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大联考高三三模历史试题_第1页
河南省大联考高三三模历史试题_第2页
河南省大联考高三三模历史试题_第3页
河南省大联考高三三模历史试题_第4页
河南省大联考高三三模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大联考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据文献记载,晋国原来的亩制是百步为亩,而到了作秋晚期,晋因六卿都在自己的领地内改变了亩制.都突破了“百步为亩"的旧规,韩、魏的新亩制是二百步为亩,而赵氏所用亩制最大,以二百四十步为亩。这反映出春秋晚期(

)A.土地兼并现象加剧 B.诸侯之间国力竞争加剧 C.出现社会转型趋势 D.粘桃细作农业得到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春秋晚期晋国的卿大夫在自己的统治区域内废除旧的土地疆界,实行新的土地丈量制度,这表明春秋时期井田制不断瓦解,也表明当时奴隶社会日益瓦解.社会出现转型趋势,C项正确;重新丈量土地不属于土地兼并,排除A项;晋国的六卿并不是诸侯,排除B项;二百步为亩是土地丈量制度的变化,并不是生产技术的进步,排除D项。故选C项。2.两汉时期.官吏将救灾济荒视为官者义不容敌的责任,在执行荒政时偶有假托诏书的行为,若其出发点是救民于苦难的,帝王在不违行法律精神的前提下,可以不追究、处罚他们,甚至给予一定的薄赏。这一现象表明,汉代(

)A.国家治理具有灵活性 B.官僚政治逐渐走向成熟C.专制皇权受到了冲击 D.法家思想指导日常行政【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两汉时期的国家治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据材料可知.两汉时期,官吏在救灾济荒的方式上可以便宜行事,甚至可以假托皇帝的命令,这反映了汉代国家治理的灵活性,A项正确;官僚政治走向成熟发生于隋唐时期,排除B项;便宜行事是特例,并不意味着专制皇权受到了冲击,排除C项;汉代,儒学是国家治理的指导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3.宋化.书法家姜夔在遇到一些理论难点时常常“求之古人”;画家邓椿在其(画继冲对前人不吝赞美,并以此作为对本朝画家的评价标准;音乐评论家张炎也从音谱的沿革上谈及对音谱的认识。这说明宋代(

)A.审美标准发生根本变化 B.艺术领域存在复古之风C.书画创作注重理论沿革 D.各种艺术互相借鉴吸收【答案】B【解析】【详解】宋代书法家姜夔在遇到理论难点时常“求之古人”,画家邓椿以前人标准为艺术评判标准,音乐评论家张炎也从音乐的沿革中谈及对音谱的认识,这些均说明宋代艺术领域存在一定的复古之风,B项正确;材料虽然涉及邓椿对本朝画家的评价标准,但不能说明评判标准的根本变化,排除A项;仅从当时书而创作重视古代音乐的价值,就得出书画创作注重理论沿革,理由不充分,排除C项;材料虽然涉及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门类,但却未体现各门类之间的相互借鉴和吸收,排除D项。故选B项。4.明初政府规定,嫁娶丧祭时节礼物、自织布吊、农器、食品及买既税之物、车船运己货物、鱼蔬杂果非市贩者,俱免税。永乐年间,又扩大免征商税货物的范时,而且特别将课税货物详列品类,出榜公布于众。这些规定反映了明初(

)A.废弃了传统的商业政策 B.商品经济发展迅速C.国家财政收入大大减少 D.政府关注百姓生活【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明初政府对部分跟百姓日常生活有关的商品免税,并且将免税的商品种类公之于众,这体现了政府对百姓生活的关注,D项正确;重农抑商的政策在中国古代未发生根本变化,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对有关民生的商品免税,并不表明当时商品经济发展迅速,排除B项;C项表述夸大这一政策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5.下表所示为1870~1900年清政府部分的贸易数据(单位:百万海关两)情况。据此可知,该时期中国(

