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广东省韶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本试卷共10页,卷面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第1~20小题,每小题2.5分;第21~2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我国的许多诗句和谚语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原理。下列诗句或谚语能体现生物变异现象的是()①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③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④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②③〖答案〗A〖祥解〗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详析】①“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说明环境的改变会使生物发生变异,①正确;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落红”化作“春泥”不属于变异,②错误;③“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体现了植物的向光性,不属于变异,③错误;④“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体现了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属于变异(基因重组),④正确;综上所诉,①④正确;故选A。2.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说法错误的是()A.该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该理论赞同拉马克“用进废退”的观点C.该理论认为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D.该理论仍处于不断地发展与完善过程当中〖答案〗B〖祥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进而并通过隔离形成新物种;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过程;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详析】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进而并通过隔离形成新物种;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过程;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A正确;B、现在生物进化理论是以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该理论不赞同拉马克“用进废退”的观点,B错误;C、该理论认为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C正确;D、生物进化过程复杂而漫长,现有的进化理论所不能解释的问题比已经解释的问题还要多,该理论仍处于不断地发展与完善过程当中,D正确。故选B。3.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其黑白毛色是由基因控制的,深受人们的喜爱。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控制大熊猫黑白毛色的基因是其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之一B.大熊猫的遗传物质主要是其细胞核中的DNAC.大熊猫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小于其基因数目D.大熊猫特有的遗传信息蕴藏在其特定的碱基序列中〖答案〗B〖祥解〗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对于RNA病毒而言,基因就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详析】A、大熊猫的遗传物质是DNA,控制大熊猫黑白毛色的基因是其
DNA
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之一,A正确;B、大熊猫的遗传物质是其细胞核中的DNA,B错误;C、一条染色体上一般含有1个DNA分子,1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因此大熊猫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小于其基因数目,C正确;D、DNA能够储存足够量的遗传信息,大熊猫特有的遗传信息蕴藏在DNA分子特定的碱基序列中,D正确。故选B。4.下列关于遗传学史上重要探究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两大遗传学定律B.萨顿通过观察蝗虫细胞,运用假说—演绎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推论C.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通过果蝇眼色性状杂交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D.梅塞尔森和斯塔尔运用演绎推理,并巧妙设计实验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答案〗B〖祥解〗(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2)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详析】A、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萨顿通过观察蝗虫细胞,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B错误;C、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通过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的杂交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C正确;D、梅塞尔森和斯塔尔在实验之前进行演绎推理,观察到与演绎一致的预期现象后,实验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D正确。故选B。5.下列关于人类探索生物体遗传物质科学研究及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A.沃森和克里克根据DNA分子X射线衍射图谱,推算出DNA呈螺旋结构B.