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家桥改造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颜家桥改造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颜家桥改造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颜家桥改造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颜家桥改造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程概况项目区位沙坪坝区土主街道颜家桥改造建设工程位于赖家桥西永换乘枢纽附近。项目北侧为西井大道,南侧为西双大道,西侧为团歇路,东侧为在建2号路,项目横跨梁滩河。图STYLEREF1\s1-1项目区位示意图工程简况本次设计道路全长103.053m,参照《小交通量农路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四级公路(Ⅱ类)进行设计,设计速度15Km/h,本次设计范围主要为桥梁段,桥梁段设计考虑双车道为远期拓宽预留条件,避免桥梁拼宽,标准路幅宽7.5m,其中车行道宽6m,两侧土路肩各宽0.75m(设置护栏)。跨梁滩河桥梁总长33m,桥型为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等高截面简支梁桥。本项目建设工期为6个月。考虑路线长度短、内容篇幅少,征求建设方及交通局意见后,本次设计内容参照《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编制。设计内容及分册情况本工程施工图设计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各专业分册如下:第一册道路工程 第二册桥梁工程 本册为第二册,桥梁工程。设计依据(1)业主与我公司签订的设计合同;(2)业主提供的本项目1:500现状地形图(莆田市山海测绘技术有限公司2022.07);(3)《沙坪坝区土主街道颜家桥改造建设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四川兴蜀工程勘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2022.10);(4)《沙坪坝区土主街道颜家桥改造建设工程初步设计文件》(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22.10);(5)《沙坪坝区土主街道颜家桥改造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咨询报告》(重庆交通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22.10);(6)《重庆市沙坪坝区交通局关于沙坪坝区土主街道颜家桥改造建设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沙交局发[2023]5号);(7)业主提供的其它资料。上阶段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2022年10月,建设单位委托重庆交通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对本项目初步设计文件进行了技术审查。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如下:(1)补充桥梁设计洪水位等技术指标;回复:按意见补充设计洪水位,详见6.1技术指标。(2)从图纸看本桥为漫水桥,补充相关说明和技术要求;回复:按意见补充漫水桥的安全计算和技术措施,详见6.55。(3)本项目设计荷载等级为城-B级,与主要技术指标中桥涵荷载等级为公路-Ⅱ级相冲突;回复:复核修正设计荷载等级为公路-Ⅱ级。(4)本项目桥梁未设置人行道,删除设计总说明中人行道相关描述;回复:按意见删除总说明中与本项目无关内容。(5)补充桥梁预拱度设置情况说明;回复:根据业主及行洪部门意见,增大过水面积,抬高了桥梁段高度,两侧顺接现状道路,所以形成了预拱度线型。(6)C-Q-01补充比例尺和桥位桩基坐标;回复:按意见补充相关内容。(7)C-Q-02中桥梁纵坡与设计总说明中不一致;回复:按意见修改设计说明中纵坡为-3.9%,与图纸保持一致。(8)C-Q-02立面布置图中建议补充桥梁高程等信息;回复:按意见补充桥梁段起终点桥面高程。(9)C-Q-06中岩石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不小于5.5MPa与设计说明中不小于5.0MPa不一致;回复:按意见根据最新地勘数据修改图纸中饱和强度标准值为4.0MPa,说明与图纸保持一致。(10)本桥如为漫水桥,计算中应补充抗浮、抗撞击等相关计算内容,并采取相应措施;回复:按意见补充相关内容,详见6.5.5。(11)补充涵洞设置一览表;回复:按意见补充涵洞设置一览表,详见C-Q-11。(12)本项目设置了箱涵和管涵,补充涵洞设计说明;回复:按意见补充涵洞设计说明,详见设计总说明第7节。(13)补充桥梁段标线设计大样图;回复:详见道路工程C-D-19。(14)补充完善桥梁标志、标牌设计;回复:详见道路工程C-D-20,且在说明中明确需设置标志标牌。(15)补充漫水时交通组织措施;回复:道路工程中已描述交通组织相关内容。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和设计规范(1)《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2015)(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3)《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50476-2019)(4)《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14)(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6)《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7)《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2019)(8)《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9)《公路桥梁预应力钢绞线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JT/T329-2010)(10)《公路桥梁盆式支座》(JT/T391-2019)(11)《公路桥梁伸缩装置通用技术条件》(JT/T327-2016)(12)《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塑料波纹管》(JT-T529-2016)(13)《公路桥梁伸缩缝装置通用技术条件》(JT/T327-2016)(14)《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2019年版)对规范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本项目无违反强制性条文情况。建设条件本章主要介绍项目建设的基础设施条件和地质条件、分段地质评价,关于地质情况的描述均摘自《沙坪坝区土主街道颜家桥改造建设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四川兴蜀工程勘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区域的自然条件气象本项目位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春季回温较早,初夏雨量丰沛,盛夏炎热,秋多绵雨,冬无严寒,有四季分明、云雾较多、空气湿润、无霜期长、风力微弱等气候特征。由沙坪坝气象站1952年~2000年观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94.3mm,主汛期5~8月平均降水量为631.5mm,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7.7%;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大值为1508.0mm(1998年),最小值为740.7mm(1958)。