)年份进口额出口额贸易总额187011187518801885189018951900A.与国际的经济联系增强 B.对外贸易劣势得到改变C.经济近代化的趋势加强 D.抵制外资输人取得成效【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中国进出口额呈上升趋势、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说明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加强,A项正确;近代以来中国对外贸易逆差总体呈扩大态势,贸易劣势地位凸显,排除B项;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国进出口额的变化情况,无法看出经济近代化发展的问题,排除C项;材料数据反映的是进出口贸易,主要是商品贸易、与资本输入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6.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认为“提高就是——我们没有文化.要创造文化;没有学术,要创造学术;没有思想,要创造思想,要‘无中生有’地去创造一切。这一方面.我希望大家齐,同心协力用全力去干,只有提高才能真普及”。据此可知,胡适主张(

)A.使文化提高与普及相互促进 B.借助西学提高传统文化地位C.全国民众集体参与文化创造 D.通过创造促进新文化的普及【答案】D【解析】【详解】解读材料可知,胡适认为文化提高就是文化创造,而提高是普及的前提,这说明胡适主张通过创造促进新文化普及,D项正确;材料员指出“只有提高才能真普及”,说明胡适强调提高是普及的前提,但并没有指出提高与普及相互促进的关系,排除A项;虽然胡适也提倡西学,但在材料中却没有借助西学提高传统文化地位的信息,排除B项;虽胡适指出“我希望大家一齐,同心协力用全力去干”,但这却不是胡适表达的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7.抗8战争时期,中共《晋察冀边区目前施政纲领》《山东省战时施政纲领》等文件多以“一切抗日人民”或“一切抗日党派、团体、人民”来统称民主权利主体,其中还特别对“顽固派及伪军官兵”的财产权给予保护。这些纲领的实施(

)A.旨在完善边区民主政治 B.开启了国共合作的道路C.团结了全民族抗战力量 D.实现了政治体制的转型【答案】C【解析】【详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的《晋察冀边区目前施政纲领》和《山东省战时施政纲领》等纲领提出以“一切抗日人民”或“一切抗日党派、团体、人民”来统称民主权利主体,还特别对“顽周派及伪军官兵”的财产权给予保护,这些做法主要是为了团结抗战的力量,巩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项正确;《山东省战时施政纲领》等纲领有利于边区民主政治的发展,但不是这些纲领实施的主要目的,排除A项;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初步形成,排除B项;实现政治体制转型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8.1981至1987年间,中国城乡居民的银行存款都有大幅度增加,但就增长的速度而言,1984年前农村高于城市,而1984年以后城市高于农村。造成这种增长速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家庭联产承包制活力衰退 B.城乡居民消费观念差异较大C.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确立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明显【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1981年之后、城市居民银行存款增长速度高于农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因为1984年中国开始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城市居民收人不断增加,D项正确;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B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当时尚未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C项。故选D项。9.罗马共和国中期,继《十二铜表法》之后,《泊梭拉尼亚法》把“牲畜损害之诉”扩大适用于狗所导致的损害,此后,所有的动物都被纳人其中。据此可知,当时罗马法(

)A.注重维护公民的权益 B.以维护贵族利益为根本C.将物权归属问题明确化 D.尊重所有人的人格权利【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到罗马共和国中期,《泊梭拉尼亚法》把“牲畜损害之诉”扩大适用于狗所导致的损害,这些做法有利于,维护公民的利益,A项正确;罗马法本质上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但材料并未体现,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利益的维护,而不是物权归属,排除C项;D项“所有人”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10.下表是19世纪初中期英国人口普查中不同阶段农业和工业雇佣人口的分布表。造成这一时期人口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农业雇佣人口工业雇佣人口1801170万140万1811214万330万1841267万439万1871170万530万A.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B.城市化进程的加速C.动力机器不断推广 D.原始资木持续积累【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据材料可知,19世纪初中期,英国工业雇佣人数在不断地增加,这主要得益于当时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主要跟当时蒸汽机的动力推广使用有关,C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政府受白巾主义思想影响,奉行的更多是白由放任政策,故A项;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排除B项;原始资本的积累是工业革命有利条件,而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11.新政期间,罗斯福总统积极扩充总统权限,扮演“议长”角色,频频使用否决权,使最高法院成为“罗斯福法院”。这些做法(