沃森和克里克在查哥夫研究的结果上,搭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物理模型C.艾弗里在格里菲思的实验基础上,利用“加法原理”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答案〗C〖祥解〗(1)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2)沃森和克里克以DNA衍射图谱推出DNA的螺旋结构(未推出双螺旋)而后建构DNA双螺旋模型,并提出半保留复制假说。【详析】A、沃森和克里克根据DNA衍射图谱的有关数据,推算出DNA分子呈螺旋结构,A正确;B、查哥夫的研究表明:在DNA分子中,A=T,C=G,沃森和克里克在此基础上,搭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物理模型,B正确;C、艾弗里在格里菲思的实验基础上,利用“减法原理”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C错误;D、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分别用35S和32P标记了噬菌体,巧妙的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开,分别观察其作用,证明了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正确。故选C。6.下图表示DNA分子的部分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和②交替连接,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B.DNA分子中③的占比越大,结构会越稳定C.④是构成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D.同一条链上相邻的脱氧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答案〗C〖祥解〗DNA的双螺旋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析】A、①是磷酸,②是脱氧核糖,①和②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A正确;B、G和C碱基对之间有三个氢键,A和T碱基对之间有两个氢键,所以DNA分子中③的占比越大,结构会越稳定,B正确;C、②③属于胞嘧啶脱氧核苷酸,①属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磷酸,所以④(由①②③构成)不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C错误;D、由图可知,同一条单链上相邻的脱氧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D正确。故选C。7.下列与猫叫综合征和红绿色盲症这两种人类遗传病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遗传病均属于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单基因遗传病B.随机调查多个上述遗传病患者家系以推测它们的发病率C.研究上述遗传病患者的系谱图均能确定它们的遗传方式D.利用B超检查均不能初步判断胎儿是否患有上述遗传病〖答案〗D〖祥解〗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详析】A、猫叫综合征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A错误;B、遗传病的发病率调查应在广大人群中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在患者家系中调查,B错误;C、针对基因遗传病,研究遗传病患者的系谱图能确定它们的遗传方式,如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等,但猫叫综合征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研究其患者的系谱图不能确定它们的遗传方式,C错误;D、B超可以对胎儿外观进行初步判断,而猫叫综合征和红绿色盲症这两种人类遗传病不涉及胎儿外观改变,故无法通过B超检测出,D正确。故选D。
8.斑马(2n=44)与驴(2n=62)杂交产生的后代兼具斑马和驴的特征,称为斑驴兽或驴斑兽,俗称“斑驴”。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因杂交能产生后代,故斑马与驴不存在生殖隔离B.斑驴与驴或斑马进行杂交均可以生出杂种后代C.斑驴的体细胞中含有驴生长发育所需的全套遗传信息D.斑驴体内细胞中最多含有2个染色体组〖答案〗C〖祥解〗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交配,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地理隔离是同种生物由于地理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生殖隔离的形成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详析】A、生殖隔离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交配,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斑马与驴杂交后会产生的后代斑驴是不可育的,故斑马与驴之间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B、斑马(2n=44)与驴(2n=62)杂交产生斑驴含有53条染色体,它们来自两个物种,没有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能联会,因此斑驴是不可育的,不能与驴或斑马进行杂交均可以生出杂种后代,B错误;C、斑驴的体细胞中含有驴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驴生长发育所需的全套遗传信息,C正确;D、斑驴为异源二倍体,其体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时,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D错误。故选C。9.研究表明,适度体育锻炼能够对人体特定基因表观遗传修饰产生影响,例如通过促进BDNF基因低甲基化、促进VEGF基因去甲基化或影响PGC-1α的甲基化(使PGC-1α表达量上调)等途径抵抗抑郁行为。下列有关推论错误的是()A.通过检测DNA的碱基序列不能确定BDNF基因的甲基化程度B.适度运动可以促进VEGF基因的表达和降低PGC-1α基因甲基化程度C.适度运动可调控人体特定基因甲基化模式,降低患抑郁症的风险D.抑郁症患者BDNF基因的甲基化修饰不可能传给后代〖答案〗D〖祥解〗表观遗传是指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变,但基因的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详析】A、BDNF基因的甲基化不改变碱基序列,通过检测DNA的碱基序列不能确定BDNF基因的甲基化程度,A正确;B、适度体育锻炼能够促进VEGF基因去甲基化,从而促进VEGF基因的表达,也能使PGC-1α表达量上调,即能降低PGC-1α基因甲基化程度,B正确;C、根据题意可知,适度体育锻炼能够对人体特定基因表观遗传修饰产生影响,例如通过促进BDNF基因低甲基化、促进VEGF基因去甲基化或影响PGC-1α的甲基化(使PGC-1α表达量上调)等途径抵抗抑郁行为,所以适度运动可调控人体特定基因甲基化模式,降低患抑郁症的风险,C正确;D、BDNF基因的甲基化修饰可遗传给后代,D错误。