企业运输的须向其申明安全的各种事项;大型不便运输样品的复查样或加倍样亦可在确保封样安全的情况下,由企业妥善保存,待需要时再行提取,但须在抽样单中注明。样品管理制度XXXX/GLZD-071目的样品的管理,包括样品的接收、检查、识别、流转、贮存、保护、保留和清理各个环节,直接关系到检测要求的适宜性和检测质量的保证,必须严格管理,特制定本制度。2范围本制度适于所有检测样品的管理。3职责3.1办公室负责对公司各专项试验室检测样品的统一管理、检查。3.2各专项试验室对样品在检测流转过程中的检查、标识、保护、准备及清理工作负责。4工作程序4.1样品的接收和检查4.1.1办公室接收检测样品时,应对样品的状态、签封完好性、品种、规格、数量(包括有备份样要求的情况),包括是否异常或是否与相应的检测方法中的描述的标准状态有所偏离进行检查并作详细记录。在接收客户送检样品时,应根据客户的检测要求认真检查样品、资料的完整性及对应于检测要求的适宜性,并在“委托检测协议书”上登记说明。必要时请相应各专项试验室共同验收。4.1.2各专项试验室在接收样品时,应检查委托单与实际样品的符合性,若不一致或错误应及时和委托单填发人联系予以修正。4.1.3样品接收过程中,如果对样品状态与检测方法所要求状态的符合性疑问,或者样品与提供的说明不符,以及样品不完全符合检测的要求规定,各专项试验室应向办公室询问,并要求办公室向委托方进一步予以说明。4.1.4各专项试验室在检测工作开始之前,应确认样品是否已经完成了所有必要的准备,或委托方是否要求对样品进行准备或安排准备。4.1.5当因检测任务时间要求紧,样品不入库,立即转到各专项试验室开始检测时,按例外允许情况处理,并补办接收入库登记手续。4.2样品的识别和流转4.2.1本试验室对检测样品实行与报告相一致的唯一标识进行全程识别。4.2.2需要二个以上检测室共同完成的检测,视标准中检测方法要求,样品由管理组直接分成相应份数发至有关试验室,或由主检室根据要求将样品流转到协作方或分包方,做好标识转移,并负责样品的安全流转和及时返回。现场检测样品必须得到如实记载。样品整个流转过程应在检测业务委托单中得到记载。4.2.3样品在管理组完成接收登记、检查标识、填发业务委托单后由业务接待人员分发至各专项试验室并由各专项试验室领取。4.2.4检测完毕的残留样品各专项试验室及时退回管理组样品库保存。4.3样品的贮存和保护4.3.1样品按流转顺序流转,交接签署时应核查样品状况。4.3.2样品库存和样品流转应采用下列措施避免样品在贮存、处置、准备和检测期间的非常变质和损坏:a.遵守随样品提供说明的任何有关规定;b.样品库样品应有适宜的样品存贮场所,指定专人负责、限制出入,样品应分类存放,贮存环境应安全,无腐蚀、清洁干燥且通风良好,易燃易爆和有毒的危险品样品应隔离存放,做出明显标记。c.样品处理、准备或检测期间易相互影响、干扰的样品应采取行之有效措施,防止相邻工作区域间的不利影响。4.3.3如果样品必须在特定的环境条件贮存或处置,则应对这些条件加以维持、监控和记录(如必要),此记录应是环境监控记录和检测原始记录的相互印证。4.3.4当检测样品委托方有特殊保密要求时,样品或各专项试验室有贮存应有相应的安全措施,以保护此类样品或其一部分的状态机密性和完整性。泄密、丢失样品均视为严重的质量责任,一经发生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4.3.5样品如遇意外损坏或丢失,各专项试验室应在原始记录中说明并追查责任,必要时应立即与委托方联系。4.3.6各份样和检测完毕的残留样均由样品库统一保留。各专项试验室需要必须办理有关手续后方可由各专项试验室提取,留样期内的样品不得以任何理由挪作它用。残留样原则上检测完毕退回样品库保留,暂不能退回的可在各专项试验室保留。无论残留样在何处保留均不得改变或破坏其检毕状态,并在业务委托单上记录其保留地点。4.3.7对提供给分包试验室的样品,在交付前应检查样品的完好性,交付时应有对方接收凭证,并明确试毕样品退样方式。4.3.8样品在本试验室的保留期为三个月,质量纠纷的仲裁检测和质量鉴定检测样品保留至有关各方均无异议或质量纠纷处理结束。特殊样品根据要求另行商定。5、记录样品登记表
委托方机密保护管理制度XXXX/GLZD-081目的及适用范围本制度要求与试验信息有关的工作人员不得随意向委托方以外的任何人(包括公司的其它人员)泄露委托方的机密和其它任何信息,以维护委托方的权益和试验检测工作的公正性。2职责内容2.1取样员a.妥善地将样品及样品资料从取样点送至公司,不得损坏和遗失;b.样品到公司后在样品室办理交接手续,交接时对样品资料进行核对。2.2样品室的保管员:a.样品进出库时,将样品名牌(或包装)内容与抽样单或样品其他记录核对,检查是否一致,并办理进出库手续;b.保证样品的安全与完好。2.3检测人员:从样品库接收待检样品,核对资料、文件是否齐全;及时销毁检查中数据处理、填写记录、编写报告等过程产生的废页,微机操作时,文件“打开”指令要加密;检测过程中,不得将检测数据及结果告知任何与检测无关的人(包括委托方);检毕样品退回样品库时办理交接手续。2.4报告审核、批准人: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只与该份检测报告有关的上述人员讨论。2.5办公室:a.妥善保管加盖过“检测专用章”印鉴的报告正、副本;b.在委托方送样检测办手续时,向委托方询问是否需保密的内容;c.领取报告时需判明领取人的身份后方可办理领取手续;不得随意增加报告的份数。2.6技术资料及档案管理员a.妥善保管由管理组移交来的检测报告副本、移交应办理手续;b.按规定履行技术资料及档案(报告)借阅、复印手续;2.7其他人员:除上述人员以外,能接触到检测信息的试验检测中心其他人员。a.不向上述人员询问、打听或索取与自己工作内容无关的检测信息。b.未经有关负责人同意/批准不向本试验室外人员泄露委托方的检测信息。程序3.1抽样和业务接待:a.抽样员在抽样现场,业务接待员在接待委托方时,询问委托方有否特别要求保密的内容,若有应在抽样单、委托单的“指令”栏或委托单的“备注”栏内注明保密内容。b.委托方送至试验室检测的样品在管理组办理承检登记和样品交接手续;样品与记录,资料应该核对无误。c.抽样员送回试验室的样品在管理组办理承检登记和样品交接手续;样品与记录资料应先行核对无误。3.2检测人员从样品室接收待检样品时:a.核对样品与记录是否一致;b.检查抽样单、委托单、业务委托单的“指令”、“备注”栏内有无要求保密记载。