)A.客观上削弱了美国的民主政治 B.改变了美国三权分立体制C.使总统成为美国国家权力中心 D.调整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美国代议制的变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据材料可知,在新政时期,罗斯福总统积极扩充总统权限,使用否决权,这些做法客观上削弱美国权力制衡机制,削弱了美国的民主政治,A项正确;这一做法未改变三权分立体制,排除B项;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就使总统成为国家权力中心,排除C项;这些做法和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2.1985年上台执政的戈尔巴乔夫转变对外政策.提出了“新思维”外交.主张“合理足够”概念维持低水平战略均势.同时提出"全人类利益优先”国际关系非意识形态化”“从多样性中寻求各国利益的均衡”等观点。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外交(

)A.表明苏联放弃与美国冷战 B.带有极强的理想主义色彩C.反映出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 D.体现了国际关系的丛林法则【答案】B【解析】【详解】解读材料信息可知,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外交思想否定国家之间意识形态差别,这表明当时戈尔巴乔夫对当时国际环境缺乏清醒认识,带有理想主义色彩,B项正确;“新思维”外交不表明当时苏联放弃了与美国的冷战,排除A项;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项;国际关系的丛林法则是指国际关系遵循生物学中的适者生存、弱肉强食的规律法则、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二、材料分析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在上古时期就形成了一套以王为中心的具有开放性的多方参与的决策体系。在秦汉大一统帝国建立后,协商政治更为活跃。泰朝时,凡是重大事件如议帝号、封建、封禅等帝王都与大臣商议。汉代承袭此制,协商的议题更为广泛,如立嗣、立法、人事任免、教育、盐铁专卖、边事、出战、迁都等重大问题都要进行协商。隋唐建立起一套“中书出令、门下封驳、尚书施行”的三省六部制的“决策执行"机制,将定策、审议和执行三权分立、相互制约,由皇帝进行集中裁决,以宰相为代表的中枢辅政集团协商议事是皇帝最终裁决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历朝历代均设置言官.其专门负责协商议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从制度上既保证言路的畅通又避免言论的混乱无序。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政治统治一直保持着中央集权,而社会管理却相对分散,以士绅为代表的地方精英通过协商合作的方式与地方政府共同管理当地事务。——摘编自齐惠《中国古代政治中的“协商”因素》材料二