故选D。10.唐代《博物志》记载,香菜在公元前119年被张骞从西域引进,其嫩茎和鲜叶因香味独特而被大众所喜爱,但也有少数人无法忍受这种气味。研究表明,这部分“香菜厌恶者”的11号染色体有嗅觉受体OR6A2基因,使其对香菜中的醛类物质十分敏感,进而排斥香菜。下列关于OR6A2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基因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B.该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控制嗅觉受体对醛类物质的敏感度C.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香菜厌恶者”的OR6A2基因D.该基因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但能提供进化的原始材料〖答案〗D〖祥解〗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详析】A、嗅觉受体OR6A2
基因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但无法判断其是产生于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过程中,A错误;B、该基因通过控制嗅觉受体(即控制蛋白质的结构)对醛类物质的敏感度来控制性状,B错误;C、光学显微镜无法观察到“香菜厌恶者”的OR6A2基因,C错误;D、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基因突变能够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正确。故选D。11.甲磺酸乙酯(EMS)能在鸟嘌呤的N上加上乙基,使得鸟嘌呤不与胞嘧啶配对而与胸腺嘧啶配对。现将水稻种子用EMS溶液浸泡,从而获得若干性状变异的植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用EMS溶液浸泡后某一性状出现多种变异类型,说明变异具有随机性B.用EMS溶液浸泡水稻种子是为了提高基因突变频率,促使新基因的产生C.EMS诱导导致水稻种子细胞的DNA发生变化,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不变D.某种性状变异的一株水稻自交后代出现两种表型,该变异为显性突变〖答案〗A〖祥解〗基因突变是基因的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随机性、不定向性和多害少利性等。【详析】A、基因突变的随机性是指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任何时期,任何DNA分子上,用EMS溶液浸泡后某一性状出现多种变异类型,体现的是变异的不定向性,A错误;B、根据题意可知,甲磺酸乙酯(EMS)能在鸟嘌呤的N上加上乙基,使得鸟嘌呤不与胞嘧啶配对而与胸腺嘧啶配对,即引发基因突变,故用EMS溶液浸泡水稻种子是为了提高基因突变频率,促使新基因的产生,B正确;C、基因突变不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相对位置和数目,故EMS诱导导致水稻种子细胞的DNA发生变化,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不变,C正确;D、某种性状变异的一株水稻自交后代出现两种表型,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亲本经过突变后变为显性杂合体,即该变异为显性突变,D正确。故选A。12.下图是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部分操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中的噬菌体要先在含有32P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B.实验中上清液有放射性是由于搅拌和离心不充分C.噬菌体在细菌内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外壳D.实验中的子代噬菌体仍能检测到放射性〖答案〗C〖祥解〗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详析】A、噬菌体是病毒,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体内才能增殖,培养基无生物活性,不能在培养基上培养噬菌体,A错误;B、分析该图可知,搅拌、离心后,上清液中放射性很高,沉淀物中放射性很低,由此推测,该实验是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去侵染细菌。由于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并未进入细菌,所以正常情况下经搅拌离心后,沉淀物中应不含放射性。若由于搅拌和离心不充分,则会导致沉淀物出现放射性,B错误;C、噬菌体的增殖是以自身遗传物质为模板,利用细菌体内的物质为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因此噬菌体在细菌内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外壳,C正确;D、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为DNA,分析题图可知,该实验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而没有标记噬菌体的DNA,因此子代噬菌体不能检测到放射性,D错误。故选C。13.施一公院士及其团队通过对剪接体的结构与分子机理进行研究,揭示了真核细胞中基因表达的三个步骤(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发挥剪接作用的剪接体化学组成与核糖体相似B.转录时RNA聚合酶与识别位点的起始密码结合C.剪接出错可能导致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D.该研究为探寻基因表达相关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路径〖答案〗B〖祥解〗转录是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详析】A、剪接体是由蛋白质和核RNA组成,核糖体是由蛋白质和rRNA组成,两者的化学组成相似,A正确;B、转录时RNA聚合酶与识别和结合的位点为启动子,B错误;C、剪接位置出现差错,形成的mRNA与正常的mRNA不一样,因此可能导致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C正确;D、该研究为探寻基因表达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结构基础和理论指导,开辟了治疗新路径,D正确。