3.3按规定份数打印编制完毕的检测报告,进入逐级审批过程。3.4报告审批过程中的传递,只能由与该份报告有关的本试验室检测、审核、批准人员完成。3.5经审核的报告与检毕样品同时送至办公室,登记前检查核对各种记录是否完整,与样品明示标志是否一致,然后办理报告移交手续。检毕样品由样品保管员办理入库手续。3.6委托方凭抽/送样单领取检毕样品,领取凭证丢失应由委托方出具有效证明,经确认后方可签字领取,领取前核对样品与有关记录应一致。3.7若原承检手续内未有“备检/留存样品”的记载,在领取“检毕”样品时,委托方/本试验室提出留备样待检的要求,此时由办公室另行办理存放手续。3.8办公室移交存放检测报告副本时,要逐份核对记录是否完整,如果记录不全、不符合要求应按本制度逆行检查。3.9由上级主管部门向公司索取委托方住处或公司向试验外机构、个人提供委托方信息的步骤。a.技术负责人在信息提供审批表(见附表)上开出提供住处的原因、信息内容、范围及要求,指定信息的提供部门;b.信息使用部门按要求准备,完成后交技术负责人审批;c.信息使用部门收到试验检测中心提供的信息后,查收并签字。4记录本制度涉及的记录为“提供信息审批表”。提供信息审批表信息内容:信息的范围(地域、时间):提供的原因/理由:提供份数/页数:信息提供部门:提供完成日期:信息提供单位盖章及批准人:年月日信息使用部门及接收人:年月日检验工作规程XXXX/GLZD-091目的检测是本公司任务和重要技术活动。为提高检测质量,保障检测的权威性、科学性和公开性,制定本制度。2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类检测活动的控制。3职责3.1技术负责人负责检测工作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检查。负责检测工作中的技术性归口管理。3.2各专项试验室负责检测工作。3.3其它管理及服务性部门负责检测工作的供给和配合。4工作程序4.1任务的下达:4.1.1办公室按照任务的专业性质,下达给相应的工地及专项试验室。一个专项试验室不能独立完成的任务,由技术负责人统一协调安排多个检测单位共同完成。4.1.2检测任务下达以业务委托单为准,其检测指令号(按专业检测室编制的报告号)为整个检测过程中的唯一标识。4.2准备工作各专项试验室应根据任务的特点、要求,在检测、测试前对所需各种资源进行充分准备或落实,包括:a.人员的数量,技术能力资格;b.设备仪器配置及状态;c.检测、测试所需的物资;d.检测方法、记录;e.检测环境及设施;f.检测所需的各种技术文件、资料;g.其它需要准备或落实的事项。4.3抽样:抽样是检测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应严格按GLZDJC/CX-05-2014抽样程序进行。4.4检验和测试4.4.1各专项试验室在接到任务后,首先应核查指令性文件与抽样文书、样品、样品状态及随样所附技术资料的一致性,任何不一致或疑问均应由办公室提出修正或解释,解决后方可进行检测。4.4.2由主检人拟定检测实施方案(步骤)报公司及专项试验室负责人审核。4.4.3原则上应安排那些非损耗、非破坏的项目先行检测,以保证合理的检测次序。对那些样品破坏性检测或检测数据不可再现的项目,在检验、测试之前应做尽可能详细的准备工作。对检测过程中,首次出现的不合格项目,如果检测数据可再现,应在对检测资源(如环境、设备、人员、方法、材料等)要素确认无误的情况下,进行复测,复测结果与首次检测结果可印证的,复测数据作为报告结果,否则按4.4.4条规定执行。复测情况必须在原始记录上得到记载。4.4.4当发现检测结果有差异或偏离规定的程序时,应按GLZDJC/CX-08-2014检测结果差异或偏离的反馈和纠正程序执行。4.4.5各专项试验室应对计算和数据换算进行必要的校核。校验过程中任何经证实的样品失效,即可终止检测,对其失效的特征现象、过程判定情况在原始记录上做详实的记载,并在检测报告的结果描述中做清晰、准确的表达。4.4.6当发现检测结果偏离文件化的政策和程序时,应按管理手册相关文件执行。4.4.7当委托方有特殊要求或为避险、争取预定时限等紧急情况及其它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可按例外情况对待。在例外情况下,对允许偏离政策和程序或规范的处理按例外情况允许偏离的处理程序执行。4.4.8检测过程的全部信息均应在原始记录中得到记载。5编写报告5.1编写报告的依据为指令文件、抽样文书、原始记录、检测标准等相关资料。5.2编写报告依照 检测报告的编制程序执行。6样品管理样品的流转和处置依照样品的管理程序执行。7测量不确定度的估算7.1下列情况,需进行测量不确定度的估算:a.当委托方对特殊的测量有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时;b.当不确定度有可能对符合某一规范有利影响时。7.2在估算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时,所有给定环境的重要的不确定度分量都必须用适当的分析方法予以考虑。产生不确定度的原因包括所使用的标准物质,所使用的方法和设备、环境条件、被检样品的条件,以及操作者,通常不考虑检测产品预计的长期特性。7.3测量不确定度的估算,详细情况参见:a.ISO5725-1“测量中不确定度的表示指南”;b.国际计量局“实验不确定的规定:建议书INC-1(1980)”;8附录业务委托单格式产品质量检测工作任务书
检测的验证、对比试验管理制度XXXX/GLZD-101目的检测的验证、比对试验旨在检查、评价本试验室的整体检测能力,检查检测人员的个人能力,确定检测方法的效果和掌握仪器设备的可靠性。为保证本试验室在持续得出可行结果方面的信任,特制定本制度。2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自身的比对或参加其他组织的比对。3职责3.1技术负责人负责验证、比对试验的组织,负责组织比对.能力验证后的评审。3.2各专项试验室负责验证、对比试验的实施。3.3其它职能部门配合专项试验室的实施。4工作类型工作类型包括参加其他组织的评价(a、b)及本试验室自身的评价(c、d、e):a.试验室能力验证――参加如质量技术监督局试验室认证组组织的试验能力验证活动;b.试验室间比对―参加如质量技术监督局试验室认证组组织的试验室间比对活动;c.人员对比―相同条件下不同检测人员之间的比对;d.方法比对―相同条件下采用不同检测方法的比对;e.设备比对―相同条件下使用不同检测仪器设备的比对。5工作程序5.1办公室编制年度试验室验证、比对试验计划.5.2技术负责人决定是否接受其他组织要求参加的验证、比对试验。5.3根据计划,办公室向各专项试验室下达验证、比对试验任务,规定完成时间,根据需要对任务情况予以适当说明。参加其他组织的评价性验证比对试验按其要求执行。5.3各专项试验室完成任务后,将完成情况及检测报告呈报技术负责人组织评审,并做出评审意见。5.4办公室根据评审意见做出相应的处理,处理可以是纠正措施、预防措施或建设性意见。参加其他组织的验证、比对试验结果按其规定报出。5.5所有涉及验证、比对试验活动过程所产生的记录资料、文件均应在其工作结束后,及时归档。5.6验证、比对试验结果将作为管理评审的背景资料。