1978年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明确了新时期各民主党派的地位,强调各民主党派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民主党派有了政治身份,这为他们开展工作提供了前捉。1982年,党的十二大明确捉出“十六字方针”,“十六字方针”由“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发展而来,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协商合作的坚定决心。随着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建立,在城乡社区出现了村(居)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居民议事会、民主恳谈会及社区论坛,在企业内部形成了集体协商、劳动恳谈等各种形式的协商民主。——摘编自孙存良《新中国70年协商民主建设的历程、经验和展望》(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协商政治与改革开放新时期协商民主的相同点,并指出影响中国古代协商政治发展的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新时期协商民主发展的影响。(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协商政治的认识。【答案】(1)相同点:具有开放性;形式多样;多方参与;重视监怪;强调集中领导。因素:“大一统”的政治形势;官僚体制的不断完善;封建经济的发展。(2)影响:有利于减少决策的失误;有利于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保障了人民的政治权利;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3)认识:协商民主建设是我国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协商政治建设要符合国情;要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为重。【解析】【详解】(1)共同点:学生根据材料一中“具有,开放性的多方参与的决策体系”和材料二中“‘十六字方针’,由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发展而来”可得出“开放性;形式多样”;由材料一中“社会管理却相对分散,以士绅为代表的地方精英通过协商合作的方式与地方政府共同管理当地事务”和材料二“在城乡社区出现了村(居)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居民议事会、民主忌谈会及社区论坛,在企业内部形成集体协商、劳动忌谈等各种形式的协商民主”可得出“多方参与”;由材料一中“历朝历代均设置言官,其专门负责协商议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从制度上既保证言路的畅通又避免言论的混乱无序”和所学知识可得出“重视监督”;由材料一中“以案相为代表的中枢辅政集团协商议事是皇帝最终裁决的前提和基础”和材料二中“强调各民主党派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可得出“强调集中领导”。因素:学生由材料一中“秦汉大一统帝国建立后,协商政治更为活跃”可以得出“大一统,的政治形势”;由材料一“以士绅为代表的地方精英通过协商合作的方式与地方政府共同管理当地事务”可以得出“封建经济的发展”。(2)影响:学生根据材料二中“强调各民主党派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民主党派有了政治身份,这为他们开展工作提供了前提”可得出“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由材料二“在城乡社区出现了村(居)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居民议事会、民主尽谈会及社区论坛,在企业内部形成了集体协商、劳动尽谈等各种形式的协商民主”可得出“保障了人民的政治权利”;再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有利于减少决策的失误”“有利于提高国家治理能力”。(3)认识:关于中国协商政治的认识,学生综合材料信息归纳即可,答案言之有理亦可,比如:协商民主建设是我国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协商政治建设要符合国情;要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为重。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隋初实行州、郡、县三级制度。开皇三年(583年),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同时也由于魏晋以来,战争频繁,设置常变,行政区划不断缩小,一州仅及汉时一郡,需要加以调整。因此,根据“存要去闲,并小为大”的原则,将州、郡、县三级制度改为州、县二级制度(炀帝时改州为郡)。同时,将任免地方重要属吏的权力,收归朝廷,凡九品以上的地方官,一律由吏部任免,并由吏部每年考核一次。后又规定刺史以下的地方官,三年一换,不得重任,并须回避本郡,使地方豪强难于把持本地政务。特别是仿北魏例收回了地方官对死罪的处决权,文帝在诏书中明确规定宣布“诸州死罪不得便决,悉移大理案覆,事尽然后上省奏裁”。至此,封建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也进入了一个新的较为成熟的阶段。——摘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制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主要举措。(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影响。【答案】(1)举措:将州、郡、县三级制度改为州、县二级制度;将地方主要官吏的任命权收归中央;将死刑处决权收归中央。(2)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合理调整了地方行政建制,削减了行政官员,减少了政府支出;使得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日益成熟。【解析】【详解】(1)举措:根据材料“将州、郡、县三级制度改为州、县二级制度(炀帝时改州为郡)”可知,将州、郡、县三级制度改为州、县二级制度;根据材料“同时,将任免地方重要属吏的权力,收归朝廷,凡九品以上的地方官,一律由吏部任免,并由吏部每年考核一次”可知,将地方主要官吏的任命权收归中央;根据材料“特别是仿北魏例收回了地方官对死罪的处决权”可知,将死刑处决权收归中央。