多年平均气温为18.4℃,极端最高气温为42.2℃(1955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5℃(1953年);多年平均蒸发量1011.1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0%;多年平均风速1.0m/s,多年平均10分钟最大风速为15m/s,极大风速为27m/s,相应风向为SW;平均无霜期350d,平均雾日69.3d,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225h。水文场地内的地表水体主要为梁滩河。梁滩河是嘉陵江下游右岸的一条主要支流。流经场地的为梁滩河右支流,发源于九龙坡区的巴福镇童家石岭,流经白市驿镇、含谷镇,进入沙坪坝区的西永、土主镇,在土主镇境内与左支流回合后,经过北碚的歇马镇、龙凤桥镇,在毛背沱汇入嘉陵江。干流全长88.7km,其中沙坪坝区段长48.8km;全流域面积510.1km2,其中沙坪坝境内面积285.31km2。梁滩河多年平均径流量2.08亿m3,多年平均流量6.6m3/s,平均坡降2.60‰,总落差224m。场地范围为梁滩河右支流,勘察段河道平直,河道纵坡较缓,河道流速缓慢(底淤积深度一般在1.0~2.0m,),河床的最大冲刷深度为1.5m。勘察时水位为275.75,水深0.4~1.8m,桥梁位置流量多年平均流量6.6m3/s,平均坡降2.60‰,河床最宽处为23m,100年一遇洪水位为281.50m,50年一遇洪水位为279.30m,经常洪水位为277.5m。左岸坡顶标高约279.21m,右岸坡顶标高约278.57m。左岸岸坡高约3.46m,坡度约15~20°,为天然状态。右岸岸坡高约2.82m,坡度约25~30°,为天然状态。经调查存在洪水溢出危害。建设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场地属梁滩河漫滩,左岸地势较狭窄,地势起伏较大,右岸地势开阔,地形平坦。总体上南高北低,西南相对较高,现场地最高点海拔高程280.73米,位于场地K0+010附近南侧坡顶,地表被厚约2m左右填土层覆盖。最低点海拔高程约275.71米,位于场地河流中部,相对高差约4.98米。基岩顶界面的起伏整体较小,场地覆盖层厚度差异较小,厚度一般为4-7m,基岩顶界面随地势起伏,未见基岩出露。地质构造项目区处于新华夏系四川沉降区川东褶带华蓥山帚状褶皱束的北碚向斜东侧及观音峡冲断背斜西侧。区内主要构造为北碚向斜和观音峡、温塘峡背斜、青木关断层等。图2-1拟建场地位置及区域构造略图场地内岩层呈单斜产出,勘察区内植被发育,在场地外西侧300m处在建工地开挖基坑出露基岩测得岩层产状为262°∠15°,岩层层面间闭合、无充填,结合程度一般,属硬性结构面。据调查,勘察区内裂隙较发育,岩体较完整,岩体中主要发育两组裂隙,裂隙具体情况如下:裂隙L1:裂隙产状40°∠75°,分离,裂面平直光滑,裂隙微张,局部岩屑充填,延伸长0.5~1.2m,间距0.3-0.7m,结合差,为硬性结构面。裂隙L2:倾裂隙产143°∠82°,分离,裂面平直光滑,裂隙微张,局部岩屑充填,延伸长1.0~3.5m,间距2.0-3.50m,为硬性结构面。综上所述,勘察区地质构造简单,无构造断裂穿越,区域稳定。地层岩性经工程地质测绘和钻探揭露表明,场地出露的地层由新至老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素填土、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粉砂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的泥岩与泥质粉砂岩互层。各岩土层工程地质基本特征按由新至老顺序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素填土:杂色;棱角;松散-稍密;稍湿;物质成份主要为碎石、建筑垃圾和砂土等组成,硬质物粒径一般为10~50cm,含量约占20~30%,碎石以砂岩中风化为主,据地表观察,部分建渣最大可达2m,结构呈松散~稍密状。为房屋拆迁和道路施工堆积形成,回填年限5年以上。河流岸坡两侧3-5米外均有分布。(2)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粉砂土:褐色;均匀;稍密-中密;石英和长石;包含粘性土;局部泥质含量较重,地下水上稍湿,地下水位以下饱和。(3)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J2s-Ms):紫红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带岩石破碎,裂隙较发育,岩芯多呈碎屑、碎块状,质软;中等风化带岩体较完整,岩芯呈短~柱状,强度较高,广泛分布于场地区域。岩面埋深起伏较大,局部裸露。经采中风化泥岩作室内物理力学试验,其试验成果如下:岩石天然抗压强度为标准值为6.98MPa,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为4.37MPa,软化系数为0.62,属遇水软化的软岩。其它室内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详见附表岩石物理力学试验报告。泥质粉砂岩(J2s-As):紫褐色,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组成,中细粒~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质胶结。强风化带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多呈碎块状,质软;中风化岩体完整,多呈短柱~柱状,质较硬。经采中风化泥质粉砂岩作室内物理力学试验,其试验成果如下:岩石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为10.13MPa,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为6.80MPa,软化系数为0.68,属遇水软化的软岩。其它室内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详见附表岩石物理力学试验报告。水文地质条件(1)地表水场地内的地表水体主要为梁滩河的右支流。勘察段河道平直,河道纵坡较缓,河道流速缓慢(底淤积深度一般在1.0~2.0m,)。勘察时水位为275.75,水深0.4~1.8m,桥梁位置流量多年平均流量6.6m3/s,平均坡降2.60‰,河床最宽处为23m,50年一遇洪水位为279.30m,河床的冲刷深度为1.5m。(2)场地地下水类型及赋存条件根据地下水赋存介质及水动力特征,勘察区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土层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第四系松散土层孔隙潜水:该类型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土层中,场地土层为素填土、粉砂,素填土密实度松散~稍密,渗透性较强,为相对透水层,粉砂土密实度松散~稍密,渗透性较强为相对的透水层。土层富水程度受组成物质和地形条件控制,地下水补给为大气降雨和河流补给,通过粉砂土中的空隙通道和基岩面向地势低洼处运移、排泄,具有水量大,侧向补给好、水流交替循环强烈、水位恢复迅速的特点。基岩裂隙水:通过工程地质测绘调查,场地基岩风化裂隙水,主要分布在泥质粉砂岩、泥岩的强风化裂隙中,无统一水位,其流量受裂隙发育程度和季节性变化影响。主要接受上部孔隙潜水补给,向低洼处排泄,基岩风化裂隙水具有就近补给就近排泄的特点。场地的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层,裂隙不发育,岩体完整性较好,为弱含水地层;中风化泥岩层,为相对隔水层。本次勘察外业工作期间无强降雨,在钻孔施工结束后提干钻孔循环水,24h后进行水位观测,孔内均观测到稳定地下水,勘察时量测地下水位埋深1.60~4.20m,标高274.66~275.69m,本次勘察深度内地下水丰富,地下水主要接受河流及大气降水补给。统一地下水位高程与河流水位高程基本一致,表明地下水与地表水存在水力联系,地下水随地表水位变动而变动,年变化幅度1.50~3.00m;地下水接受河流补给,通过土层中的空隙和基岩面向河流下游及低洼地段排泄。设计桩基础持力层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地形有自然排水条件,地下水补给条件较好,有一定的补给水源,含水层结构较复杂,滲透性中等,地下水较丰富。