故选B。14.某科研小组利用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培育新品种,如下图所示。若只考虑这两对基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过程①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B.过程②可发生基因重组得到4种配子C.过程③可观察到染色体连续变化的过程D.培育植株B利用了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原理〖答案〗C〖祥解〗据图可知,①表示植物组织培养,②代表减数分裂,③代表有丝分裂。【详析】A、过程①利用牙尖细胞培育出完整植株,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A正确;B、过程②代表减数分裂,该过程可发生基因重组,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经过减数分裂能够得到4种配子,分别是AB、Ab、aB、ab,B正确;C、过程③代表有丝分裂,在观察有丝分裂时,细胞已经死亡,无法观察到染色体连续变化的过程,C错误;D、培育植株B利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该过程利用了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原理,D正确。故选C。15.下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其中图③是a、a'基因间的差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①②④所示变异类型均属于染色体变异B.③中的变异类型属于基因突变中的替换C.有丝分裂过程能发生图②④所示变异类型D.①所示变异类型可发生在真核生物的受精过程中〖答案〗C〖祥解〗由图可知,①发生了互换,属于基因重组;②是非同源染色体交换了片段,是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③发生了基因突变;④发生了染色体的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详析】A、由图可知,①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互换,属于基因重组;②是非同源染色体交换了片段,是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④发生了染色体的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A错误;B、比较a、a'基因间的差异可知,a'相对a而言增添了A-T碱基对,故③中的变异类型属于基因突变中的增添,B错误;C、②是非同源染色体交换了片段,是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④发生了染色体的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有丝分裂过程中均可能发生②④这两种变异类型,C正确;D、①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发生在真核生物的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D错误。故选C。16.1970年,科学家马古利斯在分析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内共生学说。该学说认为真核细胞中的线粒体是由侵入细胞或被细胞吞入的某种原核细胞经过漫长的岁月演变而来,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马古利斯提出内共生学说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完全归纳法B.图乙所示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功能特性C.真核细胞中的溶酶体也可以用内共生学说来解释其起源D.线粒体内外膜功能不同的原因可从演化来源角度分析〖答案〗D〖祥解〗(1)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2)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详析】A、马古利斯提出内共生学说采用的研究方法是不完全归纳法,A错误;B、图乙所示过程是表示侵入细胞或被细胞吞入的某种原核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错误;C、溶酶体中不含有DNA等核酸,故真核细胞中的溶酶体不可以用内共生学说来解释其起源,C错误;D、线粒体的内、外膜的功能不同,据图可知,外膜来自古代厌氧真核细胞的细胞膜,内膜是需氧原核细胞的细胞膜,D正确。故选D。17.靛蓝是我国古代最常用的染料之一,可用蓝蓼(含靛蓝的植物)生产。该类植物细胞的液泡里储存着靛苷,若植物体受到机械损伤,液泡中的靛苷会与叶绿体中的GLU接触而被还原为吲哚酚,进而形成靛蓝(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UGT基因控制合成的UGT可直接将吲哚酚转化为无色的靛苷B.反复浸揉蓝萝的根可促进GLU与靛苷接触从而加快靛蓝生成C.可通过叶片呈现蓝色的深浅程度判断蓝蓼细胞生物膜的受损程度D.将GLU基因转人大肠杆菌,可从大肠杆菌体内获得有活性的GLU〖答案〗C〖祥解〗(1)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2)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详析】A、根据题意和图示,UGT基因控制合成的UGT和葡萄糖基可将吲哚酚转化为无色的靛苷,A错误;B、根据题意,植物的液泡中的靛苷会与叶绿体中的GLU接触而被还原为吲哚酚,进而形成靛蓝,由于根部没有叶绿体,因此反复浸揉蓝萝的根不会促进GLU与靛苷接触从而加快靛蓝生成,B错误;C、根据题意,物的液泡中的靛苷会与叶绿体中的GLU接触而被还原为吲哚酚,进而形成靛蓝,因此叶片呈现蓝色的越深,说明蓝蓼蓝蓼细胞生物膜的受损程度细胞生物膜的受损程度越重,C正确;D、GLU基因指导葡萄糖基转移酶的合成,而酶一般是蛋白质,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而大肠杆菌作为原核生物,缺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不能进行高级结构的加工,因此将GLU基因转人大肠杆菌,不能大肠杆菌体内获得有活性的GLU,D错误。故选C。18.甲、乙同学用图中两个盒子和小球做遗传规律模拟实验(如下图所示)。甲同学每次分别从盒子①、②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然后分别放回盒子,混合后再重复多次;乙同学每次只从盒子①中抓取一个小球记录后将其放回盒子,混匀后再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组合,重复多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同学模拟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和自由组合的过程B.乙同学模拟的实验中盒子①代表雌或雄生殖器官C.