检测结果差异或偏离的反馈和纠正XXXX/GLZD-111目的本制度旨在规定当发现检测结果有差异或偏离文件化的政策和程序时应遵循的反馈和纠正措施程序。2范围a.检测结果在检测直至报告审核、批准的过程上被发现存在差异。b.检测程序(或过程)的被迫变更。3职责3.1各专项试验室的检测人员负责检测结果差异或偏离情况的报告。3.2各专项试验室负责检测结果差异或偏离的反馈和纠正措施的制订和落实,并有质量监督员参加。3.3试验室质量负责人批准偏离程序后的纠正措施。4工作程序4.1当发现检测结果有差异时,检测人员应将该情况及时向部门负责人报告并由本部门质量监督员参加,确定校核的方法,报质量负责人批准,校核方法应至少采用下列方法中的一种:a.与其它试验室间的比对;b.使用标准物质;c.用相同或不同的方法重复检测;d.对保留样品的再检测;e.一个样品不同特性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分析。校核的方法步骤及结果必须记载入原始记录。4.2当发现检测结果偏离文件化的政策和程序时,检测人员应将该情况及时向部门负责人报告,并由本部门监督员参加,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报质量负责人批准。纠正措施及其实施和验证过程必须记载。5记录:检测活动中的各有关记录例外情况允许偏离的处理规定XXXX/GLZD-121目的本规定旨在对例外情况下允许偏离政策、程序或标准(规范)的情况下的处理。2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检测过程的控制。3职责3.1各部门必须严格控制、及时报告和处理例外情况允许偏离的工作内容。3.2质量负责人批准工作中例外情况允许偏离。4工作程序4.1当委托方有特殊要求或为避险、争取预定时限等紧急情况及其它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可按例外允许偏离处理。4.2在例外情况下,对允许偏离政策和程序或规范的处理原则为:a.不会危及法律、法规及本试验室工作的信任度和委托方的要求;b.不会使工作质量降低,不会使检测活动的过程失去控制;c.始终处于控制之下,可以补救、验证或当一旦发生不符合,可以追回。4.3各部门发现需按例外情况允许偏离处理的工作内容,应及时向质量负责人报告,并获得其批准。4.4主要工作部门应及时按例外情况允许偏离的工作内容告知试验室相关部门,以使协调处理。4.5按例外情况允许偏离的工作内容必须将其全部活动过程进行记录。5记录本规定涉及的记录:检测活动中的各有关记录。
检测设施、环境的建立和管理XXXX/GLZD-131目的本规定要求试验室的设施和环境能满足检测工作的需要,并对基本设施和环境的技术状况得到控制。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直接影响检测质量的设施和环境因素。如:房屋、设备、办公通讯、水源、电源、气源、温度、湿度、粉尘、震动、冲击、噪声、电磁干扰、微生物污染、大气污染和有毒有害废弃物处理等,以及提供上述设施、环境的职能管理部门。3职责3.1技术负责人a.熟悉了解试验室设施、环境的服务功能、作用及技术状况。b.主持制订本要素的质量保持、改造和更新计划。c.督促检查计划实施情况及运行/工作效果。3.2质量负责人a.熟悉了解试验室设施、环境的服务功能、作用及技术状况。b.提出使设施、环境条件适应检测工作的质量保持、改造、更新计划。c.报行政负责人批准后,实施上述计划。d.检查上述计划实施后的有效性。3.3检测员和其它工作人员:a.熟悉了解工作区域内的设施、环境的功能、作用及技术状况。b.在检测或使用过程中,对规定监控的环境指标或设施状况进行监控记录。c.向公司负责人提出改进计划。d.维持工作区域内设施、环境的安全、可靠。4程序4.1设施和环境的改造4.1.1专项试验室根据检测工作需要,提出试验室的设计或改造方案以及设施环境配置书面要求,交管理组。4.1.2技术负责人审核计划,组织实施,且实施完成后向使用部门移交。4.2设施和环境的监控与维持4.2.1设施和环境的使用部门负责人根据检测标准或工作要求确定:a.要求监控的项目参数及范围。b.实施监控的工作人员。4.2.2使用人员对其控制的设施及环境进行定时或适时的记录,记录格式由使用部门按具体情况制订,并按相应的文件要求归档。4.2.3使用人员对其控制的设施及环境进行检查和维护,部分设施和环境应建立检查和维护记录。4.2.4专项试验室在检测过程中如发现环境条件或辅助设施与要求不符合,应提出纠正或改进要求,必要时终止使用。并对此间出具的检测数据有效性做出分析和判断处理。4.2.5设施和环境在监控及使用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或偏离规定使用按本规定4.1进行。5参照文件5.1中国试验室国家认证委员会试验室评审准则。