综合判定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依据经验素填土的渗透系数取k=8.0(m/d),为中等透水层;粉砂土渗透系数取k=1.1(m/d),为中等透水层;泥岩的渗透系数按k=0.02(m/d)选用为弱透水层;泥质粉砂岩的渗透系数按k=0.03(m/d)选用为弱透水层。不良地质作用拟建道路沿线为平地;梁滩河岸坡为土质岸坡;通过现场调查发现河流左岸坡较平缓,右岸坡度较大,调查河流沿线未发现岸坡垮塌和滑坡现象;拟建场地范围内未发现滑坡、危岩崩塌和地下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无致灾地质体。不良地质作用不发育。特殊土本场地的素填土属特殊性岩土;该层分布、物质成分、厚度见本报告相关章节及《工程地质剖面图》,其他相关分析评价如下。物质成份主要为碎石、建筑垃圾和砂土等组成,硬质物粒径一般为10~50cm,含量约占20~30%,碎石以砂岩中风化为主,据地表观察,部分建渣最大可达2m,结构呈松散~稍密状。为房屋拆迁和道路施工堆积形成,回填年限5年以上。未被污染。场地内沿现有公路和拆迁区分布。目前基本完成自重固结沉降。场地素填土均匀性差,不宜直接作为拟建道路地基持力层,应分层压实处理或采用强夯处理。该层为地表薄层,顶面标高与周边地表标高基本一致,无外倾的陡峭临空面,不会产生整体垮塌和横移失稳破坏。岩土参数选用结合本次工程特性及相关要求,在场地岩层中采取中风化岩石作作室内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试验成果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43-2016)进行统计。现将场地岩土的选用情况叙述如下:素填土:场地均有分布,厚度分布不均匀,且为施工抛填,未进行碾压,其物理力学性质较差,结构松散,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其参数根据原位测试实验成果结合地区经验取值。粉砂土:场地均有分布,厚度分布较均匀,其物理力学性质较差,结构较松散,其参数根据原位测试实验成果结合地区经验取值。基岩:主要以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且分布广泛,物理力学性质较好,中风化岩石根据试验成果按规范计算取值,强风化岩石按地方经验取值。根据现场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成果,结合场地地基条件以及当地地区勘察和建筑经验,综合确定本场地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建议值。具体详见下表。表2-1岩土体参数建议值注:(1)带“*”者为地区经验值;(2)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第14.3.2条规定:中等风化基岩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由岩石(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乘以地基条件系数确定,地基条件系数取1.10(岩体较完整~完整,以较完整为主);(3)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第4.2.6条规定:岩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根据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乘以地基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0.33确定并参照地方经验确定。(4)岩土体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经验值):粉砂土取60kPa,中风化泥岩取360kPa,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取400kPa(岩土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适用于注浆强度等级为M30,且为初步设计时选用,施工时应通过试验检验);(5)填土负摩阻力系数取0.25;(6)岩体粘聚力标准值按岩石粘聚力标准值乘0.3系数折减,岩体内摩擦角标准值按岩石内摩擦角标准值乘0.9系数折减。(7)结构面(层面及裂隙)抗剪强度指标标准值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附录E表E.0.1并结合工程类比综合确定。裂隙1、2为硬性结构面,结合差,裂隙面粘聚力C取60kpa,内摩擦角φ取22°;层面为硬性结构面,结合差,粘聚力C取55kpa,内摩擦角φ取20°。土、石工程分级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附录A判断,线路区土、石可挖性分类为:场内素填土:土石类别为普通土,土石等级为Ⅱ级,用镐整体刨松才可铁锹挖开挖难度较小;粉砂土:土石类别为普通土,土石等级为Ⅱ级,用脚蹬铁锹数次才能挖动开挖难度小;强风化泥岩和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土石类别为硬土,土石等级为Ⅲ级,部分用撬棍或十字镐及大锤开挖,部分爆破,开挖难度较大;中等风化泥岩:岩体土石类别为软石,土石等级为Ⅳ级,部分用撬棍或十字镐及大锤开挖,部分爆破,开挖难度较大;中等风化泥质粉砂岩:岩体土石类别为软石,土石等级为Ⅳ级,部分用撬棍或十字镐及大锤开挖,部分爆破,开挖难度较大。场地工程地质评价(1)场地和地基的地震评价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表明,拟建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05g。(2)岩土地震稳定性评价1)地基液化:本场地最高水位以下有砂土分布,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不考虑砂土液化。2)地基震陷:本场地无欠固结填土、饱和软土,不考虑地基震陷。3)滑坡崩塌:本区地震时不会产生滑坡、崩塌危害。综上所述,本项目在遭遇地震作用时基本稳定。(3)场地稳定性及道路建设适宜性评价1)场区地质构造条件简单,无断层及隐伏断裂通过;地震基本烈度6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处于抗震一般地段。2)场区为单一地貌,无不良地质作用。3)场地地基条件较好,特殊性土不需进行专门的处理。4)本区临近城镇道路路网,交通较便利,建筑材料易于取得。5)本场地为城郊,项目建设对环境影响轻微;对周边交通有一定影响。综上所述,根据《城乡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57-2012)第8.2.1条、第8.3.2条、附录C:本场地为基本稳定,较适宜本项目的建设。道路分段地质评价根据拟建项目的设计方案并结合现状地形综合分析,全线道路挖方、填方基本平衡。根据设计挖填高程和沿线岩土层情况将拟建道路沿线划分为4段,其中一般道路2段、桥梁1段、填方路基1段。具体分段见下表。表2-2道路分段分区统计表序号分段里程道路分类代表地质剖面1K0+000.000~K0+020.00一般道路段5-5’2K0+020.000~K0+033.582填方路基段6--6'2K0+033.582~K0+061.282桥梁1-1'、2-2'、3--3'、4--4'3K0+061.282~K0+103.053一般道路段5-5'、7-7'一般道路段:设计路面高程与现状地面高程相近,道路两侧挖、填边坡高度土质不大于2m,岩质不大于5m。无大规模的挖填方量,无较高的边坡工程地质问题。桥梁:跨越梁滩河,起止桩号K0+030.932~K0+063.932m,起点高程为280.007,终点高程为279.965。桥梁全长33m,桥面设计长度26m,宽度1.5m(两侧设施带)+6m(行车道)=7.5m,桥垮布置为单跨26m;荷载等级为城市B级;桥梁上部结构采用现浇预应力简支箱梁,箱梁采用C50混凝土;桥台采用轻型桥台,基础形式采用桩基础。填方路堤段:填方路堤段的设计路面高程高于现状地面高程2m以上,道路两侧填方高度大于2m。主要存在路堤沿基岩面或现状地面的滑动破坏问题(即路堤整体稳定性问题),以及填土路基的不均匀沉降问题。现按线路里程由小到大对线路各段工程地质条件分别评价如下:(1)K0+000.000~K0+020.00一般路基路段工程地质分析与评价1)概况该区段路面设计高程为278.856~279.616m,轴线地面高程为278.856~278.292m,相对高差为0.564m。