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期末质量分析_第1页
小学数学期末质量分析_第2页
小学数学期末质量分析_第3页
小学数学期末质量分析_第4页
小学数学期末质量分析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小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数学质量分析2015—2016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工作已经结束,我校认真对待本次期末测试,各年级学生单人单座,老师推磨监考的方式进行测试;阅卷工作也很严谨,所有试卷一律密封装订,各年级教师交叉阅卷,流水作业,保证了测试的真实、有效。为了及时、准确找出教学不足,加强教学研究,有力推动今后数学教学,弥补教学不足,提高教学成绩,现就本次考试作如下分析,不足之处,尽请批评指正。一、考试试卷分析本次试卷以《数学课程标准》和新人教版教材的要求为依据,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全面考查学生对本学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基本活动经验以及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卷较好地体现了基础性、全面性、发展性等特点。(1)基础性。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属于期末素质测试,没有偏题怪题,难易适中,较好地体现了层次性。(2)全面性。从整体看,命题覆盖“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的内容。把“数与代数”领域作为命题的重点内容,兼顾“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及“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内容。(3)发展性。命题着眼学生的发展,考查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概括和空间想象等能力;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联系生活的意识,具有实用性,体现了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除了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考查学生分析、获取有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等题的试题背景材料丰富,坚持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及常见的生活现象为基点设计试题,体现了数学的价值。二、考试基本情况本次考试,全校共参考559人,数学及格434人,及格率77.6%,平均分为72.9分。其中50分以下77人,占13.7%;90分及以上129人,占23.1%。三、具体失分原因分析年级参加考试人数总分平均分及格人数及格率%50分以下%90分及以上%一80685785.77188.85.061.3二1089070.584.010496.31.934.3三102735472.18684.37.876.5四97672869.46466.016.516.5五79474060.04658.232.97.6六93600964.66367.722.615.1合计55940758.572.943477.613.723.1总体来看,各年级概念和应用部分失分严重,关键是教学中各年级新旧知识没有形成系统化,“知识传授”与“生活实际”结合不紧密,加之新教材的教学要求更灵活,方式方法更广、更深,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要求较高,使得在这两部分中得分率低,失分严重。具体原因分析如下:(一)概念部分失分原因1、新学的数与代数部分掌握不灵活。一年级同学对数位认识不够清楚,二年级学生对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不熟悉,数的组成不明白,四年级学生对大数的读写方法及改写存在困难,五年级学生对小数乘、除法理解不透,六年级学生对分数、百分数意义理解不深刻。2、图形知识理解不足,导致大面积失分。其中一年级学生对图形的拼组理解不清楚,二年级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应用不会灵活处理,“厘米”与“米”不分。对长方形面积理解不到位。五年级学生对平面图形公式推导过程不明白,不能正确计算,也不会合理利用单位名称。3、概念知识死记硬背现象严重,不会根据试题加以灵活运用,主要体现在三至六年级中,导致片面,分数的基本性质运用差,错误多。4、各年级学生对选择,填空、判断类题目作答过程中,未明题意胡乱写出答案,更不会利用已有概念知识去验证、更正错误答案。5、各年级均存在新旧知识混淆,不会区分应用的问题,未形成知识梳理。(二)计算部分失分原因1、计算题各年级均存在粗心计算的问题,其中一、三、五年级较严重,不认真观察算式,随意计算,失分较多。2、大部分中高年级同学对脱式计算中的运算顺序,运算方法不能准确使用,往往出现一步算错,其余多步均错的现象。其中三、四、五年级较为严重。3、高年级同学对简便计算中广泛使用的各种运算定律记忆死板,使用时简单模仿,而不懂定律的本质,不但达不到简便的目的,而且出现错误,形成失分,尤其对乘法分配律、减法的性质运用不足,错误多。4、四、五年级学生列式计算错误多,不会根据运算顺序和题意、准确列式,“除”和“除以”混淆严重,不会把握列式计算题中叙述的重点词句,胡乱列式,导致失分严重。(三)应用部分失分原因1、考试中各年级同学普遍存在惧怕应用题,审题不足的现象。阅读题目,了解题意,分析条件和问题等解题基本步骤和方法欠缺,未明题意,随意计算,导致错误。2、由于年龄、生活等因素影响,大部分学生均对应用题理解分析不足,不会联系生活实际中常见的现象对应用题进行比较,分析、判断,解题思路主观性强,客观性差,导致解题背离实际,不合常理,失分严重。3、中高年级对数量关系不会进行合理分析,对应用题类型掌握不足,认识不系统,不会利用线段图等多种方法分析题意,数量间的相互关系理解不足,不能有步骤、有方法的解决应用题,在遇到困难时,往往分析对比不足,随意计算,导致失分。4、三、四、五年级学生对题中数量的单位名称不会准确把握,导致失分。5、此外,二、三、四年级学生对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不会准确计算,分步计算方法不正确,不知道自己算出的得数是哪个数量,导致第二、三步计算出错。6、各年级对本学期所学的应用题归类、整理没有形成系统化,学生普遍对应用题类型不明确,不能准确联系课本例题进行分析解答。如:五年级学生对复杂的小数应用题类型区别不清,方法不灵活,导致失分。四、改进措施与建议针对以上分析,提出如下改进措施:1、概念部分教学。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基础,各年级概念教学一定要加强教学研究,准确把握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从概念理解入手,利用多种手段,强化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对比与联系,使学生准确理解概念,并在日常生活中利用身边的数学现象,主动去接触、感受所学概念的意义、作用,口头背诵与主动理解相结合,形成系统认识,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此外要注重“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多举实例,多对比,多操作,通过多种方式的体验,形成正确认识,并培养灵活应用能力。加强概念的直观化、形象化、情境化教学,使学生不但懂得概念的形成,更要理解概念的应用,以及对比、区别和联系,切实提高概念理解的准确度和使用效率。2、计算部分教学。在今后教学中要注重计算方式方法的培养,切实加强新旧知识的对比、区别、联系,计算教学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坚持课课有口算,天天有计算,形成正确计算的方法,培养认真计算的习惯,强化验算的使用。对简便计算则要强化记忆,多与生活实际作对比,使学生对有关运算定律、性质形成系统认识,灵活选择计算方法,同时鼓励、指导学生大胆使用简便方法,加强批阅,认真指导,使学生的理解具有一定的经验,敢用、会用简便方法。此外,还应注重估算的作用,加强估算方法的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估算,并利用估算去验证自己计算的好习惯。3、应用部分教学。各年级应用题教学一定要把握年级学生特点和教材重难点,充分利用教具和自制教具,利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使学生准确理解各种应用题与生活实际之间的相互关系,把应用题的教学建立在生活实际问题基础之上。各年级要抓好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指导和应用,低年级同学要会说数量关系,中高年级要指导学生会说、会记、会写、会用数量关系,杜绝随意计算的不良习惯。各年级还要抓好“数学知识生活化”训练,讲求方法,灵活教学,抓好“一题多解”“开放性题目”训练,培养学生灵活应用能力,讲求实效,做好及时归纳、形成系统,切实提高应用题解答能力。4、各数学教师要抓好学生答卷方法的训练,指导好学生的二次检查验算,形成正确的答卷方法和认真复查的良好习惯,以求把错误减少到最低程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