申诉处理管理规定XXXX/GLZD-141目的为了在试验检测过程中认真、负责的对待来自委托方或其他方面的申诉,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的失误,特制定本规定。2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委托方或其他方面抱怨的受理、检查、评审及处理的全过程。3职责a.质量负责人负责抱怨的处理及调查工作。b.办公室负责对处置方案的实施进行监督。4工作程序4.1办公室负责受理抱怨。4.2申诉的范围:a.检测执行标准、检测方法有误。b.由于环境及设备问题c.由于检测人员问题d.抽样不符合规定。e.其它问题。4.3申诉的受理:可以是来人或来电a.申诉的事由或事情的经过;b.被申诉的试验室、人员;c.申诉者出具的实物证据及资料;d.申诉者对解决问题的希望与要求;e.其它情况。若是以书面形式申诉,应将函件附于登记表后。4.4申诉的处理:管理组根据申诉的内容,三日内组织各专项试验室及有关人员对申诉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处置方案并报公司质量负责人批准。由办公室监督实施。对于问题严重的申诉,由公司质量负责人主持处理。4.4.1当申诉内容为抽样、标准的执行、检测方法、仪器设备及人员素质等存在的问题时,按照处置方案,针对性地进行解决。问题涉及的责任试验室及责任人员,按商定时间完成纠正工作。4.4.2当委托方提出的申诉是关于检测结论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时,经调查分析,认为有必要进行复检时,由办公室下达复检通知,复检工作由原各专项试验室进行。如果复检结果证明原检测结果有误,由公司领导主持对原检测结果造成的影响采取措施予以挽回,为委托方恢复名誉。4.4.3如果申诉问题涉及到公司的方针、工作程序甚至是是否满足“试验室认证评审准则”的符合性时,公司质量人应立即召集有关试验室,针对问题涉及范围的工作及有关职责进行审核,制订纠正措施。对问题负有责任的人员规定在商定的时间内落实完成,并将申诉所引发的连带问题做为内审或管理评审的输入,必要时开展内审或评审活动。4.4.4办公室将对申诉的处置以书面形式通知委托方,若委托方对处理的结果仍有异议,可呈报上级部门裁定。4.4.5办公室对申诉处理的方案、结果进行记录并存档。4.5当申诉问题为检测报告的打印错误、公式计算错误等,由办公室与各专项试验室协商处理,整改报告按有关程序执行。5附录检测申诉处理表
新增测试项目管理规定XXXX/GLZD-151目的为确保新增测试项目的准确性、有效性及合法性而制定本规定。2适用范围适用公司新增测试项目资源准备和评审。3职责3.1公司质量技术负责人是新增项目资源准备的负责人,是新增测试项目评审的组织者。3.2检测、试验负责人在试验中心负责人领导下负责实施。4工作程序4.1公司技术负责人编制新增测试项目实施计划。4.2公司最高管理者批准实施计划,由公司技术负责人组织实施。4.3检测、试验项目负责人在公司技术质量负责人的领导下准备新增测试项目资源,资源的内容包括:4.3.1收集新增测试项目的检测、试验标准、规程等文件;4.3.2确定所需新增的检测、试验仪器设备和材料购置计划;4.3.3制定人员培训和考核计划;4.3.4提出测试环境设置计划4.4新增测试项目的资源准备计划经公司负责人批准后,检测、试验项目负责人在公司技术负责人的领导下具体实施。4.5人员培训和考核4.5.1人员培训和考核由技术负责人组织实施。4.5.2需培训人员包括审核人、检测、试验项目负责人,具体实施按培训和考核管理办法执行4.5.3培训内容包括:检测、试验依据的标准、方法;检测、试验仪器设备;检测、试验样品的制备、流转和贮存;检测、试验记录的内容、数据的处理及检测、试验结果的审核等。4.5.4对经培训、考核合格的人员在取得由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上岗证后,公司才能准予上岗。4.6检测、试验仪器设备的购置按试验室外协和供给程序执行。4.7检测、试验仪器设备的安装依据仪器设备说明书及检测设施、环境建立和管理程序执行。4.8检测、试验仪器设备安装完毕后,经检定或校准后投入使用。4.9新增测试项目如果涉及质量体系文件的修订时,公司质量负责人组织修订,公司经理组织评审、发布。4.10新增测试项目的内部评审4.10.1评审内容包括新增测试项目的评审由公司三大负责人组织实施。检测、试验用的设备安装和检定结果;测试环境和设施;模拟测试结果测试记录、数据处理、报告审核文件的制定及试运行情况;质量体系对其控制状况。4.10.2内部评审通过后,公司技术负责人在评审表上签署评审意见,报公司最高管理者。4.11授权和认证4.11.1公司书面形式向行业主管部门申请新增测试项目的授权。4.11.2公司书面形式向省技术监督局申请对新增测试项目的认证评审。4.11.3新增测试项目经行业授权及省技术监督局认证通过后,正式开展测试。4.12新增测试项目评审文件的管理新增测试项目评审文件均应归档保管,由试验室在资料室中管理,具体实施按档案管理程序执行。5记录开展新增测试项目评审表合同评审管理制度XXXX/GLZD-161目的正确识别顾客的要求,在向顾客做出承诺之前进行评审,与顾客保持有效的沟通,以确保全面履行合同规定的要求。2适用范围适用于对顾客的招标书、协议以及拟与我公司签订的各种合同的评审。3职责3.1经理、项目负责人负责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的组织、协调。3.2综合办公室负责对检测项目合同、评审表等相关资料进行管理。3.3公司经理负责主持并审核合同评审,法定代表人及委托人审批合同评审。3.4各业务部门参加与产品有关要求的评审。4程序4.1与产品有关要求的确定公司应确定与产品有关的要求,内容包括:4.1.1顾客规定的要求,包括产品的用途或已知的预期用途必须的要求。4.1.2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4.2与产品有关要求的评审本公司在提交标书、接受委托书、签订各类产品合同之前,要组织对与产品有关要求的评审,以确保:4.2.1产品要求得到确认。4.2.2与以前表述不一致的合同、标书或项目委托书的要求已予解决。4.2.3公司有能力满足规定的要求。若顾客提供的要求没有形成文件,应在接受顾客要求前对其要求进行确认。4.3评审方式4.3.1在项目招标或洽谈过程中,需对招标书、委托书或协议书进行评审时,由经理或项目经办人提出后,由经理或为派人组织进行。评审主持人要做评审结论,作为洽谈签订合同的依据。4.3.2合同评审方式:检测项目采取由经营人员、经理、业务部门负责人作为评审人员以签署方式进行合同评审,业务部门负责人负责记录,评审过程如出现不同意见,协调后尚不能统一时,可请示公司经理。4.3.3检测项目合同评审后,应填写检测项目合同评审表,经过合同评审,认为可以向顾客做出承诺,能够全面履行合同规定的要求,在由经理审核,公司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人审批后加盖合同专用章。