设计拟采用路基形式通过。现阶段场地地面标高已接近道路设计标高,场地按设计标高整坪后,在道路区填方高度为0~1.324m。。2)地层岩性经工程地质测绘和钻探揭露,该段地表主要被人工素填土、粉砂覆盖,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泥质粉砂岩互层。3)稳定性评价场地主要为已建公路,为沥青路面,修筑时间大于5年,经调查地面无沉降和裂隙,路基经车辆碾压密实。按设计路面高程整坪后,线路区填方高度为0~1.324m。场地地形平缓,自然坡度角一般为3~5°,场地回填后,形成的填方边坡高度不大,不会沿地面产生滑移,其主要的破坏模式为圆弧型破坏,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道路压实整坪后适宜道路通过。4)施工建议场地地形平缓,自然坡度角一般为3~5°,有放坡回填的条件,建议拟建路基区填方边坡按1:1.50坡率值放坡回填,并对坡面采取格构绿化护坡措施,施工时注意地方车辆交通,避免出现事故,建议断道围挡施工;注意地表排水,避免地表水进入场地浸泡填料使其承载力降低。(2)K0+020.000~K0+033.582m填方路基路段工程地质分析与评价1)概况该区段路面设计高程为279.616~280.006m,轴线地面高程为277.25~279.21m,相对高差为1.96m。设计拟采用填方路基形式通过。按设计路面高程整坪后,线路区填方高度为1.324~2.432m的工回填边坡。2)地层岩性该段地表主要被人工素填土、粉砂覆盖,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泥质粉砂岩互层。钻探揭露显示该段场地内素填土厚度不大,根据钻探揭露其厚度一般为0.00~1.60m。3)各岩土层工程地质评价拟建道路区内主要被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覆盖,根据钻探揭露显示,土层厚度一般为0.00~1.60m不等,厚度变化不大。素填土为施工抛填,未经压实,多呈松散状,局部呈稍密状,成分不均,力学性质较差,不宜直接作为路基的基础持力层,经碾压、夯实后可作为路基的基础持力层(压实系数≥0.94);路基区基岩主要为侏罗系中统下沙溪庙组泥岩、泥质粉砂岩互层。基岩力学性质好,承载力相对较高,是路基理想的基础持力层。建议该段路基段采用压实填土作为路基的基础持力层,填土压实系数≥0.94。各岩土层物理力学试验指标统见表3.4-1所列。4)稳定性分析评价路基区主要被第四系人工填筑土覆盖,厚度为0.00~1.60m。下伏基岩主要为泥质粉砂岩和泥岩,场地地层简单。现对填方区域(如6-6′)评述其稳定性如下:路基段右侧按设计标高回填后,最大填方高度为2.06m。设计对右侧涵洞冲沟区域进行回填处理后,拟建段横向地形平缓,按分级放坡回填后,不易沿地面产生滑移破坏,可能沿土体内部发生剪切破坏,主要破坏模式为圆弧形破坏。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5)施工建议路基区横向地形起伏不大,地形平缓,有放坡回填的条件,建议分阶放坡回填,放坡坡率建议按1:1.25~1:1.50,路堤填料可采用邻近地段的碎块石料,石料级配应合理,回填土层应分层碾压夯实,每一水平层均应采用同类填料,其压实度必需满足设计要求。施工时应注意疏导地表水,防止其进入场地浸泡填料导致承载力降低,并对坡面采取格构绿化护坡措施,施工时注意地表排水,避免地表水进入场地浸泡填料使其承载力降低。该段道路的右侧存在一冲沟,冲沟宽度2-4.5m,深度为0.5-1.5m,建议修筑管涵排水后用级配良好的砂卵石进行回填处理,并在冲沟出口位置修筑挡土墙对填方进行支护,挡土墙以泥质粉砂岩强风化或中风化作为基础持力层。(3)K0+033.582~K0+061.282m桥梁段工程地质分析与评价1)概况拟建道路跨越梁滩河,初步拟于K0+033.582~061.282铺设桥梁,设计单跨约26.00m;采用灌注桩基础,暂定桩径1.50~1.80m,暂定桩长15.00m。2)河道特征及岸坡稳定性a、河道基本参数:勘察段河道平直,河道纵坡较缓,河道流速缓慢(底淤积深度一般在1.0~2.0m,)。勘察时水位为275.75,水深0.4~1.8m,桥梁位置流量多年平均流量6.6m3/s,平均坡降2.60‰,河床最宽处为23m,50年一遇洪水位为279.30m。左岸坡顶标高约279.21m,右岸坡顶标高约278.57m。左岸岸坡高约3.46m,坡度约15~20°,为天然状态。右岸岸坡高约2.82m,坡度约25~30°,为天然状态。经调查存在洪水溢出危害。b、河道冲淤特征:该段河道为直道,无凹凸岸冲淤差别;表现为雨季汛期水量较大时,河床受水流侵蚀、冲刷;非雨季汛期时,河水水量较小,河床以沉积作用为主。因该段纵向坡度较小,水流较缓,按类似工程经验,一般冲刷深度约1.50m。根据,2009年7月重庆市人民政府(渝府发[2009]108号)的,由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和重庆江河工程咨询中心有限公司2009年6月编制完成的《重庆市梁滩河流域综合治理整体规划》表明,梁滩河流域沙坪坝段河底淤积深度一般在1.0~2.0m。c、河道渗透变形类别:河床地层为粉砂土和碎石,属级配不连续的无粘性土;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附录G.0.1、G.0.5,地基渗透破坏类型为管涌,允许水力比降0.10~0.20。本场地及上下游区域河道纵向坡度及地下水的水力比降远小于允许水力比降,不会产生地基渗透变形破坏。d、岸坡稳定性:按岸坡地形、地层条件,地表水、地下水分布情况,近期发展变化趋势,结合类似工程经验。①岸坡高度小,坡度缓,失稳风险低;②岸坡主要为粉砂土,有一定自稳能力;③岸坡周边无排水措施,地层受水浸润后强度可能较大幅度降低,对岸坡稳定不利。④岸坡坡面未进行支挡和护面,但植被丰富。⑤岸坡形成至今,无失稳、塌落现象;也无坡顶后缘裂缝,坡脚鼓胀、出水等迹象。综上所述,岸坡因高度小,坡度缓,处于稳定状态。3)桩基必要性和可行性拟建桥梁荷载大,对地基承载力和压缩变形要求高;采用桩基础时,桩端嵌固于下部坚硬地层中,保证了地基的承载能力,增大了基础的整体性和刚度,且沉降变形微弱;故采用桩基础是必须的和适宜的。4)桩基类型和成桩可行性本区常用的、工艺成熟的桩基类型为人工挖孔灌注桩、钻孔灌注桩,各桩型的工艺特点、成桩可行性简述如下:人工挖孔灌注桩a、工艺特点:人工开挖,可开挖桩径大,可扩底,承载力高;成孔不须大型机械,占地小,对环境影响小。主要缺点是不宜在坚固岩石中开挖,不宜在地下水丰沛的情况下施工;同时由于需人工在桩孔内作业,具有危险性。b、成桩可行性:拟建桥梁位置覆盖层主要为粉砂土、地下水埋藏浅,水量丰富,人工挖孔水下地层稳定性较差塌孔风险较大、降水难度极大,人工挖孔安全风险极高。c、结论:拟建桥梁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成桩施工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极高。人工成桩按渝建发〔2012〕162号文件应进行安全论证,且人工开挖桩孔工艺为淘汰落后工艺。不宜选用。钻孔灌注桩a、工艺特点:机械开挖成孔,可施工桩径大,对地层适应性强,施工速度快。主要缺点是孔底沉渣不易清除干净,对承载能力有一定的影响;在软土和地下水位高的土层中浇筑桩身混凝土时质量不易控制,有可能造成缩颈等。b、成桩可行性:本项目采用钻孔灌注桩,成孔容易;辅以合理的护壁措施,塌孔风险不大;因地下水位高且水量大,成桩可行,缩颈和断桩风险较干作业的人工挖孔灌注桩稍高,但风险基本可控。c、结论:拟建桥梁采用钻孔灌注桩,能满足承载力要求,成桩可行;同时施工难度小、进度快、安全风险基本可控,适宜选用。5)桩型建议及持力层评价拟建桥梁宜选择成桩可行,承载力满足要求,施工难度小,进度快,风险可控的钻孔灌注桩。根据《工程地质纵剖面图》,初设桩端处为中风化基岩,其承载力高,压缩性低,满足要求,适宜作为桩端持力层。6)特殊性土和地下水对桩基的危害及防治措施a、特殊性土:桥址区的粉砂土不考虑液化,可不考虑地层的负摩擦力,对桩基承载力影响微弱,可不进行特殊处理。b、地下水:本场地地下水埋深浅,水量大;考虑桩身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可能导致缩颈、断桩的风险;应做好护壁和后期检测工作。(7)桩基施工条件a、拟建桥梁位于河岸坡位置,施工时不需截断河水。b、钻孔灌注桩桩孔采用大型机械开挖,需机械作业面;岸坡可由机械铲挖小块平台,满足要求。c、钢筋笼制作需要电;项目施工阶段可通电。d、钢筋笼吊装需较平坦的吊装机械作业面;本场地满足要求。e、桩身混凝土的浇筑,需要石子、砂、水泥、水,或采用商品砼;本区建筑材料采买和运输便利,项目实施阶段可通水。