甲、乙同学模拟的“过程”均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前期D.重复足够多次实验后,甲同学得到四种组合的概率相近〖答案〗C〖祥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盒子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盒内的小球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小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甲同学模拟的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而乙同学模拟的是等位基因的分离定律。【详析】A、甲同学分别从盒子①、②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模拟了遗传因子的分离过程;抓出的两个小球组合模拟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和自由组合的过程,A正确;B、乙同学每次只从盒子①中抓取一个小球记录后将其放回盒子,混匀后再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组合,由此说明乙同学模拟的实验中盒子①代表雌、雄生殖器官,B正确;C、甲同学模拟的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而乙同学模拟的是分离定律,减数分裂Ⅰ后期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错误;D、重复足够多次实验后,甲同学得到YR:Yr:yR:yr四种组合的概率接近1:1:1:1,D正确。故选C。19.细胞色素c是细胞中普遍含有的一种蛋白质,约有104个氨基酸。下图是7种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氨基酸序列的差异性比较,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的数据为分析生物间的进化关系提供了分子水平的证据B.指导细胞色素c合成的基因只在图中生物的皮肤细胞中表达C.据图可知响尾蛇与人的细胞色素c氨基酸序列多数无差异性D.7种生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猕猴,最远的是天蚕蛾〖答案〗B〖祥解〗(1)分析表格信息可知,与人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差异越小,与人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其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差异越大。(2)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①化石证据: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②比较解剖学证据: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是由共同祖先演化而来,这些具有共同祖先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发展,其结构适应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因而产生形态上的差异。③胚胎学证据。④细胞水平的证据:a细胞有许多共同特征,如有能进行代谢、生长和增殖的细胞;b细胞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⑤分子水平的证据: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性。【详析】A、图中的数据是对细胞中普遍含有的一种蛋白质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比较,是从分子生物学方面为生物进化提供了证据,A正确;B、细胞色素c是细胞中普遍含有的一种蛋白质,它在电子传递链中起着关键作用,有助于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并产生能量,所以不只在图中生物的皮肤细胞中表达,几乎所有细胞都可以表达,B错误;C、细胞色素c约有104个氨基酸,据图可知响尾蛇与人的细胞色素c氨基酸序列不同的有14个氨基酸,还有94个相同,所以说多数无差异性,C正确;D、据图可知猕猴其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与人1个不同,差异最小,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天蚕蛾其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与人32个不同,差异最大,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远,D正确。故选B。20.某科研组分别对湘江野鲤、鲫鲤(异源四倍体)和湘云鲫(三倍体)3种鱼处于有丝分裂的肾脏细胞和减数分裂的精母细胞进行染色体观察,下表是对3种鱼精母细胞减数分裂Ⅰ前期的观察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鲫鲤(异源四倍体)湘云鲫(三倍体)湘江野鲤四分体数(个)1005050单价体(个)0500(注:单价体是指不能配对的染色体)A.异源四倍体鲫鲤群体在自然生长环境中可实现世代自身繁衍B.与精原细胞相比,湘云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Ⅰ后染色体数目减半C.湘江野鲤肾脏细胞有丝分裂前期和精母细胞减数分裂Ⅰ前期染色体数相同D.湘江野鲤肾脏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和鲫鲤减数分裂Ⅱ时期的核DNA数相同〖答案〗B〖祥解〗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的一组完整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助,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若该细胞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若该细胞是由配子发育而来,不管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均称为单倍体。【详析】A、异源四倍体鲫鲤的单价体个数为0,说明细胞中没有不能配对的染色体,即异源四倍体能正常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因此该群体在自然生长环境中可实现世代自身繁衍,A正确;B、湘云鲫含有50个单价体,即细胞中含有50条不能配对的染色体,因此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出现联会紊乱的情况,不能正常完成减数分裂Ⅰ,因此与精原细胞相比,湘云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Ⅰ后染色体数目不一定发生减半,B错误;C、湘江野鲤含有50个四分体,即100条染色体,其肾脏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数目为100条,其精母细胞减数分裂Ⅰ前期染色体数目也为100条,C正确;D、湘江野鲤肾脏细胞有100条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DNA数目为200个;鲫鲤含有100个四分体,即200条染色体,减数分裂Ⅱ时期细胞中含有100条染色体,DNA分子数量为200个,因此湘江野鲤肾脏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和鲫鲤减数分裂Ⅱ时期的核DNA数相同,D正确。