4.3.4检测项目合同评审表在办理正式合同后交综合办公室,由综合办公室保管并随合同及有关文件一并归档。4.4合同评审的内容合同评审的内容除了应满足合同法的要求之外,还应满足:4.4.1检测项目任务的依据,是否形成文件。4.4.2检测项目名称、内容和范围是否已在约定中表述清楚。4.4.3顾客对检测标准的要求,有无特殊要求,能否满足。4.4.4顾客的工期要求,是否在合理的运作周期范围内,能否满足。4.4.5顾客提供满足产品要求的基础资料及其它条件的期限,是否约定中明确。4.4.6检测项目收费计算及付款方式是否明确。4.4.7违约责任及纠纷处理是否明确、适当。4.5合同修订4.5.1若产品要求发生变更,顾客和本公司认为确有必要对合同条款进行补充或修订时,应及时对需补充或修订的条款重新进行评审,经与顾客取得一致意见后,形成书面文件,作为合同附件,并将修改内容及时正确的传递执行合同的有关部门,作好发放记录。4.5.2合同的修订包括正在执行过程中的合同。
仪器设备期间核查管理规定XXXX/GLZD-171目的对在用的主要仪器设备进行运行检查和在两次检定(校准)之间进行核查,以保证检测仪器设备及相关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范围本规定适用在用的主要仪器设备运行检查和在两次检定(校准)之间的期间核查。3职责3.1质量负责人负责制定相应的运行检查(或期间核查)计划。3.2技术负责人负责审批运行检查期间核查计划,并对检(核)查结果的有效性进行确认。3.3设备管理员组织实施,且应做好仪器设备运行检查(期间核查)记录表,并负责归档。4工作流程4.1运行检查(或期间核查)方法的确定:本公司采用下列方法对测量设备进行运行检查(或期间核查)。4.1.1执行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参加与其它实验室之间的能力验证比对。4.1.2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和标准器核查读数漂移、使用频繁、检测数据重要的仪器设备。4.2运行检查计划的制定及实施:4.2.1质量负责人根据本公司仪器设备的运行情况,确定需要进行运行检查(或期间核查)的对象,制定运行检查(或期间核查)计划,检查方法应参照有关国家标准和检定规程确定。4.2.2运行检查的主要内容是检查仪器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及其测量稳定性,至少每月进行一次,对于使用频繁、读数容易漂移的仪器应至少每周进行一次检查。4.2.3期间核查的主要内容是复核仪器设备在两次检定(校准)间隔之间示值误差的准确性及复现性。4.2.4技术负责人审核批准运行检查(或期间核查)计划后,由设备管理员安排实施,做好记录。4.2.5技术负责人负责对检(核)查结果进行确认(与计量检定证书或与计量检定规程比较,评定该仪器设备是否运行正常、是否符合使用要求)。4.3如证实仪器设备状态不符合使用要求,应对上次检查后的检测数据追溯,核查是否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若对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发生疑问,应组织复检;如报告已发出,应立即书面通知客户。4.4对于仪器设备运行检查中发现有异常情况或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时,应查明原因,或调试维修,或重新进行检定(校准)。4.5运行检查(或期间核查)应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和定期检定的标准计量器具。4.6运行检查(或期间核查)的资料、记录由档案管理员归档。
复检管理规定XXXX/GLZD-181.目的本规定用于可疑的检测数据安排复检,以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2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和各检测部和试验室在审核原始记录或检测报告时发现下列可疑数据时组织复检:2.1发现了不合理的可疑数据;2.2和历史数据比较,发现离散性较大;2.3检测条件变化超过标准规定或变更仪器设备;2.4样品状态变化或异常;2.5出现意外事故(突然停电、停水等)。3职责3.1质量负责人负责审核原始记录,发现可疑数据时安排复检。3.2报告编制人员负责审核检测结果和原始记录,发现可疑数据时报告质量负责人。3.3质量负责人得到数据可疑的报告后,应进行分析,审核原始记录。判定数据可疑后,安排复检并向有关检测部和试验室下达复检通知。3.4技术负责人负责审核检测报告,发现问题时及时安排复检。4工作程序4.1各检测项目的负责人发现检测数据异常时,应安排复检并作记录。4.2有关人员在接到通知后,对样品重新编号并开始复检。复检应严格按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复检完毕确认结果无误后,将原始记录报编写人。4.3复检后各检测项目的负责人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作出判断。将所有相关记录报综合办公室,一般保留3年。