综上所述,本项目采用钻孔灌注桩,具备相应的施工条件。8)桩基对岸坡稳定性的影响拟建桥梁若采用桩基,桩端置于稳定基岩中风化地层中,不会对岸坡稳定性造成破坏;需要注意的是,桩孔开挖期间,施工荷载、扰动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建议施工期间对岸坡进行临时支护加固处理,可考虑钢板桩临时支护。9)桩基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钻孔灌注桩成孔过程中会产生少量有污染性的泥浆,整个施工阶段可能有一定的噪音污染;相关建议:合理安排工序和平面布置,对污染性的泥浆及时清理和处置,防止造成环境污染;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加强噪音监测,尽量避免在休息时段施工,必要时进行降噪。10)桩基设计、施工、检测桩基础须进行专项的设计和施工;桩基承载力在设计时可按表3.4-1及注所列参数选用,按《建筑桩基础设计与施工岩石规范》(DBJ50/T-200-2014)第5.3节进行估算,机械成孔灌注桩在施工前应进行试桩;钻至设计桩底位置时,应会同有关人员进行首桩验收对基底岩石性状、完整性和强度予以复核和验收;桩基施工完成后须进行承载力及完整性检测;桩基的实际承载能力按检测验收结果为准。(4)K0+061.282~K0+103.053m一般道路基段工程地质分析与评价1)概况该区段路面设计高程为278.809~280.041m,轴线地面高程为278.447~278.809m,相对高差为0.362m。设计拟采用一般路基形式通过。按设计路面高程整坪后,线路区填方高度为0.386~1.595m的人工回填边坡。2)地层岩性该段地表主要被人工素填土、粉砂覆盖,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泥质粉砂岩互层。该段场地内覆盖层根据钻探揭露其厚度一般为5.73~7.00m。3)各岩土层工程地质评价根据钻探揭露显示,土层厚度一般为5.73~7.00m不等,厚度变化不大。素填土为房屋拆迁和道路修筑抛填,未经压实,多呈松散状,局部呈稍密状,成分不均,力学性质较差,层厚较小,不宜直接作为路基的基础持力层,建议施工时进行碾压夯实;粉砂土承载力一般,结构稳定,压缩性中等,可作为路基持力层。路基区基岩主要为侏罗系中统下沙溪庙组泥岩、泥质粉砂岩互层。基岩力学性质好,承载力相对较高,是路基理想的基础持力层。建议该段路基段采用粉砂土作为路基的基础持力层,填筑前对路基进行碾压以减少路基沉降。各岩土层物理力学试验指标统见表3.3-2所列。4)稳定性分析评价路基段左侧按设计标高回填后,最大填方高度为1.6m。路基填方边坡糕点较小,拟建段横向地形平缓,按分级放坡回填后,不易沿地面产生滑移破坏,可能沿土体内部发生剪切破坏,主要破坏模式为圆弧形破坏。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5)施工建议路基区横向地形起伏不大,地形平缓,有放坡回填的条件,建议放坡回填,放坡坡率建议按1:1.25~1:1.50,路堤填料可采用邻近地段的碎块石料,石料级配应合理,回填土层应分层碾压夯实,每一水平层均应采用同类填料,其压实度必需满足设计要求。施工时应注意疏导地表水,防止其进入场地浸泡填料导致承载力降低,并对坡面采取格构绿化护坡措施,施工时注意地表排水,避免地表水进入场地浸泡填料使其承载力降低。桥梁工程设计技术标准(1)设计荷载:汽车荷载:公路-Ⅱ级。(2)桥梁标准宽度:0.5m(防撞护栏)+6.5m(车行道)+0.5m(防撞护栏)=7.5m(3)桥面标准横坡:单向1.5%。(4)桥面最大纵坡:-3.9%(5)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ag=0.05g,按Ⅵ度进行抗震构造设防。(6)设计安全等级:一级。(7)设计使用年限:100年(8)设计洪水位:50年一遇洪水位主要材料混凝土(1)现浇箱梁C50混凝土(2)盖梁、背墙、挡块C40混凝土(3)桩基C35混凝土(4)搭板、防撞护栏基座C30混凝土钢绞线采用公称直径15.2mm的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标准强度fpk=1860MPa,弹性模量E=1.95×105MPa,松驰率为3.5%。普通钢筋设计采用HPB300、HRB400E钢筋,HPB300钢筋其质量应符合GB/T1499.1-2017的规定,HRB400E钢筋其质量应符合GB/T1499.2-2018要求。直径≥20mm的钢筋采用等强度剥肋滚轧直螺纹连接方式,要求为Ⅰ类接头。连接区段内的接头率不大于50%,并满足规范要求。钢板应符合《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2018规定的Q235B钢之性能标准。锚具施工单位在采购锚具及其配套产品时要求所使用的预应力锚具必须是符合相关质量标准和在桥梁工程中广泛采用的锚具,在符合本设计文件的各项要求前提下重新进行计算复核,以确保桥梁安全。支座本次设计主要采用盆式支座。伸缩缝本次设计主要采用40型伸缩缝,设置在两端桥台处。伸缩缝必须符合《公路桥梁伸缩装置通用技术条件》(JT/T327-2016)的有关规定。预应力管道预应力管道采用符合《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塑料波纹管》(JT-T529-2016)的塑料波纹管。标志、标牌设计在河道两端显眼位置均设置漫水桥标注,提醒司机该路段减速慢行,谨慎驾驶,当洪水漫过桥面时,严禁人、车通行。桥梁设计要点土主街道颜家桥设计桥梁起点桩号为K0+030.932,终点桩号为K0+063.932,桥跨布置为26m,斜交角度为30度,桥梁全长33m,桥梁宽度为7.5m,桥面布置为:0.5m(防撞护栏)+6.5m(车行道)+0.5m(防撞护栏)。上部结构采用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等高截面简支梁,箱梁全宽7.5m,箱梁高度为1.5m,跨中截面顶板厚0.25m,底板厚0.22m,腹板厚度0.5m;支点截面顶板厚度为0.5m,底板厚0.47m,腹板厚度为0.8m,通过过渡段逐渐过渡到跨中截面。箱梁翼缘宽度为1.5m,悬臂端0.2m,根部为0.5m。桥台采用轻型桥台及桩基础,桩基为直径1.5m钻孔灌注桩。桩基嵌入岩层不小于3倍桩径,嵌岩深度以岩石中风化线或桩身岩石襟边为5m处开始计算,基底岩石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不小于4.0MPa。附属结构1桥面铺装设计桥面铺装自上而下分别为:(1)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上面层厚4cm;(2)0.3~0.6L/m2改性乳化沥青粘层;(3)6~15cm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下面层(AC-20C);(4)2mm桥面防水层:喷涂道桥用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防水层需符合《道桥用防水涂料》(JC/T975-2005)相关规定。2桥面排水设计桥面雨水通过PVC管引导到桥台或桥墩位置,在桥台及桥墩处设PVC管将桥面雨水沿桥台有组织地引入两岸集水沉淀池,进而引入市政雨水管网系统中,避免桥面积水及雨水直接排入下方道路。3伸缩缝设计本次设计主要采用40型伸缩缝,设置在两端桥台。伸缩缝必须符合《公路桥梁伸缩装置通用技术条件》(JT/T327-2016)的有关规定。4桥头搭板设计由于桥台两侧存在填方区域,为使行车平顺,台后均铺设长4m的钢筋混凝土搭板。5支座采用GPZ盆式橡胶支座,必须符合《公路桥梁盆式支座》(JT/T391-2019)的有关规定。6混凝土涂装本项目在桥梁混凝土结构外露表面,包括主梁、桥墩、桥台等部位涂装时(不含防撞护栏),其涂装材料均采用氟硅渗透抗化涂料。施工前应先对混凝土外露表面进行清洁、找平,确保涂装材料与混凝土表层之间足够粗糙,桥梁墩柱混凝土部分采用基层水性抛光腻子膏对不平整的部位进行涂刷,面刷两道灰色高抗沾油污油性外墙漆(亚光),涂装颜色由业主选定,具体涂装工艺如下表:表3.1涂装参数表涂层位置配套涂料名称道数涂层厚度备注底层氟硅渗透抗化涂料(透明)150μm设于外露表面面层氟硅渗透抗化涂料(灰色)270μm7钢结构涂装根据JT/T722-2008《公路桥梁钢结构防腐涂装技术条件》将桥划属C3类大气腐蚀环境。鉴于桥梁涂装面积大、维修工程量大,养护成本高,宜首选耐腐蚀寿命长的方案,以降低维护费用。涂装质量取决于合理的涂装设计,和施工工艺与质量,为了确保涂层的使用年限,涂装施工工艺与质量的控制应严格要求。表3.2防撞护栏及其他钢结构附属设施涂层涂料种类道数/最低干膜厚度(μm)底漆环氧富锌底漆1/60中间漆环氧(厚浆)漆1~2/100面漆丙烯酸脂肪族聚氨酯面漆2/80结构耐久性设计本工程采用100年的设计基准周期,因此需进行耐久性设计。