(2)影响: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缩减地方行政层级,合理调整了地方行政建制削减了行政官员,减少了政府支出;根据材料“至此,封建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也进入了一个新的较为成熟的阶段”可知,使得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日益成熟。15.[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萨达姆选择在1990年8月2日入侵科成特并将其吞并,具有明显的冷战向后冷战转型的时代烙印。当时整个国际社会的关注点都投向发生剧变或具有剧变潜质的社会主义国家,利用西方国家应接不暇之际,增强其自身国家实力以求得自保便成为伊拉克的重要选择:一方面,美国出于遏制伊朗革命输出而对伊拉克提供各种间接支持,但对其并不信任;另一方面,通过入侵科成特,萨达姆可以消除许多两伊战争的残留债务,控制科威特的石油与石油生产设施.并恐吓其邻国.尤其是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当时与苏东集团的关系友好,与阿拉伯世界整休上保持着合作关系。并以抵抗伊朗的功臣自居,海湾地区的君主国不得不暂且容忍其地区霸权行为。美国利用苏联从中东的战略收缩、国际社会对伊拉克侵略行径的普遍谴责,获得联合国授权,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1991年2月27日,美国宣布解放科威特的战争结束并于当天午夜停火、海湾战争深刻改变了世界的局势。——摘编自钮松《海湾战争与欧洲冷战的结束》(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伊拉克人侵科威特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湾战争的影响。【答案】(1)背景:国际社会关注点在苏东(或西方同家应接不暇);美国对伊拉克不信任;两伊战争后,伊拉克背负巨额债务;伊拉克与苏东集团及阿拉伯保持合作关系。(2)影响:重创伊拉克;助长美同霸权主义野心;使中东地区更加动荡不安;加剧了伊斯兰世界与西方矛盾升级,酿成新的意识形态冲突等。【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和海湾战争,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阐述历史事物的能力。第(1)问,关于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背景.根据材料“当时整个国际社会的关注点都投向发生剧变或具有剧变潜质的社会主义国家,利用西方国家应接不暇之际”归纳出“同际社会关注点在苏东(或西方国家应接不暇)”;根据材料“美国出于遏制伊朗革命输出而对伊拉克提供各种间接支持,但对其并不信任”归纳出美国对伊拉克不信任;根据材料“通过入侵科威特,萨达姆可以消除许多他两伊战争的残留债务,控制科威特的石油与石油生产设施,并恐吓其邻同,尤其是沙特阿拉伯”可以归纳出伊拉克背负巨额债务;根据材料“伊拉克当时与苏东集团的友好关系,与阿拉伯世界整体上保持着合作关系,并以抵抗伊朗的功臣自居,海湾君主国不得不暂且容忍其地区霸权行为”可归纳出伊拉克与苏东集团及阿拉伯保持合作关系。第(2)问,关于海湾战争的影响,可从伊拉克、中东,美国,伊斯兰世界与西方等角度去分析其带来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海湾战争重创伊拉克;助长美同霸权主义野心;使中东地区更加动荡不安;加剧了伊斯兰世界与西方矛盾升级,酿成新的意识形态冲突等。16.[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沈括的一生都致力于科学研究,被认为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之一。他的代表作《梦溪笔谈》内容丰富,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宋史●沈括传》载:“(沈)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如他的《南郊式》,修改、简化了皇帝的“郊祭”仪式,节约开支,减轻了人民负担。他也曾学医、行医,成功地救治过重病病人,并著有医书《别次伤寒》等;沈括还多次到宋辽边境巡视,根据边界政治、地理形势制作立体地图模型进呈给宋神宗,以期皇帝能够对边境情势做到心中有数。在沈括的诸多科学工作中,他对计量的贡献引人注目,而这一点常为当代学者所忽略。日本著名数学史家三上义夫认为:“沈括这样的人物,在全世界数学史上找不到,唯有中国出了这样一个。我把沈括称作中国数学家的模范人物或理想人物,是很恰当的。”——摘编自章梓良、邵红能《科学全才一沈括》(1)根据材料,概括沈括的主要贡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沈括身上体现的精神。【答案】(1)贡献:撰写《梦溪笔谈》;简化“郊祭”仪式,减轻百姓负担;行医救人,著医书;制作立体军用地图;提升我国计量学水平。(2)精神:执着的探索精神;改革创新精神;心怀天下的为民精神;高度的责任担当精神;白觉的爱国精神;理性精神;求实求真精神;严格精确的分析精神;实践精神。【解析】【详解】(1)贡献:关于沈括的主要贡献,学生根据材料“他的代表作《梦溪笔谈》内容丰富,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可以归纳出“撰写《梦溪笔谈》”;根据材料“如他的《南郊式》。修改简化了皇帝的“郊祭’仪式,节约开支,减轻了人民负担”可以归纳出“简化‘郊祭’仪式,减轻百信负担”;根据材料“他也曾学医、行医,成功地救治过重病病人,并著有医书《别次伤寒》”可归纳出“行医救人,著医书”;根据材料“沈括还多次到宋辽边境巡视,根据边界政治、地理形势制作立体地图模型进呈给宋神宗,以期皇帝能够对边境情势做到心中有数”可归纳出“制立体地图为国决策”;根据材料“在沈括的诸多科学工作中,他对计量的贡献引人注日.而这一点常为当代学者所忽略”可归纳出“精于计量学”。(2)精神:学生可结合沈括的贡献和对中国古代科学家群体的了解,归纳出执着的探索精神;创新改革精神;心怀天下的为民精神;高度的责任担当精神;白觉的爱国精神;理性精神;求实求真精神;严格精确的分析精神;实践精神等。三、论述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在近代西方社会思想中,理性概念占据核心地位。契约论、自由主义、科学精神等许多形成现代社会的基本理念,都是凭借理性的支撑而树立的。理性概念自身也经历了由神的恩赐、人的本性、自然理性向启蒙理性内涵的发展与演变,并因此导致西方近现代社会进程的独特特征。“理性”是现代性事业的根基,它的“成长史”体现出大起大落的剧烈节奏,从奋力摆脱神学的超强束缚,到颠覆性的自我批判,西方理性每次都须面对急剧扭转的命运,只有启蒙理性认识到它问题的根源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