计算机或自动化设备检测数据管理规定XXXX/GLZD-191目的计算机或自动化检测设备的使用是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检测数据准确性、可靠性的必要手段,为使此类设备在用于检测数据的采集、处理、记录、报告、储存或检索的工作质量得以有效控制,特制定本程序。2范围本程序仅适用于检测用计算机或自动化设备,不适用于办公用计算机或自动化设备。3职责3.1各专项试验室对计算机或自动化设备的使用、安全和日常维护负责。3.2各职能部门在其职责范围内负责保证计算机或自动化设备的使用环境和操作条件的保证。4工作程序4.1系统的校准4.1.1计算机或自动化设备在其投入使用前必须检定或校准,没有检定或校准规程的,应按规定程序编制和批准的校准规程进行校准。4.1.2校准应包括计算机或自动化设备的数据采集、处理、记录、报告、储存或检索的整个系统,包括对其软件的校准。4.2使用和维护4.2.1计算机或自动化设备应严格按其操作规程使用。4.2.2操作人员一般应相对固定。重点设备、特殊设备应持有专业培训资格证。其他人员未经获准不得擅自使用。4.2.3工作软件,包括设备内置的任何软件,充分详细的文件化并经适当的确认或检查以满足应用,购买的软件,尽可能使用生产方确认的文件。自行编制的文件应按公司文件编审程序严格审核批准后投入使用。4.2.4各专项试验室应加强设备的日常管理,操作人员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和软、硬件的保养、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清洁卫生工作。4.3文件的变更4.3.1任何时间均应对保留在计算机系统的程序、文件和数据加以保护,严禁未经获准的使用或修改存放在计算机内的数据。4.3.2在计算机采集数据情况下,采集数据必须得到完整的记录,记录不得作任何删除或涂改。数据的修正应符合要求,必须经主检人和各专项试验室负责人共同研究后确定,修正情况得到全面记录。4.3.3保留在计算机系统的文件的变更,亦应按本试验室文件的修改程序进行,必要时应得到生产方的确认。4.4保密和安全措施4.4.1为防止系统文件遭破坏丢失,载体的存放、保管各专项试验室应指派专人负责。所使用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及保留在计算机内的数据、文件等由各专项试验室备份保管,未经批准,一律不得对外拷贝。4.4.2计算机或自动化设备的安放应避免阳光直射,远离强电磁场、高温热源及有腐蚀性的物质,并保持环境干燥、防尘。4.4.3所用电源应相对独立、禁止与大功率电器共用,非工作状态应关闭电源,休假日应切断电源。4.4.4严禁加装游戏等非检测工作用软件,不得私自将外来人员带入机房,严禁外来人员上机操作。4.4.5逢计算机病毒日应停机避开或采取其他措施消除病毒危害。4.4.6计算机或自动化设备在使用操作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和异常情况,按检测事故和检测异常处理规定执行。5记录本程序涉及的记录:计算机或自动化设备产生的文件、数据记录、报告等。
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分解及考核管理规定XXXX/GLZD-201、目的为了建立适宜的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对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进行考核,促使公司内各环节的持续改善,保持于质量方针的一致性。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各职能部门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的收集、统计和分析。3、职责3.1总经理负责组织各职能部门确立、更新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3.2各职能部门负责对本部门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的输入数据进行收集、统计,并向技术部提交数据;3.3管理者代表负责对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监督,并组织相关部门对异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采取适宜的纠正措施。4、考核4.1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每年考核一次)检测报告数据真实性100%检测报告无差错率达98%以上4.2各部门分解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及考核方法4.2.1综合办年度培训计划执行率100%体系文件发放率100%环境相关方投诉发生次数为0环境、安全检查每季度至少1次火灾和重大安全事故为0消防设施设备完好率≥98%;合同评审率100%顾客满意度90分以上固废回收率100%外出办公无交通事故4.2.2实验室检测报告不得有数据或结论性差错,其它差错率小于1%;检测报告数据真实性100%在用计量器具、检测设备按期检定率100%环境检测任务(合同)按期完成率90%在用技术标准、规范、法律法规有效版本率100%固废、危险化学废弃物回收率100%外出办公无交通事故火灾和重大安全事故为0说明:A级差错:检测结论错误;B级差错:一般差错,不影响检测结论的正确性,但需通知顾客有关更正事项;C级差错:打印等错误,不影响检测结论和单项检测结果。岗位职责及要求XXXX/GLZD-211.总经理(最高管理者)1.1根据授权主持公司经营、生产、行政、财务日常工作。1.2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组织完成公司年度生产经营任务。1.3在权限范围内,确定公司人员的聘用、考核、任免、奖惩等事项。1.4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地方、行业及公司各项方针、政策、法令、制度等。1.5协调各部门关系,确定项目负责人,组织协调重大检测试验项目。1.6提供必要的资源,组织管理评审。1.6规定的其它职责与权力。2.质量负责人(管理者代表)2.1全面负责质量管理工作,负责质量体系有效运行;2.2主持质量手册及质量文件的制定、修订、换版。2.3负责质量事故、质量纠纷、客户抱怨的处理。2.4主持内部质量审核,指导内审员工作。2.5监督检查各部门的工作质量及服务质量,提出质量改进的意见和要求。2.6规定的其它职责与权力。3.技术负责人3.1负责技术管理工作,并根据授权审定检测试验报告和技术方案,负责检测试验报告的技术质量工作。3.2确定检测试验的项目和参数、依据的标准与检测试验方法、采用的仪器设备,对参加人员提出技术要求,审批检测试验方案。3.3负责制定检测试验仪器设备量值溯源总体计划,对关键检验设备、量值溯源、设施与环境等提出技术要求。3.4对仪器设备的使用、降级、报废提出处理意见。3.5制定人员培训计划并指导实施。