具体措施为: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技术措施根据国内外相关科研成果和长期工程实践调研结果,采用当前较为成熟的提高钢筋混凝土工程耐久性的主要技术措施如下:1采用高性能混凝土其技术途径是采用优质混凝土矿物掺合料和新型高性能膨胀剂,配以与之相适应的水泥和级配良好的粗细骨料,形成低水胶比、低缺陷,高密实、高耐久的混凝土材料。从高性能混凝土的基本要求出发,在原材料的优选试验中,以坍落度评价混凝土的工作性,以抗压强度等评价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以混凝土的电通量和氯离子扩散系数(扩散法)试验结果评价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并以耐久性能为首要要求。(1)原材料要求1)水泥宜选用硅酸盐42.5/52.5水泥,其质量必须符合《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2007)的要求。在确定最终水泥品种之前,应做水泥与所使用的辅掺材料、外加剂等之间进行复配试验,以选用匹配性能的优良的水泥。2)辅掺材料辅掺材料主要以矿渣(微粉)、粉煤灰(可用于承台及桩基础)、硅灰等活性矿物掺合料等原材料复合并深加工而成,同时必须满足对应技术规程中品质指标的要求。3)细骨料、粗骨料中砂、碎石其品质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严禁使用碱活性骨料。4)混凝土拌和用水混凝土拌和用水,应使用不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硬化或促使钢筋锈蚀的饮用水。(2)混凝土性能要求混凝土需满足工作性能优良、体系密实、无宏观缺陷、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同时兼顾经济性、质量稳定性。在达到上述要求的基础上和现行行业标准基础上,满足下列要求:1)工作性能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良好的坍落度经时保持性、均匀性、保水性能。2)力学性能混凝土强度等级符合设计要求,并保证一定的富余。(3)质量控制对于实际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与评估是重中之重。相对普通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而言,高性能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主要涉及原材料质量、配合比、拌和、施工、保护层厚度、养护等方面,其重点在于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控制保护层厚度和养护等方面。1)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高性能混凝土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可选用新型优质高效减水剂,其质量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的要求,并且与水泥、掺合料等胶凝材料的匹配性能良好。2)高性能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质量控制高性能混凝土保护层垫块应采用变形多面体形式,高性能细石混凝土预制,垫块材料的强度及抗渗透性均不低于本体高性能混凝土的技术标准。3)高性能混凝土的养护顶面混凝土由于阳光直射温度较高而产生温差过大的现象,同时由于风速较大也容易造成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混凝土表面收缩较大而导致混凝土开裂。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承台混凝土成型抹面结硬后立即覆盖土工布,混凝土初凝后立即在顶面蓄水进行养护,养护用水为自来水。2提高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提高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提高工程钢筋混凝土使用寿命的最为直接、简单而且经济有效的方法。因此,本工程在满足《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关于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要求基础上,适当提高了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具体要求如下:表3.3各混凝土构件钢筋净保护层厚度及混凝土性能要求一览表结构部位钢筋类别净保护层厚度(mm)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品种主梁最外层钢筋30C50高性能混凝土承台主筋50C35大掺量掺合料混凝土桩基础主筋60C35大掺量掺合料混凝土普通钢筋(箍筋和分布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C(钢筋外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表中的最小净保护层厚度Cmin与保护层厚度施工负允差Δ之和。C≥Cmin+Δ3混凝土结构保护涂层为了封闭由于混凝土收缩产生的表面的空隙,增强混凝土外表面的抗水性、抗腐蚀性,增强结构的使用寿命,同时增加桥梁结构外侧的美观,在箱梁外侧及桥墩外表面涂刷混凝土外保护涂层。4桥面防水涂层在箱梁顶面上喷涂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检查及维护管理桥梁建成通车后,需进行维护和管理,常规检查维护要求如下:表3.4混凝土构件维修周期构件名称日常维护周期是否可更换备注桩基每10年检测1次不可更换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箱梁每2年检测1次不可更换,局部可修复建立健康检测档案,定期维护沥青混凝土铺装每2年检测1次可修补更换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支座垫石每2年检测1次不可更换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排水涵洞结构设计本项目路基改造段范围存在一现状箱涵,因年久失修破损严重,本次设计考虑对路基改造段范围内的箱涵进行拆除改造,改造长度暂估40m,截面尺寸与现状箱涵内空尺寸保持一致。4.1设计标准(1)合理使用年限:50年。(2)安全等级:一级。(3)结构按抗震设防烈度6度进行抗震设计,按设防烈度7度采用抗震构造措施,结构抗震等级为四级,以提高结构和接头处的整体抗震能力。(4)地下结构中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类为二b。(5)钢筋混凝土构件(不含临时构件)正截面的裂缝控制等级为三级,即允许出现裂缝,裂缝宽不大于0.2mm。(6)结构防水等级:三级,混凝土抗渗等级:P8。(7)荷载:车行荷载:公路Ⅱ级。4.2箱涵基坑开挖设计箱涵基坑采用放坡开挖,开挖坡率不得陡于1:1.0,开挖至换填层底标高后,地基土应碾压密实,密实度不小于0.94。基坑边坡开挖前应做好临时截排水、临边防护以及警示标志灯措施,应严格按逆作法分段跳槽开挖,边开挖边监测,不得全断面大尺寸开挖,若边坡开挖后遇降雨天来不及实施喷砼封闭时,应采用彩条布或塑料薄膜等覆盖坡面,不得使雨水渗入坡体。4.3箱涵基坑回填设计箱涵基坑回填时两侧应对称回填,不得形成偏压。回填及压实度要求同道路路基设计。箱涵两侧及顶板以上回填时勿使结构顶板受到较大冲击,回填料卸料后应及时摊铺均匀,不得使荷载集中,碾压时荷载不得大于设计工况。4.4主要工程材料(1)混凝土混凝土:主体结构采用C30防水钢筋混凝土,抗渗等级为P8(混凝土掺微膨胀高效抗裂防水剂,其含量为水泥用量的8%)其微膨胀高效抗裂防水剂性能指标应符合下表要求:项目性能指标凝结时间初凝(min)≥45终凝(h)≤10细度%1.18mm筛筛余≤0.5限制膨胀率%水中7d≥0.025空气中21d≥-0.020抗压强度MPa≥7d≥2028d≥40渗透高度比%≤30水泥: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质量符合《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2007)标准。