故选B。21.下列关于利用洋葱(2n=16)根尖为材料进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原理:低温抑制着丝粒分裂,使染色单体不能移向两极B.解离:用酒精冲洗卡诺氏液后,用盐酸酒精混合液浸泡洋葱根尖C.染色:甲紫溶液和醋酸洋红液都可以使染色体染成深色D.观察:在显微镜视野中可观察到染色体数为16或32或64的细胞〖答案〗A〖祥解〗(1)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原理:低温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成两个子细胞。实验步骤是:固定(卡诺氏液)→解离(盐酸酒精混合液)→漂洗→染色(甲紫溶液)→制片→观察。(2)试剂的作用:酒精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用于冲洗根尖表面的卡诺氏液,其次体积分数95%的酒精溶液与15%的盐酸起到解离的作用;卡诺氏液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用于固定根尖细胞;甲紫溶液使染色体着色。【详析】A、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原理是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在着丝粒分裂之后不能被牵引至细胞两极,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A错误;B、用酒精冲洗卡诺氏液后,将盐酸与酒精1:1配制形成解离液可以使洋葱根尖细胞解离,B正确;C、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甲紫溶液和醋酸洋红液染成深色,C正确;D、正常洋葱染色体数目为16条,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为32条;若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后,加倍后细胞中含有32条染色体,此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为64条,D正确。故选A。22.DNA复制时,单链DNA结合蛋白将与解旋后的单链DNA结合,使DNA呈伸展状态而有利于复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单链DNA结合蛋白能防止解旋后的单链DNA重新配对B.酶X为解旋酶,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解开DNA双链间的氢键C.以母链为模板和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DNA复制的准确性D.在细胞核中DNA复制和染色体复制是完全独立进行的〖答案〗D〖祥解〗DNA分子复制的过程:①解旋: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②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条母链为模板,以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③形成子代DNA: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形成2个与亲代DNA完全相同的子代DNA分子。【详析】A、DNA单链结合蛋白与解旋后的DNA单链结合,可避免两条单链间相互配对而复旋,A正确;B、酶X为解旋酶,能解开DNA双螺旋结构并打开氢键,此过程消耗的能量由ATP水解提供,B正确;C、DNA独特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的进行,C正确;D、在真核细胞中,间期DNA复制是染色体复制的一部分,D错误。故选D。23.下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F和f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种群所有个体含有的F和f基因构成了其基因库B.M点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生物产生了适应性变异C.M点后外界环境选择淘汰的是基因型为FF的个体D.从M点到P点,该种群Ff的基因型频率先增后减〖答案〗D〖祥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f基因频率逐渐增大,F基因频率逐渐减小,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了定向改变,说明种群发生了生物进化。【详析】A、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全部基因叫作该种群的基因库,该种群所有个体含有的F和f基因并不是该种群的全部基因,A错误;B、生物的变异是本来就存在的,环境变化后对生物的变异进行了选择,B错误;C、环境选择直接选择表型而不是基因型,因此在M点之后,F基因频率降低,说明F基因控制的性状更容易被淘汰,C错误;D、Ff的基因型频率=2×F的基因频率×f的基因频率,分析题图可知,N点时,F和f的基因频率相等,均为50%,此时Ff的基因型频率最大,由此推测,从从M点到P点,该种群Ff的基因型频率先增后减,D正确。故选D。24.马德隆畸形是一种先天性畸形,患者腕部畸形、疼痛,不能提重物。其与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的SHOX基因缺陷有关。下图为某家庭患马德隆畸形和白化病的遗传系谱图,5号患者及家系成员经基因检测后,发现该家族马德隆畸形致病基因源头是其祖父Y染色体上的SHOX基因发生了显性突变导致。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5号祖父的初级精母细胞发生染色体互换,使致病基因传给5号B.5号父亲产生的精子携带马德隆畸形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2C.若5号与6号生了一个女孩,该女孩正常的概率为3/8D.8号与6号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答案〗A〖祥解〗该家族马德隆畸形致病基因源头是其祖父Y染色体上的SHOX基因发生了显性突变导致,说明该病为显性遗传病,且该致病基因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形病。