3.6组织新开展项目的评审及检验结果正确性的评价。3.7参与重大检测试验项目的组织协调和质量事故、质量纠纷、客户申诉的处理。3.8审核销毁转档目录,指导档案销毁工作。3.9负责组织、指导公司的其它技术工作。4.试验室负责人4.1对室内检测试验业务和行政管理工作全面负责,行使指挥调配权。4.2全面负责本试验室的技术工作,在上级领导下,保证检测、试验工作的实施和质量。4.3负责考核室内所有技术人员和测试人员。4.4组织全室人员认真学习国家有关检测工作的法律、法令、法规,指导各具体检测项目的工作。4.5审核本室检测试验报告和技术文件。4.6督促全体工作人员严格履行各自的职责,保证检测工作质量。5.测试人员5.1凡参加检测操作的人员必须持有经考核后统一制发的上岗证书,方可参加工程质量检验测试工作,未经考核的人员,不得擅自参加检测工作。5.2测试人员要接受试验室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的领导和指导,服从统一调度和指挥,要熟悉自己的仪器和设备,能熟练操作。及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5.3测试人员要经常学习检测标准和学习新的试验方法,保证检测数据准确可靠。5.4检测工作中,要按照规范化、标准化要求,认真做好原始记录,不得弄虚作假和马虎从事。检测试验完成后,要认真填写检验报告,并加盖印章或签名以示负责。5.5在完成检测任务时,要严格按试验方法和规范程序进行现场检测和数据整理。5.6检验操作人员在检测试验中,凡因责任心不强,造成责任事故的,要根据情节严肃处理。5.7定期参加岗位培训和有关法律、法令的学习。6.仪器设备管理员6.1负责检测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制订维修保养计划并组织实施、定期检查,及时掌握检测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和完好率状况。6.2参与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及验收工作,负责办理交验手续。6.3负责检测仪器、设备台帐及设备档案的管理,督促检测人员做好仪器、设备使用档案的记载。6.4负责调查、分析仪器及设备事故的原因,并有权向领导建议,提出处理意见。6.5负责组织定期检查机电设备、各类仪表、加载设备的情况,发现故障立即进行检修,并及时向领导报告处理。6.6发现有带病运转和有故障的仪器、设备,有权停止检测人员使用,并立即向领导报告。6.7负责及时检查常用工具和物品的完好状态,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并向领导汇报。负责提出常用工具和物品的报废、更新、采购计划。6.8负责库房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进出场物品发放与验收、维修与保养、防火与安全、整洁与卫生等。7.技术档案员7.1负责各类文件、标准的登记、分类、建帐、建卡、保管、收还借阅工作。7.2负责技术资料和检测报告的登记、分类、立卷、存档、建帐、建卡、保管、收还借阅工作。7.3负责合同的登记、分类、汇总上报及查询工作。7.4负责对内、外资料的收发、登记工作,并办理向上级报送材料的核收工作。7.5严格执行“档案管理制度”和“保密制度”,保证所管文件资料完整无损。7.6负责销毁转档目录填写与档案销毁工作。8.计量检定员8.1根据批准的周期检定计划表,严格按照国家颁发的检定规程和批准的校验方法,进行周期检定和校验工作,对检定和校验结果的准确性负责。8.2保质保量完成领导布置的各项检定、修理和其他工作,认真填写原始记录、测试报告、检定证书、报废通知单等有关技术结果。8.3做到不出质量差错和质量事故,工作上做到热情服务,高效求实,公正廉洁。8.4对使用和保管的标准计量器具和检测设备,作到定期保养和维护,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按期送检标准计量器具。8.5工作场地保持整洁,文明工作。8.6努力学习技术业务知识,了解掌握仪器设备技术动态。8.7负责仪器设备的标志管理,负责测量仪器设备的量值溯源、检定和校准管理。9.质量监督员9.1负责监督检查检验工作的全部过程及局部过程。9.2有计划的选择监督项目、监督内容、受监督人员,按计划实施监督。9.3有权要求被监督者改正错误、或终止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检验工作。9.4有权向技术负责人或最高管理人员反映问题,并提出处理意见。10.内审员10.1独立或在质量负责人的指导下编写内审计划、内审检查单,确定审核的部分和要素。10.2独立进行内审工作。10.3有权开具不合格项,有权要求被审部门或人员提出纠正措施,并跟踪验证结果。11.审定人11.1审定人是对测试数据及测试结果的最终监督人。11.2在测试室主任领导下,做好测试报告审定工作,提交合格的测试报告。11.3认真检查测试全过程,对现行技术规范、规程及规定的执行情况检查。11.4协助测试人员解决测试工作中发生的各种问题。11.5负责对各种测试记录的检查。11.6为用户负责,对所审测试报告保密。12.审核人12.1审核人是对测试数据及测试结果的监督人。12.2在测试室主任领导下,做好测试报告审核工作,提交合格测试报告。12.3认真检查测试全过程,对现行技术规范、规程及规定的执行情况。12.4协助测试负责人解决测试工作中发生的各种问题。12.5负责对各种测试记录的检查。12.6为用户负责,对所审核的测试报告保密。13.报告编写人13.1负责计算测试数据,依据测试结果和规范标准编写检测试验报告。13.2在项目负责人的指导下,做好测试数据计算和报告的编写工作。13.3认真检查测试全过程对现行技术规范、规程及规定的执行情况。13.4依据测试结果和规范标准,对检测试验结果做出结论。13.5负责对各种测试记录的检查。13.6为用户负责,对所编写测试报告保密。14.授权签字人14.1负责对公司检测报告的批准、签发。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对检测结果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负责,对检测报告的公正性、科学性负主要责任。对检测报告数据不当引起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14.2熟悉或掌握检测技术及有关的检测项目限制范围,熟悉有关检测标准、方法及规程。最高管理者不在时,由技术负责人代理其行使职权。当技术负责人不在时,由最高管理者行使其职权。