当无掺合料时,水泥用量不应小于320kg/m³;当掺入掺合料时,水泥用量不应小于280kg/m³。石(粗骨料):宜选用坚固耐久、粒形良好的洁净石子;粗骨料应为一、二级配,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mm,泵送时其最大粒径不应大于输送管径的1/4;吸水率不应大于1.5%;不得使用碱活性骨料;石子的质量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的有关规定。砂:宜选用坚硬、抗风化性强、洁净的中粗砂,宜选用河砂;砂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有关规定。(2)钢筋公称直径小于12mm的钢筋采用HPB300级钢,应符合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T1499.1-2017)以及《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的有关规定,钢筋屈服强度标准值fyk=300MPa。公称直径大于等于12mm的钢筋采用HRB400级钢,应符合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T1499.2-2018)以及《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的有关规定,钢筋屈服强度标准值fyk=400MPa。4.5一般构造要求(1)钢筋保护层厚度结构受力主钢筋、箍筋、分布筋和构造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详见设计图纸。(2)钢筋的锚固与连接1)除图中注明外,受拉钢筋最小锚固长度Lae按下表选取钢筋种类C30三级抗震HPB30021dHRB400d≤2526dd>2529d2)纵向受力钢筋的机械连接接头应按规范相互错开。其余可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或焊接接头。钢筋接头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根钢筋上少设接头。3)钢筋的接头应错开,在同一连接区段内接头的面积百分率不大于50%。采用焊接接头时,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d(d为纵向受力连接钢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小于500mm。采用机接接头时,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d;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时,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倍的搭接长度;凡接头中心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范围内的焊接、机械连接或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4)钢筋绑扎搭接长度(同一连接区段内接头的面积百分率不大于50%)为1.4倍LaE(LaE为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钢筋焊接接头长度为:单面焊10d,双面焊5d,且优先采用双面爆焊,焊缝厚度均为0.4d(d为纵向受力连接钢筋的较大直径);各种接头必须满足相关规范.规程及技术规定等要求,确保质量。5)焊条:电弧焊所采用的焊条,其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钢焊条》GB5117或《低合金钢焊条》GB5118的规定,其型号应根据设计确定,若设计无规定时,可按下表选用(当不同强度钢材连接时,可采用与低强度钢材相适应的焊接材料):钢筋电弧焊焊条型号钢筋级别电弧焊接头形式帮条焊、搭接焊坡口焊、熔槽帮条焊预埋件穿孔塞焊窄间隙焊钢筋与钢板搭接焊预埋件T型角焊HPB300E4303E4303E4316E4315E4303HRB400E4303E5003E5016E5015E4303(3)混凝土耐久性要求结构混凝土耐久性的基本要求为50年,为达到该耐久性要求,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1)混凝土裂缝控制:钢筋混凝土构件(不含临时构件)正截面的裂缝控制等级一般为三级,即允许出现裂缝,裂缝宽度不大于0.2mm。2)混凝土的材料要求:=1\*GB3①严格控制水泥用量,C30高性能砼配合比的单位胶凝材料用量一般不大于450kg/m³,不小于320kg/m³,最大水胶比为0.45。=2\*GB3②混凝土中的最大氯离子含量为0.06%。=3\*GB3③宜适用非碱活性骨料;当使用碱活性骨料时,混凝土中的最大碱含量为3.0kg/m³。=4\*GB3④严格控制入模温度≤30℃。=5\*GB3⑤优先掺加优质引气剂。(4)与结构耐久性有关的施工质量要求1)耐久混凝土的施工应结合工程和环境特点,对施工全过程和各个施工环节提出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措施,并制定相应的施工技术条例和要求。2)混凝土配比及其原材料,应通过试配和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对比试验进行优选。3)采用合理浇筑顺序,尽量减少混凝土硬化收缩过程中的拉应力与开裂。4)确保混凝土保护层的设计厚度。保护层垫块可用细石混凝土制作,其抗侵蚀能力和强度应高于构件本体混凝土,水胶比不大于0.45。5)暴露于大气中的新浇混凝土表面应及时浇水或覆盖湿麻袋、湿棉毡等进行养护,根据现浇混凝土使用的胶凝材料的类型、水胶比及气象条件等确定潮湿养护时间。6)控制混凝土入模前的模板与钢筋温度以及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应视气温而调整,在炎热气候下不宜高于气温且不超过30℃,冬季施工不宜低于5℃。混凝土入模后的内部最高温度一般不高于65℃,构件任一截面在任一时间内的内部最高温度与表层温度之差一般不高于25℃,新浇混凝土与邻接的已硬化混凝土的温差不大于15℃。7)混凝土浇注后应仔细摸面压平,摸面时严禁洒水,并应防过度操作。应进行现场混凝土的耐久性质量检测。4.6结构防排水设计(1)防水等级及标准1)箱涵结构采用防水混凝土进行结构自防水,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不小于P8。2)选用的柔性防水材料应保证具有优异的耐久性和较高的物性指标、适应混凝土结构的伸缩变形、方便施工并具有一定的抗微生物和耐腐蚀性能。避免采用施工性差、防水质量受施工操作影响较大的材料。3)结构施工缝和变形缝(伸缩缝)等特殊部位进行特殊处理,做到多道设防,防止这些部位出现渗漏水。(2)防水设计原则1)防水设计遵循“以防为主、刚柔结合、多道防线、综合治理”的原则。2)以结构自防水为根本,采取措施控制结构砼裂缝的开展,增加砼的抗渗性能;以变形缝、施工缝等接缝防水为重点,辅以柔性外包防水层加强防水。3)在变形缝部位设置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4)在变形缝部位的模筑混凝土背水侧采用聚硫建筑密封胶进行嵌缝密封止水,密封胶要求沿变形缝环向封闭,任何部位均不得出现断点。4.7涵洞施工(1)施工必须严格遵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3650-2020)和《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施工放样时,需注意衔接部位坐标及高程准确无误,并用多种可能的方法校核。了解工程地质勘察资料,熟悉场地工程地质状况,更好地组织施工。(2)箱涵基础开挖时必须根据场平设计复核断面无误后方按基础进行开挖,基础开挖至流水面后不得采用爆破方式开挖,避免造成基础岩石扰动。(3)箱涵基础开挖后不得形成单向坡。(4)箱涵基础垫层浇注时要求满足相关规范要求,且平整度不得超过3cm。(5)沉降缝视地基情况设置,一般每隔10~15m设置一道,在箱涵截面发生变化时必须设置,沉降缝设置必须全断面贯通设置。(6)混凝土1)施工前必须做好配合比试验,综合考虑施工程序、工期安排、环境影响等各种因素,通过试验,保证混凝土强度,减小混凝土收缩徐变的不良影响,要求混凝土浇筑时其坍落度控制在18cm范围内。