【详析】A、该家族马德隆畸形致病基因源头是其祖父Y染色体上的SHOX基因发生了显性突变导致,说明该病为显性遗传病,且该致病基因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假设马德隆畸形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结合题干信息和遗传系谱图可知,1号个体的基因型为XbXb,2号个体的基因型为X-YB,3号个体的基因型应为XbYB,4号个体的基因型为XbXb,现在生出一个5号个体患病,基因型应为XBXb,XB只能来自3号个体,由此推测3号个体的初级精母细胞发生染色体互换,使致病基因传给5号,A错误;B、结合A选项可知,3号个体的初级精母细胞发生染色体互换,即3号个体的基因型为XbYB,经减数分裂产生配子Xb:YB=1:1,携带马德隆畸形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2,B正确;C、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白化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由此推测7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Yb,逆推5号和6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b,若5号与6号生了一个女孩,该女孩正常(A_XbXb)的概率为3/4×1/2=3/8,C正确;D、8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_XbYb,与6号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D正确。故选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30分。25.果蝇是一种具有昼夜节律(也叫生物钟)的生物,其PER基因表达产物为PER蛋白,白天PER蛋白在细胞质中降解,夜晚PER蛋白与TIM蛋白结合形成TIM/PER蛋白,进入细胞核抑制PER基因的表达,实现对PER蛋白水平的周期性调节,进而使果蝇出现昼夜节律,其部分分子调节机制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表示______过程,与乙过程相比,甲过程特有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______。(2)据图可知,乙过程进行的方向是______(填“a→b”或“b→a”);乙过程能高效进行的原因主要是______。(3)图中涉及的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为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4)请结合题意,简要写出果蝇出现昼夜节律的机理______。〖答案〗(1)①.转录②.T-A(2)①.b→a②.多个核糖体同时结合在一条mRNA上(3)(4)白天,PER基因正常表达,维持一定的PER蛋白水平,夜晚PER蛋白与TIM蛋白结合形成TIM/PER蛋白,抑制PER基因的表达,降低PER蛋白水平,从而实现昼夜节律〖祥解〗(1)转录: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下,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2)翻译:在细胞质中,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详析】(1)由图可知,甲过程以PER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单链mRNA,故表示转录过程,甲的配对方式有A-U、G-C、C-G、T-A,乙代表翻译,配对的方式有A-U、G-C、C-G、U-A,与乙过程相比,甲过程特有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T-A。(2)已知肽链越长,核糖体结合并翻译的时间越长,核糖体在mRNA上划过的距离越长,由图可知,翻译乙过程进行的方向是b→a;乙过程能高效进行的原因主要是多个核糖体同时结合在一条mRNA上,一条mRNA能同时翻译出多条肽链。(3)据图可知,图中涉及的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为转录和翻译,即。(4)由题意可知,果蝇出现昼夜节律的机理是白天,PER基因正常表达,维持一定的PER蛋白水平,夜晚PER蛋白与TIM蛋白结合形成TIM/PER蛋白,抑制PER基因的表达,降低PER蛋白水平,从而实现昼夜节律。26.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一种由B淋巴细胞恶性增殖导致的疾病,通过对患者的B淋巴细胞进行检测可以预估病情发展。下列图表是一位患者的B淋巴细胞基因检测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的结果,请据图表回答相关问题:基因检测位置9号染色体(IGHV基因)13号染色体(D13S319基因)11号染色体(CCND基因)14号染色体(IGH基因)检测结果突变比例<2%缺失融合(1)据图表分析,该患者9号染色体的变异类型是______;12号染色体的变异类型是______。(2)表中第13号染色体的D13S319基因所在的片段缺失会导致B淋巴细胞无休止地分裂导致癌变,推测这个丢失的片段可能存在______、______基因。发生癌变后的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除了上述特征外,还有______等特征(至少答两点)。(3)基因融合是指两个或多个基因首尾相连构成嵌合基因。11号染色体的CCND基因与14号染色体上的IGH基因发生融合后,所表达的细胞生长因子可刺激B淋巴细胞的分裂与分化,使其增殖速度______。(4)请结合题意,尝试从分子水平分析该患者的患病原因______。〖答案〗(1)①.基因突变②.染色体数目变异(2)①.原癌基因②.抑癌基因③.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容易扩散转移(3)加快(4)融合基因表达的生长因子可刺激B淋巴细胞的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音乐厅装修设计合同
- 2024年度销售代理合同销售目标和分成比例2篇
- 二零二四年度快递行业广告投放合同2篇
- 白蛾防治合同
- 房地产开发商与智能化系统供应商2024年度合作合同2篇
- 印刷服务合同
- 停车位钢结构安装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劳动合同范本(含派遣、试用等)
- 二零二四年度股权转让合同标的和交易条件3篇
- 二零二四年度股权转让合同中的股东权益保护3篇
- 2024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招聘笔试核心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医药代表培训完整教程
- GB/T 44713-2024节地生态安葬服务指南
- 一年级家长会课件2024-2025学年
- 2024年教资考试时政高频考点141条
-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23
- 装修设计需求模版
- 欠薪清零台账
- 烟草专用贮柜
- 大学学生社团管理办法
- 植物蛋白肽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