实验室三废管理规定XXXX/GLZD-221目的对废液、废气和固体废物进行科学管理和处理,防止实验室“三废”污染环境并带来安全隐患。2依据依据《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和国家发布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结合本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制定本规定。3责任实验操作人员及化学药品管理员执行该管理制度,技术主管及实验室主任负责监督本管理规定的执行。4管理细则4.1废气处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微量有毒气体通过排风设备直接排放。如反应产生的废气量超过国家相关规定的限量时,针对不同的废气类型制定专门的收集、处理办法及排放方式,常见处理办法如下:4.1.1溶解法在水或其它溶剂中溶解度特别大或极少量的气体,采用合适的溶剂对废气进行溶解,再按废液处理办法进行相应管理。4.1.2燃烧法可燃烧的废气,若燃烧产物可以直接排放,则采用燃烧法进行处理,如一氧化碳等。4.1.3中和法能溶于水、酸、碱溶液并发生中和反应的废气,采用中和法进行处理,如SO2、H2S等。4.1.4吸附法能被木炭粉或脱脂棉等进行吸附的废气,则先用固体吸附剂进行处理后,再对固体吸附后的产物按固体废弃物管理办法进行处理。4.2废液处理对于实验中产生的废液,如无毒无害,采用稀释法处理后直接排放。对环境产生危害的则需进行分类处理。4.2.1无机废液酸性废液、碱性废液对于浓度较大的含酸或含碱类废液,利用碱或酸相互中和使废液的pH值在5.8~8.6之间,若废液中不含其它有害物质,则加水稀释至含盐浓度在5%以下直接排放。含铬废液方法一:加高锰酸钾粉末氧化,用砂芯漏斗过滤二氧化锰沉淀后可重新使用。方法二:用铁屑还原,再用碱中和生成低毒的Cr(OH)3沉淀,然后按固体废物相关管理办法处理。含氰废液(1)若CN-含量少,采用KMnO4氧化法,即在废液中加人NaOH,调pH值至10以上,再加入3%KMnO4,使CN-氧化分解生成CO2和N2直接排放。(2)若CN-含量高,采用碱性氯化法,即在废液中加入NaOH,调pH值至10以上,加入次氯酸钠使CN-氧化分解生成CO2和N2直接排放。含汞盐废液调节溶液pH至8~10后加入适当过量的Na2S,使生成HgS沉淀,并加FeSO4与过量S2-生成FeS沉淀,从而吸附HgS使其共沉淀下来,静置分离后,离心、过滤;清液含汞量可降至0.02mg/L以下排放。少量残渣可埋于地下,大量残渣可用焙烧法回收汞,但要注意一定要在通风橱内进行。含重金属离子的废液加碱或加Na2S把重金属离子变成难溶性的氢氧化物或硫化物沉积下来后过滤分离,少量固体残渣采用填埋法处理。如实验室的硫酸镉、氯化镉废液。4.2.2有机废液化学实验中废弃的有机溶剂,大部分可回收利用,少部分可以燃烧处理掉,在燃烧时产生有害气体的有机废液,用配有洗涤有害废气的装置燃烧。常见有机废液类型如下:(1)含一般有机溶剂的废液。此类废液包括:醇类、酯类、有机酸、酮及醚等由C、H、O元素构成的物质。(2)含石油、动植物性油脂的废液。此类废液包括:苯、已烷、二甲苯、甲苯、煤油、轻油、重油、润滑油、切削油、机器油、动植物性油脂及液体和固体脂肪酸等物质的废液。(3)含N、S及卤素类的有机废液。此类废液包括:吡啶、喹啉、甲基吡啶、氨基酸、酰胺、二甲基甲酰胺、二硫化碳、硫醇、烷基硫、硫脲、硫酰胺、噻吩、二甲亚砜、氯仿、四氯化碳、氯乙烯类、氯苯类、酰卤化物和含N、S、卤素的染料、农药、颜料及其中间体等。(4)含酚类物质的废液。此类废液包括:苯酚、甲酚、萘酚等。(5)含有酸、碱、氧化剂、还原剂及无机盐类的有机类废液。此类废液包括:含有硫酸、盐酸、硝酸等酸类和氢氧化钠、碳酸钠、氨等碱类,以及过氧化氢、过氧化物等氧化剂与硫化物、联氨等还原剂的有机类废液。(6)含有机磷的废液。此类废液包括:含磷酸、亚磷酸、硫代磷酸及膦酸酯类、磷化氢类以及磷系农药等物质的废液。(7)含有天然及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废液。此类废液包括:含有聚乙烯、聚乙烯醇、聚苯乙烯、聚二醇等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以及蛋白质、木质素、纤维素、淀粉、橡胶等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废液。以上废液量大时,分类收集到不同的废液缸中,集中定期移交专业公司处理。4.3固体废物处理(1)固体药品、过期药品、塑料制品、玻璃制品、其它实验废物分开存放。严禁实验废弃物与普通生活垃圾同放。固体废物集中定期外委专业公司处理。(2)废弃的培养基等必须进行高压灭菌后按固体废物相关管理办法处理。4.4危险废弃物处理实验室设置危险废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雨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度教育培训居间服务合同
- 2024年度高空作业安全宣传与推广合同3篇
- 二零二四年度项目融资与贷款合同2篇
- 党建工作重要性课件
- 《手术室制度》课件
- 2024年度版权许可协议:音乐版权转让合同3篇
- 《net监控系统》课件
- 2024版工程居间环保责任合同2篇
- 离职解除劳动合同模板范文
- L07G324钢筋混凝土密肋楼板
- 建设工程造价咨询合同中英文ENCN
- 初一数学课件(共47张PPT)
- 设备备品备件管理规定
- 东华大学游泳理论考试题目及答案
- YY 0569-2005生物安全柜
- 设备检修作业证样本
- GB/T 706-2008热轧型钢
- GB/T 3952-2008电工用铜线坯
- 好书推荐-《一千零一夜》
- juniper防火墙培训(SRX系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