2)混凝土的内在质量和外观均应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时应保证浇筑进度和振捣密实,所有工作缝应认真凿毛清洁,确保新老混凝土的结合强度,并应注意混凝土的养生,所有外表面均应达到平整、光洁。3)混凝土试件应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养护。(7)钢材1)普通钢筋、预应力钢材和锚具应按设计技术指标和型号进行采购,并按有关质量检验标准进行严格的检验,遵照施工技术规范及有关要求进行施工。2)凡因施工需要,断开的钢筋当再次连接时,必须进行焊接,并应符合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3)施工中如发生钢筋空间位置冲突,可适当调整普通钢筋布置,但应确保钢筋的根数和净保护层厚度。4)施工时应结合施工条件和施工工艺安排,尽量考虑先预制钢筋骨架(或钢筋骨架片),钢筋网片,在现场就位后进行焊接或绑扎,以保证安装质量和加快施工进度。(8)箱涵两侧及涵顶回填必须待箱涵混凝土达到100%设计强度且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小于7天后方能进行箱涵两侧及涵顶的回填。(9)箱涵回填土采用素土回填,箱涵外侧在涵顶线以下部分回填土应保证其材料的透水性及内摩擦角不得小于30度。(10)全覆盖箱涵顶以上1米及箱涵两侧1米范围内填土必须采用人工夯实,填土密实度不得小于90%且不小于路基要求,其余范围采用机械碾压,填土密实度不得小于95%,涵顶3米范围内不得采用震动碾压。箱涵与道路或公共绿地开发施工时序不同时,箱涵不能一次回填至设计地面标高,则需箱涵回填覆土至少达到2m,回填坡顶超出箱涵两侧1m。(11)箱涵及管道沟槽开挖及回填应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执行,条件限制时,应采取临时支护措施。(12)由于箱涵起端现状地形有可能发生变化,箱涵施工前,应对起、终点接口标高及位置进行复核,如与新建箱涵起、终端位置不能顺接,应及时通知业主和设计单位协调处理。桥梁施工注意要点施工必须严格遵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3650-2020)和《重庆市城市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86-2016的要求,施工放样时,需确认各部位坐标及高程准确无误,并用多种可能的方法校核后方进行施工。应充分了解工程地质勘察资料,熟悉场地工程地质状况,以便更好地组织施工。5.1测量施工准备阶段,应对首级控制网进行同等级复测。根据施工精度要求,对控制网进行加密。测量等级应采用《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T3650-2020)中规定的最高等级要求,并符合相关规定。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应与设计采用的坐标系统相同。如采用其他系统,应采取可靠的方法进行坐标转换。高程控制测量应采用《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T3650-2020)中最高等级要求,并符合相关规定。施工过程中应随时复测,对结构变形过程进行随时监测和记录,并技术报告给业主、监理、设计单位。平面、水准控制测量的要求和测量精度应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T3650-2020)的要求。5.2材料5.2.1混凝土施工前必须做好配合比试验,综合考虑施工程序、工期安排、环境影响等各种因素,通过试验,保证混凝土强度,减小混凝土收缩徐变的不良影响。宜使用同一厂家同一品牌的水泥,并应尽可能采用同一料场的石料,砂料,以保证结构外观色泽一致。混凝土的内在质量和外观均应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时应保证浇筑进度和振捣密实,所有工作缝应认真凿毛清洁,确保新老混凝土的结合强度,并应注意混凝土的养生,所有外表面均应达到平整、光洁。为防止混凝土收缩开裂,提高结构耐久性,桥梁上部结构均应掺加混凝土膨胀剂,混凝土限制膨胀率不小于:0.035%。混凝土掺加剂必须是经过有关部门检验并附有检验合格证明的产品,其质量应符合现行《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和《混凝土膨胀剂》(GB/T23439-2017)的规定,添加外加剂均应在满足混凝土强度、抗渗等级、膨胀率的前提下,通过砼配合比试验确定适应性和相应掺入量,试配报告单应提交施工监理或有关单位批准。以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离析性能,保持其均匀性。早期强度不能通过添加早强剂来得到。梁体混凝土试件应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养护。5.2.2普通钢筋普通钢筋、预应力钢材和锚具应按设计技术指标和型号进行采购,并按有关质量检验标准进行严格的检验,遵照施工技术规范及有关要求进行施工。凡因施工需要,断开的钢筋当再次连接时,必须进行恢复,并应符合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当钢筋和预应力管道在空间上发生干扰时,可适当移动普通钢筋的位置,以保证钢束管道位置的准确,钢束锚固处的普通钢筋如影响预应力施工时,可适当弯折,但待预应力施工完毕后应及时恢复原位,施工中如发生钢筋空间位置冲突,可适当调整普通钢筋布置,但应确保钢筋的根数和净保护层厚度。施工时应结合施工条件和施工工艺安排,尽量考虑先预制钢筋骨架(或钢筋骨架片),钢筋网片,在现场就位后进行焊接或绑扎,以保证安装质量和加快施工进度。如锚下螺旋筋与分布筋相干扰时,可适当移动分布钢筋或调整分布钢筋间距,但不能随意取消。墩台顶支座埋入箱梁部分的构件,应尽可能与箱梁内的钢筋焊接在一起。伸缩缝预埋应要求伸缩缝供货厂商提供有关图纸,并派技术人员现场。5.2.3预应力钢筋预应力钢材及其锚具进场后,应分批严格检验和验收,必须符合有关技术标准才能使用,并作好标识,妥善保管,防水、防锈(腐蚀)、防杂质、防意外损伤。预应力锚具和预应力张拉设备应配套使用,应按锚具说明书上的型号采用千斤顶型号。预应力张拉设备定期进行标定和检修,不合格的设备必须更换。建议在上部施工前先进行试张拉等工艺试验,以熟悉张拉规程,掌握有关参数。所有预应力钢材不允许焊接,凡有接头的预应力钢绞线部位应予以切除,不许使用。钢绞线使用前应作除锈处理。波纹管应分批检验,不符合技术标准和有关要求者亦不许使用。钢束管道要按图纸要求准确定位。锚具安装时,垫板平面必须与钢束管道空间垂直,锚孔中心要对准管道中心。钢束管道与锚具端头的连接必须妥善处理,严禁管道伸入锚孔内,小半径钢束的穿束方法应仔细研究确定。穿束后应仔细检查预应力束位置(坐标)及定位钢筋,确保其与设计文件相符。绑扎普通钢筋时应考虑钢束的通过位置。锚具夹片和锚头锥孔要保持清洁,严禁有金属屑、混凝土等杂物。安装夹片前要进行清理。两端张拉的预应力钢束应保持对称、同步张拉。预应力钢束张拉时采用张拉力和伸长量同时控制(双控法)。张拉时应在初始张拉力(一般可取设计张拉吨位的10%)状态下注出标记,以便直接测定各钢绞线的引伸量,对引伸量不足的应查明原因并采取补张拉等相应措施。钢束张拉完毕,严禁撞击锚头和钢绞线,钢绞线多余的长度应用切割机切割,严禁采用火焰烧割,合格后应及时压浆、封锚。压浆嘴和排气孔可根据施工实际情况设置,压浆前应用压缩空气清除管道内杂质,然后再压浆,管道压浆要求密实(应有备用电源,以防突然断电,压浆中断等事故),应等水泥浆强度达到100%时方可落架。5.3下部结构5.3.1桩基施工施工前应认真阅读有关设计图纸,对设计图纸提供的桥梁墩台控制里程桩号、桩位坐标、设计标高等数据进行核算,在桥梁墩、台位置放样定位并用测距仪器或钢尺对桩中心纵、横距离校核无误后方可施工。基础施工时,对设计所采用的《工程地质详勘报告》中桥位各基础的土层土质与施工成孔记录进行对照,两者若存在差异而导致桩基所穿过土层极限摩阻力有较大变化使摩擦桩长(包括增长或减短)变化,或持力层基岩岩性、高程变化使柱桩(嵌岩桩)桩长变化时,应及时通知设计、地勘协商解决。钻孔桩应严格清孔,桩底沉淀物厚度应满足规范要求。每根桩均要按设计要求埋设检测钢管,采用超声波检测法检验钻孔桩的混凝土质量,具体埋设方法应与检测单位商定,检测钢管应采用螺纹套管连接,同时应采取措施,保证在施工中检测管内不被堵塞。本次设计采用旋挖机机械成孔,钻孔桩成孔后必须测量孔径、孔位,检查桩底岩层高程和岩石强度,确认满足设计要求后,才能灌注混凝土。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